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柔宇科技發布的柔性AMOLED顯示屏?

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有市場前景嗎?


我是從事電子產業的,但並非做屏幕顯示這一塊的。對於柔宇,還是有些疑問:

第一,對外宣稱自家產品能做到多薄(0.01mm),多柔(捲曲半徑可以達到1mm),這些不本來就是amoled的特性么?只是這兩方面做的比較極致罷了,其它作為一款屏幕的重要特性都沒提,比如亮度,對比度,色准,對比度,可視角度等,視頻我也看過,基本上是在暗光環境下拍的,顯示效果並不討好,角度大點有泛白的感覺。

第二,柔宇融資了11億就能開出條產線出來,成都京東方一條6代AMOLED線總投資用了220億(設計產能45k/月,含觸控和配套模組產能),柔宇這條產能號稱100萬/月,不知道是不是從別的地方弄來的資金還是他家的產線格外省錢?

第三,個人經歷嘛的確耀眼,人長得也帥,又是清華電子工程系最佳男歌手,撞球賽亞軍,演講比賽優秀獎,晚會主持人,話劇,吉他樣樣能來,三年不到讀完博士,IBM裡面幹了兩年半就出來創業,還跟劉燁,蔡康永一併獲得了「十大逆鋒騎士」, 業餘活動能做這麼精彩,創業也這麼成功,too good to be true,容我這麼酸酸地來一句。

最後,人家已經宣稱跟各大巨頭有接觸了,不久有產品會面世,希望我的這些懷疑能被一一擊碎,也希望我國能有更多更強的企業湧現出來,完。


根據當事企業舉報,我的回答已被建議修改,原因是包含「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內容。


本文只從技術角度分析,不討論資本金融運作。

我希望中國在OLED面板行業打破韓國壟斷,支持國產OLED屏。

本文只代表個人意見


  • 屏幕柔性的關鍵在何處?柔宇的屏能彎到什麼程度?

一言以蔽之,在於基底厚度。

對於面板製造,其中背板TFT,OLED的陽極ITO, 以及柔性封裝層中無機物那一部分,大多由脆性材料——金屬氧化物組成,這是限制柔性的最大因素。20nm 氧化鋁的應變極限大概在1%,以這個數據來估算柔宇屏幕的彎曲極限:

為了科普,我將複雜的應變公式簡化,忽略楊氏模量不同造成的的影響

應變由上面公式計算,R是曲率半徑,ds是基底厚度,df是器件層厚度。

柔宇屏幕厚度在10um左右,可算得

最小曲率半徑 是500um。 大概就是幾根頭髮絲並一起

當然是超柔性的。簡單來說,屏幕越薄,柔性越好

  • 這是柔宇的創新??

當然不是。最多屬於工程化創新。 將此種方法運用到柔性電子的先驅要算美國西北大學John Rogers教授和日本東京大學Takao someya教授。他們最先講這個概念用在各類柔性電子器件中,上一張2010年發表在science上的柔性硅CMOS電路,基底厚度僅為2um。

  • 柔宇柔性屏可能存在的缺點是什麼?量產?

柔宇沒有公布關於產品的任何信息,我只是憑自己看到的和獲取的消息推斷,觀眾自辨真偽。

最核心問題,亮度較低

兩個方面原因,OLED器件效率較差或者TFT驅動能力較差

OLED器件效率其實好好做都不會太差。

2017CES 上我問了柔宇展台 其TFT材料是什麼,柔宇的人說是IGZO, IGZO 當然是首推sharp的技術。 之前最高遷移率報導師64.5 cm2/Vs(工業級)。但這是剛性基底,根據我的經驗,由於柔性基底表面不平以及表面化學鍵較多,容易產生各種載流子陷阱和界面scattering,遷移率會下降。柔宇的低亮度很可能是由於其IZGO的TFT工藝未能打通

除此之外,其解析度也是很令人堪憂,藍光看起來也有些問題

量產?今年京東方使用日本Tokki產線(業界最好),也就25%良率。柔宇當然是不可能排上隊買到這種設備的,用量產賺錢是不可能了。(搞個大新聞是可以的)

今天又有新聞爆出柔宇2018年初要量產,作為一個吃瓜群眾,我是希望柔宇成功的,這樣以後手機就更便宜點。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科普專欄,不提供私信專業服務


行了,既然沒有內行我就來說兩句吧。

首先你們要了解,這個行業就目前柔宇那點兒融資還是玩不轉的,南京某企業搞OLED照明,幾十億下去還不是倒了。柔宇目前也是在尋找具有量目前的產柔性屏能力的廠商,當然,量產的解決方案也是希望由合作的企業來提供。所以,面臨的問題就是就算柔宇把屏幕做的再薄,技術再高,也逾越不了研發和量產之間的鴻溝。指望面板企業給出解決方案根本不現實,敢問現在世界上目前有能量產柔性OLED顯示屏的面板廠商嗎?國外沒有,就國內這些企業智團成員的國籍來說,國內應該也沒有。

其次,柔宇目前的技術,所有的宣傳重點都放在了兩個方面,厚度和可撓性,其餘具體的參數不得而知。個人不了解在一款產品中顯示屏厚度能佔多少權重,但是目前肯定沒有壽命多。從演示圖片來看,畢竟沒有樣片沒法測試,所以只能目測真是抱歉了,像素沒法強求,畢竟塑料基板跟精細mask搭配還不算太成功,色彩上已經失去了OLED顯示那種非常艷麗的感覺,懷疑是基板和保護層的鍋,消光比較嚴重。反射黃色的光,可能時基板上陽極的顏色(納米銀線應該是灰色的啊),也可能是PI膠的顏色。這裡可以透露一下,OLED柔性器件,厚的部分在封裝和水氧阻隔上,做這麼薄壽命真是堪憂。

最後,你們大可以看一看柔宇的專利,先是幾個發明專利,然後是幾個占坑性質的實用新型專利,最近的是針對他們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所謂國家專利的水分有多少,一看便知。

PS:每年都有投資家借著帶有名校光環的青年搞一些個創業項目,做的稍微大一點兒就能上新聞。


路人一枚,看見此問題下許多答主的偏頗言論,忍不住來發表一些看法。

首先是許多答主對於專利的關注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對於大多數類似於柔宇的高科技公司來說,其真正的核心技術一般不會馬上申請專利。在科技行業,技術是核心競爭力。以蘋果為例,蘋果真正核心的技術都僅僅只有發布的時候,外部才知曉蘋果有這方面的戰略布局。

很簡單的邏輯,專利的本質是公開來換取保護,申請專利就必定要把配方和生產工程公布,而一旦公布,在技術達到一定市場佔有率前有很大的風險被競爭對手抄襲而後搶佔市場。對於注重保密的高科技公司更是如此,核心技術內容只有公司內部少數人才能接觸得到,一旦暴露對公司的打擊將是致命的。那些技術機密信息大多數普通員工都無法得知,更不用說將之申請專利公之於眾了。

所以,研究專利找漏洞然後用來質疑一個公司無疑是不專業的表現。

第二在大多數人所質疑的量產方面,查看新聞可得知,柔宇的生產線預計在年底即將開始投入運營,量產拭目可待。

而在一切還未明朗之前,我傾向於以善意的眼光對待現在中國類似柔宇的高科技企業,絕不輕易下判斷。要對柔宇以及很多與柔宇類似的企業抱有信心,懷著寬容的態度。年底很快就到了,最終時間會證明一切。

另外多說兩句,目前中國各行各業都正努力進行著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需要的更多是支持而不是嘲諷,這種風氣無疑是另外一種浮躁的體現。現在創業做公司的環境不如前幾年了,很多真正做實事的人也被一些投機者影響,越來越難得到支持和投資,這本不該是他們應該背的鍋。

理智對待,樂觀推測,時刻懷抱信心,相信時間的力量。


這種狀態的柔性顯示屏,國內好幾家都能做,就是把封裝好的顯示屏從玻璃上取下來就去展示了,號稱只有10um,那是因為還沒做完,為了增加顯示效果,後續模組段還要貼pol,貼touch,貼散熱片,這樣才能用於產品,整體做下來厚度會遠超10um,不要說風能吹動,彎起來都費勁。

顯示屏越到後面良率控制越嚴苛,因為前段的工藝完成後,成本已經升高很多,後端工序失敗造成的浪費更加難以承受,良率是限制柔性顯示屏量產的一大瓶頸,樣機拿出來實在是沒什麼。。


作為同樣從事電子行業的老鳥,高度認同樓上兩位電子行業資深大牛的點評。

世面上大部份的「柔性顯示屏」(如京東方,其在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在5月正式投產,採用低溫多晶硅(LTPS)和柔性封裝技術,使得用於手機面板的小尺寸屏幕能具有4K解析度,但捲曲程度不高,屏幕本身硬度很大),實際上是固定曲面顯示器,真正做到全柔性顯示的企業並不多。

能達到全面柔性屏技術的企業目前看來有三家風頭較勁一是三星,剛在Display week上發布了一款大小僅有1.96寸,像素密度高達2250ppi的屏幕,據說可以大幅度變形,正反彎曲,上下彎曲,輕度彎曲或者捲成一個捲軸都毫無障礙,再加上得到蘋果長達2年的訂單,可以說在後面兩年壟斷OLED產業無障礙;

二是LG,他們在CES上發布了一款18英寸的柔性屏,據說可以像卷報紙一樣捲起,但從畫面上看,捲曲半徑比較大,屏幕本身也比較厚重,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當然在展示全面柔性屏未來的效果上已經相當震撼了。

三則是柔宇。雖然他們對柔性屏的技術路線一直諱莫如深,但就其柔性屏能達到3300PPI標準來看,確實不太可能採用與現有工業相同的技術方案。另外兩家全面柔性屏的大頭,公布的最新樣品中也沒有實現在0.01mm薄和捲曲半徑1cm上的突破,說明柔宇在技術上目前看來是比較有優勢的,如果真如他所公布的,由於技術升級,投產成本大大下降,使得在資金集中的顯示屏產業能僅靠融資運作,對整個產業升級來說絕對是件好事。

在產品沒出來前,我還是更願意抱著樂觀的心態期待國貨能顛覆世界。


看看別的公司投資6代線柔性OLED多少錢,對比一下,還有干OLED行業你拿美國背景蒙不住業內人士的,你要說是韓國團隊還靠譜一些,美國壓根就沒有生產線,都是一些實驗線或者外包委託做的樣品,大規模量產裡面的種種困難不用說了,業內人士都知道,被逼瘋的人不在少數。就現在來講,大規模量產的OLED硬屏的就沒幾個公司,而且良率、參數和顯示效果和韓國的直接對比就知道了,硬屏都沒完全搞定,直接彎道超車做柔性,要說Demo國內的:BOE、TM、和輝、信利、華星、微信諾都有,數量比柔宇多多了,那個Demo除了厚度和彎曲度,其他的參數都沒有。要是厲害把產品(單純的顯示屏)拿到SID(IDW、IMID)上去。看看主辦方給獎項嗎?時間驗證一切。

前段時間聲明是類6代線。不知道這個和6代線有什麼差別。多了一個「類」字。


謹慎樂觀

但是,測試數據那裡有?

還有。找不到資料就是了

官網的那個演示視頻中?

色准應該有問題吧? 純白偏紅?

產品及技術 | 柔宇科技官網

還有 視頻中,未出現任何動態畫面。如果是真的,那麼視頻中演示的切換畫面,實際上不是動畫,而是本身面板刷新慢? 和電子紙一樣的速度?,視頻中展示的為像素自發光,很符合OLED狀態?但是! 壽命呢?

好了 不質疑了,大家隨意,


自妖,我是知乎萬年野,本來這個問題我想貼篇柔宇宣傳通稿,坐等行業大神出來啪啪啪打臉,然後二樓中單哥,居然質疑我是軟廣,我德瑪西亞國服第一輔助石頭人,gank大神豈容中單嘲諷,非相關行業從業者,如有異議,請至F4旁的草叢找我!

先貼篇軟文讓大家對及AMOLED顯示屏及柔宇科技一定了解

  • 目前市場上的曲面屏主要是基於OLED技術,其具有自發光的特性,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並且能夠節省電能,大家所熟知的仍然是OLED業界的兩強是三星和LG。
  • AMOLED顯示屏在OLED基礎上加入AM技術,細節還原更細緻,響應時間更快。AMOLED作為下一代屏幕技術,一直是行業重點攻關難題,受到三星、LG等大牌廠商的重視。
  • 今年,LG成功去除傳統OLED顯示屏上覆蓋的薄玻璃,研製出完全由塑料組成的曲面顯示屏,以削薄屏幕厚度。雖然技術已經大幅改善,但顯示屏厚度仍達0.3~0.5毫米。即便是三星研發的AMOLED技術,也主要集中在色彩顯示改進上,在厚度上沒有太大改善,用戶尚不能自由彎曲屏幕。足夠的柔韌性保證其未來不僅能應用在手機屏幕上,還能給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產品帶來更多拓展。例如,在汽車擋風玻璃鋪上一層顯示屏,顯示汽車行駛路徑,或者將家裡的顯示屏變成自動收縮以減少使用空間。將來電視機不需要掛在牆上,顯示器可以做得像一個畫卷,只要一按鍵,它就能自動顯示出來。

  • 柔宇推出的柔性顯示屏技術,將屏幕厚度縮小到0.01毫米(即10微米)。目前顯示屏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五分之一,這大幅縮短了對於柔性顯示屏的研發至量產過程。同時,柔性屏能通過外力拉伸達到捲曲伸縮的效果,做到大小隨意切換而不影響顯示清晰度。

  • 今年7月,柔宇科技的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觸控量產線在深圳正式啟動,設計產能可達100萬片/月。柔宇科技自2012年公司創立到如今實際投產,僅僅用了3年時間。3年時間裡,申請了200多項國內外核心專利,其中大部分是發明專利。相當於,每隔5天柔宇科技就會申請一項技術專利。
  • 如此強大令全球震驚的技術能力,起源於一個立志讓美國矽谷學習中國技術的80後小伙劉自鴻以及和他有著相同成長路徑的幾位夥伴——從清華大學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校友。
  • 上圖為美國Royole Corporation及中國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劉自鴻

  • 搜索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的簡歷,他曾獲全國奧林匹克物理和化學競賽兩項一等獎,17歲高考狀元考入清華電子工程系,26歲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成為該校歷史上罕見的入學後用時不到三年完成博士學位的畢業生。畢業後,成為IBM位於紐約的全球研發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從IBM辭職創業,在美國矽谷和中國深圳同步創立柔宇科技。
  • 據了解,早在創立柔宇科技之前,劉自鴻已經在柔性電子的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上花了 6 年時間,他的研究成果曾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應用物理學著名期刊上,並於2012 年被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為應用物理快報 50 周年刊慶50 篇特選論文之一。
  • 除了劉自鴻本人,柔宇最初的創始研發團隊也基本都是「清華+斯坦福+矽谷」背景,大部分人曾就職於如IBM、Intel、HP、微軟、美國應用材料公司、西門子、安捷倫等知名企業。如今的核心研發團隊更是來自於全世界各地知名院校、世界頂級科技企業的牛群。
  • 如此高精尖研發團隊的科技創新能力支撐下,柔宇科技一問世就成為資本的「寵兒」。創立1年多時間,即獲各方投資超過1.2億元,投資方包括知名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如IDG資本、深創投、松禾資本、源政投資、Alpha Wealth Finance等。今年最新一輪的C輪融資中,更是獲得11億元投資,成為全球極少數創立不到 3 年,估值就突破 10 億美金的「獨角獸「科技創業公司。據悉,從2013年5月開始,柔宇科技已經陸續接到了多家全球知名終端廠商合作的邀約。
  • 當創新技術走向終端應用,柔宇科技在不足3年的創業時間裡,完成了一次改變時代的突破。尤其是在中國,真正有影響力具有「全球名片效應」的硬體初創公司並不多。柔宇科技在下一代信息顯示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創新的驚人速度。
  • 中國的創新技術真正的引領了全球

  • 三星和LG,晚上還能睡得好嗎?
  • 下圖為柔宇科技全球最薄0.01毫米彩色柔性顯示器


  • 柔性屏幕概念視頻《三星未來比想像美好》柔性屏幕概念視頻:未來比想像美好
  • 柔宇科技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實拍視頻深圳柔宇研發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薄至0.01毫米

  •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文章結尾當然要有彩蛋。

據可靠消息,除了柔性顯示技術之外,柔宇團隊還在研製多項創新技術及產品。今年9月,柔宇科技即將發布一款足以顛覆顯示行業的自主品牌的新型智能顯示終端產品。


現在都2017年7月了,又開始炒作了,但從椅子沒有成果來看,就是炒作無疑.......


作為一名電子行業資深從業人員,看到大家都在討論柔宇的問題,有褒有酸,實在忍不住想進來說兩句。柔宇目前已經是深圳公認的新生代創業公司的標杆之一,這點應該沒有疑問,大家也知道柔宇名氣很大,但柔宇之所以有名,恐怕不僅僅是報紙新聞上所展現的一些東西,本人在電子行業從業多年,應該說不管是從媒體新聞還是業界討論都能得到更多信息。今天想吐槽的一些問題,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防止真正的科技公司沒有死在商場上,最後卻死在了一些完全不明就裡的噴子手裡,那實在是咱們國家的一種悲哀,我相信美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是美國強大的根源:開放、包容、大格局、鼓勵創新、勇於探索。我也希望通過自己從各方面了解到的東西來還原一個相對真實的柔宇,僅供參考。當然我也必須聲明我和柔宇沒有任何商業和利益關係,僅是業內人士的客觀立場而已。

1、 關於柔性OLED顯示技術:先來簡單科普一下吧,不管是傳統的TFT-LCD還是AMOLED,或者是柔宇的柔性AMOLED,其實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背板(基板),一部分是前板。傳統的LCD顯示屏採用的基板的是玻璃,然後在玻璃上做大規模集成電路,最後灌上液晶,當然由於有背光、偏光片、濾光片等組件,傳統的LCD是很難做成柔性的;傳統的AMOLED屏幕(硬屏)也是在玻璃基板上做大規模集成電路,最後蒸鍍上OLED發光層(前板),由於OLED發光層本身具有柔性的特徵,且OLED顯示屏為主動式發光,並不需要背光燈部分,因此OLED是目前實現真正柔性顯示的最好的辦法。目前業界所謂的「柔性顯示」其實包括兩種,一種是目前很多手機上已經採用的固定曲面顯示器,這種顯示器其實基板很多時候還是玻璃,後來也有用一些較厚的塑料,屏幕略有弧度,當然屏幕不可能做到自由的捲曲,很多廠商把這種OLED顯示器也稱之為「柔性顯示」有一定程度的誇大宣傳和誤導消費者的嫌疑,更準確的說法是「curved display」固定曲面顯示,而不是「flexible display」柔性顯示;第二種就是完全可以自由捲曲的全柔性顯示flexible display,這種顯示器不再採用玻璃作為襯底基板,而是使用新型超薄薄膜作為襯底材料,然後在此薄膜上做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一直做到最後的OLED發光層。這種顯示器可實現完全的自有捲曲,是真正意義柔性顯示。

2、 關於柔宇的柔性OLED顯示技術:使用OLED來做柔性顯示,這個思路並不難,但難在如何在材料、工藝、器件、電路、模組等方面來實現系統性的創新和集成。以薄膜作為基底的柔性顯示器,目前以三星為代表的少數一兩家日韓廠商普遍採用的是用「低溫多晶硅+激光切割」的技術來實現柔性顯示,但由於難度技術極高、高溫及激光設備高貴、良率不高等特點,導致該技術還沒有快速大規模量產,且成本居高不下,技術機密更是無數。此外三星的柔性顯示厚度約為0.3毫米左右(即使不加外保護層偏光片也有0.1-0.2毫米),不同的厚度決定著不同的捲曲半徑。而關於柔宇的顯示技術,我了解到柔宇自主研發了和三星不同的一套工藝技術路線,目前公開的技術參數為厚度0.01毫米,捲曲半徑1毫米,我也曾經在一個會議上看過他們的實物,能在國際上首次做到這樣的厚度和捲曲半徑確實非常驚人,起碼目前我了解到三星及其他廠家做不到這一點,或者也起碼是跟著柔宇做出來之後才開始研究和模仿的。(有人於是懷疑這是不是他們做的樣品我覺得這個攻擊確實有點扯淡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種惡意攻擊除了滿足咱有些國人卑微的心理快感和小格局還有啥實質性意義呢,要牛逼說出來誰做的啊,國際上宣傳這麼廣要不是他們做的還能火成這樣那也是瞎了啊)

3、 關於技術路線和數據的公開:有人說柔宇沒有公開自己的技術路線,沒有公開自己的更多技術參數,我覺得這個情況非常能夠理解。如果今天你用了十年時間開發成功了一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秘方,你會願意產品還沒有開始大規模上市前公開自己技術路線?三星、LG等巨頭還有國內一堆嗷嗷待哺的面板廠肯定一直在虎視眈眈這些新技術,自己去公布詳細技術路線和工藝參數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有些公司可能也在試圖用激將法讓柔宇說出自己的核心技術路線,不過這個團隊算是有大智慧,沒有因此而沉不住氣就真得公開了。確實如傳統所言,會到處公開的東西一定不是核心,核心機密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哪家公司會願意公開,除非已經眾所周知,或者一文不值。這個道理就好比沒人會把自己的老婆裸體照隨便曬在網上一樣,除非你不愛她……柔宇已經在深圳建設一條投資超百億的大規模柔性顯示器產線,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靜靜等待,而不是在這無謂的猜測、詆毀,這樣會把真正的創新企業給害死。一些人在公開討論柔宇的技術路線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人家從來沒有官方公布過自己到底採用了什麼技術路線。

4、 關於國內廠商號稱的能做柔性顯示:國內幾家面板廠商JDF、TM、WXN、HH等也宣傳能做柔性,這個事情恐怕一定程度上是對大家的誤導。他們現在準備投資做的「柔性顯示」本質上也就是直接採用三星一樣的技術路線製作固定曲面顯示器,而且大家用的基本都是三星公開採用的LTPS(低溫多晶硅)產線技術來做,這幾家廠商技術路線和技術水平也基本相同。試想現在三星目前的全柔性顯示器都還沒有辦法量產,這幾家跟隨的廠商用相同的技術路線怎麼能夠量產呢,我有點疑惑。即使是固定曲面顯示,這些廠商因為沿用三星的技術路線,到時需要給三星繳納大量的專利授權費用,而且還得求爹爹告奶奶讓人家把眾多的技術機密一個個告訴你,被人家掐著脖子走,多麼可悲的事情,和當年液晶顯示一樣,咱們國家是能量產,但是核心技術要不斷從日本韓國這些企業抄襲模仿或者購買,產品也因此從來沒有實現過真正的盈利。所以說光沖這一點國人的骨氣,我也力挺柔宇。

5、 關於說柔宇沒有量產線的問題:之前新聞報道,柔宇2015年已經在深圳建了一條小規模的產線(估計該量產線的產能不是很大,應該主要用來內部做測試、跑前期客戶、測良率了),另外其在矽谷也有產線。我之前也不太相信那麼一點風險投資可以做顯示產業的量產線,但後來從內部了解到他們採用了一種國內全新、在矽谷卻很常見的模式,確實聰明。他們團隊在矽谷租賃了一系列的面板量產設備進行量產化的生產測試,只按使用時間進行付費,而且沒有任何產權糾紛,這種模式在國內採用極少(因為大部分時候老闆們決定乾麵板產線都是政府直接砸數百億直接購買設備),或者說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意識。但我個人覺得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前期資金量不夠,採用租賃設備的方法,可以大大節省資金,降低風險,何樂而不為。隨著公司的發展,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可以逐漸採購一些設備,直至完整的自有量產線。到2015年柔宇完成了11億C輪融資的時候,他們認為時機相對更加成熟,開始在深圳籌建一條更大規模的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並結合其他銀團融資方式自購設備,其實是非常懂得將技術和資本融合的產業發展思維方式,應該說一般人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視野確實是想不到的。

6、 關於柔宇柔性產線的良率問題:目前對於這條新量產線,柔宇只是表示採用了三星不同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路線,內部消息是其前期手動測試良率已經超過85%,新量產線全面運行後採用全自動化設備良率可以遠比這個數字高,如果真是能達到這個數據,是非常驚人的,對於這條產線,我個人倒是蠻期待的,起碼產線出來後就能揭曉柔宇是否同時具有原創+大規模量產能力。

7、 關於產線投資:很多人說柔宇的新產線投資110億,投資額太小,這可能沒有看到事務本質。傳統的OLED產線要用到大量的高溫設備、激光設備,這些設備價格都非常昂貴,柔宇既然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新技術路線,甚至還開發了外界採購不到的自有設備,可能會大大削減高溫設備、激光設備等投資額,那整條產線的投入肯定要大幅下降,這完全可以理解。既然是新技術,如果路線和投資額還和傳統一樣,就不是真正的創新。會提這個問題的人估計都還是傳統產線固定思維。

8、 關於團隊背景:有人說人家公司創始人顏值高、清華+斯坦福+IBM+四年30億美金估值背景強得不真實,肯定有啥特殊背景,說這些話的人心態可以理解,畢竟這一看自己年齡差不多的時候明顯沒做到這個成就,羨慕嫉妒恨的心酸噴涌而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那麼大的格局會站在社會和世界進步的角度去看人和事。我之前有聽投資界的朋友經常討論過柔宇,這些投資界的朋友對柔宇創始人表現出來都是欽佩之情。聽投資人說,柔宇最早期的幾位核心研發團隊成員創業前都有著非常強的學歷背景和工作背景,幾乎是全清華+斯坦福博士的陣容,這樣的學歷背景不要說在中國創業公司,就是在美國矽谷,要找到一家全斯坦福博士背景的創業公司都非常困難,他們沒創業前在國外都已經有著體面的工作,拿著高薪,其實完全可以安逸的生活著,並不是因為在國外找不到工作才回國,這一點和我聽說的另一家深圳創業公司還真有本質區別。為了一個理想,或者說為了有機會讓中國能夠在一芯一屏領域中取得突破,人家甘願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回國來做這麼大一個產業,就沖這一點我覺得他們應該值得我們佩服而不是我們來詆毀。大家都知道硬體創新很難,晶元和屏幕創新更是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中國公司在這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是我們卻更多的是懷疑,而不是支持,我覺得是一些人的奴性心態,弱者心理,和小格局在作怪。很多人總喜歡拿三星來做比較,但為何中國人的公司就不能在某些技術領域超越三星,為什麼我們就甘願做一些落後的產業呢?目前這家公司已經獲得5輪風險投資,估值超過30億美金,投資股東包括像IDG(他們投資了騰訊、百度等)、深創投、中信資本、基石資本、美國騎士資本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投資機構。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些大的投資機構投資時需要做大量繁瑣的盡職調查,最後得出結論後才會進行投資,難道這些著名的投資機構的負責人都是沒有腦子?只會憑几頁PPT就會做出這麼大的投資行為?如果大家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只能覺得大家太天真了,柔宇一定是有非常機密的東西沒有對外公開,但是投資人已經知曉,並且看在眼裡。當然出於前面解釋第3條的保密原因,投資人可能不會公開任何這些細節。

最後,奉勸噴子們也好、競爭對手僱傭的水軍也好,不要躲在鍵盤和陰暗的角落、不懂裝懂、嫉妒心作怪去殘害一些正在上升期的真正優秀的科技公司。大家只看到美國特斯拉、SPACE X的牛X,卻不知道人家在創新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挫折和失敗,要在中國,估計他們早就被罵死了。多一些實實在在的支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詆毀、少一些惡意猜測,樹立起正確的商業價值觀,只有這樣中國的民族工業和科技創新才能蒸蒸日上。


坐等揉魚科技神話破產,國內就是騙子多。何輝光電,京東方,天馬投了這麼多錢,沒有你高明?開玩笑。


於初興之事求全責備,於已成之局委屈求全。

與其一些非專業人士在這兒評論,不如沿著時間線當個看客。


http://www.macx.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5015extra=page=1ordertype=1threads=threa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更新,柔宇科技有新動作了?

――――――分割線――――――

占坑。

不排除一樓軟廣的嫌疑,如果創始人履歷屬實,那的確令人欽佩。

但涉足這麼高精尖技術領域,不是財大業大或者有逆天的技術突破,真的會死的很慘,不看好。

當然也部排除這家公司就是奔著軟廣,套利,轉手去的。


初略搜索了一些資料,主要發現幾個疑點:

1、網上現存的演示視頻只有2014年8月的。試問一年過去了,融資那麼多,居然還沒有新的產品演示,這如何向投資人交代?

2、視頻演示拼接明顯,前半段產品背面是白色,材質塑料感明顯,甚至感覺沒有發光。後半段產品背部變為黑色,產品顯示時發光。感覺產品質感已經同之前不同。

差不多暫時就上面這些.

另外,覺得很感慨,這位創業者的學生履歷很可能是真的,我也希望這樣的人能夠做出顛覆性的產品。可現在這個靠PPT就能忽悠人的時代,潛心去做技術,真的太奢侈了。

可能中國創業的神話就要幻滅了。


個人有幸去柔宇參觀,親眼看過柔性屏實物,真的是非常非常薄,通過放大鏡看到密密麻麻的晶體管。在這麼薄的材料上工藝和電路等都需重新設計就猶如在豆腐上蓋房子,應該是非常非常難的,之前看過三星的是曲面屏,沒那麼薄,柔性屏相對其它的傳統屏幕是一個完全新的產品,其整個生產應該都不一樣,至於需要多少資金我也不知道,柔宇融了11億,我看了他們的投資方有很多都是國際一流的專業投資機構,經過詳細調查後他們都願意投資側面來看應該還是很牛B的,融資11億後柔宇是否還有其他的資金運作這個我們外人無從得知。聽他們的員工說他們董事長一天差不多工作16個小時,早上很早就來公司,一年沒什麼假期,長得帥,又聰明又勤奮,我們只有羨慕也嫉妒不了,在當天了解到他們董事長在博士時就開始研究柔性屏,差不多10年天道殷勤。看了他們的柔性屏很期待消費者級別的柔性屏產品的面世,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合,估計一些終端廠家已經基於柔宇的柔性屏在設計研發,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面試。每一項革命性的科技的出現都不容易,前期都會受到很多質疑,我們還是再過幾年再來看這個事情吧,時間就是最好的檢驗。


柔宇科技的新聞都成了月經帖了,內容總結下來無非就這幾條:1.創始人樣樣玩得轉,樣樣也玩得牛逼;2.產品很牛逼,國內無人可比,世界第一款這類的。3.各大投資機構很看好,比如真格基金徐小平後悔沒投資這類的。4.生永遠年底量產,16年就說年底,到了17年還說年底,,真是做到了年復一年。


京東方第六代 柔性屏今年都有望做到提前


劉自鴻耀眼的background的確讓人折服,但是目前作為企業CEO,是否真的直接參与產品的設計與研發還是一個謎。當然,只要能量產出好的產品,到底他的能力有多強倒是顯得無所謂了。

但是個人感覺,這種技術並不那麼新奇,有多實用還是個問號,況且量產還面臨著良率和產品壽命的門檻......

真的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所以希望媒體少吹捧,給這些企業一些時間,讓他們靜下心來,做好產品。

劉自鴻其實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發現這些年很多投資家喜歡借著帶有世界級名校背景的年輕人搞一些創業項目,做的有點起色之後就上新聞大肆宣傳。

不能否認,高端製造業,是促進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要務實!一天到晚做著漂亮的PPT、把官網設計的高大上、做幾個小Sample.....然後就想著上市圈錢,這種風氣太浮躁!

事實上,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圈股民的錢吧!


用實驗室技術產品講故事圈錢,用外設產品刷存在感和熱點;

只能說政府需要這樣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高科技之路是能站在前沿的。花個幾百億買個名聲或者高潮,咱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一堆人指望這個賺錢呢~~~你懂的,哈哈


推薦閱讀:

OLED 和 LCD 什麼區別?
為什麼松下索尼的 OLED 屏幕面板製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他們的退出是否意味著這項技術的衰落?

TAG:手機 | 科技 | 材料科學 | OLED | 顯示屏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