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個朝代開始,皇宮裡面侍奉皇帝的人都是太監?


謝邀。

從頭說。

《周禮》:「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

澄清一點,「太監」一詞指代的不一定都是宦官(就涵蓋範圍而論),而「宦官」一詞指代的也不一定都是「被閹割的宮廷服務人員」(就時間線而論)……

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比如秦代著名「宦官」趙高,其是否是閹人,由於缺乏相關確鑿史料,學界無定論。

到了漢代,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至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至此,「宦官專權」這一名詞,正式寫入中國歷史。

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其中各監各衙門的第一把手稱為掌印太監,由宦官出任。其中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力最大(另有秉筆太監,權力也不小),明代「閹禍」魁首幾乎皆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是秉筆太監)。在明代,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只有高階宦官才能叫「太監」。明朝還有「凈軍」一詞,是指由宦官組成的軍隊。宦官軍隊在皇宮內的演練被稱為「內操」,有時候皇帝本人也會親自帶領操練(比如明英宗、明武宗、明熹宗)。直到清代,「太監」一詞才成為了宦官的代稱。另,清朝太監大多是漢族人,雍正帝明確禁止旗人擔當太監。


周代。

夏代商代太過遙遠,文書記載缺乏,難以考證。而且遺址發掘通過遺骸也很難確定人是否閹割。

而周代已經有出現具體人名的宦官,所以目前暫且認定是周代有的。

不過我認為宦官這個職業應該更古老。畢竟有了權力體系和國家政權之後,王室的血統純凈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可能從夏到周過千年不去解決,這不現實。這是推斷,目前沒有直接證據。


作者:蔡歷

鏈接:太監的由來是什麼?起源於哪個朝代?發展軌跡是什麼樣子的? - 蔡歷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太監是歷史著作和影視作品中一個很特殊的群體,忠烈勇武者如鄭和,奸詐狠毒者如魏忠賢,滑稽可憐者如李蓮英。但無論如何,一想到他們失去生殖器,我們總是會覺得這實在難以理解,會報以同情憐憫,會對這種「愚昧」的「蔑視人權」行為感到遺憾和憤怒,甚至噁心。

太監起源於何時,何地,史籍並沒有明確記載。目前對此也有一些解釋,但是都是出於推測、猜測,甚至想當然地附會杜撰。但無論哪種解釋,都是基於這麼一個假設,認為太監肯定是中國歷史、文化自身的產物,而從未考慮外傳的可能。

在中國的典籍文獻中,關於太監的最早記載出自《春秋左傳·僖公二年》,裡邊提及一個叫「寺人貂」的人,他是齊桓公的寵臣。鄭玄註解,「寺人」就是「侍人」、閹人,「貂」是其稱呼。

鄭玄的註解是有所本的,後來的《韓非子》、《呂氏春秋》和《史記》均有對此人的記載,信息也增加的很多,不過名字換成了「豎刁」或「豎刀」。根據這些記載,豎刁是一個閹人,而且是個自宮的閹人。為啥要自宮,就是為了取悅齊桓公,獲得權勢。後來此人也的確得寵,不過做盡了壞事,敗壞了朝政,甚至活活俄死了齊桓公,最後被殺頭。

這些更詳細的記載有可信的地方,也有後來人杜撰的地方。可信的地方有二,一是中國的太監起源於齊桓公時代的齊國;二是,太監的出現,他們的閹割行為是自發自願的,而非被強迫的。是先有了太監,先有了自宮的人,然後齊桓公一看很合胃口,而不是齊桓公依靠自己的權勢,去強制性地閹割別人,強迫別人去做閹人。明白和記住這個先後順序很重要。不可信的是,對太監起源的功利主義解釋,將太監的自宮行為,完全歸因於功利的考慮,說是為了邀寵國君而獲取權勢和財富。這太不划算,也太難以讓人相信。

據《韓非子·十過》記載,管仲老病,齊桓公就去問他,哪些人可用。問到豎刁時,管子的回答是:「不可。夫人之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豎刁自獖(自宮)以為治內,其身不愛,又安能愛君?」管子的回答,指出了一對矛盾。一方面,每個人從本性來說都會愛惜自己的身體。另一方面,豎刁為邀寵,居然嚴重損壞自己的身體,搞自宮。管子的結論是,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愛的人,又怎麼能去愛惜齊桓公你呢。也就是說,閹人的自宮有違人之常情,管仲是絕對反對和排斥的。

這樣一來,如果第一個自宮的人,的確是出於功利的考慮,那麼他將面臨雙重損失。一方面他本人承受巨大直接損失,失去身體和人生最要的東西之一。即便他後來的確可以獲得權勢和財富,但這個失去的東西,卻可以讓一切權勢和財富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不能享受男女之樂,不能享受父子的天倫之樂,家庭之樂。另一方面,即便自宮的代價如此高昂,但是自宮後的你,很可能不被社會接受,遭到歧視和排斥,讓你邀寵計劃成功的概率變得很低很低。事實上,管子的對閹人的態度代表當時中國社會的一般態度。甚至說,當時中國社會對閹人的排斥程度比管子更甚。

《三國演義》有個故事。夏侯惇在一次戰鬥中被箭射中了眼睛,急忙拔箭,不想卻把眼珠帶出。隨後,夏侯惇做了一個現在看來怪異但又悲壯的舉動,一把抓住眼珠,吞吃了。吃前,他還說了一句話,算是對自己行為的解釋。他說:「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夏侯惇的話也是有所本的。《孝經·開宗明義》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同是在《三國演義》,曹操一次下令說,破壞農民莊稼者斬。不料,話音未落,曹操的馬不知何故驚了,跑到農田把禾苗踏壞了一大片。曹操接下來的反應被稱為奸雄表現的經典案例。曹操說,軍令如山,我違規了,也必須斬首,但是,我要「割發代首」。現在人們一般把這理解為曹操耍滑頭,但是問題的關鍵是,為何「割發代首」在當時能被他的軍隊如此信服?現在哪個國家領導犯了事,他說要「割發代首」,這有絲毫的可行性、可信性嗎?「割發代首」透露給我們的更多信息不是曹操有多麼姦猾,而是三國時代的人們,至少是中原一代的人們,普遍對頭髮有多麼重視,重視地把頭髮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

夏侯淵的生吞眼珠,曹操的割發代首,以及《孝經》要愛惜身體髮膚的諄諄教導,共同指向一個我們早已遺忘的事實:在早期的中國,存在一種高度重視和愛惜自己身體的人生理念,這種理念甚至說是一種宗教性的崇拜。

身體是受之父母的,來自父母的就是一種天生就有的狀態,天然、自然的狀態。早期中國這種對身體的崇拜情節,根源於對「自然」的重視和崇拜。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自然」,和現代意義上「自然」有本質不同。中國傳統意義上「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它對立面是「人為」、「干預」。所以自然也可以解釋成非人為,不干預,就是「無為」,「自然」和「無為」是一體兩面。而現代意義上的「自然」,指的是人之外的物理世界,其特質是物質的、機械的,它的對立面是人。人對自然的態度不是崇拜,而是利用和歧視,這需要積極地干預,不是無為,而是有為。這種理念的文獻起源是猶太教、基督教《聖經》,但真實起源更古老,來自古西亞文明。

在反對佛教時期,韓愈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入主出奴」,宋儒也經常講。「自然」一詞含義的今古變遷,就是一種典型的、新一代的入主出奴。一種外來的意義進入了,成了主人,而原來的意義卻被驅趕走了,成了僕人。

對中國自然崇拜的最好總結和體現來自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甚至也可叫「自然學」、「無為學」。不妨引用一些句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無為,則無不治」;「愛國治民,能無為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由於普遍存在重視、愛惜,甚至崇拜個人身體的思維理念,由於存在「自然」崇拜、「無為」崇拜,太監起源的功利主義解釋絕不可信,太監也絕不可能在中國歷史和文化內部產生。那麼自宮行為究竟出於何種目的,它又是出現在哪裡?

關於閹人最古老的傳說和記載,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古西亞和古埃及。

一開始閹人不是來自世俗領域,而是來自宗教領域,他們是祭司,是在神廟中,服務於神的。只是隨著王室的出現、祭司才從神廟,走進王室,由服務於神,而服務於國王、君主。事實上,在古西亞和古埃及,乃至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文明,甚至現代已很世俗化的美國,國君、政府都和神、和宗教有剪不斷的關係。在古埃及,法老本身就是神。在古兩河,國君不是神,但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所以,在古西亞和古埃及,祭司由服務於神到服務於君王,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那麼在古兩河和古埃及,作為閹人的祭司是起源於何時,又是出於什麼目的才閹割生殖器的呢?

很遺憾,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直接的歷史記載,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釋。事實上,古埃及和古兩河文明本身也在公元前4世紀,隨著亞歷山大的入侵而迅速消失。他們的語言、文字、祭祀儀式,早已被人遺忘,目前這兩個區域都被伊斯蘭教文明覆蓋。只是到了19世紀,隨著考古發掘的興起,人們從這兩個地方的地下和古墓中,發掘出大量的古代實物和文字材料,並且很快破譯了發掘出來的古兩河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被埋在地下兩千餘年的古文明才得以重建天日,為世人所知。

不過,也不必太遺憾。因為仔細研究這些考古資料,就可以梳理古兩河、古埃及文明的歷史沿革,進而可以理解他們的精神和思維,尤其是在與同期中國文明相比較的情況下。在這個基礎之上,是可以找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的。

閹人祭司由兩個要素組成:祭司和去除生殖器。所以,研究閹人祭司的起源,就分解為兩個問題,一個是祭司的起源,另一個是和生殖器有關的祭祀行為,它的起源。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合起來,可能就是我們所要找的答案。當然,這兩個問題本身並不是真的絕對分離的兩個問題,而是存在緊密聯繫的,是一體的,只是從思考邏輯上這麼分。

研究祭司的起源,必先從研究神的起源,以及祭祀的起源開始,因為祭司是服務於神的,是祭祀儀式的制定和主持者。

一提到神,現代人的印象是,他是全知、全能的,世界的創造和主宰者。對於神,人只能無限服從和祈求。事實上,這樣一個形象的神是後來才有的,準確地說,是公元前1500年,「一神教」出現以後才有的。最典型和成功的一神教是猶太教,但是,除此之外,大致同一時期,印度教也具備一神教的核心特徵,古埃及也出現了一神教化的宗教改革,但不久失敗。

一神教出現之前的神,或者說古兩河、古埃及的神,不是一個全能神,而是一個能力有限的神,甚至說無能的神。人對神不是無限的服從、崇拜和祈求,而更多地是為其提供幫助,人要幫助神去做事,去增強神的能力、能量。

古兩河-埃及的神,都是一些自然神,生態神,這些神都和自然循環,生態循環有關,進而和食物的收穫有關。主要有三類,太陽神、植物神、生殖器神。

事實上,古兩河-埃及人,所關注的並不是太陽本身、植物本身和生殖器本身,而是一種更內在的力量,支撐植物每年都正常發芽成長的力量,不妨叫它「生態力」。為什麼要關注這種「生態力」,原因很簡單,在於這種生態力直接和食物的有無和欠豐相關。一旦這種生態力消失,或變弱,作為植物的小麥將不能正常生長,古西亞人將不能收穫足夠的小麥,要餓肚子,甚至整個社會面臨生存危機。

在古西亞人看來,生存依賴於食物,食物依賴於「生態力」,太陽、植物、生殖器都和生態力有關。那麼崇拜太陽神、植物神、生殖器神,其本意並不在這些神本身,而是在蘊含其中的生態力;甚至崇拜生態力的本意也不在生態力,而是在食物,能夠維持他們自己基本生存的食物。

由於植物的生長周期與太陽的南北移動,在時間上是同步的。太陽的南北移動製造了四季的變換,植物也隨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古西亞人就依據這種同時性,在生態力和太陽之間建立了聯繫。然後,他們構造了太陽神,並且認為通過祭祀儀式,去增強太陽的力量,就可以增強生態力的力量,進而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保障小麥的收成,最終保障食品的供給。

在植物本身與生態力之間建立聯繫比較好理解,因為植物就是直接在生態力的支撐下而發芽、成長的。西亞人也構造了植物神,並且開發了相應的祭祀儀式,通過這些儀式去幫助植物神進行正常的生長循環。

如果在太陽、植物與生態力之間,進而與食物之間建立聯繫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那麼在生殖器與生態力和食物之間建立聯繫就很難理解了。於是,後人,尤其是當代人對生殖器崇拜產生了諸多誤解。一個典型的誤解,就是把它和性、性功能聯繫在一起,說成是性崇拜。或者不再那麼色情,而解讀成一種生育崇拜,為了想多生孩子。這種解讀的始作俑者是弗洛伊德。

其實生殖器崇拜和太陽神崇拜、植物神崇拜是一樣的,依然是一種生態力崇拜,是食物崇拜。現代人看到生殖器神的生殖器形象,想到是性、色情,或者生孩子,而古西亞人看到生殖器神,他們想到的是保障食物供給的生態力。

在生殖器和生態力之間建立聯繫,依據的是一種相似原理。孩子的孕育、出生和成長,和植物的結果、發芽、成長類似。於是,古西亞人認為,人類的生殖器和生態力之間存在關聯,並構造了生殖器神,開發了相應的祭祀儀式。他們認為通過這些祭祀,就可增強生殖器的力量,增強蘊含其中的生態力的力量,進而促進植物的生長,最終保障食物的豐盛。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猜到閹割生殖器是怎麼一回事了。沒錯,閹割生殖器,是一種祭祀行為,把自己的生殖器閹割掉,獻給生殖器神,就可增強生殖器神的力量,進而增強生態力的力量,然後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長,從而保障社會的食物供給。

至此,我們揭曉了閹人祭祀為何要閹割生殖器這一問題的答案。那麼閹人祭祀又起源何時呢?

對這個問題,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卻有可靠的間接證據。通過這些證據,我們可以推測祭祀和神出現的時間,推測職業化祭司出現的時間。這一切都要感謝考古學。

考古學有個分支叫「聚落考古」,就是發掘早期人類群體性的居住地遺址,通過研究房屋和墓地,來推測當時的文明狀態,精神思維狀態。通過這樣的考古,可以發現,在公元前950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11500年之前,一種現在被稱作「祭室」的房間在古西亞出現。「祭室」就是專門用來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是後來的神廟的前身,當然也是一切專門宗教建築和場所的前身,包括現在的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以及中國的少林寺,它的方丈目前正在遭遇舉報。

有了專門舉行祭祀儀式的「祭室」,就說明這時已經有了神。是不是也有了生殖器神呢?也有。在大致同期,發現了一個泥塑的男人雕像,這個雕像是裸體的,而且突出了其生殖器。很可能,這就是早期生殖器神的形象。再後來,生殖器神的形象只有生殖器了。這樣的生殖器神,以及祭祀儀式,目前在很過國家依然存在,印度有,甚至日本也有。

到了公元前4500年左右,古兩河文明進入一個「歐貝德文化」時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比祭室規模更大,結構跟複雜的宗教建築,這就是神廟。這種神廟有專門住人的房間,住在房間里的人就是職業的祭司。所以,職業祭司的出現時間是公元前4500年左右,即距今6500年左右。

生殖器神的出現時間是在11500年前,職業祭司的出現是6500年前,那麼閹人祭司的出現應該在時候?要確定這一點,必須確定閹割生殖器這種祭祀行為是什麼時間被開發出來的。一個合理的推測,應該和生殖器神一起出現。不過可能很少使用,而只是在遭遇嚴重威脅時才使用。到了職業祭司群體出現以後,某些祭司為顯示自己的虔誠和奉獻精神,可能會自願將自己的生殖器獻給神。這樣閹割生殖器的祭祀行為就成為常規性的東西。

所以,有理由推測,自願閹割生殖器的行為,即自宮出現的時間最早可以上溯到11500年前。而自宮成為一個制度性、常規性的事情,可能發生在6500年前。


太監也稱宦官,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先秦時期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后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唐宋時期唐代,宦官由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仆局、內府局管理。掌管宮內的簿冊、門衛、病喪、倉庫供應等事項。各局長官稱令或丞。唐太宗時,對宦官限制較嚴格,規定內侍省宦官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制。太宗死後,制度漸弛。中宗時,宦官總數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玄宗時,宦官多而濫,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銜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膨脹,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還染指軍權。肅宗時,設觀軍容使,專以宦官中的掌權者充任,作為監視出征將帥的最高軍職。從德宗朝開始,宦官掌握了神策軍、天威軍等禁兵的兵權。軍中的護軍中尉、中護軍等要職均由宦官擔任。因軍政大權被宦官集團把持,不僅文武百官出於其下,甚至連皇帝的廢立也由他們決定。在憲宗到昭宗期間登基的9個皇帝中有7個是由宦官所擁立,兩個被他們所殺。宦官專政成為中、晚唐社會的一大痼疾。宋代也設內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現象不如外戚專權嚴重。

明清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壓低其官階,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干政的警戒。從永樂朝始,宦官漸受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制,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此外,宦官任職機構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宦官人數激增,至明末多達數萬之眾。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專政先聲。此後,宦官之禍迭起。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鑒於明朝宦官為害之烈,清朝統治者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門」為「十三衙門」,人數大幅度縮減。順治時設置宦官千餘人,乾隆年間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宦官升遷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決定。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後奏。尤禁其干政。順治帝仿朱元璋舊制,鑄鐵碑立於交泰殿,明文規定凡有不法行為,均凌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雖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寵宦安德海、李蓮英等屢犯例禁,朝臣為之側目,終未出現漢、唐、明宦官的專權現象。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古代擁兵就可以自立?
秦惠文後到底是怎麼死的?
古代女人是如何打耳洞的?
如何評價張蔭麟先生的《中國史綱》?
如何評價宋回宗?

TAG: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