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裝大國,中國為何缺乏世界級品牌?

提問背景:

無論是奢侈品牌(LV、Chanel、Gucci等)在國內的大把吸金,又或是快時尚品牌(Zara、HM、優衣庫等)的所向披靡,作為服裝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有無數的服裝企業和人才,但「中國為何缺乏世界級品牌」呢?


去逛逛商場就知道,為什麼中國缺乏世界級服裝品牌

說真的,回國3年了 我基本不敢在國內的商場買衣物,3年內一共買過不超過5件的東西 價格都不過500

國內大學期間,GXG 太平鳥是我主流最愛(後來才知道是抄的比較勤快)

風格,等基本都是隨抄再改

其他國產牌子,還停留在我記憶中18線小縣城步行街爆款

我真沒有心去接受一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衣服,隨便一件外套2000起 動不動3000、4000 渣到無法形容的呢大衣,不用穿手一摸就知道掛灰掛碎屑效果比吸塵器強

並不是說一件大衣3000.4000千貴到讓人望而卻步, 我花過5000/10000買BURBERRY外套

要講到性價比;打折的阿瑪尼AX羊毛衫800RMB我買過 原價買了LACOSTE的風衣199胖子(國內的LACOSTE價格 看的也是呵呵呵了 我哥前年夏天買了幾件POLO褲子和一雙鞋子 花了1W);隔季度去打折村89胖子 英國ALL SAINT售價你們可以查下(國內的買手店基本就沒有低於3000的外套基本款),打折的1000RMB我買過2件外套 一件3年了不起球不粘毛,也買過原件的夾克299胖子;花600買過一件GUESS的褲子+2件短袖;花600買過2件大POLO的襯衣;花700買過2件CK的襯衣; 一般的top man/river island等衣服2000RMB能買一套里到外

更說,聖誕節期間除了個別大牌所有的基本砍到五折以下, 奢侈品牌子里 GUCCI和菲拉格慕(沒文化 拼不出來了) 直接上官網基本80%的款式打對摺 有些及出口絕對比國內商城不知名的仿牌還便宜 (比如一雙國內6500 國外正價4000多 打折就2000多 必須眼疾手快)

國產牌子 黃金的價格 塑料的質量 燒紙的款式 能出大牌才有鬼,老外對服裝很挑

不說歐美市場 日韓服飾都吊打國內設計幾條街 感覺連東南亞市場都走不進 也就在國內商城賣賣。 起個中不中 洋不洋的英文名(國內有些商城只准有英文名的牌子入駐) 裝修風格跟4.5年前流行的低配KTV油漆木板裝飾一樣(現在的都大理石) 哎,那個叫什麼海馬毛的是吧? 一件女裝外套4000 真的跟劍麻布袋的手感差不多 400我都嫌貴 當然我不買也不是女..

世界性奢侈品就算了,日本會有 中國應該是沒有

大家都在噴奢侈品不值那個價,隨便一個高仿A貨都差不多

普通人只看到外表沒看到奢侈品上寫著的創始時間 有些是1900+年 有些是1800+年 有些是1700+年 切不說工藝到底如何,光是100.200年一個家族能傳承的製造一個品牌的產品

這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你不能理解傳承的意思 就無法理解它的真正價值 現在很多奢侈品都被收購了,賣的也是傳承情懷

值不值您看自己的腰包,說到底量產的東西是不太有價值的

為什麼沒有世界性品牌?

波司登羽絨服開到了倫敦市中心 就是世界性品牌了嗎? 並不是 除中國人以外的人對品牌產品消費認可 才能成為世界性品牌。

為什麼國外品牌隨隨便便來國內都敢定位自己中高端,價格比國外也貴很多(ZARA/HM/優衣庫等不在此列)?

因為老外知道中國服裝不行 你們有錢沒好的產品,想消費不知道如何理性消費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就進行了市場消費調研 這麼渣這麼沒質感這樣的設計、廣告投入還沒我一個月多 品牌故事還沒我百分之一厚 還賣這麼貴!? 什麼道理??

所以各大洋品牌就來了,定位中高端

為什麼國外牌子就是比國產的質量要好,哪怕都是在國內工廠代生產?

因為在加工環節就被區別對待了。熟悉製造加工業的都知道,一般只有行業中,質量中上層的工廠才有機會被國外品牌選為代加工, 初選成為代加工備選之後 還有各種驗廠環節 對產品質量、供應材料穩定性、工廠安全性能、安全監測、工人人選待遇等等等 符合老外的標準才能做品牌代工廠

對不起,我們絕大多數從服裝品牌商的設計初衷到工廠製造、原材料供應鏈到經銷商、零售環節等等真做不到 所以我們沒有世界級品牌

------------------------------------------------------------------------------------------------------------------------------------------

By the way, 也沒想到一段上不得檯面的回答能引得大家那麼多關注。 本身我也是外行人、水平也有限,講不出有水平的回答 以上的觀點也只是我個人生活中的觀察而已,大傢伙就看個熱鬧 感覺不錯的點個贊,不同意的也別太上肝火

知乎之所以是知乎,我認為重要的其中之一是這個地方能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了解到更多。 佛、道、基督如此寬廣的道義也不能讓所有人都認同一個觀點,我更加不能讓所有人都覺得我有理。

但是,本來就是一件討論品牌的事情 也希望各位別動不動就上升到國家、民族層面 我這樣的小老百姓戴不了這樣的帽子 請各位PHD不要跟我一般見識 :)

最後來個知乎慣例,我也來上點自己的衣著照 今年拍的少 都是1-5年前的

15年西裝照

14年中山裝款

之前養了貓,怕坑 就裝了些紙盒

16年拍。 這把pasotti是我13年從希斯羅機場扛回來的哈 那時候TB上還沒仿的 現在多了

以上這些, 平日還過得去吧

------------------------------------------------------------------------------------------------------------------------------------

補幾個牌子今天看的價格 有些是打折的 有些是原價的 倫敦selfridges,懂得去查下就知道。

男裝選個 diesel 和 all saint。 都算的不錯的牌子了, 價格如下

女裝就選這幾年平民王妃款吧 價格也自己看


最近有感而發一下,因為還有朋友會陸續點。

冠希的一番言論真是極好..

我覺得國內品牌「貴」 是真的覺得貴

放個打折軟體的截圖,MICHAEL KORS 的包包大致在500-2000,價格甚至比所謂的A貨還便宜,假貨? 這是一個信息整合平台直接掛鉤美國各大購物網站還有 !品牌官網!!品牌官網!!品牌官網!!品牌官網!!品牌官網!!品牌官網!

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知名購物平台,起碼我在英國上知名平台買東西的時候就沒有擔心過假的..

之前一個老外很認真的跟我說過,我的東西做的這麼好 為什麼不用我自己的品牌或者名字非要用別人的 我很差勁嗎? (認真臉)

好叻

列舉一些

500不到的CK 衣服 (不少大叔款外套也是500左右)

1000不到的Tommy Hilfiger 外套

500的Coach 腰帶 (淘寶上 屬地香港的都要500)

200-1000的 Guess 包 服飾 服裝

1000左右很多款的DW表(沒啥技術含量,可以100買仿的 但不要買500仿的 因為真的才800啊 魂淡。。)

100-200的基礎款 維吾爾族的秘密

500-1000的MK 鞋子

500左右的UGG非基礎款 基礎款才400吶

因為某些中國標準和中國市場情況

其實,很多的我也覺得不錯。 比如UR,仔細對比下同價格的面料成分 UR真的良心很多。


消費者消費習慣追求便宜,便宜,便宜,設計就不會花那麼多金錢和時間,商家又只想轉快錢,那就隨便拿個版抄一抄咯。

答主有一個發小家裡是做成衣生意的,目測各城市加起來的分店在15~20間左右,10年過去了雖然錢賺得多,品牌根本就沒有任何知名度,所有的衣服不是抄這個版,那個同款,就是堆一大片的圖案、顏色、假寶石之類的。

有一次問發小,為什麼你們家的衣服不能做的乾乾淨淨的,別那麼多圖案、假鑽石什麼的,他說消費者覺得錢花出去了,就1件啥都沒有的T恤,覺得不划算,之前生產過一批,剩下太多了,只能走「填得滿滿」路線,起碼安全,不虧。

中國衣服要走出去,除了商家的設計要跟上,也要培養國人審美,改變消費習慣,這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這個問題本人很感興趣,我在義大利生活了三年,我想發表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從我們中國人自己本身的問題說起,我其實很贊同國外很多奢侈品牌歷史比較悠久的觀點,的確他們這這點上比我們早了太多,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不是重點,我覺得我們中國人自己是不是太不看重自己的文化歷史了,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本沒有很好運用到服裝行業中來,不是元素而是文化歷史。我說話很直接,我就很想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在歐洲看到的很多歷史古迹,我在義大利隨便一個街道上一個看上去爛釘子都很有可能都幾百年了,再看看國內一天都晚就是拆(離題了。。)商店裡高大上的中國品牌有幾個?很少的,因為做出來,很多人會覺得土氣啊,不是說設計不好,而是中國人在排斥我們自己的文化啊。現在國內的大氣氛就是看到別人幹什麼就很多人會去干,跟風特別嚴重,從孩子上學追高分,到服裝行業里追爆款,你家什麼款好賣我就出這款,說嚴重了就是不是做自己了,沒有自己的風格,說文藝了就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丟失了自己。

我在國內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說的最多的詞是你看這個人的作品怎麼樣再看看那個人作品怎麼樣,搞到我自己最後暈掉了,因為他們的風格跟我不一樣,我不喜歡那些作品,我看著作品就揪心,當然我不是說我老師教的不好,在國外上學之後,老師說的最多的是你要做的是自己,去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作品,我給你幾個風格和你很像的藝術家,你可以作為參考。

回過頭來我還是那句話中國沒有世界級的作品是中國設計師在追求夢想的時候丟失了自己。


這個問題很大,只能在這裡提綱挈領地說了!

「時間上還沒到」總的來說是這麼一回事!前面網友已經說過的,我就不再贅述。 其實幾個網友說的都有那麼些道理,但總的來說還不夠全面。

1、其實美國、義大利和英國都曾經走過我們為做服裝的「製造中心」這樣一個階段。二戰以前,巴黎是絕對的世界時尚中心,而其他幾個國家都想打破巴黎的壟斷。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時間確實很重要,我們都需要成長的時間。

2、這個成長時間對目前的中國品牌來說,是了解玩轉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 我認為這是目前中國品牌國際化的最大障礙。 這個不是靠錢就可以達標了。 特別是中國企業家當年開拓中國市場時的許多手法,拿到國外市場是行不通的。 大到全球性的戰略眼光,各地文化差異, 小到對當地市場的消費習性了解,法律法規的了解,都是很需要時間及代價去學習的。 要知道,不僅僅是在服裝業,在其他領域,中國本土也沒有幾個世界級品牌。 總之,這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至少一到兩代人的努力。

3、現在不少本土企業通過併購來國際化,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同樣的,能用錢買到的都是簡單的。 併購後,如何把這些國外的品牌運營成功,是更大的功課。併購成功, 不代表後期的運營成功。 併購後,運營失敗的案例很多。所以這些被併購的國外品牌運營成果,還有待時間考驗。

4、除了了解國際市場遊戲規則,並且遵守國際市場遊戲規則(特彆強調這一點, 因為大多數中國企業習慣於在遊戲規則之外找縫鑽,而不是按遊戲規則行事)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資金的預備。 雖說中國現在看似很有錢了, 但是折算成外幣,其實資金實力很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比如與ZARA, HM, 奢侈品集團比)。 總之資金實力很重要,而且開拓國際市場需要預備虧損期(可以理解成交學費)。我們今天看到的成功的國際品牌,進入外國市場,不少可以預備10年虧損期。 目前沒有看到哪家中國本土服飾企業在資金方面具有這樣的實力與心理素質。

5、再說些技術層面的問題,就是當全球已經有那麼多成功的國際品牌時,中國品牌殺入國際市場的優勢在哪裡?價格上比不過ZARA, HM, AMERICAN EAGLE, FOREVER 21, 等等, 還不算每個國家本土市場上還有自己當地的品牌王;中高端有設計師品牌,奢侈品的二線品牌等。如今這些品牌自己生存都面臨挑戰,中國品牌的優勢在哪裡?這是中國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必須先思考的。

6、特別是如今總體大環境不好,而且這種不好的狀態可能持續多年。 中國品牌需要考慮清楚自己憑什麼佔領國際市場。

7、是戰術問題。就是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問題。 現在很多人還在想首先佔領歐美市場。但事實是,除了美國,其他大多國家市場都很不景氣,失業率高,政府債務高,消費力缺乏,中國品牌還想著往裡沖。 這就是我說的對「國際市場」的狹隘理解。 其實,現在國際化,應該把眼光放在新興市場, 而非正在逐步衰落的、且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 或者說,不要正面和那些強勢的國際品牌衝突, 從新興地帶包抄他們。

8、在我看來, 中國本土品牌最有可能的國際化,是必須通過與國外市場的本土專家(企業)合作來完成的。換句話說,單槍匹馬衝到國外,我以為很難自己單幹,一定要在當地找靠譜的合伙人。 所以,中國企業家必須學會和外國企業家合作。 這個對企業家的要求還是挺高的。 不僅僅是語言障礙,還有文化等諸多障礙。 但對於大多數喜歡用自己人的中國企業來說,執行上有相當大的難度,特別是語言還有障礙的話。說實話我真不覺得這個可以靠老一批企業家完成,只能靠一代企業家的兒女完成。

9、千言萬語只有一句總結,其實中國是未來最大的世界性市場,做好中國市場,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紮根中國,再慢慢尋找合適的機會點突圍世界吧。

關於冷芸:

冷芸,博士,其研究領域主要為中西時裝體系對比。 服裝商業顧問及時尚撰稿人。其撰稿媒體包括《周末畫報》,搜狐時尚,及《BoF時裝商業評論》。其培訓合作企業則包括唯品會,康泰納仕時尚培訓中心等。2013-14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訪問學者;美國政府富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Scholarship)獲得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裝營銷管理碩士。曾就職於耐克、百麗及利豐集團。所從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銷售、運營、產品開發、商品管理、市場拓展及總經理等職務。主要著作《中國時尚:對話中國服裝設計師》,《時裝買手實用手冊》。

冷芸目前也開設了3個線上課程:買手;新人職業生涯規劃;服裝創業者課堂。更多詳情,可以關注本人知乎專欄;微信平台或者博客。

聯繫方式

知乎:冷芸時尚

微博:冷芸時尚

微信平台:冷芸

值乎:Christine Tsui

赤兔: 冷芸

分答:冷芸時尚

喜馬拉雅:冷芸時尚


10年進入服裝行業。接觸學習到自己做品牌。

同期做了兩個品牌,當時在家父的建議下把其中一個品牌註冊在了韓國。韓國的牌稱O牌,國內的牌稱V牌。我請了同一個公司做品牌包裝,自己公司的設計師設計部同時出款,自己的工廠。發展六年,我人在國內公司在北京工廠在青島。

今天,來看這兩個品牌。

O牌,開始首爾東大門鋪貨一個月,出貨很好很多櫃找我買貨,後來東大門有幾家固定的櫃(他們采貨),首爾其他地區學校門口商業區買手店問我拿貨,現在韓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的品牌,會有一些特別款專供買手店合作款,一些貨品匹配東大門檔口,有韓國影視作品推廣曝光。每年出的sku沒有定數,有人要我們就出,天天有新款反正,爆款賣小一萬件不成問題。吊牌價1000-5000左右,有折扣款不同最低折扣不同。我有朋友去首爾買了我的衣服回來還在我身邊吐槽說我司設計的衣服就是不如韓國好,現在除了特別親密的朋友和員工沒人知道O牌是我的。淘寶上有超級多賣我貨的代購,真假參半。。。對了17年新加坡和日本有買手店和我合作啦,目前不打算在國內上。

V牌,開始上了一些設計師集成點買手店平台等等折騰了很多,有明星新片宣傳之類的活動經常借我的衣服,知名平台有我的貨,做的努力很多!很慚愧的說每款產品能平均賣50件我就開心的要起飛。吊牌價500-5000。到今天其實這個品牌我有點扛不下去了,最近有在和設計師聊品牌易主,因為來聊的設計師自己做的品牌還沒我的好。

14年底開始籌備做的兩個品牌,現在在歐洲做,沒在國內做推廣銷售,賣的還行。

我的品牌太小不足以拿來和大的奢侈品快銷品牌做比較,但也可以做個參考。還有奢侈品需要養成需要文化需要沉澱需要打很好的廣告需要不忘初心,都具備了自然會磨出來,希望在路上的同仁一起努力。


先說答案,不是沒有,是時間還沒到。一個品牌賣的是附加價值,需要消費者有附加價值的需求,並且消費者買得起附加價值。

國外的市場開放的比較早,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無論是設計還是渠道資源競爭比較充分,在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各個廠商才有建立品牌,在設計中融入歷史文化,這些都是區分品牌定位,獲取粉絲的營銷手段

反觀國內市場,80年代前計劃經濟,市場一片空白,私人買賣可能被判做投機倒把。80年代末期才出現第一批私有公司,直到90年代初,很多地方還不允許直接註冊私有公司,90年代中期私有公司才初具規模,各地下游產業國企也開始解散或者進行各種形式的私有化,這個時候,私有公司之間的對抗才剛剛開始起跑。這是的市場剛剛從計劃經濟中蘇醒,服裝類物資選擇餘地還很少,最好的賺錢方式就是開廠生產,開發渠道,這是一個只要能把貨鋪到店面上,生產什麼都可以賣出去的階段。同時當年勞動力成本低,靠生產代工做外銷利潤還很高。簡單的說90-05年之間,中國的服裝品牌主要還是處在開發渠道,搶佔空白市場的階段。這時無論消費者還是廠商對於品牌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羊羊羊式的復讀機宣傳層面。然而此品牌非彼品牌,復讀機式品牌本質還是工廠代工貨,和我們認識的有粉絲有附加價值的國際品牌根本不是一個物種。

05年之後,國內空白市場,渠道已經開發充分,同時淘寶開始發展,服裝類或者說大部分產品競爭逐漸加劇,在沒有更多空白市場可以佔領的前提下,在已有市場開始激烈競爭,打價格戰。由於淘寶的存在,便宜的代工快消品在淘寶橫行,之前建立的線下渠道優勢不在,在實體店賣貨的傳統復讀機式品牌銷量大大下滑,有很多風光一時的品牌像羊羊羊,美特斯邦威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可以說,05年左右,設計一個真正的品牌,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區分出自己的粉絲,用品牌的附加值作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買單,這個需求才剛剛形成,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並不一定會為品牌價值買單。當然國際奢侈品牌從這時開始到12年反腐前一直是爆髮式增長,說明這個階段人們已經開始有品牌意識,但只有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才買得起。

05到16年是飛速發展的11年,到今年,2016年,中產階級這個詞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意味著中國的消費結構開始轉型,也就是我們現在一直說的經濟轉型。從現在開始,中產階級成為了消費的主體,是那些70,80,90後,受過完整教育消費者,新的消費主體並不滿足於傳統沒有設計的工廠貨,也沒有能力像上一代土豪一樣無腦購買奢侈品。這個時候,對於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和為品牌附加價值買單的能力才初步形成,同時市場在淘寶的帶領下競爭充分,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才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代表人物是小米手機,雖然不是服裝產品,但是對於品牌的含義執行的最徹底。服裝類一直是百花齊放的狀態,近5年在整體傳統服裝廠家低迷的大趨勢下,也湧現出了很多在逆境中快速上升的國產品牌,但由於服裝產業選擇多樣的特性,不像科技產品品牌一樣出名,一家獨大,這裡我就不為那些具體品牌做廣告了。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的品牌,這裡指真正意義上有附加價值有粉絲的品牌,包括服裝品牌,真正擁有生存環境,到發展壯大,其實剛剛經歷了不到短短10年時間。一個品牌的孕育需要時間的沉澱,一個世界品牌的建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內功,運營,國際市場的推廣等。中國暫時沒有世界品牌並不是因為一些答主說的不堅持,缺少創意,跟風等表面現象,而是因為時間還沒到。國際品牌們正在孕育,請大家拭目以待。

更多關於品牌,設計內容,關注微信號: yibaituansheji

http://weixin.qq.com/r/Q0gLE7fEsurNrfNw9x1R (二維碼自動識別)


跟風意識強,前期投入大,行業競爭大,生存風險高。顧沒能堅持走自己的文化特色道路。


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大牌的吸血。

商業地產怎麼招商的?

先招大牌。

從奢侈品開始招,想盡一切辦法招,倒貼錢招。

大牌進來後,再招輕奢。

輕奢進來後,再招快時尚。

好了,以上是打地基,別說賺錢,不賠錢就是好的了。

你說怎麼賺錢?

羊毛出在羊身上唄。

再接下來,就開始招中等,小牌,雜牌。

他們就是羊。

也就是說,這些普通品牌,要承擔雙倍的房租,所以說為啥價格降不下來呢?

為什麼他們願意出這個份子錢?

小牌沒有號召力,沒有影響力,小牌需要緊貼大牌提升逼格。

小牌需要跟著大牌走。

「你們看,我和大牌挨在一起哦,我也是未來的大牌哦」。

小牌要塑造自己是大牌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就是挨著大牌開唄,混進朋友圈唄。

時尚行業:逼格=金錢

而且有些牌子定位非常尷尬,去線上,根本拼不過,只能用副線走。

你們說這些牌子緊跟著大牌有個78O用?

設計靠抄,布料靠仿,版型靠買,就拍宣傳片的時候找知名攝影師和超模而已。

完全就沒有性價比。

誰那麼傻買啊?

還別說,真有人買!

那些「錢多,人傻,速來」的土豪。

在那些,知乎ER根本看不到的三線,四線,五線,六線城市。

那些煤老闆,拆遷戶,民間放貸人士,直銷頭子,國企中高層,政府的……

還有他們的太太團,女兒團。

知乎ER總是不願意相信,中國已經是一個割裂的社會現實。

你說讓他們學習品牌知識?學習搭配風格?學習版型知識?學習布料知識?

得了吧。

還不如直接告訴他:我們是義大利的牌子(實際是假洋牌),頂級設計師(的工作室裡面的小助理),紐約時裝周走秀(出錢買進去的,還是垃圾時段),大幾千上萬的價格(比奢侈品便宜一點點)。

然後豪們再瞄一眼店裡的裝修,扭過頭看看隔壁的奢侈品牌。

這時候導購再來一句殺傷力爆表的:我們家的衣服,稅務局的劉處,XX公司的王總,那都是超級VIP。

你說:價格如此不美好,價值也不咋地,那他們為什麼不直接買奢侈品?

圖樣啊親,朝陽群眾滿地走了如今,那麼高調想喝茶啊。

不信?

我點個名唄:

stella luXX

雅XIN

去查查看人家的公司背景,法人代表,品牌崛起之路。

你會發現很有趣的東西。

綜上,我個人非常看好線上網紅店,做大之後將來進線下。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足夠的粉絲量和號召力,光這一點就能保證商場的人流量,可以跟商場來談判了。

其次,只要他們按照現在的價格,質量來做衣服,分快時尚的羹肯定是能分到的。

再次,00後那批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這幾年,潮牌這個類型越做越大,亂拳打死老師傅啊!

再再次,這套搞法,在信息越來越透明的現在,其實已經沒前幾年成功率那麼高了,這些國產品牌勢必是要轉型的,我個人認為,學大牌走營銷路肯定是死的,還不如學快時尚走爆款+供應鏈的路子。

非常看不順眼那些外企的傻逼職業經理人,非常希望國產品牌能幹死他們!

任重道遠,同志加油。


這樣的問題,也要在知乎上問嗎?


我們口中所說的服裝大國,其實講白了,是服裝代加工大國。

撇開服裝不說,天朝90年代起來的大多數企業都是以代加工為主,為什麼現在突然落寞了呢?和格局、知識量、政策都脫不了干係。而且天朝人打心底還是崇洋媚外,近幾年可能好了許多,其實近幾年來有許許多多的國內的服裝品牌嶄露頭角,但是大多數都被「埋」沒了,因為天朝人沉不下心做好產品,只想著賺快錢,服裝的面料輔料設計品牌運營包裝都不去下功夫,就想著讓網紅一穿拍個好照片就能賣高價?國外的品牌之所以能立足於世界之巔N年,不是沒有道理的,去看他們的Runway,去看品牌的包裝運營,去看他們衣服設計的靈感與面料細節,整整甩了天朝N條街,絕對不開玩笑的說。並且歐洲用的大多數面料,國內的生產廠家連見都沒見到過。。。


因為自己負責著婚紗公司的營銷,對奢侈品關注和想了一些。簡單說可能的幾個方面吧。顧客,歷史,藝術,視野,影響力,資本

先說顧客: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消費者,商品、產業和品牌怎麼生存下去。當然,一般人都會說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還是第三奢侈品消費大國,那只是近幾年的事,5年前呢,10年前呢?20年前呢?奢侈品品牌和產業是講究根基和歷史的,世界前10名的,沒有少於40-50年的。

說到歷史:40-50年前,我們在哪裡?中國還是服裝大國么?中國是服裝大國也只是近20年的事,另一面,中國現在已經有一些設計師品牌發展的還不錯,當然,與國際奢侈品品牌比,還是沒斷奶的孩子,幾年與100多年的距離。40多年前,香奈爾的故事已被赫本送上了美國百老匯舞台。補充,其實ZARA已經40多歲,Uniqlo已經50歲,GAP於69年,hm也60多歲。美邦今年18,森馬17。

藝術。服裝是在藝術和工業的十字路口,奢侈品靠在藝術路口,快銷與快時尚在工業路口,但也少不了藝術。中國的藝術燦爛幾千年積攢來被世界關注,但也只是關注。在融入生活的服裝設計上,奢侈品的奢華和優衣庫的簡約都不是中國擅長的。中國幾千年的藝術在近100年斷層了,而近100年則是奢侈品成長的主要時候。至於優衣庫的工業水平,其實美邦,唐獅,真維斯,森馬真的坐不到,也看不到,因為視野...

視野。中國企業還沒學會走出去,WTO才10來年,中國企業有哪些在歐美有大規模的業務?服裝更沒有。哦,和黃就不算了吧,人家去英國,也算回半個娘家。聯想還是靠收購了thinkpad,在全球有發展,海爾在美國賣的也就那樣吧。而歐洲企業早就習慣了全球貿易,尤其是歐美間的業務,美國企業也不用說,日本企業對中國和美國市場的了解也有根基在裡面。人家是一直有影響力,服裝品牌也是跟著國家間的交流和產地國家的影響力。

影響力。影響力和形象,為品牌背書。歐洲的形象一面就是奢華和貴族,日本的形象就是做事認真,仔細。而且他們的企業不僅有視野,還有經驗,有關係,有影響力。我們?也許再過20、30年,也是有些普羅大眾的影響力的。

資本。雖然今天中國錢多,有資本,但那是國家,進500強的是國企,他們做的是基建,房地產和資源。放到服裝產業來看,但結合歷史來看,中國的服裝產業量大,而不強大。

世界服裝品牌是一顆顆參天大樹,中國這邊是草叢,也許還有些灌木或者幾棵樹苗。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幾十年的時間裡對服裝行業的發展並沒有投入過多,開革開放以前是歷史推動的發展,兩千多年前,中國就造出了絲綢,發展到今天,當國外品牌如ZARA、HM、優衣庫在國內大行其道的時候,中國卻仍是世界服裝的大工廠,至今還沒有誕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服裝大牌。

在近三十年甚至近十年的時間裡,服裝設計這個專業,這個行業才漸漸被人重視,才漸漸有更多的人走進來,然而,國內的服裝公司,服裝工廠魚龍混雜,並沒有一個旗幟樣的工作室或者公司存在。

反觀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這些企業都是幾十上百年的歷史:優衣庫創立於1953年,HM創立於1947年,即便是最年輕的ZARA,創立於1975年,也有40年的歷史了,更別提創立於19世紀的LV、愛馬仕等奢侈品品牌了。再研究中國國情,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時間只有30幾年,上述知名品牌中,只有少數品牌能在30年左右的時間內迅速做大。再加上剛剛新中國成立之初,所有經濟的發展點都落在了重工業身上,輕工業的發展緩而又緩,更遑論服裝設計人才的產出了。

從中國的品牌營銷歷史來看,大體上經歷過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廣告時代。這個階段幾乎沒人打廣告,所以你只要砸廣告就能賺錢,誰還重視什麼品牌!典型代表:紅桃K、三株口服液(沒聽過的自行百度)。

  第二階段是點子時代。打廣告的人逐漸多了,消費者也看多了,會思考了。這個時期要競爭,就得用新鮮的東西吸引消費者,於是誕生了一大堆「點子大王」,只要你能拍腦袋,隨便想個噱頭就能賺錢,誰還重視什麼品牌!典型代表:XX蟎靈皂。

  第三階段是整合營銷時代,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不會輕易被忽悠,所以光靠噱頭和廣告已經不靈了。「標王」一個一個死去,中國營銷界被迫轉型,一種整合營銷的理論逐漸成為主流。這種理論以定位理論為代表,定義細分市場,強調差異化競爭。成功案例如利郎「商務休閑男裝」,真功夫,王老吉等。這種理論能讓你在強大的競爭對手(真功夫面對的快餐巨頭、王老吉面對的飲料巨頭)的夾縫中成長壯大。這個階段是中國品牌營銷真正成熟起來的階段,時間節點大約在2000年以後。

一個優秀品牌的誕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如果要誕生出優秀的服裝品牌,只會出現在第三階段,但這個階段至今才十幾年而已。況且這十幾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外成熟品牌在中國跑馬圈地,新品牌在初期很難與之匹配。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使很大一部分中國人的心態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仍以落後國家自居,不信任本土品牌,崇洋媚外,其直接結果是導致假洋貨橫行。同樣一件衣服,如果是本土品牌,買者寥寥,而如果冠以國外品牌的名號,不僅價格可以翻倍,消費者也翻番。

除了消費者心理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行業地緣」,即這個地區在某行業中佔據什麼位置。很明顯,在「服裝設計」領域,中國排不上一流,因此各種資源都不利於誕生優秀的設計師和品牌。

這種情況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國內學習的設計人才有條件的都選擇了留學,留學之後看到國內服裝市場的現狀就選擇儘力在國外站住腳跟,之後才會考慮回國內發展。

就我本人而言,就是考慮如果國外的工作室做出一番成就,能回國為這個市場帶來一些新鮮的血液,我的人生也就圓滿了~.~


不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家是不可能有先進的科技文化成果的。

君以為愛迪生真的天生愛發明嗎?才不是呢。是他的第一個小發明賺了大價錢然後他就躲在鄉下專門搞發明了。利益是最好的驅動,那些妄想用崇高的精神什麼的讓別人去嘔心瀝血去創作的想法是荒謬而可笑的。

經常和朋友討論,為什麼美國人發明了電視電影電腦。而有些國家只會抄抄抄。因為這些國家他們費盡心血發明的專利會在一夜之間被其他的廠商抄走。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抄別人的。

就像一場可以隨便作弊的考場。雖然這個考場會比隔壁考場的分數高很多,但是下來之後同學們都不會再學習了。

最後我說的是朝鮮,好嗎?


作為一個服裝專業出來的人,最大的感觸,大概就是抄襲成風,沒有原創性


拋開品牌商業運營方面不談,單單從中國的服裝設計來講的話,我的個人觀點是以下這兩部分

1、中國教育欠缺藝術培養

在中國想當一個設計師,不去國外讀書的話,要讀完小學初中,學一大堆與藝術設計本身無關的課本文化知識然後高中要報藝術生,你必須要畫畫畫得好,文化分也要好,那時候你已經18歲了,你才有資格去學習關於服裝設計的東西,然而你18歲之前的12年,接觸到的都是和服裝設計無關的知識。

我是一名藝術生 我經歷過所以我知道中國百分之80的畫室老師根本只看重你的藝考分數,他們才不管設計是什麼,他們只覺得畫畫畫得好就是一切,連藝考都開始應試,每天一百張一百張的畫。每天起床就是對這那些瓶瓶罐罐畫啊畫,畫室老師完全不在乎創意的培養,考過分數線才是王道。藝術本應該是讓人快樂的啊,但我覺得全中國大部分的藝術生都不快樂。用應試的方式培養藝術,無異於成了最大的笑話。然後到了藝考,不管你是不是有設計細胞,只要你畫得不好你就會被刷下,就算你是個很有創意的人考不上好的大學未來你就沒有發展的平台。中國大多數設計師對於服裝的概念普遍只是我把這件衣服設計得好看迎合大眾就ok,但都沒有設計點沒有內涵概念,缺乏世界級的品牌也是必然。服裝設計這個行業,特別是要走向世界級,有能一鳴驚人的設計點太關鍵了,而那些靈感的培養,豐富的眼界,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在教室里學不來的東西。

2、對於消費群體來說

前陣子有個帖子說的是現在我國對外網的封鎖無異於是在經歷第二次閉關鎖國。的確現在很多國人缺少眼界 沒有ins、facebook等等我們似乎真的只能從微博看世界,而在微博那個地方,每天推廣的頭條熱門大部分竟然都是無聊的娛樂八卦,有內涵的東西少之又少。某某營銷號分享了國外某大牌設計師的秀,下邊大部分都是評論誰穿得出去啊,這設計師是來搞笑的嗎。。沒有人關心設計師的理念只是很膚淺的看服裝好不好看實不實穿。

這就是中國現狀,國民對時裝有概念的人太少,就算做出大牌,沒有平台、沒有能接納自己設計的消費群很難成功,所以很多設計師選擇了迎合大眾,選擇了設計國民普遍接受能賺錢的衣服,能堅持往「大師」發展的很少,因為要成為一個大師他是得特立獨行的,在中國沒有消費群體,是一個很冒險的事。

中國第一次閉關鎖國讓中國的發展落後了十年,服裝行業也是。90年代是時裝在世界發展的巔峰時期,而那個時候中國還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潮。現在中國的服裝行業是在進步的、正在發展得蒸蒸日上有很多潛力的行業。但是讓更多的國內品牌走向世界級還有一段路要走,設計師要創新,我們國民也應該不要一味的對新事物否定,這樣才不會讓那些有創意的設計師因為沒有人欣賞被埋沒,不會讓他們因為太前衛或者太獨特卻沒有消費群體而怯步。


商場逛一圈,發現N多不知名的英文字母牌子,仔細一看,產自國內某省。衣服掛牌上都是四位數。售貨員巴結的湊上來,穿的自家衣服也是土的不行,一口一個美女,帥哥,還給你推薦這件那件的。要麼就是櫃檯門口豎個牌子,全場五折起……呵呵,五折也不便宜啊。

話說四位數的衣服,給我一個不買真正外國牌子買你英文名國產貨的理由?況且質量,設計,甚至價格,你都沒有優勢。取個不知所謂,毫無淵源的外國名就能和他們平起平坐了!?消費者不傻……

說起來真是為服裝類國貨的不爭氣傷心呢,要好吃一頓補補,咦?商場里的飯館怎麼都要排隊呢……


評論了,忍不住多嘴一句。

這!!就是為什麼「作為服裝大國,中國為何缺乏世界級品牌」的原因!!

國人認為一件衣服的價值等於一百五+品牌價值,然而國內沒有品牌,所以國內做的衣服價值就在一百五。

大多數外國人認為一件衣服的價值等於一百五+好的設計+品質+性能+品牌價值,所以很多國外的品牌衣服就有設計有品質,所以就能出現全世界都讚不絕口的世界級品牌。

確實,一件上萬的衣服,代工費+布料只要一百五。


中國有名,華夏。尚書左傳云: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亦有名:衣冠上國。此兩句便是指中國數千年來擁有著全世界矚目和羨慕的華美服飾,在古代中國中上層人士的衣冠皆為量身定做,甚至大門豪族都養著專門的服裝設計和製作師(不過那時候都叫裁縫),這樣的衣冠服飾文化在宋朝達到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頂峰,面料,織造,印染,裁剪,刺繡,花紋均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例,所以才有了衣冠上國的美稱。數百年前的中國,服飾依然引領全球。那麼為什麼到了近代現在中國就淪落到了如此地步?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論證:

1.古代中國技術類的沒有系統的教學和保留,是師父傳徒弟一代傳一代,而且為了保證教會了徒弟不餓死師父,往往會留一手,這導致了技藝無法進步甚至退步。

2.蒙古滅宋,清朝滅明。此兩次滅國之戰中,中華文明都付出了及其慘痛的代價,由於蒙古滅宋和滿清滅明都是野蠻滅亡了文明,他們不懂文化,只會殺戮,每次滅國都被殺的血流成河、入侵者們除了殺戮和破壞就只會姦淫擄虐,很多有技藝的工匠往往被當做普通人屠殺,華夏數千年發展起來的科技文化往往被付之一炬,留存下來的十不足一。

3.近代以來滿清無能、鉗制思想遏制發展、閉關鎖國狂妄自大,使得原本輝煌強大的東方文明越來越落後,最後在於西方文明的鬥爭中落敗,西方文化入侵,兩個完全不同的文明和兩種不同的文化相碰撞,一百多年的時間,看似很長,其實很短,也許我們學會了欣賞西方文明那表面上的美,但是兩種不同文明的內涵又豈是如此容易學會貫通的?這就好比英語和漢語的學習,西方人不了解我們的思維模式,學起漢語來難比登天,而我們學英文的時候往往老師會告訴我們語句是反著的。雙方有時候都有種雞同鴨講的感覺。東方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自由體系身獨有特色的文化,而西方文明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欣賞風格和生活理念,我們在文字語言,生活習俗上尚有如此巨大的差異,而一個文明最核心的文化和藝術怎會如此容易同步呢?就連一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回國後尚且不適應,窺一斑而知全豹,兩個文明看似最常見最普通但實際上卻又最緊密最核心的東西豈是通過大學兩三年學習如此容易能夠同步的???


得了吧,吹吧。我做衣服 我的不知道。

什麼外國大牌,吊牌價幾千幾千

都是中國代工,一萬塊走秀款,

除卻品牌價值,成本不會超過一百五。


世界文化衝擊,加上國內人的朝外思想,另外好的idea不是被掩殺在九年義務教育就是被某個人頂替了


推薦閱讀:

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分析商業模式?
劃屏賺錢軟體是怎樣一種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有那麼重要嗎?
你見過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
市值管理公司是如何運作的?

TAG:時尚 | 品牌 | 奢侈品 | 商業模式 | 服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