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獨裁的上限是不是比民主高?

民主的下限比獨裁高,期望也比獨裁高。但是如果擁有一個極其厲害的獨裁者(這個厲害指他的決策極其有利於國家,精力也極其多),那麼他統治下的國家是不是會比採取民主好?

問題補充:

在特殊時期,獨裁可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比如朴正熙時代,文革結束時期,現在的印度)


這種東西方古聖人有定論的事情沒什麼好想的吧。

如果獨裁者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麼獨裁統治就是最好的統治。

柏拉圖管這種獨裁者叫哲人王,老子管他叫聖人。

但無論是哲人王還是聖人,他都沒辦法讓自己永生,完美的人治無法實現,只能退而求其次,搞法治。

所以亞里士多德說我愛柏拉圖,但我更愛真理。所以漢初儒道之爭的結果是把黃老放在心裡,讓儒生去立法。

即使不是哲人王,特殊時期的獨裁者也是一個國家的福氣,比如林肯,比如民治天皇。


精英獨裁可以讓普通民眾相信自己的智商比民主社會的普通民眾高,例如可以毫無顧忌的扮演美國國師。


根據孔多塞陪審團定理來說不是。

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民主高於獨裁,除非你設定這個精英是上帝,但是這就不用談了。

孔多塞陪審團定理參見:

  • 「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與從古至今「少數服從多數」的選擇方式是否矛盾?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Condorcet"s jury theorem

  • Social Choice Theor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做一個簡單的數值分析。

白板的完全無知者在做 50% 的選擇的時候的正確率是 50%。普通人正確率設定為 60% 到 70% 不過份(其實已經太低了)。

那麼至少要多少個多少個正確率至少 60% 的人,在他們進行多數制決策的時候相當於一個精英呢?

為了方便計算,假設投票者總是3的次方,然後規則是每3個人按照簡單多數選擇出一個立場,然後每3組又按照簡單多數選出一個立場,以此類推。

  • 3 個人至少有 0.648,(p_1=p_0^3+3p_0^2(1-p_0)

  • 9 個人至少有 0.716,(p_2=p_1^3+3p_1^2(1-p_1),下面就是逐步類推)

  • 27 個人至少有 0.8033 ,

  • 81 個人至少有0.899,

  • 243 個人至少有 0.97,
  • 729 個人至少有 0.9976,
  • 2187 個人至少有 0.999983,
  • 6561 個人至少有 0.999999999,
  • ……

你覺得平均 10000 個人裡面能出一個正確率高達 0.999999999 的決策者?

可以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正常社會不足以產生一個決策正確率超過簡單多數制的獨裁精英。

當然,CJT 的條件是很嚴苛的,你當然可以說這個條件本身達不到,比如說投票者會受到黨派等東西的影響,因此選擇不是獨立的。但是別忘了,如果真的有這樣骯髒的政治格局,你怎麼保證那個精英是真的精英而不是一個冒牌貨呢?

政治制度的問題不在於談論在邏輯可能的情況下如何,如果真說可能的話,說不定上帝就存在呢是不是?問題還是在於在實踐的情況下,如果兩個結果同等好,選擇可能性比較大的那一個。

如果真要說邏輯可能,反正民主的上限無非也就是所有人都是上帝對不對?你說這個情況下難道一群上帝民主就要比一個上帝獨裁差?笑話。

以上。

附註,一個瞎想。

  • 當人數為3個人的時候,自然就是簡單多數制。

  • 當人數是9個人的時候,分為 3 組,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簡單多數制,但是少數情況下和簡單多數制是不同的。比如說 5 個人贊同,4 個人反對,有可能反而整體上是反對,因為 (3:0)&<(1:2)+(1:2)。但是當 6 個人贊同,3 個人反對的時候,反對是沒有可能壓過贊同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 4 個人贊同,5 個人反對,贊同也有可能通過 (2:1)+(2:1)&>(0:3) 壓過反對。但是由於贊同的概率更大,所以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更小。

  • 將27個人看出成 9 組 3 人 和 3 組 3 組 3 人(即,3 人視作一個獨立的單位)和上面的分析是相同的。以此類推。

因此我列出的這種投票制度比真的簡單多數制的收斂速度要更慢。


獨裁製度下,精英為什麼要在乎平民的利益?

民主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沒有特別快的,但是福利通常會好一些


這個很厲害~~~卡里斯馬型支配么

很遺憾,政治本身既是基於期望的,也是基於評價的,基於這兩點,政治不屬於超人,因為說白了,政治不是為了上限而生,而是為了人類的下限而存在的。所以題主的想法,實質上被歷史證明了是無法去討論的。

人類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渴望,就是找一種效率、品格都特別高的政治制度,其中看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超人,柏拉圖所謂的哲人王也好,中國所謂的內聖外王也好,無外乎如此,相比之下,讓政治被一群愚蠢的庸人操作,這個叫民主的選項顯然蠢透了。

但是很遺憾,這樣一個超人已經超出了制度設計的範疇,也就是實際上和民主專制這樣的話題是無關的,假如這樣一個人存在,那麼制度是什麼樣的,又有什麼關係呢,超人難道就做不到始終體察民意,始終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制度擁護(民主)嗎?

既然沒有這樣的存在,那剩下的所謂政治,它的設計對象只能是我們這些凡人了。說到底,我們只是一些愚蠢、卑劣、自私、熱衷 獨斷、自以為是卻又短視,只能保持三分鐘智商與情操的人類,所以理論上最蠢的那個選項,民主才那麼重要,因為只有這種制度才能真正確保讓這三分鐘變得重要起來。

為什麼這三分鐘很重要呢,因為說實話我覺得,任何政治體制中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在這一點上,希臘城邦民主的答案是抓鬮和乾坤獨斷其實是差不多的,雖然我不懂統計學,但我想結論也差不多吧),而是做出錯誤判斷之後怎麼辦。因為正確的選擇並不需要制度去制約,而錯誤的選擇卻一定要有制度去面對。

假如題主以及很多人還是覺得這套太公知的話,那最好的制度應該是明主獨裁,但是同時配一個制度,明主一旦犯錯,立刻弄死,誅滅九族以及一切班底~~~~~~~然後結果會是什麼呢?不難猜吧。


民主弊端很明顯。慢 執行力弱。 就好像拼搏完的人去養老一樣,一切求穩。優點是能讓大部分人滿意。

精英獨裁,優缺點都很明顯,執行力快,決策完整氣息,能夠做長期規劃。弱點就是如果精英的心歪了,或者機緣巧合讓尼祿之類的主坐上位置了, 那樣的毀滅性是不可恢復的。各有利弊。但精英獨裁是現金中國比較適合的,畢竟中國的愚民基數太大,在政策上犧牲部分來完成規劃也是正常的。這種犧牲很多適合可能不是單單只是犧牲小的利益,而是讓你死無全屍。

補充一點 從古至今民意都只是政治的犧牲品,說民心能左右政權的都是無知之徒。


謝邀……

儘管 @羅心澄的答案很好……但我還是並不贊成……他所論證的是「在面對的是多組二選一併且每組二選一都有唯一更優答案,並且還恰好每個人都能有50%以上的正確率,並且選擇者的選擇還恰好是相互獨立的的情況下,除了可以忽略的極小可能性以外,精英獨裁都不比民主更好」……但並沒有論證「精英獨裁的上限不比民主高」(儘管這個上限可能要求達到是根本不現實的)……

我認為討論這個問題還是要從阿羅不可能定理開始(我們該如何把多個選項,給定每個人對其中兩個選項中選擇的傾向,整理成一系列有同一優劣順序的二選一呢)……不過我基礎不那麼好,就暫時先擱置這個討論了……

不過說到底,我們之所以選擇民主,不是因為上限,而是因為下限啊……至少民主無論如何都很接近於一個叢林社會的帕累托改善……

===================================

評論中羅反駁說無法證明一群上帝的民主要比一個上帝的獨裁要差,但可能大概大多數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都會想到外部性與公共商品/公共資源博弈的相關問題,一群上帝在存在公共產品/公共資源博弈的相關問題上的時候,真的會表現得比一個上帝更好嗎?……

===================================

追加,對於一切已經規定好的選舉制度,我們總可以假想出一種情況,使得這套選舉制度出現漏洞(無論這種情況是否出現)……或許我們可以假想一個更好的選舉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而如果我們可以假想一個更好的選舉制度,則總可以假想一個獨裁者與這一更好的選舉制度在一切情況下所得到的措施都是等價的……所以似乎只要我們能假想出哪怕一種情況使得我們沒有辦法假想出一個選舉制度能解決問題,並且可以假想一個獨裁者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獨裁的上限就可以比民主高……


我們假設有一個真心為人民服務的獨裁者,那麼他真的能做到為人民服務嗎?

下面一個當年的段子,能形象的說明問題:

我喜歡香蕉,可是你給了我一車蘋果,然後你說你被自己感動了,問我為什麼不感動。我無言以對,然後你告訴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錢給我買了一車蘋果,可是我卻沒有一點點感動,我一定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我的人品確定是有問題的!我只是喜歡香蕉而已啊。。。。。

其實,為什麼面對這麼熱心的獨裁者,付出了這麼多的當權者,人民卻總是不滿足呢?人民怎麼總是沒有良心?怎麼總是鐵石心腸?因為他們不過是想吃香蕉而已。

人的需要是多元的,經濟需要,安全需要,自由需要,道德需要。這些多元需要,往往是彼此矛盾的,一項指標提升,其它的幾個指標可能就會下降,就好比便宜的東西質量不好,質量好的東西很貴。

各種需要如何配比是不可能用幾何式的方法分析出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投票(統計上叫全面調查,是一種最科學最準確的調查方法,詳見人教版七年級下數學教材)。

舉個例子,我們買東西一般也是多元需要,簡單可以分為價格需要,質量需要。

假設一件衣服的質量可以量化(這本身就極難做到),那麼怎麼購買是合理的?

衣服A質量係數:10,價格:9

衣服B質量係數:9, 價格:7

買B嗎?B質量降低1,價格降低2,看起來買B合理。

但是為什麼質量和價格就一定是1比1呢?在富裕地區也許更看輕價格看重質量,從而會給質量更多的權重。很多人可能認為A更可取!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作為獨裁者很難真正了解人民在想什麼。靠所謂科學分析,是不可能分析出人民的需要的。

那麼,獨裁者只能選擇多元價值中的一元,把他做到極致,這樣不用猜測人民的需求,還能彰顯政績,成為一個開明獨裁者。

比如強化經濟需要,而人為忽略其他需求。相當於把衣服價格做的很低,但忽略質量。現實中,所謂好的獨裁者基本上都是主打經濟的。而且現在很多人,的確都有一種觀點,就是唯經濟論。忽略人民其他方面的需求。

比如,最經典的例子是,他們諷刺那些因為怕輻射所以反對核電的人,從而認為讓素質低下的人投票只會毀掉國家~

如果我們承認有些為了追求質量不惜重金髮燒友是合理的,那也應該承認,極端的追求安全,不惜犧牲經濟利益的做法至少可以諒解。

還拿購物來舉例,只承認價格維度的話,你可能永遠不會理解,為什麼有人放著地攤貨不買,去買上萬塊的包包~(明明地攤貨便宜啊?!一定是因為他們傻,智商不夠,數學不好,無法理解20塊小於2萬塊的高深道理。果然讓SB也能買東西,就是敗家的做法~)

總之,獨裁很難真正理解人民的需求,因為需求是多元的,多元之間的權重分配,永遠不能用幾何式的方法證明出來,只能用統計(投票)的方法驗證~


謝邀。

歸納下題主的思路:

是不是最好的獨裁與最壞的獨裁處於兩個極端,或者說:再好的民主好不過精英獨裁、再壞的民主壞不過軍閥暴君?

強調一點:這裡的民主不是指選票民主。獨裁、民主都是在形容國家權力的集中程度。又可大致分為:獨裁——精英專制——民主——民粹,不同狀態。

最後會談一下這四種狀態轉化與共存的可能。

考慮到問題補充的例子是:印度、文革時期中國以及經濟起飛前的韓國,所以題主的上限與下限的所指應該是:政治對於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

個人認為政治制度對於社會發展最大的積極作用是穩定,而社會進步則是在政治穩定的基礎之上由社會各領域的交流發展推動的,這是分析政治制度好壞的關鍵。

人類群體間的差異導致根本上的矛盾存在,不可消除。但生產力發展又需要彼此合作,因此政治制度產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調和人群間矛盾的需要,達到的效果就是「穩定」。

所以,分析獨裁與民主的作用,要從「穩定」與「發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穩定」。

獨裁與民主所帶來的穩定區別在於:

一個是剛性的、一個是彈性的。

剛性的制度很好理解,彈性的穩定則在於政治體內部矛盾的對沖與平衡。

一間小屋,要做的堅固抗造,材料越堅固越好。

一棟高層大廈,哪怕是用最強的鋼鐵建造,在風力與地殼運動的威脅下也不得不依靠各種方式消除風荷載與共振的負面作用。

國家也類似,越小的國家,硬性制度的作用越顯著,越大的國家微妙的制衡與緩衝往往決定了國運興衰。

因此,獨裁對於政治穩定的積極面會隨著體量的變大而趨向負面,從而要求建立相互制衡的民主體制。

二、再談「發展」:

假設精英能更好的治國,那麼前提是在政治穩定之外,精英本身具備的素質能克服人性缺陷並且很好應付整個國家事務。

個人精力與腦力都是有限的,但現代國家隨著科技發展、人口激增,其體量與複雜性呈幾何倍數增長,這個時候所謂的精英階層必然也就陷入複雜的矛盾中。

所以越大的國家,越不再可能出現傳統意義上的一人獨大的獨裁者,媒體宣傳的獨裁更多的是一種內部(民主)妥協的集權制度。

舉個例子:即使是isis、基地組織這樣的極端政治體制,由於其錯綜複雜的組織與網路,更能在反恐的蛛絲馬跡中看出其內部的權力制衡與利益關係,而不是樹倒猢猻散式的以巴格達迪、本拉登為核心的單一勢力結構。

柏拉圖說過理想國、老子也有小國寡民的理論,這些賢人(精英)治國理論就是指在一定疆域、少量國民、簡單內外關係的條件上實行有效地直接治理。

所以,

第一,在「小國寡民」的前提條件下,題主的設想是對的:獨裁的上限高於民主的上限,獨裁的下限低於民主的下限。

第二,在不受外力與意外因素干擾的正常國家秩序下,當隨著統治對象的複雜程度與體量的增大,所謂的精英獨裁的積極作用上限會不斷降低,而獨裁被容忍的下限不斷提高,而對應的政治結構將向政治勢力間的制衡轉變——也就是不得不做出的民主改革。

所以,關於補充問題:

新加坡可以算是理想國的現代典型,內部單一性質的韓國也能夠獲取獨裁的好處。

但是印度的話,如果考慮到其本身就分裂的歷史淵源與宗教民族的矛盾,獨裁能不能建立一個國家叫印度還是個問題,更不用提能把印度發展的多好。別看現在印度灰頭土臉,但是一個人均資源收入不及非洲複雜程度、歷史包袱不輸於非洲的印度大陸能有如今的成就,民主的制度雖然弊端重重但也發揮了足夠大的作用。

補充一點想法:

理論上可以把民主與獨裁分而析之,但現實中無論國家大小,廣義的兩者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妥協共存甚至相互轉化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除了政治政局動蕩而導致的政治制度變革,實際上,很多民主國家都有軍事管制、解散議會的特殊制度,就是為了應對對極端局面而建立的機制歷史上,皇權至上的清朝初年為應對幼主局面也出現過四大輔政大臣這樣的制約安排。

另一方面,同時期政治制度將權力上下分配的時候,技術、政務部門通常帶有精英治理的色彩,政治部門的制衡屬性更多的顯現。

個人認為一個良好的制度:

1、基層、技術、行政部門需要趨向精英治理才能發揮人的最大能動性。

2、高層、意識、政治部門則必須奉行民主制衡的原則才能維持內外部矛盾的均衡與各階層群體利益體系的穩定。

擴大化的精英專制進入政治領域,就有轉向獨裁的可能,只求形式的民主主導技術領域也就免不了趨於民粹。

將獨裁與民主標籤化更多是種慣常的政治宣傳手段。作為人與人相互的關係集大成者,實際運轉的政治制度從來沒有涇渭分明過,只有看清標籤下的本質才能分清各類政治理念、政治傾向在不同領域所帶來的不同影響與趨勢,才能進而真正理解一套複雜政治體系為什麼而建立又為什麼會進入困局。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要止於是非對錯、敵我矛盾的二元簡單思維。

最後,黑一下台灣:

往往是需要精英治理的,如捷運、核電、貿易,統統在民主的名義下處處掣肘。

而需要平衡、妥協的,如台獨、兩岸關係、藍綠分歧,又在意識形態與利益集團齊心合力下越發走向極端。


謝邀!

  1. 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這個「一失」可能就是萬劫不復的。
  2. 國家民族的發展,尤其是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這一類,就像駕駛一輛油罐車,追求的不該是速度,應該是安全度。
  3. 所以無論某個精英現在再怎麼厲害,也難保他們會貽害全民,更不要說他們不可能永生,也不可能在身前確保接任者就一定不比他們差。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看銀河英雄傳說了


民主是一個非常非常浪費時間和金錢的東西,沒有充足的時間和金錢壓根玩不轉民主,所以任何一個人均gdp不是富國的國家玩民主壓根就是扯蛋。

其次民主國家都非常穩定,難有大的改變,所以已經成了富國的國家已經步入正軌了,不需要變來變去,因此任何要求變的國家肯定不能搞民主制度。

至於民主國家的下限如何?我只能說墨西哥毒販當政,議員要麼是毒販要麼是毒販的走狗,殺市長是家常便飯,殺中央高官夜不是太費力,墨西哥網民在網上罵了毒販一句,結果兄妹兩人被毒販折磨死後掛在橋上,上面用血寫著這就是亂說話的下場,下限簡直是突破國人想像,而且這究竟是不是民主國家的下限我也不清楚,其實第三世界不少民主國家的民主也和當年中國清政府滅亡後蔣介石名義統一全國前的狀態差不多,肯定沒人會願意去這種國家,所以爛的民主國家並非只是類似印度效率低腐敗橫行經濟窮而已,其下限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

當然我不是說獨裁(為好區別這裡獨裁代指德國普選國家,所以別扯威權主義國家之類的課)代表高效和求變,爛的獨裁國家各種喪心病狂那也是觸目驚心,獨裁國家的下限那也是難以想像,紅色高棉,再五毛的人也對他避而不談的國家,紅色高棉乾的事情都不叫屠殺,國際上專業描述叫自我滅絕,基本屬於見人就殺的瘋子了,和紅色高棉相比,咱們那位鄰居簡直就是小清新。

所以我也並非學習小紅粉把民主批判一番,我只能說民主不等於好,獨裁不等於壞,當然反之亦然,世界上不會有放之四海而皆準得制度,也沒有萬世不移得制度,假如民主真的是萬能的,那麼中美得差距應該是越來越大才對,因為如果民主萬能那麼無論中國如何發展美國的民主會決定美國的科技會更快速的發展,中美差距應該越來越大才對,其次二戰陸軍第一強國法國被納粹一個月打敗,也證明了民主國家並非更有戰鬥力。


我覺得,對於「國家」來講,最高境界的獨裁,應該就是理想化的民主。

再厲害的獨裁者,也絕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現在社會分工這麼明細,任何一個人都只有能力獨立完成一點事情。一個決斷無比正確的獨裁者,應該是把管理國家的事情最正確地分配到不同的人身上,讓他們各司其職,為國效力。而理想化的民主,也應該是通過群眾的力量,選出最適合在某個位置的領導人,然後讓他帶領國家前進。

無論是哪種,本質上還是精英統治,由精英做出最終決定。只不過,一個是由上而下的,一個是由下而上的。他們的最終形態應該是一樣的,都是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

區別大概是,獨裁是高效高風險的。由上而下顯然是一個非常高效的事情,由最高領導人決定下一層的人,再由下一層的人決定再下一層的,直到最底層。然而伴隨著高效的是高風險。人都難免犯錯,這種由上而下的方式,當上層有一個人犯錯的時候,下面可能都變成了錯誤的。比如我國古代經常皇帝身邊一個寵臣就毀了朝政。而相對而言,民主是低效低風險的。選舉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一堆人決定一件事比一個人決定一件事要慢得多,但是相對也靠譜一些。一個人犯錯很正常,一堆人犯一個離譜的錯誤的概率相對低一些。而且,這種由下至上的方式,越高層,犯錯的幾率越低,因為執行者都是經過了篩選的人。

所以,當我在大學做班長的時候,我是一個徹底的獨裁者。任何集體性活動幾乎從不徵求班裡人的意見,即便徵求意見,最後也一定是我自己拍板,從不投票。這樣效率非常高,而且效果很好,基本上我組織的活動大家都很滿意。

然而,這只是一個班而已,當這個人數擴大到一個系,一個學校,這一套就完全不靈了。我既不可能事必躬親,也不可能頂著高風險去獨自拍板。如果我真的管理了一個學校,我一定也會把任務分散,交給別人,同時在重大決策上有幾個商討對象。

何況一個國家呢。


民主,不是民粹,民主是另一種意義的精英政治,中國與美國都是秉承著這種精神選擇制度的,中國由成年公民投票給人民代表,而美國要全民投票選出總統,所以實際上這並不是讓所有人決定政治,而是所有人選出精英。

先討論真正的民主,再說說民粹。

民主和獨裁這兩者的上限和下限都是一樣。

而民主政府有更大的平均性,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既不會出現民不聊生的局面,卻也不可能有突飛猛進的國家發展。

民主國家的前身大多是獨裁類型的國家,但隨著工業發展與技術革命,經濟基礎發生了由量到質的改變,加上自由思想的發展,民主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儘管這個過程可能出現流血革命)。

中國在發展初期,也極為依賴領袖和舵手,只有當物質基礎趕上了工業國家,才能轉型為民主國家,而目前的階段已經可以算是轉型階段了(當然這只是粗略來看,因為中國的國情較為特殊)。

獨裁國家雖然會出優秀的治國者,但如果出現了一位荒淫無道的統治者,那麼他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著毀滅性打擊的,而民主的存在就是為了將下限提到即使有某些人不善於治國,也能讓這個國家進行正常發展的標準而已。

所以單提上限與下限缺乏意義,政府應該更追求穩定發展,這是數千年國家覆滅而又重建得出的血的經驗。

當然這是從政治層面來看,對於大眾來說,自由思想和人民權利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互聯網連接了世界大部分民主國家的今天(當然,也有部分被牆擋住了),所以民主也會變成自然而然的進程。

而民粹,聯想到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大革命,那就是民粹的代價。

當時的判決不是無罪推定而是有罪推定,而且大部分的死刑判決都是根據民意進行,而人民卻很少對冤假錯案負責,然而犯罪嫌疑人卻很難為自己辯護,只要成為「人民的敵人」,無論他是否犯罪,都會被強行執行正義。

假如說當人民可以按少數服從多數決定其他人的性命之時,這個社會就是極為混亂的,當國家的決策由大量未經受良好教育的人和一些沒什麼話語權的精英來決定,自然會將整個治國的效率拉低,並且完全不偏向於科學發展。

舉個例子,中國有很多人認為電信的電塔是有輻射的,強行上街遊行要他們拆掉,結果拆掉之後方圓千米用手機都找不到任何信號和Wi-Fi,而本身電塔就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沒有威脅。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說允許全體國民投票是否和其它國家開戰,也許會有很多人按下世界毀滅的按鈕。

由於投票不光蘊含了對人民知識素質的考驗,還因為投票會影響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那麼這些普通人自然而然地會去以短視的眼光來爭取他們認為的利益,而缺乏整體交流的人們,也會因為信息的不全面導致錯誤決定,所以在這種層面,一個理性的精英政府是必須的,不然人類自己就能毀滅自己。

也正因此,大多國家的政治制度既不是獨裁也不是民粹,而是精英民主。


「極端的自由導致極端的奴役」,這是柏拉圖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古希臘「」三大賢者都是反對民主的,蘇格拉底更是被民主的執行死刑。

柏拉圖曾說:「在民主制中,沒有專門的領導階層,領袖人物取決於人民的喜好,因此,他們的行動在於維護他們自己的名譽和地位。默許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領導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邊際化。現在的世界完美的證明了這一點,民主制度已經長久的不能選出智慧和賢明的領導者,只有那些長得好看會演講的上位。

柏拉圖說,民主就比暴政好一點,是最爛的制度之一。最好的制度,是哲人王制度,讓受過良好教育有高度哲學情操的人來治國。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已經非常接近這個理想了。當年的西方人看到中國的制度,非常羨慕,認為找到了終極真理,西方一代啟蒙學家都非常仰慕我中國的制度。

丘吉爾說過,民主是最壞的制度,除了目前我們已經實驗過的制度以外。很遺憾,英國一直是一個貴族分權,君主立憲的制度,無法誕生中國這樣的科舉制度。歐洲那些搞大憲章,擴大貴族權利限制皇帝權利的國家,都清一色的被瓜分瓦解了,波蘭匈牙利都是如此。今天的英國,歷史上的英帝國崩盤了,今天的英國也快瓦解了

中國從古就有限制貴族權利,擴大中央集權的體制,國家屬於全民不屬於哪個貴族,今天的社會,大家也是平等,可以通過公務員考試來逐級進入領導階層,這個制度吸取了古代的科舉制度,有其合理性。今天的中國應該以柏拉圖的哲人王制度為追求,不要跟著搞什麼民主。

聖人或許不世出,但是通過嚴格的刪選和檢查,還是可以找出一些比較靠譜的領導人的


精英獨裁的上限肯定不如民主,因為「極其厲害」的獨裁者也會犯錯誤,而在他犯錯誤時,其他人沒有指正他的能力與機會。也就是說「極其厲害」的獨裁者即能把國家帶向好的方向,也能把國家帶向壞的方向,而無論他把國家帶向哪個方向,普通人既沒有能力看出來、也沒有能力改變他的決定

而且國家與個人、短期與長期的利益大多時候不是一體的,這時就算這個「極其厲害」的獨裁者總是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選擇也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利,這時,被犧牲者根本沒有反對的手段。

題主說的特殊時期也各不相同:

文革結束時並不是某人獨裁,有人在那個時候成為獨裁者只意味著十年之後又十年,而不是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各方經歷很多年討論、爭鬥與妥協的結果,是小範圍民主的成果,不會由獨裁者做出。

朴正熙時代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精英獨裁,而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果外界當時是日本佔據、朝鮮戰爭或者現在,韓國不可能產生如此改變。


上面2個高贊的答案,大V你們說的都太絕對,沒有絕對的專政,因為他也要圈子,要交流,維護照顧下屬感情,等等,也沒有絕對的民主,人民群眾中出現個彆強的,其他就聽他的話,烏合之眾一個道理…

所以沒有絕對的專政和民主,哪個能讓國家長治久安,哪個就是好的,

不同的歷史階段,會產生需要民主多一些還是專政多一些的事情…

更新

我說的是發展眼光看待的,

然後我問了我老婆,她說柏拉圖和孔子提出過聖君和哲學王的感念,是個完美的君主的概念,,之後還有亞里士多德提出,最優的政體是君主制,(這個前提是君主是全能的!上帝視角的)然後是精英,然後是民主

但是目前的西方是精英統治,但是更重要的是是制度的健全,三權分立,因為精英不是常有的,具有偶然性,所以要有民主和制度來保證!

說的有道理就來點贊啊啊,


某高票答案實在太幼稚了。

人越多包含正確選擇的幾率就越大,但是你怎麼選出這個正確選擇?

而且人越多決策時間不是越長么?

決策不僅要考慮準確性,而且也要考慮其他各種動態性能指標吧。

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是否平分財富,你看看全國有多少人支持,

這種決策對不對。


瀉藥

精英獨裁的優點就是權力集中,能在短時間內集中資源做重要的事,如果這位精英是道德品質好的人,對國家的推動極大;弊端在於對精英的道德自律水準要求極高,如果精英本身受到權力的腐蝕,而獨裁製度本身又沒有力量約束精英獨裁者,國家只能一瀉千里,然後被底層人民革命推翻,或者分裂。我們國家清朝之前的歷史基本就是在重複這個過程。

民主制度的優點各位公知大V宣傳了很多,不再重複。弊端在於效率太低,而且由於權力分散,各力量之間的互相制衡會導致內耗過於嚴重,會消耗相當大的精力和資源,落後貧窮的國家不適合玩民主,那是個昂貴的玩具。美帝目前貌似陷入民主制度的內耗之中,無法自拔。

至於哪個上限高,我傾向於精英獨裁。

理想狀態下,這位精英(或者精英團隊)一心一意地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同時運用自己的超人一等的智慧,合理運用手中的所有資源,將會把國家推向極致的高度。

不過,畢竟是理想狀態,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出現過這種現象


謝邀!

然後反對 @羅心澄。

白板的完全無知者在做 50% 的選擇的時候的正確率是 50%。普通人正確率設定為 60% 到 70% 不過份(其實已經太低了)。

1.白板的完全無知者選擇正確率是50%么?執政不是簡單的二選一,而且就算某件事只有A和B兩種選擇,也不一定兩者其一必對,其二必錯。比如這次美國總統大選,選誰是正確的?那要是候選人是三名,正確率難道是33%?

而且,在複雜政治問題上,並不是只有一個環節的選擇,假設每個環節正確的概率都是67%(這已經相當高了),超過3個環節的選擇正確率就下降到了50%以下。那麼按羅心澄的演算法,人數越多的群體,採用民主制處理複雜政治問題的正確率就越低。

2.群體偏好對於群體總是有利的么?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這個假設建立在群體都是理性經濟學人的基礎上的,而這個理性經濟學人基本上等同於沒有感情的上帝,這要求比精英獨裁還高。

基本前提都是錯的,後面的計算過程就不用看了。

然後,重申一次我的觀點,精英政治是精英間的民主,而不是一個精英獨裁,民主好於獨裁,精英政治好於民主。


推薦閱讀:

精英主義的最大問題在哪裡?

TAG:政治 | 精英主義 | 獨裁政府 | 民主制度 | 集權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