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中很多舉例感覺像是在混淆和偷換概念 是佛當時說法的方便么?心裡煩悶 誰能給開示一下?
對楞嚴經里舉例和論證過程極其不解
一朝讀過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這種時候,嚴重質疑自己的智慧不夠,是最智慧的做法。
作為人類,經常蠢在了太聰明……
推薦兩部書,宣化上人的《楞嚴經淺釋》,南公懷瑾的《楞嚴大義今釋》
都是一宗之祖,都是眾生之師,都是大德,都是高手,
看哪個都好使!不要怕,不要煩悶。不要覺得自己愚鈍,也不要覺得自己智慧不夠。正是因為智慧不夠才要讀楞嚴經。慢慢看,讀不懂就先過去,看累了就放空大腦休息一下。學佛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跑累了就走一會兒,甚至站一會兒。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徒增煩惱而心生退轉。
《楞嚴經》十大十卷哇,你得拿個你覺得不太理解的地方出來,才好商量啊
如果真的想研究明白,看看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吧,逐字逐句的分析的非常透徹,邏輯非常清晰,
不要執著於他論證了什麼。我以前和你一樣,執著於研究清楚每一種論證。比如七處征心,我也曾經執著於每一段征心的意義,其實不是這樣的。佛祖只是告訴你心不是這樣的,也不是那樣的而已。就算是七十處征心,也不是那樣的,你不能在這裡面打轉。那是怎樣的?佛祖說了,自己去修,怎麼修,裡面都講了。
楞嚴經可以先通讀一遍 再逐字句去理解
因為開始接觸這部經 很多概念並未清晰 開始讀起來不知所云 往往稍有領會 接下去就對不上號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之前領會偏頗了如果有一定基礎 讀起來還是順暢的
我當時的辦法是記錄筆記 寫下一些問題的領會心得 事後逐步修正 越往後讀 楞嚴經的大面上的東西呈現越清晰 能夠貫徹起來理解 並嘗試分析其中一字一句與自己的經驗去結合理解 楞嚴經的益處就會越來越多
楞嚴經看似很難 後面的內容終身受益
我開始也偷偷查證是不是偽經 現在看裡面所言不虛 每天堅持一定頁數 很快就完成了
最關鍵一點 讀完這部經人懂得保持正念的力量 漸漸走向正途楞嚴讀完了 解深秘 楞伽經 就相對容易的多了偽經一部
偽經一部
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寫道:「此經為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虛雲老和尚說:「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
」楞嚴經中很多舉例感覺像是在混淆和偷換概念「?
楞嚴經講得非常地有次第,邏輯非常的呀。我們現在之所以會昏頭看不明白,一來是古文的原因、二來是修證的問題。有些註解也解錯了意思,多少大德會錯意,耽誤千古修行人!
建議看看南懷瑾先生的《楞嚴大義今釋》,以及蕅益大師的《大佛頂楞嚴經文句》,非常非常讚歎,非常好!
歷代祖師大德對《大佛頂首楞嚴經》的高度評價
微信收藏版 |《大佛頂首楞嚴經》— 全文附錄音 「隨喜轉發」
我也覺得邏輯上有問題,感覺不像其他佛經那樣嚴謹,特別在觀河之見那裡,為什麼用三歲和六十歲的見來類比而忽視掉每天睡著後那個見存在於何處的問題?如果當時有人問這個問題,不知道佛又會怎麼回答?我覺得觀河之見本來就是生滅不停,就好像意識流,見河的見如果離開意識也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簡略一點,見這個功能,見性本身就是識,然而識本身卻是生滅不停,從這點看,楞嚴經的論證結果反而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相違背,起碼在觀河這段上是有這種味道。
阿難當時的處境是佛把最究竟法義講完後他並沒懂,不停發問,或自作聰明說了一些有漏洞的話。佛才繼續講了後面那麼多。為了叫阿理解,個別地方甚至採用了「降低一點水準」的方式。但總體楞嚴經講的就是最究竟法義。
楞嚴經一般人看不懂,更別說理解了。是自己理解能力的問題,楞嚴經沒有問題。
我讀也會覺得有些論證理解不了。我覺得不要在意一個個小細節,有時候他一一回駁阿難是為了給出提示去找到那個「不動搖」的東西,而不是讓人主要去看那些個「動搖」的「賊」。就想他說不要看手指是怎麼回事,去順著方向找月亮。他的重點在那些,不動搖,不能還,何以為心當我拳耀等等上面。
你說的用來偷換的概念在佛陀說法的時候都是不存在的。你以現代人的思維理解自然就會感覺佛陀在偷換概念。更何況佛陀說法的時候重點並不是那些概念等等。那些概念只是手段。
你感覺沒錯,楞嚴就是在偷換概念
據考據楞嚴經是偽經。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此詩出自清朝徐世昌編《清詩匯》〈原名《晚晴移詩匯》〉,作者不詳,時間約在晚明或清朝。詩題為「錢水西藕花香里讀楞嚴圖」:「茅屋三間凈掃除,葯爐經卷老僧居。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
可以讀下印順導師的妙雲集
推薦閱讀:
※初學者學《楞嚴經》,聽哪位大德的講解比較好?
※自修楞嚴經會入魔嗎?前段時間一個居士入魔了,另一個居士說是因為他自修楞嚴經導致的?
※《楞嚴經》第二章里有一段關於見性的我很不理解,誰幫我解釋下?
※楞嚴經偽謬知多少?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