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要保護他們,石神深深吸一口氣。我這樣的人,今後很難有機會和她們如此近距離接觸。」 「我這樣的人」是什麼意思,這是自卑么?作為天才也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低微到了塵埃里?以及為何「今後很難有機會和她們如此近距離接觸」,這樣的近距離指的是如此深入的交流?


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為信仰的偉大獻身

看完我長嘆氣。不為他為救靖子母女付出和犧牲的壯舉。只為石神這個人,石神哲哉。

為他這個天才,這樣的人,擁有無與倫比的數學天賦和頭腦,卻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不得其志,最後竟然準備選擇用自縊的方式結束這一切。天才的自甘隕落,這是讓人痛扼悲哀的。總歸來說,是社會這個大環境造成了這種悲哀。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從不正視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便是庸庸碌碌的度過這一生,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但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就會陷入焦灼和思索,甚至是痛苦著。我以為這是關乎信仰的問題。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就不能明白石神做出的選擇,只當這是發自肺腑,創造奇蹟,無所不能的愛情啊。愛情可以帶來溫暖和滿足,對於石神來說數學也可以帶來溫暖和滿足。如果說生存是動物的本能,但對於有思想的人類來說,他們可以自行決斷自己存在與否。因為對於一些人來說,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只是徒勞的痛苦著。所以當石神找不到他存在的意義準備自行了斷的時候,出現的靖子母子成為了他活下去的新的意義,當信仰崩塌時,她們成了新的信仰。

這裡將石神對靖子母子的感情斷言為信仰可能有些決斷,那麼我來做一個分析,石神對靖子母子的感情絕非愛情並且高於愛情。很多時候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愛情它並不偉大。愛具有包容性,愛情卻挾裹著佔有慾,嫉妒,更加狹隘。愛情讓人悚動具有毀滅性,假如它不能美滿趨於平淡的逐漸消融,那麼結局不是毀了對方,就是毀了自己。這裡我就不舉任何一個歷史上驚天動地讓人動容的愛情故事。從頭到尾石神對靖子母子並沒有佔有慾,他在乎她們,卻從未想過得到她們,佔有她們,和她們一起生活。他屏息著只是聽到窗外一絲風帶來的笑語就會感到滿足。 再者,哪個男人會將自己心愛的女人親手推向另一個男人呢,即便知道那可能是幸福的歸宿,也會痛苦到會發狂吧。所謂開始在乎自己的容貌的反駁,可能也是因為美好的東西而自慚形穢。 所有的計謀都冷靜的層層布下,最初的最初,他就已經將自己壓上了重軸,以犧牲自己為前提開闢出一片無罪領域。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除了殺人,還存在更好的解決辦法么,我不知道,我知道因果報應中每種罪孽都需要有人來承擔,石神成了那個噬罪者。

那麼在我看來一個人為了他的信仰而死,做出常人無法想像的事,並沒有什麼讓我感動的,因為這是必然。就像飛蛾撲火,蛾子本身撲向光時是感受不到痛的,是旁觀者替他痛了。總得來說這並非是愛而是一種信仰。在我們看來這犧牲太過慘烈而為之動容,其實石神並非那樣想,只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平靜的決定。在石神看來,不僅是石神,而是所有依仗信仰而活的人們,生命本身其實是一個淺薄的東西。這種觀念從他選擇殺死「技師」可以體現出來。他選擇了技師,除了利用他不易確認身份這一特點外,在他看來那些流浪在藍色小屋的人們都是一樣的吧,為了活著而活著,痛苦著。於是他選擇了他,帶走了他。有人說,石神為成目的而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泯滅了人性的,他並沒有這個權利。我想說,很多時候,人是不能決定自己生死的,他們在社會中隨波逐流,那麼應該說是社會決定他們的生死,那麼,社會有這個權利么。「如果生命都沒有了意義,那麼人性又從何談起。」我們能批判,是石神無情嗎,生命本身就是淺薄的,不管是別人的還是他自己的,他平靜的選擇犧牲技師就像他平靜的選擇犧牲自己一樣。他並沒有表現出對他人生命的輕視,只是生命這個東西本身就不足以引起他的重視。所以評論里指責石神是一個漠視玩弄他人生命的殺人犯,不能說不是人們看到的結局,可在我聽來卻十分刺耳,漠視的前提是承認它的存在意義。問,殺掉別人和殺掉自己哪個更容易一些?說這麼多只是想表達,對石神來說,生命,沒有附帶任何東西的生命,也只是一樣東西而已。沒有親人,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信仰,於是便決定了。

上面的論述聽起來是不是覺得荒謬的有理,無法真正讓人信服,問題的根節在於,我討論這件事的起點。我從一個道德虛無主義的角度來討論,也就是假設道德不存在。很多人會覺得好笑,道德怎麼可能會不存在,而事實上道德確實不是絕對的,舉個上面提到的噬罪者的例子,有一個詭辯的問題是,「在鐵路分岔的地方,一邊的鐵軌上豎著警示牌因為列車會從這邊通過,而那一邊廢棄的鐵軌上則沒有。現在火車就要來了,你站在岔道邊,火車要經過的鐵軌上有一百個孩子正在玩,他們完全沒理會警示牌,而有個孤零零的孩子在廢棄的鐵軌上玩,因為他守規矩。你可以扳動岔道,你扳不扳呢?如果你不扳,那麼會有一百個孩子死去,這是一百個不聽話的孩子;如果你扳了,火車會從那一邊的軌道上經過,只會軋死一個孩子,但那是個聽話的孩子。」這樣的矛盾例子很多,不多列舉。 想說,道德不是絕對的,甚至正義也不是絕對的。否則你以為死亡筆記和暗黑者真的是在討論一個糾結的問題么。「這個世界上並非一切正確的事情都是正義的,也並非正義的事情一定是正確的。」

這裡有一段我與一位知友就石神的行為展開的一段思辨,他提出一個犀利的問題,既然你認為石神是正確,如果他殺你你願意么。W是我。L是那位知友。

W:我不同意…他破壞了石神唯一的心意。他不惜生命也想守護的願望,雖然生命的意義在石神看來本就是淺薄的東西…但湯川,他自以為是的認為不告訴她真相真是看不下去真是鳴不平…於是他以個人的自願捏碎了他。

L:他並不是以個人的自願捏碎了石神,捏碎石神的是法律。而被捏碎的石神只是一個犯罪者。沒有什麼情感能凌駕於生命之上。

W:沒有什麼感情能凌駕於生命之上。。。這是一個偽命題,石神就能將它打破,我們暫且將石神的選擇認定為感情,而他並非是一個漠視他人生命的罪犯,應該說生命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淺薄的,他對待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而他的世界裡存在著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信仰。東野圭吾的作品裡一直在討論著這樣一個東西,彷徨之刃里最明顯,法律是絕對的,但它真的是正確的麽,為什麼它不能保護需要保護的人,卻保護了那些真正的惡人,這種絕對性是讓人痛苦的,而被標籤為罪犯的人,真的是製造悲劇的源泉麽。

L:法律不一定是正確的,把法律放到一邊的話。石神在靖子母女出現前漠視著所有的生命,包括他自己。但這不是他剝奪流浪漢生命的理由。沒有人必須要認同他的信仰高於所有人的生命。他最後的悲劇除了藝術上的考量之外大概也是最合理的結局了。【即使我個人也覺得那個前夫死了真是太解氣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石神要犧牲的是你來完成他的計劃呢?】

W: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所進行的就是詭辯。因為我出發的價值觀與所謂人權社會這個大環境背離了。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安定,所以它憑空就存在這麼一種「絕對理性正義」的價值觀來安撫人心。我想說的是,必要的時候政客和人權學家也會為了絕大多數人的權益而對少數人的生命進行犧牲,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因為又是極少數的,那麼就可以判定他們的行為是可以被容忍的,而這種本質的生命漠視被賦予意義美名其曰犧牲,畢竟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而利益又是守恆的,那麼退一萬步講,如果石神殺的那個人是我,我會不會願意?首先我不會成為他的選擇對象,因為我有一定的社會關係,我有人牽掛,我有價值。那麼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這一切,我無依無靠,我無所事事,我只是個依靠本能活下去的流浪漢,那麼我想這時我就成為了可以被這個社會犧牲的人群,也就是說,即使不是石神殺了我,我沒有價值,我在這個社會上就沒有人權,我悄無聲息的死掉沒有人會在意,這不是我願不願意就能決定的,反而我的死被石神利用終於有了價值可言,正義世界裡我被人想起被人鳴不平,提出所謂的我的人權,也只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而向石神的行為而發出的抨擊,這是不道德的!你怎麼能隨意剝奪別人的生命!…哈,哈哈哈哈,怎麼能說我被石神利用了,而不是被這個社會大部分人的道德觀給利用了呢。

(intj的反社會性暴露無遺。。)

「他沒有置之不理,他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用的齒輪,也只有齒輪能決定自己的用途。」

「心如明鏡不帶絲毫陰霾的,世上只有石神。」

對於湯川。。我不想花費更多的口舌來表達我對他的不認同。

原著黨們可以翻看書頁中湯川向靖子袒露心跡時的詞措

「我實在無法忍受。。」「我真的看不下去。。」雖然他在向靖子坦白時強調自己是為了石神的犧牲鳴不平,那請問他真正的立場是什麼呢,作為朋友的他,真的會不明白石神想要的是什麼,石神做了這麼多到底為了什麼嗎?無知者無罪,然而,我不能用除了婊之外的詞語形容這位朋友正義的選擇。。。

他以個人的意願,毫不留情的,自以為是的捏碎了他,毀滅了他。

如果只是一場一定要要決出輸贏的棋局,他贏了。他最終贏了。

於是有人這樣評價湯川的做法「如果我的面前有一瓶世界上最棒的美酒,這瓶美酒是我的好朋友的,他不要我喝,但我有機會一定會偷喝,即使會和這個朋友翻臉。」

那瓶美酒就是石神設的局,湯川就是那個忍不住的酒鬼。


是自卑,「今後很難有機會和她們如此近距離接觸。」這句完全是自我否定式的總結,潛台詞是正常情況下我連和她們近距離接觸都不配。天才很多是敏感型的人,體現在對異性的感情上,就更明顯,女主的一句禮貌性關心的話都能讓他高潮。而女方可能對此還一無所知。

我不認同東野先生在本書中的一個潛在暗示:數學天才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強到可以設計如此嚴密的詭計。其實這本書的詭計完全是建立在對人情事故、刑事偵查、現場勘查、法醫鑒定等知識的基礎上。而數學邏輯在這裡能用到的地方很少。如果石神被設計成一個老警察的話,我會更相信一些。


石神么,

應該不是自卑,至少一開始不是的。

一開始整個世界對石神都是無意義的,那他有什麼好自卑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樣很美好的東西,想要守護,想要珍惜,

這種美好甚至超越了愛,成為一種信仰,

但是你的守護和珍惜對它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你的所有能力加在一起都是那麼微不足道。

我想,石神的所謂「今後很難有機會和她們如此近距離接觸」,

應該指的就是為她們付出,守護她們,

為她們的幸福貢獻自己微薄得可憐的力量。

如果說過去石神想要對靖子和美里好,

但是這點小小的希望都那麼渺茫,

而現在自己居然能夠在有生之年,為守護自己心中的信仰去奮鬥。

我想,只要她們允許,石神就已經幸福了。


食神啊!每天都去那個便當店買午餐,但很少與那個美女說話,應該屬於自卑型的男人。這一次那誰死了,他有機會有理由可以接近美女,他為什麼想接近美女,因為他暗戀她唄!而美女不知道,所以他要好好表現!珍惜機會。


靖子母女在石神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和他相遇,給他帶來了溫暖。而且石神這個人不太喜歡和人交流,所以靖子在他看來就是女神般的人物,是支撐他活下去的理由。

他之所以說「像我這樣的人」是有自卑情緒在裡面的,這和他的經歷也有關,本來雄心滿滿,但是卻被迫來到中學教書,沒有人理解他,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再加上他的外貌不好看,而靖子卻是個美女,所以更加覺得自己配不上她。


因為靖子對石神來說,是這世間所有的美好啊喂!!!

回想小說,石神是個高冷的天才,「整個大學稱得上他朋友的只有湯川了」。

然而進入社會的天才卻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理想被擱置,才華不得展露。擁有罕見的智商,卻還是普通人心理,於是吧,低谷的石神決定自殺(這心理很好理解:你們這群笨蛋 我這麼聰明你還沒人聽我的 哼 這世間太差了我寧願去死)絕望的前一秒, 死神的鼻尖前。靖子母女推開門。

和煦的陽光灑在母女的身上

好吧!這世上竟有如此( )之人!

算了 石神不死了

這是第二次轉變,這個天才從此甘心默默地當一位數學老師,並有點看破世事的出世味道。

靖子對他來說呢,我覺得是一種超越了女神的存在,類似一種信仰,好像宗教給了信徒信仰,靖子也給了石神活下去的意義。這也不難解釋石神的付出了吧!


原著中湯川給出了這樣一份答案。在石神投案入獄前,湯川找到靖子,說道:

石神這個人很單純,他尋求的解答,向來很簡單,他絕不會同時追求好幾樣東西,而他達成目的的手段也很簡單。他不會遲疑,也不會為了一點小事輕易動搖。不過,這也意味著他不擅長生存之道,不是贏得全部就是滿盤皆輸,他的人生隨時伴隨著這種危險。"

按這段文字的解讀,石神的很多行為和想法都能夠理解。

致石神一句話:數學的盡頭,不是理智與邏輯的理想國,是我用生命獻身的愛情。


從不說寂寞的人最孤獨。

石神是一個孤獨的人,但內心是渴望愛的,他不善於表達,但他希望可以獲得愛。他默默的坐著理所應當的事情,給學生們出有發散思維的題,解湯川帶來的很難解開題。

石神看似木訥,但是也在默默觀察著一切。他能犯下如此精美的犯罪,說明他能看到人心,也許他能看到愛,但是卻不敢去愛。當真的有人來關心他的時候,他會去拚命去珍惜,去愛,以至於放棄生命。

對於愛,石神邁不出第一步,但當有人拉了他一把的時候,他能傾其所有。


因為,挫折吧,一方面,自己的理想最終毀於自己的選擇與家庭方面,而另一方面,作為中學老師,對著一幫不學無術的迷途少年,自己保有的知識無法用到,沒有成就感,自然會沮喪的想自殺,而從小的性格孤僻與內向,對於一個瀕死之人,可想而知,有一個漂亮,有親和力的女人主動和他在他即將要自殺的時刻打招呼,恩。。。其實有一部電影可以參考一點,亞的里安蒲隆地主演《超脫》,你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


他一定是自卑的,有句話說得好,天才都是孤獨的。在自己所愛的人面前都會有些自卑,何況他還不擅交際,自己的世界裡只有數學,他也知道靖子不會喜歡上自己。自己非要接近靖子,最後帶來甚至連朋友和鄰居都做不成。靖子此時需要他們,這是他與她接觸最好的機會,他可以走入她的世界,所以他可以為她做任何事。在東野的作品裡,男人愛一個女人,真的可以為她付出一切。



「我這樣的人」——

石神心中自己的形象並非「天才」,而是個沉迷數學廢寢忘食,與普世價值社會有一定距離的人。這種距離是他為保有自己生活和熱愛所選擇的存在方式。

用「卑微」形容不貼切。「卑微」形容的是在愛情中心智不成熟的一方,雖然他心中柔軟敏感的部分會產生類似的「自卑情節」,但他的「獻身」仍然是純粹的,不以男歡女愛為目的。所以用「卑微」,就遁入了世俗,違背了作者對這個人物內心的細膩設定。

「今後很難有如此機會和她們近距離接觸」——

表面上是表達自己內心想要接近這對母女,想進入她們的生活(因為作為一個「我這樣的人」,內心很明白終歸還是不會也不能夠擁有常人的...)。

而從根本上,我想石神的信念是:

希望所愛之人能依靠自己,希望盡全力保護所愛之人。


這是卑微的愛阿。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讓母女倆完全依賴他,這樣他就能成為她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從而達到他想要的長期「近距離接觸」。IQ爆表、EQ可悲的他,能以這樣重要的身份守護並且扶持著愛人已經很幸運了。


他內心是善良的,他就是同情心的表現,但是他做的事又是冷漠的,其實這很符合他的性格,理性過頭沒有考慮到道德,他就是個嚴肅又單調的學術型,想到了就立刻去做,並沒有考慮到別的…人性是很複雜的啊,需要慢慢體會。


與愛、信仰、報恩無關,石神反映出的是極端的人格障礙,將周圍的一切都加以物化。除了數學以外,疏離周圍一切人與事的石神既不孤獨,也不自卑。在石神看來,自己與包括母女倆在內的其他人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或者說不應該進行交流。石神為母女倆所做的一切,出於一種對物的欣賞以及為了確保自己的欣賞不被妨礙,就像我們把喜愛的花瓶擺上桌案,時常拂拭。這種比喻也不夠準確,因為石神的欣賞不包含佔有的慾望。也許石神的想法與作為更像我們喜歡一處風景而流連忘返。


他在上吊的時候看到搬過來的母女,突然之間發現了自己的生命中突然有了意義,就是這兩個人,原本他的生命已經是盡頭了,生無可戀,而現在,他把這兩個人當成了生命的全部,所以有這樣的舉措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這都是他的一廂情願,我認為愛的成分不多,非要說是愛,那也只能是盲目的愛,對一個陌生的美麗女人產生愛情,大半都是盲目的,我想,更多的還是他上吊的時候看到了她們倆,把她們倆當成了一種寄託。


應該是對於「美」的虔誠,當作宗教來信仰,也只有宗教信仰能令人如此。這是有伏筆的,小說第六章中詳細了描述了石神和湯川在大學相識的故事,湯川說「你也是厄多斯的信徒嗎?」厄多斯的數學理念中,完美、簡潔、優雅是關鍵詞,石神眼中的靖子母女就是這個樣子。還有如果不是靖子母女,石神早就自殺了,石神是在報恩。


別人覺得他是天才,他自己不這麼認為。


哈剛答完旁邊樓的問題,也是說到這個。樓主如果有暗戀的經歷應該不難懂石神吧,而且那種特別特別喜歡喜歡那個人的感覺,為了得到TA的心,或者說只是為了喜歡TA你就會有不讓TA受傷的想法,會盡自己所能去保護TA……所以說為什麼我看過這麼多推理小說,還是特別喜歡《嫌疑犯X》這本書呢。故事情節雖然老套,但是因為特別能理解石神,看到結尾石神撕心裂肺地喊叫,真的是很難受,各種流淚的衝動啊


我覺得是自卑。而且石神他真的是很聰明,他的邏輯和他的數學能力,本該是做研究的他卻沒有走上這條路,好比本該是發光的金子,卻永久的埋沒起來,所以石神後期才會想要自殺。靖子母女很美麗,在石神眼裡以後都不會有機會和這樣美好的人有機會交流。而且我認為在石神眼裡,靖子母女就是他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是拯救他的源泉。我丑,我不得志,卻有那麼一束陽光照進我的生活,無論如何都要守護這束陽光與美好。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最愛石神!


「我這樣的人」我理解為除了數學並沒有什麼其他本事的人,而且早先在學校里是天才類的人物,命運開玩笑讓他落到如今在中學教學的地步,而且學生還不領情,他在自己的領域叱吒風雲,卻得不到回應,這樣毫無反饋的重複讓石神一度想要自殺。所以在遇到那個女子之後,他開始學會「愛」,那樣小心翼翼,只是以一個除了數學什麼都不會的人的想法,自私的認為自己可以把她們保護的很好,看到自己愛的人免受罪行,繼而幸福的過自己的日子,他的人生也就圓滿了,也就是說,他的自卑導致他早就認清了他們的沒有結果,卻還義無反顧的想要給對方幸福。

他知道即使沒有破案,他們也不可能在一起。所以能有現在這樣,建立在幫忙的基礎上,給她打電話,給她寫信,雖然隔著一堵牆,卻真真切切感到自己的努力正在起著效果。即使最終警察發現,他也早為她們母女鋪好了以後的路,對於一個將要進監獄的人,他的愛是默然的,無私的,只想為她們的幸福做點什麼,但是以後,真的就不可能了,那麼怎麼還會有深入的交流呢?


讀書讀傻了


推薦閱讀:

現代生活中有類似的「解憂雜貨鋪」嗎?
如何評價東野圭吾的《惡意》?
《解憂雜貨鋪》好在哪裡?
東野圭吾《秘密》一書中的結局謎團?
《嫌疑人X的獻身》為什麼被那麼多人認為是東野圭吾最好的作品?

TAG:推理小說 | 東野圭吾 | 嫌疑人X的獻身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