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福布斯雜誌封面對馬雲的評價?

封面上是這樣寫的:Alibaba founder Jack Ma, the man brands love to hate. Unstoppable, his $200 billion empire is built atop a mountain of fakes. And there"s little anyone can do about it.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一個為諸品牌所痛恨的男人。他勢不可擋地在堆積如山的假貨上建起了市值2000億美元的帝國,誰也毫無辦法。

內文標題:

Alibaba and the 40000 thieves。

阿里巴巴和40000盜賊………


大清國一位貝勒在談到工業革命問題時,毫不客氣地說,英國允許工業革命如此快速發育,這是社會經濟管理的嚴重失誤。他說,大清國朝廷和商賈不是傻瓜,他們建幾個蒸汽機易如反掌,但為什麼不做?朝廷限制,商賈也很明智。因為大清國朝廷知道,一個手工作坊,背後就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摧毀了它們的生存環境,那是社會的災難。

——————————————————————————————————————————————————

這誰亂改題目,改動了80%,然後又是誰舉報我「答非所問」,有這樣的嗎?


這位英國爵士的理想是好的,但是他大概不太了解中國。

第一,他大概不了解中國的經銷商、渠道商、代理商們是怎麼做生意的,信息不對稱下的商業在中國有多畸形。

第二,他大概不了解中國的商業地產吸血有多嚴重,房租對小生意人意味著什麼。

第三,他大概不知道中國小城市的街道辦事處、派出所、防疫站、工商稅務城管消防等等等等部門給小生意人帶來了多大的麻煩。

在中國,電商的興起不是人為刺激下的勃起,而是人們自發豎起的中指。


淘寶擠壓了實體店,本來人們逛街帶動的吃飯、看電影、喝咖啡、打車等環節也沒有了,導致需求萎縮,大量店鋪倒閉。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應該摒棄一切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高鐵、汽車等等。因為本來走路一天20公里,北京到上海要兩個月,中間帶動住宿、吃飯、購物、按摩等一系列產業。結果飛機兩小時就到了,中間的消費都沒了。高鐵、汽車也不行,走太快也不行,一天走三十公里一個半月就到了,少了半個月的消費。最好出台政策限制走路速度,一天一公里,三年走到,這得帶動多少住宿、餐飲、旅遊、休閑、購物的消費啊!說不定中間還生孩子,還上學,還結婚,還生病,還死亡,帶動的消費就更多了。

上網、打電話也不行,甚至送信也不行。自己跑一趟才能帶動諸多消費,打個電話才產生多少GDP!手機通通砸掉。

吹空調也不行,得僱人用扇子扇,一人配一個,就業翻倍。

電腦就更不能用了,節省了多少紙筆啊!得用毛筆寫字,字還不能接太小,每人每年辦公就得用一噸紙、十斤墨水,背後帶動造紙、種樹、採礦、生產墨水等等產業。

以前為什麼整天種地還吃不飽,而現在人們忙著減肥?因為我們有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每畝地能產更多的糧食。原來種地的人都失業了嗎?不是,他們不種地了,而是干別的工作了。

同樣的,高效的網上零售代替線下零售,勢必有部分線下零售從業人員失業。但是這一方面也催生了更多網上零售的工作,另一方面解放了更多勞動力從事其他工作,創造更大的價值。

當你網購後,省下的錢消失了嗎?不是的,你會點更多外賣、增加旅遊次數、買更好的手機、更早的買房買車,或者有更多的存款(轉化為投資),這些都能帶來就業。

當你在線下買更多的東西後,你的總消費就增加了嗎?不是的,工資就那麼多,這裡消費多了意味著其他地方就少了,比如買更差的手機、吃泡麵、不旅遊了、存款少了,結果這些就業就少了。

當汽車代替馬車、高鐵代替普快、蘋果代替諾基亞、支付寶代替銀行卡,我們看到了受害者的哀嚎。他們值得同情,但是不值得憐憫,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那些抨擊網購鼓吹線下零售的,大抵不是傻、就是壞。


90年代末吧,我在一家煙酒店買了一條煙,當時老闆用他全家的名譽保證煙是真的!回來一抽,當然是假的,還假的很明顯。我都沒敢回去找他,因為我知道找也沒用,我要敢說他賣假煙他很可能找幾個人把我揍一頓。

前幾天我在某網站買一個耳機,用了幾天壞了(說實話,我懷疑與我使用不當有關),我試著要求退貨,人家都沒問原因,收到退貨就把錢打回來了。要是在以前的實體店,我罵十回街也找不回來呀!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以前信息不對稱,商家可以坐在店裡等一個又一個的顧客過來上當。現在信息是互通的,不滿意可以給差評,只要生意想繼續做就要講誠信。所以我相信網購只會讓假貨越來越少!

老外說淘寶是賣假貨起家的,那是他們見識少!天朝人那個不是打小買假貨長大的?現在回想一下,我小時候在學校門口小店就沒買過真貨好不好!

沒網路那會,小區門口買真貨真心不容易,要買放心的大件只有去大商場(其實假的也不少),鬧得大商場利潤奇高,一件服裝出廠100,到批發商加到200,到商場就能加到300,甚至上千!還不講價!現在我看小區門口小店沒生意還是很開心的,我天生不喜歡講價,也不想吃虧,不想和沒信譽的商家扯皮。

我也看過電子情書,梅格瑞恩演的書店老闆漂亮又知性,可那是電影!現實是我和我媽分別去菜市場買同樣的菜,最後算賬肯定是我的貴她的便宜!沒有約束的小老闆們更喜歡看人下菜,能宰一刀是一刀。

但人還是群居動物,周末商場還是要去的,有了網購不等於商場就沒活路了,只是要轉型!其實倒閉的大商場都是轉型不成功的,比如百貨型的商場,一件衣服成千上萬的,當然沒人要。但體驗為主的商場還是活的很好,我更願意到星巴克店裡喝咖啡而不是叫外賣送家裡來,兩者的體驗就是不一樣。

線下體驗,線上購買,這樣生活沒什麼不好!

微信公眾號:貓大叔的財會窩,歡迎關注,我會盡量回復來自公眾號的疑問!


讓我最震驚的是下面這段:

當他們一家、兩家店鋪地尋找,要為了購買一件滿意衣服的時候,他們很可能發生遠超過一件衣服價值的「隨機消費」。比如,夫妻兩個人逛街,可能產生餐飲消費,可能一起看一次電影,如果有孩子,他們還可能為孩子買些「過去根本沒想去買的東西」。而且,市民這樣的逛街行為,使得一個城市產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觀。所以爵士認為,電商絕不是拉動社會消費的好辦法,反而實在毀滅消費

居然認為「買些過去根本沒想去買的東西」會因為網購而減少。

剁手黨發來賀電。


原題已改,詳情請翻閱日誌。

——————————————————————————————————————————

電商造孽中國經濟_鈕文新_鈕文新的和訊博客

這個是網上能找到的疑似原文出處。作者本身挺高產的,大約1-3天能發一篇文章,都是些經濟時評。請注意,這篇文章和福布斯壓根就沒有任何關係。

鈕文新-人物頻道-和訊網

鈕文新_百度百科

作者的履歷,確實是個挺會寫的人。

福布斯:阿里巴巴和他的40000個大盜_財經_騰訊網

騰訊刊登的福布斯原文翻譯。

首先,福布斯的這篇文章好好地在討論有關阿里巴巴上假貨的問題,不知道被哪個奇葩把標題和人家的博客串在一起亂髮微信。它所抨擊的壓根就不是電商這個行業,而是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對假貨現象的「不作為」;強調的損害不是針對什麼實體零售業界或者地產商,而是正牌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總之不要炮轟福布斯,人家這完全是躺槍。

其次,那位和訊博主的觀點可能有些偏盧德主義,然而他的原文中所指出的一些現象卻是有相當現實性的。作者指出,阿里巴巴在渠道方面的一家獨大嚴重擠壓了店主的議價權,迫使他們進入單純的價格競爭中;可阿里巴巴沒有對這一競爭機製做出行之有效的監管,變相放任了假貨泛濫、刷單橫行這類惡性競爭行為,進而同時損害了生產商和消費者的利益。

但是這部分並沒有被這篇微信文章所轉載,反倒讓後面的盧德主義結論作為吸人眼球的爭議性觀點被斷章取義出來,這種行為同亂套標題一樣可惡。

最後,原文章前半部分的這個論證過程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他在後半部分並沒有將此看作是電商行業現行模式有待調整的缺陷,而是試圖完全推翻電商行業存在的正當性,這個結論不得不說有點可笑。當然,大家可以結合作者本人的履歷和身份,以及他在博客中的一些其他觀點(比方說他還專門抨擊過餘額寶),自行分析其意圖。

——————————————————————————————————————————

11/23 12:00 更

以下是一些私貨,不是針對原題的。因為我看很多朋友對假貨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就講點自己的看法。爭議性比較大,我也沒什麼把握,大家隨便看看吧。

另外請注意,以下只是一種個人推測,只表明阿里有能力這麼做,不代表我認定阿里就真的這麼做了。這帽子扣得有點大,而且頗有些陰謀論的味道。我對阿里沒什麼負面觀感,畢竟大家都是在淘寶/天貓上買過東西的人233。

第一,假貨對正品廠商的衝擊,這個問題本身在實體銷售中也有,所以不足為奇,奇的只是規模。電商作為平台,使假貨的銷售範圍變得前所未有之廣,並開始大面積衝擊正品廠商;而且正由於其覆蓋面廣,假貨生產者間的價格競爭是極其激烈的,對正品廠商的衝擊也就更大。到這裡,電商在假貨的問題上和一般的實體經銷商是沒什麼區別的,只是對正品廠商衝擊的範圍和力度更大而已,因為假貨的規模被放大了。

第二,正品廠商在受到衝擊之後,首先的選擇是向阿里投訴;但阿里的處理結果並不理想,廠商的訴求難以得到解決。有什麼解決方法嗎?有,自己加入阿里。換句話說,阿里可以挾假貨以令諸侯,通過放任假貨的行為有意識地迫使正品廠商加入進來,從而壟斷其銷售渠道(當然不是說廠商就不能線下銷售了,只是很多產品線下銷售的成本確實較高,線上的份額可以變得相當重)。一旦它壟斷了廠商的銷售渠道,阿里在這個行業內幾乎一家獨大的地位就賦予它極其巨大的議價優勢,進而能夠擠壓正品廠商的利潤空間(並不是直接控制線上售價,而是通過其他收費服務)。這件事情其實可以看奢侈品入住天貓的例子,確實有傳言說只有你加入天貓,它才把淘寶上對應的假貨都下架了。這是個壟斷問題,而假貨只是進行壟斷的一個手段而已,現階段線下實體店售假恐怕是遠遠做不到這個程度。

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想想打車軟體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加大競爭迫使普通出租司機加入平台?在引入平台後,它是否已經控制了整個渠道,有了對司機和乘客進行雙向擠壓的能力?

我本人在上海,對其他地方的計程車行業並不了解;但在上海的高峰時段,通過路口揚招打車的成功率相較於打車軟體尚未興起時是大幅降低的(很多空車司機根本不停,這在以前的上海是比較少見的),以至於不少對智能手機不太熟悉的老年人對此頗有微詞。這說明絕大多數的計程車司機,最終都迫於競爭加入了打車軟體。

打車軟體同時方便了司機和乘客嗎?是的。但無形間,我們將渠道拱手相讓,以至於在滴滴同uber出人意料的合併之後,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大部分選擇權而不自知。如果政府的監管不到位,滴滴在將來會利用它的壟斷地位嗎?我們恐怕真的不知道,也不知道將如何去應對。要轉向另一個打車軟體?假如滴滴又收購了它怎麼辦?……

同理,阿里的假貨是否對正品廠商有著同樣的效果,通過引入新競爭者(或者說,假貨可能是不當競爭者)來迫使原競爭者納入自己的渠道?如果自營電商或加入京東無法阻止阿里的假貨,而只有加入天貓才行,這是不是對正品廠商、對京東不公平?(我個人印象里京東在售假方面的聲譽好象比阿里要好一點。個人看法個人看法,不代表京東就真的沒假貨。)我想不明白,但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遠比「假貨」兩個字要複雜。當然,在互聯網領域的壟斷地位究竟是利是弊還是有很大爭議的,有的看法認為這些新經濟的壟斷反而有利於整個市場……然而這個問題可能要在很久以後才會有個明確的答案了。


--

除了威廉伯爵,其他這爵那爵的話我都不聽的


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特點是:目光短淺,學識淺薄,膽小慵懶,往往是舊規則的既得利益者。

學識淺薄,所以無法對人類發展的趨勢做出預測,且會產生各種偏見,如把電商和假貨掛鉤就是一種愚蠢的偏見。事實上假貨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產物,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商都會出現假貨。抑制和管理假貨是政府執法的職責,平台(無論電商平台還是實體店鋪房東)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執法,如果政府執法不嚴那是政府的問題,而不是平台背鍋。歷史上發達國家曾經也假貨猖獗,只不過這位「爵士」學識淺薄,不知道罷了,而平時又深受帶有偏見的西方媒體的洗腦,從而產生「假貨是中國電商產生出來的」的奇怪認知,這位「爵士」之淺薄,一張嘴就露了出來,臭不可聞。

「爵士」或本文所述的美好場景如「市民逛街」「王府井、西單」「商場的燈光」等,其實只是人們在奔赴購物地點的過程中產生出的虛假繁榮罷了。人們的目的單純是為了把需要的產品買到手,中間的奔波走路,商場的燈光,其實都是消費者不必要的損耗,當人們逛街完畢在家裡穿上心儀的衣服,回想起來為了購買這件衣服乘坐半個小時顛簸的公交車,走路一個小時穿梭於各個商店,街景熱鬧而燈火通明(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也都是消費者買單),是多麼撒幣的行為,還不如坐在家裡按幾下滑鼠,等待著門鈴響,省下的這一個半小時,唱唱歌打打遊戲做個愛,幹什麼不好。如果想談戀愛玩個情調或者跟好姐妹們出去交流一下感情,自然會選擇去商場遊覽一番,然而選擇卻是多樣性的,如果商場倒閉燈光暗淡不好玩,自然還可以去公園,酒吧,歌廳,遊戲廳,按摩洗腳,旅遊景點等去處,又不是說商場倒閉了就沒得玩了,商場倒閉了,拆了蓋別的建築嘛。

事實上電商的發展壯大,最受損的並不是實體商店的店家,因為實體商店完全可以不再租店鋪,而去更便宜的地方租倉庫,自己也做電商,電商的大門向所有商家敞開,又不是說實體店就不能開網店了,如果實體店有這麼蠢連網店都不會開的話,我看就算沒電商它也要倒閉了,是蠢倒了的。最終可以看出電商其實得罪的是商鋪地產商的利益。地產商們投下大筆資金建造店鋪商場,招攬各種實體店家入駐,收取租金,這些租金完全來自於顧客。由於中間環節太多,尤其是地產商要收取實體店的店租,在商家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實體店商品的價格總體要遠高於電商,其實這對商家本身也是不利的,因為更高的價格會導致更少的消費者,從而導致商家更少的利潤總額,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想必這位「爵士」應該懂吧。

所以最終的結果不是店家受損倒閉,而是店家紛紛轉變成電商,於是房地產商的店鋪就沒人租了,真正受損的是房地產商,也只有房地產商會真正在乎所謂的「熱鬧的街市」這種虛假繁榮。至於「假貨」「山寨」,只是房地產商扣在電商頭上的帽子罷了,畢竟實體店賣假貨也沒見哪個店鋪房東出來認領責任的,房地產商指責電商平台全是假貨純屬是忽悠智商同樣短板,認為實體店就沒假貨的蠢人的。

奉勸商鋪地產商們一句,電商和信息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你們與其與人類發展的車輪螳臂當車,不如自己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商場如大自然,氣候變化就要改變自己的基因,適者生存,不適者掙扎兩下,最終還是會死的,掙扎是徒勞的。


爵士

搞音樂的嗎?


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能夠理解假貨為什麼存在

說點看上去是題外話的話

淘寶有沒有假貨?有

淘寶假貨多不多?多

淘寶打假力度大不大?不大

力度為什麼不大?

14年淘寶禁止某地商家入駐,後被曝上媒體,全國抨擊,最後甚至開了個XX(地名)專場,實在是淘寶歷史上唯一一個例子,你們見過雙十一江蘇專場,東北會場嗎,我年輕,見識短,沒見過。

從淘寶城離職之前,我們陸續向某地工商舉報了高達四位數的造假工廠和商家、店鋪信息。


我其實想知道說這話的伯爵今年貴庚了?應該快滿八十了吧,眼光果然不一樣,想的很透徹。實體垮了,下午就沒法去逛街了吧。我知道很多老頭子好這口。反正老年人都不咋網購。國情不一樣,所以老外看法也不一樣,不能說他是錯的,只能怪他不懂中國,但冒皮皮就是他的錯了。哪個國家不能搞一個電商網站啊,關鍵是能好好發展做大嗎?在中國,大部分商品在國內生產銷售,配送,這樣高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這麼高的人口基數,和相對平衡的經濟。原產地材料,原地生產,低價勞動力,低價快速的物流中轉和配送服務,數億網民客戶,我相信全球除了中國沒有國家能夠提供這麼低價優質的服務了吧。服務優質底價,社會需求用戶基數龐大,正因為這些優勢,所以中國電子商務有其良好的發展環境。英國人,伯爵,目光短淺。真以為做電子商務就是搞個網站投投廣告就行了哦。英國人口少,市場都比中國不知道小了多少倍,城市又主要是街區式,快遞把一條街都跑完了,估計都送不到幾個件。關鍵是物流價格還不便宜。商品價格也不便宜。


我倒想看看大英怎麼易如反掌的建幾個電商平台,好像畫個豬就能跑一樣!


你蹲著不動,默默的終老像埃塵一樣被人忽略;當你向著太陽奔跑,背後永遠會有各種嘲諷和中傷。而這個世界更需要那些向著太陽奔跑的人。很慶幸,這些人里多了很多華人。

抓不住這個時代,只能被這個時代遺忘~給一切嘲諷新事物的人。


王健林和馬雲打賭已經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是電商正旺,實體店被電商衝擊的很難受的時候。

但中國實體店很快開始進化,開網店,甚至建設自己的電商渠道。

到了去年,馬雲已經認輸了,進化的實體店已經不會被電商滅亡。現在,中國實體店已經不是當年的實體店。中國電商也不是當年的電商,也在進化。

幾天前,馬雲提出了純電商已經成為沒有將來,只有垂直整合的「新零售」才有未來。

甚至喊出了「電商已死」這樣嘩眾取寵的口號。

福布斯這篇文章,如果是三年前,那是剛剛落後了一個世代,一年前,那是落後了兩代,今年還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福布斯提這事情?

老古董你好!

老古董再見!


我英語不好,但是好像照片上沒有40000吧?


即便淘寶上全是假貨,衝擊的也是房地產、品牌、知識產權,但工業生產和消費是實實在在的,這也是國家目前仍然能夠容忍他的原因吧。

發達工業社會中,知識產權體系健全,一件商品從專利設計到市場調研,再到生產階段,然後是品牌包裝,市場推廣,最後進入分銷渠道,層層都是利潤,商品進入消費者家中的時候,價值被放大。這件商品從設計到銷售有很多環節因此產生利潤,整個社會從中受益,雖然商品價格高,但是社會分工中受益角色多,因此需要整個社會消費能力都較強的情況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如果中國按照目前這個國情採用嚴格的知識產權體系,產品成本會大幅上揚,怎麼實現小康家庭?假就假的吧,只要能用,還是便宜點好,淘寶就是在這個夾縫中生存,等全國人民發達了,淘寶再不轉型,那才叫作死。

目前藥品領域還是比較嚴格的,食品領域堪憂,不能照搬。


說白了就是:你們怎麼能不幫我擋著歷史的車輪?我們被碾死了你們也沒好日子過!你看洋大人也是這麼想的!

爵士這玩意不值錢,魔山也是爵士,你們覺得他腦子好使不?還可能是無節操的漢弗萊爵士收了百貨公司的lobbyist的錢,替人說幾句話撐場子呢?


有較真的知友在評論里強調要有數據,鍥而不捨的精神逼得我必須得找點數據支撐一下。

以下是我11月23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到的數據和論斷,是關於消費增長的一段論述,摘自《孟慶欣: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其中數據為國家統計局官方統計數據,以下為摘錄: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3萬億元,達到23848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9.8%(除特殊說明外,以下均為名義增長),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前3個季度名義增速分別為10.3%、10.2%和10.5%,實際增速分別為9.7%、9.8%和9.9%。9月份增速為10.7%,比8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

  居民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使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消費繼續領跑我國經濟增長。核算數據表明,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0%,分別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提高13.3個和11.1個百分點。

……

  今年以來,隨著移動支付、網路租車、遠程教育等分享經濟不斷發展擴大,網路消費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仍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6.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1%,增速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4.7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個百分點左右

當然,你可以說消費增長不代表促進實體經濟和就業,那我也無話可說,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該如何進一步論證。

不過說到底,提問中提到的事件和文章,其實都不過是個別人假《福布斯》之名自嗨而已(在此感謝答主 @林楓 的考證),引得大家紛紛圍觀。

既然已水落石出,大家也都散了吧。

最後,再次強調:我一開始就是吐槽而已,一開始就強調過,而不是有人質疑才改成吐槽的。個人憑生活經驗和直觀感受得出論斷,原本不值得大家深究。

也感謝評論區朋友求真的態度,讓我有了查閱數據的動力,也對自己原本僅僅吐槽的論斷有了更多的信心。

……………………11月23日分割線…………………………

突然發現有人點贊,還有人在評論里追著要數據舉證。

好吧,我就是沒數據,我就是吐槽而已。

吐槽而已,

吐槽而已,

吐槽而已。

懶得舉證,不認同就不認同唄,底部有「反對」和「沒有幫助」,諸君請便~~

……………………11月21日分割線…………………………

今天朋友圈和微信群中里有人傳這篇軟文。被噁心到了。忍不住寫了以下吐槽並拉黑轉發的傢伙。

以下為吐槽文字:

扯蛋的邏輯。

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就是降低成本,這成本不僅是狹窄的製造成本,也包括運輸、倉儲、營租等。電商的發展,根本上講是降低成本的,最終是益於消費者,促進消費增長和製造業繁榮的。當然,實體店、商業街、城市綜合體等傳統零售受衝擊,會導致相關行業就業率下降,但同時也刺激了物流、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大發展,更大地拉動就業,最根本上也縮短了向上游第一、二產業回饋利潤的鏈路,刺激實業繁榮。

歐美國家為什麼電商發展不起來?(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以下理由無考證無數據無實例,純屬主觀臆測和扯蛋,純粹是為了所謂正反論證,小學老師教的,謝謝!)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不能!首先,美歐等國由於互聯網建設和運輸基建的差距,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路網建設更新與覆蓋不足,致使電商運營成本高企;其次,傳統零售業寡頭把控,利潤巨大,投資方沒有投資動力。

電商體現了中國近三十年來的全面建設成就和經濟領域的創造力,是中國經濟的特色和優勢,西方國家只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中國發展至今,篳路藍縷,百廢俱興,中國人也早該站起來了。何必再對著洋大人那些狗屁歪理唯唯諾諾?


這個時候就該把督工關於淘寶的答案搬出來了。

怎麼看待「淘寶不死,中國不富」這個觀點?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其實那個問題里很多答案對淘寶的分析都灰常不錯,值得閱讀。


雖然淘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但是也逼著我們學會了一個新技能

鑒定真品。感覺一下子高大上了。

我個人目前只在天貓旗艦店購買和京東自營購買。小商品除外

淘寶的衝擊應該怎麼去簡單的認識呢

劣幣驅逐良幣

淘寶的積極一面是讓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快遞行業發展走向了巔峰,促進相關行業就業

積極的的一面,惡意比價,導致真假難辨

淘寶上目前一家新店,到底要燒多少錢,不刷流量和信譽,保證真品,才可以盈利?

在這種環境下,只有怎樣才能生存。

只能已透資市場環境為代價的短暫盈利

實體店,確實需要升級

必要的,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因為那種商業模式,實在太簡單,簡單到可以批量複製

倒買倒賣(暴力,基本不加價個百分百都不好意思),因為信息不透明。

房租和人力成本比較低

消費者可選擇性極其範圍,沒有跨區域的對比。

當時的店鋪也相對較少。

中小城市更是用所謂的次品,滯銷品、斷碼、甚至翻新投入市場,而且充噹噹季新款賣

可惜在中國,只要有一個行業盈利,馬上蜂擁而至。

我家鄉店鋪2015年距離2010年基本翻翻(大規模的住改商和新建商鋪)

2015年還在高喊一鋪養三代。16年到處都是門面轉讓

現在已經用政策讓小商販進入了店鋪依然抵不住到處的轉讓。租金和人力、運輸、儲存成本已經讓中小商鋪不堪重負,舉個例子,好友店鋪年毛利80W,純利6W 。三線城市2800塊錢居然只能招到勉強能用的員工,最後好友關門大吉。人累了,心也累了。

我們需要建立的是制度,而不是去所謂發展或打壓誰。但是不論如何去做,都將「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這部分人能坦然接受嗎?還是進行抵制,要政府扶植就業,要一次性經濟補償,還是要一直領一份失業金。

利益,最難動。


推薦閱讀:

印度和中國的發展機遇在以前是幾乎一樣的,為什麼現在差距這麼大?
如何簡單明了解釋升水和貼水的含義?
如何評價姜建清對工商銀行的功過得失?
如何理解「餘額寶分出小利,自賺大頭,實際由讓全社會買單」?
現在中國開豪華品牌車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

TAG:電子商務 | 馬雲人物 | 淘寶網 | 經濟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