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沒有學術天賦,很自卑怎麼辦?
本人女,在被網友戲稱為最差的211讀電氣,大四,在做畢業設計。研究生華電讀系統。畢業設計是有關於柔性直流的,研究生導師也有這個方向但與我做的畢業設計還是有一定的出入。我的畢業設計老師也算是大牛的學生…我覺得外部環境算得上對我有利,可我現在覺得做研究很枯燥,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學術上沒有天賦,寫和修改開題報告都要很久,寫不出來東西,檢索完好像腦子裡什麼都沒有…現在很自卑,怕自己研究生會一直這樣怎麼辦?
說句老實話,包括你導師在內,沒有任何人期待你作為一個本科生能做出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因為本科階段本來就不是公認的學術產出的階段(當然那些拿國獎的神族人除外)。
因此,在本科階段,你應該充分利用這份難得的寬容,在學術層面厚著臉皮大膽犯錯。說句大白話,作為本科生就算是做出一坨屎導師也需要捏著鼻子來評價一番。
要想真正品味沒有學術天賦的自卑,本科階段還遠遠未夠班啊!你應該看看多少碩士做出來的東西被導師指著鼻子罵到懷疑人生;你更應該看看多少不再年輕沒有退路的博士被自卑逼得走投無路。
學術道路誠然是殘酷的,但正因為如此,你才應該抓住作為本科生年輕的優勢來不斷試錯,不斷反思,覺得行就繼續上,覺得不行就轉行,怕它個球!千萬不要做那種一直渾渾噩噩勉強往上讀卻又被自卑最終壓垮的人。
簡直就是我當年的翻版啊,那都是7年以前的事了……回答下題主的問題,也算回顧下我的心路歷程。
1. 關於外部環境的問題。你在題目中已經說了:
研究生導師也有這個方向但與我做的畢業設計還是有一定的出入
其實柔直涉及到的內容還是非常多的,所以你說的有一定出入有可能意味著你的研究生導師基本沒有涉及過你做的內容,而且研究生導師對你本科畢設的作用也有限。另外,老師是大牛的學生也不代表你的外部環境好,關鍵還要看老師願不願意給你指導。
2. 研究很枯燥的問題。做研究本來就是很枯燥的事,這和學習其實是類似的。當然,有一種方法能夠相對減緩,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可之類的正反饋。而且我個人覺得對於電力系統方向而言,基本不用靠天賦,主要還是靠努力,這和數學物理之類的純理科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再強調一遍,不是你天賦的問題,有可能只是不喜歡,或者功夫還不夠。
3. 開題報告的問題。和上面說的一樣,寫不出來我覺得也算正常吧,剛接觸柔直這個新鮮事物,應該看的文獻也比較少,所以沒有什麼概念,自然寫不出來。建議多看看知網上EI期刊上的文獻,尤其是和你現在課題相關的引用次數比較多的文獻。
另外,本科畢設其實就是讓你提前接觸科研,如果你還是有很強烈的抵觸情緒,我真誠地建議你考慮下是否還要繼續讀研。千萬別勉強做自己十分不願意乾的事兒,這樣會很痛苦。
預判樓主其實是求安慰來的。不出意外,應該會有足夠的人和你互相取暖,但是我可能要批評你一下了。 我不是搞電氣的,但是這種癥狀的,見得不少了。作為一個吃過很多虧的人,分享一下教訓。
強調天賦決定論,是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而非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現在傾向於粗暴地定義天賦,成了「毫不費力地做成了別人怎麼也做不成的事情」。羨慕的是「毫不費力」。而非「做成了事情」。這是一種「一勞永逸」的心態,而非「不斷追求挑戰」的心態。這種心態,要不得。現在知識更新那麼快,很多天賦都將成為快消品。
你的問題,既表現在「 被網友戲稱為最差的211」,也表現在對自己學術表現的評價,還體現在你對某些回答的評論上。因為你的一些師兄說了什麼,你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因為網友安慰了你一下,你又充滿信心了。你要治的不是天賦,是自卑感。這種想法,對你的未來害處多於好處。你以後即使不學術,也是會遇到困難的。
同為電氣女,一個普通211,專業上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即將畢業,談談我讀研的心路歷程吧。初讀研時,我的確能感受到自己與實驗室其他男生的差距,我能感受到接觸同樣的新的知識,他們確實比我接受理解的要快,我不去分辨是因為自身的基礎原因還是男女生思維差異,這不重要。
女生,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將痛苦或者困難放大,很多事可能根本不是事,但是在女生心裡就是個讓人茶不思飯不想的東西。
樓主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種可能,那些你心目中的大牛,可能並沒有去思量外部環境,在他們看來既然在這個環境里,做就是了。
杞人憂天確實太浪費時間。開題報告寫不出來,再正常不過了呀,我最近寫畢業論文,身邊的人也一樣說自己寫不出來,可是寫著寫著,像模像樣的論文也就寫出來了。其實,學習的過程就是這樣,你要學會接受和平視這其中的不易,什麼都是信手拈來,那還學什麼學。
你現在所有的苦惱其實是廣大研究生最普通的情況,所有你現在不會的不擅長的,慢慢做自然會有做出來的一天。
我曾經與你一樣,分析了大老闆、小老闆、師兄、師姐,思考我的研究方向論文題目,迷茫苦惱了好一陣,覺得自己真的不適合科研。可是在我一步步做畢設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平靜的自己,發現原來我可以靜下心來做一些事。
可能我不算那個天賦異稟的,可是我和大部分人一樣,一點也不差啊。那麼,遇到什麼事,就去做好了,做著做著一定會有收穫的。
3.14補充
沒想到會有人點贊評論…其實一年前我和答主的想法很類似,所以抗拒科研,抗拒學術。直到快畢業才想明白我上面說的那些,有點遺憾,所以大家別誇我啦,我現在偶爾也會陷入負面情緒的怪圈,女生的通病嘛,希望學妹們不會走我的老路。僅此而已以此文獻給我不那麼圓滿的科研生活
我本科論文是關於SIFT演算法的研究,那時候經常被Boss問的啞口無言,說nothing new,nothing interesting。但是他最後還是願意讓我讀Master, 讀PhD。這期間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沒什麼學術天賦,但是我也沒想成為特斯拉呀,所以想想還是繼續搞吧,天賦什麼的都是錯覺,只是課題卡住了而已。題主的問題應該是畢業設計沒有進度,不知道該具體往哪個方向繼續,開始懷疑自己。
我的建議就是試一試STAR(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這種方法。
1)評估自己現在已經有了什麼樣的結果,有什麼樣的數據
2)明確自己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可能的話,分為幾個不同階段小的Subtask
3)對於當前的數據,我可以採用哪些操作(演算法,處理,轉換)等操作來分析
4)經過分析,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是否達到Subtask的預期,gap在哪裡。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本科和研究生的project可以從situation to result或者result to task兩個方向分析,這樣的話通過完成一個個小的subtask,整個project的難度就會減少很多,而且整個計劃也是可控的。我舉個例子,就用我前段時間幫女朋友做的project來說。
圖1. 先確定整個論文的Task 和Situation。目的就是做MMC 上各個arm的電容電壓平衡演算法。從文章review到,電路設計,到演算法blcok設計,再到把演算法和電路結合,最後評估改善演算法。一共5個小的subtask。每個subtask把用的時間和計劃用的軟體列出來,能想出什麼就列什麼。不需要太細。
圖2. 就是Subtask3,用其中一個演算法舉例,這部分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和重要。Subtask2 的電路設計需要根據演算法部分進行相關的微調,例如有的要PWM,有的只要sorting,都不同。Subtask3分為了三部分,而紅色尖頭的就是思路的行走方向。把Subtask3中的一個演算法劃分的更詳細,對演算法的輸入和輸出進行分析得出實現方案。這個演算法就是從output,利用藍字的信息反推回已知的電容電壓和電流,從而得到可行的實現方法的。當然從input向output推也是可以的,看個人喜好。
PS:
1. 時間久有些細節記不清了,寫的有些簡略,我感覺寫出來圖示會比較清楚。
2. 我家裡的白板有些小,看著有些擁擠,學校的大白板分析會更直觀。
3. 雖然本科時不服氣,自認為論文寫的很好。但是我現在看我本科的那篇論文,有一種想撕了的衝動,我自己給評分絕對比當時Boss給我的分低。: D 才知道Boss其實對本科的我沒什麼太高的要求。
看了一眼答案,大多是理工科的,還沒什麼答主來談社會科學這方面,小小補充一下吧。
從念研究生開始,我就越來越意識到「學術天賦」真的是一個人在學術界發展的最大資源,這個東西在人文社科界也可以被成為「學術想像力」。
「學術想像力」是什麼,我真的沒辦法給出一個很好的定義。但是在日常科研的過程中又隨處都能體現出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面對同一個選題,有的人就能從已有的知識領域構建出一套非常漂亮的體系來闡釋和分析,但有些人只會把案例重複一遍,再附上一堆廢話做結論。但很多時候這兩個人的知識結構其實並沒有巨大的差異,但是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卻天差地別。
定量研究中也一樣,面對同一個問題,有的人設計的實驗和測試方法極其精妙,做出來的結論幾乎無懈可擊。但是有些人連設計一個完整的實驗來驗證這個結論都有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只要肯下苦功夫,一定會有長進。
沒錯,但是對於缺乏「學術想像力」的人而言,這種長進只能是量上的,不可能達到質上(理工科不太了解,這個判斷比較適用於人文社科)。也就是說,不論TA如何學習,也只是在知識儲備方面有所長進,但在如何建構新的觀點和理念上幾乎不會有什麼進步。
這個東西,坦白而言,教不了,只靠自己悟
有時候我看到一些很棒的論文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感慨,你給我所有的數據和案例,我也沒辦法用這麼好的一套框架來闡釋出來,這個過程也沒有人能教的了。每每遇到這樣的時候,就會覺得「學術想像力」幾乎決定了一個學者的上限。
對於題主而言,碩士跟真正意義上的科研關係不大,混一個畢業不成問題。但是如果真的有這個想法千萬不要去讀博了,不論對導師還是對自己都是巨大的折磨。
對於「學術想像力」強的人而言,那真是老天爺給飯吃啊!!!!
同電氣,現在也是在讀研,不過讀的很開心 看到推送了好幾次,就答一次~很同意之前回答提到的,我們努力的程度還沒到拼天賦的時候呢。
其實我覺得你至於遇到這樣的困境,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在我的了解中,模擬或者實物這些都是技能型的知識,不是特別存在有天賦才可以掌握的,所有你存在困境的原因只是你沒有接觸過,換句話說就是積累不夠,沒有足夠的方法和經驗。其實不管模擬和事物還有一些技巧的東西,這些慢慢的積累啊,這些往往靠別人教是很難學到是,而是自己慢慢積累就OK。二是以前原理理解的很淺,原理這一類東西可能涉及到一些天賦問題,但是研究生問題一般沒有複雜到懷疑人生(數學問題除外,一直覺得能好好學習數學系的人智商都是非人類)。以前很多原理你在書上了解過,但是你沒有做過模擬或者做實物,沒有認真思考過,那些看起來自認為理解過的東西都是很虛,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長有短,但是你慢慢的接觸多了就會順利度過。三是因為你沒有來著科研上獲得成就感,如果等你第一次獲得之後,你就會發現等你進入下一個領域的時候,發現一點都不虛!!一句話:你之所以現在這樣我覺得就是投入的時間不夠,所以你應該的是繼續好好學習,看paper。。。說到學術產出這個問題:我想我這一輩子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出,不用很大,很小就行!!!我就很滿足了!!!。。用樓上兄台一句話,我還是拿過國獎的那一個類神人(虛的不要不要。。。好像突然秀了一下,當滿足一下我無恥的虛榮心吧。。。)至於畢業設計,我當初畢業設計幫老師搭了一BLDCM的實驗室平台,老師都特別滿意,做完還發了錢給我,實際上我都是一直在copy別人的方案。。。。而且這個都是別人做爛了的東西。。。。至於研究生,認認真真完成boss的任務,能完成到什麼程度。相信boss也不會報太大期望。。。還有就是學習點自己覺得有用的知識,畢竟要找工作,,,還有就是好好鍛煉身體。。。。讀研究生是找工作的,不是搞學術的...
前段時間跟朋友自卑了一下,他的回復讓我很有啟發。他說你不是笨,是思考問題的思路有問題。其實很多事情是可以解決的,千萬不要萬事歸結到天賦上,「事在人為」這句話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裡。如果確實不喜歡科研,不論你能不能做好這一行,我都不勸你強留。只是和你說一下,你現在面對的問題,很可能是可解的。如果有興趣去解決的話,不妨按照前面各位過來人說的方法嘗試一下。
「學術天賦」這種東西我一直覺得是後驗的,你做牛逼了,大家就會覺得你聰明,你沒搞出來,就會覺得自己先天不足。還沒真正深入的時候,考慮它可能是沒啥用處的。所以自卑也沒啥必要。科研只是一個行當而已,有的人喜歡這種工作,就琢磨的多點,自然水平就提升地多點。如果你做的是其它你喜歡的行當,你也會很優秀的。
跟你一個專業 大概懂你的感受
雖然您戲稱自己是最差的211,但是好歹是211吧。能在華電讀系統方向至少考研的兩場考試都還是很拔尖的我本科也是讀的電力系統方向,非211非985,長沙理工大學,靠著以前電力部直屬院校的老本勉強還能在電力這個行業裡面混個剩飯吃。現在呢,混到了國外讀M.S.,主要學習的是半導體方向,自己還在和同學開玩笑說沒有半導體這方面的基礎,我比一個高中生都強不到哪去本科畢業設計,我寫的是傳統高壓直流輸電的模擬研究,相信題主看到這個題目就大概能想像那一本畢業設計論文里沒有多少真材實料,不過就因為自己用PSCAD弄出來個模擬結果,還被老師推選成了優秀畢業生論文
當時在做畢設的時候,導師第一次見面就跟我們說了一段話,我一直記到現在還:你們做個畢設,也不要太有壓力,能夠把自己要做的畢設是個什麼東西搞明白就夠了,能有點想法有點創新更好,沒有也不要強求。中國這麼多大學生,要是每個本科生畢業論文都能想出一個兩個創新點那中國的科研可以上天。本科生,學會最基本的原理就夠了,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真正要做出一個完全新的東西出來,是博士生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你們別看我現在是個教授,我做的事情也就是把前人做的事情綜合起來,再加上一點很小很小的突破。以後的人再把我做的東西綜合起來,再做一點小的突破。所以不用想著一步登天。現在再回想起導師的這一段話,雖然很冰冷,但是很實際。這學期有一個壓電陶瓷材料的project要設計一個阻尼器,當時我和隊里的一個美國人一個印度人想了一個月都想不出idea,好不容易我突然想到可以將壓電材料運用在攝像機雲台上作為阻尼器的idea,上谷歌一搜,發現人家2008年就用這個申請了專利。我很失落的跟我一個phd室友抱怨,他卻說這樣的事情真的很正常,很多idea甚至是70,80年代就有人提出,只是當時的設備等等外力限制沒有實現。
所以無力也好,寫不出來東西也好,你如是,我如是,眾人皆如是。再者,回想一下,當初為什麼選擇讀研?是真正覺得,自己能做一個完全新的idea出來?還是只是為了以後就業更方便?
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正是因為他們的稀有。誠然有那麼一些人可以在本科就做出學術成就,可是放在同齡人裡面比較,這又有多少呢?所以放下那些因為怎樣所以一定要怎樣的邏輯,好好的在每一天努力,這樣大概會讓人背負的東西少很多,你說對嗎學術不需要天賦,努力就夠了,一個領域看一百篇文獻,你老師都不如你。
我覺得天賦這件事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但是好在上帝是公平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是可以用來代償的!不等於沒有天賦就不能做好科研,天賦也並不一定成為做好科研的限制因素,興趣,堅持,甚至是一點點運氣,都足夠讓你能把科研做好......我覺得我是既沒有天賦也沒有興趣,就憑藉著一點點懶得放棄的堅持,真的是懶得換專業,再加上也想不出可以換什麼,好在自己有一雙並不笨拙的手,竟然也隨機捏造出很多promising的數據,phd期間發了7篇一作的文章,雖然分數沒有很高哈,但是在整個學院裡面也算拿的出手,所以我一度懷疑自己可能真的開始有天賦了,好在我很快認清了這現實,天賦個鬼,狗屎運罷了,我能做好的,別人都能,只是看誰會有多一點堅持!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如果可以,還是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畢竟科研是條不歸路,想走下去還是要有原動力的,人生辣么短,不是想浪費就可以浪費的,做想做的事情,這很重要,以上
同電氣,同華電,同做畢設中;本科畢設要求沒那麼高的,如果沒什麼想法,就找論文看(認真看的那種),國內的,國外的,慢慢就有東西寫了。模擬這種東西,自己搭建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吧,但是軟體自帶很多model啊,改改拿來用也可以。
把自卑的時間拿去與 學術大牛交流 或者 看文獻/思考問題,或許自卑感會好轉。長期堅持下去,會有所進步的,矯情的自卑感也會慢慢消除。
同大四,同電氣,同在做畢設,and同懷疑自己究竟適不適合搞學術。 到了大四,周圍同學都開始覺得我電挺好的嘛…哪有那麼多黑點…因為我是保研的,所以畢設理所應當的跟了導師,做的畢設題目也正是老師給我定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說實話我很早就覺得我不適合這個專業,上了三年的專業課程說是應試也不為過吧,現在這個研究方向我真的覺得很難,還沒開始就感覺自己無法勝任,一直在逃避,的確這樣說有點消極了。最近的心情很不好,模擬搭模型的我根本也不知道怎麼開始,無從下手的慌亂。沒興趣的事情確實不想鑽研,但是如果這是我的任務的話,我就應該無論如何將它完成。 一想到研究生生涯可能都是這樣了,就莫名的無奈和恐懼。想當初我對電力市場是感興趣的,然而後來命運安排依舊選擇了偏工程的一個方向,我會後悔嗎? 我一直督促自己,還沒開始努力的去做去學,就覺得自己不行,未免草率。一句話很熟悉,我們努力的程度還沒到拼天賦的時候呢。世間哪有那麼多喜歡的事情,需要付出努力的東西往往是略微抗拒的是不是。好好努力,從中獲得成就感也許可以抵消掉現在的懷疑和焦慮,相信自己。ps:雖然按照目前的階段,我應該是最清閑的,但是我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逃避畢設的同時又很著急,因此有時無聊刷一天微博…… 大多數時間在愧疚中度過……行動是解決焦慮的唯一途徑啊! 然而我就是不想干啊,我也很絕望。。。
最不喜歡聽的就是天才、天賦這些名詞。科研又不是百米跑,跟天賦有一分錢的關係。
科研是做什麼的?就我個人的認知來看,科研是一種發現知識的工作。這個知識,既包括客體本身的知識,也包括運用知識的知識或元知識。
要發現知識,首先就要學會感知知識。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學會感知。即使是單細胞生物,也會感知。任何行業,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感知,例如,古玩,需要天天接觸觀摩真品贗品。大學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就是感知專業,此外還有認知實習,見習,等等。
中國古代的抓周,大概也是對此的一種粗糙的直覺,通過抓周,看看小孩對什麼東西的感知更強一些。這一點,世家得天獨厚,比如美術世家,所以他們的專業門檻要低一些。記得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如何讀經濟文獻的問題,有個人說,論文拿到手後,就能憑直覺知道文章對不對,好不好。我說,什麼直覺,無非就是各種好文章爛文章讀得多了,培養出一種感知能力。
不管是哪個領域,也不管是哪個階段,時時刻刻都需要感知世界。所以,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要開始學會如何感知。相信中國的99.999%的大學生,都不知道感知這個東西,更不懂如何感知。所以,無論是大學的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都是懵懵懂懂,浪費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時間階段。所以,如果浪費這個時間階段的人,一般不建議讀研、考博、走學術這條道路,除非你有強烈的動機、慾望。再強調一遍,這不是天賦不天賦的問題,與天賦毫無關係。
第二個任務,是知道要感知什麼?每個領域都有各自需要感知的東西。通過導論、專業認知實習、實驗、上課、專業報刊、學術期刊、學術會議、專業書,獲得這個信息。即使一門課程,也需要這樣:簡介、概要,等等。
第三個任務,培養自己的感知能力。既然知道了要感知的東西,那麼就要學會如何感知。比如,模擬電路的特性,通過做實驗,去感知模擬電路的各方面性質。這個時候,就看你對實驗設計的各個方面的認識是不是到家了:實驗目的那幾句話背後的東西是什麼,具體的、深刻的東西是什麼?能不能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思考升華?實驗原理是什麼?實驗內容是什麼?實驗方法與步驟是什麼?實驗觀察和數據是什麼?實驗結果與分析是什麼?
第四個任務,把感知能力系統化到認知能力。感知是零碎的,而認知是系統的、深刻的、內在的。感知是盲人摸象。
至此,就具有進一步下去的可能。
天賦這個東西,是存在的,比如體育。但是,對於做學術,天賦不是決定因素。天賦只是決定了一個起點,但是不可能決定終點。因為,對於正常人,神經是可塑的。
現在看看,「我現在覺得做研究很枯燥,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學術上沒有天賦,寫和修改開題報告都要很久,寫不出來東西,檢索完好像腦子裡什麼都沒有」。
第一,知識和研究是最純粹的,它沒有枯燥這個屬性。只是你沒有被激活而已。現在,你應該做的事情是激活自己,使自己對知識敏感起來。
第二,檢索完後,腦子裡什麼都沒有。請老師給個書章和文獻單,多讀多對比,粗觀大略,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圖像:問題提出的背景、動機、目的、意義。
第三,不要接受任何負面心理暗示。什麼枯燥啊,什麼苦啊,什麼熱身啊,什麼搬磚啊,什麼女生啊,不用太擔心啊,諸如此類。那些都是給你一個負面的心理暗示,一旦你接受了這個心理暗示,你就完蛋了。
本科設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千萬不要混過去,千萬不要浪費這個寶貴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大學本科的終點,也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謝邀!對於絕大部分大四的學生來說,畢業設計只是個重複前人工作的一項任務,稍微努努力多查查資料都沒有問題,根本不涉及到學術天賦這東西。說到底可能是題主對所做的東西或者說即將研究的領域並不太感興趣。我本科還有碩士都是水利水電專業的,在碩士期間研究的領域涉及到電力系統運行,比較感興趣,博士乾脆直接轉到電力系統去了。我們學校是985,但是電氣專業卻是三流甚至不入流,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的工作熱情啊,多次參與浙江、雲南電力公司的科技項目,做的東西照樣得到電力系統系統各路大牛的認可。所以說興趣才是關鍵點!
混~三年就畢業了你得會混,反正將來也不一定幹啥。現在的問題是你需要打開腦洞。啥都寫不出來是不可能的,畢竟要做白日夢,你在夢裡可不是這麼衰的一個人,在夢裡花團錦簇,作為業界經營你需要為人類的將來考慮。學電的你就不要老是看自己的老師了,看時間長了就更煩了。你要看看寫在歷史書上的對電學發展起到推動的那些人。你要有一個不靠譜的想法,白天你忍受著老師的那些無聊的課題(科研能商用的沒幾個,就像我)晚上你要為你的想法找到依據,開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寫論文的人真是討厭,老是說這不行那不行,還王婆賣瓜就自己的方法好,就想你跟你的導師提出你的想法之後他顆晃動的腦袋。你在證明自己想法的時候總會遇到上面的情況,你受夠了作者們對你的嘲笑,但是你又不懂他們在BB些什麼。你不能容忍自己被當成白痴,你要證明自己,但是你自己又沒什麼可以寫,但是可以抄一點,抄來抄去……你就會自己寫了。然後做出了自己的成果,你成功了。你的想法得到了證實,你的論文被頂級刊物錄用了,老師也對你另眼相看。你獲獎了,你通過了答辯,你畢業了,你進去了最高的公司,或者科研院所,你的同學對你的崇拜達到了頂點,追求你的人無數,你成了人生的贏家。你的夢就醒了,那個把你帶到人生巔峰的想法就是個想法,混兩年就該考慮畢業的問題了,拿起電話打給導師:老師我的題目這麼寫行嗎?電話那邊:整體上沒問題但是有的地方需要修改。你:好的。經過修改,你可以畢業了。混了個證,找個工作。……——————————————————就寫這些吧!明天開會要做報告。怎麼辦怎麼辦!!
感覺大家其實差不多智商天賦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選擇讀研的一批人。所以我覺得對於以後科研怎麼樣怎麼樣是可以不用考慮自己學術天賦這個問題的。
以我的經歷和周圍人的經歷,我發現確實有些人做起學術科研,工程項目啥的,上手比較快,也比其他人想得比較周到。我覺得是經驗和思考!態度和心態也挺重要的。安慰你一下,每天這樣感覺很孤獨,可我竟然也順利碩士畢業了。多讀書,不要想太多,每天積累一點,時間久了,就懂得多了,慢慢培養出學術直覺
推薦閱讀:
※想考華南理工結構工程的研究生應該注意些什麼?
※如何辨別出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而不是濫竽充數質量不高的論文呢?
※如何評價張雪峰安利哈爾濱工程大學?
※武測本科畢業有必要出國繼續讀測繪工程?
※生物專業出生的本科、碩士、博士們,如果已經成功轉行了,現在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