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總是內需不足,消費佔 GDP 也一直不高?
以下摘自中金公司《經濟轉型的消費軌道上篇消費長周期的邏輯》,作者給出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和展望,尤其是對人口結構的分析非常準確:
過去十年拉動總需求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貢獻大,而消費貢獻持續下降,普遍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不平衡的一個重要方面——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 GDP 比重)從2000 年的 46%下降到2010 年的 34%。儘管對於統計因素導致消費率低估的問題存在爭議,我國居民消費率顯著下降,並大幅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是不爭的事實。
居民消費率的下降體現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重下降和居民儲蓄占其可支配收入比重(即居民儲蓄率)的上升,前者貢獻 1/3,後者貢獻 2/3。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下降反映了在收入分配中企業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反映在企業和政府投資率(儲蓄率)上升。我們認為人口結構變遷是根本的驅動因素,既提高了經濟中的有效儲蓄人口,也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擠壓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講:
過去十年我國人口結構處在一個其他經濟體沒有經歷過的獨特狀態,即勞動年齡人口越來越多地超過非勞動年齡人口(一般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和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重疊。大量的勞動力供給推升了經濟增長但造成收入分配不利於居民,而有效儲蓄人口的增加提高了居民儲蓄率。
金融壓抑和企業治理機制的缺陷導致居民部門未能有效分享企業部門收益。
同時,由於稅收結構不合理、稅賦增長過快、政府轉移支付不足並且重儲蓄投資而輕公共支出,導致了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的擠壓。
另外,居民部門內部分配不均尤其是房價快速上升和社會保障的缺失,推升了居民的平均儲蓄率。
目前
人口結構的拐點正在發生,未來幾年勞動年齡人口將從目前低增長轉變為絕對數下降,而農村富餘勞動力已經大幅減少。潛在增長率已經放緩,而收入分配也有改善的跡象,近幾年工資尤其是低端勞動力工資上升較快。隨著經濟的供給能力相對於消費人口的增長放慢,維持非居民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將加大社會矛盾,改革的壓力在增加。我們的根本觀點是人口結構的變動將逐步削弱抑制居民消費率的因素,目前已經開始的涉及金融、財稅體制和社會保障的改革以及房地產調控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政策走勢。我國正在進入消費長周期的下半場,也就是「中國消費」時代的來臨,當然這種趨勢性變化的節奏和力度受相關改革進程和政策的影響。中國經濟再平衡意味著居民部門與非居民部門之間的再平衡和居民部門內部分配的再平衡。內需是什麼?
內需就是國內居民的消費,消費的多少取決於人口多少和收入水平。中國比美國多了10多億人口,人均收入已跨入了所謂「中等國家收入」水平行列,為什麼內需還連年不足?中國人的消費能力都哪去了?
看完了以下兩個實例,你就會找到答案。
第一個例子:假設在新疆某個地方發現了一個金礦,當地政府從廣東招商來一個投資者,建了一個礦場。礦主雇了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收入1000萬。礦主把收入中的50%作為工資發給工人,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這些工人從工資中每年拿一萬租房子,剩下四萬用作消費,娶老婆,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裡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因為工人手裡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當地的住房就會出現需求的增加。於是,礦主就投資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還要吃要喝,所以他又投資開飯店,把工人手裡的錢再賺回來。開飯館又要雇新的工人,這樣工人的妻子就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因為人口增加,就業增加,本地的消費需求就變的更大了。如此下去,幾年後,這個地方就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需求,於是就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唱歌,於是當地就有了咖啡廳、歌廳、電影院、商店等。這樣,50年過去後,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
第二個例子:同樣假設在新疆某個地方發現了一座金礦,同樣有人來投資開採,同樣雇100工人,同樣每年收入1000萬。但是現在礦主只把收入中的10%作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一年1萬。工人得到這些錢只夠他們填飽肚子,沒有剩餘的錢租房子,沒有剩餘的錢談戀愛和娶老婆,只能擠在工廠的窩棚里。礦主雖然一年賺了900萬,但本地都是窮人,沒什麼消費能力和商業生意需求,生活條件也很差,他就只能把賺得的錢投到其它地方去。於是,礦主用一部分錢在北京買了房子,用一部分錢在沿海地區放高利貸,用一部分錢在國外投資移民。在本地,他只買了一個豪華別墅,雇了幾個工人當保鏢,找了一個更年輕的女人當二奶生孩子。當地的工人除了工作養家糊口外,拚命省錢以備看病和養老,此外根本沒有剩餘能力進行別的消費。這樣發展50年以後,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和一些小商業外,依然沒有發展起來別的產業。金礦挖完後,礦主帶著巨款走了,留給當地只是污染、失業和貧困。
這兩個很簡單的例子,其實就是拉美和美國不同的發展模式。拉美國家大多獨裁,大資本家壟斷國民經濟,社會貧窮的同時伴隨嚴重的兩極分化。相對來說,美國實行的是憲政體制,雖然也有貧富差距,但相對而言,人均收入的差距並不很大,民富國強。拉美貧窮並不因為自然環境不如美國,而在於它沒有形成良好的財富再生體制,居民的財富積累缺乏可持續的增長能力,這不是居民沒有勞動的創造力,而是勞動和財富分配製度方面出了問題。
為什麼美國沒有出現拉美的問題?
在政治上,今天的美國人應該感謝華盛頓,他為美國締造了一個科學的國家管理體制;而在經濟上,美國人應該感謝亨利·福特,因為他一手締造了美國的中產階級。
其實,美國夢的締造者不是美國總統,而是亨利·福特。在古今中外眾多商業人物中,亨利·福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他用他的T型車締造了美國最初的中產階級,並將美國社會第一個引入了現代社會。
亨利·福特說:「我要讓我的工人買得起我的T型車」。於是,他給汽車廠的工人發高工資,同時還創造了流水線生產方式,使汽車成本大幅降低。在福特公司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汽車公司的同時,汽車工人有了錢,工人可以買汽車,可以買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費,於是中產階級誕生了。當美國完成西部擴張後,在領土擴張上已沒有迴旋餘地時,美國發現了另外一個經濟增長的金礦,這就是迅速成長的中產階級,正是他們帶動了巨大的社會內需,支撐起美國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拉動經濟高速增長。
美國是一個3億人口的國內消費市場,但美國從來就是一個主要依靠國內需求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中國有13億人口,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卻年年內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貿和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這不是怪事嗎?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正像上面的第二個例子,我們社會的收入增長並沒有最大可能地分配給老百姓,而是最大可能地分配給了政府和資本所有者(資本家)。政府投資能帶動消費嗎?少得可憐。先不說政府投資中有多少重複建設和無效工程,政府投資產生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加了社會的產品生產供給能力,使得生產能力進一步過剩。為了解決國內就業,國內勞動力成本就必須一壓再壓,以便取得出口的優勢。這些措施最終的結果就是使得國內勞動力價格長期停滯不長,老百姓的收入不能提高。
比如,新疆是一個資源大省,堪比中東的很多國家,按道理當地人民應該很富裕。但事實恰恰相反,新疆很窮!可見,一個有資源的地方並不見得能因此發展起來,這取決於政府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收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國人還不富裕。我們的錢本來就不多,卻被裝在少數人的腰包。中國人本來就不富裕,還要顧及養老、看病、孩子上學等。經濟情況稍微好一點的人,其實也很糾結,掙的錢在銀行壓一塊,在房子上壓一塊,在股市裡套一塊,看起來不少,但是轉不動,都是死錢。少數富人手裡的錢很多,堆成山,但他們怎麼花?各地買幾套房子,但也是只能是幾套,去買LV、卡地亞、施華洛世奇,再怎麼奢侈,也花不了幾個錢。於是,中國富人開始往海外發展,買房買地買企業。
當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花一輩子的時間才能買一個小房子的時候,當一個家庭的孩子上學就要掏空家裡的積蓄的時候,當在股市上投了錢就相當於給政府捐款一樣的時候,當一個農民辛苦一年的收入還不如一個大款吃一頓飯的開銷的時候,我們能指望老百姓不去省吃儉用、不去瘋狂存錢、不去為養老發愁嗎?能指望銀行里那幾十萬億的存款轉化為巨大需求嗎?
中國在做什麼?房改、醫改、企改、教改、股改,中國的改革正在走向哪裡?為什麼以瘋狂搜刮普通大眾並不多的社會財富來繼續換取虛高的發展?中國的農民還沒有富裕起來,就已經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吐乾淨了血;中國的中產階級還沒有誕生,就已經讓股改製造的巨量「大小非」橫遭劫掠。如今,我們到哪兒找內需?除了出口,讓全世界來養活我們以外,有什麼辦法?為什麼中國的改革走入了這樣的一種境地?
中國的未來在哪裡?是要走向美國,還是變成下一個拉美?
謝邀,發點個人意見。(其它答案有提到一些東西,我更新下,特別說明)
那就是「內需」和「消費」根本不是兩個可以直接等同概念,本題很多人都把兩個東西搞混了。。 國內生產總值由三部分構成,即GDP=投資+消費+凈出口。消費按支出法是最終消費,投資是資產形成最終額。
而實際上投資需求和消費消費都屬於內需,目前在中國的GDP構成中,投資和消費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這兩部分合起來佔到GDP常年處在80%—90%(實際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不能直接相加,需要另一套模型,但是這個比率狀況有大的相關性,故而用來作為「定性探討」)。。不存在所謂「內需不足」。
(特別補充:很多人把「朱老闆」時期提到的政策提法給誤解了,當時的具體情況出口不暢(亞洲經濟大勢不好),且90年代末當時出口品還停留在加工品時代,故而朱老闆提到「增大內需」這個提法,實際上是以指的政府投資引導一個統籌現行業集,背靠需求市場的主體行業,也就是開了「政府直接參与」的產業政策先例。。但是這被某些人誤解到「消費主導」上面了,完全就是把這種提法「錯用」且「濫用」了,而且現在我國根本早就解了90年代末的問題和處境。。)
也就是說你會發現以下結論。
- 消費佔比低,是因為資本形成最終額大,也就是投資力度大。
- 我國的內需佔比一直都大於凈出口。
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國的發展模式一直是政府牽頭的產業政策,在這個框架下利用國有資本或者通過政策偏向吸引私人資本,來進行集中投資,最後產生收益,這種收益也會反饋到地方經濟之中。。
這就是我國從改革開放初期所主導的「產業政策引導的市場經濟模式」,目前而言,也是我國總體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
所以我朝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內需不足」。。
其實我們來談談消費。
"很多國奧派和中左派批評我朝經濟的理由大致在於「產能過剩」和「外貿依存度過高」,所以需要牽頭「消費主導經濟」,而居民現狀儲蓄不足,這樣的增長「模式」是失衡的、不可持續的。。
我們這裡不談他們是怎麼得出結論的,我們來談談這個結論是否合理,首先他前提預設都值得商榷,「產能過剩」不是整體情況,而是局部領域的「結構性情況」,哪能直接倒推。。。
首先我認為消費比率其實被低估了。。
- 居住消費由租金、房屋維修保養及水電煤氣等支出構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實際租金以及房產所有者自住的虛擬租金。目前的官方統計數據使用建造成本乘以一個固定的折舊率(城鎮住房是2%、農村是3%)作為對虛擬租金粗略的估計。雖然這種方法很容易,但是它大大低估了實際的居住消費。不僅建造成本大大低估了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且2%的折舊率也低估了實際的租金回報率。
- 其次,我國實體公司經營在存在「公司消費」和「發票經濟」,統計數據不能涵蓋由公司賬戶付費的私人消費,此項支出一般被視作企業的經營成本。。
故而最終消費佔GDP比率中國(2012年) 51.8%,這類數據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其實很難說。。
然而,某些人所謂「消費主導經濟」這種提法合理嗎?
個人意見是不合理的。
經濟增長是由投資加上效率的提高促進的。消費不一定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處於高增長的國家,消費率相對低一些,投資率高一些。經濟增長就是要通過投資收益來實現的,這也是產業政策的核心,而所謂理想狀況下完全靠高消費率增長的國家根本找不到完備的實例,很多是對高消費的西方國家經濟狀況的一種臆斷,故而在目前我朝經濟模式下,保證收益是很正常的經濟運營,非要找個需要提高的地方,那就是效率和投資規劃需要進一步加強。。@陳濤 的回答有些片面,不過也確實點出了一些事情,我在這裡試著補充。
TC的經濟思路是「保增長」,相對比的「低效落後綿竹郭嘉」思路是拉選票。TC因為保增長,所以要控制匯率,對外抑制升值的同時,對內大幅貶值。只有這樣,保持底層勞工都很廉價,才能保證其世界工廠的吸引力,吸引大量投資,也能大量創造出口額。這樣做的一大缺點,就是內需始終不行。房價則更是助紂為虐,進一步壓榨內需的多樣性。正常模式中,房價在支出的比例絕對沒有TC這樣畸形。這樣做的優點是什麼?看見那些衛星,登月,擴軍,援非等等了沒?當然那些也不是全部,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比如高鐵,地鐵,各種基建(TC的基建比很多發達國家都好)。所謂「中國內需不足、消費佔GDP比例過低」,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偽問題。
GDP裡面都是些什麼呢?
支出法計算GDP是這樣的: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其中:
最終消費=居民消費+政府消費
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存貨變化
凈出口=出口-進口
————————————————————————————
簡單地說就是,你這個國家今年新增的貨物/價值,總有個派上用場的地方。
要麼,是居民和政府消費了,要麼在投資中用掉成為固定資產或存貨,要麼就是賣給別的國家了。(當然要相應減去從別的國家進口的貨物/價值,那些計入了消費或投資,但不是本國生產的)
————————————————————————————
消費低比例低,說明資本形成高、出口高。
中國近年來消費佔GDP約50%,資本形成總額佔GDP比例基本在40-50%,凈出口約佔10%。
大家看明白了么,為什麼消費比例低?因為中國資本形成總額遠遠高過一般國家。
美國資本形成總額佔比例一般在20%左右,凈出口是負的,因此消費比例當然高,一般在80-90%。
資本主義就是一個投資-收益的過程,也是一個資本總量不斷增加的過程。敢問投資力度不大,社會經濟又怎麼可能快速增長?
有人批評說,中國消費佔GDP比例在國際範圍內都是比較低的。顯然的啊,如果中國資本形成總額所佔的比例和美國一樣低,大家覺得高速經濟增長又如何能實現呢?敢問那些消費比例比重「正常」的、看起來很健康的國家,有哪個發展比中國快的?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中國消費佔GDP比例太低」,而是中國投資佔GDP比例較高。而投資力度大,也是中國目前仍然在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而內需較低,恰恰是因為出口強勁。
就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類似人均GDP的國家相比,都是毫不遜色的。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國的消費並不是真的太低。只不過是投資力度大、出口強勁,因而襯托得消費、內需較低而已。
引用 中國內需不足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字,2012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相比之下,在全球範圍內,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為80%。一直以來的流行觀點則認為,中國消費過低、儲蓄過高,這樣的增長「模式」是失衡的、不可持續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天認為,「內需不足」的說法大大低估了中國的消費水平。中國真實的消費率應該在GDP的60%-65%。
各國最終消費佔GDP比率
中國(2012年) 51.8%
中國1993年 60%
世界平均水平 80%
歐盟 80%
美國 88%
(據公開資料)
居住消費被低估
朱天認為,居住消費由租金、房屋維修保養及水電煤氣等支出構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實際租金以及房產所有者自住的虛擬租金。目前的官方統計數據使用建造成本乘以一個固定的折舊率(城鎮住房是2%、農村是3%)作為對虛擬租金粗略的估計。雖然這種方法很容易,但是它大大低估了實際的居住消費。不僅建造成本大大低估了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且2%的折舊率也低估了實際的租金回報率。
居住消費佔GDP比率
中國(2011年) 5.85%
美、日、英、德、法、加 14%
墨西哥 11.1%
土耳其 16.5%
印度 8.6%
(據公開資料)
「公司」消費被低估
朱天表示,導致消費被低估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統計數據不能涵蓋由公司賬戶付費的私人消費,此項支出一般被視作企業的經營成本。
許多企業主或高管通過公司賬戶購買私人汽車,這種通過公司賬戶進行私人消費的做法在中國普遍存在,包括吃喝宴請、旅遊度假、汽車保養、汽油消耗、通訊支出等等,幾乎任何可以開發票的家庭用品的開支都可以打入公司賬戶。這種做法大大節省了公司層面和個人層面的所得稅,但也因此讓中國的消費被大大低估了。
要確切知道有多少這樣的消費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些消費佔家庭消費總量的10%,那麼我國實際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就被低估了3.5個百分點。
家庭消費 10%
GDP 3.5%
中國消費率並不低
根據最新發布的賓大世界表(由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價格比較項目根據各國商品價格的調查結果而編製的按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即使不考慮那些被低估或遺漏的消費支出,中國的消費佔比在2010年也達到了GDP的60.9%,當年官方數據給出的是47.4%。
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消費佔比
中國 60.9%
韓國 60%
中國香港 60%
新加坡 60%
日本 70%
支招
經濟增長靠提高效率
如果中國的消費率並不算低,那麼到底靠什麼來拉動經濟增長呢?
對此,朱天認為:經濟增長是由投資加上效率的提高促進的。從經濟理論上講,消費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
經濟增長快的國家,一定是消費率相對低一些,投資率高一些。經濟增長就是要通過投資來實現的。
中國經濟在宏觀上還是效率的問題。中國經濟的改革應該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刺激消費。(新京報記者 金彧)
雅士利告「三聚氰胺」奶粉受害兒童父親郭利敲詐勒索使其坐牢5年,郭利出獄後上訴再審判無罰 - 知乎專欄 "
問題的實質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想在中國鬧事。對於抱有這種動機的人,我想什麼法律也保護不了他。
------------- 外交部
雖然投資和外貿強勁,但是消費所佔比重的確太低了。我覺得還是因為人均收入太低,上知乎基本上會讓你覺得中國人均收入已然步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是不要忘了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收入的確堪憂。中國基尼係數高 (0.47),而且恩格爾係數也很高(2010年40%)而且還在上升,城鄉收入差距巨大(在中國可能不覺得有什麼,可是3.2倍的差距確實大得離譜)。還有就是保障不足,現在都要想盡各種辦法養老、醫療,基本沒有一條保障是走國家的,所以存錢也是必需的。總體而言,中國老百姓對國家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較強,所以只能採取各種方法自行保障。
1. 真正的原因不是老百姓不敢花錢。 保障低,要留著錢防身等理由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老百姓窮,十分貧窮。 社會主要財富和資源,主要集中在公務員群體(尤其是中高層)和富商群體(小商人都不算),他們就掌握了大概80%的財富什麼的。
基尼係數對社會的不是開玩笑的。只不過國內的老百姓更加愚昧和奴才罷了。老百姓不敢花錢? 完全就是笑話。 一套房子就讓老百姓足夠賣血了,全家人一輩子疲於奔命。這還叫不敢花錢?
不敢花錢應該是有錢,而不敢花費。污衊老百姓不敢花錢的說法,其實最早就是一些奴才騙子報鼓吹的,而且很多老百姓都相信。2.稅收結構也主要針對的是底層老百姓。中國物價也極為高昂。(極端的低質高價)
低質高價的表現為產品尤其是食品,如果要到達國外先進國家,比如歐美國家的標準,那麼價格翻10倍我認為不是神話。(因為國內的運輸成本極為高昂,各種費用過關費規費等極高。被高速路集團吃得血淋淋的。)三鹿只是一個小點罷了。 國內的蔬菜種植方式,在國外是完全禁止的。因為完全是有毒種植。 國外早就有各類新聞,中國農民在國外種地,為了高產,結果拚命使用各種被國外禁止的有毒農藥什麼的,讓國外的人感到震驚。 而這種有毒種植方式,在國內是完全「合理」而常態化的。3.部分居民通過投資房產,跟著發了點小財。 但是這種模式,總體來說是用房產把人一生的財富(時間和精力在內)都奪走了。大部分居民其實是被奪走財富。
4.社會生產模式主要是些重污染的方式。 導致的霧霾從多少年前就開始了,而且國內一直不準報道。 奴才騙子報等都是報道一切大好。這種生產模式導致社會資源被低層次浪費,消耗。高消耗,低產出。
5.很多數字還有很大的水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主要是依靠快速的資本積累從而帶動的生產效率的提高,講的明白一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就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96年農民大規模進城務工和94年勞動力市場改革,也就是國企員工下崗)和來自國外的雄厚資本在中國的沿海地區進行了有機結合的成果。
因此,在這樣的模式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是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的。
關於出口,全世界都知道 made in China有多麼的勢不可擋,在人口紅利的帶動下,中國的製造業飛速發展,廉價勞動力催生出低成本的商品,也就是「有競爭力」的商品。因此,中國在外貿上的盈餘已經達到了讓所有西方國家「髮指」的地步,由此而來的貿易壁壘,例如反傾銷案之類,也就不稀奇了。中國在外貿上賺了很多錢,這些錢不是揣在央行的口袋裡就萬事大吉了,作為一個經濟體,有錢了就需要投資,相對於國內的發展環境,這麼多錢砸下去一定會消化不良,通貨膨脹之類的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那該怎麼辦呢?中國政府放眼全球,發現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投資給這個世界上擁有最高生產效率的經濟體,美國。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接二連三的買了那麼多美國國債。一個如意算盤是,只要美國人的創造力保持自網路革命以來的旺盛,中國就可以依靠投資美國而分一杯美國經濟發展的羹,同時這麼多的貿易盈餘也有了一個較為穩妥的去處,提升大國實力,掌握更多的國際事物話語權之類的自然是摟草打兔子,這不外乎是一個一箭多雕的辦法。
以上的分析是對中國現在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最粗略也是最粗魯的解釋,為什麼要提到這些呢?因為正是這樣的漸進式的改革模式,其實也就是改良,使改革前的權利結構順利的嵌入到現有的改革機制當中,造成了在政策上主導的有歧視性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針對城市和城市人口),造成了中國現有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具體表現之一就是收入差距。
為什麼內需拉不起來?原因有很多,如果挑一個講的話,我會講收入差距。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說白了就是人掙得錢越多有錢,他掙得錢用來消費的比例越少。(比如說,張三今天賺了100塊,他很高興,拿了50塊消費掉了,消費的比例占他收入的50%;第二天,張三賺了150塊,他更高興了,拿了60塊消費掉了,他新增的收入為50塊,新增的消費為10塊,比例為20%,小於昨天的50%。)中國的富人消費傾向低,窮人沒錢消費,而這種情況隨著收入差距愈發嚴重,這也就是原因之一。
第二,在中國,如果你觀察就會發現,有錢的人沒時間消費,有時間的人沒錢消費。舉個栗子,在服務行業,商品的購買和消費是同時發生的,這就要求消費者對於這件商品付出的成本不只是金錢,還要有時間。比如說,今年我就發現,大過年的電影院一票難求,你說過年時候的電影真的好看么(喜羊羊和灰太狼,私人定製,fateher go where,etc.....)?不好說。過年的時候電影票的折扣比平常力度大嗎?法定那三天假日根本不打折。難道大家是過年了才找到一起看電影的人么?你去看看吐槽單身回家過年的人有多少就知道真相了。其實就是一個原因,時間。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些地方製造業發達,想要發展服務業,必然要先發展製造業,這也就是所謂的後工業化城市。這麼一講大家就該明白,中國沒有幾個城市能說自己進入了後現代化,也就是說服務業的發展還相對來說很落後。看看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就能明白,作為一個經濟增長點,服務行業是多麼的重要,講這一點是為了說明,中國人的消費選擇還很窄,服務行業的相關發展還不健全,甚至是不健康,你去看看暑假有多少人站在青島的beach上就明白了。
好了,新的重點來了,是不是說消滅收入差距就能解決內需的問題了呢?乍一聽這也是我們國家政府一直以來倡導的國家方針政策的重點之一,合情合理啊。來,再舉一個栗子,還是一個老栗子——一講到經濟,就會講到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問題,其實這是為了解釋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做大蛋糕是講效率,分好蛋糕是講公平。近好幾年,有一種聲音說,讓沿海地區緩一緩,中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該享受一下改革開放的紅利了。事實上,你去國家發改委看看,一個新項目,如果在沿海地區,這個項目多半不能報批,如果是中西部地區,立即上馬。其實這樣是有損於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的,你為了平分蛋糕,就先叫揉面的停下,等著廚子把怎麼分先想好,其實大家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但是,你堅持把蛋糕做大,在一定程度上兼顧公平,雖然大家得到的蛋糕之間依舊大小有別,但是相比自己之前手上的蛋糕都變大了,那大家心裡其實都還是可以接受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基尼係數排在全世界前列,但是我們依舊沒有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該怎麼處理收入差距的原因呢?不要看絕對收入的大小,要看平均收入,如果平均收入提高了,那就說明全社會都在多多少少的分享改革開放的果實。這也就說到內需佔GDP的比重問題,想要提高內需的比重,你不能靠降低GDP的同時保證內需不變來實現,這無非是打腫臉充胖子,要先提高總量,在提高總量的同時,哪怕比例不變,實際上內需也是在增加的,在此同時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解決公平問題(也就是新聞聯播天天講的那一套),通過改良的方式把內需的比重逐步提高上來,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轉變。
總之一句話,在發展經濟的問題上,我們要分清楚兩個關係: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不要搞絕對——絕對的融合或者絕對的相斥;要講河蟹,講前後關係,因果關係,這樣才是正道。社會福利太低,公平缺失,每個公民要留著錢防身
1.可能是因為中國的退休及年金制度仍然不足,需要儲蓄養老
2.教育、買房的壓力實在過大,中國又有為小孩儲蓄的習慣另外有一點我也覺的很奇怪北京的平均收入應該還比台灣低一些但北京的消費絕對比台灣高我好奇,這些錢是上哪去了?為什麼如此高消費沒有轉化為人民收入?個人猜想1.稅 2.國企 3.行政作業中流失,如貪腐或效率過低要能有更高比例的消費轉化為人民收入或許這問題會獲得改善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總用降稅來刺激消費及經濟成長可以去長三角的私人小企業轉轉 看看那些工人累死累活的靠計件一天最多也拿不了140元 這樣廉價的勞動力企業都倒閉了不少 看看那些打工的為了買一輛交通工具討價還價 三進三出 因為貴了十幾二十塊而放棄就知道中國普通老百姓真的太窮了
轉
為什麼我們會內需不足?為什麼我們沒有強大的中產階級拉動內需?我們的財富到哪兒去了?看完了如下的兩個實例,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樣的差別。第一種情況:假設在一個地方發現了金礦,來了一個人投資建了一個礦場,雇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做為工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他們拿一萬來租房子,剩下的四萬可以結婚,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裡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因為工人手裡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房子出現需求。於是礦主用手裡的錢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開飯店,把工人手裡的錢再賺回來。開飯館又要雇別的工人,於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這樣,幾年之後,在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於是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做別的東西,於是有了電影院,有了商店,這樣,50年過去以後,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而第二種情況是這樣的:假設同樣發現了金礦,同樣有人來投資開採,同樣雇100工人,同樣每年獲利1,000萬,但是礦主把其中10%作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一年1萬。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礦主一年賺了900萬,但是看一看滿眼都是窮人,在本地再投資什麼都不會有需求。於是,他把錢轉到國外,因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蓋幾個豪華別墅,雇幾個工人當保鏢,工人沒有前途,除了拚命工作糊口,根本沒有別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戲的就是想辦法騙一個老婆來,生一個漂亮女兒,或許還可以嫁給礦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後,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依然沒有別的產業。等到礦挖完了,礦主帶著巨款走了,工人要麼流亡,要麼男的為盜,女的為娼。這裡我們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業人物中,亨利?福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車一手締造了最初的中產階級,並將美國社會第一個引入了現代社會(歐洲在這一點上,比美國晚了幾十年)。亨利?福特說我要讓我的工人能買得起我的T型車,於是他給工人發高工資,他還創造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使汽車製造成本大幅降低,於是,福特公司一躍成為最大的汽車公司,於是有了錢的工人可以買汽車,可以買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費,於是中產階級誕生了。於是在完成西部擴張,在領土上已經沒有迴旋餘地的美國發現了另外一個金礦,迅速成長的中產階級帶動了巨大的需求,支撐起龐大的國內市場,繼續拉動經濟高速增長。美國從來都是一個依靠國內需求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而神州空有12億人口,卻居然內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貿來拉動經濟增長?你說這不是咄咄怪事?12億人口,誰能養活神州?除了你自己。也難怪現在全世界都在指著你,說你對人家傾銷。說到這兒,該說到我們神州的問題了,為什麼我們會內需不足,為什麼我們會沒有強大的中產階級拉動內需?我們的財富到那兒去了?我們到底還有多大的持續增長能力?我們改革的一個現實。神州的未來在哪裡?我們要走向美國,還是變成下一個拉美?神州用一種漸進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這裡邊姑且不說什麼權錢交易,制度漏洞,不勞而獲。沒有一個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是乾淨的。但關鍵就在於,在積累完成以後,我們該怎麼做,是繼續任貧富分化發展呢?還是創造我們自己的現代社會,創造紡錘形的社會結構。我們在做什麼?房改、醫改、企改、教改、股改,我們的改革正在走向哪裡?為什麼以瘋狂搜刮普通大眾並不多的社會財富來繼續換取虛高的發展?神州從來就沒有平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有沒有也很難說。我們只有所謂精英和庶民。當所有的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輩子的時間才能買一個安身之所的時候,當一個家庭的一個孩子上學就要掏空家裡的一切積蓄的時候,當你在股市上投了錢就相當於捐款,被那些國企老闆用什麼IPO名正言順的中飽私囊的時候,當一個農民辛苦一年的收入還不如一個大款吃一頓飯的開銷的時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儉用,瘋狂存錢?你指望銀行里里幾萬億的存款能夠轉化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費品市場能夠持續火熱?你指望有點閑錢的人能夠去做更有用的投資而不是作為熱錢去炒房?你指望本來就不多的社會財富能夠更快更合理流動?我們很窮,因為我們錢本來就不多,卻被裝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們本來就不富裕,卻在銀行壓一塊,在房子上壓一塊,在股市裡套一塊,我錢看起來不少,但是就是轉不動,都是死錢。於是,少數富人手裡的錢只能去買LV、卡地亞、施華洛世奇,因為除了這個,他們也沒什麼可買的了。有些人還跳出來粉飾太平,說什麼奢侈神州。哪個大國的經濟是靠幾個奢侈品的品牌帶動起來的?再說奢侈品跟你有啥關係啊?你瞎激動什麼啊?你要是神州也有幾個頂極奢侈品的品牌的話,跟著起起鬨也還可以。那不過是讓法國、義大利多賺點錢而已。這就是我們的神州。我們的農民還沒有富裕起來,就已經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吐乾淨了血,我們的中產階層還沒有誕生就已經讓股改製造的巨量「大小非」橫遭劫掠,如今我們到哪兒找內需?我們除了出口,讓全世界來養活我們以外,有什麼辦法?所以,全世界都說你傾銷。是啊,12億人,誰養活得了你啊?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的改革走入了這樣的一種境地?教育收費,房價高企,股票圈錢,上帝啊,這是啥決策啊。世界上哪個已經富得流油的國家在當初是這麼迫不及待地從自己的人民手裡撈錢?我們的精英階層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這種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問題,他們就想不明白?郎咸平與顧雛軍之爭已經讓所有的人都對大陸的經濟學家失望了。為什麼整個大陸的經濟學家會敗在一個叫郎咸平的香江人手裡?只有一個問題——良知,不是大陸經濟學家太笨了,而是他們已經被收買,良知泯滅,除了為主子叫幾聲以外,已經沒有什麼別的作用了。於是∮共當局、資本、還有知識界人士就結成了聯盟,制定著進一步瓜分財富的計劃。於是我們的普羅大眾就失去了話語權,就算慘叫幾聲,也不會被人聽見。
普通老百姓如果有錢就都跑光了,貧窮使得國家有能力把大部分人拴在國內
非常簡單,因為中國勞動里低廉,工資低,居民不富裕。社會保障幾乎是0,居民有錢會下意識存起來防範未然(世界上排的上號的儲蓄大國)。再加上這幾年,房地產暴漲,更進一步地壓縮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綜上,內需一直不振。
題主2012年提的問題,現在是2016年了。現在中國還是所謂的內需不足嗎?過去的2015年,中國的內需強勁嗎?我們看看具體的統計數據。根據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5年,中國GDP為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那怎麼衡量消費佔GDP的比重呢?有一個數據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社會消費品佔GDP比重為44.5%,這是實實在在的實物消費,而且保持增長趨勢。要知道,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015年汽車銷量2459.76萬輛,比排第二的美國和日本之和還要多,但是千人汽車銷量跟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差距也是增長空間。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汽車銷量還將繼續增長,估計10年左右能夠接近年銷量4000萬輛,到時中國基本每個家庭都有一輛汽車,中國也將進入真正的汽車社會。娛樂消費方面,目前中國是第二大電影市場,春節期間美人魚票房超30億足見中國消費之強勁(ps:先不談票房造假的問題,即使有水分也是瑕不掩玉),估計今年或明年中國電影票房能夠超越美國 。總體來說,2015年中國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6.4%,可以說中國經濟目前進入消費拉動增長,靠服務業拉動的良性循環中。感受一下街上辛勞穿梭的快遞小哥,感受一下網路購物早上下單下午到的便捷,這都是服務業啊。服務業的發展建立在打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良好基礎上的,沒有生產談何消費,沒有產品談何服務。總之,時移世易,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雖然離題主提問只是短短的過去3年多,但是真的是今非昔比!
國家的責任在提高生產力,和保證公平的分配。內需要多少有多少,只是不能滿足而已。整個國家來看,明顯的,政府的需求很旺啊,4萬億買了多少東西,建了多少鐵路,造了多少茅台,政府大樓。。。百姓嘛,我只能說,反正餓不死,至於更多的需求嘛,就別想了。
因可支配的人民幣在別人手裡
1.國富民窮
2.分配不均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雷克薩斯在知乎上評價這麼高?
※如何評價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規劃隻字未提江蘇?
※南京當年是國民政府首都,為什麼當時日本進攻的時候,國軍沒有守住?
※如何理解利率平價理論(uncovered)中利率和匯率的關係?
※為什麼俄羅斯能在國際上得到(非常?)重視?(大新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