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莢這類應用分發軟體的未來在哪裡?

手機屏幕就就那麼大,裝的APP不會太多,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就變得很重要了。UC做搜索、瀏覽,微信做為社交入口,可以添加購物、支付,還有淘寶、支付寶之類的。豌豆莢還能做什麼呢?分發APP的前景好嗎?做搜索能勝出嗎?


先說結論,豌豆莢類應用分發軟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會很好的活下去。

原因:分發APP是從產業鏈視角來看的,它是一個最終結果。而往前看,分發APP是因為「用戶有不斷獲取新的APP的需求」。個人認為APP仍會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面各種終端(手機,平板,電視,手錶,汽車,眼鏡等)上的主要內容消費媒介。只要用戶仍需要在硬體終端上消費內容,需要玩遊戲,需要看新聞,買東西,聊天,看書,都需要下載對應的APP。webAPP是無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取代APP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商業利益(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和其中的商業利益的發掘,目前的APP巨頭不會放手),其次的原因是當前的帶寬和技術無法保證良好的體驗。這樣的話,下載的APP需求會一直旺盛下去,豌豆莢等應用分發軟體就都會存在以滿足用戶的這種需求。又因為分發渠道對APP開發者來說非常重要,這類軟體一定也能產生相當大的商業價值。所以,他們能很好的活下去。


只談談產品層面的。就單純的應用市場App來說,路肯定是會越走越窄的。主要原因有二:

  1. 使用頻次降低,隨著整個用戶群對App使用的趨穩,每用戶的平均App下載需求減少。
  2. 使用場景逐漸向完成最後的應用下載收斂,下載前的應用發現/瀏覽等入口被其它非應用市場所侵蝕。

所以這類App的未來產品出路,或者說不得不做的,就在於:

  1. 寬度上從應用往其它方向上擴展:應用、遊戲、視頻、音樂、書籍,這些通通都是為了提高使用頻次。
  2. 深度上往上下游場景鏈上做擴展。比如:豌豆莢為什麼要推出遊戲社區?是否能做得起來?就是其中一條路徑的例子。


先拋觀點:未來1-2年,應用分發不會有太大變化,可能排名變了、有的公司死掉了,但是用戶需求、產品形態差不多。(長遠的未來?布吉島)

應用分發平台有三個支點:用戶、CP(開發者)、平台。

1、用戶:競爭很激烈

分發渠道是一個同質化很高的產品,而且用戶轉換成本非常低,因此它們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已經不是「產品」層面的競爭。這類產品有一條及格線,例如界面不醜、運行流暢、下載順利、資源都能搜到,只要達到這條及格線,用戶使用A還是B真的沒有差別。

現在是有一些公司會去創新,例如增加資源類型(音樂、主題壁紙)、強化搜索功能,但是這些功能並不是「必需品」,有是極好的,但是沒有也可以。例如小米應用商店,很簡單啊,就是下載,什麼應用管理、搜索、視頻、主題壁紙都沒有,但是也不妨礙它的用戶量嗖嗖地往上彪。

2、CP(開發者):穩定的收入來源

CP是分發渠道的收入來源,這裡又分兩塊:遊戲和應用。關於遊戲,最賺錢,渠道聯運很強勢,只要渠道有量,遊戲CP一定圍著轉,未來也不會有太大變化。關於應用,能賺一些廣告費,會有一定的風險,但也是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當一個產品名氣大了之後就不會理會渠道了,例如微信、快播、QQ空間,這些響噹噹的產品佔據了大部分下載量,但渠道沒法從它們那獲得收入。會付廣告費的是一些土豪和需要砸錢拿用戶的APP,這樣的APP未來也會長期存在。

總而言之,未來一段時間內,分發渠道的收入來源算是穩定的。

3、平台:有爹就有好未來

這裡的平台方指的是分發渠道自己本身,具體指的是自己怎麼樣獲得用戶。這是目前分發渠道最最核心的難題。談到這個問題,就是「乾爹」的重要性了,一句歌詞以概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疼愛的都有恃無恐。

13年年初開始,開始第一輪洗牌,結果是把一批最早成名的分發渠道趕出了牌局,例如機鋒市場、N多、木螞蟻。為什麼它們出局了?因為巨頭和硬體廠商的覺醒發力,搶掉了一大塊蛋糕。

14年年初開始,也正在進行一輪洗牌,這次的變化不大,而是再一次把弱者剔除出去,入口進一步集中在少數渠道上面。

每次洗牌,都繞不過的就是乾爹的作用,因此分發產品的競爭,最核心的是渠道戰爭。最後基本只剩下兩派:硬體廠商和巨頭。硬體廠商優勢不必多說了吧,整個手機都是人家的,自家的應用商店當然有恃無恐,這派的代表是:小米、OPPO、VIVO、聯想等。

另一派是巨頭,3BAT,他們手握重金、瘋狂砸錢,他們也有兩種打法。第一種是憑藉其他客戶端去強推自己的助手產品,例如360、騰訊,第二種是砸錢在線下渠道刷機,想像一下,每年出貨量5億台的話,每台手機3塊錢裝一個助手,只要15億就能圈到幾乎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分發,巨頭還差這點錢?

線下渠道是一個水很深的行業,有錢還不一定能搞定,不明覺厲。

最後關心的是google play,按照谷歌的調性,肯定不會突然像蘋果一樣封閉起來,play就算光明正大地進入中國市場,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因此,短期未來的分發渠道不會有太大變化,應用內搜索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很難說,豌豆莢代表的移動搜索,從產品層面而言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自己的APP都沒有足夠的裝機量,沒有穩定的增長,產品再好也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目前而言還是渠道為王。


Google Play

iTunes

應用、遊戲、Movie、TVShow、Book、Music、、、、、、、、、

hao123一開始只做網址導航,你看它現在是什麼,內容導航


現在主要研發和市場力量已經轉到非應用內容上了,電影,電視劇,圖書一起上,它現在只是一個看起來像是移動搜索應用分發軟體,但未來它想把「看起來像是」和「實際是」調個個兒。

能成的話,它面對百度,宜搜,360和神馬,進入下一關。不成的話,Game Over


我也認同黃傑民所說的目前一兩年內應用商店的形態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可能量級排名有所改變。

但我覺得應用搜索的場景是這類應用商店的未來。

首先,豌豆莢一直在宣稱它不是應用分發平台,而是一個應用搜索的平台,也就是王俊煜所說的豌豆莢賭的是手機娛樂搜索。

創業記對話王俊煜:四年十億美元修鍊術

最近如果有關注科技媒體的同學肯定看到過這篇文章:【創業說】和一圈同行聊完APP市場推廣,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看完之後如果有運營崗的同學一定會感同身受,推廣費用越來越高,但這些渠道的性價比越來越低,我們的用戶都到哪去了?

如同王駿煜所說,現在更多的用戶下載app的場景,已經不是去應用商店去看看編輯的推薦或者是分類的排行覺得不錯才下。最有可能的場景是用戶知道了這個app之後才去應用市場搜索下載。

這個獲取的地點可能是朋友圈,微博,媒體,熟人,最美應用這些應用推薦的媒體等。

現在發展的趨勢給我一種感覺,不知真假,就是用戶越來越不信任這些應用商店了。每個用戶的手機上都裝滿了app,經常用到的就那幾個,偶爾想要裝新的app一種可能是剛需,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獲取到了推薦信息想要去嘗試。這時候比拼的就是應用商店的產品和用戶體驗。

我認為將來最美應用這類應用推薦的媒體大有發展之地,而且目前我已知最美應用已經和一些應用商店開始合作。

所以未來想要得到用戶,一個是渠道要做,另外一個就是如何獲得目標用戶信任的這些推薦源的推薦(花錢或者產品說話)。

哦,扯遠了,正面回答下問題:

分發app的前(錢)景依舊美好,不過已經是現有的幾大市場的遊戲了;應用搜索是標配,體量大的都能做,產品和體驗是核心競爭力。

豌豆莢還能做什麼?它們一直宣稱的是做移動時代的Google,想想現在Goolge做的事情,想像空間無限,前途任重道遠。

————————

以上都是隨便說的,不管怎樣,該做渠道的還是滾去做渠道吧。上面的事情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安卓用戶,手機重度依賴症晚期,刷機狂魔,前豌豆莢用戶,無利益相關。

本回答語氣瘋狂,玻璃心和豌豆莢狂熱者勿看。但是字字發自真心,希望豌豆莢官方看看。

— — — — — — — — — — — — — — — — —

豌豆莢這幾年發展很快,從一開始丑到爆的界面到現在的護眼的綠色,一開始的功能單一到現在的綜合類市場都體現了豌豆莢製作組的用心和孜孜不倦,下載速度的穩定也體現了運營方的盡職盡責。在此表示感謝!!

但是,可能是功能的增多讓製作方顧此失彼,可能是快速的發展讓豌豆莢迷失了方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不管豌豆莢怎麼全方位的發展,但始終背離不了它是市場類應用的本質。而作為應用市場,本質上是給用戶購買應用的地方。

各位有見過谷歌市場和app store濫用權力,對用戶推銷給自己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用嗎?

換句話說:為什麼大家相信app store和google市場?

因為大家覺得像谷歌和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不會受到一些蠅頭小利的收買!

人人都知道市場要良性發展必然要反對惡性競爭,市場類app可以看成市場的監管者和運行者:首先得把商品擺放在同一個位置,然後由消費者評選誰才是好的應用。好的商品脫穎而出,不行的商品被淘汰出局,優秀的應用賺到錢了,激勵了其他廠商開發更好的商品。

蘋果很早以前就明白好的app才會帶來好的手機銷售量以及更高的用戶粘稠度。所以才對「某個國內三個數字」的app惡意刷票進行嚴厲打擊。

作為市場,沒有獨立的地位根本走不遠。

— — — — — — — — — — — — — — — — —

豌豆莢評設計獎雙手雙腳贊成!

返流量專區真到急用時都說好!

遊戲論壇做得好妥妥的超越絕大多數應用!

漫畫動漫電視劇小說壁紙全方位發展的確是個好的方向(誰都想手機里少裝應用,特別是在安卓上,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強迫症+精簡控)。

但是好想法真正落到實處了嗎?

不說別的,只說壁紙部分,其他分類不知道,但是本人喜歡的那個欄目十天半個月更新了幾張?用不上有誰能喜歡?有誰會一直用?!

更別說一天到晚的垃圾遊戲、垃圾小說推薦長期霸佔通知欄和排行榜了。

上面的幾個點子單獨拿出來做絕對能做出非常好的軟體,整合在一起也絕對是前無古人(至少我是沒看到過)。

把上面做出色了,你出付費版我絕對掏錢!(前提是別太貴)

— — — — — — — — — — — — — — — — —

說句題外話:

國內大多數用戶(至少是看到這裡的大家)

基本上都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去咖啡廳喝過咖啡

是不是都捨不得花那十幾二十幾塊錢?

是不是都不知道正版應用的優點?

不是吧?

在我看來真正缺乏的是

值得去付費的優秀軟體 以及 了解它們的渠道

豌豆莢就在這裡

國內的安卓用戶們誰不是一邊用著app,一邊罵著廠商?

為什麼罵?

怒其不爭唄!

— — — — — — — — — — — — — — — — —

再說一句:

不去適配 5.0 的軟體都去死吧!(個人怨念)

安卓和蘋果用一套ui的都去死吧!

許可權多如狗和後台自動關聯喚醒的都去死吧!

以上詛咒對良心應用無效!


胡亂答的,被贊得不好意思了再補充幾句。結論還是一樣:死!

google play和app store都是世界最簡單的商業模式,用戶掏錢商店收錢抽提成。這些所謂的應用市場卻集體走上瘋狂自虐的道路;開發者絞盡腦汁坑用戶錢,商店壓榨開發者的推廣費廣告費以及提成,還有自己運營遊戲。鏈條里每個人都緊繃神經想著怎麼賺錢,這不是自虐是什麼?這些市場從還是創始人的一個想法的時候就是畸形的。

我不知道這些商店是不是真的能賺到養家糊口的錢,還是只是表面光鮮實際都是投資人在燒錢支撐。假設都能賺錢,那賺錢是依賴於「應用商店」這個名稱的。如果把所有非正版內容全部下架還有哪個有資格稱為商店?恐怕全都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沒了商店我們靠運營遊戲一樣能賺錢」。遊戲就是那些商店客戶端不遺餘力推薦的袒胸露乳的垃圾手游吧?呵呵!

-------------------

它們的未來是死掉

他們就是眼紅app store和google play大把賺錢,看google被趕走有機會吃這塊蛋糕就蜂擁而上。可是這些人笨,懶,驕傲自負還食古不化。他們都堅信一條古老的定律:中國人不會付錢的,收費必死!都懶得動腦筋想想別的可能。連大家走的路線都分毫不差,所有東西都免費,先拉用戶再慢慢考慮養肥了怎麼宰。「你要免費的我們有免費版,不要看廣告我們有去廣告版」。自稱應用分發實際是一幫盜版頭子而已。

都免費怎麼賺錢養家?得益於他們驚天動地的懶,長期固守一條路線他們早就參透怎樣免費還能賺錢。沒完沒了地刷版本號,神出鬼沒地推通知,邪門歪道機關算盡不就是想從你身上搜刮幾毛錢花花。然後面對吐槽還要厚著臉皮解釋:這叫用戶體驗!

它們的未來是死掉 ,不是被市場淘汰就是他們把自己累死噁心死


歸根到底是要以競爭力的問題。

就跟以前全國都做團購一樣,現在團購網站除了背後有金主支持的,還有幾個活著的?!

應用分發同理,根本就沒有長期可贏利點好不,也沒有核心競爭力,無論誰都可以做一個網站,收集一下各大軟體下載。

而且,豌豆莢從建立之始好用到現在各種卡頓流氓,連一點用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首先從結論說起:十分有前途!這裡是說應用市場,而不是豌豆莢。

從用戶需求上,我們需要明確:未來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應用分發的市場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那麼,羊多了,就只剩下如何薅羊毛的問題了。

其實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應用分發平台的發展可能性。因為曾經有三家公司,他們從牌局到手牌,都和今天應用市場的歷史環境驚人相似,他們分別叫做任天堂、索尼和微軟。

與三大家用遊戲主機平台相比,當前的分發平台只不過是從硬體陣地轉移到了移動平台的軟體陣地而已。

目前,各大分發平台基本依靠用戶規模發揮長尾效應,靠遊戲或軟體的薄利多銷來養活公司(這個階段大家可以做下對比已經發生的遊戲史 - 未曾發生的遊戲史 - 知乎專欄)。而到達平台成熟期後,必將有一些現象級產品將會脫穎而出,而擁抱分發平台將是開發商的明智選擇。比如任天堂的自主版權產品,以及光環系列、神秘海域等平台獨佔大作,與平台捆綁銷售,將渠道與內容的互補,勢必成為趨勢。

在市場規模滿足條件後,對於用戶選擇成本更低的分發渠道,多平台將會共存(人類從來都具有多樣性的需求。)而同時能夠把控好內容與渠道的人,無疑將具有突出優勢。也是因為這一點,我不看好不具有內容基因的豌豆莢。

另外,應用分發市場的競爭如此激烈,到底能不能做成?可以關注下海外谷歌Play壟斷環境下的1Mobile Market和Mobogenie。


最終都會變成網遊推廣軟體。


觀點是:只要手機還是我們所認知的手機,手機應用分發平台(或者叫應用市場)將一直存在。

舉個栗子。

最開始是沒有菜市場的,那時候要買個菜費老勁了。

你會先去隔壁張大伯家問到了黃瓜3塊錢一斤,然後去村西王二嬸家看了看,發現只要2塊8,於是決定買兩根。

大戶人家的你,肉是少不了的。去屠戶李禿子家看看吧,肉是15一斤,你摸了摸,發現不怎麼新鮮。於是你跑去老劉家看看,還不如李禿子家。得,反正有黃瓜了,買幾個雞蛋,回家做3個菜吧(一碗拍黃瓜,一碗水蒸蛋,一碗黃瓜炒雞蛋)。等你回家時天色已晚,而張大伯的黃瓜降到2塊一斤。

時間一久,聰明如你發現商機,讓菜農屠戶們把菜肉送你這來,你幫他們賣,然後從銷售額中抽取提成。而因為你這裡種類豐富品種齊全,大家都來買。

於是,菜市場/超市就這樣華麗麗的誕生了。

同理,應用市場也有其存在的意義。

1.降低了你的檢索成本。當你需要一個天氣預報應用的時候,你只要直接進入【天氣】分類即可,而不用預先去思考和了解到底有哪幾家公司開發了這種應用。

2.降低了廠商的營銷成本。廠商無謂把更多的錢花在營銷上。是你的目標用戶,他會來找你。不是你的目標用戶,你天天在他眼前晃也沒用。

3.競爭讓產品更優秀。同類型的應用匯聚在一起,更優秀的才能脫穎而出。開發者安心做產品才是王道。

======================================================================

以上胡亂答幾句,這裡才是重點。作為曾經的開發者現在的應用市場中的一員,有些話要對目前贊同數第一 @孫方超 的答案說幾句。

「鏈條里每個人都緊繃神經想著怎麼賺錢,這不是自虐是什麼?」

我不知道答主處在什麼行業才能說出這麼清新脫俗的話來。

絕大多數眾多開發者們謹小慎微,團隊和項目每天面臨著死亡。我的前上司離職後創業時說道:QQ還未壯大時馬化騰想的不是宏偉的商業計劃,而是——艹,有人出50萬了,要不要賣掉?

我深以為然。

我只知道我要填飽肚子,然後我還要生活得好一點。賺錢對我來說天經地義。上班不拿工資,生產商品不去獲利才是自虐。

而你所謂的「開發者絞盡腦汁坑用戶錢」則沾滿了噴子的唾沫。任何交易都是基於自願原則。我想賺大錢,我拚命挖付費點,我想讓用戶付給我1萬塊,這些沒有任何問題。談不成的生意沒有對錯,只能說大家三觀不同。世界很大,轉角有愛,如果某個應用不符合你的預期,請選擇離開,讓市場來決定它的存亡。

「中國人不會付錢的,收費必死!都懶得動腦筋想想別的可能」

請原諒我淺薄,其實我真的認為中國人是不習慣付錢的。但是貌似你另有高見,願聞其他可能!

「想打敗這些流氓恐怕只能從底層改變用戶觀念才行」

這句話bug百出,它邏輯上首先就已經說明了現在的應用市場是符合用戶觀念的。既然如此,你為何要改變用戶觀念?難道就因為你認定了這些應用是流氓?

純粹為噴而噴!

「胡亂答的,被贊得不好意思了再補充幾句。結論還是一樣:死!」

從這句話我看到了贊同數突破歷史後的得意和飄飄然。


走在了十字路口

1 用戶數據的管理和應用

雲上有那麼多用戶數據,到目前都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存用戶數據,但是真正去用的,用好的幾乎沒有。

豌豆莢能做的就是開放這些數據給那些用得好的應用,讓他們長在豌豆莢上,給用戶提供垂直數據內容應用的功能插件,而不是手機桌面上一個一個五花八門值1塊2塊的圖標

2 內容分發

應用之後就是內容(音樂、視頻、文字……),把用戶從找應用過度到找消遣、找娛樂

3 手機驅動大全^_^

android開發都懂的,豌豆莢都找不到驅動,那麼找起來就苦逼了

和UC直接正面去搜索上干架肯定不現實,特別是UC的乾爹給他找了個小兄弟神馬以及百度等老流氓。

作為在應用分發領域有積累的老人,是否有考慮搭起自己的生態,用自己的平台和經驗去幫助被遺忘,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的開發者們呢?


現有的發展思路:

1. APP分發-&>內容分發

豌豆莢首頁中除了APP外已經融合了影視劇、電子書等內容)

2. 賬戶中心:終極目標是AppStore賬戶系統,近期目標Google賬戶、小米賬戶

同是首頁,融合進了個人相片管理,並有通訊錄等附加功能,可以看到豌豆莢自身平台已經在逐 步強化用戶的使用習慣,接下來可能是打通三方APP的賬戶互通了(這個難度太大)

3. 應用內搜索:解決應用信息孤島,實現應用數據的共享

Android分發行業現狀:從產品運營者自身經驗看

第一陣營:騰訊應用寶、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DNU量級:萬)

偽第一陣容:小米應用商店

第二陣營:91手機助手、豌豆莢、安卓市場、安智市場(DNU量級:千)

未來:豌豆莢未來只能是走差異化的線路,應用大市場肯定是會被BT3給掛分了

1. 應用挖掘精品化:例如豌豆莢設計獎,BA3會更加註重國內的開發市場

2. 國外產品國內的運營代理:好比Line,豌豆莢從歷史上看和國外的開發者關係較好,同時團隊氛圍相對來說更加洋氣些,對接國外的開發商可能會更加容易


反對孫方超的答案

1、豌豆夾可能需要很好的一個商業模式,目前的版本已經看出來豌豆夾想給自己添加更多的內容增加用戶粘滯度如社區、電視劇等

2、谷歌play未來十年能進中國么?進來了能適應本國分發渠道養成的用戶習慣么?我們有積分牆,我們積分可以換禮包,兌話費,抽獎。我們分發渠道有自己的賬號系統,有自己的浮標系統,谷歌這麼高大上的公司會做這些么。人家是規則的制定者,才懶得費心思跟你爭這點塞牙縫的錢。

3、排第一的完全不了解國內分髮狀況,國內各大手機廠商為了形成一個良性的銷售體驗閉環,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分發渠道,手機廠商都想擁有自己的appstore系不系?豌豆夾倒了,還有小米呢,小米死了還有華為呢,華為跪了還有聯想呢,還有oppo,你必擼,nubia,小辣椒、野山椒。。。哦對了還有百度啊親!

4、應用寶這個最後來談下,他純粹是為了打造tx自己的分發閉環而生,再順便做下自己的開放平台,搞點第三方的遊戲抽點錢。

先這麼多,想到了再繼續補


目前應用商店大致分兩類:

  1:以Google play,豌豆莢為主的主營分發渠道,主要對B端收費(比如banner費,啟動費,合作推廣費,或許還有CPI收費)

  2:各類app中自帶的應用市場,純粹屬於app的附屬功能,從產品設計來說可有可無,但是它存在就是一典型的商業模式,依靠巨大的用戶數量和活躍度推廣廣告主產品。(比如知乎日報上的應用推薦。)

  3:邪惡地講,對於開發者來說,應用商店是否是收集某些資料的工具呢?


觀點:活的越來越難但是死不了

  • 新用戶獲取成本高

  • 老用戶使用頻率會越來越低

  • 內容有先發優勢但不是壁壘

  • 遊戲運營能力有限

  • 品牌運營能力低,嚴重落後與3b

  • 產品能力中等(不是說細節,而是優先順序)

綜上,團隊整體能力一般,結合換機潮接近尾聲,拼刺刀搶用戶的話不看好


最好的結局是被阿里收購,成為繼UC之後所謂的「另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


談論豌豆莢的未來不能單單的以前途或者盈利手段來評判,互聯網的戰爭更多的是看誰更能看清未來的趨勢所在。

豌豆莢和91作為分發平台,他們實際上是入口之爭,平台之爭。App 作為整個手機生態系統最重要的資源,誰掌握的資源,誰就控制了渠道。

目前,豌豆莢上不僅僅有App,更囊括了視頻,電子書等所有的資源,目前,這一切都在布局中


比較贊同樓上一些觀點,但是說的都太絕對了。先說結論,這個行業沒有遠景,但是在未來兩年內依舊會迅(fei)速(chang)發(zhuan)展(qian)

首先,雖然傳統的應用分發領域目前已經遭遇了瓶頸,但是畢竟用戶需求在,開發者的需求也在。現在產品獲取用戶的成本是與日俱增,對於入口的渴望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尤其是手游等領域,除了應用商店別無選擇。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應用商店至少未來兩年賺大錢是毫無疑問的。目前很多平台的遊戲聯運都是三七開甚至二八開,阿里提出的所謂六四開是作為挑戰者的策略,做大了還是要宰開發者的。

其次,中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市場之所以如此巨大,最重要的原因某歌服務在國內的失位。但是如果某歌回歸呢?我的回答是,用戶習慣已經形成,無法改變。國內一些應用商店的微創新,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用戶的習慣。這方面可以參加谷歌沒被禁的時候搜索領域與百度的競爭。 說了兩點利好,接下來說一點利空。應用分發行業最大的利空就是,其他領域的分流,其中威脅最大,我也最看好的就是UC瀏覽器,走的幾乎就是360的那條路,簡單實在。「輕應用」的分發已經有了實實在在的成績。現在又推出神馬死磕百度,可以說一旦做大,百度不僅移動搜索事業會受到衝擊,而且應用分發這一塊影響會更大。

有人和桌面系統的下載站和應用分發做比較,本人不是非常贊同。我覺得移動端的應用分發軟體更類似360軟體管家之類的PC端軟體,這個行業競爭曾經比較激烈,但是最後還是剩者為王。

最後,問題中既然提到了豌豆莢,就簡單說一下吧。豌豆莢在國內的分發行業可以說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其客戶端的體驗也曾經是最好的,一些微創新也產生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影響。弱點就是沒有自己的平台,在一個流量為王的行業卻不能自己產生流量。因此現在豌豆莢開始轉型,從一個簡單的應用分發擴展到全方位的內容分發,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對於其他的軟體,個人最看好的是騰訊和360。不是很看好百度,雖然有資源有流量,但是百度的應用分發至今也沒有形成差異化,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謂19個用戶過億的應用,有多少水分大家心裡都清楚。至於阿里之流,不過爾爾。

最後做一個預測吧,兩年之後的應用分發領域,第一騰訊,第二360,第三UC。


推薦閱讀:

App提交 App Store 審核,遇到過哪些坑?
中國大陸實現低價無限3G上網可行嗎?
做移動互聯網就業是選擇 BAT 還是微軟?
黑產向移動端的滲透情況如何?
2015交互設計趨勢有哪些?如何應用這些趨勢?

TAG:移動互聯網 | 豌豆莢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