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姓名用拉丁字母標記時姓氏全大寫的格式是從哪裡出來的?

比如,「陳立」在這種格式下會是 Li CHEN,姓全大寫,這種格式適用在什麼場合?出處是哪裡? Thanks :-)


姓氏用全大寫格式的做法在歐洲比較普遍。因為,法國人有不少人名既可以當名也可以當姓;電話簿、辭書之類的人名列表經常會顛倒順序,把姓氏放到前面,法國、希臘、義大利、比利時的官方機構登記人名時也有顛倒順序的習慣;複姓、複名和de、von、van之類的前綴多起來,姓名就變得很長,結構也複雜;匈牙利人的人名本來就是姓在前名在後。這樣一來,再加上經常會不說全名說簡稱,哪個是姓氏哪個是名字就不容易分清楚。姓氏全大寫,一下子就把問題都解決了。

日本人歐化比較嚴重,用拉丁字母標記人名的時候常常把姓氏放到名字後面,但又不是所有人在所有場合都這樣。這種情況下,姓氏全大寫能醒目地分辨姓名,於是也流行起來了。中國人名的情況跟日本的類似,也能解決問題。

請參考——

  • http://www.quora.com/Why-do-French-people-write-their-surnames-in-capital-letters

  • All caps

  • Personal name

以上都只是一些解釋或者純粹描述一種現象,沒有探究這種辦法最初是誰提出來、從哪裡傳開的。我也想知道更詳細的答案。

在中國大陸,人名用拉丁字母標記時姓氏全大寫的建議至少在1988年就有了。《編輯學報》1991年第3卷第4期厲兵的論文《中國人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歷史與現狀》提到:

七屆政協委員、河北省科學院院長鄒仁鋆教授在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作了題為《關於中國人名漢語拼音表示法國際化的建議》的專題發言,建議:在盡量不大幅度變動國家〔1978〕192號文件規定的前提下,既保持中國人「姓在前名在後」的傳統習慣,又不致被國外認錯,姓的漢語拼音字母全部改為大寫,如:LI Xiannian(李先念),QIAN Xuesen(錢學森)。國家語委對該提案非常重視,專門召集外交部、公安部、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際廣播電台、北京周報的專家和鄒仁鋆先生本人,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座談,但最後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見。

說明一下,上面提到的文件是1978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文字改革委員會、外交部、測繪總局、地名委員會的《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的報告》(國發〔1978〕192號)。而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是1988年召開的。


CHEN Li

起碼給外國人看會清楚點。

香港立法會議事錄是這樣處理的。


我只知道法國人平時各類手續、正式文件和學生名單上,姓氏大寫是慣例,看著一目了然。

我自己覺得蠻好的,就也這樣寫了(尤其是把自己姓氏放在名字後面的時候)。看到的人可能會更清楚怎麼稱呼你呢。

像是除了Wang、Li之類的可能會有些外國人明白的常見中文姓氏,還有很多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名字有四個字之類的,都寫成拼音的話,對於老外來說基本和拉丁化了的日本人名分不開。所以倒也是可以大寫一下以示區別。

不管咋樣,名字怎麼寫都是名字主人的意願。


我剛到荷蘭時,荷蘭人告訴我要把姓的所有字母大寫,原因是他們分不清哪個單詞是姓 哪個是名。不過後來一個美國的大學老師告訴我,他們從來不把姓的所有字母大寫,他也不知道有全部大寫的這種格式。


Liu E, courtesy name Tieyun, was a Chinese writer, archaeologist and politicia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何止漢語,像日本人名不也如此。你們看奧運會比賽的話,選手的姓肯定是全大寫的。這樣的好處是在調換姓與名的順序時仍然能識別出來:

Ai FUKUHARA(福原愛)

Tomomi ABIKO(我孫子智美)


我記得姓全部大寫的時候姓應該在前,名在後。全部大寫是為了告訴外國人全部大寫的是姓,畢竟姓在前不符合外國人的習慣。

因為,外國名字譯成中文後並不會因為中國人的習慣而讓姓在前,名在後;所以這種用法是為了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同時讓外國人明白哪個個是姓哪個是名。


推薦閱讀:

如何給別人介紹【盧】這個姓?
怎麼樣才能讓妻子隨自己姓?
弓長張,音十章,雙木林。那麼萬這個姓氏姓氏怎麼作解?
為何古人名字里沒有雨,或是很少有雨這個字?
改名字會遇到什麼問題?

TAG:英語翻譯 | 姓名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