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 文學形式變化的原因 驅動力或者說深層選擇是什麼?
01-01
瀉藥。這問題看了差點笑得嗆死。宋詩本身就非常出名啊。我一直的觀點是,宋詩高於唐詩,清詞深於宋詞。BTW,詞是因為能表詩之不能言者,所以纔得以發展。詞之雅化,也是因為文人發現了詞這一特性纔開始的。所以詩一直存在,只不過有一種不太正確的觀點叫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所以纔提出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種根本沒有什麼理由的「論點」。
說好的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何也是你呢?
你讓陳與義、陸遊、劉克莊、李清照等一干詩人情何以堪……我向來是覺得宋詩比唐詩理性得多,讀宋詩像喝酒。初讀無味,細讀動情,等過些日子重新讀,又是一種感受。拿清人歸納過的詩抄看看啊,宋朝也有集部啊。說宋朝不寫詩……我可不可以看成是我乎找個問題刷回答啊 ? ? ?
降低知乎社區質量 已舉報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陸遊:題主晚上夢裡小心在冰河被鐵馬踩到(?_?)
蘇軾:孩子,少安毋躁(?ω?) 你看我,寫的詩被無視了也不氣,不還有詞呢嗎(??ω?)?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知乎題主?(ˉ?ˉ?)來,文學常識——中國古代留下詩最多的詩人是哪位,什麼朝代的(?_?)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詩於唐達到全盛(主要是近體詩發展定型了),而且成就很高,所以稱「唐詩」。而之所以稱「宋詞」,是因為有宋一代對於詞的體裁,題裁都有拓展乃至於完善的功績,而且關鍵在於提高了詞的地位,因而稱「宋詞」。當然這不代表唐人就不寫詞,或者唐人詞的水平不高,李太白,白香山這種大咖似乎什麼都拿的起來;自然也不代表「宋詩」成就不高,宋詩對於唐詩的發展主要是在詩境和題材上,宋人的理趣詩成就也很高啊,蘇東坡,陸放翁的詩也不遜於唐人啊!
題主的問題……舉報了,不謝
得到APP的訂閱專欄熊逸書院從第35周開始,有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 題主如果感興趣可以去聽。另外此專欄為付費專欄。恕在下不能轉載。依照我粗淺的理解,只能回答,宋人也寫詩,只是詞寫得更好。
誰跟你說宋人不寫詩的?哈哈宋人寫得很多很多啊。。事實上明清詩更多,只是出名的少你不知道而已。關於為什麼宋詞興起,那原因就多了。
文人的心性與風度……
不同時代人的心性與氣度凝結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中,華族的心性萌芽於先秦,圓滿於唐朝,然後走下坡路。唐詩反應了唐人的圓滿心性與大氣度。
我們學詩是學什麼呢?怎麼就修改題目了
不請自來。
貴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不想掉書袋講什麼詩分唐宋。可以百度一下唐詩有多少首,宋詩有多少首。再去看看名家別集里詩的數量。再說詞。唐代人也寫詞,但數量確實不多,畢竟文體發展都有個過程,七律在初唐也不多,一個道理。
最後,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大體沒啥問題,但別被這句話遮蔽了視野。盛極難企,所以要走另一條路
另外宋詩也很著名:唐詩興象,宋詩明理
宋朝也有詩,即宋詩。
以下摘自餵雞:
詞的興起源於文學發展的趨勢。詩到唐已發展到高峰,難再創新局面,詞正是詩漸趨衰微時出現新的文學形式。詞的興起也受外樂傳入的影響,唐時多外來音樂,宴會時多以外樂番曲為主,因此,配合宴樂而作的「曲子詞」便興盛起來。
詞的興起亦源於五代時南方文化發達,五代時戰爭頻仍,南方戰禍較少,社會安定,因此文化得以發展。西蜀、南唐的國君都好文學,南唐更成為文藝發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經濟較穩定,宋初局面較安定,都市繁榮,人民對文娛活動的興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間的詞更興盛。自中唐起,已經有一些文人開始從事詞的創作,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不過作品大都不多,只是詩餘之際的創作。而晚唐溫庭筠,是最先專心從事詞之創作的詞人,他的詞多寫閨情,描寫女子容貌情態、服飾和心理,以濃艷華美為主,滿是香、玉、金、釵、錦、綉等字眼。手法上表達細膩,造語清新,善於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細密婉約,情意悠遠。到晚唐五代之後,詞的創作越漸流行,期間詞的創作大多為兒女艷情,離愁閨怨的風格,後世稱為花間詞。
五代與溫庭筠齊名的有韋莊,他與五代時期的重要詞人馮延巳、李璟的詞作,都較溫詞清麗自然,在五代與溫詞並為兩種流行的風格。在風格上,溫詞明艷,韋詞淡雅。溫詞深隱含蓄,韋詞直接抒情。而五代成就最高的詞人為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前期的詞,反映豪華富麗、風流浪漫的宮廷生活,多溫馨綺麗之作,仍然呈現花間詞氣息;後期的詞寫家國之恨,拓展了詞的題材,感慨既深,詞益悲壯。李煜詞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情感真摯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明凈洗鍊,通俗生動,接近口語,與花間詞縷金刻翠,堆砌華麗詞藻的作風迥然不同。至名詞評家王國維認為,詞至李後主而境界始大,並開北宋一代風氣。北宋初期北宋前期詞人基本上繼承了五代婉約清麗的詞風,多寫春愁秋恨、離別相思。體制上,承繼晚唐五代遺風,仍以小令為主。代表詞人有晏殊(991-1055)、范仲淹、歐陽修、張先(990-1078)、晏幾道等。晏殊、歐陽修等,都是達官貴人,作品都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風度,但作品個性極不分明,往往彼此相混。晏幾道的作品則把五代南唐、花間的詞風發展至高峰。在這一期的詞人中,范仲淹於溫婉中寓豪宕之氣,下啟蘇軾豪放詞風。張先創作了一些慢詞,對慢詞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北宋中期北宋詞至柳永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有「凡有水井處,皆歌柳詞」之說。柳永開始大量作長調,喜用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為主。在詞的內容方面,柳永也有所開拓,內容多寫都市的繁榮生活,以及沉溺其中的男女心理。除戀情相思外,他還寫都市的繁華、山川的壯麗、羈旅愁思、懷古喟嘆。作品長於鋪敘,曲盡形容,善於白描,意境秀麗,情景交融。其後蘇軾在婉約詞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想像豐富奇特,個性鮮明。蘇軾擴大了詞的題材,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他又開拓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格調,使詞脫離音樂的束縛,又以詩為詞,詞境壙大,個性分明。不過當時仿效蘇軾的人不多,即使蘇門學士黃庭堅、秦觀,詞風都近柳永而不近蘇軾。北宋後期到了北宋末之周邦彥,於慢詞的審音調律上有所貢獻,集北宋婉約詞之大成,其詞情感真摯,富艷精工,善用典故;詞之技巧、格律進一步深化成熟。周邦彥詞影響大多數南宋詞人,有結北開南之稱。
北宋末期女詞人李清照,善於表達女子閨閣之情。前期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明快天真;後期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詞作之中,纏綿凄苦,而入於深沉的傷感。她喜以淺白之字、尋常之語入詞。南宋初期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淪陷,南宋主和派當政,有志之士報國無門。故詞壇興起豪放之詞風,代表詞人有張元干、張孝祥、陸遊、辛棄疾、岳飛等,多豪放激越,悲涼沉鬱之詞。辛棄疾詞風悲壯,大量用典,多比興寄託,充滿濟世愛國的熱情,多愛國傷時及復國之作。南宋中期南宋中期。代表詞人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格律派雅詞由以興起,講究聲律,注重詞藻。姜夔詞多是紀游與詠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對於時事的感慨,更多是抒發身世的飄零和情場的失意。他精於音律,自度曲頗多,並琢鍊字句,詞風高雅。吳文英詞造句鍊字工巧,音律優美,然詞意太過隱晦。姜彝詞騷雅清空,吳文英詞質實,兩派詞皆影響後世詞人很深。南宋後期南宋後期元人入侵,南宋覆亡,詞人目睹時艱,心傷離亂,於是發為悲苦之音。主要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進一步發展為姜夔風格的格律派,詞多詠物寓意,以寄家國之恨、身世之感、遺民身世的凄涼,以周密、張炎、王沂孫為代表。另一種趨勢是繼承辛棄疾的詞風,沉鬱悲壯,充滿亡國之痛,以劉辰翁、文天祥、汪元量為代表。
推薦閱讀:
※白居易和元稹"千里神交"的故事可信嗎?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的蠟燭是在傳的過程中就點燃了嗎?
※為什麼總感覺杜甫《詠懷古迹》中的「群山萬壑赴荊門」不像是詩的開頭?
※《長安古意》的內容是虛構的嗎?
※李商隱的「劉郎已恨蓬山遠」,為何是蓬山而非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