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小型金融機構(比如小額信貸銀行等)比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平均利差高,但盈利能力卻遠不及大型金融機構?
吳曉靈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的演講中,提到她的同事做了統計,得到問題中的結論,按照她的上下文意思,她所說中小金融機構可能包括數千家小額信貸公司,比較的不是利潤總量,而是利潤率。
吳曉靈演講來源鏈接: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20205/122561657095.html
變動成本比較。
假設一家專註做小額信貸的公司,平均貸款額在5W;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平均貸款額在5000W。 那麼小額信貸公司做1000筆才等於大型銀行做1筆的貸款額。對比一下變動成本因素。
徵信成本:小額信貸公司高 小額信貸由於途徑的限制,流程曲折也花費大。 國有銀行有徵信系統直接查詢,而且國有銀行的貸款客戶多為資質超級牛的公司集團,徵信環節基本免費。 人員成本:小額信貸公司高 小額信貸金額小人不少,流程要完成,拉客戶,信用審核,後期催收管理等等。 國有銀行一個客戶經理都管理者幾個億的貸款,信審、催收人員同理。 人員比估計至少是100:1 評估成本:小額信貸公司高 小額信貸筆數多,評估費金額低。國有銀行筆數1,評估金額高。
按單價*筆數應該還是小額信貸的評估成本高。 其他成本:國有銀行高 招待費之類,國有銀行應該是遠高於小額信貸公司綜合下來,國有銀行的變動成本是低於小額信貸公司的。再考慮壞賬損失等因素。。。
即使小額信貸的利率高達20%也不及有國有銀行盈利。這個我來說一下吧。正好行長開會說了這個問題。
首先利差高於大一行一說是站不住教的,尤其是在今年7月央行允許存款在基準利率上上浮最多10% 貸款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70%以後。
現在的表現是多數中小銀行為了能夠搶佔存款市場都對一年期以下(包括一年)存款一浮到頂,甚至部分激進的中小銀行直接將所有期限存款都一浮到頂。而另外一方面,中小銀行由於可以利用的資源相對於四大行來說是有限的,這直接導致在貸款方面議價能力下降。有可能四大行要上浮50%的貸款中小銀行只能上浮30% 。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說其利差甚至低於四大行。當然中小銀行也不是沒有優勢,其一是在存款準備率低於大型銀行;其二是部分中小銀行深受地方政府照顧,導致對公的低成本存款較多。回到盈利能力的問題上來,我們暫且忽視利差的問題。 其主要原因還是營業成本較高,這一點在農商行和城商行方面表現的有為突出,因為它們的網點較多,單產較低。即便是想興業,中信,華夏這些銀行由於其用於客戶維護方面和員工激勵方面的費用較高也導致營業成本較大。而四大行由於其過硬的品牌效應和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的渠道優勢會降低營業成本。以上都是盈利能力都是從凈利潤率方面來說的,談盈利規模沒有意義。一句話解答:盤子大100的1%還是大於1的10%
試答。
看了下吳曉靈的講話,也讀過吳曉靈關於小額信貸的幾本書,吳曉靈指的各家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指目前我國的幾千家小額貸款公司。關於小額貸款公司利差大於銀行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但是利潤率遠不及這些金融機構的問題。前面的諸位均作了一些解釋,但感覺都沒太切入點上,或許是對小額貸款公司整個行業不太了解造成的吧。
首先張汀的回答肯定是因素之一。小額信貸的單筆業務規模必定小於銀行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所以變動成本高。具體她的解釋也很清楚。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實盈利能力(利潤率或者應該說資本收益率)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槓桿率。 小額貸款公司目前的綱領性文件《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能從不超過2個金融機構獲得不超過自身註冊資本50%的融資。即槓桿率1.5(各地執行時有放開,目前重慶最高,是2.3)。而銀行,目前我國規定的資本充足率是8%,即槓桿率12.5。 且不說銀行融資來源之便宜和方便了。
打個比方,小額貸款公司屌絲去,它自身有100塊錢,然後他還可以千方百計的找別人借50~130塊錢去放貸,然後放貸出去賺錢。而銀行高富帥,他自身有100塊錢,他就能隨隨便便弄來1150塊錢(很多時候還是別人硬塞給他),然後再去放貸出去賺錢。
你說這屌絲怎麼跟高富帥比盈利能力?
個人鄙見。僅供參考。這要看中小金融機構的平均利差究竟高多少。我國大陸實行存款利率管制與貸款利率下限管制,所以這個利差首先不會高太多。其次,中小金融機構難以發放大量的貸款,因為它們面對的客戶大多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的信用證明非常困難,對它們發放貸款有很大的風險。而大型的金融機構則往往面臨許多大企業向它們申請巨額貸款的局面,所以中小金融機構即便可以享受較高的利差,但是貸款數遠遠比不上大型金融機構,故盈利能力不及大型金融機構。另外,考慮到中國金融雙軌制的現狀,我覺得你問題中的金融機構其實指的是銀行。
首先,對小額信貸的平均利差比大機構的利差高的陳述表示質疑。就小額信貸和我們傳統所說的商業銀行其實具有本質上的差別。後者更多的體現在存款機構的功能與角色,是無條件提供流動性的機構是維持金融體系穩定性的錨。央行為了彌補商業銀行無條件提供流動性所帶來的收益上的損失,理應在利差上對商業銀行形成保護,為其它進入者創造壁壘。經小額貸款的利差究竟是高於商業銀行的這一事實,是否可是能由於統計口徑不同的原因所導致的。其次,就算小額信貸的平均利差大的假設是成立的,那麼由大利差帶來的高收益率也更大程度上是小額信貸公司所承擔的高風險的溢價,因而發生壞賬的可能性也就比大銀行要大。所以就算從利潤率的角度來說,盈利能力也不一定大於大銀行。最後,如果以上所有的解釋都不成立的話,那麼就需要搞清楚這個結論中盈利能力的評判是以利潤總量為標準,還是以利潤率為標準。如果是以利潤總量為標準的話,那麼結論便是不言而喻的(不過看起來,樓主的意思可能還是以利潤率為評價標準的)。
盈利能力?是指總量,還是利潤率?如果是總量,這和總資產規模相關,中小型銀行自然不是國有大行的對手。但從利潤率來看,大行無論如何也趕不上諸如招商、民生及浦發這類中型銀行才是。具體的數據等2011年年報出來了就知道了
盈利如果從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上來看,可以體現為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而從利潤表的角度上來說你的意思可能是凈利潤。既然是盈利能力,那就涉及到兩個指標,一個是總量,一個是比率。打個比方,你去買青菜,2元/斤,說今天便宜2/角,那就是下降了10%。而你去買黃金,400元/克,說今天便宜20元/克,那就是下降了5%。哪個下降幅度大?你自己可以比較一下。那好,然後我們來看你的問題。如果從量的角度上來看,毋庸置疑,中小型金融機構遠比不上大型金融機構。我想這個就是你的問題了,是從量的角度來看問題。 為什麼中小金融機構從量上戰勝不了大型金融機構,你看看小額貸款公司好了,不準吸儲最多只能向銀行借款,且不超過註冊資本的50%。至於你說的利潤率是誰高,我沒有看到數據不好說。但是你可以這麼估算一下,構成利潤率的要素是哪些。其中重要的成本因素,包括財務費用、人工工資、費用、租金等,大型金融機構除非享受的是特權,即行政劃撥的方式,否則開銷絕對不小。實際上,吳曉靈通篇就講了一個要素,即利率。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從理論上來說根本因素還是供需變化。但是在不完全的市場環境下,利率這個價格配置的工具是被扭曲的,配置效率也是打折扣的。
我覺得小銀行的客戶風險一般比較高,很多客戶的貸款大銀行不肯批。所以小銀行可以接這些客,加點風險溢價也是合理的。
小貸槓桿太低
小型金融機構定位決定其盈利能力差。銀行盈利根源:信貸業務利差。大型金融機構(四大行)信貸業務:公司業務(大中企業)+小企業業務。小型金融機構:小企業業務。小企業業務相比公司業務單筆貸款價格更高,但總量少,成本太大。小企業業務在大行佔比少,成本可攤薄,但是對於小型金融機構,小企業業務較高的成本直接反應在利潤率上。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大行的國有企業特性使其管理考核追求高利潤率,上交利潤多,企業掙錢員工不掙錢。
融資成本高,銀行利率存款利率才多少,一增一減,利潤總量自然有差距
我的理解為小額貸款公司以自有資金來進行房貸,因為現在還不允許進行吸存,所以他的資本需求更多,而大型國有金融機構自有資本與實際業務量差距極大,自然利潤率高了。
推薦閱讀:
※工作應該去平安普惠還是宜信普惠?小貸行業前景怎麼樣?
※在小貸公司做風控專員前景怎麼樣?壓力大嗎?
※在P2P網路貸款平台上欠錢不還會有什麼後果?
※準備進入信貸行業,我現在在IT行業,請問信貸行業發展怎麼樣?
※對於小微金融來說,ipc、信貸工廠、供應鏈金融等幾種模式的前景分別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