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說在中國搞化學科研沒前途?


水論文也叫科研?

先看看自己乾的事是不是對別人發明和新發現的劣質化踩地雷再說。

如果你的導師就這個德性你當然也是這個廢物德性。

首先你得想想,還得去了解——到底這個社會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哪些需求是偽需求。

然後找個你喜歡的方向,再難也做下去。只要需求是真的,要麼你做到全部失敗耗盡天賦,要麼你就成功了。

但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大部分人的失敗原因——你們的研究需求難道不是你們編的?學著其他人編造需求,最後做出來的東西當然沒用咯。

數學真的不一定有用,但是理論的定性你至少得熟悉。某些人覺得數學超重要的,有些領域確實很重要。但化學用的數學工具真的不多。

真正要命的還是這個瞎造需求。有多少人沉迷於自己編造的願景里而不去看看現實?

我見過最慘的一個老師做了一輩子的改性鉛陽極板,用在鋅電解上的。但是實際上工業上的陽極板工作態都是糊了很厚的錳糊的,陽極板再怎麼改性也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動。

一輩子就這樣廢了,人生有幾個一輩子?如果你想做點東西,首先你需要一個不水論文的課題組帶你飛一次,你才知道天空是什麼色的。

而想要在這片天空下翱翔,你需要大量現場經驗和理解。

一般來說,根據工業界的基本規律,叫七年出一工程師。也就是對於一系統的既有問題,至少需要3年不換方向和本科學習疊加才能有所認識。

而現在多少課題組做過3年以上的既定方向的?


這個問題已經沒熱度了,但實在忍不住說,在懂化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這個問題下面,各位答主基本展示了學化學的多麼能生拉硬拽扯關係,跟化學關係那麼小的東西非得硬扯成是學化學的結果。

會用量杯照著菜譜做飯只能說明認字會做飯買得起量杯,跟懂化學沒關係

見到一張圖連橫縱坐標和圖示都不看就說像紅外圖譜說明工作勤奮,跟懂化學沒關係

知道化妝品裡面有什麼成分只能說明認字買得起化妝品,跟懂化學沒關係

知道氨基酸潔面煙醯胺美白只要認字並關注個護膚號就可以了,跟懂化學沒關係

覺得充滿細菌的糞便不臟並且便後不洗手的——這跟懂化學真的沒關係!!

還有這一位:

你說搞化學科研有沒有前途?

連路易斯酸的定義都能搞擰,卻還想著當Faculty,在中國搞科研到底是有前途還是沒前途?

====================================================

有的行業,一本以上算人才。

有的行業,985以上算人才。

有的行業,TOP2以上算人才。

有的行業,TOP2本科畢業後,得出國讀個PhD,發幾篇SCI,才算人才。

有的行業,TOP2本科畢業海外PhD,三篇一區文章,然後轉行做金融或者IT賺到錢了,才算人才。

「沒錢,終歸是你能力不行。」
也不知誰是因誰是果。
那些餓死的傻瓜為什麼不吃肉粥。

================

准博士把答案刪了,我也就不懟了。

現在時間晚了,早幾天的話可以去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 社會 - 知乎 下面被輪一圈——現在已經是同情比較多了,當初遙遙領先的可還是「我有房我是精英,你買不起只能證明你自己是個loser」這種言論呢。

=============

但要真說科研的前途,中美日歐四大體系,我覺得中國非常有前途。

中國日新月異,氣象很好。國內好一點的高校院所,配套設施不錯,很多國內土生土長的教授在國際上也拿得出手,培養出來的博士也有很多稱得上一流人才。爛教授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是個年輕的國家,發展快,有些獨有的景象。說難聽點,老掉一個少一個。

現在往回招人才的力度也還可以,待遇盡量和國際接軌,再考慮到文化啊,食物啊,不僅很多年輕人不再覺得留在國外才是人贏,很多四十歲左右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從科學家到asso. prof.,也在盤算著回國。從青千標準越來越高就能看出來,科研人才回國的熱情是很高的。清北不說了,現在985削尖了腦袋都擠不進去的。

這些人只要不擠在北京上海,去哪兒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安身立命。

當然,宏觀敘事,個人命運無關緊要。中國有這麼多人,這麼多義無反顧搞科研的人,那些被忽略的,就喊一聲「我不下崗誰下崗」,去春晚舞台上表演吧。

==========

為什麼匿名?因為我真的很煩這類問題。有些人明明心裡知道答案,非要拿雞湯硬灌下去。

看到有人姿態很高,說一些人「既沒有拿教職的天賦和努力又沒有轉行的勇氣天天叨逼叨宛如智障」。這麼倒果為因,架子也能端得如此高貴,也挺可愛的。在某些人的世界觀里,天賦努力夠了,教職就會憑空出現,就像每一個念好了經的和尚,碗里都會自動長出白粥。

能透露出「這一行不做教職的統統應該轉行」,心腸到不算壞。想拿教職,得做到名校博士裡面的前1%吧。這和我最早的答案其實基本一致,大家勸退,也是在勸剩下那99%而已。

=========

被最高票驚到了,知乎排序演算法真牛逼。

我就斗膽說一句:至少未來五十年內,中國科研的前途,和昆明理工大學的科研水平沒什麼直接關係。


嘿樓上那幫子洗地黨和拿個例試圖打臉的人們別洗了,越洗越黑,生化專業不好就業是既定的事實,洗地的麻煩走點心行不

現在的生化專業在國內的確蛋疼,倒不是說這幾個專業沒前途,實話說生物和化學這兩門學科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重要,隨便舉個例子 醫學的進步離不開這兩門學科的發展 誰去看病不希望自己能立刻治好多活幾天?

我不勸退,我也不會洗地,我只會跟找我諮詢的那些人說清楚現在的化學現狀,然後交給他們自己判斷。我一向告訴他們,熱情是好事而且是在科學界打拚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請在考慮熱情之前考慮一下自身的條件是否合適這個專業,如果在此基礎之上仍然決定前行的,我會送上祝福,並且幫他們儘快進入狀態(很多人進組的郵件都是我指導寫的,目前為止沒有不是一次進的,我也跟他們說了很多科研方面的問題,也算是幫了不少忙,目前那幾個人都過得很好),如果判斷自己不合適的,離開,去尋找自己真正適合的專業的,那也未嘗不是好事,把對化學的愛放進回憶封存起來而不是在本不合適的專業里一天天被消磨殆盡然後開始黑學科自己也不好過。只不過因為實在沒幾個人適合這個專業,所以跟我聊過天的的確有不少人退出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我開始跟風勸退了(笑。)

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是你要是非把蘿蔔坑裡長不了的作物種子扔進去,這顆種子就廢了。

現在國內的教育制度,高中生升入大學的時候幾乎沒人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專業,這個專業怎麼運轉

加之化學科研和工業的門檻其實又比較高,但是化學專業入門的門檻低(畢竟初中開始學,難度又低,給了很多人「老子能駕馭這個學科」的迷之錯覺,另外別跟我說化競生,我接觸的化競生比一般人多太多,化競學的不過是最起碼的科普知識,而且知識大多早就跟不上時代,再加上現在的科研和工業都需要實地操作才能長進,化競生到了進組的時候該怎麼重來怎麼重來),就造成了大量學生湧入這個專業卻沒幾個合適的

這些不合適化學這個坑的人們呢要麼就在這個坑裡苦苦掙扎要麼轉了行 如果是有調查有了解專業和自身條件的跳坑那還好說,只是單純的無腦跟風轉行(比如一堆人轉CS的),工資的確可能會好一些,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而那些苦苦掙扎的人又會咋樣?開始黑化學,然後混個職位,開始誤人子弟,繼續過混經費水文章的混吃等死的日子

說完了學生再說說中國的化學界。。一堆水的起飛誤人子弟的導師,只會混混經費和人際關係,大部分人都會內定各種研究生,所以很多本科生即使適合化學的也會因為沒有遇到好的導師然後被坑,不知道有多少苗子被這種人耽擱了,研究生錄取的時候很多都是內定的我估計很多人還不知道吧。。。沒在本科生時期遇到好的導師對以後的影響就已經大的不得了了,再加上奇葩的各種不成文的規定(比如年齡不夠不給你院士職位),還有各種不切實際的研究與工業界嚴重脫軌,導致實用性研究壓根沒幾個,還有各種水貨導師分經費導致真正有用的研究得不到足夠的經費支持,化學整個行業投入和輸出不能行成氣候,自然會導致就業問題。。

廢話了那麼多總結一下

1.化學是絕對有前途的專業,沒前途的是不適合化學專業還在這專業待著的人

2.國內化學專業現在的問題主要是普及專業運轉流程和學生判斷自己能力適合的坑的教育不夠導致一堆人不合適就進坑了(教育方面)科研和工業脫軌導致科研內容不能很快的投入實際生產來維持整個行業的良好發展;國內導師水軍太多誤人子弟,還要瓜分經費影響真正有價值〖換個說法就是性價比高〗的研究項目,這些人和課題就該砍掉;制度奇葩等(工作方面),所以不是化學行業有問題,而是化學行業的制度有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重整是很難救活的,而重整又要牽扯到一堆高層的利益,(所以這個時候微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真的能好好整頓一下絕對會迎來一個化學行業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3.請無腦勸退黨和無腦洗地黨能不能先了解了解化學專業為什麼這麼不受待見,在以後跟那些想入坑的人理性客觀的介紹化學專業,不要去強扭?每個人適合的位置都不一樣,單方面的壓根不去跟人介紹這個專業的運轉流程和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教會他們如何判斷自己適合什麼專業就開始去洗白或者勸退的人你們真的很幼稚。如果一個人不懂這些,進了坑混的好,除了他自身確實有這個條件之外,我覺得他也是夠幸運的了。

就醬。最近比較懶,如果有人撕的話我可能連反駁的力氣都沒。事實就在那裡,開嘴炮沒用。

如果有同學想向我諮詢化學專業問題的話可以私信我。但是請把自身情況詳細介紹給我。興趣愛好,夢想,家裡的經濟條件,成績分布,對化學行業的理解等。如果沒說清楚的話我只能說你對自己未來都不重視那我就會默認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了,那我也沒必要為你負責∠( ? 」∠)_


說句不好聽的,本來吧,選擇搞科研,尤其是搞化學這種基礎學科的科研,就不是為了所謂的前途,或者說世俗評價體系里那些代表成功的東西,比如錢比如名聲等等。即便你將來搞出名堂了,當了院士甚至拿了諾獎名利雙收了,這些東西也只是科研帶給你的副產物而已。科研不是一條必然通向世俗成功的途徑。這個事情不止在中國,在美國也一樣。君不見很多萬年博後年薪四萬刀做了幾年十幾年,好不容易混出頭了當了助理教授之後年薪仍然不如cs專業本科生多(我知道的幾個助理教授年薪稅後八萬刀左右,反觀FB等公司junior軟體工程師工資各項加起來扣完稅也不止這麼多),但他們所求的都是些別的東西,比如科學本身帶給自己的快樂(這個東西我反正作為一個低層次的人是體會不到的,畢竟擺脫不了世俗評價體系,我也不敢說自己搞的是科研,拉低了整個圈子逼格,很抱歉,一點微小的貢獻都做不出)。

必須承認這個時代搞基礎學科的科研的確不易在短時間內取得世俗成就,這是學科性質決定的,換句話說,這就是歷史行程,所以這一行頗有些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的感覺。想快速取得世俗成功或者至少實現快速屌絲逆襲大可以選擇從事金融計算機等行業。化學科研需要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和成功之間的關係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就像名校畢業未必能在一線城市買得起房子一樣,有房產之人很多也沒有高學歷。最後,如果堅持走基礎學科科研這條路,請三思,是否真的熱愛研究本身,是否願意捨棄一些眼前利益,是否撐得住長久的等待。說到底,求仁得仁,作為成年人做選擇之前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想要什麼。否則,如果沒有明確的想法,倒不如選擇來錢快的發展方向,眾生本已皆苦,就不要有什麼職業鄙視鏈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是最好的。


國內化學科研最大的問題體感還是工業界水平太低,和學術界脫節太嚴重,導致學術界變成依存於政府基金體系刷文灌水的官僚組織,作為官僚組織吧又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相對低下,這在國內是挺要命的一件事,到了一定年資缺乏這種影響力會讓你生活的種種細節上不爽。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化學苦化學窮,全世界都差不多這個尿性,人家google每天零食飲料健身房不斷,merck喝喝咖啡都tm要投幣…


不談待遇,不談情懷,不談體制,不談危險性,單從研究方法和教育方法上談。事實上我覺得一個東西要是真的很有意思,能讓我從精神上得到滿足,即使不能掙很多錢或者辛苦一點也無所謂。然而化學給不了我這種滿足。

利益相關:高中化競省一,P大化學本,已準備轉行生信。

轉行理由:不要臉地說句,我覺得自己太聰明了,不適合化學這種只需要體力而幾乎不需要智商的學科。

如果能靠智商,幹嘛要跟別人拼體力拚時間。

記得高中學化競的時候,記元素性質,寫反應機理這些還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後來保考以明明能進數院的分進了化院,以為到了P大自己對化學的理解和認知在廣度和深度上能有所提升。

結果發現並沒有。到了P大發現高中化競學的東西幾乎就是大學化學教育的全部內容了。依然是瞎jb式的規律總結,提出各種各樣相互矛盾的準則。事實上也不過就是告訴反應機理或者各種酸鹼性強弱排序再來套用合適的理論解釋,至於考試遇到了,就看自己猜的起主要作用的規律對不對了。

最讓我噁心的是實驗。

我無法對這個學科的科研方法給出重複性體力勞動之外更高的評價。以方法學為例,把各種溫度,催化劑,濃度,溶劑等等條件按種類或者梯度列個表,一個個去試,試了有好的就發文章,不好就再試。而所謂的科研工作,就是過柱子,過柱子,過柱子。

試不出來?說明你工作量不夠啊,接著試啊,能變的條件再想辦法變啊。

很多人管化學科研叫做搬磚,其實我覺得這麼說挺有道理的,因為真的跟搬磚似的,不需要動腦,付出時間和體力就可以了。

然而讓我毛骨悚然的是,很多人對搬磚一詞並不反感,反而沾沾自喜,樂在其中。

看到前面有回答說化學科研門檻高,其實我覺得並不是。我覺得化學科研的門檻其實低得很。

隨便找一個不那麼笨的,初高中教育水平的人,培訓一兩個月,我想沒有誰學不會過柱子燒爐子這些。然後你再讓他用枚舉法篩條件,我想也沒有誰做不好的。

如此,一個博士生和一個本科生的差距何在?一個P大學生和一個二本學生的差距何在?

曾經看到一個段子,說是放假時搞大批量合成沒人,就把看門大爺清潔工大媽請來幫忙,結果趕在時限前做好了。

這件事是真是假不重要,我相信現實中絕對發生得了這種事情。

從一進化學院開始,這種未來就已經註定。任你高中再怎麼身經百戰談笑風生,進來了都一樣,都是磚工。你前18年人生所鍛煉的智商,所學的數學物理知識,都不會再有任何意義。

我認為這才是化學科研最坑爹的地方,它抹殺了人的創造性,把人變成一個只會過柱子燒爐子幾十年如一日重複性體力勞動的機器,一點一點蠶食人的活力,使人越來越遠離社會。

很多人談及勸退時都是從前景待遇的角度來談的。其實我覺得,化學科研前景待遇差的根本原因在於此。

因為門檻太低了,top2也好其它985211也好雙非二本也罷,沒有誰學不會過柱子燒爐子的,人才當然一下就過剩了。

那麼最後怎麼分流呢?最後還是看出身。top2的導師比較容易拿錢,top2的競賽生比較容易在大一得到必修課老師關顧得到高GPA,比較容易跟「大牛」,因為老師有錢所以比較容易發好文章,靠老師的人脈找好暑研,比較容易申到好學校,然後比較容易找教職,毅種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不是top2的別干化學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有人認為讀化學的能力與最後結果關係不大的原因,因為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最後能不能當PI也就是看出身和運氣(大批量嘗試有沒有試出來)而已。

如果不是在大二時修了數學雙學位,我想我可能無法看清這些,或許也會現在體力勞動的折磨之中。

曾經看到有人說化學院需要學很多數學物理課,我覺得很好笑。

化學院學的數學物理是理工科中最少的,沒有之一。

線性代數至今在P大化院都是選修課,而且大二才開,大約有一半人不會學。記得高數講到多元函數極值,講到Hessian矩陣時,大家表示沒學過線代,高數老師都震驚了,問明情況後直搖頭。

而化院是P大理,工,商,醫所有院系中唯一不開設概統課的,連選修都沒有。

不跟別的比,就跟生科比,生科大一必修線代,大三必修生統,也可以修概統抵。

至於物理,也就是普通物理,一年學完力電熱光近。

然而僅僅這樣,抱怨聲依然不絕。有同學說,我只要會過柱子就行了,幹嘛學這些數學物理。

其實這些人說的或許沒錯。因為確實用不上。單看這麼多沒學過線代概統的人依然搬磚得風生水起的就知道此言不假。

學概統幹什麼?滴定三次求平均?還是拿origin做個線性回歸?

而事實上,那些為了堆工作量而發文章的人,早就已經過起了PhD式的生活。他們的課表都要上交給老闆,而他們的老闆是不會允許他們去上這些「沒有意義」的課程的。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聽到我們級一個女生和她老闆在爭執。這個女生是化院同學中少數我非常欣賞的,她做化生,但她對物理很有興趣,就自己選了些熱統,還有生物物理方面的課程。

然後她老闆對此感到非常不滿,說:「現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多幹活,發文章,這才能對你的申請有助益。你又不做相關的方向,你學這些課幹什麼?」

不過女生還是堅持把這些課學完了。

講得再嚴重一點,化學科研就是在反智。

對老闆來說,你給他幹活最重要,他才不關心你有沒有學會過柱子燒爐子PCR養細胞提蛋白以外的東西呢。你學的越少,幹活的時間就越多,越不容易動其它心思,長久留在這個方向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我眼裡,這就是老闆和老師最大的區別。

這也是我一直建議本科生不要太早過上研究生生活的原因。搬磚這種事,讀PhD想搬多少搬多少,可有些知識,錯過這個時候就再也學不動了。

然而作為一個體會到數學妙趣和用處的人,我無法忍受這些學科不再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無法忍受自己變成和那些人型過柱機一樣的存在。

所以我要轉行,我要轉生信,我要學很多很多數學,除了數雙必修的抽代實變泛函概率統計復變常微運籌之外,我還自己去數院學數值方法,學回歸分析,學隨機過程,學集合論與圖論,對拓撲學和微分幾何也有所涉及。

其實我也學了點物理,包括平統和量力。這些東西在化院的結構和物化課上僅僅是粗略提及,實際上很多物化所的老師都不懂這些。

學的東西不一定能用在科研里,比如物理的東西可能都用不到,但我知道,我學的越多,我和我周圍的人型過柱機的差距就拉得越大,我就能看到越來越廣闊的世界。可以說,是這種在數學物理課上學到了知識的滿足感,支撐我過完這大學四年生活的。

至少我敢說,讓我去做和我同學一樣的事情,我做的不會比他們差,但換過來讓他們做我做的事情,我覺得他們不會做得有多好。

先說到這裡,我知道我說化學用不到數學物理會引起有些人的反駁,之後準備談一下所謂理論與計算化學的問題。

————————我是更新的分割線————————

準備說一下理論與計算化學的問題。

我承認理論與計算化學的重要性,並且我認為,這是化學學科擺脫瞎jb試,擺脫規律總結強行解釋的唯一途徑。

然而首先,以目前P大本科教育模式,極難培養出適合做理論與計算化學的人才。

理由前面也提到過,化院大二才選學線代,不學概統,不學數理方法,想做理論與計算化學的無一不是修了數雙物雙補這方面課程的。

而首先還是得意識到這一點,在大一時早做準備。此外還必須要跟裴SIR談妥,以免受化院大量垃圾實驗課和實驗報告的困擾。

再說科研,目前化學科研中理論計算與實驗仍然是嚴重脫節的狀態,理論計算遠遠不能指導實驗。

做實驗的人不懂理論計算,也不重視。然而現在比如搞材料的要發好一點的文章多少要有一些計算結果,而這所謂的計算結果也就是拿軟體算一算,挑個跟實驗結果符合的寫上去。

然後理論研究的東西,目前大部分無法被實驗驗證,因為很多東西壓根就沒做出來。當然做理論計算的會覺得是做實驗的人手不好的緣故。

事實上,即使在P大化院,大部分老師也是不懂理論的。

目前P大化院開設的結構化學討論課,討論主題包括量子力學基本假設,態疊加原理,薛定諤方程解法,氫原子光譜,HF方法,分子軌道理論等等。

然而十位負責小班課的老師之中,只有三位是真正懂量子力學的。以至於其他老師不得不去向這三位老師請教。

事實上整個化學院懂量子力學,統計物理的老師,我算過了,大概不超過十五個。

而這些老師卻必須承擔負責結構化學,十個結構小班,兩三個物化班,中級物化,理論與計算化學(本研),生物物理化學(本研),統計熱力學(研)這些課的教學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前的中文物化班是一門背課,因為主講老師是個不懂統計物理的。

當然現在物化從以前的4學分變成了現在的6學分,也有真正懂的老師去中文班教統計物理的部分的,想來情況會比以前好一些。

然而我認為P大化院要想培養出更多從事理論與計算化學的人才,還是得加強基礎數學方面的教學。線代提到大一上必修,概統和數理方法至少也得選修。

————————補充的分割線————————

評論中有人提到課改的情況。這學期選課時我特意把分析化學及其實驗課拉進選課系統里觀察,結果一算人數發現幾乎全年級都選了。後來打聽了一下情況,發現這兩門課在他們的選課系統里仍然顯示必修,然後沒什麼人知道這兩門課其實可以不用修。即使知道,我覺得敢於做出改變,敢於做出與旁人不同的選擇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然後目前雖說是可以讓數院的必修課計算選修學分,但其實本來也可以抵。如果不是為抵畢設的話其實沒有多少人會去學的。

————————3.20補充分割線————————

這個回答的贊數上漲很快,是我始料未及的,有點受寵若驚。只是看回答的排位,我猜點反對的也不少。此外評論也不少。在此再補充幾點吧。

首先有些評論說我偏激,這點我承認,因為寫這個回答的時候其實就是抱著一種偏激的心態。其實我從小就是個很偏激的人,小學時曾因覺得語文老師罰抄不合理而鬧到校長室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收斂了不少。寫這個回答也是想把自己在P大化院四年耳聞目睹的種種亂象找一個發泄口,話說的也激進一些。但是我並不覺得我指出的這些問題有錯。

其次是關於我提到的有機方法學無腦試這一點也引起了很多爭議,這裡聲明幾點:首先我不是輕視有機化學整個學科。它的重要性和意義我都知道。我批判的是目前大環境里的所謂科研。其次我說的這些話不是無中生有,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也和不少來自有機方法學組裡的同學交流過,聽他們吐槽訴苦。此外還有來自研究生師兄師姐的黑料,提到某PI是怎麼被冠以Angew X的稱號的。最後,我不是針對有機方法學,我是指在座的各位都……嗯,分析無機物化高分子組的同學都跟我有過類似的吐槽,說就是隨便試,然後老闆啊研究生師兄師姐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當然或者我了解的也不能代表所有課題組的情況,但我想這種現象應該可以說是普遍存在的。

評論中有人提到合成的問題,說合成還是需要長期經驗,以及具有藝術性的。這點我承認。我也是曾經學過中有的人(其實高中就看過),也曾為裡面的一些步驟而感慨過。但我並不覺得這種經驗性質的東西應該是化學學科長久的發展方向。畢竟現在CS領域蓬勃發展,深度學習技術逐漸地在滲透各個領域,等過個幾年會是什麼個光景呢?我想至少無腦試的一撥會最先失業吧。


現講個道聽途說的故事:

有個博士師兄,本碩博一直到博二,專攻化學,學術有天分,手裡有論文,導師也用心栽培。

突然有一天,不想讀了……於是回老家做老師了……導師苦勸無用,遂罷

------

這是一個有點極端的事件,但也是一個剪影,我想表達的意思是:

化學科研被很多人看空的錯覺,也許其實是來自於這些對自己有深切認知的專業學術人才,在某一個時刻做出的選擇造成的。

沒錯,我覺得「在中國高化學科研沒前途」,是一種錯覺

很多人有化學在學術上不如數學、物理,在應用上有生物、材料、環境等這些二級學科,純粹的化學應用,則有化工、精細化工這種工科向的專業。所以化學科研就沒有必要了嗎?

怎麼可能……炸藥獎都沒有因為有生物物理而歧視化學。

但中國的化學類科研,確實是存在「問題」的

1. 化學的學術研究,非常燒錢。

分析表徵的儀器設備,單價都是上萬到數百萬不等,實驗藥品耗材更加是日常流水,好不誇張的說,每一篇paper背後都是無數資金堆砌的結果。而這些影響因子很高的論文中,有工業潛質的有多少?能產生商業價值的有多少?能切實在日常生活或者工業生產中進行應用的又有多少?

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科研也確實是一個不應該計較投入和產出的事業。但是,從社會生產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必然要被考慮的事實。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科研經費是有限的。

這進一步帶來的一個事實則是,中國雖然大,但是能夠支撐起來的科研規模,也是有限的。

2. 中國搞化學科研的人,太多了。

這是個事實。

我自己的母校,化學專業全國前三,是比較能夠支持學術研究的高校,但學校本身編製是有限的。教授的全院編製大約在90個左右,每年為了控制編製數量,要保證凈的增長數字在1-2名之間,也就是新晉教授-退休教授=1~2。而本院的教授普遍是50上下,而教授高工的退休年齡可以延期到65,退休後還可以返聘2年……╮(╯_╰)╭

所以事實就是,一堆副教授努力排隊等評教授,一堆講師努力排隊等評副教授……

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是讓我比較幻滅的地方。即使是象牙塔中的高級知識分子,有科研經費這個大蛋糕的「利益目標」,又有與利益分配相掛鉤的職稱評定,所以實際上院系內派系間「黨同伐異」的事情,是存在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靜下心來只做學術研究,事實證明讀書把腦子讀死掉的人不是沒有,但能夠做到學術高位,掌握話語權的人,都是「德藝雙馨」,學術力和社會力雙優秀的人才。

這個現象不算中國獨有,但人多嘛,就顯得嚴重一些……

---

所以在中國,搞(化學)科研,是一項需要高智力高情商的事業,還需要會站隊,能出結果寫文章,需要年輕熬得住,需要有錢還會花錢……

至於有沒有前途,至少我們能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嘛,那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道路越曲折前途越光明的嘛……

那些產生在中國搞化學科研沒前途的錯覺的人,可以說是當前國內化學科研現狀的淘汰者,不是學術研究能力不夠格,那就是做人的學問沒到家。

順風順水的搞科研的人,有功夫在這兒說自己行業的閑話嗎?

至於有沒有「錢」途,那可以說確實是投入產出比例較低的一個職業。

但是學術的事情,能說錢多錢少嗎?

讀書人的事,能叫做事兒嗎?


普通大學,非211,非985,退學快8個月了,目前月薪8k,到手9.2k。我退學之前,在聚餐時聽說畢業一年的師兄在成都某智化學做合成,月薪5k,到手4k多點,該師兄發過兩篇一作sci,一分多和兩分多的,我自認比他差得遠,所以不顧家人反對退學了。這就是我說搞化學科研沒前途的原因,普通大學出來的人,起步低,成長慢,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正比。當然,名校出來的應該會好點吧


搞化學科研當然有前途,不過在美帝拿PhD的同時別忘了搞一個CS master回來。

同為實驗學科里的兩朵姐妹花,隔壁生物里的施一公同志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使我們不忘21世紀需要具有多方面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但在2099年之前,是化學的。


因為中國工業科技目前還處於補課階段,只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後才會有研發創新的需求,這時候的化學或生物都研究都是「創造需求」的產業,製造出的產品是有市場壟斷屬性的(比如新葯,新材料等),利潤相當豐厚,反饋給科研人員的工資必然也巨豐。

補課階段的中國工業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模仿,積累原始資本,而不是研發,此時搞科研的生物和化學學科(以及其他)當然是很尷尬的職業,與市場是脫離的,研究內容是理論居多,大多無法投入市場變成錢。反過來說,沒有資金,也就無法真正研發出頂尖的研究成果。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先兆,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國家和民間投資科技,在跨中等收入的這個階段硬養化學生物等研發性人才,沒有別的辦法。


先問是不是,再說為什麼。

首先問題叫做搞化學科研,而不是問從事化學這個行業,那些拿自己在工廠搞個二道販子替代研發,賺點進口替代市場的錢,就覺得自己有前途能賺錢的人,你們審錯題了,請去化學人的出路或者工作在哪裡的問題下回答去。

其次,要定義好什麼叫做搞化學科研,你讀過碩士就叫搞科研了嗎?你拿到了博士學位就叫搞科研了嗎?許多人連科研的邊都還沒摸著呢,就開始對這東西批判一番,未免有失偏頗。我之前說過,讀博士最重要的不是搞探索發現式的科研,而是把你訓練成一個合格或優秀的科研人,也就是你只有執行的權利,沒有自己構想課題的權利,成為獨立PI之後,才是你真正科研生涯的開始,有些人當上小老闆才能成為獨立PI,有的博後在某些大組也算是獨立PI,等你成了獨立PI,有一筆自己可以支配的經費,自己對課題有主導權,發文章能掛通訊作者時,你做的才叫搞科研。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在讀博士時唰唰地發一區文章,等換了個地兒當PI時,就沒那麼高效了,因為他失去了施一公式的老闆。

當定義好,什麼叫做搞化學科研這個問題之後,我不認為在中國搞化學科研沒前途,相反,在中國搞化學科研非常有前途,甚至可以說是諸多化學出身,並且只想干本專業的優秀學生的唯一選擇,因為中國的化學工業界環境實在太惡劣了,許多人搖瓶子得出了幾套配方和操作加工經驗,配上個二流的學位,就覺得自己是大師了,還有一些擁有幾十年經驗的上個世紀畢業的老油條,這些都是你在中國私企工業界混的最大障礙和阻力,他們一面在暗裡阻礙你,給你使絆子,另一方面又不放過任何對你冷嘲熱諷的時機,因為你們玩的是零和遊戲,你乾的好,他就掛了,所以你覺得你能換來善意嗎?除非你就是個飯桶,他們不把你看作威脅。所以,在中國工業界,尤其是私企,搞所謂的研發,都是瞎扯淡模式下的九死一生。

關於化學轉行,我想說的事(下)——兼論材料行業的科研現狀

你為什麼畢業後看似除了搞研究別無去處?——論中國材料科研現狀(1)

你為什麼畢業後看似除了搞研究別無去處?——論中國材料科研現狀(2)

下面說說為什麼在中國搞化學科研很有前途,這裡說的是前途,而不是錢途,既然說前途,那就是和國外的進行對比,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博士畢業生,為什麼在中國搞化學科研很有前途?

首先就是經費啊,在川普都要大肆砍掉科研經費的時候,中國還在保持對無用之學科上的投入,比如施一公的結構生物學,那個學科都有大把經費,搞化學的自然少不了啊,而且你去翻翻材料類的頂級期刊,納米,新材料上的,哪本雜誌不是一堆中國人的名字,在錢的堆積下,中國已經有了許多物質積累的優勢,比如冷凍電鏡,三大電鏡等各種大型設備,守著一整套的表徵設備,再加上中國人勤勞能幹的傳統,在一個小方向上的研究套路被摸透後,就是一大堆的lowhangingfruits,這時候就是設備和速度的競賽了,人家發了個nature搞了個大新聞,你用他的方法,做個類似的,發一堆AM,還是有可能的,再晚兩個月,找找二區,三區的,又能養一堆學生了。

在你搞科研摸透了套路後,在中國搞化學科研不要太容易,定期量產文章,文章再反過來催生經費,經費再來改善設備,設備又能催生論文,這是一個經費不停,就不會完蛋的完美產業鏈啊,再加上中國人口眾多,大學專業里大化學類專業又佔據了理工科專業里的半壁江山,只要你不在太爛的學校搞PI,你就不愁生源,而且化學對智商要求又不太高,不必在意學生的本科出身,只要勤勞肯干就行了,參照施一公的招生原則,再順便學點他的套路和馭人術,你的日子可以滋潤得不要不要的。

我眼中的大化學類各專業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你是一個優秀的本科,碩士,博士生的基礎之上,這樣保證你能順利在一個發達地區一本及以上高校佔一個坑,又能在PI開始的頭兩年有大老闆的大腿可以抱,順利拿到人生的頭一個青基和面上,這樣當你步入正軌之後,你就是有前途的。

當然,這是前途,不是錢途。

未來的科研,一定是中國的,而不是有著砍經費的川普的美帝,因為美帝早就對生化還在蹭STEM的經費不爽很久了!對環保局這種扯淡的部門也不爽很久了,美帝砍的,就是科研里看起來最無用的。


並不是在中國搞化學沒前途,在美國也是

而且並不是搞化學沒前途,而是搞其他基礎學科科研乃至應用研究。

今天早上一起來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刷屏的內容是川普要打算大幅削減科研經費了,特別是NIH和DOE這兩家巨頭提供的科研經費可是很多組的主要科研經費來源……(好像我們組應該也有)。朋友圈紛紛表示川普傻逼……所以可以想像我們這批phd畢業面對的學術就業市場將比08年更嚴峻,沒有經費有哪所學校會給你提供教職呢?

另外目前很多學科都沒有很大的理論進步了,所以導致很多研究就是堆實驗硬懟數據然後灌水,這樣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很難產生足夠的價值。CS最近很火的深度學習,前身是神經網路,也是沉寂了好多年,結果前幾年搞出來個CNN的架構,大家突然發現我擦來,這神經網路還能這麼玩,最近科研火的一塌糊塗。所以學科本身也總是起起落落的。

然而現有的科研製度卻很難適應這種學科的起起落落。做老師是一定需要學生來幹活的,即使這門學科沒啥熱點,可是老師總要吃飯,所以招生。招的學生畢業,做了faculty接著招生,所以學術圈規模總是越來越大的,然而學科本身總是有極限的,所以現在很多學科的根本矛盾是日益增長的學生教授人數與有限的研究需求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我感覺很難短時間內解決,所以個人覺得真要讀博做科研,無論國外國內,都要有超級堅定的決心和對科研的巨大熱情。有決心,遇到困難不會慫,有熱情,才能忍受收入等各方面做出的犧牲……當然對於大多數人,我覺得還是開開心心找個輕鬆地技能樹爬一爬掙大錢吧……科研缺你一個不會有啥影響,何必和自己過不去= =


看到這個問題,不請自來,感覺真的有必要回答一下了。

提取出幾個定語,或者說前綴:為什麼、有的人、說、化學科研、前途。

1、關於「為什麼」。先說是不是,再說為什麼。題主十之八九也是搞科研的,問為什麼之前最好先去調研一下是不是。

2、有的人。看到「有的人」,我內心是笑的。一個人,從小到大,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選擇什麼方向,努力什麼事業,究竟摻雜著多少所謂的「有的人」的意見,這些所謂的有的人用他們自己的經歷和他們活著的時代的經驗來告訴你,「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行,你必須要聽我的這樣做......」

久而久之,我們心裡在做決定時,會首先想到,「誰誰誰說這個事不能做,這個事做不成的,他是過來人」。

再久而久之,在你沒有發現的情況下,「有的人」的意見成了你自己的意見。做決定時,你潛意識會自己告訴自己,「這個事我估計我是做不成的,我感覺我就是做不成的,就不要去做了……」。

在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里,是做小千還是做千尋,是做自己還是聽從父母,是走上自己的路還是隨大流,都是自己心的選擇。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正確對待「有的人」,同時也是善待我們自己。

3、「說」,說不等於做,研究生做過化學品、護膚品研發的人應該都清楚。在此不展開了。

4、「化學科研」究竟是什麼。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科研」。由於導師、經費、學校聲譽、企業生存等等各個影響,很多專業甚至學校都將「科研」做成了「論文」,發表多少,被收錄多少,成了導師績效、學生畢業、企業效益重要考核內容,甚至唯一考核內容。讓很多人產生誤解:「科研」就是「發論文」。

有的專業好灌水,就使勁灌,排名上升,經費上升。

有的專業側重工科工程,無高端論文可灌的,只好排名下降,成為冷門。

長此以往,科研也就失去意義了。

論文應該是科研成果和心得的抽象總結,但不是科研全部。

真正的科研應該是兩個方面:科學探索和研究開發。

有這麼一些學校和結構包括企業真的在做科研,我想他們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再說一下「化學」,現在知乎上基本80-90%的觀點都在嚮往CS「高大上」的職業,化學生物這種學科骨子裡就認為是「高中學科」——灌輸式的學科,無創造價值的學科,和money沒關係的學科。

實際並不是這樣。

隨著國際形勢發展,國家政策也在變化,具體到科技領域也在進行調整。現在的化學專業基本上90%都在和應用進行關聯,即交叉領域,即使是純理論的量子化學也在朝著應用方向潛移默化的發展。

既然說到這裡,我舉一些當前的熱門的例子:

化學與護膚。

有人的地方就有護膚,

有護膚的地方就有護膚品,

有護膚品的地方就有化學研發。

有化學研發的地方就需要有化學科研人。

有化學科研人的地方就能創造有錢途的經濟價值。

作為一名女生,由於從小就皮膚很差,我一直嚮往好的皮膚。後來一直從事護膚品研發和皮膚護理領域。

我想說護膚品的研發涉及化學原料(無機,有機),比如表面活性劑。

具體的例子,想解決一個皮膚癥狀修復難題,用護膚品來實現。怎麼做,那就去做化學科研。再具體一些,用這幾種原料,怎麼設計配方,怎麼做到高植物成分含量,高穩定乳化體系和高透皮吸收特性,怎麼達到較好的協同作用,作用到皮膚上以後怎麼保證沒有刺激性,那些護膚成分哪些是激素,哪些可以促進皮膚功能......

或者給企業打工,或者自己創業,做好科研,開發出解決某個難題的產品,沒有前途嗎?

再舉一個,化學與動力電池。

看看現在新能源汽車有多火爆。國家每年給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大大小小)的補助多少錢,提供多少政策支持。

這個和化學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

動力電池的正負極核心是什麼,核心就是材料啊!

材料的本質是什麼,材料的本質就是化學物質啊!

搞好了正負極材料,配合其他組成,你只要能做出比目前市場上現有產品充放電、壽命、續航有所超越的東西,我想「前途」和「錢途」都不是問題。

更高端的,化學與國家戰略。

做科研的人我想應該多了解一下國家的科技、科研政策動態,畢竟做一行愛一行。

此時處在此行中,就做好本行工作,保證以後不後悔。

從2016年開始,國家開始陸續的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好像四十多個,2017年又已經發布了兩批了。

我就把和化學相關的給你們列舉一下。

(1)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

煤炭清潔轉化

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燃料及化學品催化基礎與新途徑(基礎研究類)

研究內容:研究煤基合成氣直接合成烯烴、芳烴、以乙醇為主的含氧化合物等的催化機理、新途徑、定向調控方法等;研究直接合成的流動-傳遞-反應過程,開發新型催化劑、反應器及工藝。

考核指標:獲得煤基合成氣直接合成烯烴、芳烴、以乙醇為主的含氧化合物等的催化反應機理和催化反應規律,開發出新型催化劑及製備方法;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烯烴選擇性≥80%,制芳烴選擇性≥60%,制乙醇為主的含氧化合物選擇性≥80%。

以上這是做什麼?「催化劑」啊,就是催化劑,很多學化工化學在催化方面的同學說,這個行業太老了,沒前途,國家還在做,你先說你做出了什麼成果,再說有沒有前途。

(2)「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

請看下面的截圖

我想這不能說沒有「前途」吧。

(3)「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

繼續截圖

一目了然。

再說說前不久的「3.15」,拿化妝品領域來說,有多少問題。

可以點擊看我的這個回答,你眼中最應該在 2017 年 3·15 晚會被曝光的公司和產品是什麼?

從側面看出什麼:在國人心中,外國的月亮是圓的。

但同樣有些被檢測出激素,重金屬,微生物超標......

作為中國的護膚品化學研發人,可以去想怎麼做好自己的配方,沉下心來,做好科研,打好基礎,不要發生被老闆一問,自己連基本的化學原理還有所混淆這樣的囧事。

開發一個好的配方,不做激素,不放重金屬,少放香精香料(這些都對對敏感皮膚紅血絲皮膚有刺激),做好成分篩選,不斷優化配方,從化學的角度設計好體系。我想長期堅持下去,前途肯定有的,而且很大。

沉下心來,做好事情。是為前途和錢途根本。

打字打得好累,本來今天要完成一篇關於皮膚原創文章寫作的,看來又要推遲了。

以上。


我怎麼覺得是中國把化學研究搞得沒前途了?

舉個例子,瑞士幾大藥廠,比如羅氏,前幾年紛紛關掉歐洲的研發中心搬到張江,因為中國的勞動力便宜,反正藥物實驗就是不停的試錯,在張江跟在日內瓦沒有區別。

中國有廉價勞動力和一定的工業基礎,所以這些年在成熟的製造業領域可謂所向披靡,只要被中國企業盯上的行業,保證成為血流成河的紅海。家電,電腦,手機,無一不是如此。往日如日中天的日本品牌紛紛倒下,也該輪到偽化生了。

當然這方面IT也好不到哪裡去,我知道的好幾個人都在中國搞IT外包了,把美國的活兒弄到中國去做。各位想在美國找工作的碼農不可不防。


海外化工博士怒答一記。

首先有沒有前途是相對的。

以收入水平作為衡量標準的話,海外化學,要被醫學,法律,計算機這些吊打。美帝灣區碼農多數年薪100k usd,朋友git 畢業,簽了西雅圖微軟收入更是高達170k usd。化學,生物這些傳統科學以及傳統工程類工作不好找,即使找到了收入水平往往也要被碼農吊打。

回國美孚,巴斯夫海博年薪大多不過20-30萬之間。付出了和碼農同等的努力卻只能拿BAT一半的工資。心累。

當然,因為是相對的。所以比生物還是強的。至少分析化學,高分子,有機還相對比較好找工作?(不在意收入水平的話)。

PS:我們學院,世界top 30的化工學院?有20%的中國phd在自學Python或者java。

PS的PS:鄙人學院畢業中國phd有將近一半畢業轉行碼農或者金融具體待遇怎樣不知道,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古往今來顛簸不破的道理。

PS的PS的PS:我準備去企業了,回國已簽年薪36萬,在chemical engineering絕對算高薪。在computer那邊準備回國的phd人手幾個40+的實屬正常。

PS的PS的PS的PS:我不轉主要是因為懶


做得好的人在哪一行都做得好;

做不好的人在哪一行都做不好。

這種政治正確的話,說還是要說,至於聽不聽,大家自己看著辦。

如果真覺得這種話難聽,那麼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堅決否定各行各業存在差別,你要相信你做化學科研可以成為有前途的大學教授,你從政就可以成為有前途的省委領導,你當運動員就是有前途的國家一線隊成員。

2.悶頭在化學科研里殺出一條血路,成為那個有前途的人來打說這話的人的臉。

3.成為知乎精英。這時候你可以理直氣壯的對那些說某一行沒前途的人丟下一句:「沒前途是你沒本事,你個loser。」


讀個碩士博士就到處說自己在搞科研,真把自己當科學家了?

如果覺得學化學會耽誤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一個成年人大可以一開始就不選擇化學,或者中途轉行壯士斷腕,這都沒問題。但是,在現階段的中國,如果已經決定搞化學,那唯一有前途的選項就是做真正意義上的科研。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教職的薪資、穩定性和福利,乃至外快,都高於大多數工業界的對口單位,甚至高於大半其他專業的教職,這是非常顯然的事實。

不客氣地說,某些人吶,跳進了化學的大坑之後,既沒有在本專業做到食物鏈上游的天賦和努力,又沒有及時轉CS統計金融的魄力,就知道在網上叨逼叨發泄負能量,好像科研多對不起ta似的。又沒有人拿槍逼你——無論是最終成為教授的化學博士,還是那些及時轉行的哥們姐們,都混在悶聲發大財——只有某些不懂得控制自己命運的巨嬰,才會在慘淡的人生中不住地咒罵,宛如智障。

---------------------------

被迫說句題外話,「Scientist」還是應該翻譯成科學工作者/科研人員比較合適,離中文的「科學家」還是有點距離的。能被稱為「家」的人,可不是一個「ist」的詞綴對應的了的。美國企業動輒給剛畢業的博士「XXX scientist」這種名頭,直接被翻譯成「XXX 科學家」之後的確導致了一些人的理解混亂——比如,此題目下的某個答主。


即使是中國頂尖的985,化學類的碩士中仍然不乏XX師範大學之類考研專業戶出身的學生。對於他們來說,研究生的學歷不是為科研鋪平道路,也不是為了對這個世界增進了解。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一紙985的碩士學位。

尤其是當985的碩士學歷與雙非的本科學歷存在巨大的價值差的情況下,在碩士教育過程中他們的獲利是相對而言更大的。因此這一部分的獲利抵扣了市場經濟中的報酬和教育中的培養。

對本科起點就很高的學生來說,化學碩士研究生既不能提供充分的研究訓練,又不能對自己未來轉行的報酬有顯著的提升,自然會被認為是神坑中的神坑。

研究訓練並非指實驗和儀器的操作,熟練掌握這些只能稱為技工,通常都能由中專到大專學歷擔任。恰恰相反,現在以工作量為導向的大學科研任務,使得學生很少有時間去動腦,閱讀文獻,參與學術交流。有些導師更是恨不得代替學生的腦子,每天直接安排實驗任務。甚至讀了五六年的博士,都沒有辦法獨立地去提出課題,挖掘課題的背景。


在哪裡搞化學都沒什麼前途,除那一小撮比較牛B的,那部分人在哪都可以混的牛,本質上,搞化學也是吃的青春飯,勞動強度比較大,自動化程度不高,環境惡劣。看看國外的實驗室,大部分是中國人干,道理很明顯。又苦又累還不賺錢!


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點進來了。

簡單的說一下,本人在一個普通的本科院校就讀化學相關專業。

老師在上課曾經講過:「哪有什麼化學。化學就是一開始理解不了,就給它定義一個名稱來研究。它是物體宏觀反應的概述,現在科技發達了,到微觀一看,這不還是物理學嘛。」(大致是這個意思,兩年前了記不太清)

說實話,我們這一類專業,畢業實驗都有半科研性質。都是沒人做過的,一是做過的你拿來做論文不好寫,二是你做出來老師回不了本。

學校經費就這麼多,你做個樣品消耗了多少原料,測數據損耗的儀器壽命,沒有儀器還要把樣品寄出去測,寄一次就成百上千的花。這些又不可能讓學生掏錢,都得經費出,那自然就得做個沒人做過的,才可以申請到新的經費。

說說我的畢業實驗,老師給一個大概的思路與方向,然後給幾篇文獻就讓我們自己去鑽研。「你先幫我探探路。」

開始做實驗後,並沒有多大的技術問題,做的只有不斷嘗試。它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實驗方案,只有較好的方案。反應環境正確的話,原料就能發生反應,只是你生成的產品多與少,適不適合下一步的反應。

而這個較好的方案,就要你自己去試。這個東西要放多少毫克,反應溫度要調多少度,迴流要多少天,都需要自己通過實驗結果來微調。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實驗結果出來了你才知道你這個方案行不行。你拿做出來的樣品去檢測,也只是檢測出來你的樣品有沒有做對,並不能知道你這個樣品適不適合這個實驗,這個方案行不行。

而且,你這個方案在這個儀器可以,換個儀器可能就不行了。化學實驗是個知識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

再回到問題本身,搞化學科研為何沒前途?

現在中國缺不缺化學人才,缺,全世界都缺。但是為什麼還是沒前途呢,因為你做這個的話,你會發現,你學的知識,並沒有用,它只需要你不斷去試去累積。

那會有人說學了知識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了。

別傻了,那不是化學,那是物理學。


推薦閱讀:

對於化學競賽有沒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口訣?
為什麼華人在納米界的影響力這麼大?
化學競賽生的競賽經歷及賽後感受是怎樣的?
化學領域是不是感覺已經發展到頭了?另外化學領域是不是發了nature、science就要比發了jacs高一個級別?
同時作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做材料科學和有機(合成)化學有什麼明顯的區別(生活和科研?)

TAG:科研 | 化學 | 碩士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