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價位差不多的情況下,在上海買房子是內環老小房還是外環大新房比較合適呢?

外環的房價不低,內環的房價很高,浦東的房價猛漲,浦西的房價一直高居,老的房子不好貸款,新的房子要麼很貴要麼很遠,非常困惑,買房策略到底怎麼樣才是合適的呢


需求不同,目標不同。

正好我最近也在看房,我說說我的想法,供你參考下。

選擇區域:現在居住和工作的區域範圍內。來重慶後工作和生活都是在某個區域內,對這個區域非常熟悉,也比較滿意,如果未來換區域會不習慣。此外現在所在的區發展的也相對較好,市容市貌良好。選定大的區域範圍就是自己現在工作和居住所在的區域。

選擇戶型大小:一室一廳的小戶型。選擇小戶型首先是因為囊中羞澀,存款有限,父母白丁,而且不希望因首付掏空所有積蓄,手頭多少留一點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二是暫時單身,對婚姻也沒多少渴望與期待,即使有了對象,一居也能過渡住一下。但是也不能過小,酒店式的公寓基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配套要求:相對成熟區域,最好臨近軌道交通。自己工作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這房子買了,可能自己還在重慶,也許到外地了。所以樓盤需要盡量位於成熟區域,且靠近軌道交通,這樣未來才好出租。

經濟要求:總價低,首付少,周邊單間租金大致接近每月房貸。總價不超過XX萬,首付盡量不超過XX萬(就不暴露我有多窮了)。周邊一居租金大約在1200~1500元/月左右,因此希望房貸盡量靠近該水平。

其他要求:最好是住宅產權,通天然氣,梯戶比相對較低,交房時間早,精裝更好。

所以,我買房的出發點就是:單身,未婚,近幾年結婚可能性渺茫;窮,不想壓力太大;工作存在不確定性,即使換了地兒,這房子也好租或者好賣;對現居住地周邊比較滿意。

題主你呢,買內環還是買外環,買大還是買小,還是要看你對未來是怎麼規劃的。

最後,我的成果,這兩周看了幾個樓盤,現在比較中意的樓盤情況:

距離自己現在的住處比較近,所在區域符合要求;一室一廳小戶型,套內34㎡,但是有獨立客廳、獨立廚房、獨立衛生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還可以改成兩室一廳(不過小戶型就別追求我那個高票答案中戶型的要求了);距離建設中的地鐵站點不到1公里,可以接受;距離寫字樓密集區也較近,出租應該也比較好租;總價只有XX萬,接近心理價位;住宅產權,通燃氣,毛坯,現房。

看起來似乎很完美是不是!我那麼點錢怎能夠到完美的腳丫子?

3梯12戶,有點高了,好在只有24層,忍了;南面戶型採光好,但是臨主幹道,一天到晚吵;北面戶型更安靜,但是採光又不好;小公司的小樓盤,品質和物業隨緣了;總價XX萬的房子,電商團購費居然要交一萬,總價是你兩倍三倍的才交5000。

所以,在有限的預算下,給自己的需求排好主次。

謝邀。


買二手房,從稅費和貸款角度,500萬左右預算,選內環內。為什麼?簡要普及一下上海二手房交易的稅費及貸款問題。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普通住房與非普通住房。這個標準是上海房管局定的,最近一次是2014年11月,參見滬房管規範市〔2014〕6號。即140平以下,內環小於450萬,內外環間小於310萬,外環外小於230萬,才算普通住房。這個概念之所以重要,因為與稅費息息相關。但非常不合理,因為2015年這波暴漲後,大多數房價都是非普通了。當然,交易合同可以做低,但假設同樣500萬預算,買內環老破小和外環漂亮公寓,做低成普通住房的概率內環明顯大於外環。畢竟,500萬做低為450萬,評估報告說得過去,做低成310萬甚至230萬,難度很大,中介拍胸脯的都是騙子。以下簡單計算一下稅費差異。

個人二手房交易,基本是買方承擔賣方稅費。賣方稅費有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買方稅費有契稅。

增值稅及其附加:根據財稅[2016]36號,在上海,不滿兩年二手房全額徵收,滿兩年非普通住房差額徵收。滿兩年普通住房免徵。差額計算的公式為(合同價-買入價)÷1.05×0.05×1.13。

契稅:根據財稅[2016]23號,家庭唯一住房,90平以下合同價*1%,90平以上1.5%,根據滬府發[2015]44號,二套房契稅按正常稅率3%。

個人所得稅:這個理論上要按(合同價-買入價)*20%計的,實際操作中,根據滬地稅所二[2006]12號,普通住房按合同價1%,非普通按合同價2%計算,並可以與20%差額擇低選擇。

上述可見,到手價500萬滿兩年90平以下的家庭首套房,內環基本可以做低為450萬的普通住房,稅費=增值稅0+契稅4.5+個稅4.5=9萬;外環基本做不到310萬,假設按8折做低為400萬,由於滿兩年,推算一下兩年前買入價為200萬,稅費=增值稅10+契稅4+個稅8=22萬,兩者相差13萬。如果550萬呢?稅費可能多了20萬。

更為重要的是,銀行貸款的額度是跟著網簽合同來的,因此你價格做得越低,貸款額度就越低,比如你千辛萬苦把500萬的外環漂亮公寓做成310萬普通,按最高七成貸款額度只能帶出217萬,你能湊齊283萬首付及十幾萬稅費么?現在內環老公房的商貸年限基本放寬到50-房齡,30年妥妥的不比新房子差,按450萬的七成可以貸出315萬。多了100萬貸款!所以刨除樓盤質量、生活品質,光稅費與貸款而言,內環是必然選擇。


先髮結論:

取決於你對未來樓市的看法。樓市大環境好,外環外的新房好。樓市環境差,內環內的公房好。

買房要買地段好的,有發展前景的,配套跟上的。無論是內環還是外環。

我取14-15年,上海兩個地方-世博上南和周浦。一個算市區,一個是郊區,可以給LZ做參考。

2014年是一個震蕩的年份,從年頭的瘋狂減消,到年中的慘淡持續再到年末的逐漸反彈。論壇里也從開始的多空激辯,到空軍主宰再到現在的多軍反擊。論壇的反應和市場基本是保持一致的,現在我個人來總結一下去年年初我寫到的幾個樓盤和現在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一年來,房價還是在漲的。去年開貼的時候引用了安居客1月份的數據,現在貼出15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到大部分還是在漲,幅度不大,基本在3%~4%之間。昌里都市庭院跌了,跌幅還蠻大。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去年成交量較多,但是現在成交量較小,所以數據多有不準確。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其實漲幅還是趨於相同的,而且幅度還蠻大,可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把安居客的數據拉長到12年底,可以發現13年和14年,這幾個樓盤的價格漲幅在20~30%。平均一下年漲幅在10~15%,房價是空是多,數據還是很能說話的,特別是在地段優秀的地方,房價並沒有下降,14年年中跌掉的部分在下半年都漲了回來。如果1年的數據不具有說服力,拉長到2年多少還是有可信度的。

下圖把東瑞公寓給去掉了換成了昌里花園,這是因為東瑞公寓實在太小,這個小區總共只有2棟樓,可以想像交易量太稀少,數據不具有說服力。

上南花苑東苑漲幅最低,這是因為這個樓盤年代最久,所以造成漲幅不大,但是這個樓盤可以看到去年一年漲勢是很高的,因為在地段相同的地方,窪地終會被填滿,周邊樓盤太貴,那這塊地區相對便宜的小區就會逐漸成為眾人追逐的焦點,那價格也會逐步追平其他小區。可見地段還是很重要的。

都市庭院去年的數據雖然最終是下跌,但是如果放長到2年可以看到,這個小區2年漲幅是最高的,達到了35%。

然後我們和另外兩個浦東熱門地塊三林和周浦隨機挑選幾個小區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結論:

周浦選了印象春城和綠地東上海,三林選了一個金逸河畔,世華錦城和申江豪城。新樓盤的優勢是明顯的,這些地方2年來的漲幅平均在32%,非常之高。超過了世博地區的漲幅,可見價格較低的地區,如果碰上熱門概念的話,漲幅很大。但是,13年和14年是2個很有趣的年份,13年碰上了恐慌性搶購,房價飆升。14年又遇上了樓市利空,房價下跌。

整個14年可以看到,5個小區里,有3個小區14年是下跌的。由此可見,13年是漲勢迅猛的階段,由於政策造成的搶房恐慌,由於前灘世博的絕對利好。14年樓市利空,給這些地方降了降溫。

其實這多少可以得出一點結論:

1. 樓市大熱的環境下,郊區房子的增長速度是超過市區的,因為郊區的房子便宜,從兩萬漲到三萬比從三萬漲到四萬要簡單的多。

2. 樓市不熱的情況下,市區房子是比郊區房子抗跌的,郊區房子下跌的時候,市區房子還會逆勢上漲,因為買房子的需求還在那裡,看空環境下,人們趨於購買好地段的房子來保值。

3. 買房要買配套好的,配套好的房子,哪怕在郊區,也能抗跌。


看需求。

能接受小房子,喜歡住在市中心,成天在外面high,回家時間很少,當然內環老小房合適。

喜歡大房子,不介意上下班1小時通勤,周末會抱著貓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顯然外環大新房更好。


你要有很多錢,隨便買哪裡,你要錢不多又要住的地段好,就買老房子,你要不想買老房子,就買小房子,總之別想買房賺錢,別想一步到位,別想十全十美,錢少買房,就得有所放棄


在自己能夠負擔的情況下買最適合自己的房子,這樣住著舒服也不會成為房奴


如果工作地點不在外環,那就選內環老房子,地段最重要,幸運的話還會拆遷


內環。一切都很便利 設施配套齊全 何樂而不為。


大戶型,房子以後難賣好買,一步到位再來個車位


推薦閱讀:

2017年,在武漢買房還值得嗎?只是為了不讓錢太貶值,並且在工作後買房的時候可以賣掉套現?
2016年上海房價還會漲嗎?
是否感覺到一二線房價的階段性見頂?
在武漢,有20w,我到底是買房還是租房,未婚?
攢錢買房還是借錢買房?

TAG:房子 | 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