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轉CS是一種什麼體驗?

哈哈看看大家的感想


EE碩士畢業,幹了三年高密高速硬體電路的設計與維護,轉到CS了。

感覺有如下幾點:

1)逼格大為下降:干硬體的時候,身邊大部分時候都圍繞著一堆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的設備。隨手摸一個探頭都是四位數的,上萬的光模塊一抓一把。雖然都不是自己的,拿出去吹逼也挺好玩的。。。寫代碼,眼前一台破電腦,值錢的數據中心連參觀都沒參觀過。

2)定位問題真心簡單。硬體出個問題,上躥下跳搞半個月不一定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對一些不復現的問題,有時候不得不編報告騙客戶。舉個例子,內存壞bit問題,我們定位不出來的時候,總是賴「宇宙射線」。這不是個笑話,我們的報告真這麼寫。代碼?1是1,0是0,不復現還可以讀代碼從邏輯上推斷問題所在。現在的位置上,我全組都不願意debug,說太累。就我喜歡,因為每天搞一兩個bug就可以磨洋工了。。。

3)相比較而言,干軟體對身體不好。搞硬體的時候,一個牛逼的示波器三十斤以上,樓上樓下都要用,整天爭來搶去;一塊電路板五六斤,拎著跑焊房,一天十來回是常事兒;還經常出差跑現場。干軟體,一台連著網路的計算機足矣。整天坐著才是幹活兒的人。

4)干硬體扯皮的功夫被練的比較強大。因為客戶發現問題,第一反應是「這玩意是不是壞了?」於是問題就來硬體這邊了。我們得根據問題的描述去找上層。所以,作為一個干硬體的,你得懂驅動,懂邏輯,懂供應商,還得懂點設備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自己背了不該背的鍋。不過最後導致的結果是,驅動邏輯都自己改,改完扔給相應部門做code review。。。做軟體,只要log做好了,通常發生不了互相甩鍋的情況。

5)硬體乾的越久越吃香,老員工是無可替代的。但是硬體的職位越來越少了。干軟體,很多職位不是無可替代的。比如我們組現在乾的活兒,老闆把我們踹了分分鐘就能找些剛畢業的,然後培訓三個月比我們差不到哪裡去。不過路子也寬,我們被踹了找下家也沒多大難度,不像干硬體時,下家沒確定基本不敢拍桌子跟上司叫板。

6)硬體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要慢一些,畢竟有工藝的制約。所以工作中抽時間學習就跟得上。如果跟不上了,現學比較吃力。干軟體。。。我已經放棄跟進了,什麼時候用到就現學。學不明白網上教程論壇一抓一大把,實在不行發個帖子問問,熱心人總會幫你搞定的。

大概也許就想出來這麼多了吧


謝邀!本科電子,期間修過很多計算機的課;研究生計算機,視覺增強。

不同學校課程設置可能不一樣,僅供參考。

  • 課程而言,電子寬而雜,計算機更計算機一些

清華電子系背要求170+學分,其中課改之後,10門必修課;大三起,會有很多選修課(專業任選,專業限選等)。其中必修課中不乏簡單數學課諸如《線性代數》、《微積分》等教簡單科目,涉及計算機的課程包括《C++編程》、《數據結構》等;當然也包括讓全世界人民都無法理解的《工程製圖》;讓人膽戰心驚的《隨機過程》等神課。。

其中,更是會有各類莫名其妙的實驗,諸如電子電路實驗,光電子實驗,MATLAB小學期等。總體而言,電子系設計的課程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呈現一種:都了解過,都知道皮毛,但是都不精通的感覺。但是如果自己想重新去做,基本上都有過入門,所有都比較容易上手,但是精通是斷然抵不上的,可能各有優劣吧。。。

於是,電子系的就業面,轉專業的選擇都很寬。大學學籍班30人左右,最後讀研有十幾人轉計算機了,見過系裡很多人轉軟體工程,CS,公共管理學院,轉法學院,甚至見過轉建築,土木的。。。主要是很多知識點都有涉及,所以可能轉起來並沒有那麼費勁,其他院系的老師也很喜歡EE的學生吧。。。

很多電子系的會轉計算機,但是很少有計算機轉電子的,畢竟電子系那些實驗課,絕不是今天就可以惡補起來的。。。。

大學期間蹭過計算機系的課,也認識不少計算機系的課,計算機系的課程總體而言,會更偏計算機,會更加強調編程能力,強調對代碼的把握尺度,不會如我們系不少人吐槽的:總整些沒什麼卵用的課程。。但是也有很多課程是相同的,比如大家都得修鬼畜的大學物理,各類數學課等。。。

  • 計算機系對編程能力要求更高,也更愛代碼

之前蹭計算機的課程,當時上課的是其院長。其原話是:計算機系的本科生,如果不能完完全全理解計算機原理,沒有親自參與設計計算機底層,不能獨當一面;畢業了別說自己是計算機系畢業的。。。

他們是這麼說的,貌似也是這麼做的,當時那門課,是每個小組給一個企業做一個軟體,評分模式是由客戶打分,根據客戶自己的滿意度最終評分。。。而且據很多貴系學生介紹,他們不少課都是這種模式。。而在電子系,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大四的時候,一個電子系說他和貴系同學合作後的經歷:我們編程能力和計算機系的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差了不止一個以上量級。。。

電子系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很少,大概和本身編程能力比較差有很多的關係吧;而計算機系本科畢業直接月薪X萬的並不在少數,起碼我認識的好幾個計算機本科畢業的已經月薪2w+......

實際上計算機和電子基本上都屬於信息學院(清華這麼劃分),實際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我現在的小老師,實際上本碩博都是電子的,結果現在在搞計算機。。。。

一般而言,計算機和電子都是大神雲集之地,一般學業壓力都很大,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飯,同時畢業找工作也都相應能取得較高的薪水。。。

本科的時候,因為也修過《計算機網路》、《微機原理》、《操作系統》等計算機系的必修課,所以研究生轉研究生並沒有想像那麼苦逼,不過編程這塊和原生態的計算機同伴比起來,確確實實有差距。。。

要問我電子轉計算機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當年在電子的時候,班上男女比例10:1,覺得無限悲哀;結果到計算機之後,非常驚喜和悲哀地發現身邊基本上已經沒有女生,絕大部分都是宅男了;如果重新選擇,似乎會重新考慮一下233333333

都死得早,都是優質對象哈哈哈哈…


謝謝挖掘機的邀請,感覺這個問題就是你故意讓我答的你是不是愛我(kk

再開學大三了,真正的方向轉是在大二上學期末吧。

專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參加過電設和飛思卡爾還有幾個水比賽

高中做夢:上大學學好硬體,為推動國家半導體事業而努力。上了大學。大一學校基本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教授一點不難也不簡單的課,參加社團進學生會。當時覺得,你們這些渣渣,我是有夢想的技術青年,自帶帥屬性附加萌屬性,和你們這些就知道社交玩手機玩電腦出去玩順帶點勾心鬥角的同學不一樣。

然後在開學一個月的時候就加入了實驗室 ^_^

一開始做的是單片機開發,c51 -&> stm32 的套路。大一的時候教c語言,也就兩個星期吧把那本c語言書看完了,然後聽別人的建議,網上找資料,看書。什麼杜洋啦,郭天祥啦,火哥啦。都是用的別人寫好的套路學習和開發。貌似很厲害也很忙,但是靈活運用的也就只是幾個寄存器,庫函數,晶元引腳。別人提供了成熟方案,自己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東西簡單的拼起來。於是感到厭煩。再繼續這些東西我真的會噁心死自己。用別人包裝好的商業開發環境。連數據結構都不用會你就可以很厲害

大一暑假的時候,覺得3D列印很厲害沒錯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一片藍海將來每家每戶都需要一台3D印表機而且我暑假也要自己做一台讓大家看看我有多厲害。就去了一家3D列印公司,做3d列印產品和單片機結合的產品研發。然後我就見識到了什麼叫國內的科技創業公司 *_*(後話了)

離市場技術部比較近,和幾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哥聊的很好,發現他們乾的事情真的tmd高大上,寫sever 微信開發 寫app 。當時剛認識的時候我問:哥 你這個網頁是用什麼語言寫的啊。。 他說:實現這個用了五種語言 。。。。。w t f ??? 卧槽 寫個網站 5種語言!!!那時候我的世界裡只有c和c++ 你真的好厲害我真的好LOW ,來來來別走。我要抱斷你大腿

然後大二上學期就混混小比賽(現在看就是浪費使時間)做做前端什麼的。學了學fpga發現還是那種套路而且繁瑣的很,我的心裡很抗拒而且中國的半導體事業也用不上我,我們與西方世界的差距已經差到:就算憑藉舉國之力也無法趕超。更別說國內普遍浮躁的環境了。

下學期學python,linux,mysql。學得像屎一樣。就會寫一個個人網站和各種爬蟲。然後正式入坑機器學習。刷刷演算法學學c++ 。

歡迎大家到我的個人網站去玩 http://www.swaggyz.me

sorry 期末的時候買了張顯卡沒錢租伺服器現在已經打不開了。。。

////////////////////////////////////////////////////////////////////////////////////////////////////////////////////////////////////////////

總的來說,我在計算機科學的探索過程中,最大的感覺就是迷茫。對於一個計算機科學並沒有系統認識的人,有各種的事情與方向。手足無措的感覺。

。。。。寫的有點累的。。我先刷一會托福休息一下吧。。。

晚上再寫

^_^

////////////////////////////////////////////////////////////////////////////////////////////////////////////////////////////////////////

本來是想隨便寫一下然後就偷懶不更的。。有點贊的就更一下吧。

最近接了一爬蟲的項目 爬600個論壇,要是做完真的可以叫爬蟲小王子了

scrapy + redis + mongodb

最近一直在學演算法和數據結構。。因為這個項目,時間計劃全搞亂了。

然而,面向金錢編程 ,誰說不是呢。。。

寫完這個就要好好學機器學習了演算法數據結構了。。。。

還要第三方網站修一些cs的課 這樣才可以申請。。。

#忽然不想寫了。。。有時間吧這個答案整理一下吧。。。


EE轉CS確實是近幾年的一個熱潮,作為成功轉項目的老學長覺得最終體驗好不好還是取決於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和興趣,不過我在申請時研究過的一些項目可以列出來供想要轉項目的小夥伴參考

1、 USC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 CS SE 項目

這是我認為轉 CS 最好的一個項目,也是我所就讀的項目。首先它的排名很高,在計算機方向排前 20 。課程設置是專為零基礎轉專業的學生準備的,時間在兩年到兩年半,很合適。但處在洛杉磯預算較高,在 60 到 80 萬,但就業機會也多。另外它不是很重視托福成績。 USC 有為英語不太好的華人設置英語語言班。如果你的托福總分超過 90 單項大於 20 就無需上語言班。但如果總分未超 90 ,則要先上半年的語言班,單項未上 20 還要上 4 學分的語言課。

2、 NEU (美國東北大學)的 Align 項目

從我個人了解是很靠譜的。它的專業排名在前 50 ,這就保證你在找工作時不會受到太大的學歷歧視。它也是專為零基礎轉專業的學生準備的。項目時間較長有兩到三年不等,因為轉 CS 學的東西較多,花長時間打牢計算機基礎也是合理的。另外它有半年的 coop 實習項目時間,是推薦你去本地小公司就職。學校支持學生半年實習是這個項目的亮點,強力推薦。

3、 UT Dallas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 CS 項目

它是為僅達到及格線的同學準備的。排名在 60 到 80 ,每年都有波動。另外它是一個正經的 CS General 學校,但他對零基礎轉專業的學生很友好,很多機械、生物、材料、土木的學生都有錄取,門檻較低。預算在 50 萬左右,較低。而且達拉斯是德州都會,考慮就業機會也很好。但不太好的地方在於,要補很多先修課,至少上半年,延長畢業時間。項目時間在兩到三年。

這是我認為的三個代表學校,建議同學們申請時必選這三所,錄取率較高。而且它們的錄取數據較透明,也就是說如果你達到它所規定的硬性成績,基本上可以確定自己能上這所院校。

4、 良心的冷門保底學校。

(1) Brandeis University (布蘭迪斯大學)。本科出名,實力很強,但研究生招的不太多。

(2)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學)。有「南哈佛大學」美譽,計算機方向不是很熱門,以生物和統計出名。但近年在往計算機方向發展,目前門檻較低,所以大家要把握機會申請,可能過兩年門檻提高,像達拉斯一樣就不太好申請了。

(3)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學)。無需申請費,本科厲害但研究生不多。位置在中部的田納西州,較偏僻所以就業機會不太多,校友資源也不太多因為招人不多。但你大可以直接飛往矽谷就業,在美國認可度也高。

5、 CMU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優質冷門項目

(1) Bic 項目。這是一個生物和計算機結合的項目,特別適合生物背景轉 CS 項目的同學。

(2) Mism (信息系統管理碩士項目)。推薦本科是信息管理背景的同學申請此項目。它分為兩種,一種時間 16 個月一種 21 個月。有一年在澳大利亞就讀,是一個花費較高的國際項目。

(3) CMU INI-Kobe (信息網路學院項目)。這是一個和日本神戶(Kobe)大學合作的項目。第一年在日本,第二年在本部,日語優勢很關鍵。

6、 對 CS 不友好的學校與項目

(1) CMU 強勢規定非 CS 專業只能選擇一門 CS 的課,限制選課,避免人滿為患。

(2) Cornell ECE Master of Eng. (康奈爾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的工程碩士項目)。此項目會讓你強制選修很多EE課,降低學CS的可行性,所以不建議轉CS時申請此項目。

(3) UCSD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EE 下的所有分支項目。目前規定是所有分支項目都不能轉 CS ,無論是機器人、電路、半導體的分支都不能轉。如果想轉 CS 需要重新申請。

這三所學校都是當年申請 CS 呼聲較高,後因學校加強管理被扼殺的典型例子。所以大家申請時要盡量多去觀察學校政策動向。


轉csgo才是最騷的


從被電基模電數電自控工程電磁場電力電子技術折磨轉化到被數據結構編譯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折磨而已。

從被頻域時域積分微分拉普拉斯變換折磨轉化到被數論圖論窮舉遞歸動態規劃折磨而已。

你要是問有什麼樣的感想?轉CS的初衷是因為ACM,但因為一些原因已經屬於半退役狀態(因為還有一些義務沒有完成,開學就徹底斷了)。這個狀態的描述就是: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大二轉專業其實壓力蠻大,畢竟有很多要學的。但是沒覺得有什麼顧慮的,人生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趁年輕去追求,不要讓梅花落滿那南山才是。。(*°?°)=3


真TMD容易!就這感覺!

EE難度是cs的10倍。


本來以為可以上天,誰知最後卻要下海。


瀉藥

我學通信的,感覺一直在EE和CS中間徘徊。所以有點感知吧算是。而且周圍也有EE轉CS的。

一般轉CS原因無非是為了找工作。謀求高薪,謀求好的公司,跟風。雖然聽起來很勢利,但是確實有效果。中國或者說中國人的EE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沒有CS獲得的利益多。原因很多,不詳述。不論是在國外還是中國,所有我認識的靠EE和CS出來混的,無一例外CS佔優勢。(不包括搞研究的。)

至於體驗嗎,我個人感覺EE轉CS最大的難點主要是數據演算法的不同,你會感覺之前學的很多東西毫無用武之地。反正我個人就是在演算法和編程模式上無法突破放棄了技術這條路。


級間反饋改為局部反饋。可以清楚地界定本級工作內容,並及時檢驗工作結果。由此導致的,別人會認為你的工作條理清晰,成本可評估。進而相信你是個可以合作的人。對於數字工程師,不用再為協調硬體資源而寫一堆晦澀冗長的代碼。轉而集中精力實現和展示功能,離機器遠了,離人近了,人們開始承認你的工作成果。對於模擬工程師,言語中少了大概,可能,差不多之類的詞彙。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徵求你的意見或委以重任,因為人們發現,你終於可以給出明確的回答了。


肯定不如dota里表現這麼好,而且現在cs這個遊戲不火,ee應該不願意轉吧。


不喜歡CS

打死不轉CS


沒轉過,但感覺是從一個坑到另外一個坑


很多ee的讀研或者工作是莫名其妙的轉向了cs,做cs的工作


體驗。。悲催唄

1,感覺焦慮,非常著急 ---- 與一直做CS的同學比較,自己由於入行晚經驗少,薪水是人家的二分之一,單位也比人家差,各方面待遇都不如人家好,好多需要學習的技術迎面而來,python java php mysql 樣樣都需要自己給自己補課,還有那麼些新鮮出爐的框架要學,有時候甚至後悔轉行,又有時候後悔沒早點兒轉行。

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就晚入行幾年么,學幾年之後照樣比某某某牛逼。那個、、但願吧。。。

2,朋友圈不一樣了 ---- 以前做硬體的時候,身邊的同事全部本科以上,很多碩士博士,現在做軟體了....好大一部分同事是專科(沒特別意思,我就是在講事實而已,有些專科孩子比我編程有經驗多了,還很nice,英雄不應問出處。)

我覺得,這個現象,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學習軟體沒啥成本,任何學校都可以開設軟體學院,但是硬體就不一樣了,測試設備貴,設計電路的軟體貴(如果你想要正版),買電子元器件貴,做PCB板也要錢,而且我還是學集成電路的,國內幾個學校能買得起正版的Cadence/Synopsys?

3,微信公眾號仍然會關注硬體領域 ----- 時不時還會閱讀和分享關於硬體電路的文章,感覺跟初戀一樣,捨不得放下。

你說我是不是賤。

4,擔心時局變化 ---- EE轉CS, 我相信這麼做的原因我們都一樣,因為CS有更多的崗位,有「錢」景。 我們因為EE沒「錢」途,所以放棄了它。

可是,互聯網還能翻雲覆雨多少年,下一個顛覆性雄起的產業又會是什麼。你我都知道,編程編出花兒來,仍然脫離不開硬體的土壤,硬體再牛逼,仍然依賴「半死」的機械製造的支撐,倘若有一天,13歲的孩子都在學校上了選修課,會編程,你我會不會後悔沒有堅持做硬體?

其實,一切,都貴在堅持,硬體做久了也會不缺錢的。但既然已經轉行了,就專註的做好它吧。


本科研究生一直都是EE,本科偏通信,研究生偏圖像,但是畢業後轉成了一個前端,噗。

CS的難點個人認為就是演算法和數據結構,但是一般而言工作基本用不到,想起本科學的模擬電路,信號系統,電磁場什麼的你不懂的話是真的怎麼都搞不懂,還有研究生學的一大堆數學公式真是心累。不像CS這些東西,只要你花時間研究什麼的,google,stackoverflow總有你能找到的答案,最重要的是有個神器gitgub,好多東西你真的只要有個電腦,有個網,CS學起來真的so easy。


學的EE 工作進入互聯網行業

個人認為CS和EE的方法論基本是一致的。通信領域的很多原理比如資訊理論的香濃定理,隨機過程的馬爾可夫鏈等等在工作中都能找到類似的落地場景。

感概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體感不強,所以無論學的是什麼學科,好好學習真的很重要


正在努力


我正在準備跨考

不喜歡硬體,軟體還有點意思。

感覺學通信出來轉碼農,還不如直接讀研就去讀CS或SE。。


這問題,看起來像專門為@Super User準備。


推薦閱讀:

仰恩大學怎麼樣?
在齊齊哈爾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學讀了自己不喜歡的不擅長的專業怎麼繼續走下去?
怎樣成為大學行政老師?

TAG:學習 | 大學 | 計算機科學 | 大學專業選擇 | 電子工程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