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分不清科幻和奇幻、魔幻?

我是個科幻迷,每當有人把《魔界》、《哈利波特》、《捉妖記》、《花千骨》這類片子歸類為科幻的時候,我就又好氣又好笑。把它們區分清楚有這麼難么?


很多人說了大眾的認知混亂的原因。。其實這個圈子裡的認知也很混亂好嘛。。奇幻迷和科幻迷的掐架由來已久。。

實話實說,題主別笑話我。在我看了這麼多科幻奇幻的電影、書籍,玩了這麼多遊戲,也嘗試寫了科幻和奇幻小說之後,我依然覺得把它們兩者分清楚就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

舉一些典型的分不清的例子:《碟形世界》、《星球大戰》、《魔獸世界》

《碟形世界》是一個典型的胡搞亂搞的奇幻設定。太空中飛著一隻大海龜,海龜的背上站著四隻大象,大象馱著一個碟形的世界,有魔法,有蠻王柯南,還有巨龍。。但這些奇幻要素不妨礙它成為讀者心目中最好看的科幻作品之一。。碟形世界還因此得了科幻小說的獎。。它在設定上幾乎沒有任何成為科幻小說的理由,但是有相當一部分讀者,就是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因為它具有典型的科幻式的黑色幽默。。這種幽默在正兒八經的奇幻小說中根本找不到。。如果一本奇幻小說敢像碟形世界一樣亂搞設定,一般都會挨噴,並被貶斥為垃圾。。正統奇幻的世界觀一般都需要做到嚴謹自洽,但是諷刺題材的科幻卻可以相當不嚴謹,而這種科幻依然被認為是科幻的一種核心題材。。所以碟形世界剛一問世,很自然就被奇幻書迷排斥在外,反倒是被科幻書迷奉為經典。。這種情形下,你怎麼給它分類呢?

嚴肅的說,《星球大戰》是一個披著科幻皮的奇幻故事。但是很多星球大戰的鐵杆粉絲並不買賬。某些人認為,奇幻必須是那種發生在中世紀背景下、有騎士、有領主、有神祗、有魔法的東西。一個概念:奇幻就是魔法與劍。而這些核心要素,星球大戰一個都不沾,所以星球大戰不是奇幻,而是某種腦洞大開的科幻。發生在未來、有高級科技、可以星際旅行,這都是其成為科幻的有力佐證。關於這部電影的分類向來都很有爭議。

《魔獸世界》呢?我就不多說了吧。時空龍可以讓你時空旅行,侏儒發明家也可以。魔法和科學在這個世界裡究竟有什麼區別,我們根本沒法分辨得清楚。

若我們把科幻和奇幻的概念推向極端。最正統嚴肅的奇幻,和最正統嚴肅的科幻,都不會承認上述三者屬於自己的範疇。而以這三者為代表的模稜兩可的作品,其實佔據了幻想作品的絕大多數。他們處在一個極其尷尬的中間地帶。他們的分類絕大多數時候由其粉絲群體的偏好決定,而非其作品本身所採用的元素。碟形世界的粉絲群體偏好於科幻,於是碟形世界大多數時候就被歸類為科幻。星球大戰的粉絲群體偏好於太空歌劇和外星入侵題材,於是星球大戰大多數時候就被歸類為科幻。魔獸世界的粉絲群體大多有奇幻情結,因此這款遊戲大多數時候被歸類為奇幻遊戲。

說白了,這是個圈子歸屬感的問題。不是什麼嚴肅分類的問題。

若真要嚴肅分類,我們只能區分出最硬核的一些題材。其他統統放棄歸類。

奇幻的硬核題材是【嚴肅史詩】和【劍與魔法】。前者如第二世界架構完整且歷史脈絡連續的《魔戒》,後者如以中世紀時代為背景、有完整詳盡的社會體系與魔法體系的《龍槍》。而近代一些超長篇奇幻則將這二者融合在了一起。如《時光之輪》、《瑪拉茲英靈錄》、《冰與火之歌》、《回憶悲傷與荊棘》、《第一律法》等等。

科幻的硬核題材很多,常見的有:【太空歌劇】、【太空災難】、【太空英雄】、【外星入侵】、【末世危機】、【賽博朋克】和【反烏托邦】等等。依次舉些典型例子:《星際迷航》、《地心引力》、《安德的遊戲》、《三體》、《末世郵差》、《天淵》、《V字仇殺隊》。而這些硬核題材其實也可以剝除大量科幻成分,進而被認為並非科幻,或者被劃歸為軟科幻。所以很多時候,你又要在這些母題中按照科學上的嚴謹性再劃分一次硬核度。

至於剩下的高達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作品。。我們就饒了狗吧。。。

最後,至於魔幻。。。若不討論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那麼這個概念已經被徹底玩爛掉了,失去了核心概念。。我們就不討論它了吧。。記住,不把任何類型文學作品歸類為魔幻,肯定是正確的~


啥時候我分清楚了魔幻奇幻玄幻再來答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從作品角度來回答的。我從研究角度補充一下。

早期的西方fantasy研究,很多是研究的純文學或嚴肅文學中帶點非現實因素的那些作品,比如Todorov的「the fantastic」裡面的定義和現在我們通行的定義非常不一樣,在Todorov的定義里,我們現在所流行的「奇幻」屬於the marvellous,即作品中明顯出現了supernatual的因素,鬼就是真的鬼,而不是人的幻覺。而一旦解釋為人的幻覺或精神病,夢,那麼就是the
uncanny,至於說the
fantastic呢,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不告訴你到底這是鬼啊還是人的幻覺啊,讓你產生一種猶疑不安(hesitation),例如《螺絲在擰緊》。80年代的奇幻文學研究著作也大多是圍繞嚴肅作品來討論的,比如T.E.Apter的fantasy literature: an approach to reality(1982),是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研究卡夫卡,霍夫曼,康拉德《黑暗的心》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基的作品;Rosemary Jackson的 The Literature of
Subversion(1981),發展todorov和弗洛伊德,分析的作品包括Dickens and Dostoevsky, Mary Shelley, James Hogg,
E.T.A. Hoffmann, George Eliot, Henry James, Joseph Conrad, R.L. Stevenson,
Franz Kafka, Mervyn Peake and Thomas Pynchon。Kathryn Hume的Fantasy and
Mimesis : Responses to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1984)一書的題目就決定了它的嚴肅文學批評傾向,「mimesis」這個詞是西方文論中尤其是現實主義文學批評很重要的概念。

這些研究著作里對fantasy的理解和我們今天大眾理解的fantasy(奇幻,一種類型文學或類型電影,甚至遊戲類型)很不一樣,偏純文學的奇幻,我們今天一般用magic
realism來定義。Magic realism不是一個僅限於拉美文學的概念(雖然最初起源於拉美文學),安吉拉卡特,拉什迪的作品也都算magic
realism。

後來,作為類型文學的fantasy崛起,經典作品出現且影響力巨大,而且尤其對青少年有著強力吸引。所以漸漸地,有研究兒童文學、青少年亞文化、文化研究的學者,開始從類型文學角度分析fantasy。它們分析的文本,才是指環王,納尼亞,地海傳奇,哈利波特這種我們現在主流認知下的奇幻。從年齡段分還可以分為children』s
fantasy(納尼亞,哈利波特前兩本);YA fantasy(哈利波特後三本,指環王)和adult
fantasy(冰火,斯蒂芬及黑暗塔)等。

如果把fantasy和realism做對立概念的話,最廣義的fantasy其實是包括一切非現實主義的作品的。包括奇幻,科幻,魔幻現實主義。但一般來說,fantasy作為genre還是指以《指環王》為經典的類型文學,下面包括很多subgenre,比如第二世界(epic
fantasy,high fantasy),都市奇幻(urban
fantasy),utopian and dystopian(烏托邦和反烏)等等。奇幻、科幻常常作為一對概念同時出現,科幻的subgenre是「太空歌劇」「蒸汽朋克」等。有些作品很難歸類,既像奇幻又像科幻,那就叫cross-boarder。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antasy literature其實是奇幻研究的入門作,裡面有很清楚的歷史分析(比如荷馬史詩,仲夏夜之夢,貝奧武甫這些古早作品算不算? 怎麼個定位?)概念辨析,subgenre研究等。前言中,作者有說,fantasy作為一個很廣的文類,應該是包括以上我所說的兩類的。(嚴肅文學中的magic
realism,類型文學中的fantasy)。而且這個文類還各種與別的文類交叉,比如gothic,horror,detective,scifi等等。

中文語境中的奇幻研究(注意我說的學術研究,而不是朱學恆,鄧嘉苑,屈暢這種翻譯家和民間愛好者,當然他們作為骨灰愛好者其實水平也不差,可以算是奇幻文學普及專家)台灣有留法學者陳鏡清,她是法國學派的,法國那邊研究奇幻的受todorov結構主義的影響,比較偏敘事學和語言分析,選的文本也比較純文學;相對而言現在的(不是80年代我舉例的那三本書)英美奇幻研究比較偏文化研究。大陸這邊兒童文學界很多人在研究兒童奇幻,不過他們叫幻想小說,比如朱自強,舒偉,彭懿等。青少年奇幻和成人奇幻研究的,韓雲波及其弟子的「武俠、奇幻、玄幻」研究曾經一度很興旺,零零散散也有一些碩博論文,但是整體而言不成氣候。大陸的文學研究者還是「雅俗之辨」比較根深蒂固,對這種「裝神弄鬼」的類型文學非常不屑。


因為很多視頻網站上只有科幻的分類沒有魔幻、玄幻之類的分區,所以大家都習慣性的把他們當成科幻了。尤其是不了解的人都不知道幻想類作品底下還有這麼多分類,就知道一個科幻,所以把所有幻想性質的作品都叫做科幻就是個最省事的辦法。╮(╯_╰)╭


還是因為不了解吧,因為不了解所以看起來都差不多。


社會大眾不清楚幻想類文學下屬的幾個分類之間有什麼區別,這個原因說穿了很簡單:他們並不想分清。

這是因為無論科幻也好,奇幻也好,魔幻也好,哪怕玄幻也好,絕大多數受眾選擇閱讀這些作品的目的僅僅是娛樂。而且不管上述哪個門類,其給予普通受眾的愉悅也並不比其他幾個門類更多。換句話說,對於一個在口味上並沒有特殊偏好的受眾而言,讀科幻還是讀奇幻都沒什麼區別,自然也就不會有意識的去加以區分和界定了。

另外,大眾傳媒為了迎合最廣泛受眾的口味,也在刻意的模糊化門類間的區別。如果以娛樂受眾為第一優先的話,那麼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將所有的元素不管科幻奇幻都融於一爐。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漫中神靈與超級科技並存的情況,黃易的某些作品中也存在這樣的傾向,一些幻想文學名家也有過打破類型樊籬的嘗試。

必須說,過於僵化的「門戶之見」並不值得提倡,如果不是涉獵過深的話,就沒有必要把分類看得這麼重。


有些人說分類什麼的不重要。我覺得不對。因為當我要看科幻片的時候,我卻只能搜到一大堆其他的什麼東西。嗯,為了讓這種噁心的情況不要發生,有必要嚴格的分類。

分不清楚是因為接觸的不夠多,就像是我們很難分辨外國人一樣。

科幻,玄幻,魔幻,奇幻。都是幻想類作品之下的分類。

科幻的世界觀是以已知的或者假設的科學定律為基礎的幻想作品。好的科幻作品很少有長篇的。《海底兩萬里》三部曲算是比較長的,還有《八十天環遊世界》。短篇有《萊氏秘境》等一大堆,看看科幻世界就能找到很多不錯的。尤其推薦《基地》三部曲。還有最近比較火的《三體》算是比較能扯的。

科幻界比較流行硬科幻(看起來還算靠譜)和軟科幻(一看就不靠譜)的分類。把《超體》之類的作品都劃拉到軟科幻里。現在有人寫,有人看的長篇小說,能算進科幻裡面的,應該都是軟科幻。比如《重生之超級戰艦》《希靈帝國》

玄幻的世界觀基礎一般是中國的道術,修真這類的。

這個就多了去了,起點上到處都是。比如《誅仙》《完美世界》。這類的大毒,能看下去的沒幾本。

魔幻的世界觀基礎是西方的魔法體系。我看過的不多,大概是《哈利波特》之類的吧。

奇幻應該是指沒有固定的世界觀基礎的那種奇思妙想。比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地心歷險記》《馬達加斯加》《冰河時代》

有人說,幻想類都是扯淡的,除了科幻類。但我要說科幻類也是扯淡的,否則就不是幻想了。

但是硬科幻作品裡,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東西。比如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做出了很多合理的預言。

當然這些並不能概括所有的幻想類作品。這些之外還有些小類,比如"綜漫""無限流""機甲流""位面類""架空世界""穿越類"基本上就是各種類的混合物。或者是某位"大神"寫出來受到追捧,後來人跟著抄,混口飯吃罷了。

就寫這麼多吧,反正也沒人看。


整個幻想類都還是小眾文學,科幻更是小眾里的小眾,所以分太細不利於營銷,也不利於傳播。而用科幻代表整個幻想分類不光是咱們這,發源地歐美也是如此。最重要的雨果獎和星雲獎其實也不分科幻、奇幻的。


因為行業內部也分的一塌糊塗——電影分類

大體的原因,還是因為「幻想文學」這個分類本身就很小眾,科幻魔幻還是奇幻,經常抱團出現在各種地方。

另外,很多作品本身也是混合的……比如婦聯裡面有雷神,你認為他科幻么?

所以很多地方就是以科幻替代了所有幻想類文學,也就讓大眾有了這樣的認知~


魔幻是魔幻現實主義。例如馬爾克斯。

奇幻包含更廣,不過現在小了。實際上那些所謂玄幻都是奇幻的分支。

科幻是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小說。

其中魔幻被很多人誤解。

在國外奇幻科幻其實也不分家啦。比如雨果獎,星雲獎那些都是奇幻科幻的獎項。


題主看過光明王的話估計三觀都要毀了。。。


在這裡吐個槽:科幻世界作為國內科幻小說的先驅雜誌,能不能在這幾類小說的界定上更嚴格一點啊?

時隔多日上次又買了一本科幻世界譯文版,發現刊登的那幾篇在我看來都只能算奇幻小說。其中有一篇叫《玻璃魔法》,講的是魔法師和他的學徒打敗邪惡魔法師的故事。其中涉及到利用玻璃魔法進行躍遷,也就是從這個旮旯瞬間轉移到另一個旮旯,用魔法原理就可以簡單解釋,沒有涉及科學領域,因此沒辦法認同它是科幻小說。

依小生愚見,科幻小說必須要明顯或不明顯地含有科學元素,那種科學原理有沒有被發現或者證實倒不是非常講究(ps:拒絕偽科學)。

所以如果一篇幻想小說讓小生看不到它的技術或理論含量的話,在下就認為它算不上SF,劃入奇幻或者玄幻。

奇幻和玄幻我倒是分不太清楚,有科幻小說的套路但是沒有技術的話就是奇幻吧。從「玄」字來看好像這個比較本土化……會涉及到江湖和奇異的招式?


科幻-基於科學,故事內容背景都能和有理有據的能跟科學沾上邊。

魔幻-如字面,魔術幻覺,類似於,魔法世界的都應該算做魔幻類,什麼哈里波波神馬的。

奇幻-就更簡單了,類似於奇妙冒險類的,比如愛麗絲夢遊啊,什麼彼得潘啊。

玄幻-最好辦了,瞎B胡亂鄒出來,還覺得特NB的就是玄幻了。

其實我覺得本身除了科幻類的是有理有根據的,其他3個根本沒差,都屬於魔幻類,你中有我,她中有他的,就必要還奇玄的分分分了。


你覺得活的久了還是有可能見到的就是科幻(星際穿越),只能存在你深深的腦海里的就是魔幻。


小說就是小說,主題劇情,人物關係都是那樣。關鍵在於背景和世界觀。

科技主導的大部分歸為科幻小說;

魔法長劍主導的歸為奇幻小說;

玄幻?一根主線,男主升級打怪的網路小說吧,比如修仙?

魔幻?中國才有的稱號吧,寫得好一點的網路玄幻小說,比如,九州?或者國內目前基本上沒有奇幻這個說法了,統一稱為魔幻,為毛?因為魔 這個字,看上去酷炫一點。

總體來說,科幻比較小眾,奇幻更小眾。如何跟身邊的人解釋分類?

科幻小說、電影一大堆,變形金剛阿凡達都能算,簡單點鋼鐵俠也算,能讀凡爾納的都不錯了,不過海因萊茵、阿西莫夫這類枯燥乏味但後勁十足的作者作品還是一般別跟大家提了。

奇幻?除了霍比特哈利波特,在萬人演唱會上你大吼一句崔斯特,蕾絲林底下有人能答應,你都感動的想哭!

不過兩者也在不斷融合,界限越來越模糊。喜歡的不用你去跟他們解釋。普通讀者,實話說,科幻小說還行,三體讓很多讀者意識到科幻的魅力,對方有興趣可以解釋推薦,而奇幻,我早已喪失了推薦奇幻小說的動力。。。

手機打字,想到哪說到哪。


其實並不難,你要向他們解釋清楚。

科幻不必多言,這大概是人們接觸最多的(星戰?)奇幻的話簡單地說有劍與魔法,還有各種奇妙的世界觀與天馬行空的想像,或者多多少少帶有歐洲傳說,史詩的性質(比如中土,龍槍)而魔幻是魔幻現實主義…我不熟悉。玄幻則是國人的東西了,帶有強烈東方色彩的奇幻小說,在我看來就是玄幻。(穿越網遊之流除外)比如聊齋志異?

只要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大家就能分清楚了吧。

比如你覺得開著外骨骼裝甲的弗洛多會一把抽出藍印印的短劍,對著燭龍大喊:「鬍子嚕大!」么…


大學寢室一同學,看電影和看小說就分兩種:古代和現代的,注意是以衣服來區分的,太腦殘了


一般科幻比較好分。世界觀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原理上,比如高達。

魔幻和奇幻不是涇渭分明,魔幻小說一般是西方架構有dd成分的。奇幻一般是異能類,比如末日殭屍類,吸血鬼類。

還有一個玄幻是一般中國神仙鬼怪類。


舉個栗子,鋼鐵俠算是科幻吧,雷神呢算是奇幻吧,那復仇者聯盟算什麼呢?迷惑了


很好區分啊,雖然都是幻想類文學、電影、遊戲,但區別也很明顯:科幻就是一定要有科學和技術的話題存在,比如蒸汽朋克、賽博朋克、太空歌劇都可以叫做科幻,還有一種「科幻現實主義」比如《K星異客》《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都可以歸為科幻(當然很多人認為是偽科幻片)。他們的特點就是一定有一些科學或技術的話題作為影片的原動力。

奇幻,我認為它的概念很狹窄,就是指「構建在超自然世界觀上的史詩」,它的世界觀是完全獨立、完整且超自然的,即便帶有現實的元素,「現實」也只不過是這個世界觀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補充。典型的奇幻是《魔戒》、《西遊記》、《仙劍奇俠轉》。你發現所謂玄幻、仙俠也包括了,確實。我認為它們本質上就是奇幻,只是風格不同而已。有人說太空歌劇應該算奇幻,其實太空歌劇確實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但約定俗成地,只要大體上帶科幻要素的,先定義為科幻,如《星際爭霸》、《質量效應》以及一大批帶超自然能力的太空歌劇。我想沒人喜歡把星際爭霸定義為克蘇魯神話吧。

然後是魔幻。這個詞建議以後僅指代魔幻現實主義。因為魔幻現實主義確實是一個獨立的流派,它的風格與科幻和奇幻截然不同。為了避免和奇幻混淆,真心希望能把這個詞規範化,因為日常生活中「魔幻」這個詞就已經常被用作「魔幻現實主義」的簡稱了。至於魔幻是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它脫胎於拉美文學魔幻現實主義流派,主要藉助超自然的元素來隱喻和批判現實。在魔幻文學、電影里,超自然要素是不嚴肅的、荒誕的,但又刻意和現實融合,但主要還是對比諷刺現實。這一點和奇幻不同,奇幻它所有的要素都是嚴肅的,它的現實性不體現在作品表面上,而是在於它奇幻的舞台上上演的史詩故事所帶來的隱喻。典型的魔幻電影是《大魚》《潘神的迷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某種意義上來說,某些鬼片,應該算是魔幻電影——我指的是《人鬼情未了》,不是《倩女幽魂》。


推薦閱讀:

科幻文學和魔幻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有哪些對玄幻世界很有用的科學知識?
有哪些塑造成英雄的文學形象,其本質實際上是惡棍?
中國武俠小說和西方魔幻小說的異同?為什麼中國武俠沒有像西方魔幻一樣成為全球性的流行?
梅林和鄧布利多誰厲害?

TAG:電影 | 科幻 | 科幻電影 | 奇幻 | 魔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