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關於越戰的大片這麼多,關於朝鮮戰爭的就這麼少?

關於越戰的大片有《現代啟示錄》 《全金屬外殼》等,《第一滴血》、《阿甘正傳》也都是越戰背景的;但是朝鮮戰爭的電影只看到過一部叫《豬排山》的老電影。這是為什麼,美國人對朝鮮戰爭的題材不感興趣嗎


謝 @王啟超 邀。

電影拍出來是要給觀眾看的,如果觀眾不感興趣,那投資方就要虧本。

美國人對越戰的興趣,比對韓戰的興趣大多了。

下面,從美國一方的角度,來比較韓戰和越戰。

一、軍事方面

1950年9月15日,美國軍隊登陸仁川,

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持續時間不到3年。

韓戰中,美軍出動兵力30多萬人,死亡36574;

傷病103284人;失蹤及被俘八千餘人。

1961年,美國派遣特種部隊進入越南,1965年,美國直接派軍隊介入越南內戰,

1968年11月,美國停止轟炸越南,1973年美國和北越停戰,1975年,美國完全撤離越南。

很明顯,越戰持續十幾年時間,比韓戰長得多。

越戰中,美軍出動兵力65萬人,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

顯然,不管從時長、兵力、死傷哪方面看,越戰的影響力都遠大於韓戰。

二、經濟方面

二戰後,美國經濟高速發展,韓戰並沒有影響到美國經濟多少。

而越戰是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耗資超過2500億美元,終於拖累了美國經濟。

美國二戰後長達25年的經濟增長就此終結,陷入滯漲,直到八十年代才好轉。

經濟不景氣,各種社會矛盾因此爆發。

三、政治方面

越戰持續時間太長,傷亡太多,老兵問題沒有解決好,引起了廣泛的厭戰情緒。

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從小生活優渥,不願意上戰場當炮灰。

於是,轟轟烈烈的反戰示威遊行抗議活動,很快席捲全美國。

美國大學生不能免除兵役,而他們的年齡正是最佳服役年齡。

於是,大學生們成為反戰主力軍,紛紛罷課、串聯、集會,向政府示威。

白人反戰情緒嚴重,美國軍隊不得不招募更多美國黑人,

美國黑人在美國被歧視,參軍率卻高於白人,在越南死亡率還高於白人。

這樣明顯不公平的局面讓黑人憤怒,參與了反戰運動和民權運動。

四、社會方面

越戰時期,正好是美國電視開始普及的時候。

美國軍人在越南的敗仗、戰爭的殘酷、反戰運動、民權運動此起彼伏,

被電視播出,被千家萬戶看到,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這個記憶,比沒有電視時候的韓戰,深刻多了。

五、人口方面

美國人口的主力軍,是二戰後的這波嬰兒潮。

韓戰時他們還是小孩子,越戰時他們已經長大。並見證了歷史。

這波人,是美國電影最大的一塊觀影群體。

電影的投資方,不得不考慮他們對兩場戰爭的態度。

六、時間方面

韓戰夾在赫赫有名的二戰和越戰之間,時間短影響小,自然不被重視。

所以,綜合這六方面的因素來看,

反映越戰的電影遠多於韓戰,就很好理解了。


越南戰爭美國從頭到尾都是政治的失敗,軍事上一直是勝利的。拍越南戰爭,打輸了可以說是兵敗非戰之罪,打贏了可以反思我們為什麼來打這一場戰爭,無論如何,美軍的軍隊形象都不會受損害,丟人的是政客們。朝鮮戰爭是美軍正兒八經唯一一次軍事失敗,是正面戰場被人從鴨綠江踹到了三八線,已經佔領的敵國首都丟了,盟國的首都也丟了,自己這一邊是打贏二戰的武裝到牙齒的威武之師,對面的敵人是一群拿著一戰水平輕武器的農民,丟的是軍隊和政客的臉面。

美國社會向來尊重軍人,好萊塢拍片子基本上軍隊都是正面形象,即使反戰,批判的也都是把我們光榮而英勇的士兵送到異國他鄉送死的政客。你要拍我們英勇士兵丟棄榮譽放棄陣地抱頭鼠穿被一群農民打跑?首先軍隊就不幹好伐。


問題的本身就有主觀判斷。

通過IMDB資料庫的搜索,可以發現關於韓戰題材的電影有296部,關於越戰題材的電影有628部

Find - IMDb 越

Find - IMDb 韓

韓戰2年,越戰10年。而越戰的電影不過是韓戰的2倍。韓戰的電影怎麼也不能說「這麼少」。如果按戰爭時間跨度來對比電影產量,那越戰應該要有1500部電影,才能和韓戰電影成同樣比例。

倒是70年代後,韓戰題材的電影的確出現的很少,一個原因是風頭被越戰題材蓋過。更大一個原因是,韓戰根本就還沒有結束。38線板門店簽的只是「停戰協議」。

Hollywood白左拍電影不醜化一下反派的邪惡和殘暴無道和美國人的英雄主義,是沒辦法彰顯他們站在道德高地的聖母使命感的。而韓戰電影,免不了要醜化韓國人和中國人。韓國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而且一貫有屬於自尊心極強,容不得半點調侃的國民情緒。

中國,在70年代開始成為美帝制衡蘇修的重要戰略夥伴,所以韓戰這種雙方撕過逼的事情,影視界也就盡量少去觸及,以免製造不必要的事端。在三胖核爆之前,朝鮮半島的勢力和狀況是幾個大國角力後都可以接受的情況。所以拍戰爭大片去醜化刺激中國人,特別是現在中國如此龐大的電影市場,更加沒有必要。(越南這種體量的,又不是盟國又不是重要交易夥伴,真的是「隨便捏沒關係「)

回答裡面不少人在說黨國在朝鮮取得了如何巨大勝利,打的米帝抬不起頭,所以連電影都不敢拍。。。唉

韓戰本身就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幾十萬死亡,上百萬傷殘,就為了爭到底誰的政治體系和意識形態更正確。1950年,金家在蘇修的慫恿和援助下,突過38線去攻佔南韓。美國一看,這下不行。蘇聯和共產主義控制了半島,那日本呢,那東南亞其他國家呢?所以必須堅決的壓制共產主義的擴張。下面是時任總統杜魯門的原話:「If we let Korea down,」 President Harry Truman

(1884-1972) said, 「the Soviet[s] will keep right on going and swallow

up one [place] after another.」 The fight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was a

symbol of the global struggle between east and west, good and evil. As

the North Korean army pushed into Seoul, the South Korean capital, the

United States readied its troops for a war against communism itself.

所以,美國上岸把金家平推到平壤以北。蘇聯一看,這下玩脫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就開始和太祖溝通直接出兵的事情。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中國出人,蘇聯送大量裝備包括坦克飛機,還派出蘇聯空軍親自上陣肉搏,開始了反推,一度推過38線以南。

後面的事情就世界的兩極力量在38線附近互推,什麼成果也沒有,為了政治家理想和野心,死傷了百萬人(單單中國的部隊)。然後還養出了三胖這種白眼狼,有事沒事就離北京一根煙的時間距離放大炮仗

當時停戰協議簽署時,對於美國來講戰略目標已經達到。對中國,戰略目標也達到了。只有蘇聯和金家覺得沒有達到目標。說啥美帝不敢拍韓戰電影,那「黑鷹墜落」這種題材美帝拍了,是不是證明索馬利亞土匪比共軍強大,還是美軍在索馬利亞取得什麼了重大勝利。


《最寒冷的冬天》里分析過為什麼美國人對朝鮮戰爭的遺忘是嚴重的。但是在我看來釜山防禦戰,仁川登陸,首爾戰役,長津湖戰役和砥平里戰役都是可以作為很好電影素材的。仁川登陸,釜山防禦戰,砥平里戰役可以用來宣揚美國的英雄主義。首爾戰役和長津湖戰役可以用來拍攝反戰題材電影。尤其是長津湖戰役殘酷程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美雙方都有大量人員死於嚴寒和飢餓。


影響力問題。

美國參與的戰爭那麼多,人們肯定對影響大的優先感興趣。

比如,大清打了不少戰爭,而大部分國人能記住的無非就幾場著名的而已。


除了第四次戰役,每一場美國都能拍成「敦刻爾克」,不好拍得啊


拍美朝戰爭肯定要有朝鮮演員吧…

朝鮮肯定不會放人出來拍…

所以肯定就要找韓國人吧…

不歧視任何國際關係,

但是讓一群韓國群演和中國群演合作打跑了美國主角…

你自己感受一下…


好萊塢覺得拍朝鮮戰爭的片不能賺錢唄,美國政府也管不著好萊塢拍片。


美國不拍朝鮮戰爭一個是時間比較久遠二一個朝鮮戰爭美帝被一群土包子從鴨綠江推到三八線確實沒啥面子,倒是可以理解。。。

中國現在為啥就沒個朝鮮戰爭題材的電影呢。。。當年的《上甘嶺》真心是不錯的。。。

總不會是為了給美帝面子才不拍的吧。。。郎朗在白宮彈《我的祖國》也沒影響兩國關係啊。。。


這個事情還是要從美國自身的價值觀和好萊塢電影的價值傾向來看吧。

對越戰來說,至少可從個人英雄主義和反戰兩個角度來拍。前者從來就是好萊塢的票房利器,只要找兩個還看得過去的演員,配個把花瓶似的女演員,賺錢簡直不要太輕鬆;後者是文青們的最愛,隨拍搞幾個血腥殘忍的鏡頭,影評人就能分析出各種長篇大論出來,一不小心就能成為文化界的大拿。

朝鮮戰爭呢?這場戰爭本來就打得稀里糊塗,好萊塢那幫編劇習慣玩文藝的人未必能理解清楚——當然理解清楚了也未必喜歡拍;英雄主義,好像是對面的志願軍更多吧,難道主角要變成中國軍人,顯然不符合好萊塢一貫的價值觀;也不能把電影都拍成敦刻爾克吧,而且即使是敦刻爾克的似乎也不是太受歡迎吧。


因為不光彩啊~

要知道朝鮮戰爭之前美帝可是拳打德國,腳踢日本,地球村無上戰力的存在。

可誰想在朝鮮這個彈丸之地裝備完整領先一代的情況下被一群土包子打平了……

多麽可恥!

誰都不喜歡羞恥的事情,偉大的國軍不喜歡解放戰爭~霓虹人也不會喜歡馬里亞納打火雞~

----------------------------------------------------------------------

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韓國有幾部還不錯

高地戰 (豆瓣)

太極旗飄揚 (豆瓣)

歡迎來到東莫村 (豆瓣)


雖然都是輸了,越戰還留了個褲衩,韓戰連褲衩都沒了,沒了遮羞布,拍出來不雅觀。


朝韓戰爭,別看老美親自上陣,好歹它還算是代理人(韓)戰爭,本身就不露臉,而且還裹挾了一眾小夥伴。

更何況,尚未參戰,前期它欽定的代理人把三路塔全丟了。

一上陣就得從核心反推,整個過程更加難看。

最終,打之前是倆朝鮮,打之後還是一朝一韓。


首先朝鮮戰爭是夾在二戰和越戰中的一場戰爭,持續時間並不長,雖說投入規模巨大,但是結果並不是太好。越戰之所以大量被翻拍,時代和媒體的發展功不可沒,但是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越戰持續時間非常長,而美國同學是需要服兵役的,而越戰的爆發理由和眾多包括朝鮮戰爭在內的對外武力行動中一樣,理由都是模稜兩可,沒有大惡大善,誰對誰錯,為了利益和意識形態發動的戰爭行為民意並不是很支持,換作要上戰場的學生(炮灰),爆發大規模的抗議和反戰遊行也就不奇怪了,性,暴力,毒品,那一代的美國青年是迷失的一代。人民的神經是很脆弱的,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為了利益發動戰爭,乃至推翻他國政權,在民眾眼裡都是非正義的,不必要的,這個時候,只有意志堅強,信仰堅定的職業軍人才能勝任。而新聞媒體的發展更是讓人民看到他們的士兵在前線戰死,致殘,崩潰,看到兒童,女人被燒死,使人民本就脆弱的神經又一次被刺激,而老兵從前線返回,大量的戰爭後遺症又進一步惡化了治安,人民怨聲載道。所以,反應越戰的影視作品大量產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覺得是 越戰美軍是作為佔領軍,實質上我已經把你吊打了,至於傷亡則是在治安戰中產生的,美化起來相對容易。而朝鮮戰爭則不同,兩軍對壘是鋼鐵的碰撞,沒有任何的水分,退一步都是萬丈深淵,美軍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生生沒打過穿草鞋的志願軍,在歷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這對美國的聲望打擊太大,曾經在歐洲戰場橫掃德軍,從無敗績的陸戰一師,從華盛頓建國時期就赫赫戰功的騎一師竟然被追著打,差點還被吃了,這對美國來說太恥辱了,而在上甘嶺的攤牌行動中,則再一次大大打擊了美軍的聲望,直接導致民主黨下台,那這樣的戰績搬上銀幕,敢問導演要表達啥呀,美國軍隊慘敗還是什麼,根本無法美化,敵人就是穿著草鞋,沒有棉衣,沒有補給,沒有充足彈藥的志願軍。所以,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沒人喜歡把自己失敗的戰績拿出來說事,美國沒有通過朝鮮戰爭撈到任何好處,反倒送了幾萬面國旗回去,越南戰爭失敗了嗎?美國通過越戰燒掉大量冷戰的庫存彈藥,各大軍火商賺的盆滿缽滿,和喪葬費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所以,容忍媒體找點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來了個不要命的,肯尼迪前腳下令撤軍,後腳就被幹掉了,bb可以,但是你損害我核心利益我只能幹掉你,好好的大家都掙錢,就你要撤軍。。。


讓我用非大陸叫法來稱呼這場戰爭:韓戰。韓戰最大的問題就是美國威猛無敵,一路高歌猛進從鴨綠江邊打到38線。死鷹嶺,傷心嶺,范弗里特,麥克阿瑟這裡面讓美國人挺難受的部分還挺多的。至於長津湖不是聽說有嗎?在38線南側抓了中國一個師大部,這個倒是可以拍拍。只是不知道美國人想怎麼拍。因為按照倖存者和參與者的記錄,這個師陷入重圍後沒多久就喪失了戰鬥力。沒有所謂的跌宕起伏的劇情。

其實重返漢城這個可以拍啊。我屁股放到美國人的角度覺得應該還不錯吧。有張力有深度可以聖母一發還能反共。


越戰因為很多軍事無關的原因在美國國內影響很大。

韓戰在美國國內根本沒有關心的,實際上對戰後局勢的影響也很有限。


應該說,朝鮮戰爭最後由於勢均力敵協議停戰收場,而越南戰爭則是屬於不敗而敗,給人反思很多,同時國內響應也很多,越是如此,越是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最近這三十年,中國有多少關於朝鮮戰爭的大片呢?


在美國歷史上,越戰時期也是經濟結束繁榮,政治動蕩,各種社會思潮衝突的時期,也是美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對美國人的越戰電影除了對戰爭的反思,還包括很多對社會、政治、理想信念等,比如《阿甘正傳》這樣的。而且80、90年代也是美國流行文化席捲全球的時期,很多優秀電影能夠被我們看到。而韓戰在美國歷史上沒有這麼高的地位,而且50、60年代的電影現在已經很少被關注了。

《陸軍野戰醫院》是一部以韓戰為題材的喜劇電影,不過上映於70年,而且是反諷越戰的。


朝鮮戰爭至今僅是停戰協定,從這個角度講這場戰爭並未結束。各國死傷、花費巨大,但卻沒有輸贏,戰後回到戰前38線。時間久遠,另外這題材怎麼拍出經典電影呢?

越南戰爭打了10來年,美國耗費至少兩千五百多億死傷數十萬,國內爆發危機,示威行動不斷,政府被懷疑,民眾逃脫兵役,反戰情緒空前,搖滾大為發展。對全球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思想都產生了影響。當然時間也已經進入70年代。70年代80年代,是電影屆大師輩出的年代啊。


中國國內關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很多,關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的很少。不讓拍這些是為了兩國關係。


越戰比韓戰歷史意義更大,受關注更多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電影工業的發展

朝鮮戰爭後50, 60年代美國拍了很多朝鮮戰爭的電影。越戰後80年代90年代拍了很多越戰電影。80、90年代相對於50、60年代電影工業有一個飛躍,所以老舊的韓戰片都被淡忘了。


因為不想得罪中國,美國與中國經濟往來太多了,美國人也想賺中國的錢

說到朝戰,有個國家死十個,人家才死一個,然後聲稱打敗了聯合國軍,大家說可笑不可笑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條件適合去美國留學?
美國程序員比中國程序員工資高嗎?
WWE 的許多節目為何與軍方有較大聯繫?
全世界都在黑特朗普,但特朗普憑的是什麼優點讓他能夠打敗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呢?
紙牌屋中的美國政治有哪些不真實的地方?

TAG:電影 | 美國 | 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