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里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商業研究所,更多「商業」、「公司」、「行業研究」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如果按行業來觀察,並且對比中美,會更有意思。

首先可以看到行業強弱的分布,其次可以發現中國還有哪些行業存在短板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提一些有意思的點:

  • 金融、能源、電信、貿易行業以及運輸物流行業,和國家經濟體量密切相關,在該行業的佔比與中美國兩國在整合財富500強的佔比基本相當。另外,隨著中國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貿易行業應該有更多機會。
  • 科技行業,中美國兩國獨步全球,搖搖領先。(中國的13家科技企業中有5家在台灣,等待早日統戰)
  • 航空航天國防行業,中美兩國獨霸全球,三個關鍵詞:下餃子、暴兵、狗大戶買買買
  • 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美國衰落到兩家了,中國的企業全面崛起。
  • 健康醫療、食品及藥品零售、大零售以及食品飲料煙草,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短板,上榜的企業寥寥可數,而且基本都是華潤等大國企(在財富500強中把華潤化為醫療健康行業)。對於中國這麼一個好吃愛吃的國度,簡直是奇恥大辱,相信未來有很大的發展。大家別在爭豆腐腦是甜口還是咸口了,也別在YY中餐讓全世界人民跪舔羨慕了,好好地把自己的正常生活用品做好,為良心企業買單,儘快淘汰那些黑心企業。
  • 工程建設,美國一家都沒有,中國8家企業上榜超過60%,基建狂魔絕不浪得虛名。
  • 媒體,總共只有三家企業上榜,全是美國的。所以文化輸出不是白叫的,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要說控制輿論和宣貫洗腦,美帝不僅是第一而且是唯一。

總體來說,中國的科技行業和硬貨行業進步很快,在文化、醫療、零售和消費品行業等仍有巨大的空間(除了美的沒有任何一個消費品公司進榜)。美國在空心化和玩價值觀方面確實領先,以前曾給這個國家帶來榮光的重工業和實體經濟(美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只剩下兩家進榜),確實不是當前的重點。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


最大的看點就是阿里和騰訊入圍世界500強。

全球上榜的6家互聯網公司中,中美各佔一半,中國有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國有亞馬遜、谷歌和今年新上榜的Facebook。

今年,美國上榜的有132家公司,排第一。第二是中國,有115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第三為日本,有51家。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5年左右,世界500強公司數量將超過美國。

----------------------------------------------

分割線

有人總拿國企說事,國企必須聽國家的,偏遠山區的路網、電網、通信網即使不怎麼賺錢,那也必須得上。

私企呢?

當然有好的,一心想發展的,一心想為國做事的,像吉利等企業有錢了,去收購沃爾沃促進技術進步,於國於民有益。

還有的呢?像萬達、安邦之類,國內賺了錢,還從國內貸款,國外買樓,買俱樂部,轉移資產。這樣的私企,把好處帶到國外,把風險留在國內。

所以,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多思考一下。

王健林: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把主要投資放在中國


我很奇怪

很多回答在吐槽,認為諸如國家電網,移動,聯通這種壟斷公司沒有技術含量,純粹靠規模堆起來的。這些是小學生還是幼兒園的朋友在答題?歐美有很多人跡罕至的定居點,就幾十個人。不通自來水(靠雨水凈化),沒有網路(靠衛星),我在澳洲,內陸就不說了,但就連墨爾本周邊都有這樣的地方。墨爾本東南面有個叫South Point的燈塔,是整個澳洲大陸最南端,也是著名旅遊景點,國家公園,但裡面別說自來水,連公路都沒有,日常補給全靠直升飛機。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把公路和電線鋪到每一個村,不計成本,不計回報的給你修路搭橋?

再說技術,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有半個月內運輸幾十億人次的實力?你以為這個靠堆數量就能堆出來?幾百上千萬各種交通工具的調度,協調,這個不是一種技術?微信還沒有流行的時候,春節假期,全國一天簡訊收發幾十億。除了移動,聯通,世界上還有哪家電信公司可以做到?這個不是一種技術?就我生活的這個城市,才百多萬人,高峰時市中心都會堵車,一到冬天,城市電網負荷就不夠了,得拉閘限電。想想這個數字乘以10,除了癱瘓還能咋樣。網上視頻,北京換高架橋,一個晚上就解決戰鬥,遠大集團修酒店,7天。除了中國,還有那個國家或者公司有這種效率?這不是一種技術?

管理十幾億有不同方言,不同生活習慣,連豆腐腦咸吃還是甜吃都能撕逼半天的龐大,混亂人口,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技術。看看世界上,單個國家,除了中美俄和日本,超過1億人口的,哪個不是社會動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橫行?難道非得用蘋果手機,喊個Uber,訂個Airbnb才叫技術?


本以為能看到比較深刻的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等發展的分析,結果看到評論里一大波對國企的討論,但是所謂的討論,更多是在於對國企的是非判斷,而非事實分析。

實際上,關於國企的問題,理論界上主要是認為出資人責任缺失的代理問題。在這一方面,天朝也在做一些嘗試和改變,比如競爭性國企和非競爭性國企的劃分等。我們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為基礎的大國,不可能簡單完全採用小國的淡馬錫模式。未來適合超哪個方面發展,還待時間的檢驗。

談到國企賺錢的問題,想起以前在前東家工作時,有次吃飯聊到公司發展定位,領導提到,他們向國資委彙報時,有時候特別糾結。比方說農藥業務,如果不賺錢,那麼國資委說你效率是不是底下,如果賺錢了 ,國資委又會說特么連中國農民的錢你也敢賺。

國企的尷尬主要也在於此。總有人覺得,國企賺中國老百姓的錢就是原罪,就是收刮民脂民膏。如果把利潤二字,換成稅金,是不是就會好一點了呢?前幾年,有銀行行長說,銀行業賺錢都賺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是,如果是私營企業的話,他會覺得不好意思么?

有的人覺得,變成私有就好了,還舉什麼華為「全民所有制」的例子。開心就好。

還有一個黑點是,國企的待遇超過社會平均水平,換句話說,就是從老百姓賺的錢拿去給一部分人受益去了。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但拿個別事例來互相反駁也只是宣洩情緒而已,期待能有更詳細的數據。實際上,業務骨幹人員的待遇卻是偏低的。每每看到發射個衛星才幾塊錢,某某戰機成本才幾塊錢,某某出口裝備才幾塊錢,心裡總是默默想,這後面的人工成本得多低啊。另一方面,很多人沒有提到的是,國企內收入差距相對來說還是很小的。A股上市公司高管收入是什麼水平 (其中國企領導是什麼水平)。拿著小几百萬的年薪(也就個基金經理的收入水平),掌管著幾百億上千億的業務,去和世界上年薪千萬美元CEO的企業競爭,還有人說換頭豬一樣搞的好。

國企要想不被噴的話,看來只有一條路——賺外國人的錢來補貼國內。


全球500強的排名是按照「營收」排名的,Fortune網站(Fortune Global 500 List 2017: See Who Made It)還可以進行「利潤額」排名,如果把「營收排名「+「利潤額排名」,是不是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企業的整體財務實力?我把它叫做「財務排名」。

----------

有朋友質疑「排名+排名」是否有意義,大家不妨把500強合起來看做一個大公司,那麼這500強就是這個超級大公司的500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

而你是這家超級大公司的人力總監,年底了,該給這500家子公司的諸侯打打分,決定年底獎金了。

首先,你必須明白:

  • 營收排名高低本質上=每個子公司的營收貢獻率大小 (子公司營收/總公司總營收*100%)
  • 利潤排名高低本質上=每個子公司的利潤貢獻率大小(子公司利潤/總公司總利潤*100%)

那麼,哪個子公司對企業的貢獻最大呢?

如果只看營收貢獻率,肯定對於一些業務總量規模天生較小但是利潤較高的子公司不公平,如果只看利潤貢獻率,那麼一些業務本身利潤就單薄的子公司,比如郵政,就要跳出來鬧事了。

咋辦?怎麼決定每個子公司的最後總排名,決定年底各家子公司老大的KPI得分?

能不能定一個「財務貢獻率」:

財務貢獻率=營收貢獻率*Y%+利潤貢獻率*(1-Y%)

當Y=50時,也就是營收和利潤在總公司看來,同等重要,不偏不倚,是不是有意見的諸侯們相對少一點。

於是,就出現了我的兩個排名值簡單相加後的排名榜。

----------

前3名的分別是喬布斯創立的高科技典範——蘋果、股神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汽車行業精細化的典範——豐田,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這個新的財務100強排名中,中國有18家企業,美國有40家企業,而之前的銷售額排行榜前100強排名中國是20家,美國是37家,應該說中國超大型企業的綜合財務實力稍遜一籌。

這個財務100強排名中,我國只有鴻海(台灣)和華為兩家私企,高科技領域的只有華為1家,企業的行業分布主要是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為主,這跟我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託於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入分不開。

而美國財務100強中則有Apple、Alphabet (Google)、Microsoft、IBM、Intel、Amazon這6家高科技企業,企業的行業分布也相對多樣化——投資、零售商超、汽車、石油、工業製造、金融、電信服務...,我們還需要努力。

可以分析的點有很多,各位可以自己深入挖掘一下,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信息。

如果回到之前的財富500強,其實可以去《Fortune》英文官網,有一個「Visualize Global 500」(Visualize The Global 500),一目了然地看出這500強的分布,基本上三足鼎立:美國(132家)、歐洲(不包括俄羅斯,139家)、東亞(其中中國大陸109家,台灣6家,韓國15家,日本51家),非洲大陸一家都沒有,戰鬥民族——俄羅斯也只有可憐的4家...

放大亞洲的情況,印度只有7家,也就是台灣省的水平,咱們國家的500強,從地域分布上基本集中在東部,說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確實存在差距,而共和國長子——偌大個東北3省只有1家,實在讓人扼腕。

500強的企業類型以能源及工業製造+金融服務+連鎖零售3類為主,這些行業或者消費頻次高,或者產品單價高,或者採購量巨大,因此出現巨型企業的比例較高,而直接為個體消費者服務的衣食住行基礎需求的企業,除去綜合性連鎖商超,因為單價比較低或頻次較少,上500強的並不多,比如服裝行業只有可憐的兩家。

日用品行業只有3家。

賓館、餐飲、休閑也只有少得可憐的3家(沒查到Fortune官網把迪士尼歸到哪個分類中)。

運輸行業雖然不少,但是如果去除掉物流,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航空和鐵路企業,而這些企業其實也有大量貨運的業務。

而這些服務消費者衣食住行的500強中,除了一家航空公司,沒有其他國內企業上榜,以我國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國內企業大有可為。

在線下大型連鎖商超方面,我國非常薄弱,總算在電商領域彎道超車,依靠阿里巴巴和京東,希望在新零售領域,我們能夠出現更多的新企業。

簡單地分析就到此為止,大家可以在Visualize The Global 500 多看看,一定還能發現不少有趣的信息。


2017/07/24 修改1條錯誤數據信息:

上榜中國企業利潤3333億美金,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2,469億RMB(按照7/22中行折算價674.15匯率計算),所以應該是 半個、也就是0.5個「四萬億」,而不是五個「四萬億」。計算疏忽,給各位知友造成誤導,非常抱歉。

對於評論中提到的另外一些具體問題,等有時間我再細化表格,整理之後分享給大家娛樂。至於各國家的名字,沒有任何其他意思,只是覺得這麼命名,表格看起來應該不會太枯燥。

謝謝大家的評論和贊同。

+++++++++++++++++++++++++

以下是原答案:

大概看了各國500強企業的營業額和利潤情況,簡單圖表整理如下,

我大天朝115家企業上榜,營業額6萬3千多億美元,利潤3333億美元。

相當於半個「四萬億」,平均分給全國13億人口,每人能拿1717多塊呢。

國際上比,什麼水平呢?

比歐洲的德法英荷瑞西意等7國的125家上榜企業少10家,營業額也少不了太多。

營業額是美帝132家上

榜企業的75%,是島國51家上榜企業的230%。

雖然盈利能力低於美帝2.3個百分點,但與島國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另外金磚三國的上榜企業營業額全合計加起來,不到我們的15%。

最最關鍵的,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啊,還在繼續上升繼續前進呢。

具體到各行業的數據,等有時間再整理。


回答上面關於「高科技行業」的

你猜猜以創新聞名的華為公司和以壟斷著稱的國家電網去年哪一家申請的專利多?

國家電網的研發投入我用手機沒找到,但考慮到系統內那麼多研究院、研究所及與大專院校的科研合作,我認為是極高的。

電力行業是個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行業,他沒有互聯網,電子行業那樣給人高科技的深刻映像。但是他不僅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人力密集型行業,更是技術密集型行業!

哎,明天……哦,今天還要早起去消缺,我不睡覺居然反駁這樣操蛋的回答


身為國網人,你知道有多辛苦嗎?

如果不壟斷,你家的電不會這麼便宜,也可能連電都沒有。廣大山村,送電維護成本太高了。

在長途旅行乘坐旅遊大巴翻山越嶺的時候,頭條君經常聽到身邊的旅客發出驚嘆——這地方我坐車都暈,居然還能修鐵塔?這塔是怎麼建的?線是怎麼放的?

今天,頭條君請來了最新簽約的超模——藏中聯網工程,給大家解答長久以來的疑惑。
7月8~10日,中央電視台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全方位直播了藏中聯網工程的施工過程。

電力工人,請記住是工人!當你們能夠幸福的吹空調,享受全天候電力的時候,他們奮戰在一線,任勞任怨。與電打交道,生命隨時有危險,但是為了社會穩定與發展,由不得他們牢騷。

偏遠山村基本實現,戶戶通電,這是什麼概念,你能想像嗎?

嗯,奮戰在一線。

任勞任怨,責任大,工資低。你們捫心自問,這錢賺的容易嗎?你們光看到壟斷,千萬別被資本家忽悠,一旦資本掌握鐵路,電力,石油,你的苦日子就到了。

IT,金融,地產等等行業暴力多了!真的多了!本人有幸了解過這幾個行業的待遇。接著看。

我是一名土木老八校的碩士畢業生,入了電網坑,突然發現自己的工資跟地產比起來低多了,而且挺辛苦的去當工人,但是想想工作關係千家萬戶,是那麼的光榮。

我已經準備好親自去接線埋電線杆了,攤手。

我為國家電網正名!

ps:讀完的感謝手動點贊,歡迎關注。我是一個悶騷的文藝熱血青年。


給1張孫正義的圖 -- 對比一下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2017年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是市值,和財富500強有不一樣,但意義差不多):

10年之前,世界前十的公司里,只有1家是科技公司,4家是石油公司,3家銀行。

10年以後,世界前十的公司里,科技公司佔據了7席,10年前的前十名,10年後只有2個還在榜上, 可見行業興替。

再過10年看這張榜,不知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很多我們想當然的巨頭,可能會被另一批新公司代替。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隨便整理了一下,共三個圖

【各國世界五百強數量】

【中國世界五百強分布】

【北京56個世界五百強】

---------------------

我後來又做了個圖,前面沒敢放,做的有點爛,我終於明白了,原來答案反對的人少就會排在前面,而我只做圖不評論可能是反對少因而排前面的原因。

圖四是這樣的,我把世界五百強的主要行業分為【金融】(銀行保險包括房地產)、【大宗】(油氣採礦鋼鐵有色)、【公共】(供水供電供熱包括建築工程)、【化工】(化工製藥和建材)、【服務】(所有的零售業包括百貨酒店和民航海運鐵運郵政)、【快消】(食品飲料煙酒和紡織服裝日化奢侈品)、【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電氣和機械)、【信息(IT電信包括娛樂業商務服務業)】這八大類。

我選了化工、快消、製造和信息這四類,而發展中國家也廣泛會有的金融、大宗、公共、服務行業(包括電信)我沒有列出來比較。

就是這個表了,每一大類又把【中】【歐】【美】【日】【韓】的企業做了區隔(不過各自的排名仍按大小排名),每一大類又用顏色算是又分了三類。

——這就是你們要的【世界五百強里「有技術含量」的企業分經濟體的對比】——

?從上面這個圖能發現【中國的薄弱之處】,以及【歐美的強勁】和【日韓的偏科】

東亞的崛起都是從製造業開始的,並且很可能止步於製造業。

我們一定要在快消、IT和化工上發力。?

另外在盤點的過程中我還發現:

○華潤去年的行業是綜合商業,今年跑去製藥了,並且排第一名【所以可以看到對多元化的企業,五百強的標準是:哪部分營收最大,應該就會被算入哪個行業】。

○怡和去年是貿易,今年跑到建工行業了。

○山西的五大煤企都排在400多名,我感覺快要一起落榜了。

○雙匯母公司萬洲今年落榜了,而中國本來快消巨頭就不多。

○另外我不知道法國的迪奧為什麼會那麼高,可能也不只是賣服裝吧【我了解了一下,原來迪奧是LVMH的母公司,所以會排這麼高】

其實我在2017年榜單出來之前,也盤點過2016年的世界五百強,得到了兩千贊,感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8725922/answer/188188103

再來一個圖吧,這是我以前做的2016年

"各經濟體每多少萬人有一家財富500強企業(和福布斯2000強)及排名"

第一列人均500強擁有量排名,第二列人均2000強擁有量排名,第三列經濟體名稱,第四列2016年五百強數量,第五列人口數(萬人),第六列【每多少萬人擁有一個500強】,第七列2016年兩千強數量,第八列每多少萬人擁有一家2000強,第九列是不是歐盟國家。

並且如果視歐盟為一個整體,2016???中國大陸【人均世界500強(擁有量)】將【在全球排第?14名?】「僅次於」:美國 歐盟 日本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和韓國 台灣 瑞士 香港 新加坡 挪威 和 阿聯酋】???。


常識:500強是按營收來計算,不是按純利潤計算,也就是世界上當年營收最大的500個公司

另外,回答里一邊有人叫「壟斷怪物又大又笨利潤又低」,一方面又叫「收的錢多說明收了百姓更多錢」,那麼他們是該有利潤還是不該有利潤呢?人分裂還是不該分裂呢?

另外還說「美國把自己的發電廠電網組成美國電網公司」,那麼請問美國有能力做咩?有能力將其國有化咩?你國國家電網由發電廠和電網組成?

國家由500強組成的團體來遊說控制好還是控制500強好?蘋果營收排在兩桶油和電網後面,利潤比兩桶油+電網還多,你問問庫克願不願意把多出來的利潤建設美國老少邊窮的基礎設施捏?

還有人說私有公司和國有公司對比腦子不正常,對對對,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私有公司只要向投資人負責,那麼組成遊說團體干預政治提供政治獻金那部分不用計算的對吧?光賺錢還不用承擔社會福利責任簡直美滋滋,反正交給稅務師和希拉里就好,幹嘛還要搞董事長分分鐘被送進監獄的國有企業,你們也真願意自討苦吃。

最後問個問題:鐵總私有化了火車票會漲價嗎?新疆西藏的鐵路私有企業要不要修啊?


匿名反對 @stevenku 的回答

「中國又大又笨利潤又低的壟斷怪物國企上榜毫無意義。 他們上榜利潤多,比如國家電網,說明收老百姓錢收的又變多了。」

教科書式的雙標黑屁。國企利潤低,效率低,必須被消滅;國企利潤高,那是橫徵暴斂,更要被消滅。

我看不如拿來評價自由資本主義右棍們自己吧。工資低了,說明遊手好閒,創造不出應有的價值,統統扔到濟貧院進行絕後處理。工資高了,那是尸位素餐!你沒看到有人只要一半的工資就願意做同樣的工作嗎?這不市場經濟!為了資本家爸爸的利潤委屈一下右棍們,下崗待業,等濟貧院來處理吧。

不開評論,和右棍沒有討論價值。


按銷售額排名,貿易類公司靠前;按資產額排名,工業類公司靠前。

大,沒啥意思,關鍵要強。

開一個企業,第一是為了賺錢;賺錢的同時,要有足夠的正面影響力,技術上的、市場上的、國家民族層面的;還要培養一支隊伍,未來全行業都是咱的徒子徒孫;最後要在盈利模式基礎上形成企業文化,這就不朽了。

這樣去衡量企業才好玩兒


感謝知友指正,已將第V點中的「中國」改為「中國(台灣除外)」。

不是我刻意政治不正確,是我萬萬沒想到Fortune把台灣算作「國家」。

中指送給Fortune。 凸

另外,添加了第VII點。

如果過百贊就再多寫點吧。

以下是原文

分享幾點我從榜單里看到的東西,拋磚引玉吧。

I.

自然是先看榜單第一名,Walmart,沃爾瑪。

http://fortune.com/fortune500/walmart/

以Rev 485bn USD連續四年奪冠,就是4858.73億美金的營業收入

題外話,市面上關於企業的排行,有很多參考指標,這個排行用的是營業收入。

除此之外,還有按照Market Cap市值,Net Income凈收,等等指標來排行的榜單。

關於區分營業收入凈收入,其實找張損益表一看就清楚了。

如果還是容易混淆的話,還有一個另外的方法。

Revenue,營業收入,在一些非正式的英文新聞/業內人口中,也被稱作the Top Line

而Net Income,凈收入,在非正式用法中,也被稱作the Bottom Line

原因就是,通常來說,Revenue都是Income Statement上的第一行,而Net Income是最後一行。

所以如果記不清revenue和net income的話,記top line和bottom line也行。

II.

阿里和騰訊均為第一次進入榜單,分別為462478

III.

被銀監點名查海外債務槓桿的海航HNA,排名上升183名,升至170。

上升幅度排在五百強的第5

IV.

Amazon,這個今年轉虧為盈並且成為千刀股的良心亞馬遜,從去年的44,到了今年22

V.

中美對比。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相較去年134,今年丟了兩個位置,132。

中國(台灣除外)相較去年103,今年爭了6個位置,109。

台灣6家企業上榜。

VI.

中國上榜企業,還是以國有(SOE)壟斷性經營的公司為主。

其中,榜單第二三四均為中國國有企業: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

第三第四的中石化中石油,營收差距只在5bn USD,50億美金。

作為對比,第一第二的沃爾瑪國家電網,差了170bn USD,1700億美金。

VII.

上榜的500強企業若按照Profits,即利潤,來排行,那麼就又有別有一片洞天。

營收第一的沃爾瑪直接跌出前十,利潤規模排行17。

感想.

首先,國有企業就不談了。現有答案里都已分了流派。

局外人我只能說,不管怎麼樣,這三家老牌國有,牛逼。

其次,想說說阿里。

阿里在2016年4月5日發的6-K Exhibit 99.1里說道,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NYSE: BABA) announced on April 5, 2016 that as of March 31, the end of its fiscal year 2016, i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retail economy in the world as measured by annual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GMV) on its China retail marketplaces.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 has performed agreed upon procedures on data relevant to Alibaba Group』s GMV.

意思就是,「論customer to customer的電商銷量,我宇宙第一。不信?你問普華永道。」

在宣布電商宇宙第一這個消息一年後,阿里上榜500強。也算是阿里用榜單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再次,想說說海航HNA。

海航,安邦,萬達,復星,作為海外活動最活躍的四家民營企業,近三年海外活動累計成交總額佔全國17%

所以,海航這一年爬榜如此迅速,實屬正常。

但前陣子這四家民營被銀監點名查海外活動債務槓桿,就很尷尬了。

安邦董事長被查 - 四家被點名 - 萬達賣資產償債 - 海航部分海外項目叫停 - 央行金融穩定報告 -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 ...

後面會是什麼?簡直瑟瑟發抖。

所以海航明年還能爬多高?難說。

最後,想說說Amazon,良心亞馬遜。

巴菲特在今年股東大會上回答記者說,當年確實不看好Amazon,老夫也是沒想到啊。

前不久,Amazon「免費」收購Wholefoods,把零售行業的線上線下整合真正搬到了桌面上,開啟了大家對於「新零售業態」的遐想。於是業界對於Amazon的評論畫風突然就開始黑轉路路轉粉了。

但是這時候就不得不再提一提阿里和沃爾瑪了。

關於零售業的線上線下整合,Amazon-Wholefoods其實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6年8月,沃爾瑪收購 http://Jet.com 。

2017年5月,阿里持股華聯18%。

所以關於新零售業態/時代,有的看。

最後的最後,

能看到這,真的謝謝捧場,也歡迎指錯和補充。


今年開始,吉利已經超過馬自達,斯巴魯,鈴木,而且是在所有營收來自自有品牌(吉利,沃爾沃,倫敦計程車等)和主營的汽車業務收入。


互聯網公司:去年僅京東上榜,今年阿里騰訊殺入

因為財富世界500強按營收排名,和能源汽車金融巨頭相比,互聯網公司不具優勢。去年京東首次以288.47億美元營收排名第366位,而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互聯網公司都不算世界500強。

今年是阿里和騰訊第一次殺進世界500強,阿里排名第462,騰訊排名478。百度想進榜單,還得等若干年……

以營收排名,導致這個榜單解釋力也非常有限。比如,沃爾瑪登頂這麼多年,營收排名沒什麼變化,可亞馬遜市值已經是它兩倍還多。

科技公司排名:三星下滑,亞馬遜上升

蘋果公司以2156億美元營收排名第9,排名與去年持平;三星以1739億美元排名第15,下滑了2位;亞馬遜第26,上升18位;微軟第69,下滑6位。

中國企業:十年增長近5倍

2017年500強中,美國公司132家,中國公司115家,日本公司下滑到51家。

世界500強上榜公司作為各國實力的晴雨表之一,排名變化反映了很多東西。對比10年、20年前,你可以看到變化有多驚人:

1995年大陸只有2家企業上榜,2006年中國公司有23家上榜,現在則猛增到115家。美國日本企業則不斷下降。一個側面看全球勢力更迭。

上榜大陸企業:絕大部分為國企

排名最前的大陸企業:第二國家電網,營收3151億美元;第三中石化2675,第四中石油2625,第二十二工商銀行1476。排名最靠前的大陸民企華為營收785億美元,在第83位。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營收是華為3-4倍,是阿里、騰訊10倍以上。

榜單中的大陸企業,國企占絕對比例,書上說的「堅持公有製為主體」,當前同樣適用。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作為電力大學學經管的學生 強答一發…不能對不起學過的電力市場概論…

電網建設的複雜性和技術要求等等方面 都決定了電網的壟斷性 不懂我國電力體制強行噴電網壟斷??不壟斷 不說大型工程跨省特高壓輸電什麼的 就一個小工程也動不動n個數量級的基礎設施建設 回收周期長 風險高 哪個民企願意做?? 我們國家的電改02年就開始了 只能說中間涉及利益主體太多 過程曲折… 當然不可否認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

而目前的電力市場改革 正在實行輸配電分離和廠網分開以及電力市場改革 包括大用戶直購電 等等… 引入競爭機制 電改以來現在各省已經有很多獨立售電公司進入市場 身邊也有很多學長學姐正在做這些研究

雖然過去不完善的體制確實激發過很多矛盾 我們在課堂上也做過一些分析

但是國企憑什麼就一定和又大又笨掛鉤 阿里華為賺再多 普通百姓能從中受益一分錢?

私有化你現在居民電價能這麼便宜?


看到某自稱經濟學的答主怒噴某國網員工,忍不住笑了。

現在知乎的經濟「專業人士」,能不能專業一點?難道要像郎咸平一樣叫囂中國崩潰十年,才能體現智商下限的可愛嗎?

那位答主寫到:

這張圖裡與中國對比的大多數是發達國家,那麼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了,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和中國是不同的,我們人均GDP來對比的話,美國的人均GDP大約是中國的7倍,按照購買力算,1美元大約相當於3.5元人民幣。

美國的電費是0.125美元/度,是中國的1.4倍,可以看出來,相對於收入水平,美國的電費不比中國貴。

那看看其他國家,韓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3倍多,然而電費只是1.3倍。就算和電費價格最高的德國相比,電費價格比為4.7,而人均GDP之比卻超過5倍(以上均為2016數據)。

真不知道是什麼大學教出來的經濟學學生。

因為中國收入是美國的六分之一,所以中國電力成本也是美國的六分之一?

是以成本定價,還是與他國的收入對比來定價?

這和那些罵以美國對比,然後「中國工人的工資被剋扣了五倍」這樣的的奇葩大發現的「經濟專業人士」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的工資好剋扣,你怎麼不去創業呢?

什麼時代了,還在把複雜的經濟體系看得跟辦家家一樣,這不是學歷問題,這是智商問題。

中國的電價高不高,與外國對比時,應該對比價格與成本,而不是國家之間的人均收入。當然你如果扛著道德大旗罵到,中國人均只有人家六分之一,所以電價也必須是人家六分之一,

這樣的話,

呵呵,真是個經濟專家。

對於某氣急敗壞的答主不斷用供求關係來批判我,認為電價與成本無關,

所以我不必再論。

各位可以去尋找中國的電力相關數據,價格的浮動與成本的關聯性,再和其他商業用品對比,來了解電力的成本與價格的關係。

如果電力價格不以成本衡量,而以美國的人均收入為衡量標準,並且把價格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那麼,國網的虧損由誰承擔呢?如果沒人承擔,國網就不能長期持續供電。如果有人承擔,還不是百姓自己承擔嗎?那為什麼要繞一個圈呢?難道國網領導喝多了?

另外,對於成本一事,我指出的是收入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成本不會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請注意語境。成本決定價格,是與收入做對比,是對上句句意的延伸,是對電力價格的特色情況作解。希望噴的時候,加強一下漢語知識水平,不要斷章取義。

對於某民科大師,不再回復。


前兩天出來的時候,看了看榜,把感興趣的中國公司都瞅了瞅:

1、海航集團依靠海外併購,已經從2015年才首次登上Fortune 500,三年時間,到2017年躍升到170位。離陳鋒的2020世界前十強還有不到三年。

2、前五名里,中國企業佔三家。第一美國沃爾瑪,第五日本豐田。

3、前十名里,石油業企業4家,算上能源業的電網,能源業5家。

4、安邦、華信的排名超過耐克、佳能、必和必拓、飛利浦、歐萊雅、友邦、卡夫亨氏、諾基亞等知名公司。

5、萬科在307位、京東在261位、中信172位、華潤86位、恆大338、萬達380、廣匯495、聯想226、

6、阿里巴巴、騰訊入圍。

復星沒有上榜。


每次發布世界500強企業,無論在哪種論壇上,總會有一種聲音:中國上榜都是效率低下、技術低下,腐敗的,只會拿老百姓的錢辦事的國有企業。

2017年500強榜單出爐,果真還是有這種聲音。

大概十幾年前,我還聽到一種聲音,記得那時世界500強當中,只有3家中國企業入榜,有人說了,中國就是落後,就是不行,整天yy拿著J8打人家F22,什麼時候中國企業能有100家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什麼時候中國能有一家私有企業進入500強的榜單,再來bb吧,別在那裡意淫強國了。

這兩種聲音,其實是一波人發出來的。這種聲音,有無奈,有諷刺,有的只是為了噁心你。

沒辦法,不過,少了這些聲音也少了很多樂趣。

意淫能強國嗎?放到中國還真tm能!我們還真是一邊意淫一邊強國的,從某些方面來說,中國的無腦愛國人士真tm幸福,這些愛國人士還真是一邊意淫一邊看著自己吹牛的東西一個一個實現了。05年還在預測中國經濟能否在2025年前後超過日本,那時有人大放厥詞說2020年就能實現,我們一堆人噴他不切合實際,結果2010就被打臉。當年還意淫過很多,比如高鐵,說人家日本高鐵直通本島,中國卻連內燃機車都造不好,還搞什麼大提速;比如網路,說人家西方國家網路產業整合,人家普通百姓都實現了網路消費,買東西,網路銀行,還有什麼,外國人人都有一個email,而中國人都還沒普及固定電話,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趕上人家?還有什麼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技術、論文總數、專利總數、甚至英語普及率,總之很多很多了。

當然,不能偏題,這裡說的是世界五百強嗎,我在看題目的時候就猜想,肯定會有人這麼說:你企業質量趕上人家美國歐洲日本了嗎?還不都是技術低下的國有企業?

嘿,我猜的還真對!

所以就中國這奇葩國度,現在的我還真要意淫一下:放心,真的會有更多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而且很可能有一天這些企業包含世界已知的工業和商業等行業的所有門類。

我已經等不及看到評論有人罵我反駁我了,或者罵我是五毛黨,小粉紅什麼的了,按照以往的經驗,劇情就是這樣寫的!而且一定是我現在無法反駁的理由!

(?ò ? ó?)


推薦閱讀:

準備註冊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若干問題求教?
中國農業銀行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公司文化是怎樣的?
在「4A」公司上班是怎樣的工作體驗?
大家如何看待長期加班,卻沒有加班費?
生產商是如何對核心生產秘密進行保密的?

TAG:公司 | 美國 | 經濟 | 中國 | 世界500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