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我想知道 天賦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那些真正成功的人 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天賦嗎那些在能力的學習上真正努力過的人 他們會失敗嗎 希望能理解「真正」的含義。我表達能力不太好
有天賦的人知道該怎麼努力,沒有天賦的人自以為很努力,其實根本走錯了方向。
就好比打乒乓球,有的人抓到球拍就知道怎麼揮,我這種人練很久動作也不標準,不會恰當地發力;就好比游泳,有些人一下水就大概知道怎麼浮上來了,像我學了一個月也沒學會。
智力活動跟體育活動其實也有相似之處,我覺得大概每個人的神經迴路都真的不相同。終於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了。
我們高中有許多體育生,有兩個特別好的朋友也是體育生,所以跟他們都挺熟的。然後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概能夠說明天賦和努力的關係。
那些剛報名的新人,成績可能有些差距,大概40到50分,但不是很明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所有人的成績剛開始都能很快提升,而且我發現大家的成績反而接近了,都接近60分左右。少部分人能夠超過80分,有一個特別牛逼的人能95分以上。
我注意到大家的訓練時間是接近的,但是成績經過訓練差距反而拉大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
1、人和人之間一定是有天賦的差距的。就像同樣的訓練有人能95分有人只能60分。2、大部分人天賦其實相差不大,就像大部分人成績都接近60分。
3、訓練(努力)絕對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能力,就像剛訓練的新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成績能夠顯著提高。 所以我總結出,假如每個人都是一樣大的瓶子,天賦是瓶子口,能力是瓶子里的水,努力就是往瓶子里注水。好,因為每個人天賦不同,有的人瓶口大,注水快,有的人瓶口小,注水慢。所以會決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就是有的人能夠付出相同的努力就能收穫更多的能力。這就是天賦的差距。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願意往瓶子里注水。你不去做,它永遠是空的。 天賦決定你的上限,努力決定你的下限,你的能力就在這兩者之間。題主困惑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如何解釋自己的成功,其實大可不必有此困惑,成功人士也不見得懂,正說反說都有理。能吃苦的,會說成功靠的是勤勉和肯干;腦子靈抓住機會的,會說成功靠的是眼界和勇氣;更多的人將成功歸結為綜合原因。你要問是否天賦作用大,他們會說有一些,最重要的還靠自己努力。
說靠的是天賦,等於說自己天生比別人優秀,在中國文化語境下極可能被視為不謙虛、自大狂,古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以被觀察到的努力與不能被觀察到的天賦,在群眾眼裡前者靠譜得多,寧可相信流出來的汗,也不相信腦迴路,簡單粗暴且自我寬慰。
以前我堅信天賦論,特別在被虐得死去活來的繪畫上,覺得無論怎麼努力也趕不上別人,十年後再看卻有新認識。當時的一批朋友,現在保持領先的仍是當初領先的那幾個,他們的成功是天賦+努力的結果;緊隨其後的是曾經不被看好但努力了十年的人,他們的成功是努力大於天賦的結果;再然後,是我這樣不甚努力天賦略高的人,只能把畫畫當業餘愛好;剩下是天賦高但不動筆的人,基本上已經銷聲匿跡了。
對有天賦的人來說努力是另一條腿,對沒天賦的人來說,不努力就沒腿了。天賦是生物基礎,有它,你會得到學習速度的加成,常年堅持運用它,累積效應很可觀。
有位企業家,大概稱得上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沒空考慮自己的成功靠的是天賦還是努力,太忙,他是全廠除保安外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節假日不休息,經常半夜兩點還在回郵件。他的努力清晰可見,但不能得出努力導致成功的結論,最起碼一點,支撐如此高強度工作還不垮掉的是他的身體,強壯、健康、精力過人。他手下有個從四大請來的員工,說自己在飛機上忍著頭暈也要做事,十幾個小時的航程,等落地時事情已經處理完了,但仍趕不上老闆,自己比他還年輕十幾歲。
是經常鍛煉的緣故嗎?不是,這位企業家以前還每天晨泳,近年不遊了,其他體育運動更沒時間。我家孩子他爹身體底子差,因為堅持鍛煉才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工作狀態,對比他們兩個的情況,正如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 Mr.Wish 的回答寫的:我超不過那些有天賦的人,但是我也能比一般人要強。
天賦、努力和成功之間不存在公式,這三者間的關係遠比我們觀察到的更複雜、更多變,有天賦意味著少花時間,但不等於容易成功,因為成功還牽扯到許多因素,有內部的還有外部的,受外部較少影響的領域,靠自己成功的幾率更大,外部因素的影響越多,對成功的解釋就越難以明辨。
有意思的是剛才問我家孩子,他說努力重要,天賦不能保證成功,努力了才有可能成功。我說把你的回答寫上去好嗎,他說可以。他快9歲了,能想到這一步也算不錯。
以鋼琴而論:
一般天賦加一般勤奮練習能讓你考過業餘十級;
超常天賦加一般勤奮練習能讓你進入專業學習;一般天賦加超常勤奮練習也能讓你進入專業學習;超常天賦加超常勤奮練習能讓你成為鋼琴家;絕世天賦加超常勤奮練習能讓你成為大師。一般天賦但沒有勤奮練習,那就連業餘三級都考不過;
超常天賦但沒有勤奮練習,三級能行但是六級危險。沒有天賦但一般勤奮練習,可以勉強考到業餘六級,如果考級標準水一點那八級也不是不可能;
沒有天賦但超常勤奮練習,那業餘八級沒問題,如果考級標準水一點那十級也有可能。僅就鋼琴上所能取得的成就而言,鋼琴家以下的都是勤奮更重要,鋼琴家以上的天賦更重要。
一般勤奮練習指每天一到二小時。超常勤奮練習指每天四到八小時。沒有一般勤奮指無法保證每天至少一小時。(謝謝 @長敗娘 的邀請。)
到達頂尖階段,是天賦更重要。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勤奮和方法更重要。正好我昨天給我外甥女講微表情。
我的資料里有一張我剛學微表情時從一個網站上做的練習。錯誤率還是蠻高的。
我對我外甥女說:舅舅我在情商方面是很差的,原來根本看不出來別人的表情和情緒的變化,如果說滿分100,平常人是50分,那麼我大概原來就是個20分左右。
在情商方面有天賦的人,可以很容易識別他人的情緒和表情,他們可以說是90-100分。但是,我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我能讓自己到達60-80分的水平。我超不過那些有天賦的人,但是我也能比一般人要強。這就叫做努力和方法。
努力是基本面,天賦是槓桿。沒基本面的你加槓桿那就等著爆倉,有基本面沒槓桿那叫滯漲(智障?)總之就是價值兌現困難。
天賦的最大好處就是相同的努力之下,你出成果的速度和高度都比別人強,你會變得鶴立雞群,你就獲得更好的正反饋,你也就更容易堅持努力下去。
至於哪個重要?二者其實互為因果缺一不可!若得其一可自娛自樂,若二者皆得,大事可期!呵呵
你覺得是大腦重要還是心臟重要?
目標是80分的話,努力是王道天賦不重要。目標定的更高的話,努力是必要條件天賦是決定因素了。
我很想回答是:同等重要。
天賦告訴你路徑,努力幫你走完路徑。
路徑可有長有短,但不能無。
努力可有大有小,但不能無。
-
現實情況是,大多時候天賦會重要於努力。
因為實際上社會大多時候不會給你那麼多時間努力。
實習的時候,寫方案的時候,想創意的時候,臨場發揮的時候,總有一些時候你覺得你本來可以更好。
那就是天賦的區別。
-
社會裡大家誤以為極度天才有一丁點努力就走完路程,然後愛玩的人,是有天賦不努力的人。
這是錯誤的。
目的達到了還不斷工作狂一般繼續努力的,其實蠻心理變態。
-
而只靠努力,一點天賦沒有能成功這種情節,是電影電視安慰社會的情節。
而且....
不存在有天賦不努力的人,和無天賦努力的人的對比,因為這兩者同等廢材。
-
現實中往往對比的是有一些天賦,做著努力的普通人。
要對比,就對比一樣的努力,而天賦不同的結果。
——
畢竟大家時間都差不多,真的,沒誰一天有36小時,天賦差不多又不努力是沒借口的。
唯一區別的是環境,資本。
當然,只對比天賦努力的話,還是天賦重要。
天賦就是你的努力能夠很容易地看到成果的意思吧,要說方法的話
天賦高到一定程度,方法都會自己想出來,說調整出來甚至邪乎一點一步到位都有可能還好天賦異稟的人很少,所以努力還是有意義的,好老師,好的學習心態也很重要但是想要站在行業巔峰,不是單純靠努力就能做到的既然題主已經說了很討厭天賦說,那我還是不回答。
說這句廢話是為了感謝 @彭陸壹 邀請。
哪位看著不爽可以舉報摺疊。當然是天賦重要
天賦比努力重要。10歲時看過一個系列叢書,列舉了很多領域的頂尖人物(科學文學藝術體育),無一例外是突出對其領域的興趣,學起來很輕鬆,於是自律性強,最後都獲得巨大成功。需要不斷打雞血感覺生不如死才能做成的事情,趁早別鑽死胡同了。沒天賦就是沒天賦,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別讓努力背黑鍋,承認自己某些領域笨不丟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而已。
謝邀 ople/ec57aca8f0b4ddfb374d222bae7ece85( 首次被邀)
小學時候被一句話給毒害很長時間「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有多少無知少年被毒害?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中,有多少父母不奉行這一句話?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學小提琴時候有一個初三御姐,以及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蘿莉,在同等起步的條件下,老師給小蘿莉教小步舞曲三部曲的時候用了不到半個月,而初三的御姐用了足足快一個月的時間才勉強能拉下去。(初三學生學琴,大家都懂得,所以說綜合時間肯定是初三御姐學的時間更長久)自此以後我徹底放棄了所謂的汗水理論,你在你有天賦的領域付出10分的努力和你在不擅長的鄰域付出10分的努力,其結果的差距不是簡簡單單的「距離感」。至於說天賦的定義,我覺得將你對一件事情的擅長程度進行劃分,如果你對一件事情有天賦,其擅長度可能為10,而你沒天賦的事情,你的擅長度可能僅僅為2。成功的人永遠也不會告訴你,他為什麼會成功?如果是在國外他也許會說他在他成功的地方有天賦,但是國內的話...(並非是外奴,而是天朝的傳統教育教導我們應該謙虛低調,財不外露)。那些在在自己不是非常擅長的地方努力過的人,他永遠永遠不能做到頂尖,科研也好商業也好,如果題主有機會和那些頂尖大拿有機會接觸的話,我相信題主會有一種明顯的感覺是「自己這輩子也無法達到那種高度」(假設題主在這兩方面都天賦平平)。當然題主也可以看一些名人傳記,假設自己處在那個時代,屏蔽掉一切現在認知,也許題主就能感覺到天賦到底有多麼重要了。謝邀~
其實要想精準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確定成功的定義,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成功的定義,所以,不可答,不可說。
但是,不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定是努力比天賦重要。因為即使有出色的天賦,很有可能也會埋沒在平庸的家室中,沒有足夠的資源的支撐有了天賦也是白搭。
但你只要願意努力,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一點一點收穫、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成功是一個靶子。
頂尖就是槍槍紅心。
什麼叫天賦,就是生下來就知道靶子在哪裡,抬手就能射中靶子,如果給點力就能射中紅心。
而沒有天賦的人,光靠努力,運氣好的,子彈全部打完了,終於找到靶子了。運氣不好的,子彈全部打完了,靶子還沒看見呢。
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很多人將成功歸因於天賦,而不是努力。在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著作《終身成長》(Mindset:TheNewPsychologyofSuccess)種,這種歸因方式被稱為「固定式思維」。
圖摘自《終身成長》
持「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才智和天賦是無法提高的,而成功只是證明了自己的聰明和天賦。
與之相反的是「成長型思維」,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才智和能力是可以不斷學習和發展的,成功需要你學習新知識、突破固有自我、發展自己的才能。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理論。在被關在籠中的狗不斷遭遇電擊後,即使籠門大開,聽到電機信號狗已經不再逃跑而是不等電擊就開始倒地呻吟顫抖。在兒童和成人身上,習得性無助同樣存在。
德韋克學術生涯的早期,便專註於研究習得性無助和歸因的關係。對於如何改善習得性無助兒童的學習表現,當時臨床心理學的兩大主流學派有著不同主張。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強調讓兒童體驗到更多成功經驗,這樣他們就在不斷做對題目中重拾自尊。而認知學派的心理學則強調重建積極認知,包括轉變兒童對成績的歸因。德韋克當時研究對比兩種療法的效果,並證明調整歸因會給人帶來更持久的轉變。
20世紀80年代之後, 德韋克更多開始關注目標、動機、成就與人格,這和她早期的研究是一脈相承的。這個時期她對心理學界的貢獻是提出了「成就目標理論」和「內隱理念理論」,而後者就是本書所說的「思維模式(mindset)」的前身。
鑒於德韋克對心理學的傑出貢獻,2003 年,她成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2010 年, 榮獲桑代克職業成就獎;2011 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2012 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沒有天賦不會注意那個方面,沒有時機再努力也白搭
同等努力,天賦總要;同等天賦,努力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天賦多高,那就別想了,繼續努力吧
之前有一篇文章挺火的,我很喜歡那個題目「以絕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還輪不到拼天賦」。其實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努力和天賦為了什麼?你先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自定義的,已經考慮到自己的天賦了,剩下就是努力程度是否達標。當然,你要是弄一個很遠大宏偉的目標,也是非常努力,結果達不到,親,很可能不是天賦的問題,而是你沒有認清自我,認清所在的環境,另外就是運氣問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先了解自我,選好方向,再努力吧。天賦這事情,現在又改不了,只能揚長避短啦。討論這個話題其實很沒意義。
推薦閱讀:
※缺乏天賦有些事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實現是真的嗎?
※天才的我,現在還有出路嗎?
※如何評價周杰倫最新專輯《哎呦,不錯唉》 究竟是天才歸來還是江郎才盡?
※中國古代有哪些人,年少成名卻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為什麼 Lisp 容易成就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