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牛奶的質量沒國外牛奶的高?


1、地理優勢。


牛奶的好壞,奶源是最重要的,地球最好的奶源盛產的維度,應該在北緯40~50度附近,從地理學角度看,屬於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適宜,日照充沛,土地肥沃,有著豐富優質的牧草資源,而這些都是確保奶源品質的重要條件。這一緯度集中了日本北海道、美國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爾伯特等世界知名畜牧地區。

2、環境優勢


環境包括:牧草,水源,土壤,非工業為主的國家,污染小,環境比較適宜。國內的環境就良莠不齊。


3、奶源收購模式


國內大多的奶源原來都是收購奶源,就是廠家和奶牛主簽約,收購牛奶,但是監管容易出問題,所以導致了後來的三聚氰胺問題,國外基本都是廠家自有牧場和奶牛,保證了「從牧草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的監控,奶源受到人為污染的機會就更小。像現在很多品牌都聲稱自有牧場,就是打的產業鏈的牌。

4、牛奶標準


1986年《生鮮乳收購標準》(即老國標)規定,生乳蛋白質最低值每100克為2.95克,細菌總數為每毫升不超過50萬個。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鮮乳收購標準》(即新國標)則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下限從2.95克降到2.80克,菌落總數上限已改為每毫升200萬個。而國外生乳蛋白質最低值則明顯高於我國,紐西蘭為3.8克,歐美國家也多在3.2克以上。中國無疑在牛奶標準對比國際標準,還是很低的。


幾年前還多少跟這個行業有過一點聯繫。@櫻大力?說的很對,再補充幾點:

  • 養殖模式:歷史原因,中國的奶源主要來自散戶,家裡只有幾十頭,甚至幾頭牛。2012年,中國100頭奶牛以上的規模化奶源,目前只佔總比例的33%,其他奶源則全部來自100頭以下的散戶奶農。 散戶勢單力薄,各自為贏,無論是養殖技術,還是生產設備都跟不上,生產出來的牛奶無論是蛋白質含量還是體細胞數等關鍵指標都比較差。
  • 脆弱的奶源基礎與政策執行的複雜性:養殖模式的落後,在很多年前特別是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越來越受到政府和行業的關注。三聚氰胺事件其實就是由於奶農擔心蛋白質含量不夠,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質檢測指標而引起的。所以,降低散戶比例,擴大規模化養殖比例長期以來是奶業政策的主旋律,甚至還出現了拒收散戶原奶的情況。但是,由於中國散戶比例太高,基礎太大,本來奶源就緊張,質量不高,散戶被迫退出後,規模化牧場無法及時補進,導致了「原奶荒」愈演愈烈,進口奶源價格及衍生出的奶粉價格高企就可想而知了。


推薦閱讀:

站著拉屎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螃蟹的鉗子力氣那麼大?
古代太后尾指戴著尖尖的東西是什麼?
為什麼一般昆蟲的體型沒有其他動物大?
為什麼狼是嗷嗷的叫,狗是汪汪的叫?他們不是一個物種嗎

TAG:冷知識 | 生活常識 | 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