人工智慧時代的價值創造:如何看待無人工廠、無人車間與勞動價值論的「矛盾」?
得多天真,才認為現在矛盾。150年前就有大規模機器生產。
這題目修改得全不通了。原來是問剩餘價值的。
勞動場所不在同個地方,就懵了?
你覺得設備沒有價值嗎?方案沒有價值嗎?
只是價值的創造過程從車間轉到研發辦公室和上游廠商的生產車間而已。
資本家能夠剝削機械嗎?工人能夠用工資去買商品,機械能嗎?隨著無人機械的普及,工人必然會大規模下崗,到時候沒人買得起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資本家不但賺不到半毛錢,還要不斷虧錢!
時代變了。150年前的馬克思時代,還沒有富士康,沒有工業機器人,更沒有機器代人。那時候紡織、製造,就是靠人的勞動。
用150年後的現實去要求馬克思,有點強人所難了。就像你現在提一個理論預測150年後,怎麼預測?難以預測。
當然,工業產品的價值創造並非完全來源於勞動。
除了勞動,還有原材料、能源、資本、機器設備、技術、交通通信基礎設施、企業家才能、政府服務,是這些因素組合創造,而非僅僅勞動這一項因素就能創造。而且在很多工業品製造中,資本、技術越來越重要,勞動的作用在其中有越來越弱化的趨勢。
馬克思不是神,他的理論不可能100%正確,也不可能完全預測和解釋150年後的世界。所以要批判性看待。
馬克思那時候沒有大自然的"無人空氣","無人飲用水"嗎?好,你說這不一樣,未來的這些無人科技仍然是需要人力成本的,那更沒問題了,這不仍然是勞動創造價值嗎?要理解什麼叫社會必要,無差別的勞動。
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化對於社會人群的便利將是最大的受益
始終有句話,每一個時代的來臨,會「犧牲」一群人,也會「成全」一群人。汽車的出現,讓馬車夫失業,但成就了更多司機。若憑藉當下認知的判斷,你可能根本看不到未來的面目
今天有很多人,明明手機可以轉賬,偏要去銀行取號;明明手機可以付款,偏要付現金讓別人找零;明明手機可以買票,偏要去火車站排隊
所以,請不必太過擔憂,因為你去操心未來的宏觀格局根本就是多餘之事,最多偶爾感觸之時當做飯局話題便可。未來的就業一定比現在好,工資也一定比現在高。若你偏不改變,就沒有機會!所以你只需要記住上一句話即可。
建議題主最好寫一下認為勞動價值論和現代人工智慧生產矛盾在什麼地方。因為我並沒有發現二者有什麼矛盾。
附大學政治課本截圖一張。(重點看(6)部分)說得好像機器不是人造出來的一樣。現在和以前的不同之處只在於,以前十個人乾的活,未來可能只要一個人就能幹完。
推薦閱讀:
※如何向人類同伴證明自己不是一個人工智慧?
※為什麼信息熵要定義成-Σp*log(p)?
※如果Google AlphaGo來中國挑戰圍棋大師會是怎樣的結局?
※如何看待科大訊飛宣布其考試機器人"智醫助理"在執業醫師考試中取得456分的成績?
※如何解釋《最強大腦》第四季節目中人工智慧小度這個令人費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