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道、修佛、修鍊中的「修」是什麼意思?何為「修」?

在造詞的時候,為何偏偏選「修」?


謝邀。

修之一字,所關慎重,不傳之秘,盡泄於此。

與修有關的,我提一個詞,修自行車,什麼意思呢,自行車壞了,去修修,叫做修自行車。

以此類推,還有修電腦,修手機,修微波爐,等等吧。

這裡的修,是建立一套標準,照著做,就是修。比如修電腦,能開機關機,系統正常運行是一個標準。符合這套標準,就是修好了。不符合的就是沒修好,不能發揮使用價值的就是沒修好。

那麼所說的修行,修道可以標準化嗎?我認為不能。人不是機器,建立一套標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試圖把人們的行為統一化,標準化,老莊不僅不支持,恐怕還是反對的。《老子》講不尚賢,使民不爭。賢是什麼?就是這個好的標準。《莊子》講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同樣反對用機心去做事情。

無論修佛,修道,上來就學著出家人的樣子,有樣學樣,打坐吃齋,無異於緣木求魚。

為什麼假和尚,假道士這麼多,就是因為大家認為修佛,修道的是那個樣子,那麼騙子只要偽裝成大家認為的那個樣子就可以了。

老子所說的修道是什麼?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佛教的《金剛經》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就是修佛,修道。無路可走,卻也處處是路。

故而,修者,休也。

道教講返樸歸真,就是要求人們放棄後天的種種雜念,此謂之休也。沒有這個休,這個息心妄念,所有的修行都僅僅是表面功夫,唯有返樸歸真,回歸真我,本來面目,知道了這個真,方能借假修真。反之,則是借真修假。

佛教講悟後起修,而現代人多是修,而不是悟,看到和尚吃素自己也吃素,看到和尚念經自己也念經,殊不知這就像修電腦,修手機一樣,在做著機器的事情,而不能發揮人類的靈性。人的靈性在哪裡?修者,休也。當你放棄了自我意識里佛的標準,明心見性,才是修佛。為什麼佛教如此多的宗派,你能說哪一個絕對是錯的嗎?禪宗呵佛罵祖,凈土往生極樂,密宗尋求功能。都是在應無所住之後,而生起的那個心上做文章,殊途同歸。


謝謝邀請。

本來我看到張洪的答案,修正,覺得挺有道理,不想另開答案。但後來仔細想想,與我心中的理解,還是有些不同。

《說文解字》里說,修字,本意是飾,這個飾又通現在的拭,也就是擦拭的意思。什麼東西需要擦拭呢?蒙塵的,不幹凈的東西,擦拭之後,能使其煥發出應有的光彩。

道門的修行是如此,佛門的修行竊以為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時候我們不該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把外物放下,同時也把從小到大被長輩、家庭、學校社會等加諸於我們的知識、觀念、理論、道德給放下,逐漸與本來的自己對話,與自己的內神相感通,逐漸感受到生命本來的智慧和奇妙。

這是我的理解。


修行出自於《莊子-大宗師》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在一起談話:「誰能夠相互交往於無心交往之中,相互有所幫助卻像沒有幫助一樣?誰能登上高天巡遊霧裡,循環升登於無窮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遠沒有終結和窮盡?」三人會心地相視而笑,心心相印於是相互結成好友。

過不多久子桑戶死了,還沒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弟子子貢前去幫助料理喪事。孟子反和子琴張卻一個在編曲,一個在彈琴,相互應和著唱歌:「哎呀,子桑戶啊!哎呀,子桑戶啊!你已經返歸本真,可是我們還成為活著的人而托載形骸呀!」子貢聽了快步走到他們近前,說:「我冒昧地請教,對著死人的屍體唱歌,這合乎禮儀嗎?」二人相視笑了笑,不屑地說:「這種人怎麼會懂得『禮』的真實含意!」

子貢回來後把見到的情況告訴給孔子,說:「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不看重德行的培養而無有禮儀,把自身的形骸置於度外,面對著死屍還要唱歌,容顏和臉色一點也不改變,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用來稱述他們。他們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說:「他們都是些擺脫禮儀約束而逍遙於人世之外的人,我卻是生活在具體的世俗環境中的人。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內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卻讓你前去弔唁,我實在是淺薄呀!他們正跟造物者結為伴侶,而逍遙於天地渾一的元氣之中。他們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贅瘤一樣多餘,他們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癰化膿後的潰破,像這樣的人,又怎麼會顧及死生優劣的存在!憑藉於各各不同的物類,但最終寄託於同一的整體;忘掉了體內的肝膽,也忘掉了體外的耳目;無盡地反覆著終結和開始,但從不知道它們的頭緒;茫茫然彷徨於人世之外,逍遙自在地生活在無所作為的環境中。他們又怎麼會煩亂地去炮製世俗的禮儀,而故意炫耀於眾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貢說:「如此,那麼先生將遵循什麼準則呢?」孔子說:「我孔丘,乃是蒼天所懲罰的罪人。即使這樣,我仍將跟你們一道去竭力追求至高無尚的『道』。子貢問:「請問追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魚爭相投水,人爭相求道。爭相投水的魚,掘地成池便給養充裕;爭相求道的人,漠然無所作為便心性平適。所以說,魚相忘於江湖裡,人相忘於道術中」。子貢說:「再冒昧地請教『畸人』的問題」。孔子回答:「所謂『畸人』,就是不同於世俗而又等同於自然的人。所以說,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間的君子;人世間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 轉自 古詩詞網

的本意是裝飾,修飾。

,篆文

修字左邊是人,右邊是手持工具,而三橫(彡,賦形著彩),表示細心從容地上色。

子貢所學習的是進德修業,每天進步,每天學習到新的知識,稱為「為學日益」;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的行為,不再受制於人世間的禮法,讓自己的心靈與道相合,視生死如同疥瘡,這是「為道日損」。

孔子和莊子讚歎他們,是因為他們都看明白了真諦,孔子選擇有為,莊子傾向於無為,最終他們都想到達的是「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金剛經說「如如不動」,為什麼不說「不動」,為什麼也不說「如不動」?

可見古往今來的聖賢,所教化的,實無差別。


因為你們都是壞的

所以要修


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多用。

修行即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道指宇宙的規律,修道即按照宇宙規律來完善自己,合道而行。

佛即是大覺悟者,修佛就是不斷修正自己的心,通過踐行了悟宇宙規律,成為一名覺悟者。

修鍊是指不斷地修正自己,磨練自己,精益求精。

修行、修道、修佛、修鍊都是宗教的常用語,雖然都用「修」組成不同的辭彙,但是其意義卻是相近,都有改正、完善的意思。

至於何為修,即認真學習,領悟於心後,付諸行動,有錯立改,完善自我。

可見「修」指的是學習的態度,前提就是我們必須清楚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而很多年以來,我們對宇宙其實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導致信息越來越亂,各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現在我正在學習《光明宇宙知識》網站的宇宙知識,收穫很大,對各種教派的問題也一一明了,所以建議關注宇宙大道、關注自己提升的朋友們一定去看看,系統的學習,因為它將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奇蹟!


佛教的修是悟後起修,修道位在見道位之後,也就是說先明理,再實修,而明理實際上就是指理論上通達徹悟了,也就是指我們常說的開悟,而開悟之後需要修行八正道,目的是為了徹底斷除貪慾,因為明理之後不代表慾望可以直接斷除,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修道,即八正道。八正道的內容歸納起來無非就是戒定慧,以此漸修離欲,在俱舍論中認為,八正道是開悟之後修的,開悟以前談不上修八正道。

佛教認為開悟之前是沒有能力徹底斷除慾望的,因為慾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確的見地,因此沒有這個佛教所謂的正確知見,眾生在三界之中必有自己所愛戀,無法從根本斷除煩惱,等輪迴來世,慾望又會生起,修行退轉,永不能出離三界,因此佛教主張智慧解脫,必須先證明佛理正確,認同佛陀的四諦,才可以起修。

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不存在修道位,一開悟就直接成究竟位,沒有煩惱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頓悟,頓悟的行者有,這部分行者是指在開悟之前,修行外道法,已經將人世間的慾望基本斷盡了,但是依然有想不通的地方,這時候通過佛法忽然徹悟,這種情況是沒有修道位的,因為開悟之前,煩惱基本斷盡,一開悟就徹底沒煩惱了,比如佛陀就是頓悟的行者,這樣的行者比較少見,即便是舍利弗目健蓮這樣的大修行人也的需要十天半個月的修道而成就究竟位


有漏,修復為無漏。讓氣能量不再流失,不斷積累,生成金丹,金丹化為元嬰,元嬰長成高能量物質為基礎的金身,壽命可以很長很長。

這個過程危險是積累了能量後,會有其他高靈來將你當成食物,或者這些高靈教你各種功法,放水養魚,讓你長得肥肥壯壯,然後自動走上他們的餐桌。


虛雲老和尚開示

修與不修

講修行。講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話。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麼修與不修。試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表顯。出家訪道。苦行六年證道。夜睹明星。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清凈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

以後說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說著一字。』自後歷代祖師。一脈相承。皆認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橫說豎說。或棒或喝。都是斷除學者的妄想分別。要他直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假一點方便葛藤。

說修說證。佛祖的意旨。我們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現前這一念心。本來清凈。本自具足。周遍圓滿。妙用恆沙。與三世諸佛無異。但不思量善惡。與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甚麼行可修。講修行豈不是句空話嗎。但你我現前這一念心。向外馳求。妄想執著。不能脫離。自無始以來。輪轉生死。無明煩惱。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當。作不得主。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長在妄想執著中過日子。

上焉者。終日作模作樣。求禪求道。不能離於有心。

下焉者。貪嗔痴愛。牢不可破。背道而馳。這兩種人。生死輪轉。沒有已時。講不修行。豈不又是空話。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當。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人法頓空。萬緣俱息。一念萬年。直至無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飯。行住坐卧。

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凈太平家裡。享受無盡藏寶。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 這樣還說個甚麼修行與不修行呢。 其次的人。 就要發起志向。

痛念生死。發慚愧心。起精進行。訪道力參。常求善知識。指示途徑。勘辨邪正。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漸臻於精純皎潔。這就不能說不修行了。

上來說的不免遷上就下。 仍屬一些葛藤。 明眼人看來。 要認為『拖泥帶水。 』

然祖庭秋晚。去聖日遙。為應群機。不得已而如此羅索。究實論之。講修行。講不修行。確是空話。直下無事。本無一物。那容開口。菩薩呀。會嗎。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何等為十。所謂

布施勤修。悉舍一切。不求報故。

持戒勤修。頭陀苦行。少欲知足。無所欺故。

忍辱勤修。離自他想。忍一切惡。畢竟不生。恚害心故。

精進勤修。身語意業。未曾散亂。一切所作。皆不退轉。至究竟故。

禪定勤修。解脫三昧。出現神通。離一切欲煩惱斗諍。諸眷屬故。

智慧勤修。修習積聚一切功德。無厭倦故。

大慈勤修。知諸眾生。無自性故。

大悲勤修。知諸法空。普代一切眾生受苦。無疲厭故。

覺悟如來十力勤修。了達無礙。示眾生故。

不退法輪勤修。轉至一切眾生心故。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勤修。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這就得翻翻修字是怎麼起源的。

《說文解字》里的解釋,修者,飾也,古時「飾」字與「拭」相通,拂拭之則發其光采。故引伸為文飾。所以合本義與引申義兼舉之。不去其塵垢,不可謂之修。修者,治也。引申為凡治之稱。匡衡曰: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

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去掉自身的瑕疵和不足,用自己的有餘來強化自己的不足,從人之道效法天之道。所以稱修身。


不邀強答一個!修的定義在這裡應是修正的意思。修正身心以符合於目標。個人之見,請勿輕信。


修行,修道,修佛,為反省。

修鍊,為堅持。

堅持反省!


謝邀。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何為修?修什麼?修行、修道。行什麼?行路。道是什麼?道即是路。因此,修行、修道就是修路。什麼路?回天之路,返本歸元之路。世上本沒有路,路是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所以這裡的修,不是指開著鋪路機輕鬆愉悅地修,而是用修者的實踐、堅持、智慧、勇氣、經驗、磨難、風險去積累。之所以用道來表徵所修之物,正是形象地表述了行路、修路之難。


修:顯,見,識,現!


修就是實踐,修行是生命改造工程,是對生命進行改造(包括色身),是轉凡成聖的真實行法。而就是不修行的人才會問這種怪問題。


贊同 @伏案輥牘子 的回答

我認為,「修行」的「修」與「修正」「修理」的「修」不同

而是更貼近於「修建」「修橋」「修路」的「修」

即本來沒有的東西,創造出來,而不是對已有的東西加以修正

類似的詞語還有

「專修」(某種課程)

「主修」(某種專業)

與「修行」貼近,都是學習的意思,是本來沒有,後來通過某種方法創造或習得的意思

再來看《說文解字》里的解釋:

修者,飾也,「飾」與「拭」通,拂拭之則發其光采。

那麼「修路」是不是相當於在本來荒蕪凌亂的土地上「拂拭」出一條道路呢?這條道路是不是相當於土地的裝飾呢?是不是煥發一種光彩呢?

這種說法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呢?

同樣,「主修」「修行」也相當於拂拭本來空虛的頭腦,使其煥發光彩。

至於「修行」一詞和「修正」「修改」的關係,我以為仍然是有「拂拭」的意思,但不同之處在於,「修改」「修繕」中指已有某物,而「修橋」「專修」中先前沒有此物


叩問,踐行。


一個矢量

意味著行動,同時按照修行的理論參照調整方向

個人理解,感覺有點淺還沒觸及到更本質的地方


修鍊吧,學習吧,感覺關鍵還是修心,佛也好,道也好,都是承載外物的套子。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得道成仙羽化飛升?
為什麼幾乎所有修真小說境界劃分都有金丹和元嬰呢?
蒼山山頂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山頂上是一種什麼體驗?
修仙需要配合積累功德才能成功,那麼妖魔鬼怪的法力和神通是如何來的?
凡人修仙傳的漏洞在哪裡?

TAG:修行 | 修鍊 | 佛道修行 | 修仙 | 道家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