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國慶出遊?

為什麼國慶那麼多人擠一起去,看個升國旗都只有人頭


電視上看


說一些我的看法吧。

一,和所處的季節有關

十一國慶節處於一年之中比較好的時節,是這個國家很多地方最為美麗的時節,這個時間裡,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不冷不熱的季節適合出行旅遊。

二,和國家的政策改變有關

20世紀50~70年代

過節方式

國慶遊行 燃放煙花

各種聯歡 集體露營

改革開放前,據報道參加國慶遊行的人數多在10萬以上,像1959年的10周年國慶,更是有20萬人參加了國慶的遊行。在這個年代過國慶節拉的橫幅大多可以反應中國的政治環境,例如:「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很多單位和個人,為了國慶遊行,要提前一兩個月進行各種準備。

20世紀80~90年代

過節方式

國慶遊園 文藝表演

遊樂園熱 集體遠足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的生活觀念逐漸發生改變。國慶活動政治色彩減弱,遊玩的色彩增加,人們的選擇更豐富。但也不難發現,單位在國慶活動中依然保持著重織作用。

21世紀迄今

過節方式

個人出遊 血拚購物 加班補覺 大辦婚禮

從 1999年實行黃金周之後,個人可以充分地選擇自己的度假方式,之前基本沒有旅行概念的中國人,這時都不假思索地選擇旅行,但隨著旅遊景點人滿為患,人們開始厭倦。以往作為國慶活動主要組織方的單位也退居次席,國慶期間單位或者公司組織的主要活動就是加班。

改革開放之後,閱兵和遊行逐漸減少,如今基本上只有在國慶整數周年才會有閱兵,節日也不再單純與政治聯繫在一起,休息權得到了較為完整的回歸。

隨之而來的是旅遊的興起。中國最初搞旅遊開發是為了刺激經濟拉動內需。君不見,神州各地收門票;ccav都插入各地旅遊聖地的廣告;甚至,一個石頭一顆樹都在流傳著他們千古的傳說。

三,和工作作息有關

然後是星期制,不同於中國傳統的二十節氣。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自古以來我們都是以農業為生。所以什麼時候農忙,什麼時候農閑,都跟二十四節氣有關。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祖先如何制定節假日。可以說我們的節日是與我們的日常工作有關。

近百年以來,中國逐漸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按照以前的二十四節氣來指定安排的工作表已行不同。引進了西方的星期制更複合工業社會注重效率的要求。最初一周休息一天。之後,逐漸變成一周休息兩天。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及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大部分人早已不是或者作五休二的生活,而是一個月休幾天的生活,休假時間非常的稀少。到1999年,參考日本黃金周的做法,中國在「五一」和 「國慶」實行7天長假,加上黃金周本身最初就是提振和拉動經濟的一項措施,國慶節在人們意識中,逐漸成為旅遊觀光的節日,也彌補了人們一年之中沒有太多休假的遺憾,間接迎合了人們心裡的需求。

四,最後

那麼多人選擇國慶節出遊,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政治和經濟背景,也反映了現在人們的生活及消費習慣。

有時候不是人們都希望選擇在國慶這時候出行,而是大多數人不得不選擇在國慶的時候出行旅遊。其他放一兩天的節假日無法滿足旅遊的要求,而國慶的七天長假可以滿足。而遊山玩水,換個環境去走走可以讓人們在日常壓抑的現代工作環境中解放一下心靈。平時除了吃吃喝喝,旅遊可是為數不多的放鬆方式。

數億人的出行,帶來了交通擁堵、食宿緊張、景點爆滿等節日現象,出行也後悔,不出行也後悔。

這個最年輕的節日,把七天的假期呈現出來的時候,我們如窮人獲得一筆橫財而盲目消耗掉,在節後照常抱怨之外,很少去想一想,這個節日,應該怎麼過,才是有意義的節日。

曾經一樣多的人群,已化成長城底下的累累白骨。幾千年多少次的輪迴,再回到這裡刻上曾遺漏掉的墓碑。


如圖


平時上班,沒有時間出遊。只有在遇到國定假日時,才會有時間出去玩。這期間,N多企業一同放假,出行的人也就變的很多。假期出遊就成了人山人海,開啟看人與擠人模式。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有趣的或特別的旅行經歷?
舊金山附近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
洛杉磯有哪些值得看的建築?
去哪兒網的『拿去花』功能,未經許可強制開啟,誤導並偷偷引領用戶用「拿去花」來支付的行徑,大家怎麼看?
俄亥俄州在美國是怎樣的存在?

TAG:旅行 | 心理 | 國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