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給你帶來了什麼?

一條寬廣的道路兩旁是無垠的草原。一輛摩托,一個人,有些人被困在小轎車的有限空間里,但是卻在羨慕的嘲笑著騎士們的自由。我們原本可以購買一輛差不多的汽車,但是為什麼我們選擇了摩托,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期待騎士們的精彩回答。


帶給了我餘下一生都要好好活著的理由。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隱掉了自己的照片,上圖是我的假肢。

從小就喜歡摩托,偷偷配了爸爸南方125的鑰匙,老人家不在的時候就騎出去溜溜彎過過癮,那時變檔也不會壓離合,曾經還打壞了一組齒輪。

大三攢了實習的工資和壓歲錢買了大地鷹王雙缸,後來改裝成250。

工作後周末喜歡從國道騎行到另一個城市(60公里)找朋友玩,國道上卡車特別多,路況也不好,周圍有村落。超車時右側卡車避讓最右側電動車,壓左道半截。我減速避讓時不慎擦到護欄被甩飛撞到護欄中,造成右大腿截肢,右手神經撕裂。

在病床上一度想放棄殘缺的生命,再也不能感受摩托在身下轟鳴的刺激,再也不能撥響曾引以為傲的吉他,單手敲代碼時還因按不了特殊符號痛哭流涕。是爸爸媽媽,一直陪在我的身邊,開導我,照顧我。朋友輪番來陪我聊天,陪我打發時間。他們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現在我在家修養,用假肢和手杖能走路,右手手指也開始慢慢恢復。每天看看書寫寫代碼,上youtube看看WTF moments,開始學口琴,開始珍惜獲得新生的每一天。

要說感謝當然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能至於恨。只能把那個騎士的一切放到心裡不再提起,穿上假肢微笑著當那個熱愛生活的殘疾人。


摩托車,給我帶來了思考。

最開始是風和自由,是專註和操控的快感,是在北京這座大城市出行的方便。

但是最近一次摔車的事故讓我對摩托車有了新的認識。十月底的北京,氣溫已經降了下來,正是秋葉最盛的時候。周末載著媳婦去霞雲嶺賞秋葉,當然,內心裡還是有跑山的衝動。跑了兩個半小時,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都已經打道回府了,也一直用維脈通對講機和后座媳婦聊著嗖嗖過去的跑山車是多麼危險,壓彎角度是多麼大,巴拉巴拉。

結果一方面是自己精力分散了,一方面是看到別人壓彎受刺激了,右手開始躁動了起來。

迎面一個左拐u型彎,座駕是gw250f,原廠較寬的保險杠,六十公里的時速,已經要出彎了,但是保險桿蹭地了,這是一種警報,這個時候如果向右推胎,應該能立馬起來,只是路稍微往外走了一點而已。

但是我當時已經懵了,在警報後的一秒鐘內,並沒有把車推起來,而是什麼都沒做,讓整個車被保險桿頂了起來,後輪離地,繼而前輪也離地,車側滑了出去。

我因為摔過,也有一些經驗,加上全身護具,滑行了一會兒,起來了,雖然衣服全破了,但是人沒被傷到。

但我媳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沒有給她配置專業騎行褲和騎行靴,那種能保護腳踝的,她的左腳就被車輪卡住,和腹部也受到了保險杠的壓迫,整個人被車壓住了。我緩過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車從她身上移開,她難受得直叫,躺在地上三分鐘不能動彈。

我當時整個心都涼了,腦中各種最壞的結果都過了一遍,我把她頭盔面罩揭開,她說很難受,有點不能呼吸了,我告訴她別害怕,有我在,沒事的,我馬上叫救護車。

路上的好心人和摩友的一同幫助下,我們把她扶到路邊,把車也移開,讓出道路。

處理整件事情的時候,我的心都木了,最害怕的就是她出什麼意外。結果媳婦在路邊靠著護欄,說左腳不能受力了,當時穿的是添柏嵐大黃靴,我以為能會有一些防護效果,結果後面到醫院檢查,兩側腳踝都骨裂了。但我最擔心的是她的內臟出血,還算運氣好,做了所有的檢查,確定內臟沒有破裂,只是當時受驚加上天涼,胃部憋氣,造成橫膈膜附近壓迫痛。

下午兩點四十左右出的事故,檢查做完,左腳踝打上石膏之後,我們晚上十一點回到家了。這一天才結束。現在她的石膏已經拆了,每天都在家裡休養,逐漸鍛煉恢復左腳行走功能。

這件事故讓我第一次認真反思騎摩托車到底是對是錯。因為我媳婦一直是一個膽子比較小的人,從小都沒有坐過摩托車,從今年初開始慢慢敢坐我的車,也給她配了頭盔,騎行服,手套,之前八個月在北京市內載著她騎行從來沒有出過意外,她也比較信任我,贊成我的愛好,也認同摩托車在北京這個巨堵的城市帶給我們的出行方便。我之前在心底里也一直以自己載人還沒出過事故有點小小的驕傲。自己也挺注意安全防護和安全駕駛培訓,參加了相關的培訓,自認為是在摩友中安全防範做的比較到位的了。

但是這次事故讓我重新思考摩托車的意義,如何安全騎才能騎長久。雖然腦子裡經常會想,如果給她配好騎行褲,騎行靴,不就不會受傷了么?但是歷史不容假設,假設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回想起來,出事故的時候沒有對向車輛,路邊有護欄,而不是懸崖絕壁,還能叫到救護車,而且她內臟器官沒有被壓壞,沒有內出血,這些都是應該感到幸運的事情。

這一個半月里,除了把車從修車行接回來,我沒有再騎車。因為經歷了這個事故之後,媳婦的態度也從支持變成反對了,她反對,不是因為出事故自己受傷,而是她深深害怕我以後再因為騎車出更大的事故,我們不能承受由此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

我深愛摩托車,我更深愛我的媳婦,深愛我們的家庭。我和她在她養傷的時候,也就以後騎不騎車做了討論。我很感激我的媳婦,在承受了那麼大的傷痛後還能和我平心靜氣討論這個問題,要知道,她從小到大,沒有骨折過。我們討論的重點,不僅是摩托車的去留,更是我對摩托車的痴迷和這次事故的原因。

她說,因為我喜歡摩托車,看到我因為摩托車而開心,她也感到開心。但是這半年來,我對摩托車的痴迷已經影響到了我對出行方式和休閑方式近乎瘋狂執念,去哪都要騎車,周末不是騎車就是騎車去逛摩托車店,為照顧我的愛好,她基本沒有度過過一個自己想度過的周末,每一次長達兩三個小時的騎行,對於后座的她都是一次煎熬,雖然我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礙於這是我的愛好,她一直沒有說出口。而這次的事故,也終於讓我認識到了之前一直忽視的東西,對摩托車的痴迷讓我上癮,讓我過於自我,讓我對愛好的定義,對休閑的定義變得狹窄,變得自私。

而這些,都是我在出事故之前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我十分感激我的老婆,她用她的包容,隱忍,讓我能夠從內心裡真正看到過去自己的痴迷所喪失的東西,也感謝她能冷靜地和我一起從這次事故里分析,汲取教訓。

經過一個半多月的調養,她現在左腳已經慢慢能受一點力了,但是完全恢復還是再要兩個月。她的工作因此也必須請假在家,遠程辦公。我深深為自己之前的執迷不悟感到愧疚,對這次事故感到愧疚,也深深對她的包容心懷感激。

在這裡,我想告訴那些準備踏上摩托車之路和已經在路上的朋友們說一句,珍惜那些不讓你騎車的人,因為他們怕失去你,因為他們不能沒有你,所以如果在騎車和家庭發生衝突時候,請一定選擇家庭,即便你有多少不願意,但是你要明白,有家的人才有牽掛,有家的人才有責任,這是一種幸福,一種幸運。而如果你的家庭也同意你騎車,請一定要保證安全,每次目送你遠去的眼睛裡也有期待你歸來的期盼,你的安全,是家人最大的幸福。如果你像我一樣,經歷了事故,而你的家人依然尊重你的愛好,能夠包容你曾經的過錯,那請更加珍惜這份信任,珍惜家人。

摩托車只是愛好,沒有不會怎麼樣。而家人是一切,沒有就什麼都沒有了。正確看待騎車,珍惜愛你的家人。


謝邀

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摩托博主,我的日常送上。

經常會在微博上替受了委屈的粉絲們主持正義

遇到粉絲被態度蠻橫的交警野蠻執法,我也會發上來讓大家評評理。

當然也會提醒大家安全第一。

也會說些有的沒的無人問津。

好了,冬天很少騎車,現在養成了網上雲騎車的好習慣,感覺找到了人生真諦。

最後,猜個車。


第一字也是「自」,然而第二個字是「律」。

和很多人不同,自由並不是我現在對摩托車的第一印象,體會更深的還是自律。

最開始騎的時候,我也感覺非常自由。這是無論開車還是騎自行車都無法給予的快感,是感覺身下的機械與自己合為一體,真切感受到它加速時的衝勁,過彎時的巧勁,鑽縫時的靈勁的那種快感。是紅燈起步隨意甩掉身邊九成以上汽車,在每兩個交通燈中間你永遠都是頭車的快感。

後來也在事故邊緣遊離過,沒真的出過事,不過也足以讓我思考交通安全和騎行間的關係,思考每一條交規的重要性。

現在我深切明白,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上,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我併線打燈,轉彎打燈,超車打燈,紅燈排隊。哪怕晚上無車無人的丁字路口我也停車等燈。

在這之上,我還有一套防禦性駕駛的安全規則。我現在明顯比以前更加遠離了事故的可能,不擾亂別人的正常通行秩序,這樣反而更多的體會到了騎車的樂趣,因為我身邊的路況相對來說更加可控了。

當然,即使如此我還是有可能被一些汽車挑釁,但這情況很少。真的非常少,而且以破舊的金杯車和大家都懂的某幾個廠商的車為主。所以現在遇到網上有汽車車主主動挑釁我,我也能心平氣和。畢竟我已經在路面上,在網上,做到了「把自己做好」,那麼這樣還要來挑釁的話,我幾乎可以隔著屏幕看到他坐在那些車子里的樣子。

摩托車給我的,是懂得自律,並在這個基礎上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是平時上下班不會騎車的 但只要有空我就會把車騎出去在戈壁灘 沒人的地方 飛飛坡 來回爬爬坡 騎到一身汗 騎到能忘掉平時一切煩惱的時候就停下 那時候徹底心裡舒服了 有時候也會和朋友幾個一起出去跑跑 我把它當成是一個愛好放鬆身心的東西 在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的社會裡能用這種方式發泄放鬆下對於我而言還是挺不錯的 當然越野車本來就不是在市區里騎的 但每次在戈壁灘騎車還是會把裝備都穿上 畢竟再熱愛摩托也要清醒的明白這東西的危險性 合理放鬆就好

摩托雖然危險 但也不是吃人的怪獸 畢竟是人在騎它 騎車的人自己要明白這些才是正確的 很多人都會不理解我這個愛好 也不乏有一些人會嗤之以鼻 歧視摩托 覺得這玩意就是窮屌絲的自我陶醉 不過我一般也不會怎麼去搭理這些人 他們也說的沒錯畢竟有危險性 笑笑就好 誰讓我就愛這個危險刺激的東西呢 我也摔過車 第一次飛坡下來沒掌握住油門一頭摔下來差點把肋骨摔斷 從那以後只要騎車出來都會把裝備帶好 畢竟是要騎著高興的 不是騎著來受傷找虐的 這就是我的感受 騎上它能帶來快樂 也沒有給別人帶來麻煩這就夠了

最後這個藍色的正林是我的第一輛車

最後 謝邀


最主要的是方便。

騎個小踏板,99%的用途是上下班。公交地鐵一天來回總計要3小時。騎車穩穩噹噹80分鐘。帶來了什麼?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堵車了可以隨時調頭換路線,臨時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更多的時間陪老婆孩子,6點到家和7點到家的區別在於多一個小時跟兒子玩。

起初只是想找個更快捷的上下班方式,電瓶車充電問題太煩,且安全性上其實還比不上摩托車。說服了老婆買摩托車,第一輛車是鈴木的踏板,100cc,老婆說畢竟買菜方便,以後買車了隨便你玩。結果小踏板今年夏天被偷了。8000km,加了51次油。剛丟車的幾天心裡悶悶不樂,雖然不是什麼好車,但是陪我走過了最初沒有4輪的困難日子。聽著它突突突的排氣聲就好像是個寵物,有呼吸,有生命,像小時候家裡的小土狗被偷時的心情。1個月後,老婆支持,入了150的鈴木檔車,說反正現在有汽車了,想玩車就隨你玩吧。結果騎了幾百km,不想騎了,還是想念小踏板。北京,這路上通勤騎檔車太累。拿去換了現在的踏板車,雖然看起來不帥,速度也不是那麼快。然而,要帥幹嘛?有家有孩子了,還想著勾搭小姑娘?要快能多快?60和80的區別也就是幾分鐘而已,何況下過雨的路上還是踏板能更優雅地走過而不至於濺一身的水。

1000km了,希望它能陪我很久,到它終老註銷。


前面拔高的太多了。。。。

其實摩托給我感覺很簡單。一方便。二變為了弱勢群體。三偶爾能激發年輕的激情。


沒出事情前,是風和自由;

出了事情後,是淚和後悔;

——安全騎行,長久騎行!

Ps. 9天前,騎車帶我媳婦,被一輛SUV從側面撞了,幸好兩人都是皮外傷(我護具齊全,我媳婦就帶了頭盔,護膝那天沒帶,導致膝蓋擦傷淤血),加油站口子上,兩車速度都不大,兩車都扣了,還未定責,現在開車上下班,然後天天堵車遲到。

既然騎車了,就要做好發生摔車意外的準備,平時也儘可能的降低這種意外,畢竟有可能一次意外就終生都毀了。


方便,自由!


每個騎士都會經歷摔車。摔車帶給人的思考——對騎行的思考,進而產生的對宏觀人生的思考,則是可貴無價的。

半年前單人到太行跑山,剛進山時非常興奮、自信,但之後在過一個U型彎時,因為氣溫低進而導致的輪胎性能下降;路面顛簸;積水。在彎尾時因前輪失去抓地力摔車,但護具齊全,人只有一些擦傷,車也只有一些無足輕重的問題。稍微整裝了之後,繼續進行行程。

這是我騎行三年以來的第一次摔車,他帶給了我太多:讓我明白了保持謙虛、戒驕戒躁的極端重要性,自此生活、行事、騎行無不秉承;讓我認識到了護具與車輛性能的重要性,然若當時我未佩戴頭盔、手套與長衣長褲,那麼後果便可能是面部與四肢擦傷、小指骨折;讓我重新對騎行的安全性產生了思考,相對於駕駛汽車,騎行是危險的;摔車之後的迷茫、無助、自我否定等情緒,使我重新深刻的認識了自己,也使我對人生道路上問題的處理,有了更理性的認知。

幾天前酒後寫過一段文字:「詩酒書茶不可負,人生最貴莫過此。然若一日遇知己,後學所述皆可拋。」詩酒書茶滿足我的慾望,知己解我煩悶。而摩托車、騎行,則可同時滿足上述兩種事,進而也不可衡量。


。。。


鎮樓,

CBR22!玩過這車的人現在年齡應該都不小了,而我不一樣我才18!哈哈…

很多人都說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怎麼玩這麼老的車……

本人在校學生一個,這台車真的一直陪著我!除了它我一無所有!基本我在哪,我把它物流發到哪!

我給大家說一些怎麼判斷老車的毛病…

怎麼挑選一台老車?

看看冷熱是不是好打火,油門不一定一把到紅,(我得22現在還能到18000轉,放心我沒多按個0)如果著車後仔細聽發動機有無雜音!這個我寫不來,緊緊是本人判斷,如果有就得三思了,氣門響這個還可以解決,要是軸瓦響,這車基本等於報廢了!

熱車不好著車不一定是軸瓦…

經常有人說騎不壞的本田,修不好的盜匪!

我只想說,自己不會修就別說修不好!

盜匪不好的話還能堅持到現在?

還有7100不是萬能油,不是所有車都適合!7100適合年代近點的車!7100機油太細!

不要相信那些亂扯的人!

四缸平衡也不是萬能!別一有問題就四缸平衡!


拔高了,國內99%騎摩托的就是圖個方便


家裡面一輛7座SUV,一般是全家出遊的時候開,確實方便。

一輛光陽LIKE180,通勤利器,在城裡面穿行效率很高,開車40多分鐘的路程,騎摩托只需要20分鐘。我還拿它搭著老婆跑完了川藏線青藏線。

一輛本田NC700D,周末有空的時候騎出去兜風是真的很爽,成都周邊各種小鎮景點基本跑遍了,那種自由遊走的感覺是汽車替代不了的。跑過幾次千公里左右的小長途,比小踏板舒服多了。

總的來說,看什麼用途吧。

PS:可憐我家裡吃灰的一輛山地和一輛小折……


摩托救了我一命???

去年這個時間,才和前女友分手,整個人就像行屍走肉,上班下班喝酒回家繼續喝酒,和朋友,家人的接觸也很少,然後繼續惡性循環。

每次坐在卧室窗邊抽煙,都有一種像跳樓的衝動,感覺這輩子沒意思了就這樣吧。後來感覺自殺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我有一個哥們,剛好在那段時間買了摩托,叫上我一起去給他爺爺掃墓,那是第一次產生了對摩托車的興趣,說來也比較黑色幽默,當天他教我騎摩托車是在公墓的大廣場上學會的…現在想想挺耐人尋味

過了幾天,他換了一輛暴風眼190,把他的150mini交給了我,從那以後,上下班騎摩托,出門騎摩托,也給自己置辦了防護措施,到哪兒都離不開摩托,甚至說,摩托車在哪兒我在哪兒。

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美好讓我去發現,況且還有摩托車,有什麼是想不開的呢~ヽ(?ω?。)ノ

圖下就是我和那哥們哈哈哈

左邊是他,右邊是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為一個新入手的摩托車手,摩托車帶來的

是謹慎和深思熟慮,是速度和小心翼翼。

車子是小排150排量,不帶ABS。

提車當天下午,自己一個人,一路當作自行車騎回了家。

兩天後,馬路上一拉直接飆60起。周圍的小車基本都被我甩在身後。

於是 在騎車的這第一個月里,因為急剎,後輪打滑4次。

第一次,為了躲一個橫穿馬路的老奶奶。

第二次,為了過彎減速,剎車踩急了。

第三次,為了不撞上前面不打燈右轉的小貨車。

第四次,前面小轎車突然急剎。

在這四次之後,我騎車無論是速度還是更車距離,都比以前謹慎的多。

第三次差點就撞上了去,剛好後輪抱死飄出了一個角度,車頭和他的車屁股擦肩而過。

第四次也是,剎住的時候就已經基本要親到別人車屁股了。

與騎車相比,加速的確快很多,但制動性和四個輪子的相比,確實比不過。要是比60Km/h的情況下撞一下,摩托車比得過算我輸。

以前買摩托車之前就到處看有關安全的文獻,文章,分享。

最經典的,出門走路可能被車撞死,你就不走路了嗎?

強盜邏輯,流氓理論。

我騎車,每次都遵守交規,C1駕照增駕D照,摩托車上牌。一起合法合理。然後呢,別人右轉不打燈,我照樣差點撞屁股,人家屁股挨一下,我撞上去車燈可就沒了。

總會有人為了其他人不遵守交規的行為而買單。

對於摩托車而言,代價是慘痛的。

經過一個月的騎行之後,我也變了。不像以前,心中想著,一輛摩托車,我和車,貼地飛行。

現在想的,是怎麼樣才能安全的騎完全程。


有汽車不開選擇騎摩托的,才有資格鄙視只有汽車的。

——特別是帝都、魔都兩地的車主。

無論做為生活用品,還是消費品,同等級別的一定2輪成本更低。

2017年12月14日補充

自己的反思:騎車和做人的道理,確實是一樣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978486


帶來了方便,快捷,沒錢買十幾萬的汽車,只有買幾萬塊的摩托,風吹日晒,沒得辦法。別人問為撒子不買個車啊,我說,摩托車比汽車好,其實我心裡曉得,還是汽車好。

一套騎行褲騎行服騎行鞋,好久都沒洗了,想再買一套,還是要看看荷包。沒辦法,只有將就穿。

有玩車的確實是有錢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好好在路上騎車,少點路怒,能讓小車就讓,畢竟一個狗5還是有點貴。

車友出來騎車燒油,都看淡了,最沒得意思了,還是一個人簡簡單單代步舒服,不去追求那些了,摩托車,其實都一樣。

不去攀比就有樂趣。


應該跟很多人的答案一樣,自由。

怎麼個自由法,首先是不堵車,四輪堵成狗的時候穿梭在車流之中,享受他人艷羨(或者鄙視?)的目光,自由!

然後是低成本,畢竟我不是揮金如土的富翁,我也要考慮支出,當別人還在考慮出門的油費,停車費等等的時候,我穿上護具,跨上愛車,已經出發自由!

再者是停車方便,別人還在考慮停車不方便要不打車或者地鐵的時候,我已經到達目的地,隨便一個角落只要不妨礙他人,停車走人,自由!

最後是當跨上愛車,行在路上你便是一個騎士,路上有人需要幫忙,停車,拔刀相助,頂著騎士的頭銜,不必擔心他人異樣的目光,反而享受,吾乃騎士!自由!


不請自來。

我來自碣石,聽到這個名字我相信有很多人各有想法,老鳥吐槽我是一個車販子,黑心商人,各種手段欺詐車友。新手則不斷的問我10000塊買哈雷好,還是杜卡迪好。我很難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因為我的標籤是碣石,所以帶來了營銷,車販的偏見,

我也跟很多人撕過,因為玩的是情懷,賣的是服務,也是飯碗,如果每天只寫知乎,會沒有飯吃,有了飯吃,才能來這裡謝謝知乎。

要說摩托帶給我什麼,年輕時是虛榮心,滿足感,搏眼球。後來,發現,那些無法重來的日子,摩托車像是記憶膠捲,記錄人與事。

現在,賣摩托是我的職業,我也騎車,也玩車,也賣車。從15歲開始騎摩托到現在,車技仍然是局限的。

很多事情都是要親力親為

並不是說,只要發發圖片,就可以像一位車博士

當然,我也只能算一個車學生。

分享一下車友的事

我的一個上海車友,有一天,他跟我說,能不能整到2001年份的杜卡迪996R

我對他說,沒辦法了,這個車盛行的時候我還是個在背九九乘法表的小學僧。

我也小小的找了一下,發現沒有人在賣996R,那麼,以前回來的996R都到哪裡去了?

後來,他直接去日本拿了。

2001年的車,到家8-9w

如果你手頭有9W

可以拿到很多新款的全新車

而他卻拿了996R。是什麼,是一種情懷。

他手頭上還擁有nsr250 p4

據說,只有骨灰級玩家才會收藏的車。


推薦閱讀:

求推薦一輛適合新手、性價比高的摩托車!!!?
能擋住9mm手槍子彈射擊的頭盔能不能用作自行車、摩托車頭盔?
踏板車能騎長途嗎?
想買輛野性動感的摩托車,預算4萬,有推薦的嗎?

TAG:摩托車 | 摩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