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工具能否取代日曆?
最早一直使用日曆來管理時間,現在有了很多基於GTD概念的應用問世,GTD應用能否取代原有的日曆?
GTD並不是要取代日曆,GTD要取代的是以前人們使用日程表管理時間的方式。
以前的人們會有一個日程表(看一些講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電影會經常看到這個),就像今天的常見的日曆比如Google日曆一樣。每接到一項新任務,如果是有時間要求的,就放到要求的那一天。如果和原有的任務衝突,就和別人協商要求更改時間。如果沒有時間要求,那就找一段空閑的時間段來放置。
GTD理論則要求使用列表來進行管理,而列表上的項目全部平等,不要給它們排列優先順序順序。因為日程表管理方式會把大量的時間耗在調整日程表,比如老闆突然說某件事的截止日期要提前了,於是你就要花很多時間調整排得滿滿的日程表。GTD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也許你這周排好的下周日程表裡優先的項目都放在周一,但是到了下周后這些事因為外部因素變得並不重要了。甚至,你提前作出的計劃覺得某些事情要優先,結果項目開始後才發現都是錯誤的,導致計劃被廢棄。
所以GTD只保留了列表,列表裡是今天可以做的事情。而其他所有未來要做的事情另外列一張表。列表裡當前可以做的事情,每天早上打開列表,自己覺得先該做哪件事,然後開始做這件事,完成後再重複上述過程。GTD覺得任何計劃都比不上當時的你的判斷能力,只有當時的你才最清楚每件事的優先順序、截止日期、重要性和緊急性、以及當時你的精神狀態和幹勁,並根據這些因素知道自己下一步最應該幹什麼。
可以根據任務的執行地點不同分幾個列表,比如辦公室列表、家庭列表、公交車上列表。
未來的事情不要做太細的計劃。比如你準備明年春節去某地旅行,那麼就寫一句「春節某地旅行」即可,然後等到還剩一個月時間的時候再開始做詳細計劃。否則,提前半年做好的詳細計劃往往到了執行時因為大量外部因素的改變而成為廢紙,白白損失了半年前指定計劃所花費的時間。
日曆依然要使用,但是GTD認為日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裡面也只能放神聖不可侵犯的事情。比如4點鐘的會議,比如7點鐘要去接孩子,這些可以放到日曆里,並設置提醒。這些時間段等於從你的可用時間裡被挖去了,執行列表中的任務時要避開這些時間段。
所以,如果你的Google日曆里記滿了每一天的每一個小時要幹什麼,然後又發現基本上生活並不是按照這個計劃來的的時候,來看一下GTD這本書吧~LZ問的應該是清單是否可以取代日曆。David Allen《Getting Things Done》中把清單分成七類,其中一類就是Calendar,日曆本身就是GTD的一種工具,不能被Todolist取代。
GTD方法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以清單管理日程。要點有二:一是寫下來,以清空大腦,把大腦從記憶中解放出來用于思考和規劃;二是任務分類,方便執行。
清單粗略分的話就是兩大類:一類是Todolist,一類是Calendar。有些待辦事項是必須在某一天完成的,比如我某年某月某日上午要參加一個會議,那這個事項就應記在Calendar中,除非這個會議時間發生改變,完成時間也是不能改變的,如果那個時間沒有參加會議,以後也很難有辦法補救;如果我要讀一本書,我希望這項待辦事項可以在明天完成,但一般來說,如果我不認為這個時間是必須的,完全不必把它記在Canlendar里,如果明天我沒有讀完,也可以繼續把它留在Todolist里去留待其他時間繼續完成。David Allen說Calendar神聖的意思就是對記入其中的事項要謹慎,這樣才能對記入其中的事項給予足夠重視,並保證完成它。如果記入Canlendar的內容過於草率,屆時不能完成,自然會對自己和整套GTD系統產生不信任,這是GTD方法不能堅持的重要原因。日曆是一種特殊格式的清單,這個清單上列出了特定日期,特定時間必須要發生的一系列任務。所以一般的任務清單軟體不能替代日曆。
市面上有幾十萬種嘗試用GTD原則來設計的工具/APP,但無一例外地並不能幫助使用者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原因很簡單,工具只是外層,內層是每個人自我管理的行為習慣,如果沒有建立起行為習慣就希望單純靠下載個APP就成為達人,那是痴心妄想。兩者作為效率工具,考慮的維度不同。日曆的作用是把時間碎片化,便於分段管理。GTD 工具的作用是把時間系統化,便於組織思路。因此答案是不能替代。
題目就是錯誤的,原因有二:
1、GTD是方法,不是工具。2、日曆是GTD需要用到的工具之一。結論1:題主問GTD工具能否取代日曆,就像是問:「蔬菜能否取代白菜」一樣,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結論2:白菜對身體好,其他蔬菜也有其用處。與此類似,除了日曆,你還需要其他的工具,比如清單。
不能,而且這兩者本來就不是互相替代的關係。日曆是「對已經安排好的當前和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項的記錄」,在日曆中記錄下來的應該是比如周一的會議,周末的電影,周杰倫的演唱會等等「既定事實」,不管你參不參與,這件事都會在這個時間發生;而GTD工具是「對想要完成的任務的管理和安排系統」,強調的是安排,何時完成,如何完成,在哪裡完成,是由你決定的。
其實再好的gtd軟體都沒有紙和筆好,因為任何工具都是為了代替紙和筆的,紙筆唯一缺陷就是攜帶不方便。
關於gtd軟體,我用過的還挺多:滴答清單,2DO,anydo,todo,奇妙清單,印象筆記等等。
現在我就留下了印象筆記,還新下了一個365日曆。用於辦事清單(不定時的事)和日程(固定時間的事)我的建議到此,gtd只是一個理念,並不是什麼工具,但是需要工具來實現,這就需要你去體驗一下,都試試。至於哪一個適合你,那就需要你自己的體會了。創建於 2016-02-23GTD主要用來管理非緊急性事務,日曆用來管理緊急性事務,這兩個的關係是平行的,對立的
1GTD是什麼
https://pic2.zhimg.com/v2-6c92524a5843efdbf17c5f81d5f415a5_b.jpg
我們經常會遇到幾個問題:
- 我們想做的太多。
- 我們去做的太少。
- 我們做了錯誤的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GTD,《Get Things Done》於2002年出版以來,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並且帶動了一大批時間管理,培訓師與自媒體人的熱捧。
GTD 並不是什麼人生格言與生活感悟的堆砌,而是一套系統的自我管理方法。
和所有的方法一樣,GTD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按照鄒叔的理解,如果你具備以下幾條特質,或許適合你,可以嘗試學習一下,越忙的人,越需要 GTD。
1.日常事務繁多
2.做事條理之上
3.恪守自己的規則
4.帶點理想主義
2清空你的大腦
https://pic1.zhimg.com/v2-27c157323851b29713587c76ca2d28dc_b.jpg
在鄒叔的學習與實踐中,感覺到GTD主要核心就是三點。
第一,清晰你的目標
關於目標我們又有兩個問題
- 我們不知道去哪裡
- 我們知道去哪裡,但不知道怎麼去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你不知道目標,請先確定目標,如果你有了目標,那麼慢慢學會「分析事務的重要性和先後順序」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第二,清空你的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CPU,是用來計算和思考的,我們能有較好的短期記憶,但是不擅長長期記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記憶的事情可以交給工具。
如果每天耗費太多的時間去回憶有哪些事項要處理,哪些做了哪些沒做,大腦就會很累,所以我們應該首先梳理事項,清空大腦,解放思維。
做重要的事情前讓大腦幹凈起來,先把緊急不重要的事情處理乾淨,然後做重要的事情,因為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分配大量的時間,所以人不能養成小事情拖延的習慣,然後小事情的拖延會變成大事情無法完成的借口。
第三,分解最小行動步驟
事項會有很多,有大有小,並且跨度還不一,需要把所有「任務」和「項目」都分解為行動,要樹立一種行動觀「下一個行動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把計划具體化落地化,而不是停留在空中。
這樣,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去完成一個明確的行動,才能心中有數,有恃無恐。
3具體做法
而GTD 的具體做法其實也就是三個動作:收集、處理、回顧(檢視)。
收集:
隨時準備一個筆記本或者合適的APP,在有任何想法或者任何打斷自己的事情出現時,就記錄下來,而不是讓它一直停留在大腦中,這樣我們的大腦可以去處理當下更重要的事。
這裡的收集一定要完整,鄒叔曾經有朋友花了兩三天才整理完,整理了五百多個任務量。
一般人收集一兩百個任務也是可能的。
用GTD的意思就是把所有有用的東西放到「Basket」里。
處理:
把之前收集的事件進行分析,整理,和處理。
能快速完成的,比如2分鐘可以完成,立即完成。
可以委託的,讓別人去做。
不需要完成的,刪除。
不能快速完成的,梳理優先順序,並且進行「行動步驟」的分解,
形成一個一個的可執行步驟。
回顧:
將所有的「行動步驟」進行系統整理,並且定期的回顧,哪些完成了,刪除,哪些要做了,準備,哪些延遲了,記錄。
有一句話「沒有回顧的人生不值得過」
只有不斷的審視與回顧自己,才能不斷的調整與優化,以便取得更大收穫。
構建了這樣的GTD系統後,你需要的就是從你的「Basket"將行動步驟一個一個完成。
讓我們不為了選擇去迷茫,不為了雜亂去糟心。
我們在做大多數事情的時候都明白,現在要處理的是當下最重要的事,並且次重要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如果有遺漏就放在回顧中去操作。
我們就能用最平靜的心態去處理當下。
為什麼GTD大多數時候是有用的呢?
也許是因為它並不是一些雞湯般的道理,而是一套流程,GTD認為人生最大的不安是來自無序,所以他就通過幾個步驟讓你的生活有序,讓事情變得條理,並且確保你現在所有該做的事情都按照順序做到了。
4 變通運用
https://pic3.zhimg.com/v2-a9e28f2f55f3b5987e0d7cfd2e8a28e2_b.jpg
GTD 並不是什麼特殊的發明,它的原則其實都是常識, 正因為他簡單明了,所以行之有效。
但是很是時候,我們的時間並不那麼受自己控制,比如你的老闆讓你去機場接一個客戶,也許這一項工作就要花掉一天。
那麼內心抗拒的你該如何做呢?
其實GTD會告訴你,為這件事找一個目標,只有你對事情本身的看法改變了,發現了價值,你才能心甘情願的去做好他。
其實,接機這個是並非無聊或低價值。
- 你可以將你原本的計劃穿插在路程和等待中去。
- 你可以在路上閱讀或者聽FM,獲取新的知識。
- 你可以熟悉一路的交通狀況,並且做一些記錄,以便不時之需。
- 你可以認識一個潛在的高等級的朋友,並且會陪伴他一段時間。
- 你可以和客戶聊天,從他身上學到經驗。
如此這樣,與其內心不快的去做一件你認為無聊的事,不如把完成這件事的時間節約下來並且增加其價值,你看,時間管理就是這麼一點點管理出來的。
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人是一邊揮霍著時間一邊尋找時間管理的良方,真是無語呀。
從結繩記事到貝殼畫牆,人類很早就學會了將大腦外包,只有當你清空大腦,有序生活,才是你通往從容之路的開始。
最後介紹幾個GTD的APP,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自行下載
Doit,最符合GTD理念的APP,但是免費版不能同步
Anydo,簡潔輕便,但是功能少
Omnifocus,用著最順手,但是太貴了(鄒叔以前用的是這個,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依靠軟體了)
題目問:GTD的app應用能否兼容日曆功能而取代日曆?那要看你選的GTD app里都有啥功能了唄。GTD方法論里其實是結合日曆使用的(把確定時間的一定要做的事,或者想要在特定一天給你提醒的事或者各種已經敲定了的約會列在日曆-日程表上),目的還是一樣,清空你的腦袋,把要做的事記下來了,到時間就會有「人「提醒你了呀~所以如果GTD的app能有日曆紀錄功能,那完全可以替代原來用的日曆,或者可以選擇結合使用。多嘴一句,日曆-日程表的最佳實踐就是你get了一件要在特定日子做的事,翻一下你的日曆-日程表能馬上得出這事那天能不能做還是要推遲或提前或者乾脆不做的結論。我目前用的things是有日曆這個功能的(scheduled一欄),所以現在就是我實質上的日程表日曆了(攤手)
不能替代,日曆是固定的時間做某件事情,比如明天八點開彙報會,gtd工具是強調做某事需要的具體步驟和環境,比如明天八點開會,需要具體準備什麼
關於提主的這個問題,推薦前兩天Asian Effeciency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其中講述了如何協調任務管理器和日曆工具。http://www.asianefficiency.com/schedule-management/how-to-use-a-calendar-and-task-manager-together/
不能,不是一類東西,gtd本身也包涵日曆樓主的意思應該是指以日程表為主的工作方法吧?
可以替代,行事曆就是GTD的一種「待辦事項」,GTD裡面處理任務其中一種操作就是輸出成日曆
不同意樓上,GTD第一步清空,要求清空一切,這樣你才會完全依賴你所使用的工具(本子、GTD軟體),GTD才會發揮作用。清空一切是從現在開始到未來你腦子裡的一切,而不是只記下非緊急事務。日曆和GTD工具還是分開比較好,遇到重複性事情,你沒辦法一次打鉤完成。推薦一款工具,V部落,可以方便的記錄代辦事項
推薦閱讀:
※每天零碎的閑暇時間可以用來做哪些事?
※如何高效利用早起後時間?
※如何做周計劃、月計劃?
※拖延、懶惰、休息的差別是什麼?
※如何避免在「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小事上投入太多精力?
TAG:時間管理 | GTDGettingThingsDone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GoogleCalendar | 碎片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