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道」、「德」、「名」三者分別是什麼?有什麼聯繫?
道,就是沒有辦法定義沒有辦法形容沒有辦法描繪,但是又無處不在,所有人都賴以生存的那個();
德,是道的繼承者,德是道的體,道是德的基,德可以展現出來,德可以溝通天地萬物的心愿,因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生,由德所化,但德不能代替道;名,是萬物由道創生之後,由於各自稟賦的不同的德,就用名加以區分,名說明了事物各自的功用;萬物一旦有名了,就有了正名和不正名的區別;萬物一旦有德了,就有了有德和無德的區別。
所以德、名只是有用之用,而道是無用之用。
道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組德就是電磁波名就是紫外線、可見光、短波、超短波、長波,紅外線……的定義。
道為本質,德為現象,名為人言看完所有的答案後很失望,反對這些一切不切實際的答案。
有空了再總結一下回答。提示:天、地、人、道、帝、禮、義、德、惡等等概念及其描述,並非一時一地出現的,後世意思出現了變化和扭曲。庖丁解牛真的是賣油翁的唯手熟爾嗎?為什麼因為庖丁解牛而知養生之道了?列位除了逍遙遊真的就沒想過莊子這麼寫被列為道家為啥么?
列位讀過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的最後一段么?先貼鏈接,以下內容均轉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cwNTAwOA==mid=401232188idx=1sn=8b983a328afc67102ad9cea94101b83bkey=62bb001fdbc364e5d164740ad4da8564b5eb8895011395da9dc04063de103034c728e6922dbecee93001df5258c7434fascene=0uin=MjIzMTMzMTUzMw%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0531nettype=WIFIpass_ticket=oiKxLtLQhPD5M565eM3NuVEH1ytkSEcRaO7zZXxmK%2FjdlozHDsFgoEwqjKjUHIn4#scene=7#wechat_redirect
——————————1.道……老子為什麼會採用「道」這個字?「道」在平時的概念就是走路,引申開就是道路。中國人的思想重點在於喜歡談實踐(不大談論知識論的東西),「走路」是一切實踐的典型案例:一邊走路,兩邊風景就不斷的展開,如同用實踐(用修行)去將前面的未知世界展開。
「道」也象徵人說話,我們常說張三道、李四道,也就是張三說、李四說的意思。人說話是這樣一種的狀態:就是你有一個內在的思想、觀念、信念,這些東西都是藏在你的世界裡面,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片黑暗——因為他不知道。如果你想讓別人知道你的內在有什麼東西,就要說出來。
2.名
……
名可名,非常名——說話就要用名字、名詞。你要把一個東西說出來,就像是在「吐」出東西來,吐出這些東西,就要藉助名言、詞語把東西(想法、思想、觀念、信念)從內在世界綻放出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原始的那個名,也是可以用日常語言來命名的,只是不是常規的方式。
《說文解字》名者,命也。古人說的命,不是我們現在指的生命,現代指的這個生命只是古人說的這個命的一個部分——那個所謂物質性的東西。
命就是命令。古人要談一個天命觀的,也就是你獲得了一個名就是獲得了一個天命,名跟命是一件事情。我給你一個名,就像給你一個天命;好比給你安排一個叫經理的工作職位,你就只能做經理這個事情,你的工作和許可權就在這裡了。
有了這個命,你才會來到這個世間。《黑客帝國》第二集,有個開鎖人最能體現這個觀點,他得了一個命令進入了矩陣世界。開鎖人自己說,我的使命是專門干開鎖、造鎖這個事情。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始,原始,開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沒有名字、沒有名稱的時候,這個是天地原始的狀態;有了名字的時候,萬物就出生了——既然有名字能夠使萬物出生,那麼名字就是萬物的母親。
很多人都認為名字是後來的,只是物的一個符號。但老子《道德經》中,名與物是等同的;對公共世界來講,是先有名而後有物的,沒有名就沒有物。
這是一種重要的觀點,是和修仙有莫大關係的一個思想。
簡單說一下,某某朋友要給你介紹個地方,這個地方既不在已知的甲樓的旁邊,也不在已知的乙樓的旁邊,並且已知的丙樓左邊、丁樓右邊等等都不在,任何名字都指不向它,你說這個地方存在嗎?
一個地理位置總是有一個名字,哪怕是一個經緯交錯的坐標說法,比如東經多少度,北緯多少度,這些數字也是一種名詞,只是一種抽象一點,它既不屬於這個數,也不屬於那個數,那肯定就沒有這個物。
再比如,電腦里有一個病毒,它總會存在於磁碟里非常具體位置的,這個位置,是註冊表知道的!如果它即不存在這裡,也不存在那裡,那它能在哪裡?
所謂的無中生有,即道生法,是從無名到有名的過程。好比有一種存在,在你的信念之中、在幽冥之中、混沌之中,你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你終於把它的名字給指出來了、喚出來了、安立出來了,它就會在我們的世間得以呈現。
所以,無中生有,就是指的從無名到有名這個過程,這是基本概念,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想像一下,給他命令的這個上級,也會同時給他開鎖技巧與造鑰匙的技能;也意味著他會知道、他也應該知道這些技能,他對於這個矩陣世界來說就是一段代碼,他就是鑰匙。當然,進入矩陣之後,他也可能忘記了這些技能與知識從何而來的了,這些對於他只是本能了。
中國人認為,在人體中的這個代碼、這個命令、這個本能藏在人的右腎命門的位置。(腎在中醫主的是技巧官能。《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
當你的命門有了這個命令,你也會有了這個志向(腎藏志),當你這個命令完成了,你也可能會死去,或者去逍遙。這是一種上古觀念,你看那個開鎖人開完鎖就被清除,因為他就是搞這個事情來的。
當然,老子要說的這個命令不是哪一個神什麼給的,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古人不是傳說有一種神仙嗎,他早就成仙了,然後又重新降到這個世界上來,試圖要完成一些什麼事情。也就是這個命令可以是自己給自己的,有些人就是為了某種使命,他就來了。
中國人,或者對人來講最原始最原始的使命——天命,就是開啟自己或萬物中蘊含著生生不息之力,覺醒的人就是以開發生生不息之力為志向的。其它萬物的命,可能很具體,但對人來講非常不具體、非常神秘,所以「名可名,非常名」。
3.德文中沒有提及。我自己大致的說一下吧。道德中的德偏向於「得」這個解釋。也就是在得道的過程中你所得到的東西,就是你的「道德」。德是道的結果。關尹子有句話「 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道」是自然的道理(沒有立場的)。「德」是具體事物的道理(隨著事物的立場不同而不同)。比如說狼吃羊是德,羊逃避狼的捕食也是德,德是和立場有關的。而「名」是對世界具象化的形容,比如說「粉筆」這是粉筆的名,但是能從」粉筆」這個名字里了解粉筆的構造么?能僅聽名字「在不知道其他的狀態下」就製造出粉筆么?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而不同的東西也有不同的名,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每個原子每個夸克,甚至每個中微子都應該有它的名。顯然事實不是這樣的,「名」有「名」的局限性(當然也有優點,比如可記載,可描述。)這也就是為什麼「名可名,非常名」(可以對事物明明,但所命的名卻不會恰如其分。)先說「道」。
道是事物的本質,所謂「得道」就是看清本質,不被表象迷惑。換句話說,就是達到了不帶任何個人情感的客觀認知。
所以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大道廢,有仁義」因為「仁」和「義」在老子看來,都是狹隘的個人情感。
老子又說「地法天,天法道」,無疑在老子看來,天是最接近道的,地次之。因為天地的「不仁」屬性,就是道的根本。
再說「德」。
「德「是「道「的表現形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道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無,所謂無,便是順應自然規律,不去刻意干涉。「道法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德經》開篇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表現就是「無」的思想,不去刻意表現,刻意追求。《神鵰俠侶》里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可謂深得其要義。所以「德」表現無,而無就是「道」。
最後說「名」。
很多人根據「名可名,非常名」來理解,說名是人的語言。其實是不完全的。名的真正意思其實是指一切人的行為。
三十二章說「通常無名」,又說「制始有名」,就是說「名」本來是不存在的,是因為人類社會的規則建立才出現的。而規則是一種約束或指導人類行為的力量,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在這個框架內執行。這種被規則左右的行為,就稱作「名」。語言也是人類社會的規則之一,所以說「名可名,非常名」。
聯繫就是:你想xxoo某個女生,並立刻執行了,這是道;你想xxoo某個女生,卻怕被判強姦,最終放棄,這是名;你想xxoo某個女生,然後就去和她談戀愛,這是德。
非高人隨便說說它們三者的聯繫嘛。 道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德是道的用處,道的用處叫做德。 用各種名稱來描述道德的各種名相。看懂《道德經》,你就懂天地間的奧秘了。
在《道德經》中,道是0,道生無。
無,其數為一。故名天地之始。即天。
德名有,其數為二。故為萬物之母。即地。
有、無,同出而異名,均為道之所生。故為三,即三=無+有。無=一,有=二。
也即三=天地。三生萬物,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易經·序卦傳)
一為陽爻,象天;二為陰爻,象地。一陰一陽之謂道。即一+二=三。
在中國文化中,一為數之始,三為數之成。故三為道之成。
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德其數是二,故曰:積陰德。名在道德經里意味著生。
道是自然存在的法則,沒有人工干預但是可以為人類智商所感知的;德是人類通過意識加以控制的規則;所以道德經里講失道而後德。名,則是人類為了認知這個世界用自己的邏輯和知識賦予物質的稱謂,所以道德經開篇就講無名,天地之始;名可名,非常名名,語法信息,是概念符號。
德,語用信息,是用途作用。道,語義信息,是客觀規律。僅供信息科學專業參考。建議題主先把原文本認真讀完再提問吧。
關於「道」:《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我想這樣的解釋比扯各種哲學/經驗更貼近作者本意吧。
關於「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那便是從「禮」到「德」分成五個層級,「禮」是禮儀世俗規矩最下等,道是「自然」,「德」取次之。
至於「名」,不想說了,完全不是重點,只在第一章撕扯「道」的時候舉的例子,之後的文段鮮有出現的名,有也大多就是「命名」、「名字」的意思。
清華有一門課叫《老子與論語》(程鋼教授的),我認為最讓人受益的就是程鋼老師要求學生背誦《道德經》原文,考了兩次。對老子思想的把握和理解不能有再好的方式了,熟悉文本之後再談大道理。平時還可以和同學、朋友深度裝B。
就像讀小說,你只看個前言自然不會理解小說的主旨、立意。只讀個《道德經》前邊幾篇,還談什麼「道」「德」。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的拙見。
一個四維及四維以上維度的事件是道,此事件投射到三維空間是為德,再投射到二維面上是為名。
道:歷史的行程德:個人的奮鬥名:未知的命運
水平有限亂答一下。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是有邏輯思維的,通過對世界的感知和思考,覺得這世界運行是有規律的,這規律是什麼呢,說不出來,道不明白,說他不存在吧,但是確實能感覺到,但是又說不清。為了能把它寫下來只好勉強給他命名為「道」。為什麼給這個東西命名非常難呢,因為我們人類了解這世界的工具(邏輯思維)有局限,我們去研究這世界的時候必然要先給出定義,定義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的名字,試用數學中的直線做比方,直線就是一個概念的名字,它是一個東西,它是一個定義。我不能清楚說出這東西的定義是什麼,我必然不能給它以名字,生活中有很多名字是沒有清晰定義的,它必然在邏輯體系中留下漏洞,比如雞蛋的定義,我們知道那個東西是雞蛋,但是卻沒有給過確切的一個定義,我們試來思考先有雞和先有蛋的經典哲學問題,先問雞蛋是什麼,再問雞是什麼,雞是有定義的,雞蛋呢,是雞下的蛋,還是能孵出雞的蛋,其實在生活中是無清晰定義的,如果你選定一個必然能推導出哪個先出現,因為在定義中雞蛋的概念依賴於雞的概念。我對名的理解偏向於動詞,下定義,這個動作,如做名詞應解為動名詞,依賴於這個動作概念。道這個東西是這世界的終極奧義,道家追求的是這個,釋家追求的也是這個,儒家追求的也是這個,這個奧義也是非人格的「神」,我感嘆中國老祖先的智慧在這裡,把這冥冥主宰不再用神來定義,架空了這個概念,西方亞伯拉罕諸教,終未跳出此窠臼,直到科學降臨才擺脫人格化的神帶來的惡果。德是老子的三寶,是觀音菩薩的萬物皆空,是孔子的君君臣臣,是對道的追求所得。
道說天,德說人,名是下定義。
謝邀。道,德和名都不止一個意思。道,是本源,是體,是無極。
德,是道之用,是道對物的功用。
名,是道之象,是太極,人能感知道,是通過名,無名、有名。
萬物因名而知而異,道在萬物之中而無差別,道對萬物的作用表現為德。
鄙人讀之也有點感悟,在此分享一下,是非皆有公論。我覺得,道是指一切,包括宇宙之外的一切以及宇宙本體及其內的一切。可以說是道理,也可以說是學問,又可以說是知識等。德,是道德。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體現出來的品德。名,指的是概念。一個東西或者事物或者道理,我們對之做出的概念或者界定或者定義或者理念或者觀點等。三者聯繫起來就成了一個文明史。修道必先有道德,不然那也是邪門歪道,禍害眾生。名,這種概念性的東西是人為界定的,只是為了用來傳播道的。並不一定非得有明確的概念名詞才能修道。比如,人身上的穴位,那麼多名稱,非得記住才可練氣嗎?看一幅圖,按著上面的運行軌跡不一樣修鍊嗎?道法自然,按照本來自然而然運行的方式用意識引導加速不就行了嗎?或者加速本來也不對,能加速修鍊的道都是小道,真正的大道也許只能按照先天的運行方式積累就行了。量變總有一天會產生質變的,急著加速反而落了下乘。但是,誰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不損耗元氣那?這個時代誰能獨善其身啊!
天道,人德,萬物名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陰符經?
※為什麼現在人們想遠離塵俗時都選擇出家當和尚,卻沒想當道士?是感覺道士掉檔次,還是所謂的政治正確?
※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為惡之人,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為善之人,縱使百般行善也不得佛緣?
※一個對佛對道有親近感的人,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