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流浪漢和國外的有什麼差異?
1、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年輕的流浪者,他們不工作也不乞討?
2、為什麼中國的流浪者都要把自己搞得很慘以乞討維生?
謝邀。
在中文的語境下,「流浪漢」與「乞討者」往往被一概而論,代表社會最底層人群。然而嚴格上講,兩者有不同的意義,「流浪」有時候並不代表放棄尊嚴,而是對生活有一種不同的追求。
很多人也許都記得新概念英語第三冊的某文,《Nothing to sell and nothing to buy》,初讀之時我確實被最後一句話驚到了:
We often speak of tramps with contempt and put them in the same class as beggars, but how many of us can honestly say that we have not felt a little envious of their simple way of life and their freedom from care?
說起流浪漢,我們常常帶有輕蔑並把他們與乞丐歸為一類。但是,我們中有多少人能夠坦率地說我們對流浪漢的簡樸生活與無憂無慮的境況不感到有些羨慕呢?
——好吧先來學單詞,從文中可以看到,tramp與beggar是兩回事,而美帝的常見用法是homeless(無家の人),屬於純客觀描述,可以同時形容這兩類人。
我朝文化重視家庭,漂泊無根的生活方式難以讓人接受。周曉農老師曾解釋過:
農耕文化下,家是一個基本生產單位,而中國的農耕社會特別漫長,這是中國人家庭觀念重的最基本的原因。。。關於家族,現今的城市年青人,可能很少有人弄得清什麼是三大姑八大姨了,還有什麼姨甥、舍甥等等,但在不少農村地區,哪怕是目不識丁的老年婦女,卻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關於家庭觀念重,重在哪裡,且看中國人留下的「傳家寶」:養兒防老;前三十年靠父母,後三十年靠子孫;百善孝為先;光宗耀祖;家和萬事興;勤儉持家;多子多福;早插秧,早結谷,早結婚早享福;父母在,不遠遊;家醜不可外揚;兒孫繞膝;含飴弄孫。等等。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一個選擇離家流浪的人,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勢必為主流社會所不容。
像這個新聞視頻中(社會實驗:流浪漢街頭藉手機),路人對流浪漢充滿警惕,唯恐避之不及。其實像視頻中的「小廣西」,確實是無家可歸,但是他為了打工而四處飄泊,寧願挨餓也不會開口乞討,這就不能稱之為乞丐。當然實驗本身也有問題,就是刻意將兩位實驗者打扮的邋裡邋遢。骯髒的外觀乃是失敗的一半,君不見,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第八季中光著屁股問路人藉手機,美帝人民也一樣是唯恐避之不及。全球人民都差不太多。不過,誰說流浪漢就一定要衣衫襤褸了?這個問題我後文會講。
中國傳統,飛黃騰達後也要衣錦還鄉,這才算圓滿。而相比較,西方國家,尤其是經歷過大規模移民浪潮的某些國家,以及本就是殖民地變身的某些國家,思維習慣顯然大有不同。
經歷過洶湧澎湃的大航海時代,有多少人在啟航之時便知道,這輩子未必能回到故土。因此,有些文化觀念中,「冒險」和「開拓」成為了無上的道標,漂洋過海之後也就不必再回來了。任何文化都會重視「家」的概念,但對於「根」的概念,移民國家則顯然不那麼當回事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有些國家裡,「流浪」當真能夠成為一種社會文化而存在。
————————
最近比較火的一對小夫妻,Stevo Dirnberger 和Chanel Cartell,於2015年3月告別他們的高薪工作,開啟一段自由之旅——並且把他們的旅程貼到博客與各大社交網路上。兩位原本都是廣告界的成功人士,攝影、寫作均具備一流水準,他們的博客相當紅火。
How Far From Home on WordPress.com
此乃他們的行程單,真可謂跨遍全球:
我非常喜歡博客的序言:They say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家乃心之所在。
心在遠方,當然不必受到物理的拘束.
我更喜歡他們的大實話:
So far, I think we』ve tallied 135 toilets scrubbed, 250 kilos of cow dung spread, two tons of rocks shoveled, 60 meters of pathway laid, 57 beds made, and I cannot even remember how many wine glasses we"ve polished.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還有倒牛糞和刷馬桶。
他們參與的是一個叫做Workaway的項目,在異地用工作換取食物。無論旅遊到哪裡,都有繁重的勞作,才能支撐他們的日常開銷。
正如博客所寫:
There"s nothing quite like swapping million rand advertising budgets for toilet scrubbing to teach you about humility,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
把幾百萬的廣告預算替換成每天刷馬桶的生活,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教會我們謙卑、生命、以及珍惜每一天,正如最後那天一樣。
旅遊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洗滌心靈。
有些年輕人啊,以為旅遊的意思就是不用賺錢養家,只負責不負責任的娛樂和放任。那就只是在花錢消費而已吧,就不要當作裝的資本了好嗎。
如Stevo Dirnberger 和Chanel Cartell這樣的猛士,為了自由而甘願付出自由的代價,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人士。
————————
如果上面這個例子太過冒險,普通人承受不起,那下面這位就推出了一個非常非常可行的無家方案,讓我差一點就想跟著一起幹了。
Kurt Varner是矽谷的一位創業者,為了把有限的資金投入無限的創業大業中,這位仁兄於2012年左右正式搬家,入住他的2004款本田小破車,開啟一段冒險之旅。
當然,無家可歸了也一樣要上網發帖:
Kurt Varner"s answer to Would becoming homeless be a good strategy to cut costs?
老兄的預算十分詳實:
1)一次性投資:小破車一輛。
這就提供了每日的住所。有了片瓦遮頭,天黑請閉眼,睡著了都差不太多。
(后座下翻,看上去還挺舒服的~~)
衣物等主要生活用品就存放在車上,男人嘛,也不需要一個大衣櫥。
你們知道這省了多少錢嗎?美帝的朋友都明白,二手車市場便宜的讓人髮指。在矽谷,10年左右的舊車,僅僅相當於1-2個月的房租。
每月預算:總計$219美刀——
$80的食物開銷,大多數時候只能吃泡麵和垃圾食品。合情合理。
$39健身房會員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很無語,但其實很合理——這39刀提供了他24小時的洗浴服務,還有停車場(停車睡覺)。這樣一來,每天的睡覺和洗漱都搞定,能夠保持個人清潔衛生,和普通人的生活就沒有什麼兩樣了。當然還有健身,無家可歸也要堅持健身,這就叫情懷!
$100工作室會員,這是最大的一筆開銷。因為仁兄仍舊是創業人士,每天寫代碼,所以必須要有上網的地方。。。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包月的網吧會員吧~~~
這又讓我想到了著名的馬洛夫需求層次,3.0版本:
我覺得吧,流浪漢容易惹人反感,主要就是個人的情節衛生問題吧。如騰訊新聞說的視頻中那幾位藉手機的哥們,刻意化妝的邋裡邋遢,外觀上讓人不放心,路人警惕也合情合理。但如Kurt這樣把自己的生活和外觀都打理的井井有條,還開個小車,問你藉手機,是不是感覺就不一樣了呢?
Inc.雜誌於2013年刊文報道了這位仁兄的壯舉,並稱之為:
The Leanest Start-up in Silicon Valley 究極!硅之谷の最貧創業
Kurt仁兄應該已經結束了這樣的生活,現在已經是某公司設計主管。這一段奇妙的旅程,是不是成為了他履歷上最為鮮亮的一筆呢?
老夫十分欣賞他的生活方式,一度有效仿的衝動(請不要告訴丙夫人)。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一種對資源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
你看,老夫本來就有工作,公司還自帶WiFi,電源,餐廳,停車場,健身房,簡直是應有盡有!這可是徹徹底底的0開銷的生活方式,想想就讓人激動啊!
中國的流浪漢撿垃圾吃,他們是不乞討的,被當神經病。我們習慣忽略他們,發達國家流浪漢能比?
中國的流浪漢,我在工作中接觸過不下十位。其中有的單純就是流浪,和他們有過一面之緣,之後就再也沒見過了。還有的是把流浪當做生活,在我們整個轄區都很有名聲,往往接到報警一問特徵就能知道是誰。我當時工作地在黑龍江北面的一個城市,冬天最冷氣溫能達到零下四十度多,冬天在路邊躺著很可能凍死,而流浪漢經常躺倒在路邊,群眾看見都會報警,我們會第一時間去解決。接觸的流浪漢中有三個印象最深的。
第一個,他是我畢業到單位後接觸的第一個流浪漢。那時候快過年了,氣溫已經在零下二三十度了。接到報警,說有個人躺在路邊一動不動,跟著同事到達現場看見一個人躺在路邊渾身酒氣,已經癱睡不動了。用了很久給他搖醒了,問他情況,他不說話,就是哭。反覆詢問之後大概聽懂了,他說是一個本省其他地方農村來這打工的,瓦匠,跟著一個工程從七八月干到年底,想要領工錢回家時才發現被騙了。半年白乾,一分錢也沒拿到。兜里僅剩十幾塊錢,去車站買票錢不夠,街上轉悠了兩天,今天晚上實在餓的不行就買了幾個饅頭一瓶白酒,在路邊喝完就倒下睡著了。我記得當時問他他好像四五十歲,可能是體力活乾的多,看起來像六十多了。當時看著一個和我父親一樣年紀的人委屈的坐在路邊哭,我心裡也是非常難受。同事說送救助站吧,讓他們給買個票送他回去。我說別了,我說我掏錢給他買吧,一個省內的硬座也就幾十塊錢,這樣他能早點回家可能能好受點。當時同事用挺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沒說啥,和單位司機說去火車站。到了火車站,給他買了張票,又買了一堆麵包香腸礦泉水,臨走又給他一百塊錢。送走以後回到單位同事和我說,你這樣不行的,這種人是可憐,但是以後你會遇到很多,每次自己搭錢搭不完的。我把這個人算在流浪者裡面,因為從他身上我知道流浪就算再短暫,也是一種悲痛的折磨。
第二個,是我們轄區很有名的一個流浪漢。五十多歲,很瘦小,自己有個小棚子住,沒有親人,誰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每天就靠撿點瓶瓶罐罐,賣錢買酒喝,已經喝到整個人都神志不清了。大概有兩年多的時間,平均每半個月就會有一個涉及他的報警,不是喝多了躺路邊,就是在小餐館喝多了沒錢付賬而且睡人店裡不動彈。這時候一般商家就認倒霉,把我們叫去就讓給他弄走就好,飯錢就不要了。他的整個人的狀態,不太好形容,沒有任何時候是清醒的,活著就是喝酒,睡,撿點東西,賣了再喝。很多次看見他我都覺得他已經不像一個「人」,也曾試圖和他交流,但是交流不了。一年冬天接到報警說有個樓道里發現一具屍體,到現場一看是他。腰帶繩勒在脖子上,另一端勒在樓梯扶手上,跪在地上去世了。開始我們認為是他殺,因為沒見過不懸空還能弔死的。法醫來了確認了一下,是自殺。沒有家屬,沒有朋友,叫來了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直接裝棺材拉走。那時人已經僵硬了,放不進棺材。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生生把他掰進了棺材。我當時想,一個生命為什麼會變成像他這個樣子,但是他流浪之前的遭遇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了。
第三個,和第二個人狀態差不多。半年時間裡反覆接到涉及他的報警。這個人的特點是身上特別臭。接近於屍臭的味道。因為他沒有住處,第一次給他送到了救助站,沒過多久又在路邊發現他,再次送到救助站時救助站的人說他是外地的,給他買票他也不走,送走了過幾天自己又喝的醉醺醺的回來了。有一次因為他身上實在太臭了,救助站的人幫他把衣服脫了想給沖個澡發現他的左肩膀部位已經爛出一個碗大的洞了,肉裡面已經有蛆了。救助站沒有醫療條件,也沒有負責送醫院的經費和政策,只能簡單給沖洗沖洗消消毒又把衣服給他穿上了。就這樣反覆好幾次,半年以後再也沒遇見過他了。我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也在某一個角落孤獨的死去了,或者是某天清醒了回到了家,如果他有家的話。
我不了解外國的情況,我知道在中國,除去乞討騙錢那種人,像我遇到的這些純粹的流浪者,他們的流浪是極其悲哀的。那種生活狀態,已經比動物還不如。不知道是怎樣的際遇會把一個人變成這個樣子。
我當時所在那個城市,已經是很北很北的一個地方了,能流浪到那,基本沒有更遠的地方讓他們再前進了,所以我覺得他們應該已經算是最底層最底層的一種生活狀態了。希望這樣的流浪少一些,希望人永遠也不要走到這種狀態。外國流浪者沒有接觸過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流浪者的情況。派出所經常接到這樣的報警,特別是冬天,以前在派出所工作的時候得知,每年冬天都有在戶外被凍死的流浪者,也有很多熱心的群眾,發現了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就會報警,一般警察會聯繫民政系統幫助處理。國內的流浪者流離失所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生活所迫,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城市居民因為有居委會的存在,一般是能夠得到一些最基本的照顧的。他們在城市裡一般依靠拾荒和乞討來生活,以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居多,一般有嚴重疾病的,政府會安排進福利院,但是並不能長期居住下去,一般都要遣返回原籍,因為保障制度建設不足,往往陷入再次流浪的境地,近幾年情況有所改善,政府有專項資金安排這些人的生活,但是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巨大,所以再次流浪的情況並不少見。有個比較矛盾的情況是,一般大城市保障制度比較完善,本地流浪者都能得到救助,但是外地流浪者被遣返後,往往得不到原籍地的良好照顧,就會再次向大城市迴流,畢竟就算是撿垃圾,大城市的垃圾也好揀的多,所以往往是在大城市,見到的流浪者比中小城市要多得多,我接觸過的一個,自己有精神疾病,居然跑到了深圳,被送回來三次。而把自己搞得很慘乞討生活的,其實是一幫詐騙犯罪份子,見了警察就跑,一般稱為職業乞丐,往往偽裝的越慘,換了衣服就大肆揮霍,所以不應把他們和真正的流浪者混為一談。
一個是集團軍,一個是打游擊
集團軍:有組織,有作戰方案,也有預備軍
打游擊:打夠打飽就逃,不斷更變作戰陣地可參考日本侵華時期國共雙方的做法霾與白眼的區別。
我挺喜歡這個話題的。
我在英國的時候很喜歡觀察流浪漢,我發現一點,他們沒有一個人是賣可憐相討錢的(我沒看到,不代表沒有,但是我真的沒有看到過),有一點能拿出來的技能都拿出來,哪怕唱歌再難聽;也或者一些人什麼都不會,但他們會抱著自己的狗,坐在路邊的角落,時不時和人打招呼,聊天。說來也奇怪,還真的有不少路人停下來和他們聊天,站著,或者一起坐在地上。這些乞討者有些零散的錢的時候,買杯咖啡坐著喝,和路人打招呼,說「cheers」,「good luck",「have a good day"....有一些失業的流浪漢,拿著叫做」Big Issue「 的雜誌(政府給失業的人的工作).流浪漢中有些是名副其實的街頭藝人,音樂和歌聲都超好聽,每次我都會用手機錄,也會熱淚盈眶,因為真的有感染力..我在街上走路的時候也會偶爾遇到過來伸手要零錢的,但是那應該不是真的乞丐,那是二流子或者醉漢。我覺得呢,我在英國的時候對於流浪漢或者是乞討者是沒那麼多想法的,但是回來之後,我繼續觀察乞討者,不是身體被摧殘的畸形就是磕頭,要不就是推著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高音喇叭里放著」啊~··這就是娘啊~··「這些歌伸手要錢。就是比慘,和選秀節目一樣一樣的。而且有些畸形身體的人,是因為被犯罪團伙給特意打成這樣去討錢的。。。。而且還聽說,有些乞丐會「下班」的,下班之後是回到了豪宅·············市區都有房子的·····有點觸目驚心
暫時不想分析的太複雜。 拋開別的社會問題,文化背景,經濟基礎等因素,我目前的感覺是:尊嚴就是這麼回事,看你要不要咯!前不久我記得看了陳游標給美國流浪漢發錢的新聞,聽說美國有300多萬的流浪漢。我很好奇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真有那麼多乞丐嗎?當時正好在和遠在英國的表姐聊天,就順口問了她英國有很多流浪漢嗎?她回答我說「可能倫敦多一些,有些在街頭賣藝,自彈自唱,或者化妝藝術。」我才猛然發覺,我們倆口中的所說的並不是同一類的「流浪漢」。我以為流浪漢就是乞丐,她口中所說的流浪漢就只是沒有地方住的,卻不一定是乞丐,他們也會通過自己的付出維持生計。
後來我仔細一想,其實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人就是流浪漢了。這麼說來,我口中的乞丐和我姐所說的街頭賣藝者都算是流浪漢。只是國內沒有才藝只能純乞討的流浪漢比例高,而國外有才藝的流浪漢比例高。
這歸根結底是國民素質平均水平高低的區別嗎?像在美國或者英國會有些表演才藝的人明顯比國內要多不少,在流浪漢中有才藝表演的人比例自然也高一些,同樣是乞討,我覺得國外的流浪漢可能比國內的流浪漢看上去活得更有尊嚴一些。
雖說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不過要說他們既不工作也不乞討我是不太相信的。看看當時這個新聞,國外的流浪漢也不見得更有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驚呆了!終於看到了美國的另一面!圖
-
社會類貼圖區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不會騙人,基本的生理需求沒有滿足,他們根本不會有「尊嚴」的需求。
其實國內通常所說的流浪漢大多指的是那些精神有些不正常的流浪漢,他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常常都是因為精神異常而走失,失去與家人的聯繫)而流浪街頭,他們會撿垃圾堆里的食品起來吃,白天四處遊盪,甚至躺在馬路中間睡覺。所以國內流浪漢把自己搞得很慘以乞討為生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他們幾乎沒有維持自己正常生活的能力,沒有主觀上將自己搞得很慘的故意,甚至他們根本沒有乞討的行為,就更談不上「把自己搞得很慘以乞討維生」了。
而題主所說的「把自己搞得很慘以乞討維生」的流浪漢,其實就是國內所說的乞丐,乞討為生的流浪漢。這並不難理解,把自己搞得很慘會讓路人對他產生更多的同情心,會更願意給他施捨。
但從題主提的兩個問題上我也可以感覺到國內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是沒有的,題主已經幾乎把乞丐都定性為「把自己搞得很慘」的人,認為乞丐的乞討行為是帶有欺騙性的,沒有了信任之心,我們都不願意為跌倒在路邊的老人伸出援手了,更何況是「假裝很慘」的乞丐。我最終的結論是,把國外的嬉皮士流浪漢拿來和國內的裝慘的乞討流浪漢拿來對比,深深感覺到我們連在「流浪漢」這個問題上都是崇洋媚外的,也感受到深深的自卑感,我們連流浪漢都不如國外的好。歪個樓,只講講看到過的葡萄牙的流浪者。
在葡萄牙Cais do sodré地鐵站看了一個小的攝影展,只有十張照片,關於那些流浪者的夢想。有人說想成為一個老師,教外國人說葡萄牙語。
當時覺得很感動,很多無家可歸的人被問及夢想時,回答讓我覺得,他們心懷美好,始終向上,語句如同詩人;讓我相信,沒有卑微的人,沒有卑微的夢想.
Custa mais ser sem-abrigo à noite,é aí que somos olhado de lado,o sol nasce e aí somos iguais,bem ou mal vestidos.當太陽升起時,無論穿著如何,我們都是一樣的。
而在葡萄牙,達到低溫或者惡劣天氣預警時,流浪者可以到庇護所領取食物和補給,不知道中國有沒有。
我也看到去學校的風很大很大的地鐵口,大清早衣衫襤褸的老奶奶在擺著攤,做著小玩意。
還有在很熱很熱的天,把全身塗成金黃色的貧苦的街頭藝人,一動不動地站著。但是,去希臘的時候也被假裝懷孕的外國女人騙過錢,因為不給而被吉普賽女人咒罵。
同樣是流浪者,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有的人有尊嚴、夢想和良知,有的人沒有。開玩笑嗎?!! 不要錢的流浪漢不是好流浪漢!三毛說過 100個國家 有一百種流浪漢去過很多國家 也見過很多流浪漢自帶天賦式 如印度 埃及 。。。多次經歷 讓我覺得所有人都有兩種身份 技能秒切 看似平常的人一秒可以變成乞討者 」 one dollar ! one dollar!~~~「也有如歐自式 全稱歐洲自由式 因為歐盟的原因 他們可以在多個國家流浪 主要聚集於 家樂福門口 麥當勞門口 交通樞紐等喝著啤酒唱著歌 溜著大狗聊著天 摸著包包要著錢! 我自由 我自在 」j"ai faim aidez-moi!!"法國是個特例 全稱法國浪漫自由主義式攝於巴黎 「願者上鉤」
在北愛,我家附近tesco門外一直站著一個,嗯,大爺。他從來不說話,只是站在那裡,有時候會有人給他一點生活必需品,有人會順手給他一包煙,但他從來沒說過打發點咯這樣的話。
市中心也有跟我一般大的20歲出頭的流浪漢,睡在街角,喝著星巴克,看到小姑娘就要零錢,說實話長得挺可愛。我是覺得無論是流浪漢也好,公務員也好,所謂白領也好,都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國內,可能有很多流浪漢並不是自己去選擇的這種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替他選擇了怎麼過。坐標俄羅斯,班上一位法國哥就可以稱為流浪者。
哥今年都43歲了,過來學俄語。因為賣了房子所以有些積蓄,本著來學習俄語的單純目的就來了。周末一個人四處看風景,什麼拉多加湖普希金……自己一個人不知走了多少地方。不過法國哥就要走了,鱷魚學的差不多了,玩也玩的差不多了。下一個目的地是愛爾蘭, 人家打算過去好好提升自己的英語。哦對了,法國哥還曾在德國住了八年,還曾經在那裡組建過家庭……總之整個人被一種浪漫情懷籠罩。笑起來眼睛也是會說話的那種。說白了,人家雖然窮,但是有富足的精神世界。知道自己這一生也想要的是什麼。
而中國…大多數「流浪者」既沒有思想又迫於生活壓力我覺得他們更多的不能稱作流浪者,而是乞丐。拋開國家體制不講:
中國的流浪漢,一字記之日:慘!
先天疾病,遭遺棄,後天遭拐子毒害致殘,等等等等......(有些丐幫組織的也很慘吶……)美國的流浪漢,一字記之日:懶!
舉例在美國跟流浪漢的三次接觸:
第一次是在麥當勞門口,一目測兩百磅大姐把我拉住:
-"How are u doing today?"-「Not bad.」-「Can I just ask u for a little help please? I"m homeless and I haven"t eaten for 2 days. Can u buy me a burger, please~」然後我心一軟真的給她買了,她還強調要double cheese的!!!!!第二次是在加油站轉彎的地方,我在車裡等人,一年輕帥小伙舉著個牌走過來,「have car need gas」,卧槽這穿著Vans的帥哥在求路人給錢他加油!牌子還有彩帶裝飾,我以為他在拍戲!!!!!
第三次是在酒吧街,一對情侶牽著三條狗,舉個牌子,「anything help please!」
「窮!就!表!養!狗!」美國的homeless都十分懶惰,不找工作整天怨天尤人。當然,他們學識不高,體力活的工作大多數給墨西哥人做了,但這真不是抱怨的理由。我真想告訴他們中國多少窮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美國的流浪漢真的不算什麼,整理一下自己,找份工作從低做起,總比流落街頭好。可當有人說他們的時候呢,他們又會扯到體制,種族各種balalala問題上去。這就是很多底層美國人的生活。中國乞丐問我要錢,德國流浪漢問我要煙。
新加坡的無家可歸者都會被安排到臨時安置所去,並且可以以低至100人民幣每月的租金住在政府建的廉價出租屋(兩個人分45平米的房間)。福利機構會經常去照顧這些人,給他們提供食物和幫助。而這些人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找一些清潔工之類的工作是要被優先考慮的,所以很多大排檔的清潔工、寫字樓清潔工還有超市的員工都是一些老人,這些收入可以讓他們繼續住在廉價出租屋裡。這些人也會去大排檔賣紙巾,他們賣的比超市賣的貴很多,買的人就算是做慈善了。對於那些身體狀況欠佳的,應該有其他安排,我不是特別清楚。
不過我想講的是剛上大學時有一天要做慈善募捐,就是拿著一個殘疾人慈善機構的金屬罐子在地鐵站附近大家捐錢。我看到了一個乞討的老爺爺,他至少有七八十歲了。當時我還不知道新加坡其實是不允許乞討的,於是我把身上的零錢給了他。他看到我手裡的罐子,硬要把自己盤子里的一些錢塞到罐子裡面。記得他放進去的錢比我給他的還要多。然後他和我說慈善機構幫助很多人。他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心要幫助別人真的讓我感到震撼。在紐約Penn station出口抽根煙準備轉車去波士頓,一流浪漢拿著一美元想買我一支煙。我說這是中國煙你抽的慣嗎,人家說我去過中國。
WTF.........我來告訴你們真相吧。
現在的乞討者們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每片區域誰去、上繳多少分得多少,都有人在管理。
你現在跑到某某流浪漢常出沒的地方,穿破一點,也拿個碗,很快就會被趕走。
——而那個流浪漢為什麼卻可以在那裝可憐呢?
這就不能言說了……不同之處在於:外國流浪漢至少還是一個人,而中國流浪漢多半成了工具。見拙作《帝都流浪漢》按照現在這個發展速度,不出意外,未來幾百年內人類將窮盡我們這個宇宙的所有知識,機器人將代替一切人類勞動,那時候人類將淪為徹底的「廢物」,因為不管幹什麼都不可能比機器乾的更好更高效更少消耗資源。到時候,人人都將成為流浪漢。
翻答案看見這麼多人在讚譽別人家的流浪漢,真是哭笑不得。生活在紐約,平時坐地鐵去上學,幾乎每趟地鐵上都會遇見流浪漢,甚至很多是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漢。路邊更是數不勝數。我更不認同「國外的流浪漢選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見過路邊饑寒交迫的流浪漢們,睡在撿來的紙殼上一動不動,也見過很多每天靠著路燈站著,騷擾來往行人的流浪漢。
我在國內晚上十點坐地鐵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回家,都不會覺得危險害怕,但在紐約我幾乎不敢一個人走夜路。讓我覺得不安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那些流浪漢,用波普教皇Andy Warhol在他的書中寫的一段話來描述紐約的街頭: 流浪漢很大程度的影響了社會治安,所以別再盲目的提倡流浪漢似的「自由」的生活方式,那只是國家機構沒有妥善解決的安全隱患。我相信在教育普及率越高的國家,一個人只要四肢健全,想找一份使自己足夠生存的工作愈加不難,因為擁有處理很多事情的基本知識。比如我大學的食堂就僱用了很多有先天缺陷,例如侏儒或是智力低下的人來做一些很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我一直覺得中國人骨子裡有勤勞的特質,所以排除先天因素和特殊遭遇後,純屬因為好吃懶做而流浪的人比起西方國家也少得多。而美國的很多流浪漢,我只想說,是被他們發達國家的福利給慣壞了。甚至連做流浪漢,中國的流浪漢都要勤奮努力一些。我不討論自由是什麼,但真正的自由不該是居無定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不該是頹廢墮落的人用來逃避現實和責任的借口。圖侵刪
推薦閱讀:
※下一個像中國這樣經濟大發展的國家是哪個?
※「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種口號寫進憲法,有什麼實際意義?
※如何看那些嘲笑宋鴻兵貨幣戰爭的人?是不是正在被打臉?
※有些人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怎麼反擊他?
※《紙牌屋》第 2 季中提到的美國在 WTO 對中國固定匯率的訴訟,為什麼 Feng 不願意美國放棄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