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如何稱呼漢字的偏旁部首?

比如言字旁,立刀旁,寶蓋,走之底之類的,在日本有這種說法嗎?他們是如何稱呼的?


和中國一樣有兩種。一種是按康熙字典的「○部」的叫法,一種是俗稱。如「氵」按康熙字典叫法稱為「水部」,俗稱「三水(さんずい)」,相當於中國的「三點水」。

描述一個字的寫法通常用俗稱,比如描述「汐」這個字,可以說「さんずいに夕方の夕」。

偏旁的俗稱一般不寫漢字,一些輸入法(如Windows自帶的日語輸入法)也不收錄偏旁名稱的漢字,無法直接轉換。

偏旁俗稱命名方法如下:

一般是左偏右旁上冠下腳,「偏旁」一詞也是來自「部首在左為偏,在右為旁」。

偏旁的形狀本身就是漢字的情況,一般以「○偏」「○旁」的叫法,如「女字旁(中)」稱為「女偏(おんなへん)」、「提土旁(中)」稱為「土偏(つちへん)」。

像「氵」「灬」「刂」「忄」這種與原字差異很大的,與中國類似,也會有獨特的叫法,有些名稱里不帶「偏/旁/冠/腳」,有些帶。

如「刂」稱為「立刀(りっとう)」,「忄」稱為「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

「氵」稱為「三水(さんずい)」,「灬」稱為「列火(れっか)」,「辶」稱為「之繞(しんにょう)」。

在不同位置有不同變形的,也會有不同的叫法,如「忄」叫「立心偏(りっしんべん)」,「?(心字底)」叫「下心(したごころ)」。

偏旁不是漢字、或是不常用的漢字、或是作為常用漢字的一部分看待的情況,採用「某個常見字+偏/旁/冠/腳」的命名,跟中國思路一樣。如「疒」稱為「病垂(やまいだれ)」、「廣」稱為「麻垂(まだれ)」。也有以假名形狀命名的,如「宀」稱為「ウ冠(ウかんむり)」。

也有以「長得像○○」命名的,比如「亠」稱為「鍋蓋(なべぶた)」( ゜Д゜;)!?

因為是俗稱,所以像中國一樣不遵循字源而是看著像什麼就叫什麼的也存在,如「曰」除叫「曰(いわく)」外還可以叫「平日(ひらび)」;「冫」叫作「二水(にすい)」而不是「氷偏」,跟中國思路也一樣。

……

更多請參考:部首 - Wikipedia


謝邀。樓上二位已經寫得很詳細了。

不過,Wiki大師雖博學多才,可是由於某種原因,似乎好多同學無法與他見面。。。

因此,我來補充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相信有電腦的同學都能看到。

雖然不如大師嫩么全面但也可以應付一二,並且還有其他用途。

首先,在各自的操作系統里添加IME日文輸入法。

然後,在【A】上點右鍵,列表裡選 【IMEパッド】。

在彈出的窗口裡左邊列表裡選 【部】。

接下來,把游標箭頭放在部首上就會自動彈出該部首的讀法,

同理,把游標箭頭放在漢字上就會自動彈出該漢字的讀法,音讀訓讀都有。

另外,如果這時你點擊左鍵,就會把該漢字輸入到你想輸入的地方。

當然了,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試試這個

漢字辭典オンライン 中的 漢字を部首の畫數から検索

不僅有部首的讀法,還可以檢索漢字的讀法及含義。

具體檢索方法跟漢語字典類似。

如果想要更詳細的解釋,

可以用上述的 「「IMEパッド」法」 結合免費綜合辭典網站 コトバンク [ 時事問題、ニュースもわかるネット百科事典 ] 以及四維小兜:有什麼好用的日語詞典軟體?里介紹的其他辭典來尋找你滿意的答案。

怎麼樣,這回不用再擔心生字不會讀,生字不會打,

或者打電話時無法描述自己名字的寫法了吧。

什麼?這些都沒問題了,可就是日文輸入法不會加?

問問你身邊的小哥哥小姐姐吧,多好的機會(^_-)-☆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增添樂趣,到時不用謝我(-。-)y-゜゜゜

就這樣。(^^)/~~???!~


謝邀,雖然我不會日語,但這個直接看日文維基百科(日語維基百科沒有被禁,只有中文版被禁了)就好了。

日文維基百科部首文章皆有個「部首の通稱」段。例如言部,

  • 日本:ごんべん
  • 中國:言字旁?言字底
  • 韓國:????(malsseum eom bu、ことばの言部)?????(malsseum eom byeon、ことばの言の偏)
  • 英米:Speech radical

(言部 - Wikipedia,話說英美就代表英語用戶了,澳新加:喵喵喵?)

你就知道日本俗稱言部爲ごんべん。但日本維基百科每個部首的標題名仍按照《康熙字典》命名。

有導航模板,所以僅用搜例如「言部」進入相關文章就可通過導航模板看其它部首了,哪怕你不知其它部首的《康熙字典》名。

直接把題主問的其它幾個也回答了吧,更多請題主自己看。

刀部是かたな?りっとう

宀部是うかんむり

辵部是しんにょう(しんにゅう)

完。


說起來特別巧,之前正好自己也有這個問題,於是自己查了資料寫了篇日誌。順便貼一下吧,順說裡面可能夾帶點私貨...

都知道「半身沿」的 「沿」字是三點水的,但要是有唯一神一樣的存在,記不起「漢字」該如何寫,毛衣應該怎麼提醒親愛的tgtg呢?(av1830217)

又在b站上閑逛看到這麼個視頻《…日本編了漢字兒歌,供日本小朋友方便學習》(av14859083)。標題想表達什麼先不說,不過這個視頻確實提醒了我,應該考慮考慮日語的偏旁該怎麼說。Emmm那就查查看唄。

先回憶一下中文的說法,部首有「旁」、「頭」、「底」、「框」四種類型,每一類型都有具體名稱,如「言字旁(訁)」、「雨字頭」(雨)、「馬字底」(馬)、「同字框(冂)」等。

相比起來日語就複雜很多,日本漢字偏旁部首的名稱分為「偏」、「旁」、「冠」、「腳」、「垂」、「繞」、「構」七種。聽起來很複雜,不妨先看一下每種都代表什麼。

1. 偏 へん(べん)

這個好理解,原本「偏旁」就是「偏」在左「旁」在右,最為常見,因此就只舉少數例子:「亻」【人偏|にんべん】(例:仁、伊)、「王(玉)」【玉偏|たまへん】(例:瑜、瑾)、「彳」【行人偏|ぎょうにんべん】。

中文名稱分別為:「單人旁」、「斜玉旁」、「雙人旁」。

2. 旁 つくり(づくり)

同樣,「旁」就是在右邊的部分。「彡」【杉旁|さんづくり】(例:形、彰)、「卩(?)」【節旁|ふしづくり】(例:印、即、危)。

中文名稱分別為:「三撇兒」、「單耳旁」。

3. 冠 かんむり

這個也好理解,相當於中文中的「某某頭」,包括「穴」【穴冠|あなかんむり】、「竹」【竹冠|たけかんむり】、「宀」【ウ冠|うかんむり】(例:宇、安)、「冖」【ワ冠|わかんむり】(例:冠、冥)。

值得注意的是日語中有形似「宀」和「冖」的「ウ」和「ワ」,因此並沒有像中文一樣用形狀命名。

上述中文名稱分別為:「穴字頭」、「竹字頭」、「寶蓋頭」、「禿寶蓋」。

4. 腳 あし

這個就是「某某底」了,一般能見到的有「心」【下心|したごころ】(例:志、思)。

中文就是「心字底」。

5. 垂 たれ(だれ)

這個比較少見,具體來說有「廠」【雁垂|がんだれ】(例:原、厚)、「廣」【麻垂|まだれ】(例:店、庭)、「戸」【戸垂|とだれ】(例:房)、「疒」【病垂|やまいだれ】(例:瘦、疼)。

中文名稱為:「廠字頭」、「廣字頭」、「戶字頭」、「病字頭/框」。

6. 繞 にょう

包括「廴」【延繞|えんにょう】(例:延、建)、「辶」【進繞|しんにょう】(例:迫、進)、 「走」【走繞|そうにょう】(例:超)。

上面三個的中文名稱分別是「建之旁」、「走之旁」、「走字旁」。

7. 構 かまえ(がまえ)

剩下的種類就都歸到這裡了。比如「門」【門構え|もんがまえ】、「勹」【包構え|つつみがまえ】(例:勺、包)、「行」【行構え|ゆきがまえ】(例:衙、街)、「鬥」【 とうがまえ?たたかいがまえ】(例:鬧(鬧)、鬨(哄))。

除此之外,有些沒有嚴格按照上面方式命名的偏旁也十分有趣。中文說「兩點水」、「三點水」,到了日本變成了「二水點」、「三水點」。中文「左耳旁」、「右耳旁」讓很多人忽視了漢字的起源,但是日文還保留了它們原來的名稱,分別是「阜偏|こざとへん」、「邑偏|おおざとへん」,不然就無法知道為什麼「陡」、「限」、「陛」、「隕」都會與「高度」有關,而「邯」、「鄲」、「鄒」、「邲」、「邵」都與地名有關。還有要是中文的 「月字旁」也像日文中分成兩部分,「月偏|つきべん」和「肉月|にくづき」,估計下面這種問題應該就會少很多了。

雖然小學已經畢業許多年了,但是依稀還記得當時糾結生字該查什麼部首的痛苦經歷。像什麼「疑」啊,「拜」啊,怎麼做怎麼錯。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有了手寫輸入,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算再複雜也能畫個樣子出來交給電腦來解決。

哦最後還是把視線轉回協會。為了截這幾張圖差點又讓我從頭到尾補一遍生放送…不行不行還是要忍住畢竟以後還是會有葯的不能一次藥效太猛把自己補上天了。


每次和日本人描述是哪個漢字的時候偏旁部首怎麼說都記不起來。大多還是說個詞,告訴他詞里的那個字。

結果,因為對方並不會寫,還是無法傳達。。。。


看到各位答得不錯,來學習學習。

雖然是對日軟體專業的,學過日語,由於工作的關係,已經很多年沒有接觸日語了,除了一些常用詞還記得外,都忘得差不多了。


推薦閱讀:

現代日語相對於信長時代的日語是「異邦文字」嗎?
片假名對於日文體系到底有什麼意義?
如何把用英文寫的日文名字翻譯成中文(或者還原成日文)?有什麼規則可循?
想要去北海道大學學法學,請問需要準備些什麼?
日本對於中韓朝三國的人名和地名是怎麼翻譯的?

TAG:漢字 | 日語 | 日本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