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是不是必須傳達正確的三觀?


謝邀。

題主的問題真要展開一篇論文都不夠……粗略地說一下。

●沒有完美的三觀正確。三觀默認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三觀正」也就是我們說的「政治正確」。而每個人的人生閱歷、性格、受教育程度不同,三觀不可能完全相同。換個角度,整個故事完全不同。非要三觀正確的話,以《甄嬛傳》為例,就是甄嬛是善良的無辜的美麗的博學的好人,安陵容、宜修是醜陋惡毒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毒婦,最後甄嬛勝利大快人心真解氣。《甄嬛傳》從甄嬛的視角出發,得到這樣一個故事,換個視角,《宜修傳》《陵容傳》《實初傳》《雍正傳》《弘時傳》《羹堯傳》《夏刈傳》《周寧海傳》《寶娟傳》《靜白傳》,又是其它全然不同的十個故事了。

●從文藝作品角度來說,要求「三觀正確」實際上涉及文道關係問題,我們比較熟悉的說法是「文以載道」 「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這其實是一種工具論。為什麼要讓文藝作品為受眾的三觀負責,受眾不能為自己的三觀負責嗎?因為受眾控制不住記幾所以要控制別人嗎?

●從受眾角度來說,雖然不能單純用「三觀正」來要求文藝作品,但卻可以通過作品了解作者的想法,而受眾可以通過自己的解讀來選擇是否欣賞作品,卻沒有權利要求作品符合受眾的三觀。也就是說,受眾可以評價作品的三觀,卻不能干預作品的創作。每個人都要求「三觀正」的結果就是三觀炸裂。boom boom pa

另,三觀正最好用來要求自己,不要用來要求別人。


這世界的三觀還沒達到統一吧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了影片一定要「三觀正」(不然你也看不到那些「三觀不同」的作品了),不過因為審核制度和票房壓力的存在,「三觀正」的作品更容易過審和賺錢(這個看受眾)就是了......

至於後一個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604768

我記得知乎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XXX看似三觀很正/歪,其實三觀很歪/正」。

這其中有一些回答我很認同,而有一些回答我覺得是強詞奪理或者吹毛求疵。當然我並沒有說那些答案說的不對,而是為了證明,「三觀正」實際上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大部分的「三觀正」,指的其實是「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不一致的就是「三觀不正」。在強調集體的時代,利己主義是三觀不正;在強調個人的時代,過度的強調奉獻和犧牲又成了三觀不正。「政治正確」不再正確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拍片追求三觀本來就是個很虛的東西,如果有人標榜要拍一部三觀正的影片,無非就兩種可能,一個是製作人想表現自己理解的三觀正,或者是為了賺那些認為影片表現的三觀正的人的錢......


我認為不是必須的

我認為好的影視作品應該會帶領觀眾思考何為世界、何為人生、何為生活、何為價值


謝邀

這個問題我覺得問的很不錯,其實我也想過很多次。在很多其他各種影視評論裡面我也多少涉及過。

其實一句話

關於影視作品的三觀正不正與口碑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1 作品給自己的定位

2 觀眾給作品的潛在心裡定位

幾個簡單的例子

經典cult電影《天生殺人狂》

看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主角都神TM「邪」的電影,其三觀之歪,讓人髮指。但是該片口碑之高,流傳之久,是非常非常讓人佩服的。

再舉個例子,這個例子也是我最近很無奈總看到被人鞭屍無數的《愛樂之城》

各種口誅筆伐,三觀崩潰,婊前婊後。

為何如此?

影片自身定位和觀眾潛在心理定位使然

平心而論,我們在看《絕命毒師》的時候,老白霸氣四射,制毒,賣狠,隻身攻入毒窩丟炸彈搶錢,一步一步成為黑道毒品教父的路上,誰是都一路爽飛啊。但問題是,這豈不是鼓吹人們犯法,三觀都不提,直接違法了都。

這就是良好的作品自我定位和觀眾潛在心理定位

反過來看國產青春片,「夢回那年」「純真校園」,既然打出了這樣的宣傳牌,為何後續成品質量下行,主線模糊,三觀也混亂不堪

誠然表現青春片的三觀是多元的

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這樣明顯充斥著校園暴力,青春迷茫的電影,一樣有著良好的口碑?

那就是不論三觀主線如何,他們總能清晰的從正面,側面,反面,來表達出一個清晰,有邏輯的三觀內涵,而不是趨炎附勢,隨波逐流式的形式化叛逆,形式化鬧騰,形式化瘋狂。

由此推及三觀正與不正,之於電影來說

只要這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片」(括弧笑),那麼就不會有固定單一的表現形式。

三觀的組成與判定很複雜,正不正只是一條

電影的表達情懷也很複雜,三觀也只是一條

以上


這個就要看正確是誰定義的了


謝邀!

  • 在沒有一個可以全世界公認的可以確認什麼是「正確的三觀」的實體之前,要求文藝作品必須要宣揚「正確的三觀」是一種專制觀念。
  • 而且大多數強制要求文藝作品達到這個標準的人或者團體,本身往往就在違反自己所宣揚的三觀。


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文藝理論問題,可惜都是有人在帶節奏導向一個本來不是它該有的方向。

三觀不統一的世界,電影就沒法拍了嗎?

拿好萊塢和中日電影對比,這三個國家的影視作品從大的三觀上來說都不一樣,可是都有好電影出爐。為什麼?因為大三關下面還有對具體事物的主流一致性。例如對愛情的美好嚮往,愛情模式里的郎才女貌,王子公主,都是主流認同。時間長了我們不喜歡看了咋辦?中國有yy啊,夏洛特煩惱是一種潮流,美國的怪物史瑞克更是這種反對潮流的代表,日本的晝顏不也是這般。

任何一部劇都講三觀那是國家機構的職責,我拍一部電影專門講強姦,凌辱女性有多爽,怎麼犯罪讓警察抓不到,然後怎麼騙老年人的養老錢還有法律公證的手法,你覺得這個三觀在哪個國家讓你上映?說白了,不論怎樣的政府要求文藝作品都有一個紅線就是要有真善美,這是世界主流。

那些帶節奏的是說政府機構對自身行為進行評論的禁止行為,這是這個大話題下的一個子問題,怎麼回事大家清楚,說多了就刪沒意思。


只是個人的觀點:我感到「三觀」這個詞,多少有點固定化的趨勢。好像三觀可以靠擺地攤來賣,哪種三觀套裝就是好,哪種三觀套裝就是壞……根本上把事物過於簡化,導致偏離方向。

這裡先不提某些創作者人格發育不健全,心智不成熟,偷懶按套路走懶得思考,最後創作出浮於表面又毫無營養的那種作品(滿大街都有)。說說最普通的,正經編劇出手,懂得運用技巧和抓主題的一般型作品。

往往真正做創作,都會發現:電影的觀點和結構,是一個正好相反的努力方向。

電影總是在尋求更創新的敘事結構,就好像中國的年輕導演往往喜愛酷炫的非線性敘事結構,崇拜昆汀、諾蘭。這種不斷擴大的敘事、出乎意料的結構的確會讓電影本身更具娛樂性,不過也要考慮電影的主題立意,或者說該電影類型適不適合這種敘事結構。

觀點的發展與此剛好相反。觀點往往向故事內側深挖,如果能找到人性深處容易被忽略的弱點,那就是最佳,能喚起人的思考慾望,這就是深度娛樂。「三觀」的討論大概正源於此,有些創作者的思考過淺,甚至想歪了,肯定會遭到觀眾唾棄。而不能帶動這種深度思考,擺出的問題過於淺薄和教科書式,也會讓觀眾興趣寥寥。

我知道的好的作品,不需要故意去找尋一個三觀,也不用做所謂的「打臉」「毒雞湯」,畢竟過分的說教台詞反而會齣戲。

創作者講好故事,自然而然的讓角色行為表現出真實的對現實的思考即可。就算這份思考尚且淺薄也好,也必須源自於本真,從生活中流露出的思考才有可能變成好故事。


最新實施的電影法至少要求咱國內影片三觀得正,但三觀正這個概念真的有點大……


不需要


蟹腰。

忽然很想答一答這題。

因為我想起了今年大年初一看的這個片子《 The Autopsy of Jane Doe

(哈哈哈,憋吻我為神馬大年初一看這個片子……)

————按貴乎習慣,要說「以下涉及輕微劇透」的分割線————

中譯《無名女屍》

被譽為2016年不可錯過的恐怖傑作。

一個命案地點,幾條人命,互相之間居然毫不關聯,而且現場泥土中發現一具絕美的女屍……

驗屍官父子開始追尋真相

……

故事從神聖的醫學開始

居然以神棍的解釋結束

……

看完我最大的感受居然是:

哈哈哈,去他的主角光環。

在這個電影的邏輯世界裡,該死的就去死,沒什麼主角光環。

說什麼三觀盡毀,簡直是沒有三觀。

說到底,電影是夢的藝術。

你做夢,需要三觀正確嗎?

不過話說回來。

兔國的審核制度,說到底是以下限為基礎的。

為什麼冰冰娘娘不能展示頸部以下自己的演技啊?

因為有人投訴到總菊啊,說影響不良啊。

為了兔國廣袤土地的民眾們,只好剪了啊,剪刀叔叔也想看的啊,工作需要要剪的嘛。

少年,你懂了嗎?

你如果負責這事,你就得轉換吃瓜群眾的角色,

你的責任,就是不要吃瓜群眾投訴啊,一個投訴都不要有啊,否則工作不保啊。

所以在兔國。

三觀不正怎麼行呢,你連看都看不到這個片子了。

如果你察覺到這片子有三觀不正的地方呢?

那隻能證明……

你。太。TM。機。智。了。


「正確」的三觀和「正確」的性向一樣可笑。


謝邀

光是什麼是正確的三觀這題就沒法答……


1.沒有法律規定作品必須傳遞正確的三觀。

但是審查部門會根據作品傳達的思想來決定它能否大規模的上映或發行。比如,宣揚血腥、暴力、恐怖的電影,幾乎無法得到在中國這種沒有分級制度的環境下上映的許可。而且,大量的影視作品中的血腥暴力鏡頭在上映前遭到了刪減(例子太多不想舉,殘念)。所以,審查部門的三觀,也可以定義為題主所說的「正確的三觀」。有時,這些「三觀」是需要維護的,因為畢竟上映的影片會影響孩子和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比如,《古惑仔》上映後很多年輕人加入到黑社會行列,覺得那個江湖很酷。

2.影視行業內部並未規定作品有正確的三觀。

所以你可以看到《不可撤銷》《人肉叉燒包》《德州電鋸殺人狂》《洛奇恐怖秀》等恐怖、驚悚、殺人、犯罪、獵奇b級片都上映了,得到了廣泛的或小眾的認可。昆汀、芬奇、阿莫多瓦、波蘭斯基等導演都有自己的惡趣味和歪三觀瀰漫在作品裡面,完全不像斯皮爾伯格、卡梅隆、諾蘭那樣偉光正,但也不影響前一撥人在影史留名。

3.世界上沒有「正確的三觀」,影視作品是反映世界的鏡子,所以也從來沒有「正確的三觀」。

但沒有標杆不等於沒有底線。比如第一點說的,無謂地宣揚暴力、情色、獵奇等內容的影片,沒有任何意義,也有對孩子和民眾的影響。影視作品畢竟是大眾媒體,比如《中國有嘻哈》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freestyle,想要變得real。這個節目帶動盤活了本來小眾的黑怕的一系列產業。如果是三觀極歪的影視作品廣泛傳播,可能觀影體驗很爽,但與現實生活脫軌,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綜上,正確的三觀並非評價影視作品的唯一標準。但是影視作品作為大眾傳媒,對於受眾有一定的影響,評價的時候不能完全拋棄它所傳達的世界觀、人生觀、金錢觀,這是電影思想的一部分,應該作為評價電影的一個重要指標。

最後,留一道思考題:如何評價《意志的勝利》和《一個國家的誕生》的三觀?


首先什麼樣的"三觀" 才叫正? 手撕鬼子算正嗎???


看一個故事兩個不同的版本:

1. 男主擁有一種難以控制的超能力,一發怒就容易傷人,但是他冷靜下來後為自己的失控感到愧疚。後來他可以控制這種能力,他發誓永遠不再使用它。但反派侮辱了他,他便使用超能力打傷反派。反派為了報仇抓走了他的女朋友想以此做陷阱殺死他,他又使用超能力打趴反派。反派求饒卻被他殺死,因為他知道反派不會放過他們。

2. 男主擁有一種難以控制的超能力,一發怒就容易傷人,但是他冷靜下來後為自己的失控感到興奮。後來他可以控制這種能力,他便經常攻擊路人取樂。反派正走的好好的被他用一個大招掀翻在地。反派為了報仇抓走了他的惡狗想以此做陷阱抓住他,他又使用超能力打趴反派。反派求饒卻被他命令惡狗活活咬死,這讓他感到比嗑藥還要爽。

第一個版本男主不僅違背自己的誓言而且在對方求饒的情況下殺人,但觀眾不會對他產生反感,因為觀眾會覺得換成自己也會那麼做;第二個版本男主是個變態壞蛋,正常觀眾會害怕他、噁心他,但是他卻活到了最後而且是主角。

第一個故事沒有鼓勵作惡,不應當禁止;第二個故事鼓勵作惡,應當禁止。影視作品不必傳達「正確三觀」,主角可以不是好人,但作品不能不負責任。


首先,三觀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你接受和不接受之分。

有那樣不符合你三觀的影視劇存在,就說明有那樣的和你三觀不符的人存在,供需關係,這一點是經濟學裡永遠不變的原則。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擇與自己相符三觀的影視作品看就好。別人的喜好,不評價也與我們無關。

謝謝


完全不需要 強行要求的話估計這門藝術就離死不遠了


不是。

小時代這種垃圾不也照樣上映了么?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網劇《靈魂擺渡》?
社會是現實殘酷的,但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想有錯嗎?
正確的道德和三觀究竟是什麼?
韓寒的書看多了,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如何看待咪蒙發文炮轟「傻逼甲方」的觀點?

TAG:電影 | 價值觀 | 電視劇 | 影視作品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