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買回來東西卻總是不用?
01-01
為什麼總是喜歡買東西,看見什麼書、零食、水果、健身器材、美容用品、和一些創意的小工具都喜歡買,買的時候總是幻想買回來就可用上,提高了生活的品質和樂趣(就是很滿足的感覺),但是買回來卻總是扔到了一邊,不投入使用,有的時候水果會放到壞掉都忘記吃,而且潛意識裡還覺得自己買回來水果準備吃很健康... ...真心求解
--------------------------------------------------------------------------------------------------------------------------------------------像@徐向陽說的一樣 我還總是覺得我在使用這些不用的東西 我潛意識裡就是覺得我買了回來就是在使用這些東西 這是怎麼回事 我買了健身器材好像就是我每天都在健身一樣 我買了水果就像我吃了一樣 我買了書放在那裡就像我看了一樣
這個現象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預測偏差」。
送你篇相關論文學習一下:http://118.145.16.229:81/Jweb_xlkxjz/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2112你買的是慾望。
"你買的是慾望"。贊同。再細說一下,
對樓主這種情況,從心理學上說,使你「買」的決定因素不是東西本身,而是「買」這種念頭。因為「買」這種念頭或這種行為本身滿足了你的渴望。可是,渴望本身是無法被滿足的,所以,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過後,這種渴望又需要被滿足,而且會越來越大。即任何滿足渴望的動作其實都是「喝鹽水止渴」。如,抽煙,喝酒,戀愛,不時查看微信或知乎。。都是同樣的機理。從生理學上說,是因為一種「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的作用是傳輸亢奮和歡愉的信息。200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就是因為發現了多巴胺。
人都必然貪戀美好的感覺,愛情,巧克力,吸煙,酗酒,吸毒,求名,求利,乃至任何一種慾望的暫時滿足,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飄飄欲仙。下次只要接觸相關的事物或者記憶,美妙的感覺必然使人再次去獲得滿足,這就是難以戒掉的原因。
「多巴胺可以解釋為何一個人購買鞋子後卻從來不穿。看到這雙鞋後,這個人的多巴胺就大量分泌。多巴胺會刺激你的購買慾望。它就像是行動的助推劑一樣,但一旦購買行為完成後,其濃度就會下降」。即,控制多巴胺的分泌就控制了上癮。對我來說,知道自己原來是多巴胺的奴隸,此時產生的複雜感覺就能有效的抵銷「癮力」。:)即使不用 我看著都覺得舒服
我以自己親身體驗為例子。
我開始燒耳機的時候會經常買100元的耳機,但是總是不能滿意。這時我的朋友就勸我去實體店試聽,找到那副能滿足我需求的耳機為止。我買入了傑士的x10。至此,我退燒了。因而我的觀點就是你要買東西的時候要想明白你的需求是什麼?你有沒有要購買該產品的需求?然後在所有能滿足你需求的產品里挑最便宜的就成。
但是不是直接買最便宜的。以薯片為例,a品牌薯片很便宜但是你不愛吃,這就是不滿足需求。
當你考慮清楚有沒有需求的時候,應該便不會再苦惱這個了。
買東西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1.你的經濟實力是否承擔的起?
2.你是否必須要買這個東西。
3.買了這個東西之後你使用的頻率有多高?你懶!!
你買的實際上大部分是你用不上的東西。有時候買某樣東西是一種習慣,買了好像以後就會用,其實不然,買完之後很多都用不上。因為不是你時時刻刻必須要用的。可能某個時刻會用一下,但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買了幾乎都不怎麼用很浪費。
當你猶豫購買的時候你的大腦已經幫你自動完成使用東西時美好的想像。
因為錢多了。
想一想這兩種情況:有一天你很想吃魚,聽說某一條河中有很多魚,於是就去摸魚,回來做魚湯吃得很美;有一天你聽說某條河中有很多魚,於是你很有動力的去摸,摸回來不少,不想做了,但是這一過程也是很高興的。喜歡摸魚的人不一定喜歡吃魚,也許更熱衷於摸魚本身。
因為你潛意識裡感覺自己不夠好,配不上使用它。希望日後變得更好時再用。
因為你只是想
你買的是一時的快感………然後自以為自己可以去好好使用……
握爪吧,我是文具控也是書控……買了很多文具用品和書已經到達要砍手的地步了…
《自控力》裡面介紹了這種現象:很多人會誤認為自己買了書,就等同於自己讀了書。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誤認識。。。
買東西的動機有問題,也不善總結。畢竟是土豪嘛。
買東西,就圖個開心,圖個樂意!別想太多!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併合理的安排大段的時間?
※為什麼人會有選擇困難症?嚴重的時候連在飯堂選個吃飯的位置都會相當困難和糾結
※女朋友有嚴重的拖延症,經常拖延,又因為事情沒做完而感到焦慮煩躁,應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努力卻堅持不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