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三國,山賊和貧民是否有機會能夠一躍而起,稱王稱帝?

古代三國山賊和貧民之晉陞通道?

以前看小說,主角從馬匪、流寇上升為軍閥,最後稱王。這在真實的古代三國存在嗎?古代的統治基石是士族,奪取政權後政令的執行和發布都是要依靠士族來實現,背離了士族,很容易出現政令不出洛陽城的情景


我覺得題主有一個誤解,世族地主階級的對立面不是貧民,而是寒門地主階級,雙方都是地主,只是血統門第貴賤不同,雙方爭的是,血統統治世界,還是財富統治世界、軍隊統治世界?軍閥給出的答案是兵強馬壯者為天子,對世族要多抓多殺,從嚴處理,別讓他們反客為主。在寒門地主統治的國度里,只要不全看血統,就會讓寒門地主子弟和貧民子弟有上升的空間。曹老闆的求賢令就是向全國宣告本政權的態度,至於最後是不是真求賢就兩說了。

所謂依靠世族,依靠的是他們跨州兼郡的土地兼并大地主莊園,這種莊園形同割據,有能力通過資茲軍閥或者乾脆自己武裝起來向帝國抗稅,有能力控制整個官僚系統的人事任免,沒有世族血統就不得為官,只能當小吏,依靠他們建立的中央,只能是一個弱勢中央,就算稱王稱帝,你無錢無兵,必然被架空,天天被士族權臣們欺負,梟雄們恐怕瞧不上這樣的稱王稱帝。

寒門地主組成的軍閥,希望恢復古典時代的帝國,打倒所有敢於反抗中央的大地主,分了他們的田地,向小地主和自耕農直接課稅和徵兵,靠帝國主觀意見任免人事,從沒有家族背景的小地主和自耕農子弟中任免官吏,組成職業文官集團來維護統治,中央對這個集團有完全控制力,想擼誰想殺誰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只要沒有大地主抗稅,靠寒門地主、酷吏、軍隊,理論上完全可以復興一個法家古典帝國,不會出現政令不出洛陽城、建康城的情況。

漢末士族集團還沒有成型,所以軍閥們覺得還是能搞一下的,如果這個帝國成立,即使是貧民或山賊出身的軍閥也能當皇帝。曹老闆晚年和豪族們鬥法斗的頭破血流,就是圍繞建立一個怎樣的帝國的問題,本質還是土地問題。

軍閥,寒門地主,貧民,他們是天然盟友,要打掉豪族,不可能指望他們自己把腦袋和地產雙手奉上,那就要依賴寒門和底層出身的官吏和將領,所以貧民此時還是有很大上升空間的。至於山賊,我覺得他們只是混的不太好的軍閥嘛,漢末群雄多數出身也不怎麼樣,名士直接擼袖子親自上陣砍人當軍閥,挺掉價的。

當然在三國之後的歷史中他們都失敗了,孫家早早向吳姓士族妥協,曹家向北方士族的妥協,蜀漢向益州士族妥協,既然大家都資茲血統統治世界,那就沒必要爭下去了,曹孫劉三家家族都沒有士族血統(皇族也不是士族),那就都被消滅了。司馬氏出身低等豪門,為了拉攏士族,把他們的特權合法化了,只要有血統就可以當官,血統越高貴官越大(九品中正制),只要有血統就可以佔有土地和蔭戶,並免稅免徭役,血統越高貴佔地越廣(占田蔭戶制)。這樣士族集團才最後成型。

為什麼失敗呢?因為土地問題沒解決,跨州連郡的血統論土豪最後沒打掉,不把他們連根拔起,大型地主莊園還存在,不把這些生來就高貴的寄生蟲們整個整個家族的肉體消滅,然後遏制新的土地兼并,你在別的方面玩再多的花活兒。也沒卵用。

這些臟活累活,最後還是要等宇宙大將軍、天柱大將軍、則天大聖皇帝們舉起屠刀來完成。每次屠殺一部分,加上士族自身的腐朽衰落,幾百年才把士族慢慢耗光。

如果你能靠龍傲天主角光環,在士族形成之前就提前完成這些工作,稱王稱帝,小意思。但是現實能做到嗎,不知道了,畢竟他們又不是馬上要謀反,表面上還對我挺尊敬,對面的軍閥卻老想著殺過來砍寡人的腦袋,所以大家總是選擇,別浪,先籠絡一下境內的豪族,只要他們今年的稅賦先交夠,又幫我出謀劃策,那就提拔他們一下,一起乾死對面再說。但是年年打月月打,軍閥換了好幾茬,誰都沒建立起像樣的帝國,士族可就坐大了。


先說句題外話,後漢時期是沒有士族的。後漢時期的名士士人家族地方豪族,以及世家大族,都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不是一個概念。雖然魏晉士族確有相當數量來源於後漢的世家大族,但兩者並無直接繼承關係。

回到題主的問題

主角從馬匪、流寇上升為軍閥,最後稱王。這在真實的古代三國存在嗎?

存在。只不過是完成了前面,從馬賊成功晉級成軍閥,然後不出意外的掛了。

這個人其實蠻有名的,郭汜

郭汜一般都和他的老上司董太師和老同事李傕聯袂出現,即使死了幾十年,孔明和王司徒還是念念不忘

(碰巧這句給了曹真特寫,還是欽定了他兒子也是這路貨色?)

曾經最親密的戰友李傕是這樣讚賞郭汜的:郭多,盜馬虜耳

郭汜的一生當然要靠自我奮鬥,要不怎麼能從一個馬賊當到車騎將軍這樣的位比九卿呢?不過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本初引狼入室,郭汜估計也就跟著董老大在西涼和馬騰韓遂羌人對砍,怎麼會跑到中央呢?

更奇葩的是,董老大在中央被乾兒子殺了,弟弟被女婿殺了,女婿又自己作死了。於是在大毒草的蠱惑下,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大毒草反攻長安,敗呂布,殺王允,居然執掌朝政了。

(可以任意對換的李傕♂郭汜)

反攻長安的時候有一個細節,就是郭汜大概是想搞個大新聞,居然同意跟呂布單挑,結果不出意外被呂布虐了

(【霧】被呂布蹂躪的郭汜)

挾持天子後,郭汜和李傕、樊稠走上了人生巔峰,分別開府,成為了朝廷的實際掌控者,縱兵大掠三輔,割據於關中。再然後,涼州軍內訌,李傕殺了樊稠,和郭汜在長安火拚,被張濟調和後,三人又相親相愛一起追殺跑路的獻帝。再然後,獻帝跑到了曹操那裡,就沒有郭汜什麼事了,郭汜也就很快找老領導董太師報道去了

至於那些士人們的態度,支持不支持,弘農楊氏的楊彪你們知道嗎?累世清德,四葉重光,四世太尉,不知道高到哪裡去,郭汜差點親手辟了他

以上。


有很多部下是山賊流寇,差點成功的算不算?部下當山賊,然後死前想投奔部下當山賊,但沒有成功的算不算?

如果算的話,那麼就是袁術了

早年豫州黃巾軍,就響應過袁術(1),當袁術的部下。黑山賊聯合的是袁術(2)白波流寇軍衰敗,想到的也是投奔袁術(3)。後來張闓殺了曹操他爹曹嵩,投奔的又是淮南袁術(4)。比較像樣的部下孫堅,也是不懂規矩,隨便殺刺史太守。可以說,袁術挺喜歡藏污納垢,部下是魚龍混雜。

最奇葩的是,後來袁術衰敗後,部下雷薄、陳蘭佔據灊山,當山大王。袁術居然也去灊山,投奔雷薄、陳蘭,當然被拒絕了(5)。

可以說,袁術在漢末的征戰生涯,不為很多士人所喜,【扇動群逆】(6)而導致部下有很多黃巾,白波流寇。袁術出身於公族世家,卻做出了背叛自己階級的事情,與很多流寇為伍,不能不說是公族界的一股清流。反過來或許可以說,袁術用人,不論出身了。

袁術有哪些勢力,以至於敢稱帝? - 知乎

(1)三國志武帝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
(2)三國志武帝紀: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
(3)後漢書董卓傳: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乃將兵救傕......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奉、暹奔袁術,遂縱暴楊、徐間。
(4)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
(5)三國志袁術傳:術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於灊山,復為所拒,憂懼不知所出。
(6)三國志許靖傳:正禮師退,術兵前進,會稽傾覆,景興失據,三江五湖,皆為虜庭。


階級固化不是懶漢放棄奮鬥的正當理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出身的皇帝是誰呢?


看到這個問題,禁不住嘴賤想要回答一下。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您的,山賊我不敢說,但是平民,根本沒有這個機會。

三國、西晉時代的士兵們的待遇,不僅僅是低微,而是低賤。

自從秦朝一直到東漢末年,士兵的地位本來是非常高的。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士兵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像罪犯、工匠、商人、奴僕和他們的子女,都是沒有資格當兵的,只有那些一直奉公守法的百姓們、官員子弟們,才能當兵。從這個意義上說來,當兵更像是一種權力,是一種榮耀的象徵。

根據《漢書》和《後漢書》記載,在西漢時代,在每一年到首都長安服役的新兵報到,作為皇帝副手的丞相還要親自到首都郊外去舉行迎接儀式,在每年正月過節的時候部分老兵退伍,甚至連皇帝都要親自到場接見老兵代表,然後和大臣們一起為這些老兵們舉行盛大的歡送儀式。在東漢時代的歡送儀式上,皇帝甚至還要親自聆聽老兵對於軍事、待遇方面的意見。如果士兵們打仗有功,就可以拜將封侯,兩漢時代的很多士兵,都通過軍功成為高官,在當時,參軍是光榮的,而且有著大好的前途,它是很多不願意讀書但是也想上進的年輕人主要的奮鬥途徑。

但是也有一些士兵的地位是低下的。也就是在漢武帝時代,漢武帝就把一些俘虜、囚犯、社會閑散人員和他們的親屬去發配到新征服的地方去守衛邊疆,老少婦女就種地,壯實青年就當兵。但是,這種現象是少數的,而且絕大多數發生在邊疆地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發配性質的士兵也越來越多,但是在董卓時代之前,出身奉公守法家庭的士兵都占絕大多數,士兵這個職業普遍都是讓人尊敬的,還很多良家子弟也樂意當兵,希望通過打仗去建功立業,成為威風的軍官,娶幾個賢良淑德的女人,然後生幾個孩子再去當兵。也就是說,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官兵么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可是到了董卓時代之後,士兵的地位就急劇下降了。自從東漢中後期以來,大大小小的地方豪強、名門望族實際上已經控制了他們的家鄉,在東漢中央政府被董卓把持以後,借著維護董卓或者打到董卓的名義,各種獨立勢力公開暴露了出來。從此以後,不管是盜賊、囚徒、亡命徒,只要能打仗,就會被僱傭或者強征當兵,而最核心的、人數最多的士兵,就是地方豪強或者名門望族們控制的私人武裝。

拿東漢末年最著名的軍閥曹操來說,他討伐董卓時的第一批士兵,全是他自己出錢或者別人資助在老家拉起來的隊伍,而且那時候主要的將領,全是他的親戚,不是姓曹就是姓夏侯,相當一部分士兵,就是他們曹家的家丁、僱農。而像李典、樂進、于禁、許褚、臧霸這些早期外姓將領,都是典型的地方豪強,史書上明確記載他們擁有私人武裝,而且李典、許褚還是集合了成千上萬人私人武裝的大首領。曹操正是依靠了這些強有力的地方豪強們,才積累起自己最初的軍隊。

在不斷消滅敵對武裝的戰鬥中,曹操逐漸把各種各樣的私人武裝、俘虜們、平民們納入了自己的隊伍。他發的第一筆大財,就是俘虜了一百多萬人的黃巾軍部眾,把其中三十萬壯丁都變成自己的士兵;發的第二筆大財,就是消滅呂布,招降了本來跟隨呂布的山東豪強;發的第三筆大財,就是消滅了袁氏家族,俘虜和招降了袁家十幾萬的部隊,同時還勸降了十來萬的黑山賊部眾。發了這三筆大財以後,曹操基本控制了中國北方,把他的根據地遷到了鄴城,從此以後,鄴城就成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兵站,曹操兵農分離的軍事政策也就正式建立了。

當時在曹操的控制範圍內,他的很多手下,不管是忠於自己的還是表面上忠於自己的,他們帶的兵,幾乎都是自己的私人武裝,或者已經利用東漢王朝的名義轉化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真正直屬曹操的部隊,相對來說並不多。另外,在廣大的黃河以北地區,還有已經遷入到這裡的大量的少數民族,這些人中最搶眼的就是匈奴的大單于,他們大多數還都保持著部落形態,曹操的軍事政策,就是要把這些私人武裝和少數民族統統控制起來,把這些人里的精壯小伙兒都收編進自己的直屬部隊。於是,大量的這種人被送到鄴城,強製成為職業軍戶。

這種職業軍戶在當時被叫做士家,士家和士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身份、地位、命運卻差得十萬八千里。這些士家家庭,男的世世代代都要當兵,女的就世世代代都要給軍隊做後勤保障,他們不能從事別的職業,不能逃跑,也不能和不是士家的人結婚,甚至男的死了以後,他的女人還要被強迫改嫁,繼續給士家裡別的光棍兒們服務。雖然他們也能憑藉軍功得到賞賜和爵位,但是幾乎沒有人能憑藉軍功擺脫這樣的身份。說白了,士家基本就成了軍事奴隸,除了為軍隊服務,他們幾乎喪失了任何的人身自由。

當然,把全國的部隊都集中在鄴城是不可能的。對於不住在鄴城的士家們,曹操讓他們服役的原則,就是盡量不讓本地人在本地當兵,如果本地人在本地當兵,那麼就把他們的家屬遷到別的地方去當人質。曹操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雖然他想要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但是他手下的大臣們,主要都是出自地方豪強和名門望族,曹操把私兵國家化的做法,傷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曹操對於這些大臣們,是又拉攏又深深防範,他不僅僅讓士兵們盡量不在本地服役,而且讓將領們在外地服役的時候還要留下人質,他就是不讓大家族和他們以前的私兵有聯繫,就是要防止這些大家族和當地士家勾結,就是要讓士兵們在將領們造反的時候因為擔心遠方的家人而不敢造反。

曹操的士家和人質政策,在整個曹魏帝國時代都是主要的軍事制度。除了曹氏親王的諸侯國,雖然也有當地人在本地當兵的情況,但是這種現象非常少見。曹操這麼做,只能造成一個後果,就是士家這個階層世世代代被固定化了,士兵家庭也從此像手工業者、官奴一樣,成為了國家直接控制的特殊戶口,根本不能算是普通百姓了。

說到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了,曹操的士家制度和人質制度,其實是為了配合他的中央集權國家設立的軍事制度。這個制度,是曹操在地方豪強、名門望族的勢力已經足夠左右地方的時候,和他們搶兵源,保證自己軍事優勢的一種辦法。在曹操死後,這項制度被延續了下去,一直到司馬炎稱帝,都一直都堅持著這種制度,只不過司馬炎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對士族一直都非常溫和,他撤消了人質制度,但對士家的嚴格管制仍然堅持不變,從這以後,即使是全國性的徵兵,西晉也是先從士家裡面徵兵,實在人不夠了,才從普通百姓身上打主意。

從東漢末年直到西晉王朝,相對於千古留名的將軍們來說,無數充當炮灰的士兵們,卻常年過著類似奴隸一樣的生活,想過一過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毫無可能。當我們感慨名將爭鋒、暢想著建功立業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這些名將的戰袍,是用血染紅的,那些大戰的精彩,是用人命堆積的。在幾百個有名有姓的將軍們的腳下,是無數飽受壓迫、歧視、傷害的普通人,他們是孩子的父親,是父母的孩子,他們也有妻子、也有家庭,他們就像你我一樣有血有肉,卻在統治者釀成的戰亂中被迫作戰,完全被別人左右自己的生命,然後化成一團血肉,幾乎所有人,連名字都不曾留下。

所以,當我們想像著穿越時空到那個時代,想要憑藉著軍功從一個平民變成將軍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在那個時代,這只是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真的能夠達到那個時代,恐怕不是死在軍人的刀下,就是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成為軍事奴隸,那個時代確實是英雄的舞台,但這個時代的英雄,幾乎僅限於地方豪強、名門望族,以及曹魏帝國建立之後、由這些家族轉化而來的士族,普通百姓的英雄夢,在那個時代,幾乎是無法實現的。我想,作為一個現代三觀正確的人,應當珍惜和平、保衛和平,因為,古往今來多少「武」者的終極目標,就是「止戈」,而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畢竟是離這個目標最接近的一個時代了。

最後說點我自己的事兒,我是業餘歷史愛好者,但是愛歷史,最後成了編外從業人員,為了盡我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司馬家族在整個東漢、三國、西晉時代是怎麼崛起、鼎盛,又怎麼一步步國破家亡的。也許,這是市面上最詳細的一個說這個王朝的節目了,希望您能喜歡。這是最新一集的地址:【大寶--西晉時代】在線收聽_mp3下載_ 喜馬拉雅官網


三國時代,其實後來的門閥士族已經開始崛起了。地方上豪強莊園林立,早在西漢末就已經如此,普通的山賊貧民想要嶄露頭角很難。

但是不代表沒機會。

天下大亂,有槍就是草頭王。糾集一幫人馬,佔據山林,成為一郡一縣的小霸,問題不大。

問題是,地方上到處都是各種豪強莊園,你出身卑下,沒人會服你,即使暫時被你打服,還是會背叛的。等天下漸漸安定,這種小霸狀態就很難維持了。曹操、孫權、劉備、袁紹之類的大佬率兵前來攻打,你手下的烏合之眾多半是會全軍覆沒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一種大智慧。不稱王,就有餘地,打了敗仗,大不了乖乖投降,不管怎樣,政協委員級別還是能有的,下半輩子吃喝不愁,手下弟兄也有了政府軍的編製,手下某人以後混出頭比你混的高,見了你還會給你幾分面子。

可是如果你貿然稱王稱帝了,那麼就是眾矢之的了,就是大大的反動派了。討伐你是替天行道,是弔民伐罪。除非你已經地廣兵強,不然一場敗仗之後,你手下的弟兄都會想著把你腦袋拿去洗刷罪名或者換富貴的。


雖然不是很懂,但首先謝邀。

一、山賊、貧民稱王稱帝應該還是有的,畢竟曹操是稱王,宋建也是稱王;曹丕是稱天子,闕宣也是稱天子。雖然不能保證後者一定是山賊、貧民出身,但總歸是有案例存在的。

二、如果指的是此類出身能夠成功虎踞一方鼎足而立甚至於天下歸一的話,請允許我引用兩段記載。

《三國志 魏書九》:清河王經亦與允俱稱冀州名士。甘露中為尚書,坐高貴鄉公事誅。始經為郡守,經母謂經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過不祥,可以止矣。」經不能從,歷二州刺史,司隸校尉,終以致敗。

《三國志 魏書十五》: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年十六,為郡小吏。魏略曰:既世單家,富為人有容儀。少小工書疏,為郡門下小吏,而家富。自惟門寒,念無以自達,乃常畜好刀筆及版奏,伺諸大吏有乏者輒給與,以是見識焉。

田家子出身的王經被母親規勸這等出身不適合繼續升遷。

單家子出身的張既雖然家中富貴卻只能給人當小吏並自感無力上位。

坦白說,這種人都如此看待自己,你覺得真山賊、貧民配不配談的?或者說趁著亂世強行逆天一把後配不配贏得人心繼續發展的?

當然了,雖然概率無限接近於0,但我們還是不能斷定就一定不可以的,畢竟一切皆有可能、我命由我不由天。真信命主宰一切的話,曹操這幫人早就被袁紹、袁術拍飛、掃地出門了。


機會當然是有的,比如張燕,黑山賊出身,原本名叫褚飛燕,家境貧寒。

還有比如很多名將,起初地位都不高,關羽是逃避追捕的殺人犯,樂進、于禁這些人,也沒見記載他們家庭多麼顯赫,從起初的地位來看大概也都是一點一點打出來的地位。

但是,這種機會太少了,相比於一些名門世家,人家振臂一呼,至少就有幾百上千人的部眾,如果從政從軍,直接就是從領導干起的。

而一般的下士,有沒有機會出頭,純粹要看運氣,而且還要看你命大不大,能不能從戰場上平安回來。平安回來以後有沒有立功,立功以後有沒有人賞識你,或者說你的軍功不會被上級將領搶走。

像追斬黃祖的騎兵馮則,從此以後也沒見他陞官啊。

還有捉拿關羽的別部司馬馬忠(非季漢的馬忠將軍),這個人就算有那麼大的功勞,而且起碼還是個別部司馬(統管500人),可從那以後也沒見他升多大的官啊,或許是史書沒有記載,但起碼說明這人一輩子也沒啥出頭之日了。


我認為,這種小說現象不會存在,對於貧民、山賊,改命成為將軍娶個士族的女子,然後成為士族是可行的,要是說改命稱王稱帝,基本不現實。那時候的軍閥都是士族出身,最不濟好歹還有身「士族」皮,換句話講要是想稱霸一方,就必須先成為士族,因為這樣才進入逐鹿天下這場遊戲的入場券。

退一步講,你作為山賊、起義軍,僥倖攻克一兩座縣城誰來幫你治理?我也相信總有一兩個小吏是找到的,但是治理一個縣城光靠一兩個小吏是不夠的,打天下可以用匹夫,武夫,但你治理天下總不能用他們吧!

或許還有人會說,劉邦不就是從一介匹夫變成一國皇帝的嗎?

我認為,這個是和他所處的時代有關.首先,春秋戰國是存在「士」這樣一個階級,但是並沒有士族的形成,士族開始出現應該是東漢開始的,開始出現了豪族,塢堡等,等到魏晉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到達頂峰。

其次,春秋戰國講究的是血緣貴族,但是始皇帝的一統六國打破了這一個桎梏,人們開始明白血緣將不再是阻礙他們前進的道路,這就是陳勝吳廣會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原因,人們開始明白在大爭之世,所能依靠的只有智慧和勇力。

---------------

這是我這樣一個後進末學的觀點,想聽聽諸位大家的意見和觀點,感謝


200年以前,請百度闕宣。

200年以後,請百度石勒。


嚴白虎,山賊出身,自稱東吳德王

許昌,妖賊(估計與張角類似),自稱陽明皇帝


不好好讀書,給你個皇帝也做不了。參考項羽。。


沒有可能,那個時候是士族的時代,山賊和平民是根本沒有機會的,因為士族不會認同你。曹操有個大家族撐腰都因為有宦官背景都被詬病。

劉備說是賣過草鞋,但人家可是盧植的學生,公孫瓚的同學,還披了皇族血統的皮。

孫家也是世代做官的大族。

可以說都是士族的圈裡人,再不濟也有個由頭可以擠進去。

至於說反面例子,董卓就是了,開始的時候優勢多大,而且董卓對士族是極好的,又是平反黨錮的士族,又是給士族陞官,可以說很討好,可惜人家還是看不上董卓,最後董卓結局也看到了


謝邀。兩篇文章解決你的問題《中國沒有農民起義?》《農民起義領袖職業分析》


你看三分天下那仨主兒,哪個不是貴族出身?(手動滑稽)


先說一個常識:任何時代,任何身份,都是可以稱王稱帝的,只要不怕死。稱王稱帝和被全社會普遍接受的王和帝是兩個概念。很顯然題主想問的是在三國時代,有沒有可能,一人出身微末,成就一代帝王偉業,且這個帝王,還是全社會普遍接受的。如果這個人在「系統」內或「依附系統」,還是有的,他叫劉備。

如果完全脫離「系統」,徹底打出一個帝王,基本不可能,因為這不符合政治原則,戰爭永遠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只有依附於政治鬥爭的戰爭,才有可能成就一代帝王。劉邦、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其實都是依附「政治鬥爭」的,是對現有「政治系統」的延續和改革,陳勝、張角、黃巢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也就是劉朱二人的反面。太祖爺說:「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整的多多的,把對手人整的少少的。」想把自己人整的多多的,就必須找到一條能讓多數人接受的規則,並不遺餘力的維護這條規則,且自己要受這條規則的限制。


不能。根據中國近代史中的內容,農民階級自身存在局限性。


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決定了他們的起點不高,狹小的眼界以及脆弱的慾望,決定了他們走不了多遠。


什麼時候打仗都是打錢,錢不夠,再能打也沒用

山賊和貧民明顯是沒錢的,想拿到錢,就只有靠劫掠,而劫掠範疇內能拿到的錢,數量不足,持久性也不夠

而如果山賊和貧民開始靠經濟、稅收這種常規手段拿錢了,那他們基本也不再是山賊了。。。


如果許褚,甘寧等眾多山野村夫都跟著張角乾的話,也有可能成一國。但是這個「如果」條件太苛刻,並且即使你滿足這一切苛刻條件,人家孫十萬就天天在家喝茶都能混得比你好,最後還是被滅。


推薦閱讀: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多少人?
如何看待「貧窮即是惡」這樣的觀點?
為什麼社會階級以及貧窮依然存在?
如果有人真的給你一個億讓你跟他/她睡一宿,你睡么?
如何評價文章《上海姑娘,不是逃飯,是逃命》?

TAG:歷史 | 三國 | 社會階級 | 士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