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06年德國世界盃阿根廷和德國的那場四分之一比賽?

例如德國的犯規和阿根廷的保守。


每次到這種問題基本都是阿根廷球迷的怨婦貼。

不過從90年世界盃開始,或者說93年美洲杯之後,阿根廷最擅長的就是各種怨婦了,贏球都是理所當然的,輸球都是被黑了,可惜大部分情況下整個世界都是錯的,每次到八強必被黑。偶爾過一次八強,還是最終世界錯了。

那年的的比賽其實很明白,里克爾梅下場是一個轉折,至於梅西沒上場倒算不得什麼,因為2006年的梅西遠沒到後來大紅大紫的地位,彼時只是一個初出茅廬被認為極有天賦的邊鋒而已,而那場比賽阿根廷踢邊鋒的羅德里格斯表現並不差,沒有理由將其換下。在里克爾梅場上的時間裡,阿根廷掌握了大部分時候的主動,但比較有意思的是,真正進的一球確實角球配合由阿亞拉頭槌打進的——身高馬大的德國隊防住了阿根廷的小快靈,卻在定位球頭槌上翻船。

用事後諸葛亮的做法,肯定是認為佩克爾曼換下里克爾梅不對了。但是看過那場比賽的都知道,到七十分鐘時候,里克爾梅明顯體能不足了。里克爾梅本身就是跑動有限不參與防守的球員,以他為核心進攻,本身就意味著防守球員任務更重一些;當里克爾梅體能下降,而德國隊已經開始玩命總攻時候,換下他換上攻守兼備的坎比亞索並非什麼錯誤。其實在領先且進攻球員體能下降時候,換上防守球員這種做法在世界足壇都是常事,只不過有時候這樣成功有時候這樣失敗了。抓住這次失敗不放埋怨佩克爾曼顯然是不公道的。

而德國隊能在後期反攻成功,也有兩個前提,一是體能充沛,二是換上高點戰術得當。

人們說起德國隊,一般會有個感覺,德國隊似乎天生就比別的球隊體能更足似的。像萊因克爾說的一句名言:如果裁判不吹哨,他們可以跑到天亮。歷史上,德國隊靠跑不死硬是拖垮對手的案例也不少。但是,在98——04年這段時間,德國隊的體能真不敢恭維,很多仗到了後期也是硬撐著跑的,許多時候並不比對手能跑。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年齡老化,精神干不過歲月;二是體能訓練方法沒有與時俱進,訓練效果不夠科學。年齡老化這個問題從沃勒爾後期就開始逐步改進,克林斯曼時期年齡已經比較科學;而訓練方面,克林斯曼上任後,專門從美國聘請最優秀的體能師,採取當時最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針對性的提高了德國隊體能。從此以後,德國隊又成為跑不死的隊伍,此後一直到2014世界盃,憑藉體能優勢後程發力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裡插一句,德國隊可能真是的世界上最重視科學運用的球隊。有一些例子大家都知道,如阿迪達斯球鞋、萊曼小紙條、科隆體育學院數據和運動傷研究,實際上,熟悉德國隊的球迷都知道,德國隊對科學的尊重和運用真的是方方面面的,從訓練到比賽,只要留意的地方都能發現他們對先進的科學方法和工具的使用。這可能也是德國隊比較穩定等原因——畢竟天才的發揮未必穩定,但科學的方式一般還是能有穩定輸出的。

再一個,就是在七十分鐘,用博羅夫斯基換下了施魏因施泰格。這個對位換人和對方里克爾梅的下場幾乎同時,也是雙方攻守互換的一個體現。博羅夫斯基那幾年在德甲風頭正勁,被稱作小巴拉克。從這個稱呼就知道他的風格和巴拉克比較類似,也是個全能型中場球員。博羅夫斯基有一定邊路突破能力,作為生力軍替換小豬正好繼續保持邊路衝擊力;而與當時的小豬相比,他拉到中路後適應能力更強(當時的小豬還是純粹的邊路手),加上194cm的身高,頭槌能力更為出眾。事實上,德國隊進的一球,正是這一戰術的結果:巴拉克拉到左側傳中,補位中路的博羅夫斯基輕鬆頭槌擺渡,克洛澤頭槌中的。再往後,就是點球大戰神奇的萊曼小紙條了。

作為一個德國球迷,如果讓我說阿根廷06年的問題的話,我想說的是:沒有帶薩內蒂、薩穆埃爾和德米凱利斯。如前文所說,換下里克爾梅是客觀條件下的戰術需要,不換上當時並不顯赫的梅西對局勢發展無足重輕,但是後防線上沒有薩內蒂和薩穆埃爾就不一樣了。那一場比賽阿根廷的後防線是科洛奇尼、海因策、阿亞拉、索林——兩個邊後衛攻強守弱,兩個中後衛海拔不足。這就是阿根廷的後防現狀。這一點一般球迷都能看到,克林斯曼瞎啊?六十分鐘換上邊路快馬奧東科,七十分鐘換上能邊能中頭槌出眾的博羅夫斯基,就是對症下藥。當時德國隊前場的克洛澤、巴拉克、博羅夫斯基都是頭槌在世界上絕對前列的人物,波多爾斯基、弗林斯頭槌也不錯,且這幾個人加上奧東科又都有一定的邊路起球能力,擺明了玩邊路傳中的空襲招數,可惜阿根廷的防守陣容硬是沒有辦法,德國那一粒進球不但邊路從容傳中,中路還經過一次擺渡接力再頂進球門,實在是對阿根廷防守陣容選材的懲罰。如果當時右路是薩內蒂鎮守,中路有身高馬大的薩穆埃爾或德米凱利斯,德國隊還能否這麼赤裸裸的在空中撒野?

至於為什麼不帶這仨人,反正我當時是非常納悶的,這仨人不但在當時在阿根廷後防陣容中實力出眾,且貌似都不是什麼刺頭,整體都算性格溫和的球員。後來有阿迷朋友說似乎是隊內涉及他們和索林、海因策等人的矛盾。看來城堡真的都是最容易內部攻破啊,德國人未必能拔掉的釘子,阿根廷人幫著拔了。06、10、14三屆世界盃,德國隊打敗阿根廷都是從其右路下手成功的,可惜阿根廷在這一塊石頭上摔跤三次。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06和10年,阿根廷都還坐擁當時世界最佳右後衛之一的薩內蒂

說到這裡也安利一下德國隊的團結情況。德國人不是內部沒矛盾,許多時候矛盾甚至也不小,從上古時代內肯鮑爾和內策爾的不合,到最近一次世界盃拜仁系和多特系的芥蒂,一直也都存在,但是,除了2000年,德國人幾乎沒有把矛盾帶到比賽上過。當時德國隊最大的內部問題就是卡恩萊曼問題了。克林斯曼選擇了活動範圍更大的萊曼,一時間全世界都在看卡恩怎麼辦。當時包括德國國內都有呼聲為卡恩鳴不平甚至建議他退出國家隊,畢竟作為之前很長時間內國家隊頭號功臣,且與萊曼結怨很深,這種待遇實在讓人寒心。但是卡恩最後明確表態:服從教練安排,甘做替補,希望萊曼發揮上佳。與阿根廷點球大戰前那次握手,更是讓世界動容。這種團結是當時剛剛從低谷走出的德國隊能戰勝強敵的原因。誰能想像,那一年如果德國隊也像阿根廷那麼浪費人才,因為內部鬥爭問題,一下子少掉拉姆、默特薩克、梅策爾德幾個球員,會被打成什麼樣子?人才內耗這種事,即便天才如荷蘭都承受不起,何況本身就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阿根廷?

當然,那一場德國也在最後時刻幹了愚蠢事,弗林斯居然參與鬥毆去了。阿根廷已經被淘汰,禁賽倆人無所謂,德國下一場就是惡戰,失去主力後腰,最終面對苦主義大利再次飲恨,這種不冷靜也是自己活該。

最後,我真覺得阿根廷需要向他的鄰居學習的太多了。


實際上開場阿根廷踢的就明顯和小組賽節奏不一樣,節奏給德國帶的偏快,而不是十幾腳傳球謀殺塞黑的那種節奏,進球憑藉的是定位球和阿亞拉的奮力掙頂,但是阿根廷核心裡克爾梅踢得很難受,而那屆阿根廷就是里克爾梅的阿根廷

阿根廷門將受傷是個轉折點,德國隊大概就是在受傷前一段時間開始起勢的,受傷之後阿根廷進一步被動。

用坎司令換下里克爾梅我覺得是正確的,當時感覺就是有點壓不住德國隊了,而里克爾梅在德國隊的逼搶下明顯沒有了之前小組賽里的那種閑庭信步,心態也有點波動。

當然最後德國對還是利用了一個定位球,德國的頭槌優勢大家應該都懂的

至於點球,德國人把哪個球員喜歡點球踢那個方向都總結給萊曼了,連拼人品的時候都這麼嚴謹,我作為第三方中立球迷也只能是服


確實偏保守吧,換下里克爾梅打反擊沒問題,克魯茲換克雷斯波就不知道到底想幹嗎了?克魯茲能幹的克雷斯波都乾的比他好,克雷斯波不能幹的克魯茲也費勁。導致中前場直接放棄的感覺,久攻之下防不住也是必然。還有就是索林這個大水貨,02年就看他不爽,攻不上去防守像坨屎。德國06年還未完全轉型成功,阿根廷足球整體實力應該在德國之上,可選的球員也更多,但輸給德國也沒啥特別冤的,怪自己吧。


阿根廷世界盃上輸德國太多次了。86年贏了一次,90、06、10、14都輸了。


看了好多次錄像。上面說阿根廷球迷怨婦的,我只想說你德國現在技術流又如何,當年的臟x歷史洗也洗不掉。無數的黑腳和背後放鏟,裁判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黑腳什麼的都算了,然而克洛澤那下我是真的無語,明擺著就是要把鴨子弄下去。


-

一場值得討論的比賽。06年的阿根廷隊是一隻非常優秀的球隊,整體表現出來的實力在阿根廷歷史上會佔據重要的一個位置。

這隻球隊有三點令人印象深刻,一對於比賽的流動性,二則是比賽節奏控制上和創造能力上。這隻球隊對於比賽皮球流動的節奏把握,幾乎是明顯的高出同一屆大賽其他球隊很多的水平上。

而支撐起這隻球隊,正是里克爾梅。(當然這些東西也非他一個人完成,左側扇區的索林,前點的克雷斯波等。)他瀟洒自如甚至不留痕迹的把控比賽,讓人感受到一個真正的組織大師,是怎麼去控制比賽的。

對德國,羅米的下場,並非單純的戰術調整,更多的是羅米無法忍受德國人連續不斷的黑腳,無法再堅持下去了,而哨子則明顯甚至過分的偏袒在德國人這邊,這些還體現在對德國人明顯寬鬆的吹罰和兩個被迫傷人換人(羅米和阿邦丹切里)。使得阿根廷無法打出梅西這張牌,梅西這張牌這對於阿根廷意義十分重大。

當然,即便這樣,阿根廷人依然牢牢控制著比賽。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不怎麼光彩的比賽,當然這隻阿根廷也沒能取得和實力相當的成績是讓人感到十分惋惜的,特別對於里克爾梅這樣的天才來說。


問題一 東道主體能優勢,作為A組的德國,對陣最後出場的阿根廷,至少多休息了兩天,而且之前打墨西哥,阿根廷的加時賽消耗了過多!

問題二 佩克爾曼臨場換人,特維斯不是沒能力,而是和全隊沒有默契,薩維奧拉打南美球隊不好使,但對陣人高馬大的歐洲球員反而是優勢,而且和全隊更有默契!

問題三 德國隊戰術準備的更好,更有針對性,換人時機掌握更好!

佩克曼建隊水平絕對近二十年阿根廷最好的,他走了,阿根廷青年隊就毀了!

但佩帥打杯賽,臨場指揮確實需要提高!


這場比賽我印象太深刻了。待我有機會慢慢填坑復盤整場比賽。

其實簡單說來,阿方丹切利受傷下場那一刻基本德國的勢頭就扭轉過來了。


推薦閱讀:

如果厄齊爾和桑切斯都離開了,阿森納還有救嗎?
槍手應該回購法布雷加斯和范佩西嗎?
在現役球員里,除了梅西和C羅還有沒有其他人可能在其巔峰時期達到或接近場均一球的進球率?
如果一個足球隊每個位置都是至少世界前三的球員(包括現役和歷史)組成,這個球隊大概能達到什麼高度?
為什麼阿森納的同城死敵不是切爾西而是熱刺?

TAG:足球 | 世界盃WorldCup | 阿根廷足球 | 德國國家足球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