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的旗人還講滿語嗎?

住全國各地的八旗人講什麼語言?


北京和新疆的旗人的情況就是上面 @Hasuran Li@橘玄雅所說的那樣。

提供幾份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滿文使用情況的文獻:

Erich Hauer 《Ein reisepass in Mandschu sprache us dem Jahre 1927》

described a passport written in Manchu in 1927 and issued at Haritun northeast of Mergen to an ethnologist who was studying the Oronchon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Nonni river(嫩江)in Heilungchiang.

文中描述了一件於1927年用滿文書寫的,在嫩江城簽發的用於考察的護照(或者更貼切的說是旅行通行證)。

摘錄於《Manchu books in London a union catalogue》,再加上以前的

Sahaliyan Ula Erindari Boolara Hoo?an (1925), Cicigar

Ice Donjin i Boolabun (1925-1930), Hailar

Hulun Buir Ice Donjin Afaha (1930)

三份滿文報紙,這說明在當時的呼倫貝爾地區尤其是嫩江流域,滿文不是僅僅作為一種基層的口語存在的,而是作為一種官方的辦公語言。

滿文報紙的發行時間是比較長的,現在國內還沒有宣布有館藏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只有俄羅斯聖彼得堡藏有這些報紙。

以上資料由ajigemergen整理,不知道他在不在知乎。

從胡增益、恩和巴圖、D.O.朝克等滿-通古斯語學者自建國後在黑龍江地區採錄的口語資料來看,在建國後到五六十年代這段時間,在黑龍江的拉林、泰來、阿城、齊齊哈爾、黑河等地均有一定數量的滿語使用者,留下的各種採風記錄資料在各種滿文滿語相關著作中都可查閱,由此可見這些地方在清代末期使用滿語滿文的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可惜而今在拉林、泰來、阿城等多地以滿語為母語的老人均已去世,齊齊哈爾富裕縣三家子以及黑河市孫吳縣大五家子算是碩果僅存,據三家子的老人口述,早些年上城裡(此處指齊齊哈爾)見到滿洲人還都是「翻話」的(指說滿語)。

另外說下個人比較熟悉的呼倫貝爾地區,除了以上資料列出的兩份滿文報紙以外,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下的索倫八旗、布特哈八旗、厄魯特旗滿文教育一直持續到五十年代,很多四十年代以前出生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厄魯特蒙古族老人均不同程度的學習過滿文滿語,編寫《鄂漢詞典》的鄂溫克族學者杜.道爾基老先生,以及本人幾位朋友的長輩(厄魯特蒙古族及達斡爾族)都有熟稔於滿文者。

說了這麼多民國和建國後的例子,只是想證明清末的情況要比這個好的多。。雖然清末時期的滿語使用情況已經整體處於一個式微的階段,但是真正處於迅速衰落的時期應該在建國後,你們懂的。

公眾號:搜索滿族在線或manjura


這又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你問清末的旗人還講不講滿語,我說講的。我就明確告訴你這一點。好多媒體呀不要總想著弄一個大新聞,說清代滿語就滅亡啦,我感覺你們新聞界還需要學習……畢竟是too young……(咦?這口氣好像哪裡不對……)

咳,言歸正傳。為嘛說題主這個問題很大呢?因為全國各地的旗人情況各不相同,甚至是在同一地區,不同家庭的旗人根據滿語水平高低情況也不同。僅以北京為例,瀛生就曾總結過清代不同時期滿語使用的情況。至同光時期,「此時期京語前輩(筆者註:京語即為北京口音滿語)專以堅持古音和反對nikan mudan(漢音)為主要任務。他們每讀到『漢音滿語』,總是痛心疾首,力斥其非,切囑晚輩勿發生音的訛誤。此時視京語音變為正宗,不許照字面讀音,以期保存口語……那時關內滿人的滿語水平極不一致,高低懸殊,絕不可等同視之……

清末時在官面上有些場合是必然要用到滿語的,具體可見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朝皇帝上朝的時候說的是滿語還是漢語?

至於私下使用,則要看地區和個人家庭。如東北腹地,尤其是黑吉兩省,私下使用滿語的情況應當較多;新疆地區駐防,尤其是錫伯營,基本使用滿語。至於其他地區,則正如@橘玄雅 所說,「在生活上主要使用漢語交流,而在雙方都是旗人的一些私下場合下,會使用滿語交流」。這在不少清末筆記小說中也有所體現,比較著名的如《兒女英雄傳》,其中不但記錄了一些珍貴的滿語辭彙(如密鴉密罕豐庫=Miyamigan fungku=彩帨,此詞在清代字典中並無記載),還有一段安學海父子的滿語對話。


根據目前的記錄來看,晚清各地旗人的主要生活語言跟當地語言有關,如內地直省駐防和東北盛京駐防,其地旗人在生活上主要使用漢語交流,而在雙方都是旗人的一些私下場合下,會使用滿語交流。當然,也有一些旗人由於教育的原因,滿語不流利,所以儘量避免用滿語交流的場合。而不在漢語區生活的旗人,似乎用滿語交流的情況比較多。


講,極少數!也可以說是零星人還用。我的一個不近也不遠的家族堂姐夫親眼見過。

時間大約是1970年左右,他曾見過一個老人寫滿文,地址是今天遼寧鞍山,由此上溯到清末,在遼陽鞍山一些偏僻山村還有人使用!

再講句題外話,我母親見過留辮子的人,母親生於1958年,在母親七八歲時生過一場病,姥爺哄騙媽媽買糖,結果到了遼陽風水溝附近,見過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據母親回憶,那個老人是朝鮮人,但我估計是生活在遼陽的朝鮮族。老者穿旗袍,留辮子,獨居一個老房子,屋裡點著油燈,很瘦,這點給母親留下很深印象。


雍正元年(1723年),漢軍與漢人家奴壯丁共計44萬餘人,約佔當時八旗人丁總額的72%。

出旗後嘉慶元年(1796年)的再度統計,已降至總人口的43%。

這比例你要求他們講滿語,有點為難吧。


清代滿洲地區 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 用滿文寫公文直到日本人打進來…

現在這地兒歸內扎薩克蒙古了…


我家爺爺輩分的說了一輩子滿語,三爺爺在2001年去世,父輩們只會聽不會說,可以說的很少,爺爺輩們相互說話從來不說漢話,去世在嫩江那面的農場,估計過個幾十年,滿族話真就是傳說中的語言了,就不說為啥了,你們懂悲劇二字


講 光緒朝之後應該就不了 御批都是滿漢雙語的 載灃記日記的時候 不想讓人看到的內容就用滿文 還有光緒朝的一個旗人大臣因為寫錯了個字被皇上譴回去學滿文(沒記錯的話)


遼東滿人,我太爺爺還會,爺爺已經基本不會,主要原因是滿蒙學堂的消失。


記得溥儀在自傳中寫過,宮裡請的滿文教師很大年紀了,而小皇帝學了很長時間就會一句,伊力


達斡爾族的表示只會說普通話。還是帶東北味的 。。


推薦閱讀:

尋找清朝滿洲正白旗三潭、扎鼐、安達理、塞楞額、音德布、麻起、阿新愛斯的後人!?
滿洲與准格爾蒙古的戰爭參加軍隊主要是八旗還是綠營?
為何韓國電影中的明末八旗軍是兇殘剽悍的殺人機器,而中國影視劇中的早期八旗軍則殺氣不足?

TAG: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滿族 | 滿語 | 八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