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的漫畫可以了解日本文化嗎?

日本有很多出色的漫畫作品如海賊王,火影忍者,這裡面所體現的思想以及文化是作者獨有,還是會有很多方面能夠體現出日本文化呢,如果有具體體現在什麼方面呢?另外還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覺得給日本動畫配上中文的發音就會毀了這一部動畫呢?


既然是文化產品,你看了還不能了解日本文化,那就太……

不少漫畫迷甚至日常的個別行為方式都受到日本影響。

但是這種了解的正確性很有限。

其實日本人自己也說,因為崇拜日本文化而跑來的洋人,對日本文化的看法與日本人其實有巨大 的差異。

如果真的想通過日本漫畫了解日本,你需要與日本人交流對同一個作品的看法。

本尼迪克特的人類學方法至今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過詢問日本人對日本作品的感想,以及產生這些感想的邏輯,進而推理出日本人的思維方式。」

中國動漫圈的討論,包括媒體上各種解讀和推薦,其實都是中國人自己的視角,這樣顯然不叫理解了日本文化。我跟旅居中國一位日本宅聊過這個話題,他們那邊對同一個作品的理解,往往和我們截然相反,而作品流行的理由也非常不同。

像民工漫這樣的簡單作品影響還不大,小眾的作品,不同國家的視角有巨大區別,幾乎完全談不到一塊去,我說的還不是立場問題,而是審美方式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最能體現日本文化獨特之處的,其實是《47侍》,就我所知這也是所有外國人最感困惑的一個故事。如果你看了這個故事能夠得出和日本人一樣的結論,那才算是完全理解了日本人。

(田中芳樹夏日魔術的作者)


先說那些歡樂的作品,

你覺得看種馬小說能了解中國文化么?(比喻好像有點不太恰當,汗)我覺得看種馬小說確實可以了解到中華文化的一個側面。其中有些思想是作者的私貨;有些是許許多多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的反映。

虛構作品本身只是作者自己的想法,加之流行文藝作品的首要任務是要讓讀者看得爽(讀者才會去買續作),使得虛構作品並不一定能反映現實。但它有時就像是照射現實的哈哈鏡,比如在看種馬的主人公收進天下妹子的時候,偶也許會想到現實中此類小說的讀者們可能遇到的失意;在看日本人民的三鹿(馬摸鹿、新機鹿、次有苦那鹿)的時候,偶也許會想到現實中日本的校園霸凌。總之,看漫畫肯定是可以了解日本文化的,但也許只是一個側面;有的時候你還得把它倒過來看。

至於嚴肅類的漫畫作品,

比如這個漫畫密碼_百度百科,看了之後可能會增加對密碼學的了解,但是對於日本的了解是否增多了恐怕就很難保證啦,當然如果看的是日文版,肯定可以學到日文中一些密碼學方面的術語是不是~^_^。

至於後面的問題,

香港的ACG愛好者已經研究過,那叫做「逢中必反」的日配廚,「動漫塔利班」。

http://hkari.cuhkacs.org/wordpress/index.php?p=963

http://brea.komica.org/wiki/?配音廚

不過,字幕卻是不可少的,因為他們其實不懂得日文。不然的話,就不會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原文是「初始的風呦,傳遞我的訊息」,而不是「はじまりの風よ 屆け
メッセージ」;以為原名是「童話槍手小紅帽」而不是「おとぎ銃士赤ずきん」。然而這些字幕,務必直譯、硬譯、死譯,搬字過紙,是否看得明白、行文是否通順
並不是重點,令他們覺得這「是」「原文」才是重點。

 彼方的作品,帶著語言不同、文化差異,來到這兒,要有較好的傳播,就必須把這些語言、文化差異克服,使受眾(讀者、聽眾或觀眾)不會譯海迷途,不
明白作品要說的意思。基於自己對語言上的主觀有色眼鏡,不許某種語言出現,毫無疑問,是在削弱、限制該作品的傳播機會,粉碎作品與某地大部份受眾的有效傳
意途徑,損害該作品,也損害作者的利益。

 說起來,此舉與宅人的一種陰暗面吻合。有些宅人只愛炫耀自己對動漫方面的「博學」,突顯自己是「專家」,而不是希望使動漫和社會有交流,對社會有
觀照、有影響。把動漫作品受眾囿限於自己的一小群人,完全符合他們的期望。難怪御宅王(Otaking)岡田斗司夫大嚷「御宅已死」。

當然,漢語配音不發達(必須要有金坷垃~的節奏?)也是一個原因

國產同人遊戲的配音問題

如果熟悉日語或者經常看日劇,會發現日劇演員的說話方式和動漫CV的配音表現有著很大區別,電視劇演員更近似於日常口語的自然交流,而動漫CV在很大程度上更近似於「話劇表演」,有舞台腔,修飾誇張的成分更大一些。

國語配音使用類似方式,反倒會加重雷人的程度,讓對話變得更不自然。畢竟大家對於母語國語的熟悉程度要遠大於日語。

國語配音是否順耳,參考三次元的一些日常生活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聽起來大多很自然很舒服,毫無違和感。

換言之,日常生活中,無論方言還是普通話,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國語交流很少產生雷人的違和感。

所以,國產同人遊戲的配音問題,除了國語CV的自身修養,還取決於劇本對話究竟是傾向於書面用語還是傾向於口語表達。

目前大部分的國產同人遊戲劇本,都有著很濃的書卷氣,相對於劇本而言,更像是寫作文。

背景介紹、場景描繪或者心理描寫之類,書面語多一些倒也無所謂,但是對話當中使用過多的書面語,無論怎麼讀都會有僵硬的違和感。

他講「中配雷人」中講到「對話過分書面」這個問題,做過翻譯的我也是感同身受啊(剛才還被一位老兄問道你這是不是機翻,頓時無語凝噎&>_&<)。

嗯,這裡有個參考,就是英配。NIS America發行的幾部美版的JRPG都是有英配的,而且他們的翻譯中往往寧可有損文意也都使用英語口語。不少英配我還覺得很萌,比如Atelier Totori中的Totori(?托托莉的英語教室?[720p])。我覺得不是說只有日語才能購配出萌點,只是漢語配音界發展得不夠;發展的問題,果然還是要放到發展中去解決是吧……

另外NIS America發行的往往是日英雙音軌,真好啊!(相比之下暗榮併購GUST之後發行的Atelier Ayesha的美版就比較坑……)


本來想吐槽這題目和看演義學歷史一樣扯,一看舉的例子是火影和海賊……我還是看演義去吧


看了將近20年日漫的腦殘粉(貌似暴露年齡了啊……-_-||||)告訴你:了解談不上,知道的還是不少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分析下什麼是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按大分類來分可分為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事實上,日本是個善於學習的國家,部分日本傳統文化也算的上是外來的,有的可能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首先是外來文化,包括明治維新後從西方國家那裡或照搬或改良的技術,制度,禮儀,習慣甚至是語言等等等等,這就是日本的西洋文化。而有些西洋文化被改良過後也被大家習以為常的認為是日本文化。比如日本早期為日本設計女學生的校服時,採用了改良版的德國海軍的海軍服,即日本最早的黑色水手服。

日本的傳統文化在很多動漫中都有涉及,但要知道,日本的動畫主要是面向國內而非海外,其中的傳統文化對海外觀眾來說更多算是「廣告」而非「科普」,所以可能動漫中涉及的傳統文化還沒有《日本之形》里介紹的多因為它至少是面向海外的(笑)。

然後是就是現代文化了,日本的現代文化在動漫中也多有體現,一抓一大把,尤其是設計方面,創意很新穎也很注重細節。包括有些同樣的外來文化中日之間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同樣的地方中日之間也有「100元漢堡」和「豪華午餐」的文化差異。說到頭來,我們在看動漫本身其實就是在吸收日本的先進的現代文化。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能否了解不是重要的,能否正確了解才是最重要的,sf元素(比如黑科技什麼的)和yy成份(「抗中奇俠」之流)姑且不論,就是一些看上去可能存在的情況也有可能有主觀臆斷或者誇張誇大的內容,有的甚至只是為了劇情需要的「創作」而已,歸根究底,動漫是虛擬的,每個作者都有著自己的「理想世界」,他們更願意將他們的「理想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可算是一種「願望」吧。所以說與其完全相信動漫里的文化不如到論壇里去和真正去過日本的人士交流,我想那樣的答案可能更加真實一點。

最後的最後,至於題主所說的「中國配音不適合日本動漫」一說,個人各看法,我不予置評。不過我想,中國的配音演員在工作時也會儘力揣摩人物的情緒,尋求聲音的帶入,早期的日本動漫不都是有我們中國的配音演員配音的嗎?無論如何,我在此都向所有中國老一輩的配音演員致敬!


正好來列舉一下我通過看日本動漫了解到的日本文化元素。(遇到不了解的關鍵字請自行百度~)

  • 歷史政治

繩文時代《哆啦A夢超長篇-大雄與日本的誕生》:遮光器土偶。日本繩紋時代的代表性遺物。

彌生時代《福星小子》,天照大神宴會篇: 記載於《古事記》,須佐之男在高天原胡作非為,惹怒了天照大神(女)。生氣的天照蟄居於天岩石洞內,導致世界一片黑暗。困擾不已的八百萬諸神(沒錯,日本人認為他們有八百萬個神)便在洞口舉行宴會,天照為了看鈿女跳舞,稍微把門打開了一點點,天手力男趁機把門打開,世界恢復光明。這個天照大神傳說中就是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魏明帝曹叡還曾賜金印紫綬與親魏倭王的稱號。

古墳飛鳥時代《搞笑漫畫日和》聖德太子篇:反映了很多聖德太子的政績,包括四天王寺和法隆寺的建造派遣使者到中國留學等等。還有他和蘇我馬子(男),小野妹子(男,曾代表日本入隋朝貢)的互動。

PS:聖德太子是舊款日本鈔票一萬日元上的人像。

平安時代
《福星小子》《名偵探柯南》:源義經,幼名牛若丸,源賴朝的弟弟,是日本的傳統英雄,以美貌著稱,亦是《源氏物語》中的人物。在某日途徑五條大橋時遇到正在進行"刀狩"並已經強奪999把太刀的的武僧武藏坊弁慶。弁慶看上義經所配黃金寶刀,與之比武,源義經擊敗弁慶,使其成為日後最親密的家臣。後來弁慶捨命護主,身中萬箭站立而死。

PS: 《海賊王》中站立而死的白鬍子大概也取材於此吧。

戰國時代
反映戰國時代的日本動漫簡直多如牛毛,在這裡僅說一下最近重溫《銀魂》的所得吧,頗有意思:
《銀魂》- 溫泉篇: 圖中惡搞的四個人物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分部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明智光秀,豐臣秀吉。如果知道歷史上這四個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的話會看出這集獨特的趣味,堪稱神作。涉及到的關鍵詞:本能寺之變,山崎之戰,關原合戰,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

江戶時代(幕末)《搞笑漫畫日和》佩里篇:佩里抵達浦賀(黑船來航)

《銀魂》:侵佔地球的外星人其實就是指代幕末對日本強行叩關的西方列強。劇中人物所代表的歷史人物包括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桂小五郎(木戶孝允),高杉晉作,坂本龍馬,柳生十兵衛,服部半藏,猿飛佐助,西鄉隆盛。

PS: 1. 知乎這裡其實也有一個很不錯的關於中日被打開國門之後發展有巨大差異的討論:為什麼中國和日本同時被打開國門,日本發展得快?

2. 還可以看看&<曉說&>里關於日本的那幾期節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xdt_tIQ3M

  • 音樂:

在各種動漫作品裡出鏡率極高的日本樂器(和我國三弦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樣):三味線。

這裡有一個在youtube上點擊量頗高的三味線演出。中國人擅詞,日本人擅曲,果然如此。 福士豊秋 白藤ひかり 武田佳泉 - 津軽三味線曲弾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DfAisNLpQlist=WLindex=24

  • 競技: 《棋魂》圍棋:裡面提到了日本著名的棋手,本因坊秀策。

  • 文學:

俳句:《搞笑漫畫日和》裡面所惡搞的松尾芭蕉其實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俳聖了。所謂《奧之細道》便是他在旅行之後寫出的代表作。

和歌: 是日本特有的詩歌形式。

「人間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復何憾?」 -- 《敦盛》

桶狹間之戰前,信長就是高歌這一曲,然後突然上馬迎擊今川義元的,從此拉開他燦爛人生的序幕。

  • 戲劇:

歌舞伎不在話下,只說說能劇。 《海賊王》里CP9中的偎取便代表著這種古典歌舞形式,是日本代表性的傳統藝術。

  • 建築:

清水寺,出現在好多動漫中,日本的國寶級建築,曾與中國長城一起競選世界新七大奇蹟,可惜鎩羽而歸。金閣寺,二條城,暫按下不表。

民俗:

《福星小子》撒豆節

《哆啦A夢》鯉魚旗,慶祝男孩節。

  • 美食:

有現成的問答啦:有哪些優秀的料理漫畫?

PS: 曾在到明尼之後短短時間內吃遍本地各個日本餐館的日式拉麵 :D

PS: 熱愛美食的吃貨必定也是熱愛生活的 :P


我覺的可以,可是前提是你要看的多,種類豐富還有數量大,總結一下裡面人物共有特性就可以了解普通日本人的想法。

如果只是單純看《海賊王》,你會覺的日本熱血;單純看《死亡筆記》,你會覺日本人變態。

中國的網路小說當然反映中國普通大眾的心態,仇日、對特權的不滿還有民眾的野蠻不文明這些都有在所有流行網路小說體現,普通大眾心裡不也是這麼想的嗎?所以,第一名答案太想當然了。

不過,acg就是娛樂。研究這些太腦殘無意義,zf都管不了11區管我們毛事。

acg名言:認真你就輸了。好好理解一下吧。


作為一個本科專業就是日語的動漫愛好者兼日語翻譯,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感受吧。

首先,可以明確說明的是,動漫里的那種日語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動漫里的日語很粗俗,很口語話,類比於漢語的話,簡直可以說有的動漫跟平時大街上看的潑婦罵街那種口語差不多。當然,也有例外。很多萌系列的動漫(因為和主題有點遠,所以先不舉例,會另外開一個貼詳細說明。)還是比較標準,畢竟罵街的婦女中也有很多有素質不帶髒字的人才。

但是題主說的類似海賊那種熱血型動漫基本都是粗俗化語言。(在這裡提醒各位,如果對日語感興趣的親,千萬別根據動漫,妹子會變身漢子的!親身經歷-_-# (╥﹏╥)…)。

就其原因,為什麼日語里對比反差這麼大?這和日本人的性格以及日本文化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先來分析下日本人的性格。

不知道大家對日本的了解,除了動漫以外有沒有接觸日劇。如果接觸日劇的話就會發現,日劇大多很短,比大陸劇和歐美劇短很多(歐美季數太多,韓劇就更不用提了。。=_=。。)但是每集裡面情節卻很多,環環相扣,但是集與集之間聯繫卻不很強烈。每集 相對獨立。這就表現了日本人的一個心理: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對來說親情比較淡漠,人成年以後就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他們即使成家以後依然保持獨立的個性,也就是說夫妻不是像咱們說的「同心」。

臨時有事沒寫完,等回家以後電腦寫吧…本來手機看的時候只是想簡單說幾句,沒想到越說越多………(^O^)


看X國的電視節目就能夠了解X國了么?


進屋要換拖鞋,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燈


記得很多年前看柯南的時候有一個鏡頭是一個人喝完礦泉水把瓶子上的包裝紙和瓶體分成兩部分放進不同的垃圾回收箱里。這不是什麼刻意或者重要的鏡頭但是給了當時上初中的我很大的感觸。


首先,我個人給的答案是肯定的,看日本動漫一定會了解日本文化。

只不過,了解的多少而已,皮毛也是了解啊,不是么。

作為一個從未走出國門的中國人,我也不敢說我對中華文化有多麼透徹的了解,幾千年的歷史,每一段歷史都有對應的文化,而且那一段對應的文化有很多很多側面,需要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看唐詩和唐史了解的就不一樣。

同樣,日本的歷史雖然沒有中國長,但是也不算短,數百年養成的文化習慣也不是通過動漫這樣一個角度就能完全了解的,日本人自己又有多少敢說自己了解透徹了日本文化呢?

看我頭像就知道我也是看日漫的人,我只能說,我看過日漫美漫,能看出這兩個不同國度的人在動漫上追求的側重點就不一樣,美漫不會那麼要求畫面的背景,但是人物動作一定特別細膩,日漫的背景細膩程度就幾乎做到一絲不苟(日漫會有實地取景的做法,所以有聖地巡禮一說,代表《秒速五厘米》)。

於是呢,能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文化嗎,當然看到了,但是看透了嗎,當然沒有(這個真不需要舉例了吧)。

日式結尾,以上。


比看AV了解日本文化更不靠譜


我覺得少年漫畫神馬的還好吧,就是看個開心而已,就算是有什麼文化在裡面也是比較隱晦的吧。不過有些成年漫畫確實可以反映一些日本社會情況的,比如島耕作系列,寫了一個職員從畢業到退休的工作生活經歷,還是很寫實的。


這跟看韓劇是否了解韓國文化一樣的

但不同的是

韓劇只是給你一個未來的韓國是什麼樣的假象,實際上的韓國不是這樣的


看抗日奇俠能了解抗日歷史嗎


推薦閱讀:

哪部作品更推薦看漫畫而不是動畫?
有哪些劇情向的動畫番劇值得推薦?
有哪些出眾的「廢土文化」題材的遊戲、漫畫、文學、影視作品?
如果車田正美不是吹牛逼的話,那麼黃金聖鬥士的光速拳有多大威力?
怎樣當一個好的漫畫編輯?

TAG:漫畫 | 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漫畫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