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德意志人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RT,二戰後東歐各國都大量驅逐境內的德意志人,這些居住在東歐各國的德意志人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德意志人(說德語的人)東擴從十世紀就開始了,從十世紀到二戰結束這近千年間移民東歐各國的德意志人主要是哪幾批?在當地社會處於什麼階層?與當地人的關係怎麼樣?


二戰前,德意志人的聚落在整個歐洲星羅密布。

上圖顯示的德語族群均在德意志本土(神羅的固有領土),及本土的自然延伸(在同一政權統治,如普魯士、奧地利的非神羅部分),其族群遷徙可以在相當程度下視為自然滲透。而且,由於題目問的是東歐地區德意志人,上圖的分布區域為中歐及東南歐,所以不在下文表述。

===========正文=========
1、波羅的海德意志人(Deutsch-Balten)

1198年3月5日,條頓騎士團(Deutschorden)成立於巴勒斯坦的阿卡(Acre)。

1202年,寶劍利沃尼亞兄弟騎士團(Schwertbrüderorden,後簡稱寶劍騎士團)成立。

1204年,教皇諾森三世批准了寶劍騎士團的建立。寶劍騎士團開始針對波羅的海東南岸利沃尼亞地區(今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開始武力傳教。

下圖為條頓征服前的,普魯士、立陶宛、利沃尼亞地區。

1225年,教皇特使摩德納的威廉(William of Modena)來到利沃尼亞。他將被寶劍騎士團征服的土地分成三部分,教會領地(里加、庫爾蘭、多爾帕特、厄塞爾-維克)、丹麥治下的愛沙尼亞公國、寶劍騎士團治下的其餘領土。

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達成協議,獲得古普魯士聚居區的所有貴族特權。

1230年,波蘭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此時為條頓騎士團的一員,他和條頓騎士團簽訂的條約,承諾條頓騎士團征服庫爾蘭(Kulmerland)後,能以此為封地。

1231年,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西南建立了據點。

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 IX)頒布了黃金詔書,承認條頓騎士團對其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權。

1236年,寶劍騎士團蘇勒戰役被薩莫吉希亞人擊敗,倖存的騎士團成員被併入條頓騎士團,又被稱為利沃尼亞騎士團。而條頓騎士團及其支部利沃尼亞騎士團所控制的政權,被稱為條頓騎士團國(Deutschordensland)。

1260年,條頓騎士團國治下的利沃尼亞,此時其中間雜有教會領地,愛沙尼亞公國由丹麥統治。

1268年,騎士團被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在拉克韋雷戰役被擊敗,條頓騎士團停止東進。

1285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古普魯士部落全境。

1291年,巴勒斯坦的阿卡陷落,條頓騎士團遷都威尼斯。

1309年,東波美拉尼亞、西普魯士被條頓騎士團吞併,成為普魯士一部分。當年,條頓騎士團國遷都至普魯士馬爾堡。失去出海口的波蘭與立陶宛結成同盟。

1346年,騎士團國從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四世買下愛沙尼亞公國。至此,條頓騎士團國完全控制波羅的海東南岸進入全盛期。下圖中,騎士團國境內的空白區域,是各個主教轄區,不受騎士團控制。

而北德意志的漢薩同盟是條頓騎士團國重要盟友,騎士團國通過引入日耳曼法、遵循漢薩同盟條約,吸引日耳曼地區的商人、市民前往南波羅的海地區。低地德語成為了波羅的海南岸的官方語言,日耳曼人成為了主導族群。在這一階段,騎士團國中里加等城市,加入了漢薩聯盟,成為了漢薩自由市。

而北德意志的漢薩同盟是條頓騎士團國重要盟友,騎士團國通過引入日耳曼法、遵循漢薩同盟條約,吸引日耳曼地區的商人、市民前往南波羅的海地區。低地德語成為了波羅的海南岸的官方語言,日耳曼人成為了主導族群。在這一階段,騎士團國中里加等城市,加入了漢薩聯盟,成為了漢薩自由市。

1409年5月,條頓騎士團控制的薩莫吉希亞爆發起義。立陶宛支持起義,而條頓騎士團以威脅入侵立陶宛作為回應。波蘭宣稱支持立陶宛的立場,並威脅入侵普魯士。

1409年8月6日,條頓騎士團軍隊在撤離薩莫吉希亞後,向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宣戰。

1410年,格倫瓦德之戰,條頓騎士團被波蘭立陶宛聯邦擊敗,高級指揮官全軍覆沒。

1411年2月,雙方簽訂《第一次托倫和約》。騎士團將多布林地區割讓給波蘭,暫時放棄對薩莫吉希亞的領土要求,並且背負巨額賠款(相當於當年英格蘭財政收入的十倍)。為支付賠款,騎士團借入外債,向教堂徵收金銀,並增加轄地的稅負,這成為1454年十三年戰爭的導火索。

1422年的,條頓騎士團國和立陶宛簽署了《梅爾諾海和約》(der Frieden von Melno-See)確立了雙方之間的邊界。這條普魯士和立陶宛的邊界,一直到1919年這條邊界都未曾變動過。是歐洲最持久的畫界條約。

1435年9月1日,利沃尼亞騎士團在帕巴伊斯卡斯戰役戰敗,騎士團被迫與教會領地、自由市進行談判。

1435年9月4日,里加大主教等教會領地的代表、利沃尼亞騎士團和其屬地的代表、里加等漢薩城市議會的代表簽署了利沃尼亞聯邦協議(eiine fruntliche eyntracht)。利沃尼亞聯邦正式成立,利沃尼亞騎士團成為了聯邦成員之一,條頓騎士團也失去了對該地區的直接控制權。

1454年,十三年戰爭爆發。由於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市民階層及當地貴族矛盾激化,普魯士地區的市民和當地貴族結成聯盟,史稱普魯士聯盟,發動對條頓騎士團的戰爭。戰爭開始後,普魯士聯盟以將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為條件,爭取波蘭支持。

1466年,波蘭、普魯士聯盟和條頓騎士團簽訂了《第二次托倫和約》。條約規定,西普魯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瓦爾米亞大主教區歸屬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條頓騎士團控制,但是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國王的臣屬,騎士團的大團長擔任波蘭議會的議員。

1511年,霍亨佐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第37任大團長。

1520年,由於阿爾布雷希特拒絕臣服於波蘭,條頓騎士團國與波蘭之間爆發戰爭,騎士團國被擊敗。

1525年,條頓騎士團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將其東普魯士領地世俗化,普魯士公國脫離騎士團控制,成為了波蘭宗主權下的公爵國。條頓騎士團此時喪失了最後一塊直轄領土,由昔日的軍事修道會逐步向神羅內部的慈善機構轉型。

1560年,利沃尼亞戰爭爆發,利沃尼亞騎士團被莫斯科大公國擊潰,利沃尼亞聯邦被強行解散。丹麥-挪威、瑞典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先後加入戰局,對抗莫斯科大公國。

1560年~1582年,莫斯科大公國不敵聯軍,被迫與聯軍議和。

1582年,俄波兩國簽訂停戰協定,利沃尼亞南部地區和波洛茨克劃歸波蘭。
利沃尼亞騎士團長戈特哈德·克特勒將騎士團世俗化,昄依新教。在原騎士團南部的土地上,他成立了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作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屬地。

1583年,俄瑞兩國簽訂停戰協定,利沃尼亞北部地區(愛沙尼亞、納爾瓦和芬蘭灣全部海岸)歸瑞典。

1618年,普魯士公國因無男嗣被轉讓給霍亨索倫-勃蘭登堡選侯。自此,普魯士公國與勃蘭登堡公國形成了霍亨索倫家族控制下共主邦聯,由於勃蘭登堡公國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選帝侯之一,東普魯士地區之後的歷史與德意志本土關係更加密切。

163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全盛期,普魯士公國、庫爾蘭公國均為其藩屬國。

1660年,北方戰爭結束,波蘭-瑞典簽署的《奧利瓦條約》確認了普魯士公國的獨立地位,波蘭喪失了對東普魯士的宗主權。

1701年,勃蘭登堡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通過支持神羅皇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換取了皇帝默認其在普魯士內稱王,自稱「普魯士內的國王」(King in Prussia,in暗示這個王國不包含整個普魯士,只有普魯士的一部分。因為此時西普魯士是波蘭的一個省份)。東普魯士地區正式回歸德意志本部的歷史敘事。

1721年8月30日,瑞典與俄國簽訂《納斯塔德條約》後,大北方戰爭結束正式結束。北利沃尼亞被瑞典割讓給俄羅斯。

1772年,普魯士王國,參與第一次瓜分波蘭,奪取了西普魯士地區。同年,普魯士內的國王(King in Prussia)變更頭銜為普魯士國王(King of Prussia)。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部重建陸上聯繫。

1795年3月28日,包括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在內的南利沃尼亞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被俄羅斯吞併。

至此,波羅的海德意志人不再擁有獨立政權,成為了俄羅斯帝國在波羅的海南岸的貴族集團。在波羅的海南岸,德意志人構成市民和鄉村貴族,拉脫維亞人和愛沙尼亞人為農奴。

一戰時,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在俄羅斯帝國崩潰後,一度在利沃尼亞故地建立起波羅的海聯合公國(Vereinigtes Baltisches Herzogtum),這是波羅的海德意志人最後一次獨立建國的努力。

一戰德國戰敗,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失去了後盾。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協約國支持下相繼獨立,隨即進行土改,波羅的海德意志人擁有地產大多遭到沒收,其政治優勢受到嚴重削弱。

二戰後,蘇聯驅逐當地的波羅的海德意志人。

2、伏爾加德意志人 (Wolgadeutsche)

1628年,衛拉特蒙古之土爾扈特部,從中亞七河地區遷徙到東歐,開始游牧於伏爾加河下游一帶。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女沙皇。為了使俄羅斯人與伏爾加河地區的衛拉特部脫離接觸,避免衝突。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62年和1763年兩次發布詔命邀請除了猶太人之外的歐洲人移居伏爾加地區,形成緩衝區。德意志人開始移居俄國,集中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

1771年1月16日,土爾扈特部落聽聞同屬於衛拉特的準噶爾部亡於清庭,率部東進,試圖重新佔據衛拉特故地。在途中遭到哈薩克部落重創,殘部抵達清廷新疆時,土爾扈特部自認無力再戰,向清廷投降,史稱「土爾扈特部東歸」。清廷雖然懷疑其東歸動機,但依然接受了歸順,並對其重新安置。其中,未跟隨土爾扈特部主力東進的余部依舊遊牧於伏爾加河南岸,不久歸順於俄羅斯帝國,被俄羅斯稱為卡爾梅克人。伏爾加德意志人逐漸聚居於伏爾加河下游北岸。

1918年 10月,在這個地區建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勞動公社,又稱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

1924年,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屬俄羅斯聯邦。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後,8月28日蘇聯政府驅逐伏爾加德意志人。

1941年9月,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被撤銷。

以上

鏈接:歐洲各個國家能構成方言連續體嗎?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百餘年,為何仍無法同化他們以至於限於分裂?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不丹的宗卡語和藏語有什麼關係?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為什麼齊國在齊桓公之後就無緣霸業了,齊國比晉楚兩國到底差在哪?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為什麼俄羅斯對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投入的精力或控制,遠不如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鏈接:為什麼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徹底降服蒙古,清朝幾十年就解決了?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漢藏同源的內容是什麼?有什麼依據?是否可信?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為什麼越南可以稱帝,而朝鮮只能稱王?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世界上哪些國家或地區是通過限制語言的多樣化來實現統一的? - niudrw 的回答

鏈接:希臘語為何沒有像拉丁語一樣擁有眾多後代形成一個語族? - niudrw 的回答

鏈接:奧斯曼為什麼不直接吞併羅馬尼亞? - niudrw 的回答

鏈接:有哪些語言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但可以互相交流? - niudrw 的回答

鏈接:為什麼中國南方的河流大多叫「江」,而北方大多叫「河」?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為什麼中原王朝能守住河西走廊,地圖上突出來的狹長的地方?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這個很複雜,另一個答案有一些小誤解。

一,匈牙利的德國人

事實是兩大部分,多瑙河斯瓦本人和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人。就奧匈帝國而言,匈牙利本土的德國人明顯多於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人。

特蘭西瓦尼亞的薩克森人,最早來源於匈牙利國王12世紀為防衛邊界,遷居來的德國罪犯和條頓騎士的一部分,像僱傭兵,人口主要來源於薩克森,所以命名如此。實際上,因為宗教改革,後期有著大量奧地利的新教徒遷移到了這裡,叫薩克森人,只是12世紀的祖先名頭更大而已。

匈牙利本土的多瑙河斯瓦本人,是由於奧地利在與奧斯曼的戰爭後,為恢復和穩定匈牙利地區,遷移的南德人口。當時哈布斯堡在斯瓦本地區有大量分散的領地,這是一種移民實邊的舉動,放棄分散的西部,穩定匈牙利的行為。這是匈牙利德意志人的主要,且不斷得到奧地利本土移民的加強。

二,波西米亞的德國人

波西米亞,主要蘇台德,是德國移民最為複雜的地區,從中世紀開始就定居了大量的德國人,隨著被納入到哈布斯堡勢力,由於奧地利本土多山地形,奧地利的最大投資地和最繁華的地區集中在波西米亞,有著大量德國人的遷移,哪怕捷克人也受到很深的德意志化影響。

這個地區的歷史離不開德國人,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德國人的注入,德國人的來源也包括各個地區。

三,西里西亞和加利西亞的德國人

西里西亞由於德國人的東進運動,前期是包含弗蘭德斯在內的德國人的自發遷移,主要在下西里西亞,後期是普魯士的影響。

加利西亞則完全是奧地利的官方移民行為,主要一次是約瑟夫二世時期。

四,俄羅斯的德國人

這個源於1762年葉卡捷琳娜的邀請,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此反映冷淡,但巴伐利亞和斯瓦本,萊茵蘭地區的部分德國人來到南俄,開墾伏爾加河、頓河的土地,主要在黑海附近。

五,波羅的海的德國人

這個太波瀾壯闊,參考條頓騎士和普魯士歷史。

總體上,德國對東普魯士和蘇台德地區的移民12世紀的遷移就開始成為主流,但對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西里西亞,加利西亞的遷移,基本是奧地利和普魯士在16-18世紀的擴張所導致的。


推薦閱讀:

歐洲小國摩納哥有本地人和窮人嗎,在摩納哥生活是怎樣一種感受?
「法蘭克」這個詞是怎麼演化為「法蘭西」的?另有德國的「弗蘭肯」地區又有什麼關係?
阿爾薩斯人與洛林人如何看待法國與德國?
拿破崙遠征埃及的時候為什麼要帶眾多領域的學者?
為什麼卡佩家族要分家以至於最後絕嗣?

TAG:歷史 | 德國 | 歐洲歷史 | 普魯士 | 條頓騎士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