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施一公院士認為不應該過度解讀屠呦呦獲獎、反對一刀切?
內容來自紅梅報春: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獎座談會散記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010/14010773_0.shtml
節選:施一公院士。。。擔心大家過度解讀獲獎、走極端,反對從一個單一模式走到另外一個單一模式。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實事求是地允許多種科技評價標準存在,不能一刀切。呼籲中國要允許多種科研評價並存,實事求是,跟據不同的領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評價標準。另外施一公院士還特別談到了基礎研究的兩個問題。一是不該一味用SCI、影響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標去評價基礎研究,從而導致科研人員的創造力被束縛;二是不能因為中國今年獲得了藥物開發的諾貝爾獎,就立即出現論調認為中國的基礎研究不重要了。因噎廢食。基礎研究需要長期投入。
謝邀
看了鳳凰的原文,有一點為了調侃的調侃,不過只是就11g的看法而言,我本人是贊同的。
不知道是因為轉述的問題還是怎樣,11g的話是有些歧義,我理解他的意思就是怕大家都不搞基礎研究,都去搞工程類項目了。
首先11g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基礎科學的研究,其實本身就一直處在公眾的偏見之中,公眾呵呵之餘,不免問上一句「有用么」?「能吃么」?諸如此類。
申請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這種偏向於基礎科學的嗟來之食時,都還不得不說上一句應用前景。尤其現在SCI都有點要被污名化了的意思,事實上誰都不敢否認青蒿素的工作對全人類的意義,可是像青蒿素這種工程類的項目被「過度解讀」時,麻煩就大了。哦對,還和中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國人一向標榜中庸,可是在非黑即白的路上走得比誰都遠。大家一窩蜂都用工程的方法去找直接可以成藥的東西去啦,知其然了,誰管其何所以然呢。好事者執青蒿素為干戚,猛戳基礎科學研究,那就呵呵了。這並非空穴來風,請看同一場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巴德年院士,「在祝賀之外,他談到了科技體制和科研管理的改革問題。他認為,中國作為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要的時候可以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條原則。」
說實話,基礎科學研究,從來就是個人靈感與科學演繹的舞台,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本行不通。靈光一閃之後,別讓眾人的紛擾打亂了思緒。
君不見那些年集中力量兩蛋一腥的時候,做基礎科學的人都在牛棚裡邊呢。這段話如果沒有記者在杜撰(即便有也是水平不錯的記者),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大家覺得老生常談,沒有新意的「實事求是」。 可就是這個陳詞濫調,中國根本做不到,能夠做到的日子目測無窮遠。但做不到實事求是的代價巨大,這個代價肯定大於N代人的純潔的科學理想被扭曲、變態、被迫喪失。
施教授的成果不是諾獎成果。但他的工作非常重要,貢獻很大。我認為作為清華的副校長,嚴謹的科學家,一個院士,任何一個身份都讓他有責任感站出來強調「實事求是」這四個字。現在中國的社會風氣,學術風氣,為何浮躁?為何造假那麼多?隔壁那北大深圳材料學院的試行草案就是一個典型逼良為X的draft. 因為把科學研究和個人業績的掛鉤方式極其功利,獎勵制度一切向IF和大獎看,院士們的影響力隻手遮天(說到此處我是不是快被斬殺了?)所有人都想發文章,發大文章,拿大獎,當院士。 我想往國內引進一位資深科學家,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我此人以後有沒有可能選院士? 不看人家發表了什麼,做了哪些研究,先問人家以後能不能選院士,為什麼呢?被逼的啊!因為如果系裡面多了一個院士,帶來的學術圈話語權和GRANT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啊!一層逼迫一層,我想問,院士們真的實現了學術理想嗎?此處我把後面的話都省略了,我死不足惜,但想想就這麼發出去太殘忍。
每一個到我團隊來面試的博士,我都會問他們,你是不是熱愛科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根本動力是什麼?當然有一點點好奇心,有一點點熱情,但一點點,絕對是不夠的。科學研究是一條多麼苦的路,只有一點點passion夠嗎?
所有現在學術界的問題,就是從上到下,從XX到XX都不夠實事求是,貪多貪大貪業績,才導致學術很爛,風氣很糟。由此又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手段刺激和逼迫原本有那麼一點點對科學熱愛的年輕人徹底淪為科研產出的奴隸。有幾個人是真的為了自己熱愛的科學在做研究?沒有了這種熱愛,有多少人曾茫然過自己為什麼走這條路? 我們中國的學生,到了國外的實驗室學習,甚至對抄襲和剽竊沒有最基本的概念,你們信嗎?到底怎樣的貢獻可以作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署名都不懂,你們信嗎? 這都是到我們這來的博士生活生生的例子。
施一公教授目前的身份,他說任何一句話都是新聞,所以不要說他自己要做新聞。關於他的成果為何不能獲得諾獎我也有匿名發表觀點,我認為那當然不是諾獎的工作。 但關於這一段言論,我很欽佩他拿著大筆科研經費還有種站出來指出中國科學研究的問題就是不夠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根本的原則和態度,放任爛下去就會爛到根子上,爛到骨頭裡。 我想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科學家。不要笑,這在中國,絕對是稀罕物。
「反對從一個單一模式走到另外一個單一模式」,這位施教授多麼了解我們中國人做管理的行為模式和歷史阿!他的擔心沒有道理嗎?為啥我覺得如果不加以疏導和引導,接下來馬上就會在中國引發把課題方向轉向國際大獎的熱潮?5周前已經國內有大學管理者和我說,希望和我們團隊共同向諾貝爾努力。為什麼會這樣?去翻看了新聞,原來媒體們都在大肆宣傳施一公教授要拿諾獎了阿!
中國急功近利不實事求是的風氣要改掉,才會踏踏實實沉靜下來做研究。 人家拿個獎,科協馬上就組織院士開個座談會,就不能讓大家安心做自己的研究,這事兒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座談會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 當然,我們中國人民都是不吝嗇自己的美好祝福的,所以為了屠老師開個座談會大家慶祝一下有何不可?但真的這麼單純嗎?開這樣很可能誤導輿論的座談會我覺得就不應該。因為「一種葯搞定一個病」這種好事,基本在20世紀前半葉已經被榨光了,剩下的疾病基本都是成因複雜、不存在簡單療法的。所以通過這種方式獲獎,在今後幾乎沒什麼可能。
每一次獲獎都被過度消費了,像之前莫言,得獎後,老家高密哪裡發什麼什麼,還有屠呦呦的舊居又發什麼了什麼,有些人不是真正的在看待科學,對科學懷著崇敬的姿態,而是怎樣利用這樣的效應去賺錢。
Prof. 施一公, aka, Prof. Yee-Kung Shit (一筐.shit)能帶來的, 就是洋大人點的一
堆贊, 和我D的G點還有點距離.而且prof. 一筐.shit的東西, intellectual mileage太低了, 還是板凳的"來料加工,
兩頭在外"倒貼嫖資妓院經濟型科研. 最終目的不是在於什麼科學發現, 而是跟屁型研究,麻的羊大人挖個坑, 丫的航次航次的去灌水. 然後求羊大人點個贊, 轉過背就去要挾我Dang, 看, 羊大人說好了, 給我錢, 給很多錢, 給我校長, 部長, 副總理...職務,otherwise, 你丫的就是老土, 不懂羊大人的規矩, 不會英語, 不會發CNS.從中秧財政直接要來的三億,向美國買了最貴的冷凍電鏡,電鏡商負責做CNS的工作,
批量發表照片。由三人一組的小分隊組成,三個學生同時提取一個蛋白,誰先提到,誰當第一作者,其
余當並列第一作者。
小分隊之間從來不行互相交流,彼此項目保密,向施彙報。
根據我們黑到的美國冷凍電鏡商FEI的內部財務規劃,FEI把中國市場的份額定位在80%
施一公一個人就買了三台,付了一個億。僱傭大批涉世未深的山區學生,拿到蛋白,就
拍一下,交給CNS發表。施一公對學生內部的要求是,一年20篇 CNS。FEI 研發新電鏡的研發成本,完全依賴於中國大陸的旺盛的購買力,而CNS對此當然心神領會,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幾萬億的美元都印了,多印幾張CNS有什麼。本來想搞個大新聞,是擔心funding吧。
又想搞個大新聞
施工還是顧好自己吧......
花了那麼多錢去搭實驗室.前天看了個知乎上的答案.那個據說接近諾獎的成果.其實並不是具有很大的革命性.是集中人力物力打時間差......
不過現在國家的資金就是和文章掛鉤確實很死板.
通常上億的資金要求2年之內20篇還是50篇不太記得了......問了下.是20篇.50篇確實也太沒人性了......不過20篇的話也要接近1個月一篇.自己看著辦囉.....有利也有弊.花錢好爽!咱們還要在摳摳上溝通貨比三家時.他們呢?買買買!全部國外的!反正用不完啊......摸過他們的國外移液槍.那絲滑.淚流滿面啊!簡直想扔掉自家1000來塊的國產!推薦閱讀:
※你對於 2017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預測是什麼?
※為什麼青蒿素是從黃花蒿里提取的?
※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半數集中在物理領域,說明了什麼?
※大隅良典為什麼能獨得 2016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上做出了哪些突出貢獻?
※老舍、沈從文在生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