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韓德勤被新四軍俘虜?

是不是發生在抗戰時期。張愛萍的回憶錄是瞎編的嗎?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轉一篇

 1943年3月17、18日,新四軍發起「山子頭戰鬥」,殲滅了進入淮北抗日根據地的韓德勤軍,並俘虜了包括韓德勤在內的國軍官兵千餘人。按過去官方的說法,新四軍這次之所以攻打併俘虜韓德勤,起因是「1943年3月初,日軍掃蕩蘇北韓德勤部,新四軍好意讓其退入新四軍根據地躲避,但是韓德勤『恩將仇報』,企圖侵入淮北抗日根據地中心區金鎖鎮、界頭集、山子頭(今均屬江蘇省泗洪縣)一帶。」因此,新四軍才決定進行「自衛反擊」。


  但這種說法,我想稍微具有一點思維能力的人,恐怕都會感到一絲懷疑。為什麼呢?因為官方的史書前面也說了,1943年3月12月,日本集中日偽軍2萬多人掃蕩韓德勤,把韓德勤打得東躲西藏。既然如此,韓德勤自顧尚且不暇,怎麼會在這種時候主動「招惹」新四軍,讓自己陷入被「兩面夾擊」的境地呢?韓德勤再蠢,也不至於非要在日軍掃蕩自己的時候主動去打新四軍吧?

雖然本人很早就對這種說法有懷疑,但是因為材料所限、知識淺薄,卻也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近來,本人因查找其他事情的資料,偶然翻閱了東方鶴所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張愛萍傳》,事情的緣由豁然開朗。
  《張愛萍傳》上冊第483稱,1943年3月日軍掃蕩蘇北韓德勤部時,韓德勤曾派出一個副官,聯絡當時駐守在淮安北蔡橋地區、時任新四軍第3師副師長的張愛萍,希望能在日軍掃蕩時撤到淮安蔡橋附近躲避。張愛萍以蔡橋地區狹小婉拒,但裝作為韓德勤著想,稱可以讓韓軍「從我根據地邊區通過,進駐洪澤湖畔我新四軍四師防地,我可以通知他們迎接貴部」。韓部的副官返回復命後,韓德勤信以為真,回復張愛萍表示謝意,同意撤入新四軍四師的根據地。
  之後《張愛萍傳》第484頁寫到:「張愛萍不勝喜悅。他當即向新四軍軍部及四師師長彭雪楓發了電報,說明韓德勤近日即到,建議趁此機會剷除後患,收編韓部。同時,通知邊區部隊為韓部讓道,並提供方便,讓其毫無顧慮地奔赴他的歸宿。……韓德勤部是遵照張愛萍的計划行動的,其結果也基本達到了張愛萍的要求。韓部到洪澤湖畔,立足未穩,就被四師擊潰,韓德勤被俘。」
  後來張愛萍還就此事十分得意。《張愛萍傳》又寫到:後來,反「掃蕩」結束,華中局召開黨委擴大會。張愛萍與彭雪楓一見面就談起了此事。彭雪楓說:「你真會借刀殺人,對盛子謹是,對許知遠是,對韓德勤又是。」張愛萍說:「這又什麼奇怪的?『三十六計』中,明文標『借』的就有『借刀殺人』、『借屍還魂』;沒有標借而實際是借的就更多了,像『假道伐虢』、『指桑罵槐』、『以逸待勞』、『趁火打劫』等等,無不是借。」

  由《張愛萍傳》可知,韓德勤部受日軍掃蕩時,本來只是想到淮安蔡橋一帶躲避,是蔡橋地區的張愛萍主動「示好」,讓韓部到更「安全」的洪澤湖畔的新四軍四師防區去躲避的,這並非韓德勤「入侵根據地」,而是張愛萍同意的。而且韓德勤回電話答應這種辦法後,韓部尚未動身,張愛萍就已經主動聯絡新四軍軍部和新四軍第四師彭雪楓,建議趁機「解決韓部」。也就是說,韓德勤部還未動身進入新四軍四師的防區,他要被「消滅」結局就已經註定了。所謂「在日寇『掃蕩』停止之後,韓德勤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突然侵佔新四軍淮北抗日根據地的里仁集、陳道口等地區」的說法,顯然是「欲加之罪」。張愛萍後來,還向彭雪楓吹噓了一通「兵法」,以誇耀其「智謀」。顯然,韓德勤在被日軍掃蕩時入侵新四軍防區的說法是不成立的,而是新四軍故意假裝示好,設局算計韓德勤。

 《張愛萍傳》的作者原本是想為張愛萍邀功的:韓德勤自1938年在蘇北抗日到1943年已經近六個年頭,新四軍幾次戰役戰鬥也沒滅得了韓德勤,現在終於被張愛萍設計除掉,變成光桿司令了!但因為政治的原因,官方正史上卻不能說、不能宣傳張愛萍的這個「功勞」,作者可能為張愛萍抱屈吧,於是就在傳記里大書特書。

---------------------------------------------------------------------------------------------------------------
 在抗戰的國共摩擦中,中共宣稱由國民黨挑起的摩擦,有幾個真的是國民黨挑起的,我反正迷糊了。


反正皇軍很高興,黃橋一槍不放就拿下了

徐州放一個師團,蘇北放幾個守備隊,比以前壓力小多了。


張愛萍回憶錄里的這一段應該不是真的,當時韓德勤對位的新四軍領導人是黃克誠,而張愛萍只是副師長,當時日軍猛攻韓德勤部,使得韓德勤部潰散,地盤盡喪,黃克誠允許韓德勤部進入新四軍防區(漣水一帶)休整,而此處並不是張愛萍的地盤,因此,張愛萍哪裡敢違背上級命令,特地跑過來消滅韓德勤部呢,而後韓德勤收到委員長的命令,在新四軍的防區里打的很開心啊,連佔了金鎖鎮,界頭集等地,殺了不少新四軍呢,他開心,委員長開心,連皇軍都很開心,那新四軍能開心嗎?山子頭一戰把韓主席的一千號人統統報銷了,韓德勤非常搞笑的被抓去見陳毅,為什麼說搞笑,因為新四軍命令不要抓他,抓住就放了,畢竟要是知道他被俘虜了,委員長派更能幹的人來蘇北對新四軍不利(湯恩伯表示我對江蘇省主席一職垂涎已久)可韓德勤賴著非不走要見陳毅,無奈陳毅去見他,韓德勤哭著說委員長不重用他,把他放在敵後受苦,而他們在後方住洋樓,娶小老婆,陳毅哭笑不得,把他禮送出境,還給了他一些錢,韓德勤也承諾以後不和新四軍搞摩擦了。


以下為國軍方面記錄:

當時蘇北抗日武裝主要由正規軍、准正規軍,地方團隊和民間武力組成。

蘇北正規軍,主要是第89軍(下轄33師和117師兩個師,後又增設獨立第6旅),這是韓德勤的嫡系部隊;東北軍的第57軍,後來主要由於學忠指揮,在魯蘇邊境活動。

蘇北准正規軍,主要包括第8軍遊擊隊(稅警總隊)和李明揚指揮的遊擊部隊(二
李部隊)。第8軍遊擊隊為原財政部稅警部隊所改編,一度掛靠在第8軍名下受其指揮,但實際上和第8軍並無淵源。第8軍遊擊隊遊擊司令初為曾錫珪,後因與韓
德勤矛盾重重、差點內訌而被撤職,以黃埔一期生陳泰運接任司令。李明揚為國民黨元老,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戰爭、二次革命和北伐戰爭,抗戰前曾一度做過江
蘇省政府委員、省保安處長。抗戰爆發後李明揚先後任徐州行政督察專員、第五戰區遊擊總指揮、蘇魯皖遊擊總指揮、蘇北第四遊擊區總指揮等職。徐州會戰後,李
明揚轉移到泰縣發展,自成體系。李明揚手下有李長江,為其親信兼副手。魯蘇戰區成立後,李明揚所部改編為魯蘇戰區第二遊擊區總指揮部,下轄7個支隊及蘇北
保安團一部,後來擴充為8個縱隊、2個獨立支隊和1個獨立團。二李的轄區分為泰縣和沛縣兩個中心,以泰縣為主。

蘇北地方團隊,主要指省、縣各級保安團、隊。抗戰後江蘇省省級保安團擴充至
10個團,後一部分補充進88師等中央軍,另外6個團改變為第89軍。為彌補補充和改編為正規軍後的缺額,江蘇省保安部隊再次改組,先是成立數個常備團,
後又擴充為數個常備旅。到1939年8月,韓德勤的江蘇省政府直接指揮的省級保安部隊共有6個保安旅、4個常備旅。抗戰後縣級保安團隊改編為某縣國民兵義
勇壯丁常備大隊,以縣長兼任大隊長,重要的縣,增設兩三個大隊不等。

蘇北遊擊武裝中的民眾武裝主要來源為戰前的壯丁訓練。抗戰前國民政府通過壯丁
訓練來增強國民軍事教育,到37年1月,江蘇省訓練壯丁已達60萬。抗戰後訓練壯丁機構名稱更改數次,1938年8月成立江蘇國民軍事訓練處,主要工作
有:1,設立社會軍事訓練幹部訓練班,培養軍訓教官、中隊長等基層軍事幹部;2,將普通民眾和武裝壯丁訓練相結合,一方面加強武裝壯丁訓練儘量充實各地常
備部隊,另一方面普遍組訓民眾,根據其能力分別編組為工事、輸送、特務、通訊、便衣遊擊等任務隊。

===== 韓德勤對軍隊的整訓 =====

1,加強政訓工作。1938年2月,韓德勤在講話中提出「要知紀律是軍隊的生
命……然而維持軍紀並不是強迫的,要在政治的訓練」。1938年初,軍委會下設政治部,通令全軍各軍師將政訓處改為政治部。於是韓德勤下令在89軍等部隊
各級建立政工機構,並招募學生、青年進行培訓任用。其政治工作的開展,主要是分軍隊政治訓練和民眾組訓兩方面:在軍隊方面主要包括部隊軍風紀整飭和培養、
加強部隊與民眾的關係,以及加強部隊愛國主義教育與抗戰建國教育;在社會民眾組訓方面,主要通過組織抗日遊藝大會,編印《戰報》、《建國報》、《烽火》等
報刊,宣傳日寇暴行、激發民眾愛國激情,促進軍民合作和其他愛國運動。此外,蘇北國軍政工組織,還肩負一部分敵後情報工作任務。

2,開設軍事訓練班進行軍事教育。1938年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駐蘇幹部訓
練班在淮陰成立(40年後遷至涇口)。班本部設立教育、總務、軍需、軍醫、政治等科目。1938年7月,89軍也設立本軍的軍官訓練班。除正規軍外,其他
准正規軍和遊擊部隊也相應通過開辦訓練班、教導隊等方式來開展軍事教育。這些軍事訓練班的開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蘇北敵後國軍軍事人員缺乏、軍事素質低
下的情況。

3,通過經費和人事,收編、整編甚至消滅、分化的方法控制各部隊。對於小的武
裝,韓德勤通過收編、整編的方式納入自己系統。但是對於一些較大的勢力,則難以收編消化。比如韓德勤收編第8軍遊擊隊時與遊擊司令曾錫珪產生嚴重矛盾,雖
然之後曾錫珪被撤換(以陳泰運接任),韓德勤也在第8軍遊擊隊中安插了一些自己的人員,但是並未能完全從人事上控制該部,導致89軍與第8軍遊擊隊之間關
係微妙。韓德勤對二李部隊的控制和影響也是很薄弱的。

總的來說,韓德勤通過種種措施,在蘇北建立起一個外部覆蓋廣泛、內部分工配合
的武裝體系,同時通過政訓工作和軍事教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隊的戰鬥力。但由於韓德勤沒能處理好與陳泰運、李明揚部的關係,使得無法真正實現蘇北武裝力
量的整合和統一指揮。這導致後來在與日軍的戰鬥和新四軍的摩擦中,韓德勤無法實施真正的協同作戰,最終敗出蘇北。

==== 韓德勤與蘇北敵後國軍根據地的建設 ====

===== 戰時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的建立 =====

1939年12月,軍委會軍令部頒布《遊擊區總指揮部編製表》,明確規定「遊
擊區以發揮黨政軍一元化綜合力量之目的,特設立遊擊區總指揮部及戰地黨政委員會區會,分掌軍事黨政,由遊擊區總指揮統一指揮之。」遊擊區總指揮的職責是
「承戰區司令長官之命、黨政分會及所在省府之指導,指揮本區黨政軍民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之作戰,及政治、經濟、文化之建設。」此後,蘇北又劃分為兩個
遊擊區:第一遊擊區,以副總司令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興化為中心,包括高郵、寶應、淮陰、淮安一帶,由韓德勤任第一遊擊區總指揮(兼);第二遊擊區,主要
在泰縣、泰興以及蘇皖邊區一帶,由蘇北遊擊總司令、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任第二遊擊區總指揮。

韓德勤於1938年5月代理江蘇省主席(39年10月轉正),又於39年擔任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在職權上實現了對蘇北敵後黨政軍事務的統領。

===== 積極恢復和重建淪陷區基層政權 =====

韓德勤認為「整飭紀綱,厥為抗戰建國之首務」。故其就職後,首先整頓縣級政府紀綱,「電飭各專員縣長以及水陸員警各區長,申明守土抗敵之責任與方法,違則以戰時軍紀嚴處」,嚴懲官員棄職私逃者。

此外,韓德勤還十分重視各級行政人員的選拔。韓德勤要求「搜求黨員或有奮鬥精
神,並熟悉地方情形者充任縣長」,「專員方面,遴選富有軍事學識或行政經驗之熱心抗敵者,電呈中央核准,分別任用」。在這一措施影響下,蘇北各縣級政權首
先對領導人選進行甄別、錄用。如泰縣「因奉省令改選鄉鎮保甲長,特令飭各區,限十一月二十日前,甄選完畢,其人選標準,分以下幾點:1,必須眾望素服,為
各鄉鎮保內愛戴之人;2,必須熱心公益,具有訓練各鄉保內民眾能力之人;3,必須耐勞苦幹,具有決心抗戰之人。」

在初步穩定和建立起基層政權後,韓德勤還通過開辦蘇北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的形式對基層行政人員進行思想和業務的培訓,第一期受訓人員就達240人。

為加強國民黨黨務工作,韓德勤把江蘇分為9個指導專員區,「各區專員均由執委擔任分區指導,尚稱便利,亦易收效,惟下層工作因縣境淪陷,組織頗形渙散,現正亟謀加強機構,並與軍政機構附密切聯繫。」

除此之外,韓德勤還對基層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去除龐雜,重定預算。

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和重建了蘇北的基層政權,到1938年底,國民政府江蘇基層政權恢復和重建的有如皋、海門、豐縣、沛縣、碭山、邳縣等縣份。

在基層政權恢復、重建後,韓德勤還於1938年9月特召專員縣長50餘人召開會議,對各基層政權的職責進行明確,涉及抗戰組織民眾、吏治、保甲、救災、衛生、禁毒等多個方面。江蘇省政府依據此次會議的規定,加強了對基層行政人員的巡視考核。

在這些舉措下,國民政府在江蘇的基礎政權得到初步穩定和發展,省政府下達公文可達61個縣,其中半數縣城為日偽佔據,處於遊擊狀態,但省政府文令照行,經費由省政府發放,未淪陷的縣則正常徵收賦稅。

===== 採取多種措施,恢復發展生產 =====

1,鼓勵農產品生產,尤其是糧食作物的種植。江蘇省政府發文,抗戰期間,務以
種植糧食為主,要以八成耕地種植食糧。韓德勤還下令恢復戰前就有、但戰爭爆發後一度荒廢的「農業改良場」,改良稻種和穀種。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
江蘇的糧食生產——「去年今春(38年及39年春),先後擴充小麥和稻作種植面積,較平時均增至百分之二十以上。」

2,合理確定軍糧的田賦徵收,減輕貧苦農戶負擔。如豐縣提出「合理負擔」口
號,其辦法是:縣政府財政科,依據食糧管理處全年需求,根據戰前陳報,各鄉鎮之田畝數及人口數,每人除去一畝做其口糧,餘下之田畝,始為應繳食糧之田畝。
如張家有15畝田地,若不考慮張家人口純按畝數計算,應繳納150公斤(按每畝10公斤乘以15畝);如果張家有10口人,則先減去10畝作為張家自家的
口糧,如此張家15畝田地,只用繳納5畝的田賦。

3,加強糧食存儲。全面抗戰爆發前,江蘇省各縣就設立食糧管理委員會,管理儲
蓄。戰爭爆發後,江蘇省繼續加強糧食儲備工作。1938年11月,江蘇省民政廳、財政廳規定辦理原則七項,飭令各縣遵行。1940年1月5日,江蘇省政府
制定《江蘇省各縣非常時期分區儲穀暫行辦法》,依照儲穀標準,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以「保」為保管單位,分別保管。

===== 完善動員機構,加強民眾組訓 =====

韓德勤很重視抗戰時期的民眾組織、動員:「動員民眾,是把民眾的所有力量貢獻
給國家,以求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這種勝利,並不單純決定於戰鬥,而要看我們整個民族能不能永久的抗戰,能不能把全體民眾和軍隊配合起來。」如何有效的
動員民眾,韓德勤認為有三點:一是澄清吏治,健全自身組織。二是政府要盡力扶植,使人民自發組織起來,不可專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使人民處於被動的地
位。但是人民也不可以脫離行政自設系統,使社會發生紛亂動搖。三是各種武裝部隊為推動民眾動員工作,應注重紀律,愛護民眾。其中,韓德勤認為民眾組織的建
立健全是其中的關鍵。抗戰爆發之初,江蘇省就已經設立多個民眾動員組織。到徐州會戰之後,根據前期經驗教訓,又另設「民眾自衛隊總指揮部」,分令各專員區
成立指揮部,各縣成立總隊部,專事集中武裝壯丁,予以組訓,以之保衛地方,鋤奸剿匪,襲擊敵寇。此種辦法,迅速集合和訓練了民眾,對於武裝民眾、打擊日寇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建設效果 =====

韓德勤在蘇北進行的政治、經濟、組織動員等工作,對穩固蘇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對抗戰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並不盡如人意。比如在農村問題上,江蘇省政府主要以技術改良為主,沒有觸及地租、高利貸等問題。政府人員的腐敗和軍隊
的紀律廢弛始終存在,也使其他各項工作大打折扣,甚至加劇官民、軍民的對立。

==== 日軍卜號作戰時的反掃蕩 ====

1939年初,日軍華北方面軍發動「卜號作戰」,出動第21師團一部、第5師
團一部、第114師團一部,並在華中派遣軍一部和日本海軍陸戰隊的配合下,意圖奪取淮陰、海州等重鎮為中心的區域,壓縮蘇北敵後國軍的活動區域,「以切斷
敵人海陸補給為目的,佔領淮陰、海州及附近的鹽田,擊破所在之敵,摧毀敵人魯蘇戰區的基地」。

華北日軍向淮陰、海州分別推進,華中日軍也從揚州北上支援,每路均集中重兵。韓德勤89軍等部經過
1938年的戰鬥,實力受損尚未恢復,加之蘇北平原地區無險可守,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馳騁,因此日軍在20日內連占淮陰、漣水、阜寧、海州等城鎮。蘇北國
軍丟失蘇北北部後,韓德勤率江蘇省政府遷至興化。此後蘇北國軍仍控制運河中段區域,開展遊擊戰襲擾日軍。

==== 1939年10月的反掃蕩作戰 ====

日軍為持續打擊蘇北國軍及打通運河航道,於1939年10月兵分三路,從西、
南、北三個方向分進合擊蘇北國軍。西路日軍以尾崎旅團之一部自安徽蚌埠溯淮河東進;南路日軍以15師團一部自鎮江、江都出發,會同日軍海軍陸戰隊,溯運河
北上,攻擊高郵;北路日軍以21師團一部,分左右翼南下,左翼日軍自阜寧南下策應,右翼日軍自淮陰出發沿運河南下,欲與溯運河北上的日軍15師團會合。對
此韓德勤命令獨立第6旅和保安團在盱眙阻擊自蚌埠東進之敵,保安第3旅在高郵阻擊自江都北上之敵,稅警第5、第6團在鹽城以北阻擊自阜寧南下之敵,89軍
之117師在頭涵洞、涇河鎮附近阻擊自淮陰南下之敵。韓軍自1日至4日節節抵抗日軍,日軍分別在界首和蔣壩會合。隨後國軍避敵鋒芒向淮安以東之曹甸、螞蟻
甸一帶轉移,旋即乘虛向敵後方襲擊,第117師於4、5兩日一度克復高郵、寶應,獨6旅於7日克復蔣壩、盱眙,第117師一部於11日在王火橋擊退進攻之
敵,收復界首。時進占寶應之敵第21師團屏井聯隊繼續東進,於18日與由阜寧南進之敵北川聯隊呼應攻陷鹽城,韓部89軍33師與遊擊隊相配合,向日軍後方
襲擊,日軍被迫於19日一度退出阜寧,國軍奮勇追擊,斬獲頗多。國軍的阻擊和襲擾給日軍造成一定的傷亡,並收復了部分失地。是役日軍打通運河和通海公路,
但國軍依舊控制兩側廣大地區,繼續遊擊。

==== 國軍冬季攻勢中的蘇北反攻 ====

1939年10月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部署1939年底對日全面反攻(史稱
[[冬季攻勢]]),準備以軍委會直轄之整訓部隊和第二、三、五、九戰區擔任主攻,其他戰區擔任輔攻。1939年11底至1940年初,蘇北韓德勤部奉命
向淮陰、寶應、六合等地展開主動反攻作戰,作戰十餘次,殲敵數千人。

=== 與進入其轄區的新四軍八路軍的衝突 ===

==== 新四軍八路軍對蘇北的滲透 ====

新四軍建立後,認為國民政府給自己劃定的轄區狹小。1938年5月4日,毛澤
東發給項英一份有關新四軍敵後遊擊戰爭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該指示指出,新四軍應該利用日軍進攻正面、後方空虛的時機,首先遵從國民黨的命令,開
到他們指定的區域中去;然後,就要衝破國民黨政府「畫地為牢」的限定,進一步東進北上,向蘇中蘇北發展

===========================================

未完待續


@三種不同的紅色 ,我還是信任三紅大神啊。


推薦閱讀:

有哪些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趣事?
9.3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中的英模方陣歷史中真實戰績如何?
抗戰大刀PK日軍三八大蓋+刺刀,能贏嗎?
西方歐美人為什麼不了解中國抗日戰爭這段歷史?

TAG: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