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是什麼樣的?

最近看了很多西方的美術史,看到了西方國家很多在藝術上明確的指向性,而在日本也有提出「侘寂」這樣的美學理念,想問問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如何概括?在審美逐漸西化的今天,重提中國傳統審美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和可操作性?


問題很大,但我對題主提的問題也深有所觸,平時亦不時思考。本來想組織下語言回答的,但奈何筆拙,我覺得引用南懷瑾講述的《莊子諵嘩》開場白處的一段用來回答是極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下我自己一些想法。中國傳統美學理念,儒家的「溫柔敦厚」與道家的「空靈洒脫」柔揉構成主幹,這是回答樓主的第一個問題。

對第二個問題,近代以前,儒道的審美理念與哲學對中國的建築、藝術品乃至中國人的為人處世與說話藝術中的影響是文淵流長的。近代以後,審美逐漸西化或者說現代化,中國傳統審美依然具有實際意義和可操作性的,但必須經一個現代化的過程。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在一些文化產品中不乏獲得體現。(譬如下圖,來自國產動漫《納米核心》,建築名為商都)。

上圖中的幾個元素:「建築物線條的流動感」「小橋流水」「建築與景色的結合」兼具科技與中國風格。從構圖來看,我覺得是可以在現實中實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引自原文(節選至《莊子諵嘩》開場白)

我們作為中國人,都念過《四書》,尤其像老一輩的讀書人,為了要學好文章,必須要背《孟子》、《莊子》。蘇東坡再三講,《孟子》、《莊子》、《史記》,這三部書的文章背得了以後,文章會寫得很好。但是你看《四書》的文章文字風格,跟《老子》、《莊子》是兩回事。可以說,孔孟的文章章法,是北方文化系統的文學味道,很溫柔,很敦厚,很嚴謹,也很風流。這個風流不是現在講的浪漫,觀念不要搞錯了。

《老子》、《莊子》的文章,則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它的文學境界同《四書》完全不同,後世認為它代表了道家。中國所謂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迥然不周(同)。在《莊子》之後,代表南方楚國的文學,便有著名詩人屈願(原)《離騷》、《楚辭》的出現。這一類文章都是同一個系統,其文字境界瀟洒而有韻律,非常空靈、洒脫,文章氣勢也不同。表面上看像一個神經病在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就像《莊子·齊物論》里講的,「吹」,那的確是在「吹」。現在我們青年人講話說的「吹」,這個「吹」字字眼的用法,是從《莊子》裡面竊取而來的。但是,莊子「吹」得非常有味道。

研究歷史文化,需要了解當時不同地區的文字風格的趨勢。楚辭,以及詞賦等華貴美麗的文學,作品,出於南方。後代思想的發展,老莊、禪宗皆在南方,尤其長江流域一帶最為盛行。這一點,青年同學們在研究中國文化,重新整理中國文學、哲學時,有必要加以特別注意。一般來說,北方民風,溫柔敦厚,樸實無華。方方正正,頂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發展。而思想高明、空靈優雅的文化,則誕生於南方之地。這幾乎成了一個定律。我常以此觀念,研究歐洲歷史,美國歷史也一樣;歐美方面,北部出來的人物,或文化思想,就與南方不同,北部的人們,行為篤厚,氣質渾厚,南方出來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問題。這很奇怪,只由於東、西、南、北地區方向的差別,冥冥中影響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異同問題,和《易經》的象數法則又大有關係。

千古以來,許多大文學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在罵《老子》、《莊子》,實際上都在偷偷地學。只有到了清朝,有個怪的文學家、思想家金聖嘆,提出了六部「才子書」:《左傳》、《史記》、《莊子》、《水滸傳》、《三國演義》、《西廂記》並且提出,如果你懂了「六才子」書,所有的文章技能都具備了。那麼,有沒有道理呢?也有道理。

我們現在說回來,《莊子》的文章思想在當時是那麼汪洋博大,可是在代表齊魯文化的孔孟著作里沒有提到過。《莊子》裡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在罵孔子,罵得很厲害,實際莊子都是在捧孔子,捧得很厲害。這就是文學技巧,有時候看起來反面的文章,實際上是正面的。《莊子》這部書,影響了後來幾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現在。每一個知識分子,每一個文學家,每一個思想家,受它的影響都很大。它內在的瀟洒,講人生境界,對東漢一直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我們讀了這三四百年的歷史很有意思。

(版權來源網路,著作權人申明後刪除,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溫柔敦厚空靈(逍遙)洒脫。

完。


馬未都在百家講壇上說的

第一層次是"艷俗",既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擁有人數最多.以前的鄉村小調,皮影戲,婦女的濃妝艷摸等等,現在的如流行歌曲,超女快男,MM的迷你裙,攝影中的商業廣告攝影.

第二層次是"含蓄",這是大部分文人喜歡玩弄的,古代是才子佳人,現在是文學文藝青年.代表作有唐詩和水墨畫,現在攝影上有如記實人文攝影,大師的精細攝影等.

第三層次是"矯情", 即搞出來的東東有意讓你看不懂,抑或(請允許我借用一哈大師的用詞)始作俑者自己也不甚了解.

古代的表現"矯情"在一些與宗教有關的雕塑壁畫器物上,在建築傢具上也有所體現.而現代的"矯情"發展的就十分地邪忽了,印象派抽象派表象派等的繪畫及雕塑,攝影上中國劉錚的概念攝影(裸體京劇)可能算一個。

更為嚴重的是,相應的"矯情"理論也嘰嘰歪歪地跟著出世,自然也是不易讀懂的.所以當上面二個層次的欣賞者遇到"矯情"作品時,往往不理解,看不懂.梵谷兄弟就曾說過,看不懂就對了,因為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畫的是什麼.英國女王也曾說過,她也搞不清畢加索的畫上人物臉到底是往那邊看的.

這一層次的作者和欣賞者相對就要少得多了,甚至還包括不少不懂但又不敢說和附庸風雅者.這大部分是願者上鉤的事,但你要是來硬的向前二個層次的受眾出售,則會招來一頓臭罵,如"太陽照常升起"和"看上去很美"在電影院的遭遇一樣.

第四層次是"病態",這可是頂級的了.中國古代在這方面玩的很有造詣,要自豪一哈!如女人裹足,三寸金蓮,病梅(未能完全開放的)為最好,畸形的金魚,近親繁殖的京巴狗,怪瘦露透的太湖石,包括處女情節等等.而第四層次的特點是欣賞者的人數成倒金字塔形式反向爆發, 病態的東東自少數人始作後,往往會不經意地流傳開來到民間,逐漸為人民群眾所接受,成為傳統.在攝影上美國的阿波絲是個代表。

層次越高人數越少,不過到了病態一層,審美觀念往往對社會有一種爆炸效應,將病態美的審美情趣輻射到大眾,從而風靡社會。


多的不說了,請通讀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飄逸。

不管是圖騰里吞雲吐霧的龍,還是故事裡的神仙俠客,不管是寬袍大袖的魏晉風度,還是流傳千年的詩詞歌賦,不管是茶酒文化,還是琴棋書畫,所有被中國人喜歡的美好,都會有一絲不食人間煙火的飄逸感。


推薦閱讀:

如果一個人長得不符合人體比例,對他畫素描出來也是不符合人體比例,算是畫的好還是畫的差?
日本是怎麼審美帥哥的?
如何評價tfboys的長相?
短脖子可以變的優美好看嗎?
外國人眼中長得好看的亞洲女生到底是什麼樣的?

TAG:文化 | 審美 | 審美觀 | 中國傳統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