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音樂的辨識度如此之高?有哪些具體特徵?

題主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音樂理論,但是每次在影視作品或是日常生活中聽到印度音樂,總是感覺充滿了濃郁的「印度風」,完全不會和其他地區的音樂搞混。

想請教一下懂音樂的大神們,到底是哪些因素(比如節拍等)使印度音樂具有這種獨特性?


印度音樂在旋律(音高、調式、裝飾音)、節奏、音色(人聲和配器)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完備的理論,現代印度音樂或許比較西化,失去了其中一兩種特徵,但剩下的特徵仍然足以讓人辨認出它的歸屬。

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神曲」來說明吧,不開玩笑,Tunak Tunak Tun(即《我在東北玩泥巴》)一歌深刻地體現了印度音樂的特色。另外我想用世界聞名的印度古典音樂大師、Beatles的老師拉維香卡的Dadra與之對比,以示古典與流行、嚴肅與搞笑的印度音樂所共有的特徵。

另外還是要說,在音樂和印度音樂方面我都並不專業,樂理知識也很差,有錯請諒解並提醒我。

(1)伴音

先聽《我在東北玩泥巴》這首歌,在人聲出來之前,大概在第一秒左右,放大聲仔細聽,出現了弦樂發出的持續不斷的嗡嗡的伴音(即英文中的drone)。而在香卡的音樂中,在西塔琴進來之前,即前三秒,也有嗡嗡的伴音,這是古典樂器Tanpura發出的。這兩段音樂中嗡嗡的伴音都將持續至音樂結束。正是這樣的伴音在印度的古典音樂和宗教音樂中給人帶來了神秘、空靈的感覺;而在流行音樂中,或許我們不會注意,但仍然是他們的一種習慣和特色,其他國家的音樂,包括不少人覺得與印度音樂類似的阿拉伯、波斯、突厥文化圈的音樂都不會有這樣的伴音。

(2)結構

《我在東北玩泥巴》的前三十秒是「天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恨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挨~~~~餓~~~~~~~~~」(0:01"-0:29""),這段音樂沒有節拍,節奏自由,十分抒情悠長,這之後突然加入進節奏「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噠噠噠」。在香卡的古典音樂中,前1:37秒沒有鼓點,之後鼓點加入進來。沒有節奏(鼓點)的段落可長可短,但是,在典型的印度審美中,一般都要先有這樣一段作為「介紹」的段落,然後明快的節奏加入進來,這一段在印度斯坦古典音樂中一般叫做Alap。

(3)裝飾音

在「天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恨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挨~~~~餓~~~~~~~~~」這一段中,我們會聽到這幾個字每個音都沒有維持在固定的音高上,而是像這裡的波浪線一樣曲里拐彎。而在後面有了節奏的地方,每當』多冷哪「的」多「,便彷彿有個滑音,而唱到「淚也飈」的「飈」字時也有裝飾音,在1:10處的「多冷哪~~~~」中,這種顫動再次達到了極點。而香卡的音樂,西塔琴更是不斷地彈奏裝飾音。裝飾音在梵語中叫做Alamkara,也是裝飾的意思,在印度斯坦古典音樂中有起碼七種形式,非常豐富,有興趣可以維基之。不負責任地說,在典型的印度音樂中,只要音長達到可以裝飾的長度,就一定要有所裝飾,這個可以作為判斷是否為印度音樂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4)音高與音階

印度音樂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拉格(Raaga),雖然不同的拉格具體選用的音、主音和上下行音階都不同,但總體來說,他們都源自九個主要音階(Thaat),用西方的記譜法寫下來便是下圖的樣子,其中的很多音階,特別是很流行的Todi等,與現代西方等地流行樂主要使用的音階完全不同(雖然有些和教會音階可以對應),這樣聽上去便有了異域的感覺。我自己限於水平,聽不出《我在東北玩泥巴》所用的raaga或者thaat,不過如果到quora去問,會有音樂基礎很好的印度兄弟能回答這些問題(我在quora上看到過不少次詢問流行音樂所用的拉格的)。

另外,實際上,印度的音階中的很多音並不與西方十二平均律下的音完全對等,他們有自己的體系,稱為svara,與阿拉伯的微分音也不盡相同,這些音在我們聽來就是「不可描述音」,這也增強了印度音樂的特徵。

(5)只有音樂含義、沒有文字含義的歌詞

這個概念被我說的比較繞,但其實很好理解,就比如《我在東北玩泥巴》中的「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噠噠噠」這樣只表達節奏的歌詞。在印度的歌曲中,經常會唱一些純粹表達節奏、音高含義的歌詞。表達節奏的,最常見的是唱bol,即不同方式敲擊塔布拉鼓的擬聲詞,類似於中國中小學鼓號隊小朋友喊得「空茄空茄空咚咚茄」,bol有ti、na、tin、ga等等很多,在電影《OMG》中,白衣娘娘腔神棍出場自帶的音樂唱的就完全是bol。表達音高的,一般唱的是svara,即音的唱名,有sa、re、ga、ma、pa、dha、ni、sa七個,大體相當於do、re、mi、fa、sol、la、ti。《我在東北玩泥巴》中唱的"tunak, tunak, tun, da, da, da..."我其實不清楚是什麼,不過既然不是有含義的歌詞,很可能是表達節奏的……

(6)節奏與打擊樂器

印度有自己特殊的一套節奏結構,梵語為taala。具體比較複雜,但是簡單說,這種節奏是以幾個小節為單位循環的,比如3+2+3+2或者比較簡單的4+4+4+4,並且是以印度特殊的打擊樂器比如塔布拉鼓、或者Mridangam為基礎的,也就是說,比如4+4+4+4的循環中,並非簡單的強弱次強弱重複4次,而是16拍中每一拍都有結合特定樂器的固定的敲擊方式。總而言之,典型印度音樂的節奏應該是極其豐富並且獨特的。

在《我在東北玩泥巴》中,有至少3種打擊樂器在敲擊,具體的我並不了解,具有印度特色的有一直在背景中敲擊的彷彿是木製的鼓,還有1:35之後連續敲響的強烈懷疑是名為Dhol的大型腰鼓,舞曲在小高潮附近停下其他鼓點而狂敲幾下腰鼓也是很典型的。

而在香卡的古典音樂中,1:37之後的塔布拉鼓十分具有典型性。時至今日,很多印度流行音樂的鼓點還是塔布拉鼓敲擊的,塔布拉鼓也是十分具有辨識性的樂器。

(7)音色

印度歌手的音色也是有特色的。男性歌手的音色都相對比較相似,總之大體和《我在東北玩泥巴》的「印度F4」(其實只有一個人)的聲音是類似的,基本是很有男性特徵的聲音,很少會有比較柔和甚至陰柔的男性歌手;而女性歌手呢,則偏向於極其甜蜜或者柔和、縹緲的聲音(雖然並不完全如此),完全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審美,十分具有辨識度,最典型的比如印度人民真心實意認為是辯才天女化身的Lata Mangeshkar。

而樂器呢,比如以香卡的西塔琴為代表,印度的弦樂器普遍有很多共鳴弦,並且沒有品,易於彈奏出濃郁、縹緲的感覺;打擊樂則以香卡的音樂中的塔布拉鼓為代表,同一個鼓可以創造出十分豐富的音色和音高。

其實印度音樂自身的差異也不小,《我在東北玩泥巴》是西北旁遮普的典型舞曲,而香卡是東部孟加拉的古典音樂大師,獲得過奧斯卡格萊美獎的配樂大師A.R.Rahman則來自印度最南的泰米爾,他們三人信仰的宗教也完全不同。不過印度音樂的特徵大多可以溯源回兩千年前的《舞論》一書,其中很多精髓之處拋開時間、地域、宗教、種族不斷延續。現代的印度音樂受西方音樂影響越來越深,我個人還是希望他們可以永遠保持住自己傳統中的精髓,相信就如同幾百年前應對波斯音樂的衝擊一樣,印度人還是會將新的音樂元素很好地融合到自己的傳統之中。


非專業的來強答一下

因為印度音樂中有吟唱的部分,哼鳴聲縹緲悠揚,西塔琴的聲音有種魯特琴和曼陀鈴結合的感覺,但金屬感更強,所以有種餘音繚繞的「禪」之感

所以,一旦聽到音樂中間開始有人「哼唱」了,那肯定是阿三的音樂


印度人的好友 增二度 已經上線


世界民族音樂範疇,我還沒學,不敢妄然評論,等待大神回答。


東方音樂的辨識度,根源在於律制的不同,且樂器的音色差別懸殊,簡單的說就是沒有西方音樂那種嚴謹的邏輯性,其實就是文化和歷史的差異。


音階不一樣造成音樂不一樣,布魯斯音階、民族五聲音階、都節音階、bebop音階、阿拉伯音階等等。


中國音樂也很有特點啊,日本也是。

你覺得印度音樂辨識度高可能只是因為你對阿三帶有偏見,也許題主說到的印度風可能是一種在公共場合播放會讓很多人發笑的那種風格吧?其實哪的本土音樂都非常有自己的特點。

非專業人士的隨便bb。

如果題主想要了解其實可以自己去多找點印度音樂聽的。


我覺得你說的可能是阿拉伯風情,和聲小調用的多。日本音樂也很有特點,自然小調去掉四級和七級音,中國音樂自然大調去掉四級和七級音。你在鋼琴上順著彈一下就能明顯感覺到感情色彩的差異。我個人理解,不同民族音樂色彩不同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音階來作曲。


推薦閱讀:

編曲和作曲有什麼不一樣?
關係大小調中如何區分和弦進行是基於大調還是小調?
大調小調如何對作曲產生影響?
如何寫好織體?
如何成為業餘音樂人?

TAG:音樂 | 現代音樂 | 樂理 | 印度音樂 | 民族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