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或事是真正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都江堰算一個,絲綢之路。

其他?還有嗎?

其實很多都是禍在當代,利在千秋,比如大運河。

長城真不好說是好是壞。


如果說歷史上哪一個例子最符合題意的話,

莫過於這個正好利了一千秋,

卻又默默無聞的浩大工程吧!

這個工程,

比靈渠、都江堰的規模體量大幾個量級,

比隋朝大運河和元朝大運河存在的時間長,

比漢長城、唐長城、明長城等使用年限久遠,

默默無聞時不被大家察覺,毀於一旦時便驚天動地,失無復來時倍感珍貴。

這個及其宏大而又低調的中國古代工程典範,

就是存在了千年的:

東漢黃河故道(公元70年~1048年)

——原圖出自《中國國家地理》,本人在原圖上標註了「大陸澤」、「大野澤(梁山泊)」、「太行山」、「魯中南山區」、及兩個現代湖泊微山湖和洪澤湖形成於元明時期

歷史書上,黃河是一條脾氣暴躁的河流,總是不斷的改道,以及改道帶給黃泛區黎民百姓的巨大災難。

自古以來,歷代仁人志士、能工巧匠,為治理黃河傾注心血,

然而這些工程大多需要頻繁的維護,一旦戰亂無暇顧及,黃河就很容易泛濫成災。

唯有東漢黃河故道,屹立千年之久,

歷經

東漢、曹魏、西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

共20個朝代,

並包含了十六國和五代這兩個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

讓人嘆為觀止。

這一工程的總工程師,名叫王景。

王景是當時的一位專知名的業水利工程師,當地從太守到皇帝,治理河道大多會邀王景共商國是。

王景字仲通,樂浪講邯人也。…好道術,明天文。……景少學《易》,遂廣窺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沈深多伎藝。辟司空伏恭府。時有薦景能理水者,顯宗詔與將作謁者王吳共修作浚儀渠。吳用景墕流法,水乃不復為害。

……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

——《後漢書 循吏傳》

而當時的黃河狀況並不樂觀,公元11年,時值王莽新朝,黃河改道,由於王莽任務黃河改道有利於保護自家的祖墳,便聽之任之了。而

東漢建立後需要休養生息,河道維護與否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朝野上下舉棋不定,以致河道經久失修,

終於,在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借著朝廷修整汴渠(從開封到徐州,東漢時地名為浚儀到彭城)的議題,對黃河流域滎陽至出海口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河道整治:

初,平帝時,河、汴決壞,未及得修。……

後汴渠東侵,日月彌廣,而水門故處,皆在河中,兗、豫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恆興佗役,不先民急。

…… 夏,遂發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景乃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績,直截溝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明年夏,渠成。帝親自巡行,詔濱河郡國置河堤員吏,如西京舊制。景由是知名。

——《後漢書 循吏傳》

——《中國歷史地圖集 東漢 譚其驤主編》圖中黃河為東漢黃河故道

漢平帝之世,河、汴決壞,未及得修,汴渠東侵,日月彌廣,門閭故處,皆在水中。漢明帝永平十二年,議治渠,上乃引樂浪人王景問水形便。景陳利害,應對敏捷,帝甚善之,乃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以錢帛。後作堤,發卒數十萬,詔景與將作謁者王吳治渠。築堤防修塌,起自滎陽,東至於乘海口,千有餘里。景乃商度地勢,鑿山開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里一水門,更相回注,無復滲漏之患。明年渠成,帝親巡行,詔濱河郡國置河堤員吏,如西京舊制。

——《水經注 河水》

這次整治所形成的新黃河河道即是東漢黃河故道,此後一千年間,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不變的是這條靜靜流淌千年的黃河故道。

然而,經過千年的泥沙堆積,以及唐末和五代長年累月的戰火紛爭,無人顧及黃河河道的治理,在經歷多次泛濫、決堤和小幅度的改道之後,

終於,北宋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在今濮陽的東側,當時的開德府地區發生了巨大的決堤,這次改道不再是以往的大改道不久即塞的局面,東漢黃河故道消失。

此後的黃河就再也沒有往日長久的寧靜了。

——《中國歷史地圖集 北宋 譚其驤主編》圖中最下的河道為東漢黃河故道,上側兩條河道為北宋黃河故道

如今的黃河水道,治理了1938年花園口決堤後的黃泛區,秉承東漢黃河故道的大致方向,也是如今的水利專家對東漢黃河故道的一種認可了。

東漢黃河故道,功在東漢,利一千秋。


我覺得各個族群中文字的創製最應該在這個問題的回答裡面。

文字的重要性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言而喻,他是一個族群「Ethos」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字的創造也成為無數較為弱小族群保存自己文化與認同感的契機。

在高加索地區的小國亞美尼亞剛剛接受基督教之時,教會的學者以及文學大多都是使用當時近東通用的兩種語言--希臘語和敘利亞語--進行書寫的。在這之前亞美尼亞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來自於這兩個方向:國內的學者不少都通希臘語,而教會之中充斥著異族人。亞美尼亞語本身並不是一種成文的語言,雖然他的使用從色諾芬時代就有記載了。

使用外國語言讓普通的亞美尼亞群眾並不能夠理解佈道以及聖禮,而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普通的亞美尼亞人無法對這門宗教,甚至是政府所下達的公文有任何程度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亞美尼亞的教會試圖像希臘人與敘利亞人一樣將自己的家鄉話用文字寫下來。

聖美斯洛布是當時亞美尼亞的一位教會學者,他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精通多種語言,包括希臘語、敘利亞語、波斯語等。他試圖在這些語言的書寫方式中找到一個他自己語言可以使用的模型。

但是他遇到了一個障礙:亞美尼亞語是一種尾部屈折的印歐語言,用輔音音素文字敘利亞字母體系書寫十分麻煩,其母音的標註變成一件棘手的事情。同樣亞美尼亞語也是一種輔音極其豐富的語言,希臘字母無法標註亞美尼亞語過於繁雜的輔音體系。這讓美斯洛布·瑪仕陶特陷入了兩難之中。

他最後的解決方案成了今天亞美尼亞人最主要的書寫形式:一種採用希臘語書寫順序、母音輔音分離格式、字母順序,但是使用與巴列維字母相似字元的字母文字。

這種文字後來成為了亞美尼亞的民族精神支柱之一。亞美尼亞是一個四戰之地,歷史上不同的異族大帝國都試圖徹底吞併他,而亞美尼亞人時而在家鄉被異族統治,時而流落異國他鄉。有時被強迫信仰外族的宗教、改說外族的語言,但是沒有改變的則是他們所使用的文字。

比如這個:

這個是一位東羅馬的亞美尼亞貴族曾經使用過的印章,他的正面是希臘語,背面則是亞美尼亞語。上書「梅基塔與菲利普的(章),神的僕人」。這是一件相當有價值的文物,並且告訴了我們在那個年代亞美尼亞貴族某種生存狀態。

這是著名的「哈德良堡福音書」的一頁,《哈德良堡福音書》是隨著東羅馬軍隊內遷到色雷斯的一個亞美尼亞東正教貴族家庭出錢製作出的一本羊皮福音書。雖然這些亞美尼亞人已經皈依了東羅馬帝國的正統教會,他們被允許繼續使用亞美尼亞語聖禮,並且保留了亞美尼亞教會的傳統----福音書製造。亞美尼亞教會並不如東羅馬那般重視聖像敬禮,但是對承載著文字的福音書十分看重。在正教的禮儀中信眾會親吻聖像,而在亞美尼亞則是親吻一本裝訂十分精良的福音書,就像這一本。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聖母旁邊的亞美尼亞字母,以及旁邊向聖母獻出這本書的主人約翰。在奧斯曼帝國,大量的亞美尼亞群眾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希臘以及愛琴海東岸等地。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這些亞美尼亞人雖然保持著亞美尼亞教會的信仰,卻幾乎完全丟掉了亞美尼亞語而該說了土耳其語。今日亞美尼亞民族英雄之一、大作曲家科米塔斯·瓦爾達佩(意為「老師)便是這樣的一位亞美尼亞人。儘管已經不會說自己的民族語言,這些亞美尼亞人卻開始用亞美尼亞字母來書寫他們現在的口語土耳其語,並且在奧斯曼帝國中晚期這樣的書寫從亞美尼亞社群擴散到其他的族群,以至於穆斯林族群也開始使用亞美尼亞語書寫與閱讀土耳其語。亞美尼亞字母由於其母音字母的存在以及輔音的多樣性,書寫土耳其語的效率遠高於阿拉伯字母。到後期奧斯曼政府在官方層面接受了這種書寫形式,並且在政府公文之中使用亞美尼亞字母來書寫奧斯曼土耳其語。同時最早的奧斯曼語小說也是由一位亞美尼亞人用亞美尼亞字母刊印出來的,類似的出版物在奧斯曼帝國前前後後有兩千多本,幾乎成為了一種主流書寫方式,對此不論是聖美斯洛布本人還是後來固執的保留自己民族特徵的亞美尼亞人可能都沒有想到。

??這是土耳其語,不要被騙了


廢除農奴制。

農奴制是中國西藏歷史上存在的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奴對農奴主的依附關係為基礎的黑暗、野蠻的社會制度。始於10世紀,到13世紀普遍確立,一直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運動時被廢除。

公元842年,達瑪贊普被佛僧所弒後,吐蕃奴隸制在其政權內部分裂至滅亡後的一兩百年間完成。這一時期王田的地權下移,財富分散,私有制不斷向前發展,同時一部分奴隸主貴族,在奴隸和屬民大起義的形勢下,在所屬的莊園和村落之內,被形勢所迫實行了帶有讓步懷柔性質的變革,使奴隸制逐步演變為封建農奴主對農民的剝削關係。而更為主要的是把那些自由農、私有農民變為農奴。隨著私有制的發展,貧富分化日趨激烈,一些富人、私有者變成巨賈大富。他們聚斂財富、購置土地,成為新興的大土地所有者,在奴役村民的基礎上建立起許多莊園。

這就是農奴的家園!他們在山洞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被農奴主剝下的農奴的大人和小孩的皮。

飽受飢餓和疾病折磨的藏族老人生命垂危,還在向行人乞討。

被挖去雙眼的農奴格達在民主改革中控訴農奴主的罪行:農奴主將沉重的石帽戴在農奴頭上,用石頭敲擊將眼珠擠壓出來,再用利刀把眼珠剜下。

日喀則奴隸出身的多扎瓦拿著自己的左臂控訴:「領主的兒子為了玩樂,把我當作活靶,用槍打斷了我的左臂。」

瘦骨嶙峋不成人樣的奴隸。

法國藏學家亞歷山大·達維·尼爾在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對新生的中國》中說:舊西藏,所有農民都是終身負債的農奴,他們身上還有著苛捐雜稅和沉重的徭役:「完全失去了一切人的自由,一年更比一年窮」。在西藏,所有農民都是終身負債的農奴,在他們中間很難找到一個已經還清了債務的人。……這樣一來,所有農民就自然而然地要受到高利貸的盤剝。他們不得不向地方上的豪強如宗本、某位領主的管家以及附近寺院的總管借錢、借糧、借牲畜,這都要償付很高的利息,償還的至少要比實際借到的高出一倍,如果是借錢,每個月光利息就是百分之十。難道用來年的收成就可以還清高利貸者的債嗎?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如果還不起債,還得請求債主們讓他們繼續借下去,或者續借未還清的那一部分。由於拖延償還期限,利息早已提高不知多少倍,即使得到寬限,僅有的糧食以及保存下來的其它食物,幾乎從來也不夠全家吃到來年收穫時節。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他們只好再借,借口糧,借種籽……。

西藏的民歌這樣唱:「山上有沒主的野獸,山下沒有沒主的人。」為什麼農牧奴不能離開土地?

十九世紀中葉,外國殖民主義的炮艦打進了中國的大門,並逐步蠶食西藏,乃至兵燹掃蕩。腐敗的清王朝在帝國主義面前,步步退讓,使西藏社會也滄入半殖民地狀態。辛亥命前後,帝國主義者在農奴主階級中豢養了一批親英分子。部分大農奴主和帝國主義勾結的過程,也就是加重對西藏壓迫掠奪的過程。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愈發走向腐朽和沒落。由此百萬農奴愈發陷入遍地饑饉之中,反帝國主義,反封建農奴制的鬥爭,層出不窮,敲響了西藏農奴制的喪鐘。

13世紀中葉,西藏正式歸入中國元朝版圖。此後,歷屆西藏地方政權的領袖人物,都必須經中央王朝的正式封賜 。

在全部土地被三大領主佔有的情況下,農奴主分配給農奴一塊瘠薄的「份地」,農奴除了長年在農奴主的「自營地」上無償勞動外,還要負擔名目繁多的差役和捐稅。在牧區 ,大部分牲畜被農奴主佔有。牧奴雖佔有一些牲畜,但由於是在農奴主的牧場上放牧,所以農奴佔有牲畜的數量,便成了農奴主支派差稅的依據。農奴為了領得「份地」,而投在農奴主自營地上的剩餘勞動,構成了勞役地租,這是西藏農奴制社會中封建地租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勞役、實物 、貨幣三者兼有,而以勞役為主的混合地租。大致計算,無論是堆窮向農奴主莊園自營地支差的份地,即「內差」份地 ,還是差巴向地方政府支差的份地,即「外差」或「差崗」份地,以及另一部分專支地方政府兵差的份地,其剝削率均在70%左右。在牧區,牧租剝削率約在50%以上。西藏的農奴主都放債,債利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除通常借債外 ,還有強迫借債,即債主強迫把債務攤派給農奴。多半是強行放給鹽、茶,而收回糧食、土特產。農奴主的放債,不單純為索取債利,還為了避免農奴逃亡,把農奴捆在莊園里,以進行長期剝削。西藏農奴主對土地的佔有及對其他重要生產資料的壟斷,是他們殘酷剝削農奴的基礎,也是強制農奴人身依附於農奴主的重要條件。早在17世紀後半葉,達賴五世頒發的村地文書即明確規定:人(農奴)和水、草、森林 ,是跟隨土地一併封給農奴主的。農奴主可隨意出賣、抵押 、轉讓或處死農奴。嫁出或外贅一個農奴要換進一個農奴。農奴主還強迫那些未直接為其支差的堆窮繳納人役稅,以示人身依附關係。

民主改革前,西藏政府雖分僧官和俗官兩個系統,但他們都出身於貴族,政府實質上是封建貴族專政的「政教合一」政權組織。

安多縣牧民推託被部落頭人砍掉一隻腳。

牧民貝姆洪貞因偷拿了農奴主的半小口袋青稞,被農奴主砍掉右手。

「朗生」,意為「家裡養的」,是奴隸。佔西藏總人口的 5%。他們沒有任何生產資料,沒有絲毫人身權利,被農奴主視為」會說話的牲畜」。圖為住在廁所下回的「朗生」

人權二字是與封建專制水火不容的。在我國,我們黨在民主革命中所提出的革命綱領和革命目標的最終實現,才真正使人權這個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陌生字眼,在中國人民的苦澀生活中變成了幸福的現實。在西藏尤其如此。因為舊西藏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社會是毫無人權可言的。徹底廢除了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對百萬農奴,對整個西藏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深遠的人權意義。

一.廢除西藏封建農奴制,是實現西藏人民有人身權利,政治權利的前提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理所當然地包括西藏社會變革的歷史,中國革命的人權意義同樣包含西藏地方人民翻身解放的人權意義,並因為西藏社會歷史的特殊性而顯現出人權意義的奪目光彩。

三.廢除西藏封建農奴制度,是實現西藏民族有充分的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的關鍵一環。

人權從概念到內容都在發展中,我國社會主義人權更是在不斷深入發展和不斷完善之中;

西藏廢除封建農奴制五十八年來的歷史證明,這開始於10世紀,廢除於1959年的的制度已被徹底瓦解,西藏人民,西藏民族的人權有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看看現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謝閱讀。


三武一宗滅佛。

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下令滅佛,讓這門西來的宗教從此老實做人,再也不敢倡導建立什麼「人間佛國」。

如今綠綠這個形勢,急需再來一次才行。


說一個不是中國的:

耶穌會(Jesuits,也稱Society of Jesus)在1609~1767年於南美洲(主要在現巴拉圭、巴西、阿根廷邊境)的傳教活動。

「功在當代」:

耶穌會注重教育,向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傳授技術、培育作物,保證村落經濟自給自足;雖然有宗教化的要求,但是不強制土著採取歐洲式的生活方式,允許其保留部分文化習俗;維持土著居民不受剝削的與殖民者隔離,保護其不受奴隸販子的侵擾

(當然,「禍」也是客觀存在的,比如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文化,部分耶穌會士實際上利用土著印第安人的生產力給自己帶來了大量財富,而且耶穌會在行動時仍然受到世俗殖民政府的壓力)

「利在千秋」:

由於政治因素影響,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在1767年從南美殖民地驅逐了耶穌會。

200多年後,Caicedo(2014)根據歷史資料和現代普查數據,研究了耶穌會傳教活動對周圍的長期影響;回歸結果表明,某一地區與其最近的耶穌會傳教舊址的距離越近,收入越高,貧困指數越低,中位受教育年限越高,文盲率越低,勞動參與率越高,第二第三產業就業率越高,第一產業就業率越低,醫學、文化、會計知識掌握程度越高,記日記、去圖書館的頻率越高。使用穩健回歸、工具變數、歷史數據(1895年阿根廷、1920年巴西)等進行穩健性檢驗後結果仍然顯著。

Reference:

Caicedo, F. V. (2014). 『The Mission: Economic Persistence, Human Capital Transmission and Culture in South America. Job Market Paper.

補充一些圖表:

大致對應現代的如下區域

把對評論的評論放上來:

  1. 當時的南美洲還沒有「大城市」或者什麼「經濟發達地區」。在傳教區域對應位置的現代地圖上可以看到一個大城市Posadas,但是這個城市是在1615年耶穌會傳教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有耶穌會傳教,後有人口聚集經濟發展成為大城市。
  2. 事實上,耶穌會是最晚進入南美洲的教會團體,因此他們的選址相對比較隨機,因為更好的位置已經被其它教會團體佔據了。作者實際上討論了另一個教會組織Franciscan,這一組織的主要傾向是「苦修」,不注重教育和經濟,對與Franciscan的距離進行回歸的結果是:無顯著的對收入和文盲率的影響,但是一旦同時控制了與Jesuits的距離,則距離Franciscan越近,收入越低,文盲率越高,貧困指數(Theil Index)也越高。
  3. 關於港口等地理位置問題,作者控制了地理位置(GEO)因素,包括距離最近的海岸的距離,距離最近的河流的距離,海拔,氣溫,面積,降雨量和經緯度。即使耶穌會選址和這些變數非常相關,那麼多重共線性也只會造成二類錯誤(顯著變數因此會變得不顯著)不會造成一類錯誤,因此回歸結果中顯著的結果一定是顯著的。
  4. 相關性確實不代表因果性,但是也不是說相關性就一定不能說明因果性。關鍵在於講一個令人信服的好故事,同時通過各種手段檢驗為什麼不是其它因素。如果你認為這裡面沒有因果關係,那麼你得給個別的解釋——比如說,可能地理位置其實是同時影響耶穌會傳教和經濟發展的lurking variable,那麼我就同時控制地理位置,結果表明不影響顯著性,這說明即使地理位置確實影響了經濟發展(由於潛在的多重共線性,可能地理位置因素確實有顯著影響但是回歸係數卻不顯著),也不能排除耶穌會傳教這件事所起的作用
  5. 「一個基督教團體在南美洲傳教有長期的正面影響」,不代表「這個基督教團體在南美洲傳教沒有負面影響」,也不代表「這個基督教團體在南美洲傳教過程中沒有作惡」,也不代表「這個基督教團體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作惡」,也不代表「基督教會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作惡」,更不代表「基督教會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有貢獻的」。從第一個結論能直接跳到最後一個結論的人,腦迴路實在太過清奇,恕我直接拉黑不送。


我鱉從毛爺爺開始搞的掃盲運動。

通過掃盲提升基層官兵的素質、提升根據地群眾的文化水平。建國以後的掃盲更是盤古以來的壯舉,特別是在收拾民國留下的爛攤子。

建國初知識分子的標準是,高小以上文化程度,注意是程度。及至老人家去世時,知識分子的標準是中專以上文憑。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實現了文化的普及,功在當時,利在千秋。


解放後的全民掃盲。


掃盲,掃盲,掃盲。各位能在這裡引經據典指點江山那個不是掃盲功勞,尤其是祖上三代農民的更是應該感謝解放後的掃盲。眾所周知,讀書寫字在解放之前,只屬於小部分人的專利,在辛亥革命之前,只屬於某部分階級的專利。然只有本朝達到了全民掃盲(這裡我要說一句,被某些人所詬病的漢子簡化,在我看來也是為掃盲所發起的運動,化複雜為簡單,對於快速掃盲是有絕對幫助的),不敢說現在十三億人皆堯舜,但各位就算都能當個鍵盤俠,太祖還是有功勞的。


看了幾個答案,沒有仔細提到秦始皇的,那我就來說說吧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始皇帝一統六國定鼎中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真正意義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就是統一文字了。當時各國的文字都不一樣,交流起來極為困難。到了嬴政這裡,一切都不是問題,什麼這那的,以後通通改寫小篆。就這樣,中國的文字統一了,在以後的幾千年里,無論朝代如何更迭,政權如何替換,人們都能通過文字交流。看看現在的中國吧,無論是冰天雪地的東北,還是柔情似水的江南。人們操著不同的口音。粵語,東北話,北京話,四川方言等等等等。兩種方言之間幾乎相當於兩個語種,但這又怎樣?無論在哪裡,我們都能通過漢字進行交流,再也沒有地域和口音的限制,文字的統一,才是真正的大一統。使得中華大地幾千年來沒有分裂成歐洲那樣各國林立,而是一遍一遍的群雄割據到天下歸一。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不至於因為一種文字的消亡而堙滅在歷史的長河裡。文字的統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筆不好,見諒)


不說以前的,基本都有定論,只說本朝。要達到功在千秋,也就是1000年的程度,那就要完成1000年未有之事。

1. 掃盲:大幅提高識字率,這不僅僅是一千年未有之事,而是上下五千年未有之事。

2. 推普:這算始皇之後的又一偉大功績,算2000年未有之事。

3. 工業化+城市化:李鴻章已經說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再過二三十年我們這代人差不多能基本完成。

以前的王朝周期律不會有了,我們是另一個開端,至於未來的時代會怎麼樣,我不知道。


太湖神威之光

標誌著我國重新開始仰望星空,不在僅僅是腳踏實地了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只要神威之光在,那些說你搞這個有什麼用,我們拿錢去外國買小汽車吧這種人會越來越少的


軍隊不準經商。


原子彈,氫彈,導彈的研究成功。

[檔案]毛澤東對原子彈的初印象:是美國反動派的紙老虎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一次出訪、一部電影讓毛澤東對原子彈有了新的認識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什麼讓毛澤東堅定了擁有原子彈的想法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聚天能]錢三強如何申請到新中國第一筆核物理科研經費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三頂帳篷起家:揭秘中國首個核工業基地如何建立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勘探隊如何找到中國第一塊鈾礦石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聚天能]美國和台灣摧毀中國核試驗設施的軍事計劃如何出台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聚天能]1959年中蘇關係為何破裂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揭秘中國研製核武器的15人領導機構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鄧稼先和他的同事們忍飢挨餓拿出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陳毅:當了褲子也要搞出原子彈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張愛萍對原子彈研製至關重要的一次調研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王淦昌隱姓埋名16年完成原子彈爆轟試驗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聚天能]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加工的操刀人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檔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引爆全程實錄_微紀實_視頻_央視網

《夢懷青萍》 中國首顆原子彈「邱小姐」「出閣」記_《夢懷青萍――開國上將張愛萍》_視頻_央視網

中國人突破氫彈實錄:看了才知道于敏多可怕-搜狐軍事頻道

中國首顆氫彈試爆成功:戴高樂拍著桌子大發雷霆

中國第一顆氫彈有多不容易?5條讓內幕人驚嘆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又一次來到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的發射以及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就爭分奪秒地要人抓緊聯繫飛機。他匆匆地從青海基地趕到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里,他還認真地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彙報。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郭永懷拖疲憊的身體登上了趕赴北京的飛機。5日凌晨,飛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據國務院工作人員後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隨即下令徹查這一事故,並指示《人民日報》發布這一不幸的消息[4] 。此時郭永懷剛滿59歲,22天後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此前郭永懷這位以空氣動力學研究馳名世界的科學家,為準備這次試驗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紀念幾個偉大的人物

郭永懷_百度百科

趙九章_百度百科

姚桐斌_百度百科

鄧公千古

國士無雙

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_百度百科

啊啊啊啊啊: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臨終遺言?

就不談中蘇之間摩擦

就說海灣戰爭

當時所有中國的軍事家,包括部隊都呆住了

蘇聯集體後,美國橫行霸道

對中國進行挑釁

還好有2彈一星啊

我們才有這麼多年的和平生涯

我們才可以發展經濟

這是真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為我們社會默默無聞做主諸多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他們的科研成果,就是一項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迹。

今天剛剛看了視覺志裡面講述的南仁東與中國天眼的事迹,感覺就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http://mp.weixin.qq.com/s/JmtQVg0KgBiLwGPSyum5VQ

有人說,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孤墳無人問。但是將軍們的事業雖然在一時之間沒有戲子們的家務事流傳的廣,但是他們被歌頌的時間要長,對於整個人類的發展的影響也要更加深遠。

為南仁東以及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致敬。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2003年06月24日23:45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

3月6日,北京接報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病例;

4月10日,北京組建防治非典型肺炎衛生防病隊

4月13日,北京首批8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4月17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聯合工作小組成立,負責北京地區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任組長,首都醫療資源開始進行整合。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精神,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黨政軍民齊動員打贏防治非典這一嚴重突發性疾病災害的人民戰爭。

4月19日,劉淇主持召開全市醫院院長會議,他要求:北京各醫院對具有非典癥狀的患者必須實行首診負責制,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否則將堅決追究責任。

4月20日,中央決定:王岐山同志任北京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免去孟學農同志的北京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從這天起,北京加大了對非典疫情社會公布的力度,實行疫情每日一報。

4月21日,北京確定首批6家非典定點醫院

4月21日至4月底,北京非典疫情處於較高水平,連續十幾天每天都有90至100個病例,最高一天達到150多人。

4月22日,王岐山任北京市代市長。北京市急救中心開通10條非典諮詢熱線。當天,北京最新疫情為非典病例588例,死亡28例,疑似666例。

4月24日,西城區決定於 4 月 24 日零時對人民醫院實行整體隔離。這是全市第一家實行整體隔離措施的單位。北京市中小學開始停課2周。

4月25日,北方交大、中財大學生宿舍樓實行隔離控制措施。

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保障醫務人員全力以赴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若干決定》。

4月2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加強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決定》。北京全面建立非典患者的社會救助機制。北京暫停娛樂場所經營,並開始公布各區縣疫情和隔離區信息。

4月28日,北京市政府發布《關於做好非典患者密切接觸人員醫學觀察的通告》和《關於加強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決定》。截至28日10時,北京累計收治非典病例2474人,其中確診病例1199人,疑似病例1275人,治癒出院78人,死亡59人。

5月1日,經過7天7夜的奮戰,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正式竣工啟用,首批156名患者順利入住。

5月初開始,疫情出現小幅回落,但仍處於高發平台期。

5月2日,北京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民工和建築工地防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緊急通知》。

5月6日,第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宣武醫院開始收治非典病人。北京為中小學生開設「空中課堂」。整頓規範發熱門診,保留63家條件較好的醫院發熱門診。

5月7日,北京所有確診非典病人全部轉移到16家定點醫院,實現了確診患者隨診隨收,集中治療。

5月8日,三級甲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作為非典定點醫院投入使用。

5月9日,新增病例數首次跌破50例。北京市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根據胡錦濤總書記的批示,決定打好五月攻堅戰

5月10日,6名外籍非典患者全部痊癒出院。

5月15日,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第一批7名病人痊癒出院。

5月19日,北京通報的新增非典確診病例首次降至個位數,總數為7例。

5月21日,北京地壇醫院送走第100位非典康復者。

5月22日起,北京8萬名高三年級學生開始返校進行考前複習,其它年級的中小學生也將陸續分期、分批、分區域複課。

5月24日,北京向陝西、四川、甘肅、重慶、湖北、黑龍江等11省市捐贈一批急需的防治非典物資。

5月29日,北京新收治非典確診病例首次為零。

5月30日,劉淇宣布:北京防治非典「五月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5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赴朝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隨著疫情的初步遏制,北京定點醫院數量將從16家減少到7家。

6月1日,首都高校出現首批返校的應屆畢業生。

6月2日,北京非典疫情出現三個「零的突破」:當日新收治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轉確診病例、非典病例死亡人數均為零。

6月5日,北京最後一處疫情工地解除隔離。

6月7日,北京8萬餘名考生參加「非常」高考。北京開始恢復部分室內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

6月8日,北京首次迎來新增非典病例零紀錄。

6月9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新向社會開放。

6月19日,北京絕大多數醫院恢復正常醫療秩序。

6月20日,北京市發布《關於做好下一步防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見》。

6月23日,北京住院非典確診病例僅剩46人,已全部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取消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刪除的條件。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撤銷對北京的旅行警告,並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刪除。(完)(來源:新華網)


秦始皇與隋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轍,書同文,統一度量,使得中國這個概念再也傾覆,無論戰亂與否,有作為的人物都想著統一天下,不肯屈居半壁江山;

隋文帝結束兩晉南北朝的戰亂,開創科舉制度與三省六部制,使得平民可以通過科舉改變出身,門閥不能控制天下,不然,多想想中世紀的黑暗吧;


周武帝,以齊承光二年春東平高氏,召前修大德並赴殿集,帝升御座序廢立義。遠抗聲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簡貴賤,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視於遠曰:「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


焚書坑儒(滑稽臉)


左公平定回亂,驅逐俄寇,收復新疆。


中國於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達;

史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為最發達。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

我們說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正是因為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而這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則是通過歷代的歷史學家記錄和保存下來的。

歷史著作就是歷史的見證者。

文字出現之前,口耳相傳的歷史;

包含簡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史學因素的甲骨文和鐘鼎文;

《尚書》《詩經》中的某些篇目;

第一部編年史《春秋》;

《左傳》《國語》《戰國策》……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正史奠基之作《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隋書?經籍志》分史書: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共13類。

劉知幾把唐以前史籍歸為六家:《尚書》家,《春秋》家,《左傳》家,《國語》家,《史記》家,《漢書》家。六家分為二體:編年體、紀傳體。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分15類: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詔令奏議、傳記、史抄、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

包羅萬象、貫通古今。

1、編年史:

各諸侯國的編年史史書,大抵皆名為「春秋」,其他如「乘」、「檮杌」。

經:《春秋》

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東漢荀悅《漢紀》

袁宏《後漢紀》

司馬光《資治通鑒》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陳鶴《明紀》

夏燮《明通鑒》

徐乾學《資治通鑒後編》

畢沅《續資治通鑒》

……

2、紀傳史:

(1)二十四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

《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

《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

《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2)二十六史:

《新元史》、《清史稿》。

3、典章制度(三通):

唐杜佑《通典》

南宋鄭樵《通志》

宋末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

乾隆《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

《清朝續文獻通考》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

「三通」、「續三通」、「清三通」和「清朝續文獻通考」合稱「十通」。

4、紀事本末體:

《繹史》(從遠古至秦末)

《左傳紀事本末》(春秋時期)

袁樞《通鑒紀事本末》

《續通鑒紀事本末》(北宋至元末)

《宋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

《清史紀事本末》

5、史評:

劉知幾《史通》

朱敬則《十代興亡論》

呂祖謙《東萊博議》

張溥《歷代評論》

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

章學誠《文史通義》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趙翼《廿二史札記》

……

6、會要體:

蘇冕《會要》

王溥《唐會要》、《五代會要》

徐天麟《西漢會要》、《東漢會要》

《宋會要》

徐松《宋會要輯稿》

龍文彬《明會要》

姚彥渠《春秋會要》

朱銘盤《南朝宋會要》

孫楷《秦會要》

錢儀吉《三國會要》

陳述,朱子方《遼會要》

……

完備的修史制度,優良的史學傳統。

獨步天下,亘古長存。

佩服那些十年如一日治史的前輩大家。

經典古註:

裴松之《三國志注》

酈道元《水經注》

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李善《文選注》

《史記》三家注(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

顏師古《漢書注》

胡三省《資治通鑒注》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

韋昭《國語注》

李鼎祚《周易集解》

阮元《十三經註疏》

……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推薦閱讀:

漢語(普通話)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語言嗎?
為什麼有人天生喜歡古代的東西?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如何高冷地裝逼?
日本人與中國人的性格差異有哪些?
道家博愛、儒家仁愛和墨家兼愛的區別與聯繫?

TAG:歷史 | 人物傳記 | 文化 | 國學 | 事迹 |