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心理學可以嗎?有哪些比較好的書籍推薦呢?
看了弗洛伊德,希望大家能夠推薦更多的書籍,謝謝啦
歡迎關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官方的微信公眾號「京師心理大學堂」哦~我們之前在上面做過一個書單,推薦給你~市面上心理學書籍良莠不齊,很容易被誤導,這些書都比較專業比較科學噠,更多的是針對興趣~如果你想學習心理學專業的話,那就建議教材啦~
如何用心理學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來看看這四本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吧!
1
《社會性動物》作者:(美)埃利奧特·阿倫森
我們為什麼會從眾?
我們是怎樣被說服?
為什麼某些群體會被歧視?
人際吸引只需要「毫不吝嗇地去讚揚他們」就可以了嘛?
《社會性動物》經過一定刪改出到了第九版,被譽為「社會心理學聖經」。本書涉及情感、移情、偏見、攻擊性、從眾和利他行為等諸多方面,可以作為一本教科書,也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閱讀。本書提到的理論有深度而不枯燥,引用了很多精彩的例證。艾倫森以他的思考告訴我們「真正地理解心理學,是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社會心理學,是值得每個心理學愛好者關注的學科,它所談論的正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即一個人如何認識自我,吸引他人,影響團隊;阿倫森,是值得每個心理學人關注的學者,他是美國心理學界的獲獎專業戶,是第一個在研究、教學和寫作三方面都獲得美國心理學會最高獎的心理學家。這樣一門實用而有趣的學科,這樣一位全能的大師級學者,阿倫森的《社會心理學》,值得每個關注心靈的現代人展卷閱讀。」
—— 遲毓凱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2《人人都是偽君子》
作者:(美)羅伯特?庫爾茨班(Robert Kurzban)
對生活中的事件時時感到困惑,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懷疑?有時候明明想去讀書卻總是被電視劇深深吸引不願離開半步,有時候決心不打遊戲卻還是沒有從遊戲界面退出?我們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們想要知道答案。
這本書以一種詼諧幽默的行文風格,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優柔寡斷、知行不一。有美劇段落,有科學實驗,不僅教我們理解大腦的設計、神經生物學的內容,而且描述的生活困境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行為傾向,解釋了我們思維不一致的根源和含義,是一本非常適合對「社會和人」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的書籍。
「羅伯特?庫爾茨班用他的進化心理學視角去解讀自我,這是個在心理學界和日常生活中都備受關注的主題。這自然會引起所有人的興趣。這本書的觀點標新立異。庫爾茨班的做法是選取經典的問題並拋出合理的論點,然後闡明其合理性實際上是基於一系列假設,並強調當這些假設不滿足時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這些問題。」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
3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作者:(法)古斯塔夫 ? 勒龐(Gustave Le Bon)
說起「群體」的概念,最有名的書籍必定是古斯塔夫 ? 勒龐的《烏合之眾》。在傳統社會因素毀滅、工業時代巨變的基礎上,「群體的時代」已經到來。作者認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群體的思想會佔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則無異議,更情緒化和低智商。
古斯塔夫 ? 勒龐(1841-1931)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烏合之眾》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對「群體」感興趣的研究者,大概都不會繞過這本書吧。
「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它們目前的組織賦予它們巨大的力量。我們目睹其誕生的那些教條,很快也會具有舊式教條的威力,也就是說,不容討論的專橫武斷的力量。群眾的神權就要取代國王的神權了。」
4《路西法效應》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一批彼此並不相識的年輕人——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走進了「斯坦福監獄」。他們並沒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監獄」——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項實驗。大學生們被隨機地分為「獄卒」和「犯人」,然後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實驗。然而,實驗僅僅進行了一周,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變成了殘暴的獄卒和崩潰的犯人,實驗不得不終止了。回歸日常生活,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會不會使我們像上帝最鍾愛的天使路西法那樣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的事,從而墮落成為魔鬼?我們如何抗拒情境影響力?作為心理學教授的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揭秘「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造成監獄虐囚和種族屠殺的情境原因。
津巴多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現任斯坦福大學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他編創了美國公共電視台的獲獎節目《探索心理學》(Discovering Psychology),並在片中擔任主持人。2004年,他曾應邀擔任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美軍虐囚案的專家證人。相信本書如小說一般的精彩生動的敘述可以給你帶來很多關於人性的新的理解!
◆ ◆ ◆ ◆ ◆
接下來這兩本都是通俗有趣、非常生活化的書籍,相信你一定會愛上的!
5《對偽心理學說不》
作者:(加)基思·斯坦諾維奇(Keith E.Stanovich)
催眠讀心,色彩星座,婚戀親子,大眾媒體和圖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偽裝成心理學的營銷讀物,更不用提一些偽心理學家、資質不符的心理諮詢師以心理學的名義欺世盜名、混淆視聽,為這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讀者如何才能從良莠不齊的心理學讀物中去偽存真,發現真正科學而有價值的心理學信息呢?
《對偽心理學說不》不僅適合於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建立心理學研究中必要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與意識,更適合所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本書結合了很多妙趣橫生、貼近生活的實例,將幫助你糾正對心理學的種種誤解,學會獨立地評估心理學信息,用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6《腸子,腦子,廚子》
作者:(美)約翰?S.艾倫 (John S. Allen)
為什麼我們喜歡吃薯片?食物是怎樣影響文化的形成?吃多吃少真的是我們說了算么?
通過幽默的語言講清楚關於食物的那些事,吃還真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還有家庭文化的影子。吃什麼不吃什麼,是個人的偏好,也是文化的界限。
是吃貨的你,應該看看喲。
「如果說語言反映了人腦獨特的高級智慧,食物在此方面也毫不遜色。這是一本能夠讓人思考的書,讓大家能更深刻地認識人和食物的關係,更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吃、吃什麼以及怎麼吃,並更深入了解我們的過去,同時思考人類的將來。」
——薛貴 北京師範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認知神經科學家
「這本書告訴你的,是『人類為什麼喜歡這樣吃』。不明白這些,並不會影響你享受美味,但明白了這些,可以讓你談起吃來與眾不同,在吃貨中上升幾個等級。」
——雲無心 「《吃的真相》系列」作者
◆ ◆ ◆ ◆ ◆
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如何「治療」自己的拖延症?下面的書將為你揭曉答案!
7
《拖延心理學》
作者:(美)簡·博克 / 萊諾拉·袁
下午就要做presentation,當天早上才開始搗鼓PPT……
明明30分鐘才能到達的目的地,還剩20分鐘時才出門……
離作業截止時間還有兩小時,才剛開始查找資料準備寫……
「事情這麼糟,為什麼當初我不早一點開始做呢?」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深受拖延的折磨?本書深刻地分析了我們拖延的根本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此外,還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這些方案極為實用並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提到注意力缺失紊亂症、執行功能障礙症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同時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8
《時間心理學》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 / 約翰·博伊德
你是否總是執念過去無法前行?
你是否眺望未來思慮漫長總是蠢蠢欲動卻不知所措?
你是否被憂愁或者焦慮緊緊纏繞擺脫不了?
這本書或許無法為你提供針對於某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習得全新的視角,得以窺探到生活和生命美妙的光影。時間是條河,流淌不息,我們對於時間的態度影響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如何對待時間,就如何對待生命。
現在,既不是懷念過去的追悼會,也不是奔向未來的踩腳石。
試著從時間的維度去理解生活,把握生活。
人格分裂、抑鬱症……種種心理障礙和病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下面這些可能比小說更精彩的作品帶你揭開迷霧一探究竟!
◆ ◆ ◆ ◆ ◆
1《24重人格》
作者〔美〕卡梅倫?韋斯特
這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卡姆原來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在工作中被譽為"商場殺手",一切都很順利。某個時候,這一切都改變了,他出現了一些孩童般的舉動,他會躲進兒子的遊戲室的小櫥櫃里;漆黑的夜晚惡夢連連,爬進鋼琴底下,寫下"安全不安全"的字句;畫一些像兒童畫出來的但卻表現他小時侯的經歷的線條畫,甚至接個電話也會冒出幾個聲音,更別提單獨開車了,這些都是蘊藏在心靈深處的幾個分身們"現身"出演的一部人格分裂的戲劇。
本書中清晰描寫和揭示了患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特徵及其對家庭的影響,由於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學家兩重矛盾角色,《24重人格》凸顯了它獨特的意義。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時間是主觀的,我們每人對時間的體驗並不相同。同樣的十年,對於我的金毛獵犬雷米意味著一生的時間,而對於一隻加拉帕戈斯烏龜也許不過一個周末。」
2《24個比利》
作者:〔美〕丹尼爾?凱斯
《24個比利》是對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因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而無罪釋放的重罪犯,威廉·米利根(William Milligan)(簡稱「比利」)的採訪紀實。作者用平實、可信的語言,記錄了比利從童年到被捕前後的大量細節,帶領我們同故事中的人一道,抽絲撥繭般一步步了解人格分裂的真相。
這本書是我們了解人格分裂的發生髮展的珍貴素材,而更重要的在於,這本書不斷地引領我們切換視角,從人格分裂的主人公和普通大眾的角度看待問題,在司法、醫療、心理學專業等層面,討論如何對待精神疾病。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整個社會的視角,對精神疾病及其應對有更多的思考。
3《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作者:〔德〕卡倫·霍尼(推薦「馮川」譯版)
「我們可能很難發現,在所有那些古怪的虛榮、自負、要求和敵意後面,有一個正在受苦的自己。我們感到自己已被永遠排除在一切使生活值得一過的歡樂和享受之外;我們意識到即使我們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一切,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它。」
本書全面地分析了現代人的病態心理和人格。作者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時刻處於各種矛盾與衝突之中,最主要的衝動就是我們都同時具有「親近人」「對抗人」「逃避人」的衝動,這些衝動如果協調不好,就會使得我們陷入各種各樣的焦慮和神經症之中。在這本書中,有學術論述,有愛,有關懷,有悲憫,霍尼直述問題,會讓你勇敢地直面自己,更好地理解愛與焦慮。
不屈不撓追求的人
就不是不可救贖的
——卡倫·霍妮摘自《浮士德》
4《門將之死》
作者:〔德〕羅納德?倫
沒有誰能比足球門將的內心更強大了:他們應付得了門前驚心動魄的險情,承受得了賽後最多的批評指責。然而有誰能想到,無所畏懼宛若天神的國門也有著一顆細膩敏感的內心,也會和常人一樣受到抑鬱症的侵擾,甚至被它奪去了生命。
《門將之死》是前德國國家隊守門員恩克的傳記,記錄了他生涯沉浮和抗擊抑鬱症的經歷,他本希望在退役之時能夠將病情公之於眾,喚起人們對抑鬱症的重視和接納。然而天不假年,因為抑鬱症,他於世界杯前夕自殺身亡,我們只能透過這本依據他的日記寫成的書,得以了解一二。
抑鬱症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根植於我們的成長經歷,與生活事件的沉沉浮浮相伴隨,與職業發展、親情、友情相交織。面對抑鬱症,我們不是單獨地應對一個疾病,更多的是像恩克一樣在生活的各種因素間做出抉擇。《門將之死》並不算典型的心理學書籍,但是它可能比很多書籍對我們都更有借鑒意義,因為恩克的經歷正是每一個經受抑鬱威脅的人的映射,「面對抑鬱症這條黑狗,我們都是恩克」。
5《貪婪的大腦》
作者:〔英〕丹尼爾?博爾
你是如何感受到自己喜歡看《瓦爾登湖》的,或者你是否感受到自己喜歡聽那首you raise me up 的歌?這些體驗離不開我們的意識,然而,意識的主觀性和難以預測性,帶著它獨有的神秘色彩,在哲學和心理學界繪出一幅幅晦澀難懂的圖景。
本書認為,意識是大腦的產物,隨著知識積累,意識也在發展。意識實際上是一個思想工廠,是經過精心選擇的、致力於創新的精神空間。意識的主要任務是發現深層結構。大腦貪婪地探尋信息,有其獨特的進化性意義。
「如今,「意識障礙」(disorders of awareness)這個術語被用來描述幾乎所有的精神病,我們對精神病有了新的認識,對精神病的治療也有了新線索。一些病人的意識空間被壓縮了,就如同一輛小車只能在一條危險的、結冰的道路上緩慢爬行。這些患者極度渴望正常的生活,他們瘋狂地抓住任何一種包含模式的微弱暗示。如同一個司機,以為猛踩油門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而這種驚慌的舉動只會令車子滑倒,從而失去控制。同樣,患者的思想不受控制地向前滑行,產生許多偏執的、虛幻的想法,我們稱這些想法為妄想(delusions)。」
◆ ◆ ◆ ◆ ◆
下面這幾本溫暖的書籍,踐行著心理諮詢中「助人自助」的宗旨,相信能幫助你進行自我探索和成長!
6《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作者:〔美〕歐文·亞隆
歐文·亞隆是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與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和羅洛梅(Rollo May)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當世僅存的國際精神醫學大師。他從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筆記中選取了85則建議,彙集了臨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觀點和技術,沒有權威的姿態,而是真誠地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治療師。
「心理治療師不是一把手術刀,不是一個教導的導師或權威,而是病人的一個伴侶,一個真誠、包容、敏感而溫暖的旅伴」。當然,普通讀者也會從中受益匪淺,你會感受到他對人性深深的理解與接納,學會更好地探索自我。
7《直視驕陽》
作者:〔美〕歐文·亞隆
你害怕死亡嗎?
你有過面臨死亡的最初體驗嗎?
如何克服死亡焦慮呢?
歐文·亞隆在本書中教會我們利用覺醒體驗等方式來識別死亡焦慮,並提出一種解決死亡恐懼的方式:建立親密的人際聯結。書中還談到作者自己對的死亡的體驗和認識,以及對治療師的建議。相較於《超越死亡》,這本書有更多生動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死亡焦慮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
「死亡如同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本書為75歲高齡的心理治療大師亞隆醫生,面對日益迫近的自身死亡所進行的深入思考和真情告白,飽含對生命的達觀和眷戀。字裡行間中的勇敢與博愛,睿智與從容,對所有珍惜生活又勤於探索的人們來說,都是寶貴箴言。」
——畢淑敏
8《你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簡里里
這是一本很溫馨很治癒的書,從諮詢師的角度出發,進行心理科普,也幫助你接納自己,與雞湯無關,適合心情壓抑的時候閱讀。
簡里里20歲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美CAPA精神分析聯盟成員。在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過程中,她花了很長時間來了解和探索自己。在諮詢室中,看見人的孤獨感;看見友善,也看見敵意;看見被禁忌的、被誘惑的、被壓抑的、不被說出的情感;見證自己和他人的不易,也從暗處看見光芒。2014年她辭去大學講師的職位,創辦國內首家心理諮詢的移動互聯網平台「簡單心理」。這本書里是她所遇到的故事,她見到看到聽到關於人性中美妙的東西,她目睹的孤獨和黑暗,絕望和希望,掙扎和力量。
有何不可?《心理學與生活》《150個心理小實驗:教你了解自己洞悉他人》《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怪誕心理學》。
心理學有兩個方向:進化論-生物學-神經科學方向,精神分析-哲學-社會學方向。
進化論方向的請看《第三種猩猩》《女人的起源》《裸猿》《盛裝猿》《萬物簡史》《有閑階級論》《富人的物種源始》《腦內乾坤》等等。請注意鑒別這類作品經常存在的偏見:個人主義、男權主義、犬儒主義。
精神分析方向的請看我的總結精神分析學習筆記,篇末推薦書目:
武志紅:心理諮詢師,1996年入讀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研究生,曾主持《廣州日報》每周六見報的「健康 心理」專欄,並在新浪博客上進行創作。專欄文章和博客文章結集出版為《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書。曾奇峰:精神科副主任醫師,1986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首任院長(1998年)。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精神分析的原理,網上有講座錄像和文字記錄,並出版了個人文集。新浪博客「經典精神分析」(經典精神分析_新浪博客):轉載了許多高質量的文章。博客的主人是張松,許昌學院心理學教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職業心理諮詢師。研究方向是心理諮詢與治療,職業興趣是精神分析。河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許昌市心理衛生協會會長。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美國心理學家,著有《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我們內心的衝突》、《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為自我實現而奮鬥》等書,把不健全的性格傾向分為趨眾(親近別人,順從)、逆眾(對抗別人,攻擊)、離眾(迴避別人,退縮)三類,認為人的性格歸根到底是由特定的社會文化塑造出來的。伯納德?派里斯的霍妮傳記《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寫得很精彩。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裔心理學家,著有《逃避自由》、《為自己的人》(或《自我的追尋》)、《健全的社會》、《愛的藝術》、《在幻想鎖鏈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書,提出十九世紀的主要性格是剝削傾向(支配、施虐)和囤積傾向(收藏、破壞)的混合,二十世紀的主要性格是接受傾向(依賴、受虐)和市場傾向(交易、迎合)的混合,認為決定一個人的性格的根本因素是社會制度(生產制度、分配製度)而不是家庭。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哲學家、散文家,提出了「人生不過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的悲觀主義言論。第一個徹底用觀察動物的眼光來觀察人類的哲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思想先驅。附註一:美國式的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除外)其實是行為科學,而不是心理學。代表作:《社會性動物》《親密關係》,以及各種心理自助讀物。這些都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只是說根據研究者的日常觀察和實驗觀察,人的行為規律就是這樣。經驗主義傳統下的英美人特別喜歡中觀層次的相關性(correlation),而忽視微觀和宏觀層面的因果性(causation),微觀層面的就是神經科學,研究大腦結構和反應機制,宏觀層面的就是社會學,研究社會結構和變化機制。correlation的弱項在於無法用於事先預測,causation的弱項在於可能導致錯誤預測。
附註二:《烏合之眾》是一本鼓吹專制反對革命的政治學小冊子,而不是心理學研究,因為迎合了許多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而被推崇。
最後送上本人擬定的一份AP心理學教學大綱
AP心理學課程大綱課程安排:
共10課時,根據AP Psychology Course Description2014-15制定,*為超綱內容。每一課後附有推薦的預習參考書,也可用作擴展閱讀,#為推薦內容。1.心理學概論:核心問題,歷史起源和發展(2課時)
1.1歷史和流派(2%-4%)
*心理學簡史:前史(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歐陸唯理論英國經驗論,到康德黑格爾),誕生(德國結構主義內省,美國功能主義觀察),發展(德國精神分析一代、精神分析二代,美國行為主義黑匣子隱喻、實驗/統計社會心理學),當代(認知革命一期計算機隱喻,認知革命二期神經科學)心理學主要流派:生物學,行為主義,認知,人本主義,心理動力學(精神分析),社會文化,進化論,生物-心理-社會*心理學主要分支:應用取向(醫學),自然科學理論取向(生理學-遺傳學-神經科學-實驗/統計社會心理學-心靈哲學),人文學科理論取向(社會學-歷史人類學-進化論)*心理學的解釋層次:微觀-共時-主體(生理:神經科學),微觀-共時-客體(當時當地的處境:實驗/統計社會心理學),微觀-歷時-主體(成長經歷:精神分析),宏觀-共時/歷時-客體(社會文化:社會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宏觀-歷時-主體(史前史:進化心理學)*心理學的核心問題:知(我理解什麼),情(我感到什麼),意(我想要什麼)*心理學主要研究方法:內省,外觀,實驗*積極心理學和通俗心理學《心理學是什麼》(安德魯·科爾曼、安吉拉·卡利)#《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羅傑·霍克)#《心理學的故事》(莫頓·亨特)#《心理學史:心理學思想的主要流派》(托馬斯·哈代·黎黑)《現代心理學史》(杜安·P.舒爾茨、悉妮·埃倫·舒爾茨)《心理學史:觀念與背景》(韋恩·瓦伊尼、布雷特·金)《當代心理學體系》(Noel W.Smith)#《獎勵的懲罰》(埃爾菲·艾恩)《人的潛能和價值》(馬斯洛、阿德勒、榮格、奧爾波特、弗洛姆、羅傑斯、羅洛·梅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A·班杜拉)1.2行為的生物學基礎(8%-10%)
生理學技術(成像,外科)神經解剖學神經系統的功能組織神經元信號傳遞神經元可塑性內分泌系統遺傳學進化論心理學#《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賈雷德·戴蒙德)《盛裝猿》(漢娜·霍姆斯)《重返人類演化現場》(奇普·沃爾特)#《腦內乾坤:男女有別之謎》(安妮·莫伊爾、戴維·傑塞爾)#《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和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馬特·里德里)#《笛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人腦》(安東尼奧·達馬西奧)《該不該把橋上的男人推下去》(理查德·大衛·普雷希特)2.知:意識、感知、學習、認知(2課時)
2.1感覺和知覺(6%-8%)
閾值與信號監測理論感覺機制注意力知覺過程2.2意識的狀態(2%-4%)
睡眠與做夢催眠藥物作用《上癮五百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戴維·考特萊特)2.3學習(7%-9%)
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知過程生物學因素社會性學習2.4認知(8%-10%)
記憶語言思考問題處理和創造力#《笛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人腦》(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傑出的頭腦》(霍華德·加德納)#《英語:怎麼學?怎麼教?》(網路文章)3.情:發展,個性,反常(2課時)
3.1發展心理學(7%-9%)
畢生發展的視角研究方法(縱向,代表性)遺傳-環境的問題發展心理學理論發展的維度:身體,認知,社會,道德性與性別的發展#《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為何愛會傷人》(武志紅)《人生各階段分析》(彼得·伯傑,布里吉特·伯傑)#《精神分析學習筆記》(網路文章)3.2個性(5%-7%)
個性理論和流派評測技術成長和調整《人格謎題》(大衛·C·范德)#《為自己的人》(埃·弗洛姆),或《自我的追尋》(艾·弗洛姆)《請理解我:凱爾西人格類型分析》(大衛·凱爾西)《天資差異》(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九型人格》(海倫·帕爾默)3.3反常心理學(7%-9%)
反常的定義心理病態的理論心理病態的診斷不適的類型:焦慮,雙向,抑鬱,解體,進食障礙,神經發展,神經認知,強迫症,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的光譜以及其他精神病,軀體癥狀,創傷和壓力*心理反常的社會根源《自殺論》(埃米爾·迪爾凱姆)#《瘋癲與文明》(米歇爾·福柯)《隱疾:名人與人格障礙》(博爾溫·班德洛)3.4心理不適的治療(5%-7%)
治療流派:心理動力學,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療法,生物學療法療愈模式(個人,小組)社區和預防#《紅處方》(畢淑敏)《女心理師》(畢淑敏)《當尼采哭泣》(歐文·亞隆)#《診療椅上的謊言》(歐文·亞隆)《哲學的慰藉》(阿蘭·德波頓)4.意:動機,社會(2課時)
4.1動機和情感(6%-8%)
生物學基礎動機理論餓,渴,性,痛社會動機情感理論壓力#《獎勵的懲罰》(埃爾菲·艾恩)《神經症與人性的成長:為自我實現而奮鬥》(卡倫·霍妮),又譯《神經症與人的成長》(卡倫·霍爾奈)、《自我的掙扎:神經官能症與人性的發展》(卡倫·霍妮)#《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伯納德·派里斯):卡倫·霍妮傳記《弗洛伊德的近視眼:適應性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提摩西·D·威爾森)#《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D·M·巴斯)4.2社會心理學(8%-10%)
群體動力學歸因過程人際感知從眾、順從、服從態度和態度變化組織行為攻擊性/反社會行為文化的影響*社會變遷與性格類型#《社會性動物》(埃利奧特·阿倫森)#《孤獨的人群》(大衛·理斯曼)#《兒童的世紀》(菲力浦·阿利埃斯)《童年的消逝》(尼爾·波茲曼)《親密關係》(莎倫·布雷姆、丹尼爾·珀爾曼、羅蘭·米勒、蘇珊·坎貝爾)《有閑階級論》(凡勃倫)#《富人的物種起源》(李查德·康尼夫)5.實驗:心理學的傳統研究方法(2課時)
5.1研究方法(8%-10%)
實驗的、相關性的、臨床的研究統計學:描述,推論研究中的倫理問題#《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羅傑·霍克)5.2測試和個體差異(5%-7%)
標準化和規範信度和效度測試的種類測試中的倫理問題和標準智力#《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羅傑·霍克)《智力的形成》(肯·理查森)《智商測試:一段閃光的歷史,一個失色的點子》(斯蒂芬·默多克)《超越IQ: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R.J.斯騰伯格)教材:
《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中文版、英文版)(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第9版,中文版、英文版)(戴維·邁爾斯)《心理學導論》(查爾斯·莫里斯、阿爾伯特·梅斯托)《心理學的邀請: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卡蘿爾·韋德、卡蘿爾·塔佛瑞斯)《心理學》(羅伯特·斯滕伯格)#《心理學考研重難點手冊:背誦精典》(司馬紫衣、李晨光、筆為劍等)應試:
#普林斯頓《Cracking the AP Psychology Exam 2016 Edition》Barron《AP PSYCHOLOGY 6TH EDITION》《AP心理學過關必練1000題》#AP考試真題:2003-2015簡答題,1994、1999選擇題+簡答題網路:#Crash Course十分鐘速成課:Psychology(來源:bilibili,人人美劇,網易公開課,Crash Course官網)Open Yale Course耶魯大學公開課: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y Paul Bloom(來源:人人美劇,Open Yale Course官網)女票為香港心理學研究生,路過順手怒答,本人負責搬磚,此為背景介紹。
——————分割線神馬的最喜歡了——————————————————————————每次聽到有人說喜歡心理學,都很為這門學科感到驕傲。給你推薦幾本書,都是我自己看過的,希望幫到更多的人。
首先說明,以下推薦的書目只針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小夥伴,這裡的興趣是指了解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理論和著名實驗,運用它更好地生活。而至於想要系統學習心理學專業,將來專心從事科研的人們,像psychological science這樣的Top journal才是你最終的歸宿。
第二說明,以下書目半通俗,半專業。通俗是指說的確實是人話,專業是指有嚴謹的實驗證明,且編者也大多都是心理學某一領域的頭頭。那些極其專業的(如心理學教材)和極端通俗的(20歲決定女人的一生),不在推薦之列。
第三點說明,推薦書目多為現在的主流研究,本人只希望確立心理學的科學性。弗洛依德的研究曾影響一代心理學人,他的貢獻不可磨滅,但畢竟質疑聲音太多,個人持有保留態度。
1. 入門首推《心理學與生活》——格里格、辛巴威
優點:系統、全面,心理學良心作品,國內外不少大學都把它作為教材用。目前美國已經出到第20版(20這個數字也說明了它的權威性),中文翻譯到第16版。
缺點:有點厚(好吧,不止有點),稍微偏專業
推薦:四星
2.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羅傑·霍克
優點:涵蓋四十個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有趣精鍊卻也嚴謹,值得反覆體味
缺點:以實驗為單位逐個介紹,不適於想要系統掌握心理學理論原理的小夥伴
推薦:五星,不解釋
3. 社會心理學《烏合之眾》——勒龐
優點:觀點深刻,見地清晰,鞭辟入裡,系統介紹了群體心理的特徵,讀後對生活中的群體現象會有新的認識,譬如老人跌倒不扶之類的
缺點:只代表社會心理學一個學派的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推薦:四星
4. 性別心理學 《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約翰·格雷
優點:這本書出來之後真的是轟動全球!對男女朋友關係的處理、夫妻關係的改善、婚姻的美滿還是有幫助的。
缺點:案例太多,太細緻反而顯得啰嗦、繁瑣
推薦:三星半
5. 臨床心理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高銘
優點:與心理疾病患者的訪談記錄,視角獨特,趣味性強,看得我好幾次笑出了聲
缺點:屬於描述性記錄,不涉及原理、理論的解析
推薦:四星
6.《怪誕心理學(一)》《怪誕心理學(二)》——理查德·懷斯曼
優點:命題比較新穎,生活性強,如徵婚,謊言,星座等
缺點:部分研究欠缺科學性
推薦:四星
現在心理學市場,魚龍混雜,很多書打的都只是心理學的招牌,希望心理學愛好者們都能仔細甄別,抱著科學的態度學習心理學。另外,以上書目確實有限,因為都是從自己看過的書中選出來的,不排除還有其他好書的可能,良心推薦,不用謝。
直接複製一個我收藏的鏈接給你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0070/answer/41643236
或者你直接去那個問題下面看,推薦的書籍都挺不錯的。裡面推薦的書下了幾本,網上PDF的也挺好找的,不過如果有經濟實力,還是建議支持紙質版啊。我還沒怎麼看??期末後應該會??會看的(一臉真誠)不專業,勉強答一下。
學臨床的時候,有學過醫用心理學。說起來,心理學是個很系統的東西,我覺得你不如找一找心理學專業的基礎教材來看,或許不夠與時俱進,但勝在系統,嚴謹。基礎心理學看過之後,基本上對目前心理學的分支比較清晰了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向深入學習。我大概知道有進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另外,題主提到弗洛伊德,雖然他是現代心理學的始祖,他也是講心理學繞不過去的坎,但是他理論幾乎已經被拋棄了。
與其讓別人推薦書單,不如走進去,自己就知道該看些什麼了。當然了,一切都取決於題主想學到什麼程度。入門必讀:心理學與生活
進階:根據入門感興趣的方向,縱向去看一個專業方向的。
比如:社會心理學→群體三本(群氓之族,狂熱分子,烏合之眾)→決策與判斷……等
其實只要看了入門書,之後你就會發現,要看的書很多,且不限於書名或主要內容與心理學有強相關,然後書櫃就需要擴容了。ㄟ( ̄▽ ̄ㄟ)呃…建議不要看弗洛伊德,他對無意識強調太多了…可以看看各大高校心理專業的教材和推薦書目,最好看英文的
不可以的,否則科班出身的就受到威脅了,你這是混淆視聽,不利於穩定的
必須推薦叔本華《關於意象與表象的世界》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我不是學心理學的,只是喜歡看書。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本能的抵觸橙汁加香油,或是巧克力炒肉這樣的食物搭配呢?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拖延是什麼心理,如何克服這種心理?
※為何女性之間相較男性更傾向於親密的肢體接觸,如女生之間習慣於牽手而男生不會?
※通常造成犯罪的動機都有哪些,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嗎?
※男朋友總愛自稱爸爸該如何機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