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市是否是最應該撤銷的地級市?
謝 @薛一山william@senps 邀請。題主的問題「晉中市是否是最應撤銷的地級市」,本來就很奇怪,如果改成「晉中市是否是山西省最應撤銷的地級市」可能我還能強答一發。此時,我的回答應該是maybe。我還是很期待在有生之年看到晉中市終結的。1、晉中是一個地域的概念,而非城市概念。
作為表裡山河的山西,人們習慣把全省分為晉南、晉東南、晉中、雁北四個區塊。很多人喜歡把山西現有的11個地級市往這四個區塊里安,其實是不對的。這四個區域,實際上是山西人口最多的六個盆地,不包括人口相對稀少的山區。晉南指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晉東南指上黨盆地和澤州盆地,晉中即晉中盆地或者叫太原盆地,雁北即大同盆地。
晉中盆地,就是呂梁山和太岳山脈之間的汾河谷地,南北狹長,北至石嶺關南至韓信嶺。在晉中盆地的汾河兩岸,各形成了一條城市帶。除了省會太原,右側依次為清徐、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左側依次為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這是傳統地域概念上的晉中。然而這些縣,目前分屬太原、晉中、呂梁三個地級市,即使歸屬晉中的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多數當地人也並不認同自己的「晉中市」屬性。而晉中下屬的山區縣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與晉中的地理、人文差異更大,更難有「晉中市」認同。前幾年,晉中市把市區的道路重新命名,把使用了幾百年的老路名改成以其下轄縣命名,如「太谷街」、「壽陽路」、「靈石路」、「和順路」、「遼陽路」(遼陽鎮為左權縣政府駐地)、「箕城路」(箕城鎮為榆社縣政府駐地)、「昭余街」(昭余鎮為祁縣縣政府駐地)、「古陶路」(古陶鎮為平遙縣政府駐地)、「樂平街」(樂平鎮為昔陽縣政府駐地),下轄的九個縣一個也不落(介休為代管的縣級市),遭到社會強力反彈。1999年設立的晉中市,更像個大雜燴。(晉中盆地,或者叫太原盆地,處于山西的幾何中心,盆地內的區域,即人們常說的「晉中地區」。圖片來自網路。)
(汾河流域鄉鎮行政區人口密度圖,能更明顯看出山西人口高密度分布在雁北、晉中、晉南、晉東南的幾大盆地,同時也能看出晉中盆地被人為以行政界線分為東西兩部分。圖片來自方輿論壇。)
2、晉中與太原的關係,類似於「切塊設市」。@senps 答案說的很好,古代的晉中盆地時常南北分治,北部的中心在太原、榆次,南部的中心在汾陽。1951年汾陽專區撤銷,1952縣興縣專區撤銷,現在的呂梁、晉中地區基本統一在榆次專區領導,太原市,相當於從大一統的榆次專區中部偏北切出一個建制市。(1964年的山西行政區劃圖,能比較清晰的看出晉南、晉東南、晉中、雁北的行政區域。而太原和陽泉,恰似從晉中地區切塊設市。圖片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
1971年呂梁專區設立,現有轄區的雛形確定。南北走向的晉中盆地自古以來的「南北分治」變成了奇葩的「東西分治」,汾河以東歸晉中,汾河以西歸呂梁。(1988年的山西行政區劃圖,呂梁地區和晉中地區將南北走向的晉中盆地隔河東西分治。圖片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
3、右手一指是呂梁。呂梁山區是山西最貧窮的地方之一。小時候奶奶就說,山西最窮的地方是石樓永和……為了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呂梁市區放在離石是十分明智的。然而,有些人傾向於汾陽、孝義、介休三個發達的縣級市組團升地。我堅決反對此種甩鍋行為。介孝汾設市了,方山怎麼辦,臨縣怎麼辦,興縣怎麼辦,石樓怎麼辦?呂梁,必須有一塊平川區域,同時還應兼顧山區諸縣的發展。我想,市政府駐離石,孝義、汾陽改區也許是不錯的選擇。4、太榆一體化,障礙重重。上面有答案說過了,太榆之間有機場、有高速,同城化說了快二十年了,基本都是太原的一廂情願。這個感覺,與西安和咸陽的微妙關係頗為類似。在無法突破行政壁壘的前提下,我對太榆一體化表示高度悲觀。
有知友問太榆一體化的阻力在哪裡,連兩地統一成0351區號的執行力都沒有,你還指望一體化?現在一體化唯一落地的,恐怕只有太原公交公司的901、902、903、909路公交車了吧。5、三家分晉,皆大歡喜。太原幾乎是全國最小的省會,只有六個市區,且西北東均為山,建成區已抵近市域南界。榆次、壽陽、太谷、祁縣、榆社入太原,一方面做大太原,另一方面讓山西農業大學base地變為省會,再有助榆社一臂之力。陽泉是全省最小的地級市,除市區外僅轄兩縣。昔陽、和順、左權、壽陽入陽泉,做實山西東大門和太行明珠。平遙、介休、靈石入呂梁,增強呂梁實力,孝義、汾陽可設區,平遙可設縣級市。(三家分「晉」,皆大歡喜。太原、陽泉、呂梁目前的困境均可破解,太榆一體化更不在話下,阻力主要來自晉中市。)
安徽有決心拆分巢湖做大合肥蕪湖馬鞍山,而山西的行政區劃,已經十三年沒變了啊,十三年,全國只有甘肅可與之媲美!但起碼人家有蘭州新區!==========分割線==========
除了晉中外,朔州也需要調整。但不屬於本答案範疇,以後再說。是。
原因:1,本朝的區劃劃分基本上沒有考慮歷史和人文2,建國初期的專區(地區),只是作為省級的派出機構,並不一定適合更改為地級市3,晉中是典型的,把山西中部一堆縣划出來,設立的專區,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片區域。先看清代山西地圖:
可以看出,山西中部的城市(府或州),大概只有這幾個,對照看今天大致對應的位置,粗體是今天晉中市範圍:太原府——太原、陽曲、(古交)、清徐、榆次、太谷、祁縣、交城、文水、興縣、嵐縣、岢嵐州汾州府——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石樓、臨縣、永寧州(離石、柳林、方山)、寧鄉(中陽)平定州——平定、昔陽、壽陽、盂縣遼 州——左權、榆社、和順霍 州——霍州、趙城、靈石忻 州——忻州、定襄、靜樂、(婁煩)
可以看出,並沒有一個區劃對應今天的晉中地區(晉中市),今天晉中各縣分屬五個不同的州或府,
對照今天太原市各地塊的來源:
太原市區——原陽曲縣城陽曲縣——原陽曲縣北部地區
晉源區——原太原縣清徐縣——原徐溝縣、(清源縣)古交市——原交城縣北部地區、陽曲縣部分地區婁煩縣——原忻州靜樂縣部分地區可以看出,今太原市和清太原府相比,除將原忻州的少半個靜樂縣劃入設立了婁煩縣以外,沒有納入其他新的土地,反倒榆次、太谷、祁縣、文水、大半個交城,四個半縣,分別被劃給了呂梁和晉中。
清朝的太原府轄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縣、交城、文水、興縣、徐溝、(清源)、嵐縣、岢嵐州等10縣1州,但是建國初期的市,下邊是不轄縣的,而太原府本身有兩個附郭縣,陽曲縣(今太原市中心城區及陽曲縣),太原縣(今太原市晉源區),二縣城間相隔25公里,於是在建國初最初的劃分里,有以下的設置:
1,陽曲縣(縣城即今天市區除外部分),劃分給了忻縣專區2,晉源(即太原縣)、徐溝、(清源)、交城、文水,劃分給汾陽專區3,嵐縣、岢嵐,劃分給興縣專區,後歸為忻縣專區4,榆次、太谷、祁縣等,劃分給陽泉專區(後更名為榆次專區、晉中專區、晉中地區),這便是今天晉中市的趨形。
目前太原市存在的問題:
1,市區東西北三面環山,市區擴張受到制約2,東南方向地勢平坦,但是屬於晉中市,市區擴張受到制約,且中間有機場3,南部小店中心區與市區之間有高速公路分隔榆次和太原的距離,
1,榆次出發,到太原市中心25公里,而到晉中市下轄任意一個縣,距離都超過30公里,最近的太谷縣,超過35公里,而介休靈石和順左權等,均有近100公里2,太原市中心出發,到榆次,25公里,近於到母縣陽曲縣新縣城(陽曲縣黃寨鎮)的距離,也近於到原太原縣(晉源區晉祠鎮)中心的距離,更近於到清徐,古交,婁煩等任一個郊縣的距離。—————————————————————————————————————————
太原市目前兩個規劃目標:一個是南移西進,一個是太榆同城化,都受限於行政區劃。個人對太原市,晉中市,以及山西中部的區劃調整有以下想法:
1,在小店北格、清徐集義、榆次東陽張慶一帶規劃太原新中心城區2,撤銷晉中市,榆次太谷祁縣壽陽劃歸太原,昔陽和順劃歸陽泉,左權榆社劃歸長治3,成立地級汾州市,呂梁市汾陽、孝義、晉中市介休劃入,設區,轄靈石、平遙縣4,呂梁市的交城、文水劃歸太原這樣將有效做大太原,並且在晉中盆地太原和臨汾之間扶植起一個較大城市(汾州市),填補太原和臨汾之間的空白區,汾河中下游將有太原、太原南部新城、汾州、臨汾、侯馬、河津等較大城市,有助於整個山西中部城市帶的形成。————————————————————————————————擴展閱讀:榆次專區(晉中市)的歷史沿革:1949年設立陽泉專區,後更名為榆次專區,轄榆次、壽陽、祁縣、太谷、介休、靈石、平遙、昔陽、和順、左權(原遼縣)、榆社等縣,以及今天陽泉市所屬的平定、盂縣等13縣,以及陽泉工礦區(今陽泉市)。1951年,汾陽專區撤銷,孝義、汾陽、文水、交城、清源、徐溝等縣劃入,轄19縣。
1952年,清源、徐溝2縣合併設清徐縣,興縣專區所屬方山、離石、臨縣、中陽等4縣劃入,轄22縣。1954年,設立榆次市。1958年,更名為晉中專區,清徐劃入太原市,交城縣一部分劃入太原市成立河口工礦區(今古交市),榆社縣合併至晉東南專區武鄉縣。1961年,陽泉市改為省直轄。1970年,更名為晉中地區,陽泉市劃入,晉中地區轄榆次、壽陽、盂縣、平定、昔陽、和順、左權、榆社、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孝義、汾陽、文水、交城、中陽、離石、臨縣等20縣。1971年,成立呂梁地區,臨縣、交城、離石、汾陽、文水、孝義、中陽7縣划出。1972年,陽泉市改為省直轄。至此,晉中地區的轄區範圍才固定了下來。1999年,撤銷晉中地區、榆次市,設立晉中市、榆次區。非常有必要。
山西需要一個能夠引領山西經濟發展的大城市,以現在太原市位置還說很尷尬,北部,西部,南部都是山,南部才算是太原必須發展的方向。但是汾河下游地區被兩家瓜分了。(西部歸呂梁市,東部歸晉中市)
太原很有必要整合整個太原盆地,建立特大城市,帶動山西經濟發展。整合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太古,祁縣,平遙等地。
前面有人提到將平遙等併入呂梁這麼做很不合理。作為平川四縣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去太原市比呂梁市區交通要便利的多。坐汽車去太原都比火車去呂梁市區方便的多。從這四縣去呂梁市區要經過大面積的山區,走客運是相當不方便的,即便是乘坐火車,必須要鑿通一座座的山區。如果有人有幸去乘坐一次的話,你就會發現有一半的路程都是在黑暗中(山體隧道里)。將平遙等劃入呂梁完全是不可能的。
先上結論:是。晉中市無論是地理位置、地形條件還是歷史人文都在山西省內獨樹一幟。然而其經濟發展現狀與其條件極不相稱。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這個區域地級市太少。榆次區作為晉中市政府駐地,並沒有起到帶動所轄區縣經濟發展的作用,再加上離省會太原太近,其自身發展也處處受到掣肘。而沿著汾河流域一路往南走,太谷、祁縣、平遙無不擁有著發展城市所需的地形、人口、水源、人文等條件,然而,它們直到現在都還是小縣城。放眼整個山西省,晉中盆地是面積最大的一塊平坦土地,這個地方理應作為聚集全省人口的核心區域,山西省會城市太原的北、東、西方向都是山,城市只能向南發展,所以榆次劃入太原較為合理。在現在的太谷、祁縣、平遙和呂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陽這六縣市之間的平坦土地上應該至少再培植起兩個地級市來。會同北部的太原市、南部的臨汾市一起成為山西省中部的城市群隆起帶。今天,當城市群的概念開始上升為國家戰略時,我們才發現,山西竟然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城市群。我們先來看一下城市群的概念。
放眼整個山西,有潛力形成特大城市群的只有汾河流域的晉中地區。然而這個地區的行政區劃一直非常保守,在雞肋的晉中市框架下各縣都被束縛了手腳,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自然對省內其他地區的人口未能形成吸引積聚效應,進而使得整個山西省的人才和勞動力不斷流向省外。從全省產業結構來說,大同、朔州、呂梁、陽泉、長治、晉城這六市周邊多山,地下儲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些城市會受到地形、水源、產業結構等的限制,無法發展為較大城市。而與之相對的,晉中地區(包括太原建成區和臨汾北部)、忻定原地區、運城地區這三個區域煤炭資源並不豐富,土地平坦,水源豐富,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非常適合發展非煤產業,有效積聚人口。
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晉中市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地級市,下面帶著一群不得志的小縣城,眼看著一次次的發展機遇與自己失之交臂。而省會城市太原也因北、東、西三個方向皆山,南部的榆次又屬於另一個市不便協調,城市範圍無法擴大,逐步淪為全國省會城市之末流。現在的太榆同城化戰略雖然有省政府出面協調,但因行政區劃不合理所帶來的負面干擾一定會大大降低同城化的速度。改革開放三十年,中東部的大部分省份都高速發展了三十年,山西靠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躺著掙錢也過了三十年。如今,別的省份行政區劃調整到位,產業結構也趨向多元協調,人口積聚的條件初步形成,而山西,已陷入了一盤死局,逐步淪為了全國省份之末流。大部分人會說,山西的問題在於煤。這話不假,但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注意到,山西更大的問題在於行政區劃。煤炭只是行政區划下的一個產業而已。而晉中地區行政區劃調整是解開這個死結的最好鑰匙。所以,撤銷晉中市對整個山西的未來來說絕對是重大利好。山西最應該修整的不是呂梁嘛
在90年代後期,地區改市的時候。原來的晉中地區要改成地級市。當時的晉中地區下轄兩個縣級市,分別是榆次和介休。
原本呢,有一些聲音要把晉中地區更名為榆次市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原因目前這裡不分析。更早的時候,晉中專區是包括陽泉的。後來拆分為晉中地區和陽泉市。再早一些,是沒有晉中行政區域的概念的。榆次、祁縣、太谷等屬於太原。
簡單說來,就是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數千年歷史中。榆次都是屬於太原的。不過三十年的發展以來,榆次的經濟狀況和民眾的心態也有了很多變化了。相當一部分榆次人,會認為榆次相比太原,除了省會buff以外,是平等的,甚至更好的城市。如果開歷史倒車,返回頭做太原下屬的一個或幾個區,是不能接受的。2017年3月8日更新:關於修改方案,我已經寫出了一部分,大概這個月內就會更新并州省部分。其中關於晉中的一部分內容,我發在下面;除了文中涉及部分,晉中其他市縣組合設立地級「汾州市」。
【太原府】副省級。下轄:拆分晉中市,將榆次區、祁縣、太谷縣和原屬呂梁市交城縣與文水縣部分地區併入太原市。下轄:晉陽區(由原屬太原市小店區的西溫庄鄉升級而來,劉家堡鄉、北格鎮和原屬晉中市榆次區的烏金山鎮、張慶鄉併入晉陽區,此區為府政府駐地)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原屬杏花嶺區的中澗河鄉、小返鄉併入尖草坪區)、陽曲區(撤縣設區而來,原屬尖草坪區的向陽鎮、柏板鄉、西墕鄉、陽曲鎮併入陽曲區)、萬柏林區、晉源區、王答區(由原屬清徐縣的王答鄉升級而來,孟封鎮、西谷鄉、王答鄉、徐溝鎮、集義鄉併入王答區)、清徐區(撤縣設區而來)、古交區(撤市設區而來)、水峪貫區(由原屬交城縣的水峪貫鎮升級而來,東坡底鄉、會立鄉西社鎮、嶺底鄉和原屬古交市的常安鄉、原相鄉、邢家社鄉和原屬文水縣的開柵鎮併入水峪貫區)、劉胡蘭區(由交城縣、文水縣和原屬祁縣的城趙鎮合併而來,區政府駐原交城縣西營鎮)、榆次區、東陽區(由原屬榆次區的東陽鎮升級而來,莊子鄉、北田鎮、修文鎮和原屬壽陽縣的西洛鎮和原屬太谷縣的胡村鎮、任村鄉、范村鎮併入東陽區)、太谷區(撤縣設區而來)、昭餘區(由祁縣撤縣設區而來)。共下轄17個區。(鄉鎮、街道辦事處一律撤銷)
【呂梁州】副省級,由呂梁市升級而來。下轄:
三交縣(有原屬臨縣的三交鎮升級而來,叢羅峪鎮、劉家會鎮、林家坪鎮、磧口鎮、招賢鎮、車趕鄉、湍水頭鎮和原屬呂梁市離石區的坪頭鄉併入三交縣,州政府駐此縣原三交鎮)
臨州郡(副地級,由臨縣升級而來)
石州市(由原呂梁市離石區與中陽縣合併升級而來,級別為地級市。不設市轄區,市政府直轄社區與村)
嵐州郡(副地級,由嵐縣升級而來)
興州郡(副地級,由興縣升級而來)
兔坂縣(由原屬臨縣的兔坂鎮升級而來,第八堡鄉、曲峪鎮、石白頭鄉、雷家磧鄉、青涼寺鄉併入兔坂縣)
柳林縣(吳堡縣併入柳林縣)
石樓縣
婁煩縣(原屬古交市的岔口鄉併入婁煩縣)
靜樂縣(原屬寧武縣的石家莊鎮、新堡鄉、西馬坊鄉、化北屯鄉併入靜樂縣,縣政府遷駐原石家莊鎮)
羅峪口縣(由原屬興縣的羅峪口鎮升級而來,圪達上鄉、蔡家會鎮、賀家會鄉、趙家坪鄉、孟家坪鄉和原屬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的萬鎮鎮、花石崖鎮、賀家川鎮併入羅峪口縣)
岢嵐縣
方山縣
葭縣(由佳縣改名而來,恢復於1964年9月被更改掉的舊名。原屬臨縣的克虎鎮併入葭縣)
米脂縣(原屬榆陽區的鎮川鎮併入米脂縣)
子洲縣
綏德縣
共下轄1個地級市3個郡13個縣。(鄉鎮、街道辦事處一律撤銷)
【沁州】副省級,由沁縣、沁源縣、武鄉縣、榆社縣、左權縣、昔陽縣、襄垣縣、黎城縣、和順縣和原屬河北省邯鄲市的涉縣與武安市部分鄉鎮合併而來。下轄:
沁州郡(副地級,由沁縣升級而來。原屬晉中市平遙縣的孟山鄉和原屬武鄉縣的故城鎮、分水嶺鄉併入沁州郡。州政府駐此郡原松村鄉)
榆社市(地級,由縣升級而來,此市不設市轄區,市政府直轄社區與村)
左權市(地級,由縣升級而來,此市不設市轄區,市政府直轄社區與村)
主州郡(副地級,由武鄉縣升級而來。原屬榆社縣的郝北鎮併入主州郡)
涉州郡(副地級,由涉縣升級而來。原屬天津市的天津鐵廠街道辦事處併入涉州郡)
沁源縣(原屬沁縣的故縣鎮、南泉鄉、楊安鄉和原屬屯留縣的張店鎮、吾元鎮併入沁源縣)
襄垣縣
黎城縣
昔陽縣
陽邑縣(由原屬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的陽邑鎮升級而來,管陶鄉、活水鄉、賀進鄉、石洞鄉、冶陶鄉、徘徊鎮、馬家莊鄉和原屬涉縣的木井鄉、西戎鎮、龍虎鄉併入陽邑縣)
共下轄2市3郡5縣。(鄉鎮、街道辦事處一律撤銷)
------------------------------------------------------------------------------------------------------------------ 地級市設立之初,其架構設計的目的就是用市政府所在的城市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由於地市合併了,還省去了一級政府(即地區行政公署與當時與縣平級的「市政府」合併)。這個體系就需要地級市政府所在城市有足夠的經濟輻射能力,同時又由於其也承擔政治職能,因此位置又不能太偏僻。晉中市顯然那條都不符合。靠近省會大城市,必然削弱其經濟輻射能力。而其偏僻的治所所在地也影響了其政治職能發揮。因此,我支持撤銷晉中市。同時,將交口縣、孝義市、汾陽市、介休市、靈石縣、文水縣、交城縣、杞縣合併成立地級的「汾州市」。其下分設15個以內的區和縣,同時撤銷鄉鎮街道辦一級政府。壽陽縣、昔陽縣、和順縣併入陽泉市,陽泉市改名為盂州市(也可不改名,兩個名字都不錯,比較難抉擇)。榆社縣、左權縣、武鄉縣、黎城縣合併設立地級的「豐州市」(注,這裡寫錯了,應為「主州」),也可以設立直屬省政府的副地級的「主州郡」(我主張將縣級市的行政區劃通名改為「郡」)。榆次區和太谷縣併入太原市,同時太原市改製為「太原府」,(我主張將副省級市的行政區劃通名改為「府」。府之下只設區,區直轄社區和村)--------------------------------------------------------------------------------------------------------附錄:2017年3月8日更新:以下是我設計的我國分省政區圖: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作者:陳風暴烈酒鏈接:南京的行政區劃應該如何調整才能更合理? - 陳風暴烈酒的回答 - 知乎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在這裡發一下我的行政區劃方案(部分):先放出總體規劃。
我國分省行政區劃圖:
聽從網友的建議,將之前設計的淮州省更名為江南省;同時為避免誤會我將原有的名稱出自漢代揚州的揚州省改名為浙閩省。
同時,還需精簡行政層級。我國現行的行政層級是「省——地區——縣(區)——鄉鎮」四級制,按照另一種計數習慣,算上中央一級就是五級。由於我國存在「以黨代政」的問題,所以有黨委的地方也在某種程度上算作一級政府。如此算來就是「中央——省——地區——縣(區)——鄉鎮——村委會/居委會」。這種架構層級太多,減慢政令傳導效率和質量。官多吏少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所以本人設計的行政層級結構為:省級——地級——縣區級。實現三級制。
以下是行政區劃層級圖:
原有行政區類別名改動變化如下:
自治區改為省或道;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改為「都」;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改為「府」、縣級市、副地級市、准地級市改為「郡」;地區行政公署、自治州、盟改為「州」;自治縣、旗改為縣。
下面將列出新增行政區行政長官及副行政長官的官職名稱:
正 副
都: 知事 參事
府: 知府 太守
州: 州牧 刺史
郡: 郡守 郡丞
里: 里正 里丞
路: 指揮使 觀察使
鎮: 鎮長 副鎮長
道的三大行政長官官職名與副職名:
轉運使 副轉運使
道尹 道丞
安撫使 經略
(注1:道與省不同,一般在嚴重地廣人稀或管轄範圍極大導致省級政府放權反而更好管理或自治能力強且小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區或經濟落後需要向地方放權且地方財政不足以支持大政府的地區設立。道只管轄三個部門:轉運司,經略司,安撫司。
轉運司的行政長官為轉運使,負責財政收繳和撥款。經略司的行政長官為道尹,負責監察道所轄各州府,同時監察轉運司和安撫司,處理一般性事務;同時有「州府聯席會議」作為辦事機構處理重要政務,各州府行政長官參會參與表決。安撫司的行政長官為安撫使,負責道內的治安。
轉運司=省地方稅務局+省財政廳;經略司=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審計廳;安撫司=省公安廳+省司法廳+法院檢察院(司法裁定和法律判決需要送最高法院檢察院裁定)
三個司平級,互不隸屬。道尹可管理三司,但任免權仍歸中央。道尹對道政府的控制力遠低於省長對省政府的控制力。
與省相比,道的機構大幅壓縮。由於其只管轄副省級政區,因此大量省級政府的機構將被下放,賦予給州府履行相關職責。對於地廣人稀或是適宜小城鎮群聯合自治的地區,道是一種比省更高效的機構。
注2:圖中紅色字體標註的行政區行政長官由上級委任;藍色標註意為直接選舉產生;紫色則代表間接選舉產生。)
本人的行政區劃改革設想會在以下網站更新方輿論壇 - 區劃改革 , 站內為老版本,不必當真。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奎克洛克薯條炸魚店 - 知乎專欄
我認為應該主要恢復歷史上的劃分,如唐朝,清朝
晉中的大部應該划到太原市,也符合歷史,也能做大太原太原的市中心應該重新回歸晉源區(晉祠、晉陽古城等所在地、蒙山龍山),可以設晉陽新區太原應該有更多人口,成為一個更大的城市,光太榆同城化遠遠不夠!就是一種常規的做法而不是跨越式的做法。誰也趕不上山西中部的劃分確實雞肋,不合理,太原盆地也就是晉中地區作為整個山西的精華完全沒有發揮應有的地位最可怕的情況是晉中地區的人民對自己沒有認同感,就榆次人而言,他們出去後會說自己是榆次人,不會說自己是太原人或者晉中人。平遙的,太谷的也同樣…所以所以說晉中對人們來說沒有絲毫的認同感。現在湖南的長株潭都把區號變成0731,西安咸陽也快同城了,所以我覺得即使行政上不統一,可以先把區號統一為0351,再慢慢破除行政上的界限。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榆次太谷祁縣歷史上確實屬於太原。我覺得太原合併榆次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升GDP,畢竟現在排全國70+中部省會墊底有點尷尬,甚至還不如湖南的岳陽…
榆次歸太原,晉中歸介休市
作為一個山西人 高三才知道晉中是市而不是一個簡稱 我一直以為是山西中部地區…
絕對應該。先說件小事,家住榆次,每次回家太原南站下車,到家只要十幾分鐘車程,然而因為太榆分屬不同地級市,所以滴滴打車很本沒辦法叫車,眼看著離家這麼近就是不能用打車軟體,站口的黑車去榆次基本五十塊,當然公交有好幾條線,但總之還是很煩人。晉中市說要拆說了十幾年了,太榆同城化說了幾十年了,但是因為行政區劃的緣故,就算是地鐵也得冠上城際輕軌的名頭,所以從政策上看,晉中市撤銷可預見未來內幾乎不能實現,畢竟現在所有的同城化工程都要加上「太原晉中雙市合作」的前綴。然而,晉中市如果不拆,太榆同城化就是個屁。這是一個悖論。晉中市很年輕,99年才創立,作為晉中人,出去的時候基本不會說自己是晉中人只會說我是榆次人,包括太谷榆社的朋友也是,大家對晉中市的概念沒什麼認同感。這和其他市不一樣,方山汾陽人出來會說自己是呂梁人,襄垣武鄉人出來會說自己是長治人,靜樂神池人出來會說自己是忻州人。唯獨我們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報的永遠都是縣名而不是市名。如果只是認同感薄弱到還好,然而縱觀山西曆朝歷代的行政區劃,就拿榆次來說,起碼明清兩代幾百年都屬於太原治下,建國以後才強行「獨立」出來,甚至在明朝初年晉王入住山西時,榆次還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太原行政中心,相當於現在的迎澤區。其他縣市也是一樣,歷史上晉中盆地在地里經濟各方面整體性都很強,地形決定了三晉中樞所在,也決定了今天十三五規劃的那十幾個國家級城市群中太原城市群必須以太原盆地為基礎,晉商走廊和汾酒走廊一個都不能少。然而晉中市的存在卻幾乎鎖死了山西經濟發展的未來。
民眾叫喚了這麼多年也沒見並過去。繼續等吧。話說有哪位好心人談談當初是為啥要划出晉中的。。。。。確實雞肋。個人感覺晉中電視台和榆次電視台沒什麼區別,頂多晉中新聞的時候講講各縣。壽陽左權離得太遠,回家的時候,想和同學想跟,雖然一說同是晉中的,但還不如和太原的坐一趟車來的方便。年少時還一度以為榆次和榆社是一回事,咳咳。。。。。
你這是看不起黑龍江綏化嘍?
綏化地區是黑龍江設立最久的區劃之一,也是目前形狀最不合理的區劃,類似過去的安徽地級巢湖市。綏化市區位於哈爾濱市北,離哈爾濱很近,本來應該成為哈爾濱市工業轉移的基地,但是2000年之後,哈爾濱自廢武功,工業養活自己的人口尚且困難,哪裡來的什麼轉移?綏化只有化肥工業還處於規模之上,其他的可以說是百業蕭條,因此走上了一條內卷化的道路。
綏化市下轄的安達、肇東,建立區劃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完全不輸于于綏化,兩市位於哈爾濱到齊齊哈爾之間的交通要道上,安達裡面划出了著名的大慶市。是黑龍江正在建設的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重要節點,也是黑龍江經濟情況尚且良好的地區之一,肇東市是黑龍江唯一一個曾進入全國百強縣的地區(以前尚志好像也進過)。
最最重要的是這兩個經濟發達的地區,不僅本市的產值遠遠高於綏化市區,而且和綏化根本不屬於一個方向上。綏化位於哈爾濱市往北的哈黑高速路上,和對俄貿易中心黑河、小霸王北安位於一條道路上,而肇東和安達位於哈爾濱市以西,位於黑龍江最富裕的經濟大動脈:綏滿鐵路上,黑龍江省最大的4座城市,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都位於此,所以肇東和安達的經濟離心力也非常之強。
對於黑龍江省政府來說,綏化也是一個難處理的問題,綏化市下轄的都是農業縣,大部分可以說是非常貧窮,分給誰都不要。像是綏棱縣、青岡縣、望奎縣這樣的縣,雖然每年要被綏化颳走大批的銀子,但是除了綏化已經沒人要他們了。但是,由於建設市區的財政壓力,這些縣也很難發展自己的產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越過越窮。此外,黑龍江發展哈大齊工業走廊,對於綏化來說也是比較致命的打擊,所以在安達和肇東問題上,綏化市可以說是能插一腳就插一腳,能撈一點就撈一點。
有些地區的行政區劃得調整啊。晉中連同隔壁的呂梁,其實都是地區硬改的市……呂梁管轄的文水、交城和實際人文上和太原、榆次相同,晉中東南各縣的習俗方言和榆次也相差甚遠……
我認為完全可以學學新疆伊犁州的辦法:呂梁、太原、陽泉、晉中4個市名義上歸太原市領導,實際上繼續保留現有建制,同時太原升格為副省級。
說的好像把晉中拆了,就能經濟大發展了。
很多拆分的邏輯都是沒有邏輯的邏輯。
好歹來點實際的乾貨來論證一下把晉中拆分的理由。
現在只是個劃線遊戲,除非畫的有實質性的用處,否則重新折騰沒有什麼實質利益的東西就是瞎折騰。
不過晉中地區感覺確實有不同的幾個小的文化區片,比如太谷榆次祁縣明顯更相似,壽陽榆社左權是一起的,介休靈石文化特質更接近。刷了一遍現在所有的回答,感覺一個太原人都沒有。
太原南向發展現在連南中環都填不滿,代價已經是親賢-長風街熱度下降了。北城2000以後唯一亮燈的熱區就是萬達
然後。。。就現在這個情況,一堆人言之鑿鑿的說太原需要成為一個更大的城市?
這腦洞開得太大了吧說實話,榆次就是成了地級市所在地,歸屬還是太原。從沒有把自己當 地級市,還是認為太原是自己的老大。晉中市的存在,就是為了把晉中地區的影響力集中起來,吸引到太原。把太原漏掉的資源,儘可能儲存起來。假設要遷省會,大家放心,全省11個地市,只有太原晉中會反對,其他9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說,想拆晉中的,不是為了太原,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到現在都不明白,榆次和晉中在地理上有什麼異同。
推薦閱讀:
※現代中國地名中有哪些是由兩個古地名合併而成的?
※美國的行政區劃是幾級的?州以下有哪些行政區劃?美國的縣相當於我國的哪一級行政單位?
※為什麼中國的行政區劃是「省」而美國是「州」?
※居住在國界/省界/地區邊界附近的人們,生活上會有哪些不便、便利或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