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文學作家的出路在哪?
主要針對目前的流行文學作家,並不指那些經典文學作品。幾年來,曾經安妮寶貝、張悅然時代那樣的盛況逐漸衰弱,莫非都要向韓寒("一個"APP)、郭敬明(電影及集團)的形態轉變?更甚,普通的文學寫作者又有什麼出路?
看了問題幾乎要感動落淚,我終於有一個準專業的問題可以回答了哇咔咔卡~以下就帶著誠意來答題:擦,現在這個時代難道不是流行文學作家最好的時代嗎?
先定義一下流行文學作家。其實,文學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按體裁可以分為詩歌、小說、散文等等,不過題主所說的流行文學,應該指的就是小說,而且是通俗小說。因為通俗小說以娛樂讀者為目的,天然具有「流行」這一屬性。因此,以下用通俗小說作者指代題目中的流行文學作家。
既然是為了娛樂讀者,那麼在其寫作水平基本固定的前提下,一個通俗小說作者越能得到接近讀者的途徑,越能把握讀者需求,就越容易讓作品實現流行的目的,在名譽和金錢上得到越多收益。
因此,新媒體時代,通俗小說作者有網路這一絕佳途徑接近讀者,把握讀者需求。
出路一:
寫網路小說,在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等網路文學網站連載。
以起點、晉江為代表,中國網路文學網站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付費閱讀模式,連載開始時不收費,連載一定章節後,新章節收費才能閱讀。費用對單個讀者來說非常低廉,而付費又十分方便(以起點為例,我剛才隨便搜了一篇網文,讀者不註冊也可以用手機賬號一健付費閱讀指定章節,話費3元=起點幣200點,讀一章僅需20點),所以有大量讀者願意付費閱讀,因此,作者的收入完全掌握在自己和讀者的興趣手中!(對不起我激動了)
————吐槽傳統出版,這部分可以不看——
跟傳統出版時代相比,網路小說作者直接和消費者對接,繞過了傳統出版業的種種中間環節,生產效率和收益都大大提高了。
傳統出版模式中,作者需要寫好全文才能投稿(成名前哪個出版社會只看個開頭就給你出版機會?而寫網文只要註冊個賬號就能寫);
投稿後也要看有沒有出版社看中(出版資源有限,即使是通俗小說也要挑情節人物文筆俱佳的;寫網文只要有少數讀者喜歡就可能成功,就算把銀行擬人讓他們談戀愛也不怕沒讀者,見@葛巾推薦的《銀行不差錢》);
有幸被出版社看中後,要跟出版社簽訂條件並不怎麼好的出版合同,如果全職寫作很可能要先過一段窮日子了,之後要解決溫飽奔小康也有困難(中國的書價格相對低廉,出版業利潤不高,給作者的錢就更少);
編輯還需要進行文字編輯,修改錯字病句,找出前後不一致、常識錯誤等硬傷並修改,之後還需要設計版式和封面、選擇用紙、印刷裝訂、入庫發貨……總之,一本書從投稿到出版需要花上短則數月長則一年的時間(寫網文天天都能發,發了就有錢);
而且,出版前拿不到錢,出版後也可能要過幾個月半年才能拿到錢,拿到的錢是一筆很可能並不多的版稅,如果首次印刷後不再加印,那麼也就沒有新的收入了(寫網文只要有一個人點擊付費就賺一筆錢,只要放在網上,三年五年之後有人點一樣能賺錢)
看到上面這些,你還會覺得通俗小說作者沒有出路嗎?請了解一下著名網路小說作者如天下霸唱、唐家三少、南派三叔、我吃西紅柿等人的收入吧,他們個個都是實打實的大富豪啊,傳統出版業的通俗小說作家沒幾個收入比他們高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兩個領域的頂尖人士,比較中下層從業者也能看到,大量網路文學作者即使出了圈子沒人知道,只要筆頭勤快,也很容易實現溫飽和小康;而大量只出過一兩本書的通俗小說作家,靠那一兩本書的收入,溫飽和小康那都是白日夢啊。
——————好了我們來看看其他出路——————
出路二:
在豆瓣閱讀發表作品。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喜歡網路小說的寫作方式,比如:寫一點發表一點,被讀者催稿催得網都不敢上,知道開頭卻控制不了結局,寫不長就不好賺錢,不同時開N個連載也不好賺錢……你也可以選擇到豆瓣閱讀發表作品。豆瓣閱讀也是付費閱讀,不過不以章節而以作品為單位,特別歡迎字數不夠出版也不夠連載網路小說的中短篇,雖然對作者資質有一定限制(鼓勵已經出版或發表過作品的作者投稿),但如果你確實很有才華(比如在知乎有幾萬粉絲,答題字數破十萬什麼的),絕對有機會成為作者,發布作品,等著收錢,而且完全沒有被催稿、不寫就沒米下鍋的苦惱喔。
而且,豆瓣閱讀作品不限體裁。小說可以,散文詩歌也可以;翻譯作品可以,科普文章也可以;雞湯文可以,治療拖延症心得也可以。因此,即使對於不是通俗小說作者的寫作者來說,這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雖然豆瓣作品的定價權不在作者手中,不過銷售的透明度相對傳統出版很高,作者分到70%的收入也是佔了大頭。自己的作品有專門設計的封面,也有編輯給文字把關,與讀者見面時已經具備獨立性和完成度,對於在這方面有所追求的作者來說也是優於網路連載的地方。
——————其實我也沒有更多出路可以寫了,答題已經結束—————
——————接下來都是吐槽和離題,完全是夾帶私貨,還是別看了吧—————
新媒體時代真正沒出路的人是文字編輯。策劃編輯還可能找一個或幾個網路紅人,想個好題目隨便說幾句,弄本書出來,炒作炒作,能賺不少。文字編輯能幹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出書為什麼需要編輯,甚至有些作者都覺得自己不需要編輯:我寫的東西你們幫我印出來不就行了嗎,為什麼要編輯呢?
這世界上的好作者是有的,寫完之後一個字都不用改也不可能改,這種事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據說當年老舍交稿,會在第一頁寫一句話,大概是編輯你改我一個字就怎麼怎麼的,措辭很激烈。這個是傳言,所以就不寫出來具體的字眼了,反正對編輯來說挺具有威懾力的,如果我是那個編輯,真的一個字都不敢改。
不過呢,大多數作者,即使嘔心瀝血完成的稿子,也還是有錯字病句,前後不一致,常識錯誤(澳大利亞首都悉尼之類的不說,甚至純虛構的魔法啊武功啊也可能自相矛盾),總之,有硬傷是難免的,作者不是百科全書,也沒有必要是。
如果有個編輯能在稿子跟廣大讀者見面以前把把關,弄不明白的地方跟作者溝通一下,不說能消滅所有錯誤吧,把作品質量提升一點點,讓作者的形象更加光輝偉岸一點點,還是能做到的。
但是呢,文字編輯的這點作用,在網路連載小說中幾乎沒有意義。即使不談上述網路連載秒殺傳統出版的N個優點,只談讀者和作者的需求本身,也一樣。讀者看網路小說,也就是想知道「後來呢?」而已,別的都不是很重要。對作者來說也類似,最糟糕的情況是作品寫不下去了,變成天坑,也不是一無所得,反正之前的付費章節也收到錢了。那這個作品有多少錯字病句,前後不一致,常識錯誤什麼的,有什麼關係呢?再說,作者稿子都是沒有存量的,寫完就發,自己改的時間都沒有,何況是讓編輯改?我記得看過起點還是晉江老闆的一篇專訪,提到了他們的網文編輯的看稿量,那個數字我記不清了,只記得極其驚人,我當時粗略算了一下,就算我自己看小說看著玩,一天看18個小時,大概也只能勉強跟他們的日看稿量打個平手。這樣看稿不知道能看出什麼來?
總之,對通俗小說而言,文字編輯這個行當,確實沒多大意義了。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個領域也可能產生一個字都不必改的強大作者,剩下的人錯不錯也無所謂了,反正不影響閱讀;前後不一致還能引發讀者的考據慾望,說不定能借著幫作者解釋圓滿的過程創作出同人作品來呢。
——————吐槽過多不忍直視的分割線————
寫了很多廢話,基本上是個人的情緒發泄。本來很不希望在知乎這樣做,希望以後能控制住自己。後面這些多餘內容,如果造成了什麼不愉快,或者我自己想通了,再刪掉吧。總之,如果有人看到這裡,請多包涵。謝謝。作家的價值不是在於他的文字嗎?新媒體又沒有對文學本體進行再造,不過是媒介轉變而已,談何出路問題?
只要能表達,文學就不死。
我很喜歡的女詩人ingrid jonker 她還喜歡把詩寫牆上,比起這種破壞城市景觀的行為,新媒體簡直溫柔多了。
真正扼殺作家才華與出路的,在我看來是一個時代的滯後。
題主你如果想問的是商業模式,這是我們學經濟該乾的事,作家們只管好好寫書,不用怕,我們會讓你們吃飽噠!(≧?≦)出路么,其實簡單來說就四個字:業餘寫寫。
-----------------------------------------------------------------
關於寫作者的出路的這個問題,其實跟新媒體時代還是舊媒體時代關係不大。
在所有的時代,總有一部分人沒有出路。寫作的人當然也是。好多能寫出偉大作品的人,往往走的都是絕路。你要是真正去寫作,你的面前每一步都是萬丈深淵。
真愛寫作的人很多,寫得出好作品的人幾乎沒有幾個。要我說出路,這條路本來就是不歸路,又哪裡來的出路,寫好了那是出路,寫到死都是垃圾,那就算有出路你好意思出去嗎?有些人是寧死不回頭,而另一些人不在乎,環顧四周,見縫插針。不過如此而已,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至於說流行的作家。你看起點縱橫系的作家,再看百家講壇系的作家,不都活得很起勁嗎?
新媒體不是問題。
我們的時代也並不是文學在消亡。我反感一切對於時代變遷的感慨,因為那純屬幻覺。
以上。真正的文學家從不找出路
-
相信我,現的作家生存環境,可比曹雪芹、羅貫中、吳承恩好的多的多了。別得了便宜又賣乖。沒了新媒體,你的書,只能爛在你的抽屜里。新媒體是你的助力,而不是你的阻力。
一個想像力「天生要豐富」的作家,若能這麼個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可以去屎了。擁抱新媒體,是現代作家的宿命,也是現代作家的使命。
-
嚴重反對 @yolfilm 叔的答案。(雖然對他其它答案還是很不錯的。)
我覺得,任何把二十一世紀網路時代的問題,都硬拖入過去的歷史,甚至封建時代來討論問題都是耍流氓。
人們在討論民主何時才能到來,讓直言者不再蒙受苦難時,總有人說現在的時代比過去文革,甚至文字獄時代好得多,要他們感恩戴德,這不是耍流氓嗎?
我們都知道,這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甚至這二十年的網路時代,全世界都在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天都湧現出以前難以想像的新事物。同樣的,以前的很多答案放在現今已經毫無意義,難道當朝鮮人民開始抗議金胖的暴政時,金胖說出現在的時代至少石器時代好許多,然後那些人民就必須閉嘴嗎?
網路時代的問題,最好把答案放在這二十年里來討論才有意義。在那些人千辛萬苦地為寫作者爭取一點微不足道的稿費時,在大量作品都遭受到盜版時,在韓寒南派他們與百度文庫維權時,只要圍觀群眾一句曹雪芹就能讓他們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人們在問網路時代的出路,那些人卻在用封建歷史來搪塞,還諸死了其它想為他找出路的答案們,覺得曹雪芹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作家生活,這實在是太過扯了。
不知是誰說,在蛋與牆的兩邊,你不站在蛋旁邊就算了,你還為它們豎立更高的牆,你怎麼不讓那些雞蛋感到蛋疼呢?互聯網時代不至於讓寫作者「敝帚自珍」,放在網上就有人看,寫得好還能獲得名利,但卻不會獲得空前影響力。
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紅」起來的時期,正值紙媒大興的時期,在此之前紙媒沒這麼火,文學賽事也沒這麼火,在此之後後後,更沒這麼火。韓寒他們在那時已經獲得知名度,如今當然依然能混得風生水起。
如今就是個快速瀏覽快速刷新的時代,幾秒鐘出現一個牛人,幾秒鐘出現一篇牛文,容易傳播但也容易被遺忘。在知乎這麼個「知識分子」、讀書人云集的地方,都常出現「答案太長讀不下去」的情況。連刷微博都首先看圖,140字的雞湯讀不完就點贊轉發,以前的中學生之間互相傳閱萌芽雜誌傳閱各路小說,如今刷微博微信,極個別的看看網路小說。
市面上流行的暢銷的或者說還沒有衰落的最新上架的文學作品都是之前積累了一定影響力的人寫的,你見過有幾個新晉作家的書賣得火的?為什麼文壇中九零後至今沒有出現韓寒郭敬明這樣的中流砥柱,除了如今的話語權還掌握在八零後手裡,還有原因就是新媒體時代的世界花哨得多了,你很難不變得貪心,很難節制,很難矢志不渝地關注一個寫作者一篇文。我贊同 ylofilm的答案,而且你的提問並不是完全嚴謹的。 郭敬明將自己的小說改成了電影,韓寒在APP里寫文字、做主編,可以說還是文字的這些東西,他們還是做著自己的本分工作,只不過換了種方法而已。 該寫字的依然在寫字,該出書的依然出了書。 如果熱愛文字,就用心去寫,其它的不用多想。 至於出路,我真的想說,只要地球上的人還識字,寫字的人永遠就有出路——前提是你要寫的足夠好。 關於文字的好與壞,這又是一個複雜的命題了——或許你問題的核心是這個東西。 郭敬明與韓寒都寫的非常好,單論文筆,是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所以不管是新媒體還是舊媒體,他們都不會失業。 如果你寫的不好,不管是什麼體,你都會失業。
一個寫作者,就如我前文所說,用心去寫,這是你唯一能做的。如果只是想到出路,那麼可以去送快遞,做生意。賺幾年錢,討個老婆,生個崽。
還有,寫作者沒有普通與高級之分,大家都是寫字的,有些人勤奮努力,寫出來了,而有些人則欠缺一些,就如我。 但是你知道你永遠都會寫下去,這就夠了。新媒體的時代其實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舊媒體不是被寫稿媒體人革新成為新媒體的,而是被搞技術寫代碼的IT人革新為新媒體的。舊媒體的時代,其實也不是傳統媒體從業者造就的。基礎教育、識字的普及與印刷技術造就了報刊業的出現。
如果沒有教育的逐漸普及,讀者字都不識,何談暢銷作家的出現?
同理,新媒體時代,也即移動互聯時代,作家如果想把握住時代命脈,個人以為,不是僅僅考慮內容的順應就足夠的。形式無疑應該得到重視。為什麼沒有作家想到在這方面創新?比如,將自己的書籍裝幀為APP,可以給予讀者個性化實時化的交互體驗,多媒體的應用更可以使表達豐富。
為什麼要用標籤形式束縛住自己?歸根結底,作家難道不是渴望用千奇百怪的文字進行表達的那群人?在可以選擇字體字型大小封底封皮以後,為什麼不試試更多的包裝輔助?只要能幫助自己的文字表達的,難道不都值得嘗試?
說到底,大概還是不能要求作家把自己的作品當作產品,大多數目前的作家入行門檻低。但我期待有一天,會有懂代碼的作家,如產品經理般經營自己的作品。文學的下一次革新/復興,或許在那時。
前幾年歌手不景氣了,網上下載泛濫,因為寫歌唱歌沒有收入了,新人出頭難,原創人也缺少動力了。老人只愛唱老歌開演唱會。我就想,以後歌曲會和之前唐詩宋詞一樣,慢慢的「消亡」,變成一個歷史遺物。這幾年唱片公司坐不住了,動作很多。各種選秀,各種維權,最典型的算是「祖國好聲音」和「俺是歌手」。帶出了新人,炒熱了老人。也活用了網路,獨家授權,贊助等等,都是不錯的收入啊,不管這是垂死掙扎還是死灰復燃,我們這輩人,還是離不開的。新媒體時代,也要活學活用才行,適者生存嘛,丟下高貴的節操吧。不適應時代潮流的人,是找不到妹紙的。
牛逼的人,不管生活在任何時代,都牛逼。
英雄無論選擇應時而變,還是選擇恪守自我,他都是英雄。
在此不妨舉一個我的偶像——馬世芳的例子。
馬世芳自小受到母親影響,十多歲就在傳統電台開麥。而後,博客時代,他開始寫博客。之後的每一個社交工具出來,他都第一時間嘗試並擁抱,g+,推,fb,微博,包括曾經的buzz,他也在玩。
他的電台節目,在豆瓣小組上,到處都是。
他只會因為新媒體發展,而變得更具有影響力。雖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這也算一種浪漫的說法,有時候還是得考慮實際。
什麼是實際。載體和讀者需求。背景大家都懂,略去。現在和未來:載體多為電子產品,最大讀者群體為社會中層群眾,這類人零碎時間多,閱讀環境複雜,心靈需求大於物質需求,所以簡短文字,睡前文章都會流行,經過深思,建議寫代碼文學:如韓寒和郭敬明玩剪刀石頭布:def hanhan==[boy,32,&<170cm,65kg]def guojingming==[girl, 31, &>149cm,45kg]import randomhanhan_list = ["石頭","剪刀","布"]guize = [["布","石頭"],["石頭","剪刀"],["剪刀","布"]]while True:
guojingming = random.choice(hanhan_list)hanhan= input("請輸入:石頭,剪刀,布").strip()
if hanhan not in guess_list:
hanhan = input("重新請輸入:石頭,剪刀,布").strip()continueif hanhah == guojingming:print("平手,再玩一次!")elif [hanhan,guojingming] in guize :print("hanhan獲勝!")else:print("guojingming獲勝!")break 這樣的小說有個好處,就是讀者有權決定小說未來的發展,參與到小說創作中,而且不同的讀者輸入會導致結局差異巨大。你看:有天,郭韓兩大名導討論當代最偉大電影作品,雙方在《小時代》和《後會無期》之間爭執不下,決定採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決出勝負。(然後出現上述代碼,讀者輸入)case0:韓寒獲勝,羞辱郭,郭不堪受辱,發誓要報復。於是奮發圖強,考入MIT機械與自動化專業,讀到二年級輟學,創業,在路邊修腳踏車,研究出自行車自動操作平台,大賣,每輛自行車都必須強行安裝敬明牌操作手柄,最終建立商業帝國,成為全球首富;於此同時,韓參加環法鐵人三項自行車賽,拿了8次冠軍,患上睾丸癌,治癒,再奪4冠,卻爆出興奮葯醜聞,冠軍頭銜被剝奪,廣告合同終結,宣布破產,在流落街頭之際,一輛價值13254.568元的山雞牌自行車停在他面前,下來一人,韓低頭一看,是他,小郭。韓以為郭是來羞辱他的,轉身逃離,結果被過往三輪車撞上,失了憶。郭將他送到醫院,重金請來名醫,自己也衣不解帶地照顧韓,終於韓恢復了記憶,這才知道真相。原來在爾虞我詐的商業戰爭中,偶然看到韓破產新聞,郭感到一絲心疼,開始懷念當時兩人剪刀石頭布的美好時光,發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這才勇敢邁出第一步。韓十分感動,接受了他,兩人拍齣電影史上最偉大作品《速度與激情之腳踏車版:霸道總裁愛上我》。累了,case1和case2不寫了。
不要學習柯艾旗下所謂的作家簽約制。作家就是作家,為了銷量和曝光率去簽售出通告,這不是本末倒置么。有這個時間不如好好看書認真收心,認認真真寫字比什麼都重要!寫的文再差都別抄襲別抄襲別抄襲~你看冰心奶奶寫的都是些啥東西人家都有勇氣出書還不抄襲你怕什麼~
下午從大眾書局轉了一圈,捧回了三本沉甸甸的書
想了想,覺得這三本書非常應題。一《龍族叄-黑月之潮》
新媒體時代,作者能夠更直接的了解和把握目標讀者的喜好,購買力和反饋意見。
2009 年 3 月,楊小邪找到江南,跟他商量寫一部與以往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那時楊小邪剛剛到知音集團創辦新雜誌《漫客·小說繪》,意向中的對手是郭敬明的《最小說》。他看重江南文字的細膩和煽情,希望他寫一部針對 12 到 18 歲青少年的通俗小說,打響新雜誌的連載頭炮。楊小邪目標很明確:「我搞出版業十幾年,大部分作家都喜歡些青春傷痕文學的東西,而我們希望表現出熱血感。青少年消費很盲目的,發展青少年的積極性很重要。」
江南也感興趣,配合很積極。中學生是奇幻文學市場的絕對主力,找遍當下青春閱讀市場最炙手可熱的作品,他們商量了 3 個關鍵詞:《哈利·波特》—借鑒它的冒險模式;《海賊王》—代表夢想與前行,少年尋求自我認同的主題;《火影忍者》—一波三折的故事設置。《龍族》的第一本,江南寫廢了 6 個開頭,每個開頭 3 萬到 5 萬字。19 世紀初清朝探險隊在沙漠中發現龍的骸骨,不行,讀者代入感不強。一個少年帶著重武器霸氣地從海岸登陸,也不行,太高大上,沒有貼近性??直到第七個故事,江南寫了一個名叫路明非的廢柴少年。他長相中不溜,成績中不溜,寄住在不喜歡他的叔叔嬸嬸家裡,暗戀一個姑娘 3 年不敢表白,唯一的特長是打《星際爭霸》,可以不用滑鼠橫掃千軍。就在路明非最沒希望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來自神秘學校的錄取通知,世界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那個新的世界有龍族的存在,他們有一套比人類更強大的文明系統。而他的使命是,屠龍。「對於小孩子來說,我給你帶入,讓他理解這個少年為什麼在世界上闖蕩。」江南說。楊小邪跑了 3 個學校採訪 200 多個學生,親自去書攤發調查表,半懸的心定了下來:這就是他要的故事,用來打敗《最小說》,開創事業高峰的故事。
二《我這個普通人的生活》
利用新媒體,作者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積累知名度,從而帶動自己出版物的銷量。說實話,以漲工資所寫的這本書的封面和介紹。如果我不是在知乎上讀過他那麼多的文章,我是絕對不會買的。但是我在書架上看到張佳瑋這三個字的時候,哪怕這本薄薄的冊子要33塊,哪怕這本書的封面讓我份外憂傷。我還是毫不猶豫的把它扔進了購物筐。
因為通過新媒體,他可以更加直接的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文字,讓讀者來了解了這位作者,從而信任作者。我知道,這書里有我要的東西,所以我不用加以翻看,便心甘情願的給他送錢。張佳瑋算是普通的作者吧,甚至更普通的幾位知友,轉戰豆瓣的GS,情感達人菠菜姐,都流露出嘗試豆瓣閱讀,寫書出版的念頭,我相信,這幾位有名的知友,一定會有喜歡他們的人去購買他們的書。
這就是新媒體賦予普通作者的機會。只要你有才華。三《汪曾祺散文》
文字是一種思想,無關任何形式。新媒體時代,總是讓我們有種文學作家扎堆的錯覺。實際上,快速閱讀的年代,欣賞文學是件奢侈的事。但值得高興的一點是,幸虧新媒體做到了。
我這裡談一下我自己的觀點:社會越進步,作家作為一個職業就越來越不靠譜。真正能夠寫出好作品的——一定是有其他工作,不以寫作為謀生手段的人。你談到寫作在新時代的轉型,我認為,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些,不要指望通過寫作來賺錢。如果你通過寫作賺了大錢,請歸功於你的機遇。
這個「出路」是指什麼,指掙錢成名,作為作家佔據優越的高點區別於別的職業的普通人?還是對於文學本身,中國文學本身的發展未來和自我突破的問路?目前的回答好像更傾向於針對前者,是否也由此說明大家的更多焦點是作家賺不賺得到錢的擔憂? 好的作品難以發表,快餐閱讀泛濫成災,當代作家集體沉默可能才該是應該索問的「出路」。
文學家是一桿槍 朝天戳破一個洞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特朗普的飛機起飛後,連發兩個重磅新聞?
※為何各大網站都漸用特朗普而棄川普來稱呼trump,跟拿破崙二進宮的報道有何區別?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關於烈士羅昊的報道?
※近年來,外國的哪些優點被中國社會過分誇大?中國的哪些優點未被媒體報道?
※寫稿老拖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