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目前趕不上日本動漫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動漫 = 動畫 + 漫畫。

體制思想上的,製作技術上的種種云云。

ps: 我一直yy,其實我們有能力做到日本動漫那種水平,只是如同互聯網一樣,做成類似的鴨梨太大,什麼山寨呀,抄襲呀罵聲太多了


在另一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2309)中回答過了,我的觀點是:

一、不是人才問題。

二、不是一個問題。

三、不僅僅是盜版問題,光說這個只是找借口。

四、「動畫即兒童文藝」與「母語嫌惡」的疏導問題。

五、投資環境與審查機制問題。

六、媒體協作問題。

此外,在這邊看到mathildajazz朋友認為「部分作品刻意模仿日本作品風格,丟棄了本國動漫的精華。早期的中國動漫中也有非常經典的作品,譬如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大鬧天宮、聰明的阿凡提等。但後來的作品中就鮮有這樣的典範出現」這也是趕不上日本動漫的問題之一,但這其實是很多投資人、製作人,甚至是創作者與觀眾、讀者的另一個誤區:

眾所周知,我們從整個世界的動漫行業來看,日本動漫雖在衰敗,但仍在短時間內無法追及,這是因為什麼呢?只從作畫技術這一層面而言,日本的動漫產品的作畫風格是多樣的,觀眾、讀者可以自然的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我們甚少聽到日本的上層業者說「我們要做大和民族風味的產品」,而是告訴創作者們「你做出你自己的風味,我們來賣」——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感到日本動漫的類型是無窮無盡的。

那麼,既然日本人已經用這種方法成功了,就說明這種方法是具有其使用價值的,我們可以不用這種方式,但為什麼我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強迫自己的創作者們背離他們自己所喜歡的畫風、所特立獨行的創作風格,而一定要讓他們做出「統一風格的、中國風味的動漫」呢?

其次,無法否認的是,中國的很多動漫愛好者——誇張的說,甚至是絕大部分動漫愛好者——都是受日本動漫的影響才喜愛上這一事物的,本土動漫市場的「可思考主體」的品味亦是更傾向於日本畫風的,那麼,既然市場喜愛,我們又為什麼要強迫創作者們背離市場的趨向去做「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國風味的動漫」呢?是因為某種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嗎?

最後,再進一步微縮來說,其實「日式動漫風格」這東西說白了只是「一個工具」,體現中國風味並不是非得要扔掉這個工具自己再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工具,而是利用這個舶來的、方便易用的工具去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舉個小例子,當你在一幅日式風格濃厚的畫作中發現牆壁上出現「辦證 158××××××××」的字樣時,你還會認為這是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嗎?我認為細節才是應該展現中國風味的地方,細節才是王道。


作為曾經的一名動畫專業的學生,我來說說吧:

①市場化問題。像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動畫就在世界動畫之林中扮演的很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作品就是《大鬧天宮》(萬氏兄弟作品),當時國際上就有「中國動畫學派」之名,其動畫畫風活潑,生動有趣。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動畫逐漸趨於兒童說教性(基本可以以《黑貓警長》之後的動畫片為界),市場化程度很低,導致了一大批中國動畫大師為了生計,大量流失到香港、台灣等地從事歐美外包動畫工作。

②體制問題。上面的朋友說了很多了,我這簡單點:就是政府把動畫當成了兒童的玩具來看,而不是一個產業來對待。

③中國並不缺乏動畫人才。大學時候,班上有很多畫的很不錯的同學的。

進入21世紀以來,政府也漸漸重視起動畫產業來了,包括近些年來大學中風起雲湧的動畫專業(甚至理工類院校也開動畫專業),在各地興建大型動漫基地(如青島,杭州,大連等地),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意識到,任何產業鏈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學動畫專業老師水平普遍不高,風險投資商對動畫產業普遍不感冒(就我所知,現在出名的投資商好像就熊曉鴿在投資動畫產業),動畫外包項目國人大都從事的是低端職位等等問題,都是令人頭大的問題。

不過,我們也應該欣喜的看到,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近些年來還是誕生了一些優質動畫的,比如《小兵張嘎》(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出品)《寶蓮燈》《秦時明月》(共三部)等作品都是很不錯的作品,其中尤其以《喜洋洋與灰太狼》的運營最為成功,可謂成功複製了迪斯尼動畫的商業模式。

ps: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已經身不在這個行業,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各位可盡情拍磚。


自己拿不出成績做不出市場就甩鍋廣電,文化部,題材這些是病,得治。

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

稍微對比下十幾年前到現在國內電競行業的環境。人家拿出了成績,作出了市場。在這麼大的受眾面前,廣電文化部擋得住么。再比如解除遊戲機禁令,還不是一會事兒。姓社會主義是不錯,但是他名市場經濟啊。總還是要為市場服務的嘛。別說是動漫,哪怕是狗屎,只要有人願意買,有市場,你看這生意上頭支持不支持你。現在多少「動漫」企業,燒著社會主義的錢,卻砸著市場經濟的牌子。文化部能願意么?

當下中國動漫行業比不過日本無二,就缺一個成熟的市場和運營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不單單是動畫製作本身,日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投資,製作,宣傳和盈利的體系。

集英社所屬的一橋集團,角川所屬的角川集團,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知名製作公司都是有著比較良好的資金支持的。餓著肚子鬧革命,從業者又不是聖人慈善家,沒錢誰來給你幹活。

製作上,配音有專業的聲優事務所,音樂有專門的配樂師,動畫監督,腳本家也在一個成熟的體系下得到培養和發展。日本動畫從招話劇團來培養過渡到現在的聲優事務所也就近十幾二十年的事情。宮老爺子在84年風之谷成名作前就已經參與過魯邦三世的製作,也做過如熊貓家族這樣的動畫。想一促即成如何可能。

宣傳可能是最容易達到並超越的,畢竟國內某企鵝和某度在這方面」功力」深不可測。

最重要的就是盈利的問題了。一部成功的動畫放送之後不僅能通過賣BD盈利。還有諸如Animate這樣的周邊銷售窗口;DLsite,DMM等同人販賣網站;一年兩次的comifest加上無數的地方展都是有極大的盈利空間的。國內的動漫公司又怎麼盈利?本來就是網路放送,沒多少放送費拿,又缺乏別的盈利渠道。比較成功的畫江湖系列能做手游盈利,別的公司又如何?

總結一下,中國有句老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一天黑這黑那的還覺得自己這是在激將法,不是傻就是賤。再者,也別老拿中國動漫和日本比,你作的是國內市場有不是日本市場。你們知不知道Ehentai 70%流量都是日本的,內需強才是硬道理。

以上


看了下大家分析的都是體制、產業環境的問題,我來說說其他方面,我覺得日本的動漫和中國的動漫最大的區別是動漫傳達給人們的內涵。日本的動漫之所以被大家追捧,想必除了優美的畫風,搞笑的語言以外,更多的是人物特點,人物的精神世界,最經典的《棋魂》塑造的進藤光、塔矢亮的圍棋少年,奮發圖強,永不認輸但是又保持著正常年齡孩子的心理活動的形象,深深的影響著80甚至現在的90後,即便是到現在持續了n百集的《火影忍者》和《死神》也同樣是被片中各個人物鮮活的精神世界所迷倒。這些人物無不傳達著奮進、友愛、努力的精神,加上用心的音樂,整部動畫都在煽動著看官的情緒。觀看日本動漫的年齡層跨度很大,30幾歲的人看日本動漫也不會覺得幼稚。

曾經看過一篇帖子說,中國動畫片的精髓是必須要有動物。。。不禁啞然失笑。縱觀中國動畫確實大部分都是以動物為人物主角的,因為他們的目的是給小孩子看的,不是給大人看的。老少咸宜的也有,《寶蓮燈》啦,中國古典神話。

國產動畫的優秀作品很多都是少兒動畫。其實國內現在有很多優秀的漫畫家,客心啦,貓小樂啦。他們的作品不幼兒,但是如何把優秀的作品變為動畫,不只需要用心的漫畫家,還需要用心的動畫製作,日本動漫的歌曲配樂都可以單張出大碟,他們對於歌曲的製作用心到極致,我們可不可以?除了手機中飄出的"喜羊羊,懶羊羊。。紅太狼灰太狼「,能不能在某天飄出精美的國產動漫配樂?用心,人物才不空洞,內容才不匱乏,最重要的一點是,認識到動漫不只是小孩子的東西!好的動漫可以激勵好幾代人!


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有膽略的領導者。

動漫是創新最前沿的產業之一,這個行業里我見過很多有智慧的、有手段的、有技術的、有才華的,唯獨沒有見到過真正有膽略的領導者。成就迪斯尼那樣的企業,需要迪斯尼兄弟超越時代的膽略;成就吉卜力,需要宮崎駿和鈴木敏夫那樣把控文化脈搏的膽略;成就大鬧天宮,也需要萬氏兄弟的膽略。

當然,如今中國動漫圈子膽大妄為的人還是不少的,做出多雷的事情都有可能,而且他們的行為越來越證明這件事是沒有底限的……只不過,這些都是有膽而無略。其他一些正在做著看起來靠譜項目的人,則大部分是選擇了明智的做事方式,而放棄了挑戰任何未來可能性的勇氣。

我想說的是,搞動漫需要一種藝術家的精神,不要上來就把自己放在主流位置或者商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而是應該努力去洞察和前瞻這個行業未來50年、100年的希望和可能性,只有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個思考結論,才可能堅持做出一番有意義的事業。


感覺是個很適合放乾貨的問題…奈何我並不是業內人士也提供不了乾貨。但憑我的觀察,動畫業比不過日本能明顯看出來的至少有兩個表面原因。

第一個表面原因是國內沒有電視分級制度。其實這個也是導致國內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尷尬的一個原因,但電影這玩意畢竟還是主流文化,和身為亞文化的動漫有著待遇上的差別,往往能獲得更多關注也有著素質更高的從業人員,還有專門學校之類的。

動漫就不同了,本身在國內就沒有文化基礎,還要面對社會的多方指責——色情,暴力,負能量…這些問題在日本都是靠電視分級制度解決的,只要把受眾控制在心智水平合適的人群,對於動畫里的色情暴力表現的指責就會少很多。動漫愛好者也會少很多輿論壓力,自然就促進消費。

而國內比較特殊…壓根沒有電視分級制度。那就代表動畫只能做全年齡向,造成國內優秀動畫受眾多為兒童。題材很難拓寬,也很難吸引有消費能力的成年人的注意。就算做出好作品也比較難賺錢。

另外一個表面原因是版權保護無力。這也是大部分人比較認同的,阻擋國漫發展的重要原因。中國的版權一直為人詬病,盜版橫行導致正版經常會血本無歸。相比起來日本的優勢太大了…實體書和光碟都有專門店,網上也基本找不到免費資源。

嘛不過這個問題比起上面那個來說小很多。國內的版權保護相關建設已經展開了幾年了,人民的版權意識也提高了不少,互聯網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也可以被視為能夠彎道超車日本那些實體店優勢的基礎。像愛奇藝之類的視頻大站早就開始接受線上支付購買電影…相信不久動漫也可以有這個待遇。

一旦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國漫便能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就像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因為是電影所以天生減少了盜版危害,因為刻意避免過的暴力和壓根就沒有的色情表現而免於社會輿論。儘管劇情上的單薄飽受詬病,但驚艷的製作(雖然大魚包給了韓國公司吧嗯)和有趣的設定還是為他們贏得了九億和五億這樣不賴的票房。至於大聖做對了什麼才比畫面素質差不多甚至更高的大魚票房高這麼多,我想除了他故事比較簡單易懂討喜之外…

大概因為他拍的是猴子

ps:這談的純粹是動畫…漫畫我回來再補也許


最主要問題還是審批。很多人非要用理中客的姿態說什麼「做得爛不要怪審批」,其實這完全是在無視現狀。

我承認現在有不少國內的從業者良莠不齊,確實有很多奸商圈錢。但是他們的生存土壤是怎麼來的?

如果在美國、日本那樣的市場環境里,《汽車人總動員》這樣的垃圾只會被告到破產!

因為我國從來沒有成文審批,且審批本身就具有隨意性和尋租空間,在僵化的官僚主義機器運作下,當官的可以隨意處置作品。

不論作品如何,總有可能被槍斃。唯一保險的辦法就是讓題材跟著中央搖擺。用這種態度做動漫必然失敗,因為心思不可能花在劇情上!而是把一些能夠過審的元素生硬拼湊。

也有人說,我們不是有《大聖歸來》之類的作品嗎?是,確實有,無論審批怎麼變態,肯定有好作品。這就好比,你讓短跑運動員背著鐵鏈,他也可能跑得比你快,但是不背好不好?

長此以往,就算有好作品,我國動漫也有可能畸形發展。僅僅在所謂的「古風」、「四大名著」、「子供向動物、機器擬人」領域裡小有名氣。當長期來看,與我國整個市場需求嚴重脫鉤。必然讓觀眾越來越反感。


思想,中國漫畫家夠努力,但是思想層次不及日本漫畫家。這種思想層次是基於已有知識向各方向進行深層思考而形成,方向是多樣的,並且跟手頭資料和社會條件有關。漫畫,動漫可以一種藝術文學,這在日本可能被大多人所認同,但在中國,許多人對動漫的理解就是小孩子看的「玩物」,動畫片,在中國一般人理解的所謂的動漫就是一大堆針對兒童的兒童劇。


在於沒有分級制度,只有文化部、光腚總菊的喜好。

人才是否成問題,個人認為不。舉個例子,春晚上露臉的漫畫家夏達的作品已經在日本頂級漫畫雜誌上連載。

這說明兩個問題:1.技巧;2. 腳本,不說超越,甚至不說達到,保守地講,接近應該不成問題。

而且,中國動漫界為日本及歐美動漫產業貢獻了大量in-between的作者。

上面講的應該是根本原因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產業化程度不夠。

日本的動漫產業發達不錯,其實真正要掙錢還是靠移植——動漫畫超遊戲、電影、主題公園、各種周邊的移植。中國大陸還不能做到這一點。

就成本看,動畫片製作1分鐘要好幾萬,而電視台最高的(比如央視)能每分鐘幾千就不錯了。

不過這不是主要問題,因為國家扶植文化產業錢倒也不會缺,但是輸血總不是個長久事對吧。


個人感覺是劇情和流暢的演繹,就是套路也別讓人感到尷尬,感到是為了套路而套路,所以說腳本很重要,作畫感覺中國還算可以了,但是演繹和分鏡是真的不行。

至於日漫,最近也是賣人設了,劇情用爛,廢萌當道,所以說業界藥丸。


看見大家總結得已經差不多了,補充幾點:

首先不止是動漫,我想知道現在中國的文化產品有哪些是到達世界先進水平的?可能動漫、電影需要一定資金投入才能發展(但看看世界上那麼多優秀的低成本作品就知道,其實這個也是借口),作為基礎的文學有沒有什麼優秀作品?反正89之後,我只想到韓寒。

而文學作品較為優質的78-89年,同樣也是電影、動畫尚且有所建樹的年代。可見動漫的低迷並不是例外,而是整個劣質文化環境影響的結果。

在自己沒有優質文化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會被強勢文化所侵略,美日在這個年代就是強勢文化,加上朝內盜版資源的方便流通,自然許多人接受了他們的文化模式。當我們變成文化的追隨者而非原創者,在最初意識就定下了「追隨」的心態,那麼自然再難以超越。


只有一個原因——市場。

這要攤開來說,夠寫一篇論文的了,這裡簡要說一下。

動畫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它極其重視對於市場的經營與培育。

因為動畫本身其實非常的特殊——首先,各國動畫產業沒有例外的都先是從最基本的「子貢向」(就是兒童青少年專供)動畫發展而來,在這其中多年的經營培養會使慢慢成長的受眾養成牢固的觀影習慣,同時這種習慣也將反向的對動畫做出改變。從方向性上看,動畫的類別會越發豐富,內容亦將越來越具有針對性,而市場方面的消費意向也會越發的明顯和龐大。二者相互支持和引導,不斷發展。

而另一個特殊性,我們通常說動畫產業動畫產業的,但動畫產業就真的說動畫本身的產業嗎,我們常提的日本動畫產業就真的是光靠做動畫就有錢來?不,實際上這一整個產業鏈的基礎是大量的實業和消費,因為動畫本身是沒有經濟產出的,其商業性價值永遠是作為附加值存在的。而實業才是產業本身,是支持動畫存在和進步的最關鍵、最必要因素。沒有這個,其他的全都無從談起。

而吸引實業支持的關鍵,就是這個附加值。但這個附加值本身,實際上又是跟市場的開發培育程度成正比的。所以如果市場開發的話,動畫沒有起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相對的,如果到了日本這個級別,市場的開發程度幾近飽和,單部動畫甚至有可能在大範圍內影響消費方向,這個時候實業與動畫的立場就不再是之前的樣子,而變成了雙方積極合作的姿態。甚至反客為主,動畫開始主動引導實業的經濟發展方向。

但是,即便是日本的級別,有一點還是沒有改變,那就是實業支持是動畫基礎這一點。假使這層支持斷了,日本動畫也將迅速跌至谷底,氣候不再。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況呢?社會上大多數人有沒有接受動畫這一媒體形式?答案大家都很清楚。不具備廣泛性,消費性又不強;本身沒有經濟產出,受眾口味又刁鑽,搞得投入高的要命,這種情況下還有人想著讓國產動畫一步登天?記得乒乓里孔爺的名台詞不?

如要想培育出日本動畫如今的市場規模與形態,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法跳過的,只能慢慢等。並且在此期間,保持國產動畫在人們視野當中的存在。等到市場的培育與受眾消費能力與意向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等到實業普遍開始有和這一名為動畫的媒體形式合作的時候,國產動畫的崛起,才能初見端倪。

在那之前說的一切都是屁話,可以直接無視。


那麼多人說不缺人才,不缺技術,制度不行,審批不行,資金不行云云,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那麼怎麼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要跟我提大聖歸來,拋開吃屎的情節,畫面真的很好?誰給你的自信?最終幻想15還是爵跡?當然我承認在國產裡面算是不錯的


個人認為,也有中國動漫作品能超越外國的。不過「哪個好,哪個不好」比較見仁見智,外國的也不一定都好,中國的也不一定都不好。

為什麼說「趕不上」,我認為還是不同方面討論。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或者反過來)顯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有幾個方面確實還趕不上:

  1. 商業方向:周邊產品市場還不發達,或者周邊產品挺多然而有價無市賣不出去。掙不到錢,製作者的熱情自然會降低,然後做出來的不再是「充滿愛與熱情」的作品,形成惡性循環(賣不出去→掙不到錢→熱情降低→作品水平降低→受眾不買賬→掙不到錢)。試問,連製作者自己都喜歡不上的作品,怎麼去打動觀眾並使其願意花錢買買買?當然,也有部分作品是由於受眾的購買力並不強,所以掙錢少,比如低齡向作品受眾(十三歲以下兒童)的購買力並比不上少年向作品受眾(十三歲以上的)(據我觀察,近年來中學生的購買力增長較快。假如能多做些面向少年的作品,應該可以打開市場)
  2. 受眾方向:引用一句著名台詞,「謎底總是人類」。一直以來國內動漫多得是以非人類為主角、面向低齡兒童的,給整個社會都造成了一種刻板的印象「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在此影響下,更多的動漫工作者隨波逐流,就去製作面向兒童的動漫作品,反過來催動了整個市場上充斥的大部分是「給小孩子看的」作品,形成了惡性循環(傳統面向低齡→做出更多低齡向作品→社會刻板印象→做出更多低齡向作品)從而無法提高內容的智商

也有一些趕得上的:

  1. 全年齡向:二十多年前的《大鬧天宮》,十多年前的《寶蓮燈》《西遊記》《哪吒傳奇》。從人物動作流暢度和背景音樂來說都可以算是精品,比如《大鬧天宮》乾脆就用了京劇里的配樂,《寶蓮燈》由劉歡、李玟、張信哲演唱了主題曲。然而,由於情節是源自古代神話,所以情節方面沒啥好贊的。商業方向並沒有發現什麼發展,大概只有《寶蓮燈》出過CD,《西遊記》的鑰匙扣還是和某品牌旅遊鞋合作了買鞋附贈的

  2. 青少年向:近幾年的《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納米核心》《端腦》《屍兄》從人物動作流暢度來說稍欠缺,然而正在越來越好。音樂和情節方面具有較高的原創性
  3. 《秦時明月》《納米核心》的官方運營情況較好,比如發售一些人物的模型、概念飾品等周邊產品。商業方向已經找到了適用於其本身的運行方式


題材啊。

都想搞古風,鬼怪,唐朝,正史,俠義,先秦,誰愛看這個啊。你看中國人看日本動漫最多的是什麼,是校園,青春,日常,愛情,科幻,腦洞,爆笑,是貼近生活的好故事,好劇本,好創意,而不是去學那些年輕人壓根不感興趣的東西的。

那些古風,鬼怪,神話題材的矯揉造作的國產爛故事,爛劇本,都是垃圾。

我想看個國產的日常,草莓棉花糖,哆啦A夢,齊木楠雄,櫻桃小丸子,南家三姐妹就這麼難嗎?非要像魁拔搞個宇宙眾神大戰,像秦時明月搞個千古大英雄,像大魚海棠搞個性冷淡古風,你們是有多大的胃口,每一部動漫都做成龍珠、海賊王、火影忍者一樣的長篇巨制大手筆?何況你們的劇本有那麼精彩嗎?還不都是各種套路?有一點兒新意沒有,有一點兒誠意沒有?

當年我很欣賞的國產動漫《李獻計歷險記》《貓》,製作技術比你們不知道粗劣到哪裡去了,然而人家成就如何,你們這些俠義古風動畫們成就又如何?

能安安穩穩地講好一個故事,對於動漫作家就這麼難嗎?


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個發展問題。

我國過去的發展重心在於農業和工業,尤其是工業里的製造業強大與否是一個國家是否能成為大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我們的量體和願望使我們成為世界強國必然會衝擊到現有的強國,導致這些國家對我們進行戰略猜疑,甚至觸發「修昔底德陷阱」,所以除了供應全國人民糧食的農業和一個國家骨骼的工業體系以外的所有產業,都是第三產業,文化產業,娛樂,影視甚至改革開放的商業也是第三產業,過去這些產業多多少少的發展都有為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意思,改革開放甚至可以說就是為了用國外資本和技術反補第二產業。

有了這個大背景,你大概知道為啥過去二十年文化產業發展得比較慢,因為不是國家的重點和核心。

因此回顧20年前,我們其實沒有什麼本錢營造個什麼繁榮的文化產業環境。

1、沒錢。

產業的特徵是營收,當時大家都沒什麼錢,唯一的娛樂可能就是很多產業人士詬病的「盜版滿天飛」,只能買盜版VCD來看。

我家住涪陵,就是何偉的《江城》里描寫的那個城市,他來教書的時候我3-4歲,書里描寫的城市就是我童年的環境,那個時候大家收入都不高,貨幣緊縮,一點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家裡的主要收入都用來投入家電、教育來改善生活品質了,哪裡有錢像現在去給《大聖歸來》幾刷,北上廣那邊我不知道,不過發展應該比這個中西部三線城市好很多很多,不過總得來說,那個時候娛樂是使用收入的邊緣行為,所以像《寶蓮燈》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

2、技術人才不足。

很多人喜歡說我們缺原創,缺好的劇本,其實好的劇本好的原創也有啊,長歌行也不錯吧,但是二維動畫的技術人才儲備不足,只能給你做動態漫畫了,好的IP都給發展得比較強的產業給整合去了,長歌行聽說要拍電視劇了,電視劇的人才儲備是夠的。

再好的劇本,沒有好的中期製作團隊,給你呈現的效果也就那樣了……

人才不足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當年那個環境不營收,另一方面是國家扶持的政策出了邏輯問題,當年那個補助政策——做2維1分鐘500元,做3維1分鐘1000元的政策對行業的衝擊太大了,幾乎所有資本都瞬間走向了三維動畫,因為三維的特點是建模可以反覆利用,而且有空間感,不像二維一幀一幀地畫,所以人力成本要低廉,技術門檻相對要低、

門檻低,補助卻更高。

很多資本家看準這個漏洞,就去做了一大堆粗糙建模的三維動畫申報補助,也許當年那個《雷鋒的故事》也是其中之一。

資本對人才流動是有影響的,畢竟崗位是資本家提供的,這就導致二維動畫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人才補足缺失。(有可能是幾年)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好處就是三維動畫的技術發展得還可以,現在好幾個表現力尚佳的動畫都是三維的,二維的我要等《大魚海棠》看完以後再評價。

所以,中國動漫不是不行,只是才剛剛起步,至於畫風什麼的,我倒不認為是主要的。關鍵是講的故事裡的內在要經得起中國人的共鳴。


看到5年前的回答,感覺我像是在挖墳。

正文:

大致歸為以下幾個原因:

1.題材。就我看過的國產動畫,幾乎都是動畫原創。這和日漫現在這種輕改漫改居多的形式完全不同。這些輕改漫改的作品在上映前就有一定人氣了,而且現在的輕小說也比較符號年輕人的胃口,所以觀眾就會多,收入就會好。

2.觀眾。國產動畫主要面向小孩子,青少年不愛看。但是小孩子看得淺,不會關注深度內容(結果就是國產都變得沒有深度了),也不會上知乎和我們撕中國動畫哪裡哪裡好。而且小孩子看了喜羊羊就喜歡喜羊羊,喜羊羊只要繼續無腦編下去出新作就行了。完全就不像那個誰,因為《魔禁3》做出來銷量可能比不過前作所以就不出了這種。

3.審核。這點和上一點有重合。縱觀國產動畫,神話故事,四大名著之類的。要不就是喜羊羊,熊出沒這種低成本高產出的。再要不就是果寶特攻這種兼賣玩具的。差點忘了還有兒童教育類型的。他們共同點就是積極向上啊~傳播正能量啊~團結就是力量啊~不然廣電哪會給你播。

4.經費。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國產作畫做得好的無非是《大魚海棠》這樣賣票房的,《三國演繹》這種一看題材就覺得多多少少有國家撥經費的。其他的作品也脫不開賣玩具。還有很多不是很耗錢的三維動畫。不過三維動畫也是可以很燒錢的,像什麼精靈世紀,做了兩季就破產了。

5.技術。這個和錢掛鉤很大,有錢的時候可以請外援做,比如《三國演義》,但是同樣在沒錢狀態下,國產的就是不如日漫。《終極的熾天使》就因為兩軍交戰的鏡頭原封不動地出現了兩次被蕾絲噴了好幾句,他要是想噴國產這種觀眾賀彩的鏡頭能從頭到尾播個幾十次的豈不是要累死。說起來中國的電視劇做得挺好,也是因為拍片子不用太多技術吧。

當然技術問題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你說國足應該也不缺錢吧,怎麼就是比不過別人。因為外國人都是從小就踢踢踢,中國有錢的地方沒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沒錢,所以就沒那麼多小孩踢球,沒有從娃娃抓起。同理,日本有不少未成年人就能自己出同人志了,中國畫漫畫的未成年人不多吧。加上中國人教育就是小中大研究生然後找工作,不像日本有較多一部分人是為了喜愛的工作而學習,自然就成不了那麼多從小修鍊的漫畫家了。

6.沒有心。很多國產動畫不是為了做動畫,而是為了賺大錢。之前說很多國產動畫是賣玩具的。期中,《果寶特工》這種兼賣玩具的還是可以看的,可是,有一些就是賣玩具兼做動畫的。比如什麼動畫版的火力少年王,你見過悠悠球轉得慢到幾乎可以看清圖案的還能玩花式的嗎?這已經不是錢和技術問題了!一個球近百元賣了那麼多已經夠有錢了吧!技術方面你以為你會用Flash的旋轉很牛逼是吧!拜託走點心好不好,這種簡單的特效像我這種小白學個一個月都能做出來的好伐?還有什麼賣魔方的同理。

也不是說國產動畫都完全符合上面的每一項,日本動畫就完全避免了上述所有問題。國產也有《秦時明月》這種看過都說好的。日漫也有許多讓人看不下去的。然而,國產很多有那些集無腦,渣畫,垃圾劇情,毫無特色,不走心的動畫在電視台放映,日本要是有這種符合以上三個以上條件動畫,估計都沒有電視台想買。

說起來我覺得很多中國漫畫都有動畫化的潛質的。就從我看的知音漫客裡面挑,《啞舍》和《天行秩事》都不錯,很有中國文化特色。就是怕奇妙的廣電不給過~奇妙的投資商不肯投錢~奇妙的製作組做成皮影戲木偶戲風格。《十冷》是國產漫改比較出名的,不過總感覺看起來體驗好差啊,還是技術不夠嗎?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就現在來說,國產動漫還處於一個學習階段,沒有或者少有大型動漫產出,國內動漫公司大多都是一些代工性質的企業,外國人負責設計劇情、人物等等,而中國企業所做的就是按照別人的要求完成動漫的製作,做的活是最多的,拿的錢卻是最少的,最主要的最後的成品還是得掛著別人的名字。

國家不斷扶持動漫業的發展,並且國內對於動漫人才的培養也在慢慢加強,假以時日,國產動漫業會有走出國門的一天!


因為中國兒童(準確的說是願意按照小朋友的意願購買玩具的家長)的購買力直接把二刺螈們碾得渣也沒剩下.

不要說什麼中國動漫產業鏈不完整,死宅們隨便找個商業綜合體去看看玩具櫃檯里有多少國產動漫的周邊在熱賣,再看看都是誰在掏錢.真以為這年頭資本們那麼看重共產黨那點補貼啊.

二刺螈又摳又挑又人少,你看小朋友們就可愛多了.


廣電朝令夕改,規則一手把握不放明文規定讓從業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人人自危當然作品只能那樣畸形發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國產動漫超神學院之黑甲開始收費?
十萬個冷笑話受歡迎么? 你們是怎麼看的?
為什麼有些人只看日本動漫不看國產動漫?
如何看待嗶哩嗶哩開設國產動畫(實際命名為「國創」)專區?
怎麼看瘋味英雄第十三集?

TAG:日本動漫 | 中國動漫 | 國產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