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名著讀不下去,是不是因為沒有文學素養?

自己借了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讀了一小半就不想讀了,是不是水平不夠,不能欣賞名著?


我上大學之前一直看不進文學名著。都愛看網路小說,郭敬明,言情小說。韓寒那時候說最討厭名著了,我感覺真是遇到了知音。

上了大學之後,因為專業問題,被逼著看名著。我驚奇地發現原來名著也很好看,尤其是那些公認的大家。被稱為大家絕對是有道理的,郭沫若除外。

紅樓夢從小就想看,嘗試看了好多遍,甚至兒童版的也拿來看過,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大二暑假的的時候很無聊,開始看《紅樓夢》。我居然可以很有耐心地對著人物關係譜來看,看到一些點有疑問就去貼吧找人討論。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除了紅樓夢之後,其他名著都突然變得好看起來。小時候不喜歡魯迅,覺得看不懂。大一剛開學的時候我居然在課上公然說魯迅其實沒啥本事就是時勢造英雄。我擦,我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無知者無畏啊。魯迅太偉大了,中國近代最出色的作家真的非他莫屬。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說,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經過了無數人的肯定,肯定是有道理的。讀不下去可能是沒耐心,因為名著往往不像網路小說這麼輕鬆。另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肚子里的墨水太少不足以承受名著的重量。

外國文學你讀不下去可能是翻譯太爛。現在每本名著都有很多個翻譯版本,你得挑個好評多的,有的版本真的會影響閱讀。而且外國人名不好記,這也對閱讀造成一定的障礙。像《百年孤獨》,我看的時候都把名字一一列在紙上的,否則真的會暈掉。所以還是需要一點耐心。

我覺得吧,你需要多點耐心,並且真的熱愛文學。你如果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逼格好出去炫耀,你可能永遠也無法看進去。多讀幾本書,找人物關係沒那麼複雜的情節簡單點的看起。一開始就看《百年孤獨》註定是翻了幾十頁就拉倒。讀多了你就發現你能讀進去了。閱讀也需要練習,多看才能提高。文學水平這東西,多少人敢承認自己有?文學這個浩瀚的大海,是無窮無盡的。我一個中文系研究生,真覺得自己是文學渣渣,一點水平沒有,越讀越覺得自己無知。


第一,名著是一個很概括的名詞,我們平時聽到的名著和名著,有時候很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不喜歡 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不代表你不喜歡其他名著。

第三,不喜歡某幾本名著,或者喜歡某幾本名著,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高低。讀書就是讀書。

第四,名著的最大意義是讓我們在讀書前,節約時間,不用茫然。比如說某出版社的「名著」系列,它首先就是在選目出版前,就對當時耳目所及的著名小說進行了一番評價和選擇,肯定會節省初讀者的時間。不迷信,也不盲目反對。

第五,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多讀自己喜歡的書,只有多讀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口味,一切評價都應該建立在一定數量級的基礎上。

ps: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都是法國雨果的作品,雨果的小說往往是有社會意義在裡面,而用詞造句,包括行文格局都較為壯大,顯得遲緩。如果不喜歡,其實可以先換一換其他國家、其他時代的小說看。放心,你肯定會遇到你喜歡的名著。比如相近年代的大仲馬,作為當時的連載小說大作家,其作品的風格、節奏就完全不是雨果那一套了。不過,要了解當時的歐洲文學風潮,了解雨果為什麼會成為具有國際意義,特別是對於中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作家,還是要去啃啃他的著作。人到了一定階段後,總會對之前看不進去的書,有不同的理解。這急不來,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祝讀書愉快


為了讀書而讀書是很愚蠢的,可以去找一些比較輕鬆的小說,養成讀書思考的習慣,久之會越來越不滿足於輕鬆,開始讀一些深刻,再到艱澀,享受思考吧,這比讀書本身更令人滿足。


題材不對胃口太正常了。


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說,是你還不到能沉下心的時候,好茶要細品,好書也同樣。

從社會角度來說,現在有太多比名著刺激性強且頻率高起效快的作品了,看不下去也正常。


時機不對,放下,過段時間再看


這跟有沒有文學素養沒關係,讀不下去的原因大多歸結為兩類:

第一個是類型與行文風格不和你口味,除非你帶著目的去讀,逼自己讀,不然很難看下去。讀名著不要帶心理報復和思想枷鎖,不要總覺得名著嘛不好看是自己文化低,不是這樣,名著其實也是娛樂產品,既然是娛樂產品就有相對應的客群,你看不下去只能說明你不屬於這個客群,比如你喜歡看科幻的,海伯利安你看得津津有味,呼嘯山莊你就看不下去,這很正常。

第二個是這種書的文字信息量很大,情節很深,沒辦法掃一眼就知道大概,你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要聚精會神,精神集中,還得找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才能看得進去,好書看進去了能在腦海里生成畫面,那個時候看文字就像看電影,所以我說讀書是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你看不進去可能是環境不對,或者用了看網文的習慣去看。


先說個歷史故事

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經常一早上朝,忙到太陽偏西才下朝。回去後又和大臣談論經史以及治國之道,很晚才去睡覺。不像我等,是看蒼井初音大沢小香到很晚……連第二天起來都沒精神。

太子劉庄就勸:爹啊,您還是多休息,講講養生。

劉秀說:吾自樂此,不為疲也。

這就是成語樂此不疲的出處。

扯完了故事,扯題主的問題。

為什麼讀不下去?

因為讀著覺得無聊,沒意思。得不到讀書的樂趣。

世間多少想要努力的決心,因為覺得沒意思而放棄。

光武帝劉秀能夠勤政,因為覺得做那些事,是很快樂的事。

為什麼讀那些書覺得無聊?

對那些優美的語句無感,對小說中人物事件沒有共鳴。

對優美的語句無感,是欣賞水平不夠,沒有共鳴是經歷不夠,引不起自己內心的體驗。

說白了就是:水平不夠,經歷太少。

怎麼辦?

涼拌。

不讀就是了,多找自己能得到樂趣的書讀。

積累的多了,再讀那些書,就會發現,那些書,真的是世界名著。好,很好,非常好。


名著讀不下去,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名著本身的原因。首先,得承認,大部分名著之所以能被列為名著,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但更得承認的事,大部分的名著對於讀者來說並不友好。

一個故事,你有沒有興趣看下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點:懸念。比如愛情故事,懸念就是男女主角最終會不會在一起。儘管我們知道答案大概是肯定的,但在沒揭曉之前,我們的好奇心仍會驅使看下去。

所以,網路小說就會有黃金三章的說法,要在前三章內明確主角的基本目標並讓讀者認同:復仇?逆襲?還是找到陰謀背後的主使?畢竟現在的讀者選擇太多,讀者對一部小說的耐心越來越少。如果你不能快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很可能就會撲街。

回到名著上來。

名著的特點就是作者野心太大。大師們總想寫盡整個時代,不厭其煩的描繪當時的社會面貌。對於出場的人物,有著大量不厭其煩的細節描寫,甚至要寫到他們的祖宗十八代,反正就是遲遲不肯進入故事的主線。

所以,對於一般只想看故事的讀者,讀名著昏昏欲睡是一種常態。

那怎麼辦呢?我的一個建議是:跳著讀。跳過那些不厭其煩的時代背景的描寫,跳過那些無聊的日常瑣碎的小事,一直到故事開始進入主線,一直到懸念出現、你對故事的發展感到好奇。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名著其實挺有趣的,沒有所謂的文學素養你也能讀下去。


很多故事型名著已經過時了。耗費幾十個小時來獲得一個陳舊的理念,大腦機智地表示厭倦。比如《湯姆叔叔的小屋》,現在用「黑命貴」三個字就可以覆蓋了。

俄羅斯的長篇名著看不慣更是正常。

他們耗費幾十萬字來講述一個今天已經過時或有了無數次升級版的道理。

遙想一二百年前,人們沒有電視手機電腦,甚至沒有電。漫漫長夜,或者吃完晚飯就睡覺,或者守著豆大的煤油燈/蠟燭摳牆皮,有條件的可以嘿嘿嘿嘿,然而太頻繁了也會吐。那麼,有一個精彩的長篇娛樂印刷品精神食糧,必然是洛陽紙貴啊。而今天,為什麼要給它面子呢。你要是信他,被他的信息調教成什麼樣子呢?「背時匹夫,蒼髯老賊。」

而某些兩千年的哲學、歷史名著,就是不過時。


謝邀。


是。


過來人的一點心得

我以前也是死活都讀不下名著,小時候還可以看《霧都孤兒》《水孩子》《童年》這類比較有意思的名著,但是到了初中高中的樣子就讀不下去了,一般都是看幾頁就沒有耐心了,不願意再看下去了。近期開始又看,突然發現自己看的下名著了!還覺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就不願意放手了,想了一會,自己是不是突然開竅了,發現其實不是。自己就總結了一些小原因。

1.很多外國名著翻譯過來很拗口,讀起來費勁,不舒服,總覺得語感不對,語序也不對,讀書體驗就不行了,但是換一個版本又好一些,所以讀不下去可能是你沒有找對好的翻譯版本,可以去搜一下最好的版本是哪個,提高自己的閱讀體驗。

2.恰好是自己不喜歡的小說類型,我以前總覺得自己讀不下名著是因為自己讀的不是紙質版,然而,事實是,我想太多了,換成紙質版的照樣讀不下去,我個人偏好讀不下去偏詩歌散文抒情之類的名著,打死都讀不下去,後來知道了就放棄了,轉攻讀有情節的小說。

3.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那就是你習慣了不用腦的讀書,而名著就是要用腦才能讀下去的。很多人都喜歡看言情小說,宅斗宮斗,修仙之類的小說。這一類的小說不可否認確實相比較名著確實很好讀下去,故事情節吊胃口,甚至瑪麗蘇,但是大多數女生就好這一口。看主角們愛的死去活來,肝腸寸斷。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看這些小說幾乎你不需要思考,因為作者全部都告訴你了接下來故事情節,你可以不做思考就接受作者對男女主角愛情故事的發展,矛盾,走向。

這一類的小說主題狹隘,限定在男女情愛,缺乏對社會和人性的批判,人生的感悟,而網路小說大家在看的時候不需要思考現實,只需要沉迷作者虛構的蜜糖愛情故事中。

那什麼是名著?

一部文學作品能否被稱為名著,還在於它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和社會問題,人們是否能從文學作品中觀照社會和歷史,然後進行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認為著作要成為名著,就應該有原創性,並且要能達到一定的思想深度,進而啟發讀者進行思考。
莫提默·J.艾德勒也認為,名著最有影響力,因為名著最有啟發教益,含有獨特的見解,是言前人所未言,道前人所未道。

總結一句話就是名著需要大腦的思考。

看多了網路小說的結果就是

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

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你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 —— 比如學習,閱讀,思考 —— 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讀不下名著的原因了,所以不要讓自己成為愉悅感的奴隸。

不動腦子,能帶來短期的愉悅和輕鬆,但長期來看,它只能導向空虛和無聊。

試著放下一段時間的不需要思考的網路小說,看一些有深刻內涵的電影,文章,從這些慢慢積累思考的習慣,久而久之會喜歡上看名著的。


讀了一小半還可以啊,比只能讀15頁的好太多啦。其實我也沒看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看了個開頭,寫得有點聖母,就沒看了。

不喜歡就換一本吧!

覺得百年孤獨名字多,那就看飄啊,翻來覆去才幾個人。

飄太厚了就看包法利夫人,薄薄一個下午能看完。

覺得包法利夫人太平淡了就看三個火槍手,氣勢磅礴有情節。

覺得故事太長前面聯不上後面就看十日談,一個故事才幾頁紙。

覺得十日談宗教氛圍太濃郁,中世紀的東西看不懂,就看中國四大名著。

還覺得遙遠可以看平凡的世界,還有最近很紅的呼和蘭傳。

為啥非要看名著呢?

看看東野圭吾,會發現身邊好多人在看。看完還能聊一聊。

東野的看完了可以翻英國的偵探小說來看。

國外的暢銷書也不錯啊。

改編成電影的國外暢銷書也很棒啊,肖申克的救贖,教父。

然後,也沒有必要非看書吧。

作為消遣,可以看電影。

學習,可以看紀錄片。

考試,可以看公開課。

我基本一年看30本書左右,在知乎這個閱讀量就是渣,但我對這個數字很滿意啊,看的又閑又雜。

一開始也沒有多愛看書,基本是為了保持專註度。後來就成了習慣。

會去找別人推薦的書看,要是幸運還能挖掘自己的興趣。

比如開始看王小波,是因為知乎上很多人愛他。把他的書都翻出來看了一遍,真心不錯,不負盛名。他極力推薦江村經濟,我又對經濟有點兒興趣,就在kindle上看了一遍,驚為天人啊!然後看完生育制度和鄉土中國,覺得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都多了很多理解。又把費孝通的老師馬林諾斯基的簡介翻了一通,翻出一本野蠻人的x生活,╮( ̄▽ ̄"")╭。

社會學真是神奇。

然後看了1984和動物莊園。接下來可能要看蘇聯方面的書了。

就這樣。


想到以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

然後就被我放書架雪藏了。畢竟沒文學素質 。


可能是時間和環境還沒到位。第一次拿到《荊棘鳥》時,這本書很厚,看了六十多葉,就沒看下去,第二次再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就一口氣看完了。看完之後,覺得這本書寫得很好,細膩。


讀書不過是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有人喜歡讀書所以快樂地讀,你不喜歡只能痛苦地讀,為什麼不快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呢。

並不覺得讀書就比其他方式更值得炫耀,看書和看電影對我來說效用等值。題主找到讓自己開心的生活就好了。


咩咩(?˙▽˙?)我覺得和文學素養有一定關係,不過也不是很大的吧(′▽`??)嗯。。。主要是因為對書中的場景沒有共鳴吧,這也很正常,可以先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培養思考的能力(*σ′?`)σ再去讀這些書。

我的建議是可以邊讀邊想像場景,可能會好一些哦~( ?° ?? ?°)?

嗯我以前看《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覺得這書怎麼無聊。。。現在。。。三刷辣(′ . .? . `)


易中天先生評價諸葛亮讀書時如此評價:

觀其大略,不求甚解。

悲慘世界對當時世界的描述太為宏大,沒有對法國歷史的充分了解,有些地方是無法看懂的,不妨放過它,去欣賞能欣賞的部分。

讀書的同時,也是讀自己。

如果想法和作者背道而馳,無法做到感同身受,顯然是看不下去悲慘世界這本書的。

批判來自於愛的深沉,

世人在這世上遭逢太多兩難之事,避無可避,體驗這種挫折,無奈

不斷的反思自己,

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


覺得是因為閱歷不夠


你看你借的這兩本書 別因為名著的噱頭去讀它 可以讀一些情節性較強 故事連貫 議論沒那麼多的小說 再有啊 雨果有一些很誇張很放誕的描寫 對下水道或者巴黎建築的描寫 你可以嘗試畫出來 這樣不知不覺就讀進去了

話是這麼說啊 其實我也讀不下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網路小說比許多名家名著有更火爆的市場?
如果把《三俠劍》改編成京劇會是怎樣的?
水滸傳的時遷為什麼才排倒數第二啊?
紅學的研究有什麼意義?
《三個火槍手》中,為什麼阿多斯發現妻子的烙印後,要把她吊起來打?

TAG:文學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