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朱標繼位保留明之邊疆藩王,歷史會怎麼進行下去?


借用 @儒雅的子木君 的圖

明朝的分封,其實是沿襲元朝宗王出鎮的做法。藩王們在戰略要地世襲統帥軍隊,但是對於地方行政很難干預,也並不建國,地方行政歸布政使司。明初的藩王數量多,而且統帥的兵力比元朝的宗王要少,實際上是元朝宗王出鎮的弱化版本。

元朝宗王出鎮的制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分封制度。晉王鎮漠北,安西王鎮河西,梁王、雲南王鎮雲南,鎮南王鎮江南,西平王、鎮西武靖王鎮吐蕃,很有效地控制遼闊的領土,震懾各路勢力。

明初立國於江南,基本盤是淮西幫和浙江幫,建都於應天府,對於北部邊境,有鞭長莫及之嫌。當時的北元仍然擁有較強實力,必須要在幾千里之外的北邊部署重兵。政治重心和軍事重心分離,而且北方邊境的守軍,其實相當多的都是當年投降的元朝蒙古軍、色目軍,有政治不可靠的危險,交給野心將帥統領,很容易發生叛亂,交給自己兒子,要放心得多。

除了北方邊疆以外,還有雲南、四川、湖北,那裡分別是當年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明玉珍、陳友諒的地盤。齊魯周秦晉五王則是坐鎮北方几處重鎮,當年這裡是紅巾軍和察罕帖木兒父子、李思齊、張思道等人的活動範圍。靖江王的桂林,則是通往嶺南的水運樞紐。其實這種分封措施帶有很濃重的軍事管制和監視的色彩。

明朝後來的九邊重鎮,可以看出遼、寧、谷、燕、代、晉、慶、肅八王的封地和九邊重鎮的部署其實是高度相似的。

明太祖出身微寒,自然非常嚮往元朝的皇室派頭,也想把老朱家變得像蒙古黃金家族一樣成功,而且明初也只有元朝的現成制度可以借鑒,畢竟大家都熟悉,以後再慢慢調整。

建文帝一個愣頭青,把明太祖的格局徹底打破,明成祖遷都北京,權力結構徹底重組,藩王削奪兵權、內遷,後來逐漸以九邊重鎮來替換藩王拱衛邊疆。

如果保留邊疆藩王的話么,基本上可以參考元朝。元朝的宗王其實造反的並不多,因為畢竟遠離政治中心、而且糧餉依靠內地供給,也不能干預地方民事行政,元世祖時期的乃顏叛亂兩個月就被平息,在黑龍江一帶又有成吉思汗弟弟哈赤溫後代的叛亂,都未能造成大麻煩。後來還有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在漠北造反,這時候大元也還剩下7年就藥丸了。明朝繼續保留邊疆藩王的話,除非朝廷出大亂子,作大死,不然不會發生什麼大叛亂的。

戰鬥力下降當然也是必然的,應該和元朝差不多,龍子龍孫越生越多,王爺滿地走,將軍多如狗,士兵待遇訓練越來越差。元泰定帝在上都死後,燕鐵木兒擁立元文宗起兵,兩都之戰爆發。燕鐵木兒太師靠著自己部下的左衛親軍和留守大都的部分欽察衛、阿速衛,再招募一批漢軍,把上都一方十幾路王爺的軍馬打得全滅。明朝如果邊疆藩王保留的話,估計面對蒙古和後來的女真,也只能守城,不敢出戰。


謝 @日月重開大宋天 邀請。 歷史上燕逆奉天靖難,大規模抽調漠南衛所兵馬南下,衛所殘破不堪,到燕逆造反成功之後,永樂初,不得不放棄部分實控衛所,從而導致軍管實控漠南轉換為雞米緩衝區,並在土木堡之變後九邊徹底淪為前線,從此大萌對萌古的南下劫掠疲於奔命直到俺答納貢為止。假設朱標繼位保留塞王守邊,那麼可以視為其願意繼承其父朱洪武的國防政策。那麼燕逆很大程度上就不會奉天靖難,那麼靖難時期朱老四大規模抽調漠南衛所軍叛亂的局面也不會出現,接著漠南的衛所很大程度上會保留下來,那麼對漠南保持實控,必然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保持下去,至少不會在土木堡之前崩盤。

在此基礎上,九邊的後勤供應會延續衛所屯田和北五省提供,南京作為首都則可以就近獲得江南的供給,那麼這種良性循環會極大減輕財政負擔還有沿途損耗,北京作為單純的軍事城鎮而非首都,不會成為嚴重的負擔。

綜上,明朝整個北疆邊防形勢會比歷史上好,從遼東到大寧再到河套,此為第一條防線,歷史上的九邊作為第二條防線,兩條防線下,土木堡之變那種明軍主力部隊全軍覆沒的後果也許會避免。對北元以及後面的瓦剌和韃靼的積極進攻攻勢,也許不會戛然而止。


明朝藩王權利本來就那麼小,而且互相制約,要不是朱允炆逼得太緊,誰會反。。。朱允炆簡直違背人倫好不好,從古至今,分封制搞了那麼多次,明初分封制度簡直是最成功的。不僅邊境保留了大量的軍事團體反覆的打擊被蹂躪碎了的蒙古人,剝奪蒙古人的生存空間,另外藩王封地的治權和兵權都在中央手裡好不好。。。。靖難朱允炆怎麼輸得,非常附和儒家的說法,不仁不義不孝不智,滿嘴仁義道德,做事毫無道德的人還沒運氣,不輸就怪了。。。


沒啥事啊,反正朱標一朝沒啥事。好多人一想到藩王就以為老朱家要七國之亂啊八王之亂啊啥的,認為明太祖這麼搞一定就不對,其實明代藩王和漢代那種割據一方自成體系的藩王是不一樣的,明初藩王的實力來自於對地方軍事的指揮權,真靠王府屬衛,一兩萬人是幹不了啥事的,總不能指望藩王帶著這點人就能起到守邊的作用吧,如果用前代說法無非是秦王都督陝西諸軍事之類。這種體制在東晉到南北朝一直到隨代都很流行,因為當時士族勢力較大,皇朝變更頻繁,皇帝必須倚仗宗室來控制地方,所以基本藩王都是出鎮各地的。而從實踐上看和很多人映像相反,確實有效果,反而大肆削藩很大幾率會導致亡國比如劉宋就是多次打擊地方實力宗室最後反而被權臣篡位。這種制度在幾百年的實踐中看,只要中央皇帝有足夠權威,是不會有問題的,但一旦君主弱勢就會立刻出問題。朱標作為嫡長子,能力威信都夠,也是跟著朱元璋創業的長君,自己的班底早就形成,根本不怕壓不住。這種情況類似南齊武帝,雖然蕭道成篡位沒多久就死了,地方上都是宗室藩王出鎮,可齊武帝即位都四十了,屬於跟著創業的,和朱標差不多,結果什麼事都沒有,到齊武帝死後兒子年紀小才出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朱標,要是朱標死的時候兒子還小才會有問題,況且如果朱標上台也要削藩的話就更沒事了。就是幾個藩王全反了,打贏朱標這樣的合法長君幾率也幾乎是零,這一點歷史上特別是南北朝多位有力藩王都一再證明了這點.......恩,建文實在有點太菜了,正常都不會輸的明明


1.很多人都不會死;

2.底下的兄弟們都會乖;

3.歷史書不會被亂改;

4兒子不會面臨那麼糟糕的局面;

5.兒孫自有兒孫福,剩下的我就管不到啦


謝邀

題主可以參考一下知乎上「如果朱標沒死,繼續削藩,朱棣會造反嘛?」的問題下的高票回答

1.朱標繼位對歷史最大的影響估計就是靖難戰役是否發生。當然,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朱標繼位,朱棣無論是從宗法制還是個人全面發展能力都不得不服的。以他的威望和行政能力不得不說比他兒子朱允炆高到哪裡去了,所以在想朱標任期內搞什麼七王之亂 八王之亂還是洗洗睡吧,你以為朱標是晉惠帝那種白痴,我也不相信朱標會用李景隆去平叛,難得我大明就找不出一個「周亞夫」?

當然朱棣不反或者造反失敗,估計大明皇帝全得改人,從朱棣旁系(小兒子)全班變成朱元璋直系(大兒子),至於後面歷史如何發展就真的不知道了

2.該怎樣就怎樣一切井然有序按照朱元璋的大明夢發展,大明和諧 社會正常發展 說不定資本主義萌芽就長成參天大樹了呢233

ps.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重蹈漢晉覆轍,當然就算處理的不如漢也肯定比晉強,個破晉奪人政權活該天譴(還我曹家江山!),後期嘛九千歲該出現還是得出現,沒有魏忠賢也有李忠賢,王忠賢,一個王朝到了某期想拉也拉不在,人事可以改,天命不能違,崇禎期間的饑荒該什麼時候發生就什麼時候發生,只不過到時換個人罷了(朱標繼位,可能輪不到朱由檢一族,無非換個人倒霉,至於那人能力比不比的上朱由檢就不得而知了)

3.藩王這個東西是不可能不削的,畢竟威脅皇權還是了中央集權的攔路人,當然要是說削藩於無形還是屬漢武帝推恩令是墜吼得。只要得當,朱標成為明文宗或者明景宗也是可以的,之所以不是明武宗因為朱標不喜殺生。。。。(朱標上台,絕對輪不上朱厚照那一系,)

先就這麼多,到時再看看又沒什麼更正修訂的,吃個飯先


得勒,咱天津算是沒了


漢景強行削藩;七國之亂,暴力平定

漢武推恩令,削藩成功

如果藩王的確是各位說的如此好的話,為什麼朱棣上台後也要削藩?

從中國秦朝一直就有一個趨勢,就是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不斷強化。藩王今日不削,明天也不削么?

且皇子皇孫全是一群寄生蟲,浪費公帑。花那麼多銀子養著福王,福王什麼時候救了大萌???

建文不過是削藩失敗了而已。

且崇禎又不是神仙,對於自然的天荒,換個人也無法阻止他到來,一旦賑災不利,就有流民,流民一旦處置失措就變流寇。=制度不改變,看(xue)臉(tong)選拔皇帝的君主專制,怎麼可能避免日後的東林黨爭和太監禍國?怎麼解決稅收和邊疆民族問題?

當然,可以說,如果明朝朱標代代賢良,那好,請問清朝,除了後面幾位被慈禧劫持的皇帝,有哪幾個從能力上講是比朱木匠能力差的?本的問題不解決,只會無限推遲問題的爆發,且問題越推遲,矛盾越積重難返,爆發時越是厲害。

題主,你應該知道有句話叫,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如果對於歷史問題或者政治問題還是期望天降偉人或者天不生斯人,萬古如長夜的思路來考慮問題,不從整體,制度,規律角度考慮問題的話,那麼歷史的錯誤就會無限循環。

歷史永遠是個耐心的老師,他從來不介意多上幾次課。


還是會土地兼并,那群官僚士子還是不交稅,鹽商之類的壟斷做大,九邊糧響不足,將領吃空餉喝兵血。最後,大明死於內憂外患。


朱標不削藩,難保子孫後代不削啊。藩王實力過大就是皇帝眼中釘。


n年後,X乎有人提問,「如果明太宗朱標繼位之前就去世了,歷史會怎麼進行下去?」


其實不需要懿文太子登基,就是建文帝在削蕃的時候,不那麼激進,皇四子也不會反。建文登基才幾年,上來就搞掉幾個皇叔,如果他能循序漸進地推行削蕃,永樂就會孤立無援。


我寫一下我的想法。

大家都覺得朱棣造反,就是他居心不軌,但是要考慮一下,建文帝他登基幹啥了~搞得改革完全扯淡,如果當時諸藩不反,搞垮國家自會有人反~


推薦閱讀:

滑鐵盧戰爭中,格魯希沒有及時增援的決定是對是錯?
哪些國家是沒有國父的?
為什麼近代歐洲的君主經常由外國人擔任?
1929-1933 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真的有 20 萬美國人申請移民蘇聯嗎?
同樣是國王被殺,為何英法之後會有如此大的觀念不同?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清朝 | 世界歷史 | 亞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