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能降嗎?

2050年之前。


新華網北京4月1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這個政策目的很明顯就是要發展京津翼地區,充實內部的經濟腹地,同時也可以減少北京的大城市病,也可以說是對北京房價的一大利空。未來雄安新區必然是高標準開展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的基礎,可以實打實的將人口疏散,而且效果會遠比通州、房山等地更好,畢竟是遠離北京,重新建造一個城市,而且級別看來至少也會是個副省級。

還認為房價會一直像過去那樣單方面無限上漲,把買房當作階級上升的快速通道,這樣的想法可以洗洗睡了。房價不會跌,但通貨膨脹會幫你把過去閉著眼睛買的房子給打回原值。

-------------

從整體意義上說,不會降價,甚至局部可以漲價,但調控的熱點地區還想閉著眼睛買房都發財的日子,可能一去永不返了。房子作為階級躍升的工具,從概念意義上,可能已經達到了價值意義的頂點,不可避免地向谷底慢慢滑落了。

限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房價創造條件,也就是為房產稅與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爭取時間,而這兩者都是互相關聯的。

房產稅推出需要一系列的條件,雖然中央不聲不響就改變了土地財政的格局(這點有空細講),也建立了全國統一不動產權登記制度,但相關房屋產權普查與相關房產稅率合併還需要時間推進。

同樣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直接利用貨幣政策控制熱點地區房價,那必然會影響全國的信心,同時房產稅的推出力度也會影響去庫存的力度,所以現在就必須採取差異化的住房調控政策。

再說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中央的思路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開始以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助推新房銷售。棚戶區改造已經成為另一種去庫存方式,貨幣化安置的棚改方式,未來有可能拉動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增長,就拿某江西四線城市為例。

2016年,全市7975戶城市棚戶區改造100%開工,其中新建安置住房1503套,貨幣安置6472戶,貨幣化安置率達到81%,拆遷面積69.33萬平方米,完成投資22.49億元。

而新房銷售套數

2016年1-12月新房住宅銷售總套數為9375套,同比+45.35%。

雖然這種時間順序無法直接證明兩者之間的關係,但通過經驗分析貨幣化安置必然會提高房屋銷售量,就算是拆遷戶買二手房,也必然會擠壓新房的需求,但仍然新房同比銷售大幅增加。雖然這有國家降低首付和購房補貼的原因,但在內地人口凈流出的城市,我想效果也大大打折了。

棚戶區改造的資金投入問題,雖然看似是凈投入的民生項目,但通過土地置換後的溢價,和同時拉動的新房銷售與拉動的房產投資,地方政府是可以通過棚改獲得一定收入,所以相對資金壓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具體分析可見下文

你我瞬間都成拆二代,這一次棚改力度有多大? - 華爾街見聞
1)棚改全面貨幣化,對三四線去庫存將有大力推動:之前棚改很多是實物房產和貨幣相結合,但這一輪明顯是偏向於全貨幣化,同時不新增別的保障房,這將極大的改善商品房庫存,而且這些主要發生在三四線城市。

2)平均每年計劃約650萬套、佔全年銷售商品房套數約一半:除了2011年達到1000萬套,其餘年份的棚改房套數均在600-700萬套,同時規劃未來三年2000萬套,也與去之前類似,平均在650萬套/年,而全國每年銷售房子大概約1200萬套,約佔一半。

3)棚改帶動銷售面積占商品房近51%:我們以每套棚改房帶來85平米商品房需求測算(一般的平均套均能有100平米),如果棚改之後獲得的貨幣全部用來購買商品房,那麼其需求佔到整體需求的51%以上,也就近一半的需求可能來自棚改貨幣化。如果之前假設棚改貨幣化為70%,則新增30%的商品房需求,對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拉動約16%。

綜上,現如今調控的熱點地區,除了核心優勢地段的房產在未來五年能夠保持較高回報以外,其他在如今高位接盤的朋友扣除資金的機會成本、個人的時間成本、持有的按揭成本、實際成交的差價,可能五年內都無法實現預期的回報。

但內地過去五年內房價長期停滯不前的中小城市,可能是個機會,但考慮長期的人口流出趨勢,推薦購買核心優勢地段的房產,例如名校學區、商業中心、市府地段。

講個小故事:

19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一片繁榮,整個國家都處於牛市氛圍中。有一次,約瑟夫·肯尼迪在紐約中心火車站邊讀報,邊讓一個擦鞋童給他擦皮鞋,這位鞋童告訴約瑟夫,他也買進了一些股票,有一份要發財的美國夢想。擦鞋童的話,讓約瑟夫意識到,19世紀20年代的股市牛市行情結束了。他的理由是:「如果連擦鞋童都知道進入股市買股票,那還剩下誰沒進入股市呢?既然大家都已經跳進了股市,那市場就只能是下跌,沒有其他路可以走了。」於是,約瑟夫·肯尼迪把他的資金從股市中撤出,從而躲過了1929年股災。

就對房價熱點地區來說,只要手上有錢能夠買得起房的人,有多少人會覺得買房是件有風險的事?就算是知乎,大部分說房價會崩盤的人是自己買得起房的嗎?真心認為房價會跌的人又有多少?

所以,在這樣集體狂熱氛圍下,越調控越瘋狂的現象也就不難解釋了,去年這個時候,我是堅定的多軍,現在我選擇當一名優秀而帥氣的飛行員。

贊多了,我再詳細解釋,為啥我會多空反轉,具體從財稅與政局出發。


中國的房子,在很多意義上不只是個物質上存在的建築物。

它是你戶籍的歸屬

它是你結婚的聘禮

它是你孩子上學的學區

它是你的社區服務

它是城市對你的認可

你買的是房子,你買的又不是房子

你買的是城市的公共服務

你買的是城市的發展股票

你買的是國家經濟紅利的分紅證明。

這樣的東西,你讓它如何降價,你讓它如何倒下。


我這種只喜歡玩的人也被邀請來答這麼大的問題?

房價怎樣我就不發表意見了。

如果我能活到題主所說的2050年,那我就60多歲了。

到那時我可能要關心墓地的價格是否會不會降了。


短期內不可能,如果以30年為跨度的話還是有一定幾率的,具體看中國經濟轉型情況


2016年到現在,1年多的時間,不少人似乎正一天天失去在大城市體面居住的能力。「房價」二字,越來越變成對普通人的羞辱。

滿屏,都是關於房子的各種段子和「負能量」,讓人抓狂。

少數的房叔、房嬸、房哥、房妹、房X……作為人生贏家,他們偷著樂。但他們也可能陷入悲傷:為什麼當初不多買幾套?「保守,終歸是億萬富豪和世界首富之間的楚河漢界。」

「賣家報728萬,買家從7點砍價到夜裡11點。745萬成交!」看到這種調侃的段子,一個正常人會瞬間顛覆自己對經濟規律、市場秩序,乃至人生的固有認知。

進入2017年,高房價衍生出來的「負能量」段子更是越來越誇張。但背後道理並不複雜,因為這已經不是個經濟問題,而是個「權力問題」。

說得嚴重一些,房價的過快上漲,某種意義上講,等於是公權力正在把樓市的「徵稅權」讓給了那些先進入樓市的人。他們對樓市後入者「徵收重稅」——必須強調,這裡不是要把矛頭指向先進入樓市的人,他們參與這個遊戲,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

那麼,該如何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呢?唯一的辦法,依然是征房地產持有稅。

但房地產這個事,早已不單單是「土地財政」,解決地方政府吃飯的問題,而是已經上升到了國家資本保衛戰的宏大層面。

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資本外逃,而不是什麼高房價、高槓桿。事實上,房地產正是中國能最有效吸附資本的「超級金融工具」。貿然開徵房地產稅,必然摧毀這一「超級金融工具」,讓中國失去資本保衛戰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只能說到這裡了,請原諒。

那麼,我們必須回到「次一等」的調控選擇——限購。

我認為,限購對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確是有用的。它的最大用處在於,將一大批站在「房地產遊戲樂園」門口,正在觀望和猶豫的芸芸大眾拉了回來。它的確會減少需求,也最終一定程度影響價格。至少,不再為房價的火箭升空注入新的燃料。

但換個角度看,四座一線城市悉數加入「五年俱樂部」,這也意味著限購這一措施的運用,已經差不多到了極致。因為,再把5年調高,就可能涉嫌「地域歧視」了。

可以說,在不能開徵房地產持有稅的情況下,限購舉措可以操作的空間正越來越逼仄。要麼是限購走入死胡同,要麼是限購的「工具箱」變出越來越多的花樣——但這也會使得政策的「邊際功效」越來越小。

基於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現在我的建議是,沒有買房的人好好工作,掙足首付,交滿5年的社保/個稅。因為,在不徵收房地產持有稅,並且國家實行嚴格資本管制的前提下,房地產必然是個不缺乏「神話」的地方。


這問題很沒營養。

題主所說到2050年,這麼大的時間跨度,出現降價事件的概率趨近100%。這沒啥好說的。

理由?又不是沒降過,最近的就是2008,2013-2014。


崩了就能降了………………但那時候的降也就等於不降了……


其實一二線的目前算是到頂,再高點群眾百姓就真的撐不住吃不消了,三四線其實暗地裡有些業主是降價出售的(賣不賣得出是一方面),畢竟買的就那麼多,工資水平就那麼高……

生活在二線城市,最近發現很多商品房被拍賣或者低於市價出售,一方面外來人口少了,土著有自建房,實體經濟很多做不下去,也有一些是炒房客資金鏈斷裂,總之牽一髮而動全身吧~~因限購原因,一手樓盤不開盤(認籌不夠多就不開盤了,不過也暗地裡的賣,比限購前的價格便宜點)。二手的限購後的確有段時間漲,過後就開始穩定了。目前這邊最火的是1萬1平的二手商品房,還有就是買比較舊的別墅吧。雖說家裡在本地算得上中等水平,不過看見那房價真的是怕怕啊……周圍的朋友也覺得還不如把自建房拆了重蓋。

在沒限購之前,我們這邊有個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後來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深圳的投資客一輛大巴一輛大巴的帶過來看房,結果起死回生~~

答主語言表達有點差哈,畢竟高考語文不及格


謝邀。

這事兒太敏感了。確實是有下降的可能性的,樓主自己琢磨吧


現在不會,以後肯定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福布斯雜誌封面對馬雲的評價?
印度和中國的發展機遇在以前是幾乎一樣的,為什麼現在差距這麼大?
如何簡單明了解釋升水和貼水的含義?
如何評價姜建清對工商銀行的功過得失?
如何理解「餘額寶分出小利,自賺大頭,實際由讓全社會買單」?

TAG:經濟 | 房價 | 經濟學 | 社會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