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趙氏孤兒》?


看過陳凱歌的一個專訪,關於程嬰救孤的部分,他說『一個父親怎麼可能拿自己的親生兒子去送死?這太違反常理違反人性了,我不拍反人性的東西』。就凱子哥的言論我想說的是:第一,不知道凱子哥平常看不看《左傳》之類的先秦文獻,那時的人,那時的主流社會普遍著慷慨剛烈的氣氛,輕生而重義,為了一個承諾可以破家殺身,無端受了侮辱立馬拔劍生死。上述的鉏麑還有《史記》中的遊俠列傳都是極好的例子。大義所在,一切都可以付出(包括兒子)。再者說了人家太史公也沒說是拿程嬰自己的親生兒子去換啊,人家原文是『與公孫謀取他人嬰兒』,是拿旁人的孩子去一命換一命。看到這裡道學家們估計又要嚷嚷什麼『他人嬰兒』也是無辜的,程嬰太殘忍了。可在宗法社會裡,趙孤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就是要比一個無名嬰兒重要得多,不然屠岸賈和程嬰怎麼會一個堅決要殺,一個拚死要救呢。其實現代社會還不是一樣,一個將軍死了給立個大大的紀念碑,可戰死的小兵千千萬,又有幾個人留下姓名?如果我們能接受將軍士兵的例子,就沒理由反對程嬰拿無名嬰兒替趙孤去死。再者,凱子哥說『不拍反人性的東西』,可我們看隨著劇情發展,人性全擰巴了,比反還糾結。其一:庄姬夫人臨死前要求程嬰帶著孩子遠走高飛,過普通人的日子。可程嬰抱了孩子轉身就拿人家當復仇工具,承諾了卻不守信,這是不義;為了接近屠岸賈,程嬰投入屠家門下成為屠的門客。發誓效忠卻懷著弒主的禍心,這是不忠。放在當時,程嬰的行為完全算得上不忠不義。其二,按說程嬰身負殺妻滅子之仇要手刃仇人廣大人民觀眾都表示理解。可你報個仇不能好好報嗎?明明可以下毒毒死仇人,偏不!非要搞個BT變態的方案出來,還說什麼『我要讓他們相親相愛,等孩子長大,帶他到屠面前,告訴屠他是誰,告訴他我是誰?且不說這個方案是否存在可執行性,就創意而言,凱子哥,你丫不是反人性,你已經滅絕人性了。



謝邀

拍的挺好

但並不出彩


為什麼一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評論這麼多

這部人性電影連個吐槽的都沒有


史記·趙世家中,有對「趙氏孤兒」的記載。大意為:上大夫趙盾去世後,屠岸賈想誅殺趙氏,於是和其他將軍說:「趙盾殺了晉靈公,應該誅滅趙家」。韓厥說,趙盾當時在國外,無罪,不應誅殺。屠岸賈不聽。韓厥於是轉告趙朔,趙朔不肯逃跑,說:「你不能讓趙家絕嗣,我死而無憾」。韓厥答應了。屠岸賈沒有向晉景公請命,擅自帶諸將誅滅了趙氏一族。

趙朔妻子是晉景公的姑姑,有遺腹子,藏到了宮中。屠岸賈搜索宮殿沒找到嬰兒。趙朔有個朋友叫程嬰,和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商量,屠岸賈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兩人於是買了個嬰兒,一起藏在山中。然後程嬰假裝舉報公孫杵臼,屠岸賈殺了公孫和嬰兒。

程嬰帶著趙氏孤兒又藏到山中。十五年後,晉景公生病了,算卦的說是有忠良之後不順作怪。韓厥說,趙氏孤兒仍在,名趙武。於是晉景公、韓厥與程嬰、趙武進攻屠岸賈,滅其族。趙武成人後,程嬰自殺,以報趙家和公孫杵臼。

陳凱歌導演的老電影《趙氏孤兒》,對《史記》的記載進行了藝術加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舉例如下:

  1. 《趙世家》中趙盾已過世,電影中趙盾被屠岸賈伏擊所殺
  2. 《趙世家》中當朝國君沒死,甚至《晉世家》中提到,是景公誅滅了趙氏,完全沒提到屠岸賈,兩卷相同的是,在韓厥的勸說下,景公恢復了趙氏的爵位和封地。電影中屠岸賈陰謀殺死了國君。
  3. 《趙世家》中趙朔的夫人、趙氏孤兒的母親,是景公的姑姑,沒有交代生死。電影中是國君的姐姐,自殺而亡。
  4. 《趙世家》中韓厥沒有交代身份,電影中,韓厥是屠岸賈的手下,臉上被屠岸賈砍了一刀,一心要找屠岸賈報仇。
  5. 《趙世家》中程嬰是趙朔的朋友;電影中是庄姬的醫生;
  6. 《趙世家》中公孫杵臼是趙朔的門客,電影中是中大夫;

電影還有幾個情節,實際取自《晉世家》中的靈公,也安插在了景公和屠岸賈身上:

彈石取樂

電影里,站在牆頭彈石頭打趙朔取樂的荒唐皇帝,實則是晉靈公的愛好。

誅殺趙盾

電影中誅殺趙盾的大戲,是屠岸賈精心策劃。《晉世家》中晉靈公也伏擊過趙盾,只是沒有成功,結果靈公被趙盾弟弟趙穿所殺。

狗咬趙盾

《晉世家》中,猛犬為靈公所養。電影中,則是屠岸賈精心調教的一條西域猛犬,專咬穿紅衣人,滿朝文武,只有上大夫趙盾一人穿紅衣,於是才咬了趙盾。

漢代磚畫:狗咬趙盾

這些還只是細節上的區別,真正的藝術加工是下面這些:

惟其仁慈,所以忠義

趙氏孤兒故事,最令人震撼的,乃是程嬰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救出100個嬰兒和趙氏孤兒了。不過,虎毒不食子,對自己兒子沒有一點感情的人,大概再英勇,也難免讓人懷疑他的動機。

所以電影裡面,程嬰是一個戀家的人、愛子的人,不是大英雄,而是小人物,一個醫生而已,一個自私自利、膽小怕事的醫生。

這樣的人,犧牲自己的兒子,才更讓人動容,才更顯其忠義。

鬥智斗勇,人算天算

作為一部現代電影,如果裡面沒有鬥智斗勇的橋段,沒有小聰明、大聰明,那是——評不上高分的。

程嬰獻齣兒子這段,便是鬥智。

官兵上門搜索,他老婆交出了趙氏孤兒。結果全城嬰兒都被收走了,剩下的唯一的嬰兒——程嬰的兒子,就變成了可疑對象。程嬰騙公孫杵臼送自己兒子出城,結果並不知到他們沒出去城。

程嬰則為了救100個孩子,供出了公孫杵臼的家,結果到了公孫家,自己的兒子被殺,可謂人算不如天算。

而公孫杵臼卻智高一籌,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知道趙氏孤兒必活,可謂大智高人。

如此大恨,必欲誅心

如果像史記記敘的那樣,等著十五年後,國君發善心,恢復趙氏封爵,誅滅屠岸賈,那真是一點意思沒有。

趙氏孤兒必須轟轟烈烈的逆襲,必須按計劃一步步復仇,才能大塊人心。

不僅如此,程嬰在電影里,還做了個大膽的安排。攜趙氏孤兒投入屠岸賈門下,讓趙武認屠岸賈為乾爹。

屠岸賈無子,非常疼愛趙武。最後發現養子是仇人的兒子,被愛子所殺,可謂殺人誅心。

以命還命,殺身成仁

如果程嬰是個如此小氣的人,如此狠毒的人,那未免境界太低。如果趙氏孤兒如此殺死養父,也未免有點以怨報德。

所以,屠岸賈在知道了趙武的身份後,依然在戰場上救他,大惡之人也發了愛心,境界就不一樣了。

而趙氏孤兒也報了這個人情,在程嬰被韓厥暗箭射傷後,趙武用程嬰家傳的一顆丸藥救了屠岸賈。以命還命,了了養父之恩和救命之恩。

而全族的血海深仇,趙武還是要報。特別是以程嬰妻兒的名義,明知打不過屠岸賈還要去拚命。

最後,程嬰為趙孤擋了一劍,趙武一箭穿心殺了屠岸賈。

程嬰可以為自己的狠毒贖罪,可以去地下與妻兒團聚,殺身成仁。

趙武也為養父、為全族報了血海深仇。

至於屠岸賈,獲得了應有的報應,含笑而亡。

期待陳大導演的新作《妖貓傳》


從人物看電影《趙氏孤兒》與原著的異同

程凱歌導演了電影《趙氏孤兒》,引起較大反響。這部電影是根據元代劇作家紀君祥的雜劇《趙氏孤兒》改編的。在讀完原作後,我便找來了電影,試著從人物角度比較了電影《趙氏孤兒》與元雜劇《趙氏孤兒》的異同。

一、人物設置、劇情的改變與一致

電影中對人物設置做了一定的改變,例如原作中,趙朔是晉靈公的女婿,而在電影中,趙朔則是晉靈公的姐夫,夫人庄姬是晉靈公的姐姐。在劇情上,也有不少改動。如,原作中晉靈公聽信了屠岸賈的讒言,下令誅殺趙氏滿門三百口,導致後來悲劇的產生與發展。電影中,則是屠岸賈以門客之計用蟲子謀殺了晉靈公,並在晉靈公死的時候趁亂偽造口諭下令誅殺趙氏滿門。再如,原作中公主囑託程嬰將孤兒養大成人並為趙氏報仇雪恨:「久後成人長大,與他趙氏報仇」。電影中趙氏孤兒的母親庄姬則囑託程嬰將孤兒養大帶他去過老百姓的日子,遠離朝堂,不要復仇。從這裡可以看齣電影稍微淡化了原作中復仇的主題,與原著中宣揚的大義有所矛盾。

不過電影整體劇情沒有脫離原作故事的主線——屠岸賈殺害趙盾一家 只剩下趙氏孤兒, 程嬰犧牲自己的兒子救出趙氏孤兒並把他撫養長大,最後趙氏孤兒為趙家報仇,因此在故事框架上電影版還是遵循原著的,但我看完電影卻覺得程凱歌對於原著不夠真誠,彷彿是以自己的想法傳達了整個故事,有反崇高的傾向。

二、情節的增加改變了人物的崇高與卑劣

電影為了增加觀賞性,一般都會對原著做一定程度的加工潤色來使得人物更加立體和豐滿。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由於篇幅比較短小,劇中的人物形象偏於單一,不夠飽滿。於是程凱歌導演為了讓人物更接近人,將壞人拔高,好人壓低,是十分不真誠的行為,有隨意塗抹歷史之嫌。

比如屠岸賈本就是一個姦邪殘忍的小人:為了除掉眼中釘趙盾和他兒子趙朔,不惜痛下殺手,牽連三百人無辜送命;又為了抓捕趙氏遺孤,欲殺盡國中「新添小廝」。原作中,屠岸賈以趙氏孤兒為程嬰之子程勃,甚喜愛,認為義子,教以兵法。但是並沒有對此展開細緻的描寫,而電影以兩個多小時的形制,得以大篇幅地展現了這一段生活:屠岸賈教程勃習武,帶他逃離程嬰對他的束縛,帶他上學堂。在樹林一戰中,在屠岸賈已經知道程勃就是趙氏孤兒的時候,卻因為程勃的一聲「乾爹,救我!」,只稍稍猶疑了一會便前去相救。這一情節的安排說明了屠岸賈已經將程勃視為自己的親兒子。有關情節的增加和改動,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溫情脈脈的父親形象,展現了屠岸賈人性化的一面,又略微淡化了原作中的復仇主義。以上為電影的情節高潮部分——趙孤與屠岸賈拔劍相殺時單一的復仇主題增加了複雜的人性母題——關於愛和親情。但是,這一點卻改變了原著中的情感基調。一個陷害國家忠臣的佞臣居然成了這麼一個好人,這與原著是十分不符的。

再如,電影中以刻畫程嬰為主,著重表現了程嬰內心的掙扎與矛盾,這使得程嬰的形象較原著雖然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藝術真實」,卻大大降低了程嬰這位正面人物的崇高性。程嬰是一位大夫,屬於小老百姓之類的人物,這樣一位平民百姓卻能為了救與自己其實並不相干的趙氏孤兒,毫不猶豫地將親生兒子交給屠岸賈殺害,體現的就是高尚的人格,原作就是為以程嬰為代表的義士所唱的莊嚴頌歌。而電影情節的增加和改變則使程嬰成了一位「更接近人」的人。他的痛苦和掙扎,觀眾一眼就能看到:他恨屠岸賈,卻不得不投於屠岸賈門下,做個門客,讓程勃向屠岸賈學習武藝好殺掉屠岸賈。眼看著程勃與屠岸賈的感情一天好似一天,甚至超過了自己,而最後又不得不告訴程勃當年的真相。影片的最後,程嬰被屠岸賈一劍刺穿肚腹,搖搖晃晃走到街上,眼前出現了妻兒的幻影。妻子笑靨如花,懷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慢慢,慢慢地消失在人群之中。這時,程嬰又回頭望了程勃一眼。這一眼,包含著程嬰十五年來極其複雜的情感。終於,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使趙氏孤兒報了屠門之仇,也卻也使趙氏孤兒永遠的孤獨了。所以程嬰這一眼是放心不下程勃的一眼,是抱歉的一眼。

還有韓厥、公孫杵臼等人,電影同樣為了展現他們的「藝術真實」,對原著情節做了改變。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卻大大損害了歷史真實性,我認為這種改變是不可取的。

三、對「復仇」主義的不同看法

元雜劇中,表現「復仇」主義的作品不在少數,一般為人稱道的作品都是復仇者的對立面是殘害忠良乃至廣大人民的奸佞的故事。世界文學史上,莎士比亞的塑造的哈姆萊特也以復仇者的形象為人們所熟知,成為文化星河中一顆璀璨的星星。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原著中,趙氏孤兒立志復仇,終於殺屠岸賈全家,晉君使孤兒「複姓襲爵」,所有義士得到褒獎。這個結局總體上是反映了「有冤必報」且「以牙還牙」的復仇理念,或許會使讀者拍手稱快。但以人道主義的眼光來看,趙氏孤兒殺屠岸賈全家,是否顯得太殘忍了呢?電影顯然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電影的結局是荒涼的、悲傷的,觀眾看到的最後一幕是程嬰的目光所及之處,沒有屠岸賈一家被殺死的場景,也沒有趙氏孤兒的複姓襲爵等等後續場景,於此,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電影沒有宣揚冤冤相報的思想,而是告誡大家,在復仇的同時,避免讓無辜的人受到傷害。這是以比較現代的眼光來看待這一結局,但如果還原當時的歷史背景,趙氏孤兒殺掉屠岸賈全家是為國家除去奸佞的黨羽,完完全全是正義的復仇。所以我認為,程凱歌如果想要將現代的觀點表達給觀眾,大可換一個故事,不必將趙氏孤兒彆扭地套在當下的思想之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了田沁鑫和林兆華導演兩部話劇版《趙氏孤兒》才知道原來陳凱歌版的這麼垃圾,四個編劇就拼出了這樣一部電影???

改得稀里糊塗,人物都站不住腳!趙孤和屠岸賈之間有了很多的親情鋪墊,這很好,可是知道真相的趙孤居然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轉眼就把屠岸賈的恩情拋到九霄雲外了,一心只想著報仇,這轉變也太快了吧,一劍殺了對你有恩的義父你都不會愧疚的么趙孤!

從林兆華版趙孤一下子變成了元雜劇里的趙孤,前後矛盾的人物設定也是醉了,最可笑還是被屠岸賈刺了一劍的程嬰居然活了下來......

要麼就像田沁鑫版的那樣讓兩個父親都死了;要麼就像林兆華版那樣讓趙孤放棄報仇;要麼就老老實實地按紀君祥的元雜劇拍,別加入我們現代的類似「你有什麼權利決定你兒子的生死」的拷問,如今活一個死一個算什麼呢?不倫不類的,你還拷問啥呀拷問?

要說陳凱歌這幫人啊,空有升華劇情的願望卻沒有升華劇情的本事,可悲啊!


《趙氏孤兒》一個官場時代的標誌

《趙氏孤兒》本是《史記》中一小段記載,講述的是晉國時期趙家遭奸臣屠岸賈陷害滅門之時,其門客程嬰犧牲自己孩子換取趙家香脈。並鋌而走險讓趙家唯一後人程勃投靠於奸臣門下,十五年的艱辛終於殺死仇人報仇雪恨。

陳凱哥借這一小筆,鋪開濃重筆墨,想發掘程嬰這個人物的內心與動機。正如電影英文名sacrifice想透露的,程嬰他犧牲了家庭,幸福,時光,為的是什麼?先不說這個主題定得多麼的荒謬,但就這麼一無聊的主題,陳凱哥自己最後也只是給出個模稜兩可的結果。

程嬰十五載含辛茹苦,希望有朝一日能讓程勃親手殺了疼他的乾爹(屠岸賈)。事成之日時,程嬰見到的不是滿天霞光,歡心鼓舞,反倒是海青抱著孩子的幻景。安排這個場景有三個可能,第一是說程嬰快要掛了,所以能看到已經掛掉的妻子和兒子,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是想說明程嬰真正在乎的家庭的美滿,而不想捲入這些殺戮中來。第三種可能是程嬰完成了自己十幾年來的夢想,覺得可以圓滿了。於是奔海青而去。

首先,第一種可能我們可以完全忽略,我們都不懷疑陳大導的智商。而第二種與第三種又自相矛盾,可能是陳凱哥自己也沒有想清楚,到底想表達啥。

再回到選材上來說,傳統意義上講到趙氏孤兒本是討論忠義與噬子之間的矛盾,而在陳凱哥的電影中,婉轉的修改成了程嬰這一人物對於命運的嘆息或是掙扎。我們暫先估計陳凱哥是借舊故事表達新想法。拋棄忠義之說,相當於創造一個新人物,新命運,然後探討新想法。但如果非要這麼做,完全可重新塑造一個時代,塑造人物,還可以避免「程勃」這樣的冷笑話。硬是往史上套,是給自己添金呢還是故弄玄虛裝高雅?

此外,電影中所討論的命運也實在是沒有討論價值,拋卻了忠義就失去了對比性。變成了單純討論個人命運問題,如此,還真不如拍個當代上訪農民的命運問題或者是古代待嫁女的命運問題。至少這還能反射社會,反射時代。

至於電影中的多處硬傷,如程勃打仗,程勃刺屠岸賈,黃教主背後偷襲,等等這些弱智錯誤,不說也罷。

電影本是通俗藝術,為的是娛樂大眾,或驚醒,或呼籲,或鼓勵,再怎麼給點笑料也行。不是演給那些職業評論人看,不是演給那些廣電的評委看。我們百姓不是哲學家,我們都是俗人,不是所有百姓都來跟著大導演思索那個古時候的人物為命運怎麼糾結。

電影時代經歷了商業化之後開始走功利化路線,開始迎合評委口味來拍,了解到如今內涵片走俏後,愣是加一個自己也說不清的道理在裡面,弄玄虛,耍關子。要知道,最終買票捧你場的只是千萬百姓,千萬凡夫俗子。你指望全部哲學家,哲學愛好者來捧場養活?

正如《阿凡達》敗北奧斯卡,全因缺乏內涵深度。那些評委們看膩了大場面之後回歸到追求人性或者時代社會的探索上。但是觀眾與評委之間明顯出現斷層,觀眾拍手叫好的電影不被官方看好,觀眾看得昏昏欲睡的電影被評為金獎。也許這就是凱哥的選擇,拋棄了他的觀眾,選擇對權勢的搖尾。

反觀前幾年罵聲一片的《無極》,雖然很狗血,但至少美輪美奐。場景與景色還有人物結合得天衣無縫,多少還是有看頭。可能是陳凱哥被罵過之後學乖了,現在學起了玩深沉,給你一個背影,自己想去。

雖然沒去電影院浪費大洋,但我還是痛心疾首,浪費兩小時看了《趙氏孤兒》這個四不像。這稱其量只是一個衝擊奧斯卡的工具,而不是放在熒幕上的藝術品。另外建議陳凱哥,要是你對史記上趙氏孤兒這個故事有感而發,你可以寫個博髮網上。沒必要勞煩葛優大把年紀了還在自己演藝生涯填上一污筆。


看了之後只覺得無比垃圾。古人捨身取義、義薄雲天的精神一點沒反應,倒是把一幫子熱血男兒演繹成立婆婆媽媽的臭娘們兒!完全是糟蹋經典,褻瀆傳統文化精髓!


看趙氏孤兒

估計有一百個淚點

將軍為了保相國自己扛起了馬車

程嬰想救趙盾

庄姬叮囑程嬰教孩子放下仇恨

韓厥放過庄姬夫人的孩子

公孫大人沒有為難程嬰的夫人

程嬰救了趙氏的獨苗

等等等等等

包含了太多太多我們常人可能不理解的 義 道

末了 一段充滿曲折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歷史


開頭熬到黃曉明出來實在熬不下去了,太尷尬。

看到有評論對比話劇,別說話劇,連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舞劇都比不上。


看這張圖就吐槽無力。

衣服的顏色搭配、圖案在那個時代完全不存在,簡直太差了…就說最基本的,那個時代的女人是不戴冠的啊啊啊啊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47浪人》?
如何評價導演劉偉強?
怎麼評價迪士尼 夢工廠 皮克斯(三者的關係和區別)?
如何評價電影《前任攻略》?
有哪一部電影你看過五次以上?

TAG:電影 | 文學 | 影視評論 | 電影鑒賞 | 趙氏孤兒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