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為什麼在中國發展不起來?


引子:

有一個國網給六千人小山村鋪設電網的故事,我做了一個回答,後來又和廣大朋友進行了交流。我把答覆整理了一下。統一回答一下。涵蓋面也大了一些,取名為「智能電網為什麼在中國發展不起來!」

全文分成下面三部分

一、什麼是智能電網

二、制約智能電網的因素

三、智能電網的好處

長文開始:

一、什麼是智能電網

1、傳統的電力,分成發、輸、變、配、用五部分。

a、發電有煤炭(約20%效率)、風、水、太陽能、核能等。全國有五大發電集團。也有像魏橋集團這樣的本身是用電大戶,自己建了一個電廠搞發電的。

b、輸電,全國大部分省份由國網公司負責,南方個別省份由南方電網公司負責,內蒙也有獨立的電網公司。前幾年好像蒙東和國網合併了。

c、變配電,算一體吧,就是把高壓電變成我們能用的電。

d、用電,也就是賣電,只能由電網公司負責。極個別地區由於地處偏遠,允許電力囤售,通俗點就是這個村的電費由村長收好,統一交到電網公司。不是由電網公司上門抄表。

2、傳統電力的弊端

a、用電高峰低谷的巨大損耗(難點)

用電高峰低谷的巨大損耗(難點)

用電高峰低谷的巨大損耗(難點)

用電高峰低谷的巨大損耗(難點)

(這個值得說四遍)

每年夏季是用電高峰,每天白天是用電高峰,白天10點和16點是用電高峰。

裝機容量要滿足高峰負荷,那低谷就浪費了。此其一。

電流就像水流,用戶不用的時候,也沒法停。此其二。

這個比較難理解。我打個比方。發電機就像一個搖跳繩的人,如果阻力(用電負荷)和搖力(發電的煤)一樣,那跳繩的頻率是一樣的。如果阻力小了,或者搖力大了,跳繩就會越搖越快(頻率加快)。

而用電器是220v,50hz額定的。超過2%的頻率或電壓波動就會毀滅電網及用電器。

所以發電要隨用電而不斷調整,相當於開車的時候,要看其他車的速度,不斷踩剎車和油門。越猛加油猛剎車,油耗越大。同樣,用電高峰低谷越明顯,發電效率越低。

這就是電網削峰填谷的重要意義。在北京夏季用電高峰時,40%的負荷是空調。這樣突然增加的負荷,需要幾百億的發電設備投資以及更高的發電成本。

於是有了「有序用電」這個詞,這個詞很好聽,但實際的意思是,北京用電高峰來了,華北電網保證京津唐用電,京津唐保北京,有序用電就是優先給誰用電。山西,停電吧!石家莊,停電吧!廊坊,停電吧!海淀,有電呢!

工業企業,停電吧!沒事,咱有備用柴油電機。居民用電,有電呢!

所以北京的供電能到99%,黑龍江村裡連90%都到不了。

b、新能源發電併網難

傳統電網92%以上是火電,火電穩定但熱效率低,污染大,成本高。風、光發電的穩定性差,衝擊電網,需要較高自動技術和匹配。用電本身就波動,如果發電再波動,電網非垮不可。所以新能源即使清潔,但對電網是壞事。電網是反對新能源併網的。雖然電網在張北搞了一個風光儲示範園,但是我去參觀的時候,看見曲線圖上儲能系統才啟動5分鐘。我問咋才開5分鐘,他們回答是要聽調度的,就是人動非自動。為了給我們展示,提前5分鐘打開的。

3、智能電網是從發輸變配用幾方面全面改善傳統發電的缺點的新技術

核心有二:需求響應+微電網

a、智能用電,需求響應。

用電高峰時,電價高,用電低谷時,電價低。用價格方式刺激,達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尤其是空調,空調就是造成用電高峰的最大元兇哦,所以溫總理倡導26度。但更多的地方是,空調開18度,同時開窗透氣。因為辦公室的電費不用個人交。

空調需求響應就是把在用戶接受被控制的前提下,由電網自動調高空調的溫度,比如提高到27度,這樣人體稍稍感覺熱一點,但是高峰負荷降低了。保證了照明等必須用電,斷開了舒適性用電。

每增加1kw(1kw發電一小時就是一度電)的裝機容量,需要投資約7000元。北京用電最高峰接近2000萬kw,峰谷差估計有1000萬kw,缺口是多少只有電網公司知道。但是夏季用電高峰絕對是佔40%的負荷的空調帶來的。而迎峰度夏就是20天,一涼快,馬上用電高峰消失。為了20天,要修約500萬kw(缺口估算)×7000元的發電設施肯定不合適。即使有這個裝機容量,這麼干發電,成本超高,強弩之末,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智能電網的需求響應,把用電需求分成級別,照明,辦公是一級負荷,空調是二級負荷。保一級,降二級。同時給予用戶高峰節電的補貼獎勵。

這個模式的可行性關鍵是:允許電力轉賣(囤售),電網高峰電價貴賣(比如3元),平時電價(比如0.4元),低谷電價(比如0.1元)。供應商和用戶需求響應,削峰填谷。同樣的裝機容量,因為峰谷平電價權重改變,供應商靠多賣平時、低谷電掙錢。電網公司因為削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拉閘限電的社會壓力,因為填谷,增加了收入。

b、微電網

微電網就是用戶自己發電,太陽能、風能都可以。有太陽的時候自己用,沒太陽的時候用電網的電。晚上電價低,可以儲能,高峰用。(水電站就是這麼做的,晚上把水抽上來,白天用重力勢能發電)。如果自己電多,還可以上網賣電。

同時,利用風光互補,儲能(燒一壺熱水),電網補充等手段讓電能穩定。新技術喔~~

魏橋集團幾年前就嘗試了把自建電站多餘的電賣了,但最後被叫停。敢搶國網公司的活~~~

需求響應+微電網就是智能電網的核心。

需求響應+微電網就是智能電網的核心。

需求響應+微電網就是智能電網的核心。

從發電到用電。從新能源發電到削峰填谷。當然,其他設備上的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也是智能電網的一部分,但不是核心。

二、制約智能電網發展的因素

1、只有電網能賣電

壟斷集團都是沒有技術進步的動力的。

微電網能砸了國網公司的飯碗。

只有國網能賣電的話,那需求響應就沒戲了。

有人問:國網自己為啥不搞需求響應呢?也能削峰填谷啊。

殘酷的事實就是,

a、新技術不掌握在傳統電網公司手裡。國有企業也不是效益第一。我2010年看過國網09年的智能電網5年規劃,至今你們誰用需求響應了?微電網離大家很遠吧!

b、每年迎峰度夏就是華北電力公司存在的理由。

這麼大的事,如果讓自動化給解決了,那國網這些搞有序用電的人不就沒活了?就像春運,一直是鐵道部存在的理由。這塊總出問題啊,這塊得有人在這干。

我想起一句話「日本的交通是如此的發達,以至於人們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老子也說過,越宣傳各種美好品德事迹,越是缺乏美好品德的時代。

國破顯忠臣。

c、發改委定電價。

每年迎峰度夏,一度電的成本甚至到了10元錢,而平時深夜裡,即使我們不用電。發電廠的機器照樣開,只是不併網而已。那時候用電機會成本基本是0.

而我們的高峰定價就是1元多(工商民不一樣),低谷4毛。距離真正的發電成本還差很多。

3、技術水平

由於沒有明確的利益獲取途徑,技術研發沒有展開。這也是國網攻擊微電網的理由之一。你們別把我主網搞壞了。

美國是沒有售電壟斷的,所以美國的需求響應公司有一些,比如康惠(Comverge)都已經大範圍運營。丹麥將近40%的電力來自風能,技術確實高啊。咱們做火車,路過的風車有好多都停著。這裡捎帶吐槽一下我國的華銳風電,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商,呵呵呵。

只要有市場,技術絕對能發展起來。

三、智能電網的好處

1、偏遠山區、海島可以建微電網,絕對比搭設主網便宜。電線是有電阻的,越長電阻越大,線損越高。可以通過計算,確定一個輸電的經濟性長度。原帖里將近1億的投資,輸送6千人,200-300千瓦,20萬度的電。每年光利息就300萬,20萬度電用柴油電機才30萬元。而且輸送過去的電成本也比柴油發電高。

輸電和發電的關係,做了類比就是:如果出差時手機充電器丟在賓館的話,不用飛回去取。新買一個就可以了。

2、整合發電資源

市場價格機制永遠比人為控制資源更有效。像電解鋁之類的工廠,用電大戶,都自建電廠,多餘的電可以給附近商戶供電,如果自發電貴,當然都買國網的電,如果國網的貴,就買類似魏橋這樣工廠的電。

3、刺激電動汽車的發展

電動汽車晚上充電(電價超低),白天用電,等於運行成本更低。迎峰度夏那20天,可以白天給電網送電,起儲能作用。能掙錢。

當然,反送電只有迎峰度夏那幾天才有經濟性,天天反送電,電池該廢了。

不過,北京一位領導說過特別經典一段話:「我們單位的電動自行車,都是白天拿來單位充電,免費。那電動汽車。。。。。。」

4、削峰填谷節能減排

這個是最有利於子孫後代的了。

5、促進電力市場公平正義

賣菜的人不賣稱,稱是統一的,公平的。3斤就是3斤。

國網賣電還賣電錶,用我的表衡量我的電字,裁判員+運動員。業內潛規則,國網的電錶走得快。

允許其他人賣電之後,電錶要獨立起來,走得快的表要淘汰,3度電不能被量出3度半。

尾聲:

由於寫作倉促,個別數據錯誤或錯別字或語病,請大家提出,我這裡改進,謝謝大家。

質疑我觀點的朋友我也歡迎,但理由要站得住腳。


其實電力系統對引入新技術的嘗試比一般人以為的力度要大得多,但在推廣上非常保守。原因很簡單,電網出問題影響太大,導致電力系統對事故的寬容度非常低。

大部分的新概念和新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需要五到十年,而驗證這些概念是否正確、產品是否可靠還要花差不多同樣長的時間。在這方面,二次設備、通信設備和軟體比一次設備和保護稍好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題主所謂的智能電網,目前不管在國際還是國內事實上都還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具體的要素和標準並未統一和完善,在當前階段,小規模的試點肯定存在,但是現在就在全網範圍鋪開,才是事實上不負責任的。

而一個根本尚未被實踐和時間證明的東西,怎麼能用到「發展不起來」這種評語呢?媒體動嘴和工程實現之間的距離,有時候有地球到月球那麼遠。


現階段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對於電網潮流和安全性是存在影響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技術的發展分散式能源以及微網的經濟性會越來越好,到時候人為力量就無法阻止行業的發展了。(順便提一下,拉長線路到農村實在是太不經濟,搞個包含新能源的微網不是挺好的么,大不了弄幾台柴油發電機組個網都比拉長線路過去要經濟)


在孤立小電網已經有智能電網的雛形了。


現在還在起步階段,慢慢來吧~


現在售電也放開了,然後江蘇那邊也在嘗試響應了,再然後。。。四大寄希望於打破壟斷的電網公司都不在了。。。華北電網公司因為比較重要還留著。。。我個人勉強算是智能電網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具體的就不說了。。。好不景氣啊,經濟下行影響本身就很爆炸了。。。翔宇雜誌社說的。。。太對了。。。雖然國家還在努力,但是短時間還是看不到希望的。。。個人預計還要N多年


推薦閱讀:

2017年是中國房價的拐點嗎?
所謂的"中國模式"存在嗎?
有哪些關於房價的經濟學理論?
融資上市是公司發展的一種手段還是最終目的?
如果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從2016年開始,你會做什麼準備?

TAG:經濟 | 電力 | 國有企業 | 互聯網行業 | 智能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